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笑书神侠 » 【龙象般若功】猜想


2012-11-14 18:28 只爱河边草
【龙象般若功】猜想

[size=6][b]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本,方便为究竟。[/b][/size]                          
                                                                                 
                                                                                                            [size=4]——《大日经》[/size]



    [size=4]近日闲来无事,在网上疯狂搜罗郭德纲早期剧场相声,其中《大保镖》一出尤为荒诞搞笑,讲的是郭氏少年时立志学武,历尽甘苦,终于拜了一位八十岁的隐世高人为师,少年人热血沸腾,实指望能跟这位高人学得一身艺业, 岂料越是高人越没溜儿,这位德高望重的大宗师在一次下山蹦迪时遇到了一个妙龄女郎,自此毅然决然的撇下少年,戴上假发,随自己的红颜知己还俗去了~~~ 荒诞的情节配上郭氏惟妙惟肖的夸张表演令人捧腹,笑罢之余,心中竟有个感觉:这个桥段何以如此面熟?以前一定在哪里见过,这般绝顶的老人家难道还有原型不成?绞尽脑汁千思万想却毫无线索,总觉得一个垂垂老矣却又身形鬼魅的黑影在脑海中忽隐忽现,难以捕捉, 即将放弃时,忽然书架上一本表皮发黄的旧书吸引住我的目光,封面上昭然印着的四字书名令一切明朗起来——神雕侠侣,刹那间,那个威武又略带猥琐,老迈却绝不龙钟的身影立时清晰起来,非是旁人,蒙古第一国师金轮法王是也,此人在《神雕》中苦苦追求甚至胁迫郭襄,逼其入门的情形不正像郭氏相声中那位老不正经的世外高人吗?

    金轮法王何许人也?一个不世出的武学奇才,蒙古第一国师,大元皇帝忽必烈的贴身幕僚兼保镖,蒙古密教大宗师,王子霍都的授业恩师,将龙象般若功练至第十层的第一人,神雕全书的第一大反派,龙杨二人的毕生死敌(指江湖生涯)。

    其个人功绩罄竹难书,主要几件大事有:辅佐忽必烈攻打襄阳时献计献力;从老顽童手中抢回帅旗,并在随后的赌约中险些致其于死地;将密宗无上神功【龙象般若功】练至第十层;凭一己之力与中原群侠周旋十余载不落下风;襄阳武林大会中单刀赴会,险些夺得武林盟主头衔;手刃前铁掌帮帮主裘千仞,若按单打独斗下所毙之敌的等级来看,纵观金庸全部著作鲜有比肩者。

    然而珠穆朗玛峰再高也有低洼的沟壑,法王一生虽功绩赫赫,战果累累,却有两个遗珠之憾在胸,致其一生郁郁,难以释怀。一者,未能将【龙象般若功】再精进一步,练至更高境界;二者,便是始终未获郭襄的垂青,使其真心诚意的拜入宗门。然而列位有所不知,此二者其实为一,正如船之双桨,鸟之双翼缺一不可,进一步说,令郭襄拜入师门乃是法王修炼【龙象般若功】更高层级的必要条件!

    这话从何说起?别急,容在下慢慢道来。。。。。。。。


    郭襄,《神雕侠侣》第四本中的第一主人公,侠之大者郭靖与丐帮帮主黄蓉的二女儿,集父亲的单纯善良与母亲的美貌机智于一身,家庭显赫却豪迈慷慨,可谓世间之奇女子,于第三十三回【凤陵夜话】登场伊始便抢了所有人的风头,有人说《神雕侠侣》的成功一半在于这部《郭襄传》。然而金氏“群美图”中最不缺乏的便是“人才”,单就神雕一书,论聪慧如黄蓉,纯洁如龙女,内敛如程英,可爱如陆无双,痴情如公孙绿萼,单论哪一方面,郭二小姐于群芳中似乎也没有明显的优势,为何金轮法王偏偏对其一见倾心,誓不收入师门不罢休呢?这里书中给出的解释是,起初法王只是想利用郭襄来打击郭靖和杨过,以达到自己的目的。但在去绝情谷的途中逐渐被郭襄的善良打动,加上自己的徒弟不争气(达尔巴太愚,霍都太奸诈),而郭襄资质极佳,就想将衣钵传给她。


    真的这么简单吗?


