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炎黄春秋 » 请教关于古代皇帝的称号问题


2012-11-4 16:29 梦幻军师
请教关于古代皇帝的称号问题

明清两代,我们称呼皇帝,多数以年号,比如永乐帝、天启帝、崇祯帝、康熙帝、乾隆帝、道光帝
但是好像明清以前,都没见有这样称呼的,像宋有高宗、神宗、理宗、太宗、太祖等,唐也一样有太宗、太祖、高宗
当然明清也有,但好像称年号较多,至少没听人喊唐太宗是贞观帝吧?

请问这是什么原因呢??而且明清好像一个年号用到终,而不像以前喜欢经常改年号的
当然,以上称呼应该都是庙号了,要皇帝挂后才这么叫的,皇帝活着应该都统称皇上、万岁之类的吧~

我主要是想知道,为神马到了明清两代会开始有以年号为帝称?(其实也是当年读书时的一个毛病,知道乾隆帝是谁,但死活记不住清高宗是谁。。:hz1028:)

2012-11-4 16:53 XM8
因为之前常常换年号,后来年号相对固定就比较好记了

2012-11-4 16:54 阿巽
民间俗称而已

2012-11-4 17:58 五袋石果
这个问题似乎有官方解释的吧。
早期还没年号,庙号也不普遍,但基本上都有谥号的,故称谥号。如汉太宗孝文皇帝俗称汉文帝,世祖光武皇帝俗称光武帝,汉太祖高皇帝俗称汉高帝(因为司马迁恶搞的缘故,很多人跟着称汉高祖,其实刘邦的高乃是谥号)。
唐宋时期,基本每个皇帝都有庙号了。当然,本来也可以延续以前的习惯,仍称谥号。然而此时的谥号变的很长,动辄十几个字,不像两汉,都是二个字,所以称谥号就不方便了,改称庙号。没有庙号的皇帝仍称谥号。
明清时期,皇帝们不再用换年号来表达心情了,基本上一个皇帝一个年号。这个年号是从登基之时就定下的,就是说活着就这么叫的,死了还这么叫,不用换了,自然比死后才有的庙号、谥号更为好用。

2012-11-4 18:29 星义
:hz1016:明清之前,就是元朝,再前中华正朔是宋朝,宋朝的皇帝常常换年号……

2012-11-4 19:02 梦幻军师
回复 #4 五袋石果 的帖子

大致跟我猜想的一样,感谢了~

2012-11-4 23:09 KYOKO
回复 #4 五袋石果 的帖子

陈后主、李后主算啥号,为啥不称庙号、谥号?

2012-11-4 23:21 颖颍
回复 #7 KYOKO 的帖子

庙号和谥号都是后人给的,故国破家亡之君是没有的。有几个例外,
汉献帝,曹丕为了强调禅让的合法性,给他了应有的谥号。
元顺帝,徐达没能把元灭干净,人家子孙还消遥法外ing。
明思宗,多尔衮为了强调入关平闯乱的合法性,也给了他应有的谥号和庙号。
溥仪没有谥号是因为他活的太长了,要是北洋时期就死了的话,估计也能弄一个谥号。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颖颍 于 2012-11-4 23:25 编辑 [/i]][/color]

2012-11-4 23:37 KYOKO
[quote]原帖由 [i]颖颍[/i] 于 2012-11-4 23:21 发表
庙号和谥号都是后人给的,故国破家亡之君是没有的。有几个例外,
[/quote]
亡国之君无庙号、谥号是大多数还是少数?
我怎么记得没有的才是少数,因为接替他的朝代会给他一个谥号表明自己的正当性

2012-11-4 23:45 阿巽
姒履癸和子受辛被开了用谥号来泼污水的先河,亡国之君的谥号应该是大多数有,除了北齐幼主后主这种享国太短无法评价,所以无谥之外,像安乐公、陈后主、违命侯都是投降封侯,反倒属于没谥号的例外,安乐公到了十六国时候刘渊给追了个孝怀皇帝的谥号

2012-11-4 23:47 三种不同的红色
[quote]原帖由 [i]KYOKO[/i] 于 2012-11-4 23:37 发表

亡国之君无庙号、谥号是大多数还是少数?
我怎么记得没有的才是少数,因为接替他的朝代会给他一个谥号表明自己的正当性 [/quote]

这要看和新朝法统的关系。

比如三国,魏国的曹奂有谥号“元帝”,但刘禅和孙皓都没有。因为晋朝继承的是魏国的法统,和吴、蜀无涉,所以只给曹奂给了谥号。

同样,晋、宋、齐、梁的末代皇帝都有谥号,因为他们的法统都有新的朝代继承,但陈后主就没有,因陈朝是被隋灭的,隋的法统来自于北周,和陈无涉。同样的情况还有北齐。

2012-11-4 23:51 KYOKO
回复 #10 阿巽 的帖子

百度了下,陈后主、李后主都有谥号

陈后主:谥号 炀 (隋炀帝给的)
李后主:谥号 文宪昭怀孝愍皇帝

由于庙号是供奉在祖庙里的,亡国之君已经没啥意义了,个人赶脚有谥号不一定有庙号,而有庙号一定就有谥号,不知是不是

2012-11-4 23:53 颖颍
回复 #10 阿巽 的帖子

商纣王谥号为纣,夏桀的谥号是桀么?

