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7-11 13:11
naniwa
宋高宗的千秋功绩
宋高宗赵构,因为杀害岳飞被唾骂,当然我此贴不讨论岳飞问题。仅仅讨论下高宗本人的功劳。
本人认为,高宗是一位极有能力的政治家,甚至不比他的祖宗赵匡胤 赵光义 差多少。
众所周知,北宋倾覆,兵败如山倒,金兵大举南下,两个皇帝都被活捉了,何等悲惨,正所谓大厦将倾,亡国丧钟敲响了。
高宗那会儿,可谓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他逃到南方,收罗北宋残兵败将,创建南宋江山,一面死顶住金兵进攻,一面要稳定住初生政权的内部各种矛盾,保证内部不出问题。
在那种内忧外患下建立的南宋政权居然能延续了一个半世纪,最后居然能目睹并参与了金的灭亡,这能说不是一个奇迹吗
其实历史上与宋末情况相似的还有明末,我们来对比一下。
明末满清入关,北方沦陷,明退到南方,也曾想像南宋那样割据个半壁江山
结果呢,南明缺乏一位有本事的领袖,上台的个个都是儿皇帝,没能力。
其实当时南方广大地区的抗清势力并不算少,也不乏名将,如郑成功。
但没人能把这些抗清势力统帅的起来,整个南明内部混乱不堪,内讧不断。 抗清势力各自为战,甚至互相内斗,结果南明根本没挺多久就被满清灭了,汉人从此亡国。
对比下,知道高宗的本事了吧。
没高宗,恐怕不会有南宋,就算有南宋,估计内部也是乱成一锅粥,内部一乱,就会出现割据军阀,起义乱民,什么张自成,李献忠都会出来,那就等着被女真人灭国吧。
有人说,赵构能跟赵匡胤比,过了吧,诚然,我也认为不同时期的人没有可比性,但如果非要把某些地方比一下的话。
赵匡胤创建北宋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他逐渐掌控大权,废掉儿皇帝,和平演变。
赵构创建南宋,那是大厦将倾,受命于败军危难之际,一面要对外,一面要对内,根本没有多少时间给他逐渐去掌握。
赵匡胤以绝对优势的实力,逐个剿灭了南方那些腐朽不堪的小国,统一中国。
而赵构面对的女真显然比南方那些小国强了百倍不止。他打不过,但也没被对方打死。
或许有人会说“没有岳飞韩世忠他们,赵构能顶得住金兵进攻吗?”
我要回答你,岳飞韩世忠只是一个武将,而赵构是国家的政治领袖。没有政治领袖的统一筹划,当凭一员武将能行?
岳飞好比郑成功,没有高宗,郑成功再有本事,一样被满清剿灭。
如果南明能出现一个高宗一样的人物,或许,能保个半壁江山。
有位名人说 :“宋朝之得以复兴,要归功于赵构的逃跑。”这是很有道理的
我想总结下赵构的历史功绩和民族功绩
没有南宋,汉人很可能要提前一个半世纪亡国,而且是亡两次国,先亡于女真,再亡于蒙古。
南宋是当时唯一的一个汉族政权,南宋让汉族政权的血脉延续了一个半世纪
在南宋,汉人不是二等公民。
南宋还是中国历史上和当时世界上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朝代与国家之一。
南宋是世界上与蒙古军对抗最久的国家之一,整整半个世纪。
而赵构,正是南宋的创始人。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naniwa 于 2013-7-11 13:22 编辑 [/i]][/color]
2013-7-11 13:14
夜阑
:hz1022:民族英雄赵构永垂不朽……
2013-7-11 13:20
三种不同的红色
:hz1022:民族英雄赵构永垂不朽……
2013-7-11 13:23
墨叶
赵匡胤创建北宋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他逐渐掌控大权,废掉儿皇帝,和平演变。
赵构创建南宋,那是大厦将倾,受命于败军危难之际,一面要对外,一面要对内,根本没有多少时间给他逐渐去掌握。
不认同赵匡胤创建北宋是水到渠成。他前面几位和他的情况相同。
赵构创建南宋,也不是大厦将倾。不过首都被占,皇帝被抓。
2013-7-11 13:25
司马光
宋高宗当然不是弱智,有几分手段,但是极有能力的政治家,太过了。
2013-7-11 13:43
naniwa
[quote]原帖由 [i]墨叶[/i] 于 2013-7-11 13:23 发表
赵构创建南宋,也不是大厦将倾。不过首都被占,皇帝被抓。[/quote]
北宋亡国了,还不算大厦将倾?
