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笑书神侠 » 请教虎哥,快拳,快剑(快刀)


2013-4-16 22:42 jiyi1
请教虎哥,快拳,快剑(快刀)

太极拳快拳,与“用意不用力,倏然而动,”这种拳诀相近吗?或者采用的是另外的心法拳意?当然在拳架有一定基本功的前提下。
以这种拳诀来施展快剑是可以的,施展快刀,似乎有难度,刀的好多基本动作都耗时较多,刀法一般也攻防结合,与剑法不同。而且胡家刀法也是以慢见长。不知胡家快刀合乎胡家刀理不合。

2013-4-17 11:03 tiger1970
太极拳快拳是太极拳的一种训练方式或者说是训练过程,而不是单纯的一个套路或者一种教学体系。

杨派和吴派,有的支系把这个快拳独立出来。
比如吴鉴泉一系,他是因为表示不忘记杨家传艺恩德,把全佑先生从杨家所学的那套拳原封不动保留下来,就是快拳。
董英杰一系,是把快拳参杂进自己的见解,为了表示尊重师门,所以他不改原传,而把自己的心得全部放在快拳内。
所以,这个快拳独立的支系,基本都是基于道德和尊师的问题,而不是说一定要独出心裁。

相关问题,李老师和我有个“老虎谈太极”帖子,说的很详细。

至于刀术,可以快,但是有极限。因为刀是劈砍性武器,实战的刀比较重。我玩过很多古代的刀和其原样仿制品,如果要保证钢火好,按照当时的铸造标准,至少也要三四斤,三四斤四五斤的刀,现在的孩子是舞不起来太长时间的。西北马家有两斤的刀,我没有见到。

中国武术多采取进击,而太极拳作为出现最晚的弱者武术,全部以进攻为主,绝无防守。这倒不在于绝对速度慢不慢,只在于对于对方来说相对速度慢不慢。

2013-4-17 12:18 hhp19910906
回复 #2 tiger1970 的帖子

杨家的太极刀属不属于实战刀?还是说实战用的和平常市面上的不是一个标准,我的拿把太极刀刀身加刀柄才1斤多

2013-4-17 12:22 tiger1970
回复 #3 hhp19910906 的帖子

实战刀跟现在用的表演刀不是一个标准。
现代用的杨家太极刀是杨公澄甫定型的,是根据日本倭刀的形制改的,换上了弯曲的护手,刀的弧度也有改变,剩下的跟日本倭刀是一样的,分量、刀背厚度等也一样。
日本正经传统倭刀的分量大家应该有数。

2013-4-17 17:34 hhp19910906
回复 #4 tiger1970 的帖子

说说杨家的太极刀实战刀和表演刀的区别吧。倭刀的分量我在网上看的最沉的1500克,好像是排除大太刀,正统的是这个数据么?谢了

2013-4-17 17:44 tiger1970
应该差不多吧。

因为倭刀是最好的刀之一,钢火极好。
刀的钢火好,就可以做的薄一点,但是强度还能上的去。
至于倭刀的制作方法,我就不啰嗦啦,专门有介绍的书。

别忘了,杨澄甫是什么时代----他设计的刀都是给高端人士的,当然可以不考虑成本,去追求钢火。
要是普及的话,这钢火差,刀就要厚一点,更重一点。

我前面说过西北马家的刀只有两斤,可见人家那是把好刀。

我现在用的刀有三口,一个是现在常见的刀形式,一个是倭刀,一个是柄仿制的雁翎刀,虽然都不是表演刀,但也都不值几个钱,也不太重。一直想专门请人给打造一口顺手的,结果一问价,刀店按照我的图纸和要求报价要接近一万元----这还用的是现代工艺----就没弄----弄不起。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tiger1970 于 2013-4-18 17:30 编辑 [/i]][/color]

