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炎黄春秋 » 岳飞不是民族英雄


2013-6-26 12:01 naniwa
岳飞不是民族英雄

岳飞不是“民族英雄

解码岳飞之死:合并刘光世军的拟议和曲折 导语岳飞在中国虽然家喻户晓,但终究是近千年前的历史人物,与现实难有观照。本期专题之所以谈如此远古的话题,实因近日某部电视剧展开宣传攻势,“一代民族英雄岳飞”这般称呼,遂俯拾皆是。

但所谓“民族英雄”,在中国实乃19世纪之产物,与岳飞毫无干系。


01 中国古代无“民族”概念,何来“民族英雄”?梁启超等人相信“民族主义救中国”,遂引进、宣传近代“民族”概念先秦历史文献中没有“民族”这个词汇。先秦时代所谓的“族”,多指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部族、宗族。《左传》中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楚虽大,非吾族也”,所指乃是宗族、部族。先秦之后、晚清之前的历史文献中,“民族”一词仍极少出现,即便偶有特例,也与近代“民族”概念毫无关系,如《永乐大典鬼谷分定经》里说:“贵人皆仰,民族皆欢”,仍是宗族之意。

“民族”一词被大量使用,始于20世纪初。金观涛教授利用其容量达一亿两千万字的“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专业数据库(1830-1930)”,对这段时期“民族”一词的使用频率进行了搜索统计,结果显示:“该词在19世纪文献中极少使用,……到1900年后才开始出现井喷之势”——这场“井喷”,其实是梁启超等人掀起“史界革命”的结果。“史界革命”的目的,是要将传统中国打造成新的西方式的“民族主义中国”,正如梁启超所言:“今日吾中国最急者……民族建国问题而已”,而要“民族建国”,就必须通过新的历史教育,在国民心中植下“民族主义”意识:“呜呼,史界革命不起,则吾国遂不可救。悠悠万事,惟此为大!”梁氏的倡议得到了大批学者和知识分子的响应,尤以有留日背景的革命党人最为积极——这也在情理之中,梁氏的“民族”、“民族主义”概念,本就直接舶自日本学者。

但即便从日本舶来了具有近代意义的“民族”、“民族主义”概念,当时的知识分子也未必能够准确理解其意义,将“种族”等同于“民族”者大有人在,宋教仁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为激励国人的“民族主义自豪感”,宋教仁曾写有《汉族侵略史》一书,历数“汉族”历史上侵略“外族”获得胜利的光辉事迹,按宋氏的理解,所谓“汉族”,乃是一种以黄帝为共同祖先的“血族”,如此强调血缘和血统,实是把“种族”当成了“民族”。为振奋“民族精神”,宋氏还在书中竭力论证“汉族”是从西方迁徙而来,与当时强盛的西方国家在种族上同源,证据之一是中国的六十甲子、天干地支这些名号,都是沿用了“西方文字之音”。当时许多学者与宋氏持相似论调,如章太炎公开宣扬“汉族”来自巴比伦,梁启超、刘师培等人到处讲“世界人种之开化,皆始于帕米尔高原”,从帕米尔高原东迁的一支,形成“汉族”;西迁的一支,则是当今西方强盛民族的祖先,东西同源同种,所以中国不是“劣等民族”。这种没有学术支撑,但却有现实政治意义的宣传,在清末民初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至于1915年袁世凯制定的国歌里,还有“华胄从来昆仑颠”的歌词。…[详细]

岳飞也是直到这个时候,才因现实需要被冠以“民族英雄”的头衔清末“史界革命”的直接成果,是打造出了一套自黄帝到洪秀全、传承有序的“民族英雄谱系”。岳飞自然也是这谱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当时文章,对岳飞多冠之以“中国民族主义第一伟人”、“中国民族排外第一伟人”等尊称,说他“轰轰烈烈,手刃外种、口嚼外种、足踢外种,至死不变”,实乃“宗尚民族主义之一绝大伟人”,且“为种魂、为国魂、为中国民族之天神”,在眼下“茫茫黄帝之血裔、莽莽神州之舆图”被异种之人盘踞之际,顶礼膜拜岳飞这位“嗜杀异种如命之伟人”,乃是不可须臾稍缓的当务之急;甚至说“吾宁夭折早亡,以见我廓清胡虏、志复中原的民族伟人岳飞”。其余如文天祥、史可法、郑成功等,都是当时知识分子致力宣传的重点“民族英雄”。而在此之前,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这些历史人物的标签普遍是“忠臣义士”。

