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 19:29
神州无敌
请教下关于庙号的取法是根据啥来的
我一直感觉庙号都是祖和宗组成,开国的是祖,下面的都是宗。
比如汉高祖刘邦,汉太宗刘恒,然后下面一堆宗。然后中间被王莽隔断了。汉世祖刘秀,汉显宗刘庄,然后下面一堆宗。
再比如晋世祖司马炎,他上面二个祖,一个宗。但是三司马和三曹(曹操,曹嵩,曹腾)一样没有真正做到位置上,只是后人建国,追封上去的名誉教授。
隋朝就比较乱了,三个祖,杨忠,杨坚,杨广,二个在职,一个名誉。
唐朝就比较正规了,唐高祖李渊一个在职的祖,其余无数的祖都是挂名的,然后下面一堆宗。中间被武曌隔断了。
下面还是老老实实一堆宗,没有像光武帝刘秀那样断了“自己”弄个祖当当。五代十国也比较正规。
宋朝就比较规矩了,宋太祖赵匡胤一个在职的祖,其余无数挂名的祖,然后下面一堆宗。中间被金国打得满天飞。
下面还是老老实实一堆宗,宋高宗赵构等下面一堆宗。
元朝本人不是很清楚。
清朝清世祖福临是个祖,清圣祖玄烨是个祖,都是当了皇帝的,难道是因为康雍乾盛世所以破格给个祖?
那么回到明朝,明太祖朱元璋,明惠宗朱允炆,下面一堆宗,明成祖朱棣是被后面那个什么嘉靖皇帝由明太宗改成明成祖的,是不是也是认为他弄得非常不错来个破格提拔?
始受命为祖,继中为宗,皆不毁庙之称也。那中间夹杂一个祖干嘛?你说光武帝刘秀中间被非刘姓隔断了,就称祖。好,那赵构被金国打得到处微操为什么不弄个祖呢?被武则天隔断而复辟李唐神器的李显为什么不庆祝一下,后人给个祖呢?还有朱棣,把自己侄儿的江山抢了,又没改姓,又不是时局动乱,不出手不足以力挽狂澜,人民内部矛盾,他居然还祖了(不是他自己设定的)。所以总感觉这个庙号很不严谨。
请教专业人士扫盲下,这个庙号是如何来的,依据是什么?谢谢。
2013-1-2 19:57
阿巽
皇帝的庙号不是随便就给予的,而是有相当的讲究,虽则昭穆制度的制约,但是,更是封建礼法的必须,所以,西汉十二个皇帝有庙号的不过是六七人而已。特别搞笑的是身膺中国第一个封建治世大名“文景之治”的汉景帝居然也没有身后的庙号,但是,为什么汉景帝没有庙号,历史也没有做明确的交待。不过,最为热闹与滑稽的是三国时代,魏国的有司不知道是喝多了还是睡过了,居然在曹睿活着的时候就给他上庙号,而曹睿也居然受之不疑,成为有史以来唯一在皇帝本人健在的情况下知道自己庙号的君主。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庙号开始泛滥(“降及曹氏,祖名多滥”)。而到了唐朝,除了某些亡国之君以及短命皇帝之外,一般都有庙号。
庙号常用「祖」字或「宗」字。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如汉太祖、唐高祖、宋太祖;后面的皇帝一般称为「宗」,如唐太宗、宋太宗等。但是也有例外。「祖」之泛滥,始于曹魏。到十六国时期,后赵、前燕、后秦、西秦等等小国,其帝王庙号几乎无不称祖。
在称呼时,庙号常常放在谥号之前,同谥号一道构成已死帝王的全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