2013-7-11 13:45
naniwa
[quote]原帖由 [i]司马光[/i] 于 2013-7-11 13:25 发表
宋高宗当然不是弱智,有几分手段,但是极有能力的政治家,太过了。 [/quote]
怎样算 极有能力的政治家 ,各人标准不同
至少我认为在 两宋的皇帝中,赵构是很有能力的一个,算得上出类拔萃,我是用事实说话
2013-7-11 13:45
tiger1970
宋高宗赵构不是南宋创始人,而是北宋的最后一位君主。
绍兴和议,内容大体如下:(1)宋向金称臣,金册封宋康王赵构为皇帝;(2)东以淮河中流为界,西以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西南)为界,南属宋,北属金,割唐州(今河南唐河)、邓州(今河南邓县),以及商州(今陕西商县)、秦州 (今甘肃天水)的大半予金;(3)宋每年向金纳贡银、绢各二十五万两、匹,从绍兴十二年开始,每年春季送 至泗州交纳。
自此,宋成为金国的附属国,宋皇帝成为金国的臣子,当然,是金国里面除金国皇帝之外官儿最大的一个。
自此,宋灭。
隆兴和议内容:(1)南宋对金不再称臣,改称叔、侄关系;(2)维持绍兴和议规定的疆界;(3)宋每年给金的「岁贡」改称「岁币」,岁币为每年银绢各二十万两匹,比绍兴和议时每年少五万两匹。(4)宋割商州(今陕西商县)、秦州(今甘肃天水)予金;(5)金不再追回由金逃入宋的人员。
自此,宋从金的统治下独立出来,成为独立的国家,宋复国。
宋孝宗为南宋第一任君主。
2013-7-11 14:07
tiger1970
[quote]原帖由 [i]naniwa[/i] 于 2013-7-11 13:11 发表
南明缺乏一位有本事的领袖,上台的个个都是儿皇帝,没能力 ... [/quote]
百度:儿皇帝:【释义】五代时期石敬瑭向契丹借兵建立后晋,在与耶律德光的国书中自称儿皇帝。后泛指投靠外国,建立傀儡政权的统治者。
南明三位被承认的皇帝,一位不被承认的皇帝,两位存疑的皇帝,两位监国王,三位执政,一位宗室之长,一位太子。
一个一个说。
1、安宗简皇帝(弘光帝):执政期间未向任何势力称臣。战败被俘,第二年被杀。
2、绍宗襄皇帝(隆武帝):执政期间不仅未向任何势力称臣,而且出兵北伐,兵败身死。
3、昭宗匡皇帝(永历帝):执政期间未向任何势力称臣,战败后被南明附属国出卖执送敌军,被杀。
4、广州唐王(绍武帝):执政期间未向任何势力称臣,战败后坚贞不降,被杀。
5、南太子(王之明):安宗出逃时被扶立执政,仅来得及发布一条组织抗敌的命令即被俘,第二年被杀。
6、韩王(定武帝):坚持抗敌十七年,兵败被杀。
7、监国潞王:安宗出逃时被任命为监国,当日被俘,第二年被杀。
8、监国鲁王:以亲王身份起兵,光复浙东。辗转海上,苦战清军,力尽依延平武王,忧郁而死。
9、延平武王(国姓、朱成功、郑成功、郑森):绍宗命以驸马体统行事,昭宗封为延平王。纵横海东,为南明两大支柱之一。昭宗崩殂后,以执政身份统领天下兵马,随即去世。
10、延平文王(朱锦、郑经):继承延平武王统领天下兵马近三十年。多次与清谈判,然终不屈。
11、延平幼王(朱克塽、郑克塽):继位后,清军立即发动进攻,主力部队经激烈抵抗被全军击溃后,请降,后被清人送到河南安插。
12、昭宗太子(永历太子):南明诸帝唯一的太子。与昭宗一起被南明附属国出卖执送敌军,始终不屈,被杀,临死怒骂不绝。
13、宁靖王:延平武王以为宗室之长。延平幼王投降第二天,衣冠祭祖后从容自杀,从死夫人五人,明亡。
以上十三位南明领袖,确实有战败投降的,有战败被俘的,但哪一位也沾不上“儿皇帝”三个字的边。反倒是有骨气的真不少(当然,未必有本事)。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tiger1970 于 2013-7-11 15:27 编辑 [/i]][/color]
2013-7-11 14:13
司马光
南明是因为在外的皇族太多,以至于无法将残明整合成一个统一的势力,却内部纷争不断。
2013-7-11 14:15
慕容燕然
高宗在本不用签不平等条约的情况下签了不平等条约,让南宋成为金的附庸国。
2013-7-11 14:22
tiger1970
回复 #10 司马光 的帖子
内部纷争我不反对这样说,但是绝大多数不是这些领袖自己造成的,而是大臣造成的。