    这问题看似简单,探究起来却并不容易,因为要想搞清其中的缘由,首先必须对密宗佛教的本质有所了解。

    了解佛教的人都知道在小乘、大乘之后,在佛教内部的演变中产生出了金刚乘,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密宗”(实际二者概念并非完全一致,这里不作详谈),金刚乘虽与大乘同属佛教,却有着自己独特的世界观、制度等级、修行方法。某些信条更与大乘佛教相去甚远甚至背道而驰。其中最典型的当属密宗有一个“极反原则”, 即对任何一条戒律,如果反其道而行,且做到极致,反而算是大彻大悟地遵守了这一戒律。比如佛教信徒都被要求清洁干净,然而在密宗里面,那个最不讲卫生,最肮脏不堪的喇嘛却可能是最清净的。

    我们知道大乘佛教对于“杀生”“饮酒”“淫 欲”等等行为都有极其严格的戒律约束,金刚乘表面上也称颂这些戒律。而实际中却遵从“极反原则”,采取与大乘佛教相反的方式修行自己。密宗高僧可以无拘无束的放任自己的言行,以“大乱”的手法达到“大治”的目的。(“极反原则”属密宗之秘,喇嘛官面上是不予承认的。)

    西藏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六世喇嘛仓央嘉措,凭其真诚慈悲的佛法与出众的文学才华被世人称颂,然而在藏地的街头市井中,此君却有一个难等大雅之堂的绰号——娼妓王子。大家可以凭此推想一下这位活佛私生活的糜烂程度。

    最近有一本名为《西藏生死书》的著作在市面上颇为流行,一时间,其作者藏学大师Sogyal Rinpoche(索甲仁波切)在全世界红得发紫,然而却有媒体爆料出,他曾被多位女性信徒以骗奸罪控告到法庭,索赔千万美金,引起世间一片哗然。

    由此可见,一个密宗高等级的修行者,不一定要遵守什么清规戒律,可以无度地放纵自己,从而达到“最高的境界”。

    我们中国人对阴阳理论都不陌生,而密宗中的阴阳理论则发展得更远;不仅所有实物可以归类阴阳,连精神现象也可以阴阳归类。如欢与悲、仰慕与蔑视、感性与理性等等,都产生于阴阳两极的结合,那么什么是阴阳两极的结合?最简单的即是男女的“性结合”。空间、气、火、水、土是佛教中构成世界最基本的五元素,这五元素最初是如何产生的呢?密宗经文中记载,在佛父与佛母的性结合中:接触产生了土,精液产生了水,摩擦产生了火,运动产生了气,欢乐产生了空间.............可以说宇宙一切万物都产生于“性结合”之中,“性结合”被密宗修行者看作是能量的源泉,万物的源泉,如果一个修行者能通过修行控制住“性结合”,他也就拥有了控制万物的力量。在这里我们看到了金刚乘与大乘佛教的天壤之别,对于“性”,大乘佛教持一种避之犹不及的态度,因为大乘佛教认为性交产生再生(轮回),而轮回是苦难;修行的目的就是为了跳出轮回,脱离苦海。所以对于大乘佛教来说,性和性器官都是不祥之物。而金刚乘却认为“性结合”是万法之源,将其当作成佛的捷径。


    还记得那著名的六字大明咒:“嗡嘛尼叭咪吽”吗?嗡为开场语,嘛尼(金刚)指男根之首,叭咪(莲花)指女根。)所有的密宗经文都以此句开头:“我听说:从前最高的神逗留在金刚女的莲花里,所有佛祖的身体、语言、知觉都体现于金刚女。”据称这句话包含着密宗的最高真谛。

    由此可见,“性结合”便是金刚乘(密宗)的最高修炼宗旨。

    好了,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再来看看金轮法王修炼的【龙象般若功】。翻遍《神雕》全书,我们发现作者在描绘【龙象】心法方面出奇的惜墨如金,仅靠寥寥数字诠释到【龙象般若功】乃是密宗佛教中至高无上的护体神功,这里作者表现出一种罕见的讳莫如深。究其原因,大家可发挥自己的想象,这里不必多谈。

    那么【龙象般若功】到底是怎样的一门神功?该如何修炼呢?

    以下是本人依照其它一些密宗经法的资料而所作的关于【龙象般若功】的大胆猜想。

    藏密佛教自老祖莲花生开宗立派迄今,累积了洋洋洒洒数万卷的经书宝典,其中诞生于十世纪的《龙象般若经》是密宗的最后一部经文,也是藏密心法的最高峰,同其它经文相比,《龙象般若经》除了阐述密宗佛教的世界观外,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将人体提升至极限境界的修行方法。据称,《龙象般若经》按照修炼境界,大体共分 “小自在”“大圆满”“终极乐”三重境界,每重境界按修行者的修为档次又细分出若干层级,第一重境界(小自在)包含前九层,第二重境界(大圆满)包含后三层,第三重境界(终极乐)仅最终一层,全经总共十三层。其中前七层相当浅易,即便是一个刚入门的普通弟子,若有力的上师相助,即使不作任何修行,只要对这位上师足够恭敬虔诚,上师亦可以“灌顶”的方式令其瞬间悟道,这种“灌顶”说穿了是一种类似于无崖子对虚竹施行的那种能量转移,以此方法,弟子最高可修到《龙象般若经》第七层功夫,若想再上一层,靠他人灌顶的方法便失去效力,必须依靠自身的修行。而第八层修炼的难易也因人不同,若是一个武学奇才(如金轮法王)修炼,也许数日便可通关,若是资质平平的普通弟子,即使花费数十年功夫也很可能徒劳无功,纵使已修至第七层功夫也是枉然。依此类推,第九层功夫较之第八层又艰难数倍,即使深具菩提慧根,不经过数年艰苦绝伦的修行亦难以通关,因为每深一个层级,心魔便反嗤的越激烈,这种心法的修炼也可以理解成一个与心魔作战的过程,没有深厚的佛法来化解,必遭心魔吞嗤。据说,成功修到第九层的功夫的人,能够毫不费力的领悟任意密宗经法,任何密宗武功皆一学就会,一会即通,《龙象般若经》第一重境界通关后俗称“小自在”,喻指再难的武功经法对于第九层级的法师来说也如同走路一样轻松自如。