一般来说,庙号的选字并不参照谥法,但是也有褒贬之意。太祖、高祖开国立业,世祖、太宗发扬光大,世宗、高宗等都守成令主的美号,仁宗、宣宗、圣宗、孝宗、成宗、睿宗等皆乃明君贤主,中宗、宪宗都是中兴之主。另外,哲宗、兴宗等都是有所作为的好皇帝。神宗、英宗功业不足,德宗、宁宗过于懦弱,玄宗、真宗、理宗、道宗等好玄虚,文宗、武宗名褒实贬,穆宗、敬宗功过相当,光宗、熹宗昏庸腐朽,哀宗、思宗只能亡国。
2013-1-2 19:58
阿巽
明朝
明朝的基业是由朱元璋所建立,其称明太祖,而由于朱棣推翻其侄的政权,等同于创立基业,其庙号初为明太宗,嘉靖十七年(1538年)九月改崇庙号为明成祖。嘉靖皇帝自认为自己的外藩地位和明太宗朱棣类同,所以,追尊为成祖,成为非常有名的明人口中的二祖列宗。
清朝
清朝起于努尔哈赤的建州女真部落,清朝建立时追封为清太祖,而清朝所统治的地区基本是顺治帝在位时所占领,故顺治帝也被视为开创之君,是为清世祖,此后康熙帝由于平三藩、征准噶尔等军事成就,被群臣认为“名为守成,实乃开创”,故成为清朝第三个称祖的皇帝,庙号圣祖。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阿巽 于 2013-1-2 20:05 编辑 [/i]][/color]
2013-1-2 22:41
KYOKO
回复 #3 阿巽 的帖子
明朝诸帝都不承认朱允炆的帝位吧
2013-1-2 23:30
阿巽
回复 #4 KYOKO 的帖子
永乐时期的官方历史掩盖了建文的年号而人为地把明太祖的统治时期延长了4年,即从洪武32年延长到洪武35年(1399年—1402年):这个时期曾经被历史学家称之为“革除”时期。建文的年号迟至1595年10月才被万历皇帝恢复。1644年,南明的明安宗在南京即位,改元弘光。安宗即位后,于弘光元年七月,为建文帝君臣平反,上庙号惠宗,谥号为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阿巽 于 2013-1-2 23:32 编辑 [/i]][/color]
2013-1-3 09:15
三种不同的红色
有功者曰祖,有德者曰功。
所以这庙号的“祖宗”二字不是随便叫的。
所谓“功”,即开创之功,所谓“德”,即守成之德。一个皇帝,倘若无开创之功,又无守成之德,是没有资格享受庙号的。
汉朝时,庙号之制颇严,楼上曾言汉景帝也没有庙号,其实主要是因为他激成了七国之乱。
楼上又言及魏明帝生而受庙号,这其实不是他脑子进水,而是由当时的经学思想以及曹魏世系的实际情况造成的。
关于皇帝立庙的事情,自汉朝以来就多有争论,到魏晋时期,郑玄的思想逐渐被人接收,成为定制。即“七庙”制度。
所谓七庙,是指“一祖二宗四亲庙”制度,也就是说,皇帝共立七座庙,分别祭祀七个祖宗,其中一个是祖,是最早受封的那个,也就是太祖。下来是两个宗,也就是太祖之后有大功德的两个祖先。再下来是四亲庙,就是现任皇帝的四个直系祖先:也就是皇帝的爸爸、爷爷、太爷爷、太太爷爷。——这七庙之中,一祖二宗这三座庙永远不毁,但四亲庙就要根据皇帝的世系,进行祧毁。
因为宗庙制度都是模拟周礼,所以这一祖,其实就是周朝后稷那样的人,二宗就是周文王、周武王这样的。
曹魏的宗庙制度是这种七庙制,那么就有个问题,魏国受命、受封,都是曹操开创的,理所当然曹操就是相当于周朝后稷的那个角色,如其不然,很难服众。另外以汉朝惯例来说,刘邦刘秀都没有给自己老爹上庙号的先例。曹睿曾想给自己五世祖追赠谥号,都遭到了大臣的极力反对,所以更不用说上庙号了。