但“民族主义救中国”本是晚清知识分子病急乱投医的结果,带有强烈的现实功利色彩,加之梁启超、宋教仁等人自身对“民族”、“民族主义”的认知并不到位,故而所谓“中国民族主义第一伟人”,在知识分子们的描述下,更像是“中国种族主义第一伟人”。在当时沛然莫御的岳飞崇拜浪潮中,蒋智由算是比较理性的一个。他曾撰文指出,岳飞抗金成绩有限,“不过有数次战胜之功,而克复土地数处而已”,所谓直捣黄龙,恢复故土,不过是“一将来之空想”,后人对其战绩的崇拜,不过是“轰动于虚声,而非事实”;但即便如蒋智由这般理性之人,也误把“种族”等同成了“民族”,他在文章中说,国人之所以崇拜岳飞,正说明国人天然存在一种“种族之见”,只要激发出这种“种族之见”,则“我种人必有恢复神州之一日,而东亚大陆必归于我种人为之主”。上段所引资料中频繁出现的“外种”、“血裔”、“ 异种”、“ 胡虏”等字眼,无疑也很能说明这一点。

综上所述,1、古代中国没有“民族”、“民族主义”概念,自然也不可能存在什么“民族英雄”;2、我们今天熟知的“民族英雄谱系”,是晚清知识分子出于现实政治需要新造出来的,且多臆断,缺乏学术根据;3、晚清知识分子对“民族主义”的理解更近于“种族主义”,对岳飞“民族英雄”光环的描述,也更近似“种族英雄”。4、中国可以有“民族英雄”,但须在“民族主义”意识普及的近代寻找。…[详细]


02 即便以“国家英雄”来审视岳飞,也尚有可议之处岳家军的战绩,正史中存在太多夸张,譬如“朱仙镇大捷”就并不存在岳飞不是“民族英雄”,也不是晚清知识分子所误解的“种族英雄”,至多可为“国家英雄”。但即便是“国家英雄”,也尚有可议之处。岳飞毕生从军,其岳家军固然是南宋政权一支极重要的国防力量,但同时,因其“家军”性质,也长期是对南宋政权的一种潜在威胁。

[color=Red]毋庸置疑,岳家军在对外抵抗金人入侵,对内平息武装动乱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但这作用,正史中即已有太多夸张——据宋史学家、《岳飞传》作者邓广铭先生考证结论,《宋史·岳飞传》所载岳家军最辉煌的“朱仙镇大捷”——大破“拐子马”,击溃金兀术10万大军,其实根本不存在,实属岳飞之孙岳珂杜撰,元代编纂《宋史》,直接照抄了岳珂的说法。事实上,“岳飞和岳家军中的任何一支部队全不曾到过朱仙镇”。 《宋史·岳飞传》还说,“朱仙镇大捷”后,朝廷一日之内用“十二道金牌”命岳飞班师,导致伐金大业功败垂成。“十二道金牌”之说,也已被邓广铭先生的详细考证所否定。[/color](具体见《〈鄂王行实编年〉中所记朱仙镇之捷及有关岳飞奉诏班师诸事考辨》,收录于《邓广铭治史丛稿》)[color=Red]赫赫有名的“朱仙镇大捷”尚且子虚乌有,其他抗金事迹,更未必全然属实,譬如八字军统帅王彦攻拔新乡城的战功,就被岳珂移花接木算在了岳飞名下[/color],《宋史·岳飞传》亦照抄不误。

正史既已如此夸张而难尽信,《说岳全传》一类文艺作品,自然更无讨论的价值。但最关键的问题还不在此,而在于:虽然后世不少人坚持认为若岳飞不死,则伐金大业可成——《宋史·岳飞传》的撰写者最为典型,他的观点是:“飞与桧势不两立,使飞得志,则金仇可复,宋耻可雪;桧得志,则飞有死而已……高宗忍自弃其中原,故忍杀飞”——[color=Red]但若回到南宋初年真实的历史情境之中,岳家军的解散,实可谓朝野内外的一致愿望。[/color]…[详细]

[color=Red]已故宋史专家邓广铭先生(右)。据其考证,岳飞最辉煌的战绩“朱仙镇大捷”并非史实。
包括岳家军在内的“家军”体制严重威胁到了南宋政权的军事和财政安全[/color]

[color=Red]南宋自北宋的瓦砾间重建的过程中,形成了以张俊、刘光世、韩世忠、岳飞、吴玠吴璘兄弟为统帅的“五大家军”。“五大家军”与高宗的禁卫军一起,组成了南宋政权的基本国防力量。宋高宗四处流亡之时,家军体制对抵抗金军入侵,确实自主发挥了不少的作用。但随着高宗新政权日趋正规和稳定,家军体制的负面作用越来越显著,最要害者有二:1、家军之间严格划分界限,彼此猜忌,联合作战时往往互拖后腿,主战派宰相赵鼎将家军之间的关系形容为“相视如仇雠,相防如盗贼”,实际上削弱了南宋的整体国防力量;2、家军垄断了其辖地内的税赋乃至酿酒等商业活动,妨害了南宋政权的财政统一。[/color]