    整部《龙象般若经》分公开与秘密两大部分,第一重境界的前九层功夫,任何藏密僧侣皆可随意修行,而从第二重境界开始,则是绝对禁秘的,一般僧侣根本不允许接触,究其原因,就是修炼起来太过凶险,即使是身怀法力的上师也很难得到第九层以后的《龙象般若经》。

    《龙象般若经》第二重境界,此境界名曰“大圆满”;共分三个层次:分别为第十层、第十一层,第十二层。此境界中修行者凭一人闭门造车是绝难完成的,必须在密宗教坛举行神圣的仪式,参加仪式者除了修行者自身外,还要有数十位的弟子门人来辅佐。而其中最为关键性作用的则是一个名为“智慧女”的角色,这个角色的好坏直接影响修炼的进程,对于修炼的成功与否起着决定性作用。

    那么何为“智慧女”呢?

    前面我已介绍过密宗的阴阳理论,密宗的教义认为,不管是男是女,都是片面的,不完整的。佛家称之为“不圆满”,佛家的圆满理想要求阳具阴德,阴具阳德,阴阳合而道则成。因此一个密宗修行者若想大彻大悟的成佛,就必须与女子结合,从其体内吸收“阴精”,使自身成为具有阴阳合一的双性人。而在仪式中供师进行“性结合”,以此协助法师修炼的异性便是所谓的“智慧女”。

    金轮法王之所以被誉为“不世出的武学奇才”,并非是指他前无古人的修成了龙象第十层功力,而是他竟能在没有“智慧女”的协助下,全凭自身修为破关成功,这可是震古烁今的大造化了。但这第十层境界也是金轮法王的修为极限了,若想再进一步,凭其一人之力实不可能,必须要靠“智慧女”的帮助。以法王在密宗中的身份地位,若能被他选中成为“智慧女”,这对于藏家寻常女子来说是份无上的荣耀,因为在与师进行性结合后,智慧女自身也具有了大 法师的境界,这叫双修。金轮法王在密宗中何等身份,若有幸成为他的智慧女,瞬间便可拥有“佛母”的地位,但《龙象般若经》中对于智慧女的要求极严,第一便是年龄,非十二岁、十四岁、十六岁、十八岁这等萝莉不可(超过二十岁的女人是不可参与的,因为她们反而会倒吸师的“阳精”),而按照喇嘛的“极反原则”,越是与修行者各方面差异巨大的异性,越有价值,越容易让修行者即身成佛。第二便是智慧女必须资质极佳,聪慧玲珑自不必说,还要对密教怀有虔诚的尊敬。如果“智慧女”不顺从,则不可强迫令其就范。


    因此法王第二次出山,明是向中原武林复仇,实则是寻找合适的“智慧女”, 帮助自己继续修炼《龙象般若功》。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法王遍寻大江南北,阅女无数,藏地女子技术好但肤色太黑,草原女子笑得好但体态臃肿,江南女子肉软但德行不够。法王走过大漠走过雪山,走过西域走到中原,走过长安走到江南,所见女子千千万,却无一令其满意,直至遇到了郭襄。

    那年郭襄年方十六,正值人生绝好年华,肌肤比喜马拉雅山顶的冰雪更洁白,语声比雅鲁藏布江的流水更动听,双眸比藏羚羊的更明亮、更清澈,笑颜比天山上绽放的千年雪莲更娇美,更醉人。刚见到这个集天地灵气于一身,山河智慧于一体的少女第一眼,老法王不禁仰天跪拜,老泪纵横,他知道这是佛祖对他一生修佛的最好恩赐。在后来的接触中,法王又惊讶的发现,此女的身世背景竟与自己的渊源如此之深,她是武林盟主郭靖的女儿,是命运之敌杨过的红颜知己,以“极反原则”来讲,还有比征服此女更有成就感的事情吗?还有比她更适合“智慧女”一职的人选吗?

    法王心知,若能收此女为徒,真心实意的与自己阴阳交汇,龙象双修,则大事成矣,冥冥中,法王耳中似又响起了大日如来那沉沉的低语:“离欲清净故,以染而调伏。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

    于是之,金轮法王舍弃了五轮,如玄奘西行般踏上了这条漫漫的“求徒”不归之路...................................[/size]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只爱河边草 于 2012-11-14 21:43 编辑 [/i]][/color]

2012-11-14 20:48 孟如庭
好狠!!!!