所以,曹魏的一祖二宗就必须从曹操算起,但问题就来了,拟定这制度时是曹睿当皇帝,但曹睿自己也不过是曹家第三代,为了凑足这一祖二宗,他自己就必须身列其中。所以为了完善制度,曹睿就只好活着的时候拟定庙号了。
这个事情在《三国志·明帝纪》、《宋书·礼志》中都记载的很清楚:“武皇帝拨乱反正,为魏太祖,……文皇帝应天受命,为魏高祖,……帝兴制礼乐,为魏烈祖,……三祖之庙,万世不毁,其余四庙,亲尽迭毁,如周后稷、文、武庙祧之制。”
2013-1-3 10:02
吴元叹
明代比较特殊,祭祀的是“一祖一宗”,其他人就委屈去廊下吧。
嘉靖把他老子也弄成了宗,想弄去廊上,显然,这很有难度。
既然太宗威武没法让他下来,那就只能让他更加威武再上一步,于是,“明成祖”诞生了,而他老子,也就名正言顺上去一步了。
2013-1-3 11:55
小陆伯言
[quote]原帖由 [i]阿巽[/i] 于 2013-1-2 19:57 发表
一般来说,庙号的选字并不参照谥法,但是也有褒贬之意。太祖、高祖开国立业,世祖、太宗发扬光大,世宗、高宗等都守成令主的美号,仁宗、宣宗、圣宗、孝宗、成宗、睿宗等皆乃明君贤主,中宗、宪宗都是中兴之主。另外,哲宗、兴宗等都是有所作为的好皇帝。神宗、英宗功业不足,德宗、宁宗过于懦弱,玄宗、真宗、理宗、道宗等好玄虚,文宗、武宗名褒实贬,穆宗、敬宗功过相当,光宗、熹宗昏庸腐朽,哀宗、思宗只能亡国。 [/quote]
这个不太准确吧。明世宗哪里守成了,明宪宗也算中兴之主?辽兴宗也叫有作为?唐敬唐穆功过怎么相当了?明光宗不能算昏庸腐朽吧?
2013-1-3 11:57
小陆伯言
回复 #6 三种不同的红色 的帖子
汉景帝有七国之乱,并冤杀逼死晁错周亚夫这是主要原因,还有不孝儿子不给上庙号也是原因之一吧。后人想上辈分估计也跟不上了。。。。。。
2013-1-3 12:56
KYOKO
回复 #6 三种不同的红色 的帖子
“太宗”也不是随便叫的吧?宋辽金都有太宗,以前只认为“太宗”是指该朝的第二个皇帝,看样子太宗不仅是第二个,还要有继承太祖开创基业的意思,否则不会上“太宗”的庙号
2013-1-3 13:13
阿巽
[quote]原帖由 [i]小陆伯言[/i] 于 2013-1-3 11:55 发表
这个不太准确吧。明世宗哪里守成了,明宪宗也算中兴之主?辽兴宗也叫有作为?唐敬唐穆功过怎么相当了?明光宗不能算昏庸腐朽吧? [/quote]
[quote]世宗的本意通俗的说就是统绪自此开始,自此开世的意思,汉武帝死后就是庙号世宗,而汉家的统绪也是从汉武帝开始发生新的转移,我们都知道汉景帝本来是准备传位给长子刘荣的,只是因为长公主的离间,才使得一个普通的胶东王得以继承大位。接下来的晋世宗司马师也是这样一个道理,司马昭活着的时候经常说:天下是景王(指的是司马师)的天下,我之后此座就是桃符的(指的是自己的幼子司马攸)。可见,没有司马师,西晋还不可能完成司马懿的遗志的。西晋之后五胡十六国,北魏统一北方,北魏的世宗是宣武帝元恪,这个人是使得孝文帝改革功亏一篑的重要人物,也是北 魏中衰的始作俑者,但是,他本来也是没有什么可能成为太子的,只是原来的太子元恂死于非命,才让他捡了便宜。唐朝因为要避讳李世民的名字,所以,既没有世祖,也没有世宗,宋朝延袭了唐朝,所以,也没有世宗。不过,宋朝要是严格上说,宋英宗应该是宋朝的世宗,因为从他开始仁宗一系断绝,帝系从新转为真宗以下的子孙。就南宋来说,孝宗也是世宗的规格,因为从他开始太宗一系重新转为太祖一系,更为重要。明世宗和清世宗,大家想来都很熟悉了,也就不多说了,原因大抵同上。另外周世宗柴荣的故事也是大家都知道的了。故而不赘。金世宗、辽世宗也都是类似的意思,辽世宗是辽国帝系重新回到东丹王耶律倍一脉上来的关键人物,而金世宗则是自太祖以来帝系回到宗辅一系的关键人物。[/quote]