2013-4-17 17:50 tiger1970
说起来也是笑话,我练了这么多年的武术,器械都没有好器械。
剑也是,一柄是买的,一柄是家父在我小时候自己给我做了一个练手腕的,七八斤,都不值钱。
腊木棍子杆子有个十几根,都是平常的东西,断了就去再买一根。铁棍子有两根,重的三四十斤,轻的也短,当手杖短棍练。我师父有根铁枪,现在大家都很少练,因为我师妹最年轻也是马上就快40岁啦,大家都拿不动啦。那铁枪也就是徒具形式而已----没有一件能拿出去威风的。

2013-4-17 17:54 小兵1234
回复 #6 tiger1970 的帖子

我也很喜歡刀,收藏了兩口武士刀跟大馬士革彎刀(但都未開鋒)。
刀在我心目中,是完美的兵器,兼具力、狠、快、刁四長處,只可惜我自己沒學過刀術,也知道自己天資有限。
憑我的天分,若是我是古代的武人的話,大概只能練狼牙棒跟大錘。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小兵1234 于 2013-4-17 17:55 编辑 [/i]][/color]

2013-4-17 18:02 tiger1970
回复 #8 小兵1234 的帖子

羡慕啊。
我倒是会练刀,就是没好刀用。
不过想想我这本事,估计讲武艺最多也就是《说唐》上大哥魏征二哥徐茂公那种武艺,九成连《水浒》上的吴用也打不过。没好刀也是应该的。

2013-4-18 12:34 hhp19910906
回复 #6 tiger1970 的帖子

也就是说在样式上没有因为表演的需要进行一些修改吧

2013-4-18 13:37 小兵1234
[quote]原帖由 [i]tiger1970[/i] 于 2013-4-17 18:02 发表
羡慕啊。
我倒是会练刀,就是没好刀用。
不过想想我这本事,估计讲武艺最多也就是《说唐》上大哥魏征二哥徐茂公那种武艺,九成连《水浒》上的吴用也打不过。没好刀也是应该的。 [/quote]
如果不強求名家出品的好刀。
一般武士刀跟大馬士革刀,一把都是人民幣兩千五左右就弄地到手。
若是未開鋒的,還可以在省掉很多手續費,人民幣一千以下的武士刀也能得到。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小兵1234 于 2013-4-18 17:15 编辑 [/i]][/color]

2013-4-18 14:02 tiger1970
回复 #10 hhp19910906 的帖子

有,有一点夸张的变形。

2013-4-18 17:10 hhp19910906
回复 #12 tiger1970 的帖子

主要的变形是弯曲的弧度吧,其他还有没有变形的地方?网上有实战刀的图片没?正统的倭刀别说实物没见过了,就是电视上的也不敢说就是正统的

2013-4-18 17:29 tiger1970
回复 #13 hhp19910906 的帖子

都多少有点变形。现在市面上的表演刀弄的夸张了一些。

我们武派不太重视器械,但我师父对器械还是比较重视的,学别的支系的东西学了不少。我们这个小支系的刀正规来说就是雁翎刀,刀背靠近尖的地方开三寸刃。通背拳也用这种刀。

2013-4-18 19:01 小兵1234
回复 #14 tiger1970 的帖子

其實若不求品質跟開鋒過,我送虎哥一支日本武士刀亦無妨。
但我想你不是沒刀,是沒有滿意的好刀吧。
我本身不通刀術,純粹是蠻來收藏的,基於預算,當然是隨便拿機械量產且沒開鋒的仿製武士刀(台灣買地到)。同樣,我也沒鑑賞刀具剛火或是其他品質的能力。