2012-11-14 23:29 KYOKO
那不成淫魔鸟:hz1001:

2012-11-15 04:16 liduxing
金刚和莲花的释义居然就被撸主这么轻描淡写的歪解了:hz1025:

2012-11-15 09:10 a741
这个 不至于 吧 金轮法王再怎么说亦是高僧

2012-11-15 09:43 伤云
依照新修的《神雕侠侣》,金轮国师(改名了)对郭襄是发自真心的慈爱之情。

依照旧版的《神雕侠侣》,金轮法王对女色一道规矩的很。

依金庸小说风格,欢喜禅、双修之类的功法是下作中的下作,为大宗师所不齿。

依读者的看法,金轮法王是反派不假,但这个反派完全是立场问题,和大奸大恶的恶人有本质区别。

2012-11-15 10:48 天霜寒
:!!好湿

2012-11-15 18:37 只爱河边草
[size=4]
本来昨晚就看到了3楼的回复,之所以无视是因为实在不值一驳,但没想到“羊群效应”是如此强大。

我想说的是,自打当年董仲舒老先生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大一统”思想后,中国人总算为自身言行找到了“指南针”,很多人在孔老先生的教诲下,学会了忠君爱国,懂得了礼义廉耻,明白了三从四德,却惟独没有将儒家最重要的“包容思想”学到手,现在的儒家文化对很多人来说就像一个圆圈,一个套,无论什么都要拿来往这个套里装,能装进去的就是高尚的,上流的,装不进去的,就是不耻的,下流的。

殊不知各民族有各民族的信仰,各地方有各地方的文化,我们儒家这一套理念,拿来套我们自己行,套其它人恐怕不适用。比如楼上很多人认为我把金轮法王写成了“淫魔”,写成了“大奸大恶之人”,不符他“高僧”的形象,甚至百度上有人说本文玷污了郭襄的形象,我的感觉真是比窦娥还怨啊。

其实本文已经明白无误的指出,藏地密宗有其自身的信仰理念,有其独到的修行方法,世界观。对于“双 修”,密宗的态度是极为严肃,极为谨慎的,他们认为“性结合”是修行到一定程度后,所成佛的必经之路,方便之门。密宗低阶弟子对“智慧女”更是如上师般恭敬虔诚,顶礼膜拜,不敢亵渎半分。(比我们很多满口仁义道德的君子对自己伴侣的态度要尊重得多得多。)

很多人不懂他人的文化信仰,硬拿自己的传统认知去定性他人,甚至认为“这样的金轮法王”就与为满足原始兽欲而图一时之快的田伯光,欧阳克等沦为一丘之貉,对于这样的朋友,我只好说这篇文章您没看懂了。

仁者见仁,淫者见淫,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不说啥了~~~[/size]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只爱河边草 于 2012-11-15 19:08 编辑 [/i]][/color]

2012-11-16 08:34 伤云
[quote]原帖由 [i]只爱河边草[/i] 于 2012-11-15 18:37 发表

本来昨晚就看到了3楼的回复,之所以无视是因为实在不值一驳,但没想到“羊群效应”是如此强大。

我想说的是,自打当年董仲舒老先生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大一统”思想后,中国人总算为自身言行找到了 ... [/quote]

这是您的世界观,不是金庸的。《神雕侠侣》是金庸先生的小说,不是您的。

2012-11-16 17:39 只爱河边草
[quote]原帖由 [i]伤云[/i] 于 2012-11-16 08:34 发表


这是您的世界观,不是金庸的。《神雕侠侣》是金庸先生的小说,不是您的。 [/quote]
本帖的标题是什么?是猜想,还是书摘?

原来一直以为这里是让人畅谈自己感悟,观点的地方呢,貌似我错了~~~:hz1031:

2012-11-16 17:46 墨叶
[quote]原帖由 [i]只爱河边草[/i] 于 2012-11-15 18:37 发表
很多人不懂他人的文化信仰,硬拿自己的传统认知去定性他人,甚至认为“这样的金轮法王”就与为满足原始兽欲而图一时之快的田伯光,欧阳克等沦为一丘之貉,对于这样的朋友,我只好说这篇文章您没看懂了。

仁者见仁,淫者见淫,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不说啥了~~~

[/quote]

果然淫者见淫。
仅代表本人观点,与作者;立场无关。

2012-11-16 18:36 水镜门生
密宗双修欢喜佛,这确实是正常的推理

2012-11-16 20:18 cherry
[quote]原帖由 [i]只爱河边草[/i] 于 2012-11-16 17:39 发表

本帖的标题是什么?是猜想,还是书摘?

