2013-11-18 17:26
dumala
砖家说要考证孔子
按照史记记载,孔子15岁前不知道老爸是谁,他妈也很可能不知道。孔子老妈死后,孔子参加贵族聚会,被赶出来了。
后来,就有邻居告诉孔子,他是孔父嘉的后代。
这里就有逻辑缺陷:1 究竟有没有邻居告诉孔子过?2、假设有,邻居的话是真的吗?
现在,砖家说要考证,不知道能不能找到孔父嘉的基因和孔子基因对比。万一对比了,发现孔子基因和孔父嘉不一致怎么办?
是要逆天吗?
2013-11-18 23:23
zeloti
有啥好逆天的,孔子是野合得来的,史记上写的清清楚楚。
2013-11-19 08:56
三种不同的红色
《史记》上明明是写孔子不知道他爹的坟在哪里,他妈也不告诉他,后来是他妈死后别人告诉他的。
怎么现在就变成了孔子不知道他爹是谁了?
2013-11-19 10:29
tiger1970
直接上原文吧。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
【集解】:徐广曰:“陬音驺。孔安国曰‘陬,孔子父叔梁纥所治邑’。”【索隐】:陬是邑名,昌平,乡号。孔子居鲁之邹邑昌平乡之阙里也。【正义】:括地志云:“故邹城在兗州泗水县东南六十里。昌平山在泗水县南六十里。孔子生昌平乡,盖乡取山为名。故阙里在泗水县南五十里。舆地志云邹城西界阙里有尼丘山。”按:今尼丘山在兗州邹城,阙里即此也。括地志云:“兗州曲阜县鲁城西南三里有阙里,中有孔子宅,宅中有庙。伍缉之从征记云阙里背邾面泗,即此也。”按:夫子生在邹,长徙曲阜,仍号阙里。
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
【索隐】:家语:“孔子,宋微子之後。宋襄公生弗父何,以让弟厉公。弗父何生宋父周,周生世子胜,胜生正考父,考父生孔父嘉,五世亲尽,别为公族,姓孔氏。孔父生子木金父,金父生{罒幸}夷。{罒幸}夷生防叔,畏华氏之逼而奔鲁,故孔氏为鲁人也。”
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
【正义】:括地志云:“叔梁纥庙亦名尼丘山祠,在兗州泗水县五十里尼丘山东趾。地理志云鲁县有尼丘山,有叔梁纥庙。”
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
【索隐】:家语云“梁纥娶鲁之施氏,生九女。其妾生孟皮,孟皮病足,乃求婚於颜氏徵在,从父命为婚”。其文甚明。今此云“野合”者,盖谓梁纥老而徵在少,非当壮室初笄之礼,故云野合,谓不合礼仪。故论语云“野哉由也”,又“先进於礼乐,野人也”,皆言野者是不合礼耳。【正义】:男八月生齿,八岁毁齿,二八十六阳道通,八八六十四阳道绝。女七月生齿,七岁毁齿,二七十四阴道通,七七四十九阴道绝。婚姻过此者,皆为野合。故家语云“梁纥娶鲁施氏女,生九女,乃求婚於颜氏,颜氏有三女,小女徵在”。据此,婚过六十四矣。
祷於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
【索隐】:公羊传“襄公二十一年十有一月庚子,孔子生”。今以为二十二年,盖以周正十一月属明年,故误也。後序孔子卒,云七十二岁,每少一岁也。生而首上圩顶,【索隐】:圩音乌。顶音鼎。圩顶言顶上窳也,故孔子顶如反宇。反宇者,若屋宇之反,中低而四傍高也。【正义】:括地志云:“女陵山在曲阜县南二十八里。干宝三日纪云‘徵在生孔子空桑之地,今名空窦,在鲁南山之空窦中。无水,当祭时酒扫以告,辄有清泉自石门出,足以周用,祭讫泉枯。今俗名女陵山’。”
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丘生而叔梁纥死,
【索隐】:家语云生三岁而梁纥死。
葬於防山。
【正义】:括地志云:“防山在兗州曲阜县东二十五里。礼记云孔子母合葬於防也。”
防山在鲁东,由是孔子疑其父墓处,母讳之也。
【索隐】:谓孔子少孤,不的知父坟处,非谓不知其茔地。徵在笄年適於梁纥,无几而老死,是少寡,盖以为嫌,不从送葬,故不知坟处,遂不告耳,非讳之也。