2013-4-18 19:04 小兵1234
回复 #6 tiger1970 的帖子

一萬人民幣約等於五萬台幣。
以好刀來說,是很合理的價位,我之前問刀具行。
名家製作的非量產武士刀,還有開價30萬台幣的。

2013-4-19 08:36 tiger1970
回复 #15 小兵1234 的帖子

多谢多谢,但我确实只是没有好刀,而不是没有刀。
是的,按照我提出的那些要求,刀的价位在一万元确实比较公道。所以我也就放弃啦----反正十分可能一辈子也用不上。

2013-4-21 21:36 jiyi1
看了一下杨氏太极快拳视频。不懂,看不出拳意心法。
只能说另有玄妙,应该有配套的散手。

2013-4-22 08:58 tiger1970
想通过套路看拳意,那是白费劲。

太极拳的训练方式我在《老虎谈太极》帖子中说过,说白了,要看出拳意,要看散手。
太极拳是三年架子,三年推手(可以与架子练习时间局部重叠),三年喂手,三年自由散手,合计十年。所以叫十年不出门,就是这十年内根本不能打出纯粹太极拳的味道来,就是能打人,也不是太极拳的打法,而是没超出少林的范畴。
过了这十年,才能打出太极的打法。

理由我那个帖子都说啦。

普遍学到的太极拳,本来就是一个不完整的体系,缺喂手跟散手;太极拳又是个弱者的武术,自己给自己绑规矩,因此必须动脑子,思维敏捷----单单捧着这套路,有啥用?
别说老师不教,谁有兴趣让你打六年?喂手,就是老师教给你如何打,然后老师送上去给你打。谁家的老师吃饱撑的让你打三年?

很多人上来一句交学费----别说交学费,不是至亲,谁让你天天打,一直打三年(事实上散手阶段还有三年,合并六年啊)?打不对、打不重还不行?

所以,我因为我们家跟师父家的世交关系才学这拳,即使这样,师父年纪大了(当时已经超过40岁,等学到喂手都接近50啦),也不是跟我按照规矩的时间和强度喂手。所以师父说,你也就是学学玩玩,成不了气候的。我教我儿子肯定不成啦----等他十几岁能抗打的时候,我都快60啦,所以我也没指望他能传承,就是他喜欢,就学学玩玩,不喜欢就算啦。至于别人,拜托,谁家的孩子值得我50岁以后被他打至少三年?何况我自己都没学好?打的不够啊。

其实我出手一直也不纯粹是太极拳的东西,很多地方是少林的。太极拳是少林拳翻出来的,我又会少林拳。至于我学到的东西还是比较花花的,拳击也曾是我用功的方向......所以我的拳可以用四字评述----乱七八糟。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tiger1970 于 2013-4-22 09:01 编辑 [/i]][/color]

2013-4-22 15:57 tiger1970
我教给一个女孩子搬拦捶,因为她受男孩子欺负(小学生)。
结果回来报告----男孩子们用手打她,都遭到痛击,果然好用,结果男孩子们学精啦,用脚踹她,她问我怎么办,要再学个对付脚的招数。我无语----只好示范了一个搬拦捶怎么对付脚的变化。
兴高采烈的走啦。回来报告大获全胜。

这种孩子就是没有学太极拳的天赋----从小就不知道脑子活泛,教手上的不会知道脚上的。

2013-4-22 17:36 小兵1234
[quote]原帖由 [i]tiger1970[/i] 于 2013-4-22 08:58 发表
想通过套路看拳意,那是白费劲。

太极拳的训练方式我在《老虎谈太极》帖子中说过,说白了,要看出拳意,要看散手。
太极拳是三年架子,三年推手(可以与架子练习时间局部重叠),三年喂手,三年自由散手,合 ... [/quote]
其實多元化的學習(虎大說地亂七八糟),對一定程度功夫者而言,反而是必要的。
就算是極真空手的大山倍達,也嘗試將國術十八手跟一些日本柔術概念融入空手道。
跟一些師兄弟切磋,偶然用上幾手拳擊的動作(個人在這部分純玩票性質),都能讓他們吃些不必要的虧(因為彼此很熟悉對方專打中線的手法,一記鉤拳往往會得手)。
不過話說回來,整體來說,我還是支持千招會,不如一招熟。
所以我寧願把正拳、直拳、崩拳跟前踢這幾招練到自己能達到最大程度的速度跟力道,也不要學一堆的拳術。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小兵1234 于 2013-4-22 18:31 编辑 [/i]][/color]

