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炎黄春秋 » 臣子謚號的問題


2013-3-12 20:56 Mr.Ghost
臣子謚號的問題

我依稀記得上年中文老師說過,文臣之中,文正這謚號是最好的了
同時他也說了武官的,可是我已經不記得了
我上網找了好久也找不到相關的訊息
請問一下,各位軒轅譠友,有沒有人知道武官謚號最高(最好)的是什麼?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Mr.Ghost 于 2013-3-13 13:44 编辑 [/i]][/color]

2013-3-12 22:59 小陆伯言
文正为最好仅仅限于明清。。。。。。。
武将谥号最好应该是忠武。。。。。。。

2013-3-12 23:03 Mr.Ghost
回复 #2 小陆伯言 的帖子

謝謝大大的回復:hz1026:
等了兩小時終於來第一個回應了:hz1020:

2013-3-13 09:23 小陆伯言
回复 #3 Mr.Ghost 的帖子

没什么,互相探讨一下而已。
文正是最好的谥号仅仅在明清两朝。得此谥号的只有13个人。最说明问题的段子是正德时大学士李东阳快挂了时,基友杨一清告诉他居内幕消息他可以被评为文正,结果李东阳在床上就给杨行了大礼。。。。。。
宋朝的文正还行,但不是顶级。比如王安石就是单谥“文”,秦桧史弥远的忠献都很强。。。。。。

2013-3-13 10:06 岳光寒
回复 #4 小陆伯言 的帖子

不止是还行吧,这个问题以前讨论过。前期可能是还行,但从北宋中期开始就不止是还行了。司马光反对夏竦谥“文正”时说了“文正谥之至美,无以复加”。

我的观点是“文”是文人的最高谥号,也就是以文学或经史见长者的最高谥号,“文正”从北宋中期以后,成为政治意味的最高谥号。王安石在政治上是处于争议的,但其文才大家都没有异议,所以单谥文,而没有得到文正、文忠、文献之类的。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岳光寒 于 2013-3-13 10:13 编辑 [/i]][/color]

2013-3-13 10:10 小陆伯言
[quote]原帖由 [i]岳光寒[/i] 于 2013-3-13 10:06 发表
不止是还行吧,这个问题以前讨论过。前期可能是还行,但从北宋中期开始就不止是还行了。司马光反对夏竦谥“文正”时说了“文正谥之至美,无以复加”。

我的观点是“文”是文人的最高谥号,也就是以文见长者的 ... [/quote]

对的,是这样。中期完全是司马光炒上去的。
我的观点也是“文”是文人最高谥号,倒不是以文见长,而是文包含了天地。。。。。。。。

2013-3-13 10:23 岳光寒
回复 #6 小陆伯言 的帖子

这个问题记得以前也讨论过,不是所有谥文的都一样,因为谥法有多解,不单要看谥,还要看解,赐谥诏里用哪个解来解释的,这个“文”的意义才能确定。
就臣子来说,单谥“文”者多数都是文学之士或经学大家,所用解一般是“道德博闻”或“学勤好问”,而“经天纬地”之文,多用在皇帝身上,臣子较少。