原来一直以为这里是让人畅谈自己感悟,观点的地方呢,貌似我错了~~~:hz1031: [/quote]
猜想密宗大法和猜想金庸笔下的密宗大法,那是两个概念……

2012-11-16 20:41 axeaxe
我认为作者写得不错啊,很有见地。我认为一个有影响力的作家会让自己的作品完成之后,保持独立的生命力,而不是他生物个体的延伸。
我觉得神雕和金轮法王的失败之处,被本文的可能带有一点过度阐释的戏说,变得更加立体化和完整了。
总而言之,不落窠臼的解读都是稀缺的,如果不认同这种解读,也不要打压这种发声的积极性···
我觉得这是本论坛为数不多有价值的好帖子

2012-11-16 20:41 只爱河边草
[quote]原帖由 [i]cherry[/i] 于 2012-11-16 20:18 发表

猜想密宗大法和猜想金庸笔下的密宗大法,那是两个概念…… [/quote]
说的对,一定要按照传统的规矩来,尤其在男女关系的问题上,绝不准逾越儒家“礼仪道德”这条准绳,否则便是下作中的下作,是大逆不道,对吧?谢谢了!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只爱河边草 于 2012-11-16 21:06 编辑 [/i]][/color]

2012-11-16 20:50 axeaxe
作者也要有一点肚量比较好,一些新鲜的观点出来,公众接受都会有个过程,而且金庸在很多人心目中是地位比较高的。
关于金轮法王的性格的完整性,如果能有更进一步的分析,想必说服力会更高一些

2012-11-16 20:52 只爱河边草
[quote]原帖由 [i]axeaxe[/i] 于 2012-11-16 20:41 发表
我认为作者写得不错啊,很有见地。我认为一个有影响力的作家会让自己的作品完成之后,保持独立的生命力,而不是他生物个体的延伸。
我觉得神雕和金轮法王的失败之处,被本文的可能带有一点过度阐释的戏说,变得 ... [/quote]
唉,楼内少数几个“识货”的朋友,还有楼上有几个朋友也不错,非是本人不能接受不同声音,本来此文内容确有“颠覆”的意味,一时不能接受很正常,但不要动不动就将别人的观点斥之为“下作中的下作”,要知道,涵养再好的人也是有脾气的。哈哈哈

2012-11-16 20:53 只爱河边草
[quote]原帖由 [i]axeaxe[/i] 于 2012-11-16 20:50 发表
作者也要有一点肚量比较好,一些新鲜的观点出来,公众接受都会有个过程,而且金庸在很多人心目中是地位比较高的。
关于金轮法王的性格的完整性,如果能有更进一步的分析,想必说服力会更高一些 [/quote]
谢谢,感觉阁下见地颇有水平(真心实意,绝非恭维),望以后能看到更多阁下的作品。

2012-11-16 20:59 axeaxe
最近比较忙一点,等过一段时间有点空闲,希望多和像楼主这样的朋友交流切磋,我觉得我可能会受益匪浅的。碰撞之下希望也能写出带有个人特色和观点的文章来吧。

2012-11-16 22:04 cherry
[quote]原帖由 [i]只爱河边草[/i] 于 2012-11-16 20:41 发表

说的对,一定要按照传统的规矩来,尤其在男女关系的问题上,绝不准逾越儒家“礼仪道德”这条准绳,否则便是下作中的下作,是大逆不道,对吧?谢谢了! [/quote]
这就有点莫名了……我可没说什么一定要按某种规矩来,但是既然主贴的猜想是对于某个特定作家的某部特定作品内的某个概念进行一种猜测式的补完,那么有回复者以这种猜想与原作者的设定有所冲突来质疑也没有什么可以大惊小怪的吧……
PS:若是单纯关于密宗修行讨论,楼主好像发错区了

2012-11-17 10:33 feiyue1206
用现实存在的事情去反推武侠小说的设定并得出结论是不对的,武侠的设定和现实是不同的。简单来说,先用现实证明下武侠小说中可存储、可使用、可自行恢复的内力?

2012-11-17 12:48 KYOKO
回复 #21 feiyue1206 的帖子

二郎一句惊醒梦中人啊,还真是

2012-11-17 17:45 阿巽
标新立异很容易沦为哗众取宠

2012-11-18 00:24 伤云
[quote]原帖由 [i]只爱河边草[/i] 于 2012-11-16 17:39 发表

本帖的标题是什么?是猜想,还是书摘?

原来一直以为这里是让人畅谈自己感悟,观点的地方呢,貌似我错了~~~:hz1031: [/quote]


为什么因为有人不认同你的观点,这里就变成“不允许”畅谈自己感悟,观点的地方呢?

难道看到帖子内容有异议还不容人说么?


至于楼主的帖子,对于“龙象般若功”的解读确实像模像样,但通过这种解读归集出的金轮法王的目的和形象(这个形象也包括郭襄的形象……)则和小说里面已经固化的内容大相径庭,这才是最让读者无法接受的事情。

猜想是有依据的脑补,而不是无边际的空想。

对于这个命题来说,金轮法王的行为举止在小说里已经有了明确的描述,因此这是推断龙象般若功性质的“因”,龙象般若功“究竟是什么”才是果。而楼主的帖子名为“对龙象般若功的猜想”实则是用自己想象的龙象般若功做“因”,然后对金轮法王的行为做了一个另类的解读。如果这个阐述和小说契合,那么应该说楼主就是成功的。问题是楼主自己重新翻一遍不管哪个版本的《神雕侠侣》,然后仔细对比一下,那个金轮真的是楼主描述的这个金轮么?