2013-1-3 13:24
小陆伯言
回复 #11 阿巽 的帖子
这样解释“世宗”还勉强说的过去。。。。。。
但是清世宗和帝系又能有什么关系。。。。。。
2013-1-3 13:40
孟如庭
[quote]原帖由 [i]三种不同的红色[/i] 于 2013-1-3 09:15 发表
有功者曰祖,有德者曰功。
所以这庙号的“祖宗”二字不是随便叫的。
所谓“功”,即开创之功,所谓“德”,即守成之德。一个皇帝,倘若无开创之功,又无守成之德,是没有资格享受庙号的。
汉朝时,庙号 ... [/quote]
不对吧,唐朝之后是皇帝都能称宗,这”一祖二宗“中的二宗不会换?
2013-1-3 13:47
阿巽
[quote]原帖由 [i]小陆伯言[/i] 于 2013-1-3 13:24 发表
这样解释“世宗”还勉强说的过去。。。。。。
但是清世宗和帝系又能有什么关系。。。。。。 [/quote]
四阿哥不是嫡长子入继大统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阿巽 于 2013-1-3 13:48 编辑 [/i]][/color]
2013-1-3 15:55
三种不同的红色
[b]回复 #10 KYOKO 的帖子[/b]
是的,太宗这个庙号极其重要,在后人阐释的“一祖二宗四亲庙”的体系中,太宗就是周文王、周武王那样的角色,不是一般人真不能给他。
[b]回复 #13 孟如庭 的帖子[/b]
“一祖二宗”是泛称,按照“七庙”制度,“一祖”指的是“始受命”(也就是最早接收天命)或“始受封”(最早被封为诸侯)的那个人,按一般人的观点,可以理解为开国之君。“二宗”是为国家作出过重大贡献的皇帝。
按照“有功者称祖,有德者称宗”的原则,始受命或始受封的人,必然是有开创之功,所以称太祖,后面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两个皇帝,算是有守成之德,所以称×宗(必有一人称太宗)
七庙制度中,这三个人的庙是万世不毁的。而其他皇帝的庙,等到一出五服,就被拆迁了,也吃不到冷猪肉了。
这说的是汉魏时宗庙制度还算严格的时候。
隋唐之后,庙号就泛滥了。因为没有庙号的皇帝一过四世就没资格吃冷猪肉了,谁也不愿意落个这样的下场,所以从唐朝开始,就不管你工作干的好不好,反正只要是个皇帝就给庙号,因为有了庙号,这庙就能万世不祧,永远把冷猪肉吃下去了。
而要庙号,“祖”显然是不大可能的,那是要实实在在的开创之功的。所以大家就都宗了。你宗我宗大家宗,最后弄出一大堆宗。
2013-1-3 16:27
小陆伯言
[quote]原帖由 [i]阿巽[/i] 于 2013-1-3 13:47 发表
四阿哥不是嫡长子入继大统 [/quote]
倒,这也是理由纯属胡说了。。。。。。
且不说满洲人没有以嫡长子即位的风俗,就是中国历代帝王又有多少是嫡长子?