无论是传统帝制国家,还是现代民主国家,在军队国家化这个问题上,立场其实都一样;在军队须由国家财政供养、而不能由军队自行征税或经商解决这个问题上,立场也相差无几。具体到南宋政权,要想解决这两个问题,就必须改革家军体制。但难度也可想而知——傅庆是岳飞麾下的一员猛将,屡立战功,但因与岳飞个人关系不睦,曾流露出想要转调到刘光世麾下的意思,岳飞获悉后,即毫不犹豫地设计斩杀了傅庆。此例可见赵鼎所谓家军与家军之间“相视如仇雠,相防如盗贼”,绝非虚言。家军与朝廷之间的关系,也相当紧张。绍兴六年,主战派宰相张浚曾希望组织各家军在淮北发动攻势,结果,张俊非但拒绝派兵前来,而且四处宣扬韩世忠要趁机吞并他;稍后,张浚又计划在淮南组织一次由张家军、刘家军和御营杨沂中军的三军联合出击,结果刘光世拒不合作,先以粮草不足搪塞,张浚迁就送去粮草后,刘光世又不遵号令,当杨沂中军抵达指定位置时,他却已早早从前线撤了下来,所谓三军联合出击,也就成了空谈。

岳家军也同样被当时的主流舆论认为不愿意与朝廷合作。绍兴七年,张浚曾打算征讨伪齐收复中原,因此与四大家军统帅——张俊、韩世忠、刘光世、岳飞,在龟山举行高级军事会议。统帅们的态度迥异,“刘光世请守,韩世忠请进兵,张俊曰都督欲战则战,欲守则守。惟岳飞独以为不可用兵,浚再三问之,飞坚执不可之说。浚以飞为玩寇,议不协而罢”——诚如日本学者寺地遵所言:“张浚揭大义名分,主张恢复中原,然而不论他如何鼓舞,四大将仍各怀异志,岳飞明白表示反对,刘光世、张俊则消极抵制,都不愿与张浚合作。” …[详细]

河南汤阴岳飞庙,“忠孝”二字是岳飞帝制时代的身后形象。但在生前,高宗及士大夫多指责岳飞“跋扈”。

[color=Red]解散岳家军,不但是主和派秦桧的意见,也是主战派张浚、赵鼎等人的意见了解到上述背景,即不难发现,把岳飞与秦桧之间的矛盾,当成主战派和主和派之间的矛盾,是对南宋初年历史的最大误解。解决包括岳飞和岳家军在内的“家军问题”,早在秦桧当政之前就已展开。动第一刀的,正是主战派宰相张浚。[/color]龟山高级军事会议后,张浚决定拿最为消极避战的刘光世军开刀,但刘家军甫一解散,半数以上的部队就叛逃到了敌国。这场变故虽然暂时中止了朝廷解散家军的步伐,但却无疑更坚定了朝廷军队国家化的决心。继任的另一位主战派宰相赵鼎,有鉴于直接炒掉家军领袖的教训,采取了更为隐蔽的手段——“抚循偏裨”,即奖掖家军中的偏将,鼓励他们从家军中独立出来,进而使整个家军解体。但这一手段效果甚微,张俊等家军统帅有所防备,并提出抗议,使得朝廷“终不能得其柄”;家军统帅们继续我行我素,张俊在绍兴八年擅自将军队从前线撤回皇帝所在的后方,各方震动,几乎酿成兵变,但“朝廷亦不能诘”;同年,岳飞向高宗要求增兵时,高宗的回答很明确:现在家军规模过大,已是尾大不掉,与其增兵给大将们,不如另设直属中央政府的新部队。

继赵鼎之后出任宰相的秦桧,终于在绍兴十一年成功解散了三大家军。秦桧赖以取得成功的手段有三:1、借战事大捷之机,加授各家军统帅中央最高军事长官(枢密使、枢密副使)头衔;2、继续推行“抚循偏裨”政策;3、也是最重要的一招,秦桧以独掌兵权为诱饵贿赂张俊,麻痹张俊戒心的同时,也离间了家军之间的统一战线,秦桧后来拒绝兑现承诺,已失兵权的张俊也无可奈何。具体到岳家军,之所以能够被和平解散,所依赖的并非岳飞个人的克制或者深明大义,而在于军中将校不堪重压,期待独立已久,正如南宋人周密所言:家军中诸将校苦战多年,许多人已做到按察使这样的高官,但他们出自行伍,必须父事家军大将,见家军大将常不敢抬头,这种严厉的等级关系甚至影响到他们的家庭。其中尤以岳家军等级纪律最严,将校犯错,大则诛杀,小则挞鞭痛毒。朝廷解散家军、将其全部统属御林军的诏令下达后,“诸校新免所隶事,或许自结知天子,人人便宽喜共命”,将校们既能够免除家军统帅的压迫,更能由家臣升格为天子之臣,喜而从命,是很自然的事情。

张浚和赵鼎,是南宋初年著名的主战派宰相,自张浚到赵鼎到秦桧,他们任期内最重要的工作,即解散家军使之国家化。也就是说,岳飞与主和派秦桧之间的矛盾,同时也存在于岳飞与主战派张浚、赵鼎之间。解散岳家军,在当日实乃众望所归之事。即如金人,也承认解散家军之后,南宋的国防力量整体上了一个台阶,再难采取利用家军嫌隙各个击破的战术。岳家军的资产也很值得一提。高宗曾透露其总资产高达2000万贯,而据派去处理岳家军资产的鲍琚的统计,岳家军的主要财源有三:每年可收160多万贯钱的14个酒库;每年可收41万多贯的博易场等,以及每年可收稻谷18万石的田产——而在高宗初年,每年财政收入尚不足1000万贯。高宗末年,年财政收入激增至6400万贯,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对家军的接收。不解散家军,则南宋政权也无法建立起自己完整的财政体系。