2012-11-18 11:46 axeaxe
建立这个逻辑推论可以成立的前提是,所有西藏密宗的高僧,在其突破修行的高级阶段,男女双修这种途径是必经的部分。那么猜想一文的的解读就可以成立了。如果有这个事实存在,金庸没有点破可能只是限于当时的读者接受能力达不到能够接受这种事实的程度。

2012-11-18 12:00 只爱河边草
[quote]原帖由 [i]伤云[/i] 于 2012-11-18 00:24 发表



为什么因为有人不认同你的观点,这里就变成“不允许”畅谈自己感悟,观点的地方呢?

难道看到帖子内容有异议还不容人说么?


至于楼主的帖子,对于“龙象般若功”的解读确实像模像样,但通过这种解 ... [/quote]
第一,        本文绝非无边际的空想,我也没这能耐,本文是依照其它一些藏教密宗的经法而所作的有关【龙象般若功】之猜想,一个对藏传佛教有所了解的人读了此文,绝不会认为是无稽之谈的,可见您确实对藏传佛教方面是一无所知的。

第二,        “从金轮法王的行为举止(因)来推断龙象究竟为何(果)”,这不正是本文之逻辑脉络吗?本文从法王锲而不舍的追求郭襄这一行为,与密教独特的修行方法相结合,提出了郭襄是法王精进【龙象】的必要条件,进而加以阐述,还不够明白吗?

第三,        阁下说阐述要与原著相契合,这一点我绝对同意,本文有关密宗教法的实质,【龙象般若功】的体系结构,智慧女之资格标准等等,均与《神雕侠侣》书中所述相吻合,还望阁下再次细读拙文。

第四,        此文之金轮到底还是不是原著之金轮?看得出这是阁下最为不满之处,还是那句话,若是因为密宗“双修”之法,诋毁了金轮在阁下心中“高僧”、“慈父”等形象的话,那只得佩服阁下儒学功夫做得太足了, “礼教大防”等思想在阁下心中已根深蒂固,本来书中在密宗方面就描绘得颇为隐晦,也为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究竟本文颠覆的是金氏之金轮,或是阁下眼中的金轮,此事恐怕还有待商榷。您若说本文的金轮不符合原著,我只得引楼上某位高人的话来回敬阁下了:也许, “那是您的世界观,不是金庸的。《神雕侠侣》是金庸先生的小说,不是您的。”哈哈哈哈~~~~

2012-11-18 12:08 只爱河边草
[quote]原帖由 [i]阿巽[/i] 于 2012-11-17 17:45 发表
标新立异很容易沦为哗众取宠 [/quote]
呵呵,感谢这位朋友的提醒,本人行文向来喜欢剑走偏锋,别人谈过的我不想谈,别人写过的我不想写,若非让我像棋子一样按别人划下的道来,我宁可不玩。

别人是否认为是哗众取宠,我不在乎,我只在乎文章是否有内容,是否对得起观众,呵呵~~~

2012-11-18 12:24 axeaxe
我和楼主辩论玩玩:在武侠小说里面,主角经常会被对手或者仇人看上成为对方传授武功或者衣钵的对象,这个好像已经成为一种套路了,最典型莫过于段誉被南海鳄神看上,而看上的理由只是对方有一块后脑勺像他···虚竹被看上的理由就更加莫名其妙了
也就是说,有可能郭襄被看上和她具体是什么人无关,而是因为她就是主人公之一,要通过这种角色倾向的颠倒达到某种戏剧化的后果···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axeaxe 于 2012-11-18 12:47 编辑 [/i]][/color]

2012-11-18 12:29 只爱河边草
[quote]原帖由 [i]axeaxe[/i] 于 2012-11-18 12:24 发表
我和楼主辩论玩玩:在武侠小说里面,主角经常会被对手或者仇人看上成为对方传授武功或者衣钵的对象,这个好像已经成为一种套路了,最典型莫过于段誉被南海鳄神看上,而看上的理由只是对方有一块后脑勺像他··· ... [/quote]
合理,每个人的看法不同,我尊重其他人的解读。

2012-11-18 12:32 axeaxe
我的意思是如果郭襄是按照传统的被看上的逻辑不能使我感到奇怪,如果是楼主这种解读能使我感到意外和颠覆,这个是很难得的,呵呵
现实上的逻辑也能够成立,一个高僧行为转化的动力应该是超出寻常的强大
无缘无故的爱恨怎么写都比不上有缘有故的爱恨,金庸不一定这么想,但是如果他有过这方面的动机,他的突破成就会更高一些
顺便提两篇小说,法郎士的《苔依丝》和施蛰存的《鸠摩罗什》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axeaxe 于 2012-11-18 12:52 编辑 [/i]][/color]