1、安宗与王之明的争斗,其实是左良玉与马士英造成的。
2、绍宗和鲁王虽然不和,但是只不过是各管一摊各打各的,因客观原因互相无法配合,你只能说他们不能协力进取,但不能说他们互相削弱。何况绍宗的兵权本来在郑氏手中。
3、昭宗和绍武的争斗确实是互相削弱,这个我也不给他们辩解。但是当时绍宗突然崩殂,又没有太子或者遗诏,短时间内必然造成那种混乱,即使没有这争斗,广州桂林还是守不住。
4、延平王远在海东,昭宗远在云南,这个配合不上也不能怨谁。
因此,明朝的灭亡不能全怪这些领袖,而更应当指责那些实权人物。
2013-7-11 14:27
tiger1970
回复 #11 慕容燕然 的帖子
所以我一直不承认高宗是南宋第一代皇帝。
他是北宋(定都东京,高宗以杭州为行在)的最后一代皇帝,然后他做了金国的官儿----金国册封的附属国宋国的皇帝。从绍兴和议之后,宋灭。
而宋孝宗则起初为金国的官儿----金国册封的附属国宋国的皇帝,然后宋孝宗率领部队开始了独立战争,把江南地区从金国统治下独立出来,重新建立独立的宋国。
因此,宋孝宗是南宋的第一代皇帝。
宋在灭亡20多年后,通过独立战争,与金国签订隆兴和议,宋从此复国。
我不得不遗憾地说,韩世忠、刘琦......这些我最敬佩的人物,绍兴和议之后,都成为金国附属国的官员。
[color=Red]诸将中,唯一全始全终,堂堂正正的宋臣是----岳飞。[/color]
金人的指令:岳飞死,和议成。
因此----[color=Red]岳飞在,宋不灭。[/color]
岳武穆就义,随即北宋灭亡,这也是自古以来,中国首次全部沦入戎狄统治之下。
在中国灭亡中起到最重要作用的人物,第一个叫赵构,是当时的宋皇帝;第二个叫秦桧,是当时宋掌握实权的丞相。
至于岳武穆----一人死,随即一国亡,随即天下亡。这个人,已经不能以民族英雄来称呼。
他是擎天巨柱,是“万里长城”(《宋史》是这样评论的吧?),是中原之魂,是中国的保护神。
事实上,他死后一直被作为中国的保护神。他守护的不是皇帝,不是政权,而是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所有人和他们的祖先、他们的孩子。
他对这块土地上的人的那种挚爱,我们把这种挚爱称为----精忠。
[color=Indigo]精忠岳飞。[/color]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tiger1970 于 2013-7-11 16:33 编辑 [/i]][/color]
2013-7-11 14:27
naniwa
[quote]原帖由 [i]tiger1970[/i] 于 2013-7-11 14:22 发表
内部纷争我不反对这样说,但是绝大多数不是这些领袖自己造成的,而是大臣造成的。
[/quote]
领袖的任务就是要把大家组织好 协调好,让人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2013-7-11 14:29
naniwa
回复 #9 tiger1970 的帖子
儿皇帝的意思各人理解不同,也有人为是 手中没什么权力,也没什么能力,大权在他人手里的皇帝
2013-7-11 14:30
tiger1970
回复 #15 naniwa 的帖子
请拿出出处。
2013-7-11 14:31
司马光
[quote]原帖由 [i]tiger1970[/i] 于 2013-7-11 14:22 发表
内部纷争我不反对这样说,但是绝大多数不是这些领袖自己造成的,而是大臣造成的。
1、安宗与王之明的争斗,其实是左良玉与马士英造成的。
2、绍宗和鲁王虽然不和,但是只不过是各管一摊各打各的,因客观原因互 ... [/quote]
是啊,各个大臣都想获取拥立之功,各个皇族便成了旗帜,若当时太子南狩,或许可保半壁江山。
2013-7-11 14:38
tiger1970
回复 #17 司马光 的帖子
走不了。
当时威宗考虑过这件事,但是李自成来的太快,大家都措手不及。
其实威宗还考虑过自己南迁呢。
李自成这个双峰贯耳打的又快又狠,一切动作都来不及。可见李自成对时局的把握能力。
2013-7-11 14:44
KYOKO
回复 #18 tiger1970 的帖子
有什么来不及的?