孔子为兒嬉戏,常陈俎豆,
【正义】:俎豆以木为之,受四升,高尺二寸。大夫以上赤云气,诸侯加象饰足,天子玉饰也。
设礼容。孔子母死,乃殡五父之衢,
【正义】:括地志云:“五父衢在兗州曲阜县西南二里,鲁城内衢道也。”
盖其慎也。
【集解】:徐广曰:“鲁县有阙里,孔子所居也。又有五父之衢也。”【索隐】:谓孔子不知父墓,乃且殡其母於五父之衢,是其谨慎也。【正义】:慎谓以紼引棺就殡所也。
郰人
【正义】:上音邹。
輓父之母诲孔子父墓,然後往合葬於防焉。孔子要绖,
【索隐】:家语“孔子之母丧,既练而见”,不非之也。今此谓孔子实要绖与飨,为阳虎所绌,亦近诬矣。一作“要经”。要经犹带经也,故刘氏云嗜学之意是也。
季氏飨士,孔子与往。
【正义】:与音预。季氏为馔饮鲁文学之士,孔子与迎而往,阳虎以孔子少,故折之也。
阳虎绌曰:“季氏飨士,非敢飨子也。”孔子由是退。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
【索隐】:昭公七年左传云“孟僖子病不能相礼,乃讲学之,及其将死,召大夫”云云。按:谓病者,不能礼为病,非疾困之谓也。至二十四年僖子卒,贾逵云“仲尼时年三十五矣”。是此文误也。
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後,
【集解】:服虔曰:“圣人谓商汤。”
灭於宋。
【集解】:杜预曰:“孔子六世祖孔父嘉为宋华督所杀,其子奔鲁也。”
其祖弗父何始有宋而嗣让厉公。
【集解】:杜预曰:“弗父何,孔父嘉之高祖,宋愍公之长子,厉公之兄也。何嫡嗣,当立,以让厉公也。”
及正考父佐戴、武、宣公,
【集解】:服虔曰:“正考父,弗父何之曾孙。”
三命兹益恭,故鼎铭云:
【集解】:杜预曰:“三命,上卿也。考父庙之鼎。”
‘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
【集解】:服虔曰:“偻,伛,俯,皆恭敬之貌也。”
循墙而走,
【集解】:杜预曰:“言不敢安行。”
亦莫敢余侮。
【集解】:杜预曰:“其恭如是,人亦不敢侮慢。”
饘於是,粥於是,以餬余口。’
【集解】:杜预曰:“於是鼎中为饘粥。饘粥,餬属。言至俭也。”
其恭如是。吾闻圣人之後,虽不当世,必有达者。
【集解】:王肃曰:“谓若弗父何,殷汤之後,而不继世为宋君也。”杜预曰:“圣人之後,有明德而不当大位,谓正考父。”
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及釐子卒,懿子与鲁人南宫敬叔
索隐左传及系本,敬叔与懿子皆孟僖子之子,不应更言“鲁人”,亦太史公之疏耳。
往学礼焉。是岁,季武子卒,平子代立。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
【索隐】:有本作“委吏”。按:赵岐曰“委吏,主委积仓库之吏”。
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於陈蔡之间,於是反鲁。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鲁复善待,由是反鲁。
2013-11-19 10:52
wrcxy
[quote]原帖由 [i]三种不同的红色[/i] 于 2013-11-19 08:56 发表
《史记》上明明是写孔子不知道他爹的坟在哪里,他妈也不告诉他,后来是他妈死后别人告诉他的。
怎么现在就变成了孔子不知道他爹是谁了? [/quote]
我觉得顶楼转的是应对曹操DNA事件而编写的段子。现在瞎编的段子太乱了。
2013-11-19 14:49
郝伯道
[quote]原帖由 [i]dumala[/i] 于 2013-11-18 17:26 发表
按照史记记载,孔子15岁前不知道老爸是谁,他妈也很可能不知道。孔子老妈死后,孔子[color=Red]参加贵族聚会,被赶出来了[/color]。
后来,就有邻居告诉孔子,他是孔父嘉的后代。
这里就有逻辑缺陷:1 究竟有没有邻居告诉孔 ... [/quote]
故意编的励志故事?