2013-4-22 17:38 小兵1234
[quote]原帖由 [i]tiger1970[/i] 于 2013-4-22 15:57 发表
我教给一个女孩子搬拦捶,因为她受男孩子欺负(小学生)。
结果回来报告----男孩子们用手打她,都遭到痛击,果然好用,结果男孩子们学精啦,用脚踹她,她问我怎么办,要再学个对付脚的招数。我无语----只好示范 ... [/quote]
那是,這樣的應變能力,就算只是教來給她防身,她都不一定夠。
其實不管是太極還是其他各種武術,都還是要天資的。

2013-4-22 17:47 小兵1234
[quote]原帖由 [i]tiger1970[/i] 于 2013-4-22 08:58 发表
想通过套路看拳意,那是白费劲。

太极拳的训练方式我在《老虎谈太极》帖子中说过,说白了,要看出拳意,要看散手。
太极拳是三年架子,三年推手(可以与架子练习时间局部重叠),三年喂手,三年自由散手,合 ... [/quote]
相當認同,一些內家拳,真的是十年不出門的。
以形意來說,有可能學兩三年,才學會發勁(當然也有一下就抓住身體協調感覺的天才運動員)、兩三年時間抓進退出手的時機,沒個四五年工夫,是不太可能打贏自由搏擊或散打的(如果雙方都是玩票或是只學幾個月)。
記得有人說套路跟型是前人經驗的累積,是瑰寶。
但是我自己覺得瑰寶歸瑰寶,但只打型而不練足手或散手,都只是紙上談兵。我甚至還看過只懂套路不懂拳意的『舞』術家。
當然,如果只練體能跟單招足手,也沒法把搏擊術的精隨學到。頂多就是身體壯些又多少會些粗糙打架方法的大外行。
所以只有套路跟對打並重,才可能把任一種拳種練好。

2013-4-22 18:17 hhp19910906
回复 #23 小兵1234 的帖子

按我的理解,套路应该属于教科书级别的,有用归有用,最主要的还是自己的融会贯通,谁和别人交手的时候也不是一个套路从头打到尾,不知道我说的在不在理

2013-4-22 18:30 小兵1234
回复 #24 hhp19910906 的帖子

當然,我也這樣想。
在我看來,套路最大的用處是讓我們學習招式跟動作之間的連貫。
但要是說,有人跟人打起來,還完全照著某一套路打,實在太不可思議了。

2013-4-22 19:50 hhp19910906
回复 #25 小兵1234 的帖子

至少还有个用处是如果这一招没用上,或者被人破了,怎样化解对方的招数,这点孙德先生的太极螳螂的摘要的视频里说的很清楚,没记错的话他把摘要一路从第一招连到最后一招
如果还有其他用处请老虎补充

2013-4-23 10:03 tiger1970
套路的作用说的都对。另外还有便于记忆的作用。你学一段时间就知道,散招真不好记,很多时候今天练这个,明天练那个,说不定那一个就忘记练啦,好长时间不练。这可是串起来练,就好记啦。这个应该类似于辅导书中的口诀。

2013-4-24 19:28 jiyi1
回复 #19 tiger1970 的帖子

百度了一下,网上竟然真有太极散手,能看出来拳意了。不是很敢练,怕练杂了。不过太极拳散手很多地方都很有价值,也更适应和平年代,决定选一部分练。

2013-4-24 21:55 小兵1234
[quote]原帖由 [i]hhp19910906[/i] 于 2013-4-22 19:50 发表
至少还有个用处是如果这一招没用上,或者被人破了,怎样化解对方的招数,这点孙德先生的太极螳螂的摘要的视频里说的很清楚,没记错的话他把摘要一路从第一招连到最后一招
如果还有其他用处请老虎补充 [/quote]
老實說,空手道平安型(平安一段就有了)就有這意味。
只是平常很少注意到這部分的功能。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