犹犹豫豫,兵家大忌,如果崇祯能狠下心南迁,李自成拍马也赶不上
2013-7-11 14:50
tiger1970
[quote]原帖由 [i]naniwa[/i] 于 2013-7-11 13:11 发表
郑成功再有本事,一样被满清剿灭。
... [/quote]
延平武王没有被满清剿灭。
延平武王在绍宗败亡之余,收拾残部,以农民、渔民和海上豪杰为主,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海军和陆军,以金门厦门为根据地,多次击败已经拥有天下八成的清军,逼的清廷不得不下禁海令,甚至以一隅之地,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全线反击,大军直逼南京。虽然实力不如终究失败,但我请问,中国历史上谁能以漳泉一隅而威震天下的?
延平武王纵横海上二十余载,痛惜于内争,愤慨于天王北狩,抑郁而死。
满清不用说打延平武王,就是远远不如武王的延平文王,它能不能有啥办法?
2013-7-11 15:00
tiger1970
回复 #19 KYOKO 的帖子
你可能不了解当时的情况。
去找些书看。
李自成那一下发力是很突然的,不管从他的兵力还是经济能力,其实是都做不到的。
而且他来的很快,情况恶化的又突然很严重----短时间内,明朝的兵全投降啦,他也就在周将军手中吃了点亏,其余的都是长驱直入。至于刘芳亮一路,也是一直在接受投降,来的太快......
谁能想到自己的兵和官儿投降的这样利索?
2013-7-11 15:28
tiger1970
回复 #14 naniwa 的帖子
但是他必须自身有这种组织的权力。
事实上,这些人绝大多数是被拥立,没有充足的权力。
2013-7-11 17:24
慕容燕然
回复 #19 KYOKO 的帖子
当时无论是朱由检还是李自成都没想到大同总兵姜镶居然会投降李自成。
2013-7-11 17:28
首席屠宰官
宋高宗还是有一定历史功绩的
靖康之变后稳定淮河以南的局势,宋金和谈给南方老百姓创造安定的生活环境
2013-7-11 17:37
tiger1970
回复 #23 慕容燕然 的帖子
何止这一位啊。
那简直上起督抚下至县令那是是连滚带爬地投降啊。
不止威宗蒙,我估计李自成恐怕也有点蒙。
估计换了谁也要蒙。
“谨具大明江山一座,崇祯夫妇二口,奉申贽敬。”
2013-7-11 17:43
tiger1970
回复 #24 首席屠宰官 的帖子
宋高宗是一位十分聪明和机智的皇帝,而且在短时间内就拥有相当强的行政经验。
他有做一个好领袖的一切素质。
可惜。
2013-7-11 17:55
naniwa
[quote]原帖由 [i]tiger1970[/i] 于 2013-7-11 17:43 发表
宋高宗是一位十分聪明和机智的皇帝,而且在短时间内就拥有相当强的行政经验。
他有做一个好领袖的一切素质。
可惜。 [/quote]
孝宗 宁宗 理宗 也是这么想的
2013-7-11 18:08
tiger1970
回复 #27 naniwa 的帖子
估计谁都是这样想的。
他有做一个好领袖的一切素质,唯独一点的是----他做了一个亡国之君,他亲手埋葬了宋。
他把自己的国家亲手交到了敌人手中。
他把这块土地和这块土地上的人民也亲手交到了敌人手中。
2013-7-11 18:13
naniwa
回复 #28 tiger1970 的帖子
老虎大叔过分了,大叔这样想不等于所有人都这么想