2013-1-3 23:41
神州无敌
多谢楼上各位的讨论,在下明白了一点了。
2013-1-4 01:11
tomhcf
[quote]原帖由 [i]小陆伯言[/i] 于 2013-1-3 16:27 发表
倒,这也是理由纯属胡说了。。。。。。
且不说满洲人没有以嫡长子即位的风俗,就是中国历代帝王又有多少是嫡长子? [/quote]
滿人的確沒有立嫡長的風俗,康熙立胤礽做太子是有採用漢人繼承制度的意思,但後來胤礽不成器
2013-1-5 13:25
小陆伯言
[quote]原帖由 [i]tomhcf[/i] 于 2013-1-4 01:11 发表
滿人的確沒有立嫡長的風俗,康熙立胤礽做太子是有採用漢人繼承制度的意思,但後來胤礽不成器 [/quote]
立老二为太子我觉得倒并不是完全採用漢人繼承制度,而更多的是为了稳定局面的权宜之计。。。。。。。
老二成不成器,也没那么简单,在被废之前,大家都说好,干掉之后,都开始推墙了。典型的权利崇拜。。。。。。。。。。
2013-1-5 13:42
KYOKO
清朝有三个祖啊,太祖、世祖、圣祖,介点解?
2013-1-5 15:36
江城子
[quote]原帖由 [i]KYOKO[/i] 于 2013-1-5 13:42 发表
清朝有三个祖啊,太祖、世祖、圣祖,介点解? [/quote]
无他,清朝从皇帝到大臣三观都没有改造好,人品太差没有廉耻而已。
2013-1-5 17:02
南极
吃个冷猪肉就这么重要阿?到底是给死人吃的还是给活人吃的:hz1001:
2013-1-5 19:10
三种不同的红色
[quote]原帖由 [i]KYOKO[/i] 于 2013-1-5 13:42 发表
清朝有三个祖啊,太祖、世祖、圣祖,介点解? [/quote]
“一祖二宗”什么的,其实都是理论上的(还不是唯一的理论)。这里说的“祖”和“宗”不能狭义的理解为某祖某宗。而是泛指有庙号的君主。
就以周朝为例,周朝无庙号,但汉儒认为后稷为始祖,文王为太祖,武王为太宗,这就是周朝的一祖二宗。——其实按照汉儒的这种说法,那就是二祖一宗了。
在汉朝对于庙号最严格,也有两个祖(太祖、世祖)。
魏国的一祖二宗,其实是三个都是祖(太祖曹操、高祖曹丕、烈祖曹睿)。
到底什么人称祖,什么人称宗,就是我前面说的那个原则:有功者称祖,有德者称宗。
拿清朝的例子讲,努尔哈赤是始受命的人,当然是太祖,这个是没异议的。顺治入关,掩有天下,这虽然不是他打下的天下,但要算开创之功,除非多尔衮当皇帝,否则只能算到他头上,所以这个世祖其实也是名至实归的。康熙平三藩、收台湾、败葛尔丹,也是武功赫赫,称为祖也是理所当然的。
因此,只要庙号中称“祖”的,一般情况都是武功赫赫的人。
2013-1-5 21:40
五袋石果
始受命者为太祖,汉太祖刘邦,汉朝第一个皇帝,魏太祖曹操,魏国第一任国王,隋太祖杨忠,第一任隋国公,唐太祖李虎,第一任唐国公,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
像曹魏隋唐这样的,始受命的太祖未称帝,第一任皇帝就只能是高祖了,所以曹丕、杨坚、李渊是高祖。而第一任皇帝是太祖的朝代则不会再有高祖。
刘秀形同开创,且换了世系,是为世祖。曹睿活着时就定了烈祖,纯粹瞎胡闹。赵构身后也考虑给个祖的,因为赵构干的确实不错,但是他的江山毕竟还是继承的多,且他如果祖了,耐父兄何,所以给了个宗里的最高级的高宗。朱棣本是太宗,后来那个皇帝为了表示以旁支入继大统其来有自,顺道给他老子腾个位置吃冷猪肉,所以给朱棣升级当成祖。清朝有三祖,要我说就是脸皮太厚。