2012-11-18 12:47 伤云
[quote]原帖由 [i]只爱河边草[/i] 于 2012-11-18 12:00 发表

第一,        本文绝非无边际的空想,我也没这能耐,本文是依照其它一些藏教密宗的经法而所作的有关【龙象般若功】之猜想,一个对藏传佛教有所了解的人读了此文,绝不会认为是无稽之谈的,可见您确实对藏传佛教方面 ... [/quote]

1、我确实就认为此文是无边际的空想。这个“边际”不是现实世界的边际,而是武侠小说里面那个虚拟世界的边际。金庸小说的特色之一是“乱真”,但再怎么乱它也仍是基于小说家想象力的虚构作品,而不是实际的真。

2、你对金轮法王行为的“猜想”,在我看来不是猜想,而是对原著的否认。如果是要基于此写同人的话我是喜闻乐见,但用否认原著的方式一本正经的解释原著,那就让人觉得无谓了。

三联版

[color=Blue]法王自思年事已高,空具一身神技,却苦无传人,百年之后,这绝世武功岂非就此湮没无闻?每当念及,常致郁郁。这时见郭襄资质之佳,可说是平生罕见,虽说是敌人之女,但她年纪尚幼,何难改变?心想只要传以绝技,时日一久,她自会渐渐淡忘昔日之事。何况自己与她父母只是两国相争,这才敌对,又不是有甚么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怨。武林中人,对收徒传法之事瞧得极重,出家人没有子女,一身本事全靠弟子传宗接代,衣钵的授受更是头等大事。法王既动此念,便将攻打襄阳、胁迫郭靖的念头放到了脑后。[/color]

至于新修版法王对郭襄重重慈爱表现就更不用提了,最后郭襄得以生还也是金轮援手。

3、恕我眼拙,除了对龙象功境界方面的填补外,后面的内容我个人看不出半点联系。

4、此文之金轮还是不是原著之金轮?

[color=Yellow][color=DarkRed]因此法王第二次出山,明是向中原武林复仇,实则是寻找合适的“智慧女”, 帮助自己继续修炼《龙象般若功》。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法王遍寻大江南北,阅女无数,藏地女子技术好但肤色太黑,草原女子笑得好但体态臃肿,江南女子肉软但德行不够。法王走过大漠走过雪山,走过西域走到中原,走过长安走到江南,所见女子千千万,却无一令其满意,直至遇到了郭襄。

法王心知,若能收此女为徒,真心实意的与自己阴阳交汇,龙象双修,则大事成矣,冥冥中,法王耳中似又响起了大日如来那沉沉的低语:“离欲清净故,以染而调伏。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color][/color]

我真的看不出来这是原著的金轮。



综述一下吧,省的打的字多了有歧义:

1、楼主写的很多想的很多辛苦了,但是我看了楼主的分析后从论据到结论并不信服。

2、我很奇怪楼主为何觉得是在道德角度被指责了。

2012-11-18 12:51 只爱河边草
[quote]原帖由 [i]axeaxe[/i] 于 2012-11-18 12:32 发表
我的意思是如果郭襄是按照传统的被看上的逻辑不能使我感到奇怪,如果是楼主这种解读能使我感到意外和颠覆,这个是很难得的,呵呵
现实上的逻辑也能够成立,一个高僧行为转化的动力应该是超出寻常的强大 [/quote]
我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网上很多有关金庸作品的猜想,解构,有很多确实是在原著的基础上解读出了另一番人生哲学,但这到底是否会被原作者接受同意呢?这又是否重要呢?那些帖子到底是更深入的挖掘出了原著背后更深刻的内涵,抑或只是借助某篇原著作为一个抒发自身感悟的平台呢?

2012-11-18 12:56 axeaxe
只要文章本身有价值,其他的都是次要的。嗯,作品一旦完成,就具有的独立的生命力,任何人包括作者在内都无法垄断解释和再度创作的权利。只要这种再度创作没有利用原著取得经济上的利益。如果这个权力被垄断了,那么是对整个创作力的一种打压。这也没有任何法律上的依据。
我在这个版区贴过的的《剑桥倚天屠龙史》是这方面的典型,据说是得到金学界一致的好评的。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axeaxe 于 2012-11-18 13:04 编辑 [/i]][/color]

2012-11-18 13:00 只爱河边草
[quote]原帖由 [i]伤云[/i] 于 2012-11-18 12:47 发表


1、我确实就认为此文是无边际的空想。这个“边际”不是现实世界的边际,而是武侠小说里面那个虚拟世界的边际。金庸小说的特色之一是“乱真”,但再怎么乱它也仍是基于小说家想象力的虚构作品,而不是实际的 ... [/quote]
呵呵,冤有头债有主,个人看法的问题上,我不再争辩了,再争下去也很难达成共识,求同存异吧,只是阁下之前将本文中提到的某些“方法”,斥为"下作中的下作",虽然不是针对我个人,但也令人难以接受,您既然知道别人码字辛苦,就不该如此诋毁吧。