2013-7-11 18:24
tiger1970
回复 #29 naniwa 的帖子
条约在那里摆着。
宋高宗在绍兴和议之前,是独立国家宋国的皇帝,是这块土地上当之无愧的领袖。
宋高宗在绍兴和议之后,是金国的一名官员,是金国附属国的皇帝,金国皇帝成为这块土地上的领袖。他接受金国的委托,代表金国皇帝来对这块土地上的人民进行统治。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tiger1970 于 2013-7-11 18:26 编辑 [/i]][/color]
2013-7-11 18:33
慕容燕然
回复 #25 tiger1970 的帖子
是啊,李自成的政权无论是中央机构、地方政权还是军队系统都在没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就进了北京,导致以后的一败涂地。
2013-7-11 18:35
tiger1970
回复 #31 慕容燕然 的帖子
恐怕他自己也没想到这么顺利。
2013-7-11 18:38
慕容燕然
回复 #29 naniwa 的帖子
绍兴和议最糟糕的就是称臣、受封、纳贡,整个南宋一朝都视之为奇耻大辱。而金人也因此一直瞧不起南宋,认为南宋是个可以予取予求的国家。南宋要雪耻,金人又一贯看不起南宋,金朝末年宋金两国无法联合的心里原因就在于此。
2013-7-11 19:18
小陆伯言
[quote]原帖由 [i]司马光[/i] 于 2013-7-11 13:25 发表
宋高宗当然不是弱智,有几分手段,但是极有能力的政治家,太过了。 [/quote]
这也是我的看法。。。。。。。。。
2013-7-11 19:21
小陆伯言
[quote]原帖由 [i]tiger1970[/i] 于 2013-7-11 14:22 发表
内部纷争我不反对这样说,但是绝大多数不是这些领袖自己造成的,而是大臣造成的。
内部纷争我不反对这样说,但是绝大多数不是这些领袖自己造成的,而是大臣造成的。
1、安宗与王之明的争斗,其实是左良玉与马士英造成的。
2、绍宗和鲁王虽然不和,但是只不过是各管一摊各打各的,因客观原因互相无法配合,你只能说他们不能协力进取,但不能说他们互相削弱。何况绍宗的兵权本来在郑氏手中。
3、昭宗和绍武的争斗确实是互相削弱,这个我也不给他们辩解。但是当时绍宗突然崩殂,又没有太子或者遗诏,短时间内必然造成那种混乱,即使没有这争斗,广州桂林还是守不住。
4、延平王远在海东,昭宗远在云南,这个配合不上也不能怨谁。
因此,明朝的灭亡不能全怪这些领袖,而更应当指责那些实权人物。[/quote]
弘光和假太子和左良玉没什么关系,是东林党闹的乱子。
隆武和鲁王监国基本没什么太大的责任,隆武去湖北可能会好很多。
永历和绍武就是互坑。
郑氏和李定国是可以配合的,关键是姓郑的也不是个好相与的。。。。。。。。。。。。。。
2013-7-11 20:15
ptcn
宋高宗有本事,受命于危难之时,而能挽狂澜于即倒。这些偶很久之前就在本坛说过了。
至于高宗于岳飞,可视为是一个升级版的汉献帝完胜了一个降级版的曹操。
当然,“时也命也”,岳飞没当成曹操,也没让高宗当成献帝,不完全是岳飞的本事不行,和时代的因素有关。
具体说,宋之前,改朝换代都是“禅让”的,宋之后,改朝换代都是把前朝赶尽杀绝(只是到了近代的清,才有了例外)。正是这样的变化背后的因素,让岳飞没能做成曹操。
岳飞若当了曹操,乃赵家之大不幸,亦万民之大幸;反之亦然。当然,again,“时也命也”。