综上所述:[color=Red]1、岳家军的对金战绩颇多夸张,其主战态度也并非始终如一;2、从南宋的国家利益考虑,岳家军应该被解散,其解散也是众望所归;3、岳飞本人并无主动促成家军国家化的任何意愿,考虑到战争是家军存在的必要前提,岳飞的主战立场多少与此有关;4、岳飞之死,不是岳飞与秦桧之间矛盾的结果,更不是主战派与主和派之间矛盾的结果,而是家军私有化和国有化之间矛盾的结果。…[[/color]详细]

结语廓清岳飞的历史本相,应该会有助于修正我们某些简单粗暴的历史观。

2013-6-26 12:09 慕容燕然
[quote]原帖由 [i]naniwa[/i] 于 2013-6-26 12:01 发表
综上所述:1、岳家军的对金战绩颇多夸张,其主战态度也并非始终如一;2、从南宋的国家利益考虑,岳家军应该被解散,其解散也是众望所归;3、岳飞本人并无主动促成家军国家化的任何意愿,考虑到战争是家军存在的必要前提,岳飞的主战立场多少与此有关;4、岳飞之死,不是岳飞与秦桧之间矛盾的结果,更不是主战派与主和派之间矛盾的结果,而是家军私有化和国有化之间矛盾的结果。…[详细]  [/quote]
综上所述没什么问题,但是这不影响岳飞成为民族英雄。
绍兴十一年绝不是南宋结束宋金战争的最好时机,《绍兴和议》是南宋决策层的严重失误。

2013-6-26 12:10 naniwa
个人评论:本人从前曾转发关于岳飞功过的帖子,遭人唾骂,今日再次转一贴,基本赞同帖子的观点


本人一直认为:岳飞被杀,实乃政治斗争,不能以简单的“忠奸”去对待,岳飞之死,实乃兵权过大,让皇帝深感不安,同时本人认为,无论岳飞死或不死,南宋都难有收复中原的实力,岳飞本人的战绩也值得斟酌


此次所转文章再次展示了这么几个观点

南宋初年,军队普遍分成几大派系(家军),由几位权将统帅,他们与高宗的禁卫军几成分庭抗礼之势,家军虽然对金军的入侵起到很大的抵御作用,但也大大的垄断了兵权和财权,使得南宋的兵权财权出现分裂

随着金军攻势被遏制,宋高宗皇权日益稳固,解散家军,收回兵权,干掉权臣,也是大势所趋

岳飞实是死于君臣之争,即政治斗争

2013-6-26 12:13 naniwa
另外,最著名的的 朱仙镇大捷 大破拐子马 如果被证实为虚构

那么岳飞的实际战绩就值得怀疑了


本人一直认为,岳飞所取得只是自卫反击战的胜利,还没有到扭转宋金战略大局的地步,

北宋和辽打了几十年,虽互有胜负,但最终彼此都未得寸土,还是维持现状

个人认为南宋和金当时也是这个情况,金军骁勇有骑兵优势,南宋江河险固有水军优势,双方虽互有攻防,互有胜败,但彼此都没能力攻灭对方。

战争是两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比拼,不是某一个人能改变的,如果能赢,杀掉岳飞也能赢,如果不能赢,再有十个岳飞也一样不能赢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naniwa 于 2013-6-26 12:19 编辑 [/i]][/color]

2013-6-26 12:18 慕容燕然
岳飞死于政治斗争没问题,X家军都是军阀没问题,南宋收兵权也没问题,问题是收回兵权之后进取心的问题。
南宋收兵权的行为不光是杀岳飞那么简单,除杀岳飞外,韩世忠、刘琦、李显忠等名将全部闲置,为了议和不惜自废武功。

2013-6-26 12:20 司马光
[quote]原帖由 [i]naniwa[/i] 于 2013-6-26 12:10 发表
个人评论:本人从前曾转发关于岳飞功过的帖子,遭人唾骂,今日再次转一贴,基本赞同帖子的观点


本人一直认为:岳飞被杀,实乃政治斗争,不能以简单的“忠奸”去对待,岳飞之死,实乃兵权过大,让皇帝深感不 ... [/quote]
南宋当时还是有收复中原的实力,但也仅限于高宗朝,当时的南宋军队经过战争的洗礼,战斗力还是比较强的,而南宋的财力也可以支持,金国当时内部斗争开始激烈,内耗较为严重。

2013-6-26 12:31 KYOKO
论据部分同意那你娃,论点不同意,岳飞就是民族英雄,至于是中华民族还是汉民族英雄不重要

2013-6-28 11:19 naniwa
回复 #7 KYOKO 的帖子

咱也认为岳飞是民族英雄,不过是汉民族的民族英雄,跟“中华民族”木神马关系


咱讨论的主要还是岳飞被杀的具体细节,对民族英雄这个东东基本不持否定态度,转帖标题是转帖作者的观点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naniwa 于 2013-6-28 11:22 编辑 [/i]][/color]

2013-6-28 11:20 XM8
有几个了解那段历史的人会认为岳飞最著名的最辉煌的战绩是朱仙镇大捷?
或者有人觉得郾城、颍昌还不够著名,不够辉煌?