2013-11-19 15:22
三种不同的红色
[quote]原帖由 [i]郝伯道[/i] 于 2013-11-19 14:49 发表
故意编的励志故事? [/quote]
季氏飨士,孔子与往。阳虎绌曰:“季氏飨士,非敢飨子也。”孔子由是退。
2013-11-20 13:37
dumala
[quote]原帖由 [i]三种不同的红色[/i] 于 2013-11-19 15:22 发表
季氏飨士,孔子与往。阳虎绌曰:“季氏飨士,非敢飨子也。”孔子由是退。 [/quote]
按照这句话理解,此时孔子还不是贵族后代。也就是说,他还不知道自己是叔梁纥的儿子。
再结合以下资料: (百度的非精确资料,仅供参考)
叔梁纥(前627-前554年),寿73岁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颜徵在(公元前568年?-公元前535年?)
按这个数据,也就是说,叔梁纥死后3年,孔子才出生。
叔梁纥死后,封地没有被儿子继承,而是被养子继承(儒教说私生子没有继承权来辩解孔子没有继承的事实)。这在中国古代,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70岁的老人,生育能力很弱,也不是不可能生育。但是,病死前还能生育的,真是少之又少。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dumala 于 2013-11-20 13:46 编辑 [/i]][/color]
2013-11-20 14:28
dumala
[quote]原帖由 [i]zeloti[/i] 于 2013-11-18 23:23 发表
有啥好逆天的,孔子是野合得来的,史记上写的清清楚楚。 [/quote]
野合得来,也是分很多情况的啊。
如果考证了不是叔梁纥的野合,那么孔子的所仁义道德都是虚假,欺骗了无数人。
这不逆天?
2013-11-20 14:49
三种不同的红色
[quote]原帖由 [i]dumala[/i] 于 2013-11-20 13:37 发表
按照这句话理解,此时孔子还不是贵族后代。也就是说,他还不知道自己是叔梁纥的儿子。
再结合以下资料: (百度的非精确资料,仅供参考)
叔梁纥(前627-前554年),寿73岁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 ... [/quote]
这蛋扯的没边了。
2013-11-20 15:28
tiger1970
[quote]原帖由 [i]dumala[/i] 于 2013-11-20 13:37 发表
按照这句话理解,此时孔子还不是贵族后代。也就是说,他还不知道自己是叔梁纥的儿子。
再结合以下资料: (百度的非精确资料,仅供参考)
叔梁纥(前627-前554年),寿73岁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 ... [/quote]
我贴出了原文。前面应该还有一句“孔子要绖”吧。
2013-11-21 06:45
dumala
[quote]原帖由 [i]tiger1970[/i] 于 2013-11-20 15:28 发表
我贴出了原文。前面应该还有一句“孔子要绖”吧。 [/quote]
这个更是违背道德的事情了。
古人服丧期间,是不外出赴宴的。
2013-11-21 07:25
悼红狐
所谓野合,指的是桑中濮上之会。不是私生子的意思,楼上某文盲,真是敢言。