2012-11-18 13:02 只爱河边草
[quote]原帖由 [i]axeaxe[/i] 于 2012-11-18 12:56 发表
只要文章本身有价值,其他的都是次要的。嗯,作品一旦完成,就具有的独立的生命力,任何人包括作者在内都无法垄断解释和再度创作的权利。如果这个权力被垄断了,那么是对整个创作力的一种打压。这也没有任何法律 ... [/quote]
“作品一旦完成,就具有的独立的生命力,任何人包括作者在内都无法垄断解释和再度创作的权利。”

这句话严重同意,于我心有戚戚焉~~  呵呵呵

2012-11-18 13:04 KYOKO
回复 #33 axeaxe 的帖子

nod 金庸修改三联版实在是。。不说狗尾续貂,至少没必要:hz1020:

2012-11-18 13:06 只爱河边草
哦,跟朋友们约好出去散步的,快到时间了,回头再聊吧~~~

2012-11-18 13:08 伤云
[quote]原帖由 [i]只爱河边草[/i] 于 2012-11-18 13:00 发表

呵呵,冤有头债有主,个人看法的问题上,我不再争辩了,再争下去也很难达成共识,求同存异吧,只是阁下之前将本文中提到的某些“方法”,斥为"下作中的下作",虽然不是针对我个人,但也令人难以接受 ... [/quote]


“依金庸小说风格,欢喜禅、双修之类的功法是下作中的下作,为大宗师所不齿。”

原来是对这句话有意见?

既然您都能理解这句话不是说你,也不是说现实,而是说小说世界里面的东西了,那么如果还难受的话我也没办法了。

如果还是接受不了的话那我多说一句吧。

“依黄易小说的风格,欢喜禅、双修之类的功法是上等武功中的一种,颇多大宗师修炼。”

————————————————————————————————————

又及:因为不想连楼就编辑帖子了,不全是针对楼主的。

为什么对这个帖子的异议讨论能够让人觉得这是一种对金庸另类解读的“打压”?我很奇怪,难道写出来的东西不许旁人发表反对意见只许捧场么?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伤云 于 2012-11-18 13:14 编辑 [/i]][/color]

2012-11-18 13:08 axeaxe
回复 #36 KYOKO 的帖子

三联版当然有独立的价值,也培养了一大批固定的读者群。但是我说的这个再度创作权作者也有啊,他也有权修改和出版,当然修改的结果是见仁见智的。
我个人觉得,某些方面显示了他观点的进步,但是整体上效果有些混乱。

2012-11-18 13:12 KYOKO
[quote]原帖由 [i]axeaxe[/i] 于 2012-11-18 13:08 发表
三联版当然有独立的价值,也培养了一大批固定的读者群。但是我说的这个再度创作权作者也有啊,他也有权修改和出版,当然修改的结果是见仁见智的。
我个人觉得,某些方面显示了他观点的进步,但是整体上效果有些 ... [/quote]
如果我出资修改、出版需要金庸同意咩,我有木有再度创作权啊:hz1001:

2012-11-18 13:23 axeaxe
这个是著作权,和再度创作权无关,再度创作只是指创作部分,不代表创作后产品和原著著作权之间的版权和版权收益无关。当金学成为显学的时候,出版金学包括解构型的作品都不需要作者授权。如果是对原著的续作,是有问题的。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axeaxe 于 2012-11-18 13:25 编辑 [/i]][/color]

2012-11-18 13:26 KYOKO
回复 #41 axeaxe 的帖子

那我像金庸一样修改三联版总成吧,当然不是像他那样修改:hz1001:

2012-11-18 13:28 axeaxe
回复 #42 KYOKO 的帖子

续作不行,修改原著当然更不行了···
除非金庸已经丧失著作权了,也就是他去世五十年后

2012-11-18 13:35 KYOKO
回复 #43 axeaxe 的帖子

作品一旦完成,就具有的独立的生命力,任何人包括作者在内都无法垄断解释和再度创作的权利。

====================
那介里再度创作的权力点解?如果旁人不能修改原著,那作者修改原著算不算“再度创作”:hz1001:

2012-11-18 13:47 axeaxe
再度创作表示你可以创作啊,比如你网上写点什么,别人不会误认为是金庸的也不会利用这种误认来谋取利益从而伤害原著作权人的利益···但是要是用原著的名义出版,就对作者的著作权造成了侵犯,著作权是保护作者的署名和经济利益不受侵犯从而保护其创造的劳动成果。
三联版已经出版而且在读者心目中具有地位就有独立的生命力。三联版到期之后,作者修改的广州版是他行使了著作权的修改权,再度创作权对于原作者不如著作权更加适用。对于读者,可以选择更加接受哪一种版本。
别人要修改出版,必须要等到作者著作权过期或者得到了著作权人的认可(比如续作),这个可能涉及到利益问题,才会被法律管辖。

2012-11-18 14:53 a741
回复 #45 axeaxe 的帖子

还是最喜欢人看三联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龙象般若功】猜想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