没有朱仙镇,岳飞的作用,岳家军的能力,完全不受任何影响,作者却偏偏拿朱仙镇出来说事,可谓用心良苦。

2013-6-28 11:22 KYOKO
回复 #8 naniwa 的帖子

nod 咱也认为岳飞就该死,这方面的论述很多了..:hz1019:

2013-6-28 11:23 郝伯道
回复 #7 KYOKO 的帖子

这篇文章明显是先定下基调,然后找“证据”
为黑而黑

中国古代无“民族”概念,何来“民族英雄”
这样的论证都用上了
那还没发明文字“人”的那个时代的人就不是人了?

2013-6-28 11:27 XM8
要是岳飞该死,那韩世忠,吴氏兄弟,哪个不该死?

2013-6-28 11:30 feiyue1206
建议兰州看看邓广铭的岳飞传

2013-6-28 11:39 naniwa
[quote]原帖由 [i]KYOKO[/i] 于 2013-6-28 11:22 发表
nod 咱也认为岳飞就该死,这方面的论述很多了..:hz1019: [/quote]


我并不认为岳飞该死

只是政治斗争没有对错,输的人只能死

2013-6-28 11:46 XM8
[quote]原帖由 [i]feiyue1206[/i] 于 2013-6-28 11:30 发表
建议兰州看看邓广铭的岳飞传 [/quote]
一旦认定了某种观点,看什么都白搭。

2013-6-28 11:47 naniwa
回复 #13 feiyue1206 的帖子

咱并不否认岳飞抗金取得的战绩,只是根据邓老爷子的研究结论,这个战绩多少有些水分

2013-6-28 11:54 naniwa
诚如是:岳飞抗金已经扭转乾坤,大宋重霸中原已在眼前

高宗却非要停战求和,宁可龟缩在南方

何解?

现今历史课本都说高宗赵构是个纯SB脑补弱智精神分裂胆小如鼠

我认为这个解释是难以令人信服的,高宗其实还是很有能力的一个人,没他哪里会有南宋

2013-6-28 12:00 naniwa
若说赵构是个弱智

那么中国历朝历代,占据江南半壁江山的王朝,都喜欢割据自守,对北伐中原兴趣不大,绝非只是南宋如此,何解?

难道说占据南方的统治者,都是胆小如鼠不思进取?这个解释恐难以令人信服


中国历代,南方统一北方者很少,多为北方统一南方,又当何解?

历代北兵南犯,多被阻于长江,南兵北犯也一样不是北兵对手,又当何解

2013-6-28 12:02 KYOKO
回复 #17 naniwa 的帖子

迎回二圣的话他自己帝位不保算不算一个很大的理由??

2013-6-28 12:18 wrcxy
[quote]原帖由 [i]XM8[/i] 于 2013-6-28 11:20 发表
有几个了解那段历史的人会认为岳飞最著名的最辉煌的战绩是朱仙镇大捷?
或者有人觉得郾城、颍昌还不够著名,不够辉煌?

没有朱仙镇,岳飞的作用,岳家军的能力,完全不受任何影响,作者却偏偏拿朱仙镇出来说 ... [/quote]

:hz1027:
顶一下,也没啥好说的了。

2013-6-28 13:37 岳光寒
月经帖。

作者明显在偷换概念,朱仙镇大捷诚然证据不足,但岳家军真正的大胜是颍昌会战郾城大捷,这种硬碰硬的死磕取胜,确实难能可贵。

作者造成朱仙镇大捷是岳家军唯一拿得出手的战绩的假象,然后再否定朱仙镇大捷,造成岳家军徒有虚名的印象,这能叫“廓清岳飞的历史本相”?

要黑就大大方方地黑,用不着摆出一副公正平允的样子。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岳光寒 于 2013-6-28 13:40 编辑 [/i]][/color]

2013-6-28 13:44 naniwa
[quote]原帖由 [i]KYOKO[/i] 于 2013-6-28 12:02 发表
迎回二圣的话他自己帝位不保算不算一个很大的理由?? [/quote]


岳飞大捷的时候,高宗他爹已经死了,金国也通报南宋了,他哥即便回的来,还能动摇他的地位吗?

2013-6-28 13:48 大将文钦
回复 #21 岳光寒 的帖子

难道又是学肘子的那招自己竖靶子自己打?:hz1050:

2013-6-28 13:51 naniwa
怕迎回二帝动摇自己其实是无稽之谈,南宋乃赵构一手组建,别说他爹已经死了,就算还活着,回来也只能当个太上皇享享清福


若说怕岳飞做大而杀了他,倒是还有几分道理

不过既然岳飞能收复中原,那等他先收复了中原,再杀他也不迟啊

所谓卸磨杀驴,磨还没卸干吗早早的杀驴呢?