孔氏家族,南北朝有一段不清不楚的传承,考考也好。
2013-11-21 08:44
tiger1970
[quote]原帖由 [i]dumala[/i] 于 2013-11-21 06:45 发表
这个更是违背道德的事情了。
古人服丧期间,是不外出赴宴的。 [/quote]
第一,当时是否有此礼;第二,违礼是不是违背道德。
2013-11-21 17:15
dumala
[quote]原帖由 [i]tiger1970[/i] 于 2013-11-21 08:44 发表
第一,当时是否有此礼;第二,违礼是不是违背道德。 [/quote]
你的神逻辑我不懂。
斩■是最重的丧服,分上衣下裳,用最粗的麻布制成,裁剪简陋,断处外露,不缉边,称为"斩",当胸处缀有长六寸、宽四寸的麻布,称为"三"①,二又泛指丧服上衣,其袖比常服要宽出三分之一,据说"侈则三尺三寸"②。凡诸侯为天子、臣为君、子为父、承重孙为祖父,母为长子,妻妾为夫,未嫁女子为父,均服斩■。唯臣下为君王服,得头戴"弁■"的丧冠,即在白布做的爵弁帽上环加两股麻布绞成的"■"。子为父服称孝子,穿菅屦(草鞋),持苴杖,有腰■、首■,免冠括发去笄■,用麻带自颈后前交于额上,再回绕于发髻。女性服斩■者,得"■",即以榛为笄,以麻带韬发露髻。斩■服期称三年,如春秋时晋卿赵孟为其父赵鞅降於丧食,史称"三年之丧,亲昵之极也"①但实际为二年过一月,荀子即明确说过:"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②。
齐■是次重的丧服,齐是平整,谓用粗麻布制成的上衣衣边和下裳之裙边是缉平的。服期有三年、一年、五月、三月之分。齐■三年者,是父故之子为母服。齐■一年又称"齐■杖期",是父在之子为母、夫为妻服。齐■五月又称"齐■不杖期",是为伯父母、叔父母、兄弟、众子(长子除外)、儿媳为舅姑、已嫁女子为父母、孙子孙女为祖父母、曾孙为曾祖父母所服期。齐■三月则是悬孙为高祖父母服。据《礼记·间传》云:"齐对而不言",居丧者可应别人之问,但不主动找话说,比"斩■唯而不对"(只唯唯应对)略为宽松。齐的居丧者"居垩室(无■饰之屋),■剪不纳(蒲席剪齐边而不纳边)",也不同于斩■的居丧者"居倚庐(临时搭的草棚),寝苫枕块(编禾秆为席,以土块为枕),不脱■带"。另外,齐■期内应"疏食水饮,不食菜果"。
大功是次于齐的丧服,是用经过加工的白色细熟麻布制成。凡为堂兄弟、未嫁堂姊妹、已嫁姑姊妹、已嫁女为伯叔父母、妻为夫之祖父母、已嫁妇为本家兄弟、舅姑为嫡子之妻等,均服大功,服期九月。"大功言而不议","寝有席","不食醯酱"。
小功是轻于大功的丧服,用稍细于大功的熟麻布制成。凡为从祖父母、堂伯叔父母、未嫁祖姑和堂姑、已嫁堂姊妹、兄弟妻、从堂兄弟、未嫁从堂姊妹、外祖父母、母舅、母姨等,均服小功,服期五月。小功"议而不及乐",可与人议谈过去的陈事,但不应以宴乐为话题,服丧者可睡床,可食菜果加酌料,却应"不饮醴酒"。
2013-11-21 17:17
tiger1970
回复 #15 dumala 的帖子
所以我就不再说这话题啦。
2014-2-6 11:15
无月浪漫
:hz1001:孔子的身世如何~会影响他圣人的形象么?
只要儒家思想不被推倒,孔子是帝王还是乞丐区别不大
2014-2-14 19:26
三鬼夏树
恕在下无知....野合的意思不是打野战吗....:hz1026: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