2013-7-11 20:29
大将文钦
回复 #26 tiger1970 的帖子
才大志疏?:hz1050:
2013-7-11 21:22
naniwa
[quote]原帖由 [i]ptcn[/i] 于 2013-7-11 20:15 发表
宋高宗有本事,受命于危难之时,而能挽狂澜于即倒。这些偶很久之前就在本坛说过了。
至于高宗于岳飞,可视为是一个升级版的汉献帝完胜了一个降级版的曹操。
[/quote]
你视岳飞为降级版的曹操,太过了吧
曹操乃大政治家,而岳飞是一单纯的军事家,军事才能很高,政治才能很低,两人根本不是一档子的人
我觉得岳飞更像 蜀五虎 魏五子 等人物
高宗更像一降级版的司马懿,玩政治,整个南宋没人是他对手。
所以高宗玩死岳飞简直是探囊取物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naniwa 于 2013-7-11 21:37 编辑 [/i]][/color]
2013-7-11 21:35
naniwa
回复 #30 tiger1970 的帖子
老虎大叔的理论不敢恭维
称臣 纳贡 之类的外交辞令历史上多了去了,随便举就可以举出很多来,但关键看国家实质上被吞并了没有
老虎大叔把这些外交辞令当真,得出赵构是北宋皇帝,又说赵构纳土献降云云的,显得过于幼稚了
2013-7-11 21:52
安子童心
你们都糊涂了?岳武穆是谁害的?不是那姓秦的奸贼,实际上是赵高宗!我一直在想,后人的白铁铸奸贼(臭名远扬的那几位)怎么少了宋高宗一份?重用秦大奸贼的是谁?屈膝求和的是谁?好好想下吧!楼上的那几位
2013-7-11 23:21
慕容燕然
回复 #39 naniwa 的帖子
称臣纳贡可不是外交辞令,是实实在在的外交上矮了金人一头。
宋皇帝对金派来的使者要起立问大金皇帝起居,宋的大臣对金使必须下拜,宋使至金地位仅等于陪臣。
从制度上说这不光是赵构一个人的耻辱,是整个南宋士大夫阶层的耻辱。
2013-7-11 23:47
zeloti
[quote]原帖由 [i]naniwa[/i] 于 2013-7-11 21:35 发表
老虎大叔的理论不敢恭维
称臣 纳贡 之类的外交辞令历史上多了去了,随便举就可以举出很多来,但关键看国家实质上被吞并了没有
老虎大叔把这些外交辞令当真,得出赵构是北宋皇帝,又说赵构纳土献降云云的, ... [/quote]
说的在理
明朝“不割地不赔款,不和亲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后果却是被满清迅速完灭,早已被喷个够,在网络上被配成各种各样的搞笑图片,供大伙一乐
2013-7-11 23:58
颍颍
[quote]原帖由 [i]ptcn[/i] 于 2013-7-11 20:15 发表
宋高宗有本事,受命于危难之时,而能挽狂澜于即倒。这些偶很久之前就在本坛说过了。
至于高宗于岳飞,可视为是一个升级版的汉献帝完胜了一个降级版的曹操。
当然,“时也命也”,岳飞没当成曹操,也没让高 ... [/quote]
要说有可能当曹操的,也是李纲、宗泽他们那一代人,岳飞的资历太浅了。
2013-7-12 00:13
岳光寒
宋高宗应该感谢的,还是北宋的积淀。