岳飞当时虽然权高位重,好歹还没有流露出造反的意思啊

非要迫不及待杀掉,把中原拱手送给女真人?


无论如何,按传统说法,解释来解释去,只有一个结果

那就是高宗是个白痴

2013-6-28 13:58 naniwa
再有,岳飞死后的南宋,也并非没有北伐过

孝宗就是一个积极北伐的人,还有宁宗

结果大家都看到了

2013-6-28 14:22 大将文钦
[quote]原帖由 [i]naniwa[/i] 于 2013-6-28 13:44 发表



岳飞大捷的时候,高宗他爹已经死了,金国也通报南宋了,他哥即便回的来,还能动摇他的地位吗? [/quote]

所以说高宗是白痴,他要是北伐把金国灭了,他的历史地位会比宋太祖还高,名垂青史的机会被这个白痴给浪费了:hz1016:

2013-6-28 14:25 naniwa
如果说,高宗手下的人打不过金国,大败惨败,高宗木办法只好向金国求饶,介是正常的思路


如果说,高宗手下的人已经把金国打的大败,金国已经倒在地上半死不活了。高宗居然把自己手下的人杀了,然后向奄奄一息的金国求饶,拿正常的思路看看,介说的通吗?

到底高宗是白痴,还是我们是白痴?

2013-6-28 14:27 大将文钦
[quote]原帖由 [i]naniwa[/i] 于 2013-6-28 13:58 发表
再有,岳飞死后的南宋,也并非没有北伐过

孝宗就是一个积极北伐的人,还有宁宗

结果大家都看到了 [/quote]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PS:虞允文要是不死的话,孝宗北伐未必不成功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大将文钦 于 2013-6-28 14:43 编辑 [/i]][/color]

2013-6-28 14:30 大将文钦
[quote]原帖由 [i]naniwa[/i] 于 2013-6-28 14:25 发表
如果说,高宗手下的人打不过金国,大败惨败,高宗木办法只好向金国求饶,介是正常的思路


... [/quote]

如果高宗手下的人打不过金国,高宗还有机会向金国求饶吗?金国直接灭了他就行了。

[quote]如果说,高宗手下的人已经把金国打的大败,金国已经倒在地上半死不活了。高宗居然把自己手下的人杀了,然后向奄奄一息的金国求饶,拿正常的思路看看,介说的通吗?

到底高宗是白痴,还是我们是白痴?[/quote]



又是自己竖靶子自己打,高宗手下的人把金国打的大败占了上风,这就等于金国已经奄奄一息了?南宋初期有灭金的实力等于可以轻松灭金?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大将文钦 于 2013-6-28 14:34 编辑 [/i]][/color]

2013-6-28 14:48 大将文钦
[quote]原帖由 [i]naniwa[/i] 于 2013-6-28 13:51 发表
怕迎回二帝动摇自己其实是无稽之谈,南宋乃赵构一手组建,别说他爹已经死了,就算还活着,回来也只能当个太上皇享享清福


若说怕岳飞做大而杀了他,倒是还有几分道理

不过既然岳飞能收复中原,那等他先收 ... [/quote]

高宗本来就是个白痴

2013-6-28 16:57 慕容燕然
[quote]原帖由 [i]naniwa[/i] 于 2013-6-28 13:58 发表
再有,岳飞死后的南宋,也并非没有北伐过

孝宗就是一个积极北伐的人,还有宁宗

结果大家都看到了 [/quote]
高宗时期有恢复之臣无恢复之君,孝宗时期有恢复之君无恢复之臣。

2013-6-28 17:01 xggzga117
反对LZ的观点。
岳飞的功绩远远不止朱仙镇一战。

2013-6-28 17:24 颖颖
回复 #28 大将文钦 的帖子

孟珙北伐不能不算成功,问题是中原已经被破坏成那样了,江南富人又不想北迁,你守的住么?

2013-6-28 17:37 大将文钦
回复 #33 颖颖 的帖子

当时中原没有汉人吗?守住守不住取决于江南富人?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大将文钦 于 2013-6-28 17:43 编辑 [/i]][/color]

2013-6-28 17:40 颖颖
回复 #34 大将文钦 的帖子

屁股还没坐稳就被蒙军反扑回来了,说白了还是因为城郭残破粮草不敷(运河被毁)。。。打仗最后打的都是银子。。。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颖颖 于 2013-6-28 17:42 编辑 [/i]][/color]

2013-6-28 17:46 大将文钦
回复 #35 颖颖 的帖子

古代战争胜负主要取决于带兵将领的能力

2013-6-28 17:47 巴卡斯博士
楼主的说法和标题,问题还是很多
岳飞这样的人,这样的一个心里只有国家、民族的人
完全不顾自身的荣辱,坚持原则,不计个人利害。
这样的人不算英雄算什么?