2013-1-5 22:35
司马光
[quote]原帖由 [i]五袋石果[/i] 于 2013-1-5 21:40 发表
始受命者为太祖,汉太祖刘邦,汉朝第一个皇帝,魏太祖曹操,魏国第一任国王,隋太祖杨忠,第一任隋国公,唐太祖李虎,第一任唐国公,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
像曹魏隋唐这样的,始受命的太祖未称帝,第一 ... [/quote]
我也觉得清的脸皮厚。
人家朱元璋一个人几乎做的赶上野猪皮到康麻子好几代了,所以清有了三祖。
2013-1-5 22:40
三种不同的红色
回复 #24 五袋石果 的帖子
杨忠、李虎,顶多是始受封,算不得始受命。
刘邦、曹操,既是始受封,也是始受命。
2013-1-11 13:33
dreambe
清朝竟然同时有世祖和世宗。世祖定鼎华夏总算说得过去,世宗的庙号就真有点奇怪了。
或许乾隆自己都觉得他老爹的皇位来的蹊跷,所以给定了个“世”字?
要说武功赫赫,乾隆也是,不过他辈分太低了,所以没办法只能是宗。
清朝的统治基础是顺治和康熙两代才基本奠定,康熙甚至是几乎重新打了一次江山。所以他们都当祖,也不是脸皮太厚吧。
2013-1-11 22:56
五袋石果
康熙不过是“几乎”重新打了一遍江山,人家李二修改了老李的简历之后,可以算是真正的打了一遍江山,赵构的江山毫无疑问都是自己打下来的,刘备的蜀汉也是刘备自己打下来的,李二是太宗,赵构是高宗,刘备根本连庙号都没有。
如果打过仗就能称祖,弘历还有“十全武功”呢。
2013-1-12 12:39
dreambe
回复 #28 五袋石果 的帖子
这么说可有点牵强了,顺治朝始终都没能完全统一中国,而康熙不但完成统一,而且还削平叛乱,稳固统治。
大清朝在康熙真正成为大清朝,给康熙一个“祖”的庙号并不过份。
李二确实也可以弄个“祖”当当,不过太宗的庙号已经不错了,第二代皇帝叫太宗也是惯例,除非永乐那种特殊情况。
赵构这种玩意也好意思拿出来现?不过是借用祖宗的余威重树门庭,为了稳固家族地位还不惜杀害进取之将,丢掉包括故都在内的半壁江山,跟“开创”边都不沾。照我看,连“高宗”的庙号都给高了。
刘备就占着那么巴掌大块地方,不意思弄个庙号臭显,这是有廉耻的表现,值得夸奖。
总的来说,李二功业高于康熙,但因为有不错的太宗庙号可以用,就没有给自己弄个祖,属于正常现象。其他几位拿不出来,不具备可比性。
2013-1-12 12:48
dreambe
还有个原因,康熙前面也是祖,这样接着当祖就有充分的理由了。
接着一堆宗后面继续当祖的,只有刘秀一例,但人家确实当得起,赵构给刘秀提鞋跟都不配。
乾隆的庙号应该是嘉庆给定的,按说宋高宗在后世名声不是很好,嘉庆给他爹定了这个庙号,似乎还暗含一点讽刺之意吧。
2013-1-26 22:15
yukunshi
回复 #28 五袋石果 的帖子
祖有功而宗有德,这就是祖与宗的区别。
汉代仅有几个皇帝有庙号。刘渊曾给刘备上过庙号“烈祖”,这大概与“昭烈”谥号有关。如果将汉朝看成前汉、后汉、季汉三个阶段,刘备称祖也有一定道理。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