北宋9个皇帝没有暴君,即使是评价最差的宋徽宗,也是受官民拥护爱戴的。宋仁宗死的时候全国都如丧考妣一般,连契丹那边都哭。赵家很会笼络士大夫和读书人,进而就笼络了天下人。所以赵构才能在混乱之际以天下兵马大元帅竖起大旗,马上就得到拥护,因为不论是士大夫、读书人,还是军人、老百姓,都只认赵家人。金人让张邦昌称帝,张邦昌也不敢,最后还是要还给赵构,结果还被杀了。后来赵构不积极恢复故土,北方沦陷区还一度出现过打着信王赵榛(徽宗子)旗号的义军,也能横行一时。反正是赵家人就有号召力。
要说赵构摆平各种关系做得有多好,我看不见得,否则就不会有苗刘之变,杀陈东、欧阳澈更数倒行逆施,信用黄潜善、汪伯彦之流更是政治不及格的表现。好在赵构后来历练得成熟了,前期犯了老鼻子错误了,没把宋朝直接玩死有运气成分。
所以,赵构能够成为中兴之主,我觉得功劳的一半要记在这四个字上——祖宗积庆。没有赵家几代攒下的人望,就赵构前期那种傻逼富二代的作风,不死才怪。
所以我一直认为北宋的灭亡是纯军事问题,跟别的扯不上什么关系,什么积贫积弱说,都是扯淡。北宋气数未尽,既没有经济崩溃也没有政体崩坏,更主要的是人心还没散。一直到南宋灭亡的时候人心都没完全散,于是有二十万军民蹈海赴死,那时蒙古无敌,即使你气数未尽,要你死你也得死,没办法。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岳光寒 于 2013-7-12 00:29 编辑 [/i]][/color]
2013-7-12 06:52
首席屠宰官
[quote]原帖由 [i]岳光寒[/i] 于 2013-7-12 00:13 发表
宋高宗应该感谢的,还是北宋的积淀。
北宋9个皇帝没有暴君,即使是评价最差的宋徽宗,也是受官民拥护爱戴的。宋仁宗死的时候全国都如丧考妣一般,连契丹那边都哭。赵家很会笼络士大夫和读书人,进而就笼络了天 ... [/quote]
仁宗相当于温家宝,一方面搞通货膨胀,一方面四处派发福利,个人获得名声,却给后世留下祸根,才有了后来的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又走错了路子不是削减支出而是与民争利,导致民不聊生,再传到蔡京更是变本加厉滥发纸钞,发行十当钱、夹锡钱榨取民脂民膏,表面看起来财政收入很高gdp很高,其实都是虚的,真宗年间军士的薪水足够家里人过的舒舒服服,而徽宗年间军士的薪水连温饱都成问题,军队战斗力极弱,没人肯卖命,逃跑现象严重,所以北宋的灭亡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2013-7-12 07:37
caojinke
回复 #41 慕容燕然 的帖子
相当于朝鲜之于明清,藩属国,但却也是独立国家,并不是臣
2013-7-12 08:19
岳光寒
[quote]原帖由 [i]首席屠宰官[/i] 于 2013-7-12 06:52 发表
真宗年间军士的薪水足够家里人过的舒舒服服,而徽宗年间军士的薪水连温饱都成问题[/quote]
依据?
2013-7-12 09:06
慕容燕然
回复 #46 caojinke 的帖子
比朝鲜之于明清的规格要高一点,毕竟南宋可以称皇帝,朝鲜只能称国王。但是总体上仍然是藩属国与宗主国的关系。
2013-7-12 09:17
tiger1970
回复 #35 小陆伯言 的帖子
第一句话我完全同意,不过我也只能劝一句左良玉“相忍为国”。
第二、三句话我完全同意。
第四句话我也同意......嗯,我全同意你的观点。
2013-7-12 09:19
tiger1970
回复 #39 naniwa 的帖子
这句话我没必要反驳了吧?