无论当时的当权者如何诋毁,我们也不能否定这一点
还有哪些想夺人眼球,颠倒是非者。更为我所不齿

另外,所有用功利的眼光来看待岳飞的人都是无法认清岳飞这个人的。

2013-6-28 18:05 卫天龙
回复 #36 大将文钦 的帖子

加半句,而造成的战术、士气影响

然后,批判楼主来了,凭岳飞的出名度,死一个岳飞,众将士不和俺落草为寇?那你们家王朝是敢守还是能守?你玩政治,不活命你能玩什么,除了秦桧,哪个亡宋后笑得出来?高宗?我?

2013-6-28 18:18 颖颖
[quote]原帖由 [i]大将文钦[/i] 于 2013-6-28 17:46 发表
古代战争胜负主要取决于带兵将领的能力 [/quote]

笑喷了

2013-6-28 18:29 颖颖
回复 #32 xggzga117 的帖子

这句话我同意,宋高宗在海上漂了那么久,没步赵昰、赵昺的先尘已经是万幸了。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颖颖 于 2013-6-28 18:30 编辑 [/i]][/color]

2013-6-28 18:44 XM8
[quote]原帖由 [i]颖颖[/i] 于 2013-6-28 18:18 发表


笑喷了 [/quote]
如果将领都是赵氏兄弟那种水平,那确实可以笑喷了

2013-6-28 18:44 lhl704625
高宗自毁长城。南宋收复失地的最好时机就在高宗朝。

2013-6-28 19:02 naniwa
另外,又想起了中法战争,中国赢了却乘胜求和,所谓不败而败,然后李鸿章等人遭大批人唾骂


事实上,仔细分析下,清军所取得的胜利不过是些小胜利,如果真跟法国打大了,清朝是没有任何便宜可沾的,而利用目前的小胜利做筹码,跟人家议和好歹还能签订个不算太不平等的条约,清廷这步棋下的还是很明智的,只是书生们不懂时局胡乱吼叫而已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naniwa 于 2013-6-28 19:09 编辑 [/i]][/color]

2013-6-28 19:08 naniwa
宋金的差距虽然木有清法大,但宋在军事进攻方面的建树如何?

仔细看看吧,宋朝主动进攻外国的战役中,有几次是胜利的?


北宋如何,实力比南宋强一倍,立国之初,年轻气盛,两次伐辽,结果怎样,况且,金比辽强,辽亡于金之手

北宋还主动攻过西夏,结果怎样,连西夏小国都打不过

南宋后来数次伐金,结果怎样,别谈什么没将军,军力不够而已

南宋还趁着金亡,真的出师收复中原了,最后结果又怎样,被蒙古人打的找不着北吧


话说,北宋崩溃,一败涂地,南宋刚立国那会儿,能顶住金国进攻,并一直和金国对峙下去,已经灰常不容易了,当然,岳飞等人在这一点上功不可没

而且南宋的国祚居然超过了金国,还亲自参与攻灭金国,实为幸运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naniwa 于 2013-6-28 19:11 编辑 [/i]][/color]

2013-6-28 19:18 大将文钦
[quote]原帖由 [i]颖颖[/i] 于 2013-6-28 18:18 发表


笑喷了 [/quote]

笑毛,要比经济实力的话,宋比辽金蒙古都强得多:hz1029:

2013-6-28 19:26 大将文钦
[quote]原帖由 [i]naniwa[/i] 于 2013-6-28 19:08 发表
宋金的差距虽然木有清法大,但宋在军事进攻方面的建树如何?

仔细看看吧,宋朝主动进攻外国的战役中,有几次是胜利的?


北宋如何,实力比南宋强一倍,立国之初,年轻气盛,两次伐辽,结果怎样,况且,金 ... [/quote]


北宋伐辽不成是因为赵二水平低,要是赵大不死,恐怕就是另一个结果了。

[quote]金比辽强,辽亡于金之手[/quote]

这句纯属是搞笑了,因为后期的辽打不过前期的金,所以金比辽强?后期的辽和前期的辽实力一样?要按这个逻辑,明灭元是不是可以说明军实力比蒙古骑兵强?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大将文钦 于 2013-6-28 19:34 编辑 [/i]][/color]

2013-6-28 19:30 卫天龙
回复 #44 naniwa 的帖子

进攻和防守一样?你太小看民心了

又来蒙古,这个中介或许不错,你要和蒙古比,西欧都是渣,怎么,被“源义经”踏平大陆了吧,那是不是中国在宋就败给日本了?