比如欧阳文忠之“文”,诏书上的解释是“道德博闻曰文”,“廉方公正曰忠”。

王安石的文用的是哪个解,我没找到赐谥诏,不知到底是经天纬地,还是道德博闻。

2013-3-13 10:31 小陆伯言
回复 #7 岳光寒 的帖子

那是当然,没有解,哪里能谥呢?
我的意思是“文”字本身有包含天地的意思。
王在北宋时期神宗哲宗徽宗新党当权时评价非常高,死后封王,配享文庙。

2013-3-13 11:00 tiger1970
回复 #5 岳光寒 的帖子

完全同意

2013-3-13 13:44 Mr.Ghost
剛上網查了一下,發現忠武只是通謚最高
而武官封謚只找到明朝的「武寧」為最高,如開國大公的徐達

我也查了一下,發現文臣中單謚「文」也是最高的
而文正是在「文」之下,這個謚目前只發現有王安石

2013-3-13 14:00 小陆伯言
回复 #10 Mr.Ghost 的帖子

武宁比武穆如何?
韩愈、王安石、沈约(算半个)都是“文”。。。。

2013-3-13 14:05 Mr.Ghost
宋時武穆排第三,次於忠武
明朝就不清楚了

2013-3-13 14:11 KYOKO
回复 #12 Mr.Ghost 的帖子

还少个第一啊

2013-3-13 14:30 tiger1970
[quote]原帖由 [i]Mr.Ghost[/i] 于 2013-3-13 13:44 发表
我也查了一下,發現文臣中單謚「文」也是最高的
而文正是在「文」之下,這個謚目前只發現有王安石 [/quote]

韩愈谥号也是文吧。
------------------
加一句......刚才发现白居易谥号也是文。
说韩愈拿到文臣最高谥号就很牵强,说白居易能拿到文臣最高谥号应该是不太可能的事情吧。
因此,岳光寒兄的说法应该是对的,文这个谥号是在北宋中期后才值钱的,而不是天生就值钱。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tiger1970 于 2013-3-13 14:55 编辑 [/i]][/color]

2013-3-13 16:28 岳光寒
谥文的多了,不见得最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下面是以前讨论时发过的帖,再发一次。
原帖地址 [url]http://www.xycq.net/forum/thread-250832-1-1.html[/url]  90楼

[size=6][color=Red][b]==========华丽的分割线===========[/b][/color][/size]


在《唐会要》里查到了谥法,也并未说有排序,但仍然大约能够从先后看出一点人们心理上的上下高低来。单谥和复谥是分开的,也并没有说哪个更好。
单谥有:文、武、献、懿、宣、昭、元、节、景、成、烈、孝、康、定、穆、贞、简、平、安、怀、惠、德、忠、靖、质、戴、宪、威、刚、肃、壮、恭、敬、僖、隐、悼、襄、胡、愍、哀、伤、思、荒、刺、丑、缪、勇、庄、温、良、密、纵、恪、果、勤、灵、厉、信、毅、魏、圉、夷、顷。
复谥(宗室命妇除外):文献、文贞、文懿、文昭、文忠、文康、文惠、文宪、文成、文孝、文简、懿文、景武、贞武、忠武、庄武、武烈、忠献、忠简、忠烈、忠壮、忠孝、忠贞、忠惠、忠勇、忠肃、贞褊、贞穆、贞肃、贞简、贞烈、贞宪、肃愍、昭定、恭肃、献穆、襄愍、简怀、成肃、庄威、献武、威武、忠穆、襄武、毅勇、忠愍、贞惠、贞孝、宣宪、宣简、景襄、懿穆、元靖、恭惠、缪丑、武烈、安简、灵愍、成纵、平厉、壮缪、宣武、恭懿、庄肃、孝穆、昭襄、贞壮

其中单谥的排序感强一些,复谥排序感就弱多了,因为唐朝并不右文抑武,不能说带“武”的统统不如带“文”的。


看看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都谥什么:
赵国公长孙无忌(“被自杀”)、河间郡王李孝恭(元)、莱国公杜如晦(成)、郑国公魏征(文贞)、梁国公房玄龄(文昭)、申国公高士廉(文献)、鄂国公尉迟敬德(忠武)、卫国公李靖(景武)、宋国公萧瑀(贞褊)、褒国公段志玄(忠壮)、夔国公刘弘基(襄)、蒋国公屈突通(忠)、郧国公殷开山(节)、谯国公柴绍(襄)、邳国公长孙顺德(襄)、郧国公张亮(被诛)、陈国公侯君集(被诛)、郯国公张公谨(襄)、卢国公程知节(无谥)、永兴县公虞世南(文懿)、渝国公刘政会(襄)、莒国公唐俭(襄)、英国公李勣(贞武)、胡国公秦琼(壮)
二十四功臣是有排位的,但看谥号,单复谥间杂。