2013-7-12 09:28
首席屠宰官
[quote]原帖由 [i]岳光寒[/i] 于 2013-7-12 08:19 发表
依据? [/quote]
很早以前看的了,我只记大概
你是宋史专家,你可以去查下真宗年间物价和军士薪俸,徽宗末年的物价和军士薪俸
2013-7-12 10:08
lhctjc
有能力是有能力,可惜太有中国的权术观念了,把人变得精明但不聪明
2013-7-12 10:52
张建昭
[quote]原帖由 [i]首席屠宰官[/i] 于 2013-7-12 09:28 发表
很早以前看的了,我只记大概
你是宋史专家,你可以去查下真宗年间物价和军士薪俸,徽宗末年的物价和军士薪俸 [/quote]
至少给个文章名的关键词或作者,否则无的放矢。
徽宗年间的物价,按《东京梦华录》的记载,至少可以看到京城的物价还是可以的。
2013-7-12 11:28
张建昭
[quote]原帖由 [i]首席屠宰官[/i] 于 2013-7-12 06:52 发表
仁宗相当于温家宝,一方面搞通货膨胀,一方面四处派发福利,个人获得名声,却给后世留下祸根,才有了后来的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又走错了路子不是削减支出而是与民争利,导致民不聊生,再传到蔡京更是变本加厉滥发纸钞,发行十当钱、夹锡钱榨取民脂民膏,表面看起来财政收入很高gdp很高,其实都是虚的,[color=Red]真宗年间军士的薪水足够家里人过的舒舒服服,而徽宗年间军士的薪水连温饱都成问题,军队战斗力极弱,没人肯卖命,逃跑现象严重,所以北宋的灭亡看似偶然实则必[/color]然 [/quote]
你说的这个虽然没给依据,但也可以说一说。
首先,通货膨胀,这个是有的,但严重到影响军人的生计,这个应该牵强附会的。因为北宋的军队待遇,不光给钱,还给粮食和衣料,货币受通货膨胀影响贬值,实物不受其影响,若说因通货膨胀军队都吃不上饭了是不可能的。有可能的情况是,北宋末年军政败坏,上面克扣下面的钱物不发,所以有可能导致你说的情况。这个宣和年间曾有明诏反映过此事:
[color=Purple]國家養兵,衣食豐足。近歲以來,官不守法,侵奪者多;若軍司乞取及因事率斂,刻剝分數,反致不足。又官吏冗占猥多,修造役使,違法差借。雜役之兵,食浮於禁旅,假借之卒,役重於廂軍。近因整緝軍政,深駭聽聞。自今違戾如前者,重寘之法。[/color]
总体来说还是军政问题,经济问题不是没有,但还没到可以导致亡国的分上。军队战斗力弱主要原因还是教训废弛。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张建昭 于 2013-7-12 11:31 编辑 [/i]][/color]
2013-7-12 11:40
大将文钦
回复 #38 naniwa 的帖子
搞笑了,一个皇帝弄死一个忠臣还成政治能力强的表现了?:hz1029:
2013-7-12 11:51
大将文钦
北宋灭亡是因为徽宗、钦宗两个废物太过白痴了,守不住可以先撤退,逃走怎么也比被俘强
2013-7-12 12:58
首席屠宰官
回复 #54 张建昭 的帖子
蔡襄(1012-1067)在《养兵之费》中说:“禁军一兵之费,以衣粮、特支、郊赉通计,一岁约费钱五十千;厢军一兵之费,岁约三十千。通一百一十八万余人,一岁约费四千八百万缗。此其大较也。
这个三十千、五十千是指30贯50贯么?
如果是30贯、50贯,徽宗年间的米价是2-3贯贵的时候能到4贯一石,这个收入确实够呛啊,而真宗年间才400-700文之间
2013-7-13 10:51
岳光寒
回复 #57 首席屠宰官 的帖子
蔡襄是英宗时期的三司使,英宗时期物价还没那么高。两者不能放在一起算。
2013-7-15 09:56
靓坤
哈哈,只是因为一部电视剧,就把酸儒们是有奶便是娘的性格发挥得。
宋朝不杀文人,后世酸儒们为此吹捧了几百年。说什么文化第一、经济第一、还说什么自己一把手挂了,敌人都为他发丧、最可笑的几十万人跳海殉情。
我CAO,先不说被酸儒们“痛恨至极”的礼教。单说《水浒传》里老虎吃人、土匪吃人、黑店做人肉包子,不知酸儒们怎么解释。
苟延残喘了100年,把2/3的老百姓放弃,任其在异族残暴的统治下。可酸儒们怎么遍都骗不了老百姓的,元的100年,“反元复宋”有人提吗。清朝300年,多少人在用“反清复明”。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靓坤 于 2013-7-15 12:11 编辑 [/i]][/color]
2013-7-15 11:50
lhl704625
高宗时有功劳,但算不上千秋功绩。他算的话,司马睿算不算?
可怜的朱元璋建立万世功业还是要被人喷.
页:
[1]
2
3
4
5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