注:日本造谣,成吉思汗是源义经

2013-6-28 19:37 naniwa
[quote]原帖由 [i]颖颖[/i] 于 2013-6-28 18:18 发表


笑喷了 [/quote]


难得跟你一起笑喷

2013-6-28 19:43 卫天龙
回复 #48 naniwa 的帖子

补了还笑,你们真的指挥过么,还是说信了所谓兵器与装备?人数?在策略之下,你的坦克完全可以不能动,你5000人完全可以只有一人在打仗,现代战争的贫铀坦克或许靠谱点,你在古代能刀枪不入?就是贫铀坦克,近距离依旧是渣。

2013-6-28 20:05 司马光
转个贴子

金国受限于自己的野蛮落后,无法经理所得的北宋领土,强制推行奴隶制等措施,造成治所民不聊生。当地百姓不得不起兵反抗。
  
此外,金国不止野蛮落后,也受限于人口稀少、兵源不足的问题。绍兴十年,为了和岳飞军作战,宗弼从各地抽调人马,如河北路的主签军完颜赛里就被招至前线,各路镇守的兵力更加薄弱。
  
这时候各地义军揭竿而起,形成燎原之势。
  
在京东、京西路,岳家军的忠义统制都取得重要胜利,并攻克占领了如永安军、南城军等地;
  
在河东路,忠义军收复了十一州军;在河北路,众多州县的民众起义,虽然宋史中仅记载了收复庆源府,但据《金史》,河北路的重镇大名府已经被忠义军攻占。在东京衰落后,大名府已成为北方第一大城,金兵的重要后勤基地。连这样的基地都丢了,充分说明金兵丧失属地的控制权,已渐渐日暮途穷的事实和义军出色的作战能力。
  
金国自燕山以南,“号令不复行”。后院不仅起火,且火势熊熊。而“河北忠义四十余万,皆以岳字号旗帜,愿公早渡河。”
  
而且,绍兴十年,金国内忧外困:高层经历了2次血腥的内讧残杀;由于贪狡无信,不仅连续失去昔日的盟友,还先后和黄头女真、蒙古部落等开战,本来就少的兵力,更加捉襟见肘。
  
金国早期试图通过把契丹人纳入猛安谋克来加强自己的力量。而他们在辽国的残暴统治和掠夺,导致契丹人叛乱、逃亡不断。这个穷兵黩武的国家,正在受害于自己的政策:除了蛮力,再没有任何凭恃。而这些蛮力所剩的最后主力——金兀术和赛里,已经被岳飞扁得满地找牙都找不到。

所以说南宋收复中原,就是在当时有这个机会与实力。到了孝宗与宁宗,江南士大夫们根本无意收复中原,又无可战之将,那时也是有心无力。

2013-6-28 21:06 平原相
只引邓广铭对史料的辨疑,不引其对岳飞的肯定,不知是诚何心……

2013-6-28 21:27 颖颖
回复 #50 司马光 的帖子

当年冉魏也曾呼应桓温北伐,最后结果如何?

燕赵之地自东魏以来就严重胡化,一直到永乐年间才彻底恢复。

岳飞收复三京很有可能,再北渡黄河能走多远也不好说,能守多久也不好说。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颖颖 于 2013-6-28 21:33 编辑 [/i]][/color]

2013-6-28 21:30 司马光
[quote]原帖由 [i]颖颖[/i] 于 2013-6-28 21:27 发表
当年冉魏也曾呼应桓温北伐,最后结果如何? [/quote]
如果这么说的话,当年刘备就应该重复刘邦的统一之路。

2013-6-29 08:18 lyttyy
成者王侯败者贼罢了,宋之前的五代,是个武夫当国的时代,加上宋朝自身的原因,对于武将宋人有一种天生的戒备.狄青是怎么死的,是大家都知道的.至于岳飞是不是民族英雄,这个不需要争论.如果日后没有野猪皮入主中原事件,岳飞的地位和抗日将领的地位应该是一样的.

2013-6-29 08:47 卫天龙
回复 #54 lyttyy 的帖子

野猪皮..........现在的兄弟好么,放下你的仇恨

公道自在人心,成王败寇只是浮云

2013-6-29 10:40 路遇
历史其实就是斗争史,血、汗铸就文明史。

怎么看其实很不重要,你怎么选择,对于你自己很重要。
把自己的幸福归究于别人的选择,很可笑。

2013-6-29 10:42 路遇
小资不能拯救地球,铁血才能铸就文明。

东林党?也就算是个小资甜咸吧。

2013-6-29 11:40 卫天龙
回复 #56 路遇 的帖子

本帖和个人幸福有什么关系,迷茫........

第二帖的各种名词啥意思,楞.....

分两帖看样子是故意的,签名还特找抽,你小子是几级知识分子啊........愤怒青年?

2013-6-29 19:21 小陆伯言
这种帖子颠覆性太大。发和回都是坑。但是岳飞作为民族英雄是没什么问题的。
古之名将如岳飞者甚少,当时的韩世忠、张俊比起岳飞就是渣。。。。。。。。。

2013-6-29 19:51 司马光
[quote]原帖由 [i]小陆伯言[/i] 于 2013-6-29 19:21 发表
这种帖子颠覆性太大。发和回都是坑。但是岳飞作为民族英雄是没什么问题的。
古之名将如岳飞者甚少,当时的韩世忠、张俊比起岳飞就是渣。。。。。。。。。 [/quote]
韩世忠还是不错的,虽然较岳飞相当的差距,但大胜也打过。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岳飞不是民族英雄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