再看看唐朝单谥“文”的都有谁:[quote]赠中书令楚国公上官仪。赠兖州都督沛郡公韦叔夏。赠兖州都督扶风县公苏□。赠卫州刺史清河县子崔融。赠太子少保彭城县东海县公徐坚。赠太子少保彭城县公刘知柔。赠幽州都督彭城郡公韦凑。赠润州刺史常山县公马怀素。赠礼部尚书舒国公褚无量。赠益州大都督固安县公卢从愿。赠江陵大都督宿预县公王邱。赠江陵大都督襄阳县侯席豫。赠礼部尚书贾至。赠礼部尚书韩愈。赠右仆射潘炎。赠太尉令狐楚。赠左仆射权德舆。故襄州节度使李翱。赠司徒李磎。故太子少傅白居易。[/quote]

再分析分析得到这个谥号的人,可以看出,上官仪“[color=Red]游情释典,尤精《三论》,兼涉猎经史,善属文[/color]”,韦叔夏“[color=Red]少而通《三礼》”并“撰《五礼要记》三十卷,行于代[/color]”,崔融“[color=Red]为侍读,兼侍属文,东宫表疏多出其手[/color]”,徐坚“[color=Red]少好学,遍览经史,性宽厚长者[/color]”并“[color=Red]广引文词之士,日夕谈论,赋诗聚会,历年未能下笔。坚独与说构意撰录,以《文思博要》为本,更加《姓氏》、《亲族》二部,渐有条汇[/color]”,刘知柔“[color=Red]少以文学政事[/color]”且“[color=Red]代传儒学之业,时人以述作名其家[/color]”,马怀素“[color=Red]博览经史,善属文[/color]”,褚无量“[color=Red]尤精《三礼》及《史记》[/color]”并“[color=Red]缮写《论语》、《孝经》各五本[/color]”,卢从愿“[color=Red]冠明经举[/color]”且“[color=Red]与杨滔及吏部侍郎裴漼、礼部侍郎王丘、中书舍人刘令植删定《开元后格》[/color]”,贾至“[color=Red]擢明经第[/color]”且“[color=Red]著有文集三十卷, 《唐才子传》有其传[/color]”,令狐楚“[color=Red]才思俊丽[/color]”并且在一次兵变时被胁迫草遗表“[color=Red]在白刃之中,搦管即成,读示三军,无不感泣,军情乃安[/color]”,权德舆“[color=Red]未冠即以文章称[/color]”,韩愈、白居易、李翱就不用说了。

这里面都是以诗赋文章或经学见长的,所以只能说单谥“文”是对大诗人大文豪或大儒的一种表彰,若说最高,倒是似乎可以看作是才子、文士或儒士的最高谥号。
而儒学之宗孔子的谥号是“文宣”,并不是单谥“文”,“宣”是“圣善周闻”,意思是人家还有普及学说的功绩,肯定不比单谥“文”差。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岳光寒 于 2013-3-13 16:32 编辑 [/i]][/color]

2013-3-13 21:01 Mr.Ghost
看了您的回答,我大約明白了
所以的謚應該是能比較貼切地反胦人民的生平和性格
如李靖的「景武」
[quote]
景武的含义,谥法中如是规定:由义而济曰景。用义而成。耆意大虑曰景。耆,强也。布义行刚曰景。以刚行义。刚强直理曰武。刚无欲,强不屈。怀忠恕,正曲直。 威强敌德曰武。与有德者敌。克定祸乱曰武。以兵征,故能定。刑民克服曰武。法以正民,能使服。夸志多穷曰武。大志行兵,多所穷极。由是,则景武之含义不言而明,大致还是反映了李靖一生‘南平吴会,北清沙漠,西定慕容’[/quote]
而文正第一大約是政壇領袖司馬光提出後,後面一幫文臣跟風吧
謝謝您

P.S:怎長孫無忌沒謚?雖說他是被武則天搞死的,可是按歷史上的例子來看,後面的皇帝通常也應該幫他封謚啊

2013-3-28 21:55 天下乌贼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臣子謚號的問題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