2012-11-4 23:54 KYOKO
[quote]原帖由 [i]三种不同的红色[/i] 于 2012-11-4 23:47 发表


这要看和新朝法统的关系。

比如三国,魏国的曹奂有谥号“元帝”,但刘禅和孙皓都没有。因为晋朝继承的是魏国的法统,和吴、蜀无涉,所以只给曹奂给了谥号。

同样,晋、宋、齐、梁的末代皇帝都有谥号, ... [/quote]
《百家讲坛》蒙曼说隋炀帝确实给了陈后主“炀”的谥号,不会假的吧

2012-11-4 23:56 颖颍
回复 #11 三种不同的红色 的帖子

如果元顺帝让朱元璋给砍了,应该也是没谥号的吧?朱元璋的正统应该来自于小明王那边。

还有,记得孙浩是吴末帝啊,难道末不是谥号么?另,亡国之君是退位是得谥号,还是挂了之后再得?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颖颍 于 2012-11-4 23:59 编辑 [/i]][/color]

2012-11-5 00:05 阿巽
[quote]原帖由 [i]KYOKO[/i] 于 2012-11-4 23:51 发表
百度了下,陈后主、李后主都有谥号

陈后主:谥号 炀 (隋炀帝给的)
李后主:谥号 文宪昭怀孝愍皇帝

由于庙号是供奉在祖庙里的,亡国之君已经没啥意义了,个人赶脚有谥号不一定有庙号,而有庙号一定就有 ... [/quote]
李煜这个一听就不是宋太宗干的事,死后封吴王,怎么可能给他皇帝谥号

陈后主这个倒有可能,因为只要到了一定级别就可以得谥,后主降隋后给了个追封长安县公,给个谥号正常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阿巽 于 2012-11-5 00:10 编辑 [/i]][/color]

2012-11-5 00:07 阿巽
[quote]原帖由 [i]颖颍[/i] 于 2012-11-4 23:53 发表
商纣王谥号为纣,夏桀的谥号是桀么? [/quote]
谥号是对人一生的一个总结性概括,死了才有

夏桀商纣死的时候谥号制度可能还未形成,不过汤武这么称呼他们,有后来谥号的意思在里面

2012-11-5 00:41 颖颍
我之前一直理解纣是谥号,桀不是。毕竟商王室在周朝还有封国-宋,但夏灭了就完全被灭了。

2012-11-5 06:42 五袋石果
元顺帝庙号惠宗,谥号宣仁普孝皇帝。“顺”这个字是朱元璋说他坐拥精兵大城却不战而逃,够乖,开他玩笑的。

2012-11-5 08:49 三种不同的红色
[quote]原帖由 [i]KYOKO[/i] 于 2012-11-4 23:54 发表

《百家讲坛》蒙曼说隋炀帝确实给了陈后主“炀”的谥号,不会假的吧 [/quote]

"炀"是陈叔宝作为“长安县公”的谥号,不是他作为陈朝皇帝的谥号。

是长安炀公,而非陈炀帝

2012-11-5 08:58 三种不同的红色
[quote]原帖由 [i]颖颍[/i] 于 2012-11-4 23:56 发表
如果元顺帝让朱元璋给砍了,应该也是没谥号的吧?朱元璋的正统应该来自于小明王那边。

还有,记得孙浩是吴末帝啊,难道末不是谥号么?另,亡国之君是退位是得谥号,还是挂了之后再得? [/quote]

末帝的“末”,不是谥号,而是指最后一个皇帝,和“废帝”的用法一样。

比如溥仪也被称作清末帝。

2012-11-5 09:24 平原相
长安县公还是长城县公?

2012-11-5 09:28 阿巽
[quote]原帖由 [i]颖颍[/i] 于 2012-11-5 00:41 发表
我之前一直理解纣是谥号,桀不是。毕竟商王室在周朝还有封国-宋,但夏灭了就完全被灭了。 [/quote]
杞国,据《大戴礼记·少间篇》记载,商汤击败夏桀灭亡夏朝之后,将夏王室姒姓的一些遗族迁到了杞。但后来曾数次废掉杞国封号(《史记》:“杞在商时,或封或绝”)。杞国虽小,但也有其重要意义,那就是杞国人乃是夏朝王室之后,存有夏礼,因此孔子曾为考察夏朝之礼而到访杞国。

2012-11-6 12:00 东南海
[quote]原帖由 [i]阿巽[/i] 于 2012-11-4 23:45 发表
姒履癸和子受辛被开了用谥号来泼污水的先河,亡国之君的谥号应该是大多数有,除了北齐幼主后主这种享国太短无法评价,所以无谥之外,像安乐公、陈后主、违命侯都是投降封侯,反倒属于没谥号的例外,安乐公到了十 ... [/quote]
陈后主谥号“炀”

2012-11-6 12:06 东南海
[quote]原帖由 [i]颖颍[/i] 于 2012-11-5 00:41 发表
我之前一直理解纣是谥号,桀不是。毕竟商王室在周朝还有封国-宋,但夏灭了就完全被灭了。 [/quote]
不但夏商后裔在周都有封国。唐尧虞舜的后裔在周都有封国。

2012-11-6 12:09 KYOKO
[quote]原帖由 [i]三种不同的红色[/i] 于 2012-11-5 08:49 发表


"炀"是陈叔宝作为“长安县公”的谥号,不是他作为陈朝皇帝的谥号。

是长安炀公,而非陈炀帝 [/quote]
这个有明确依据吗?
既然谥号是对一个人一生功过的总结,那“炀”就是对陈后主一生的总结。显然,“炀”是对其作为陈朝皇帝所作所为的总结,他作为“长安县公”能有啥作为?

2012-11-6 12:15 东南海
[quote]原帖由 [i]三种不同的红色[/i] 于 2012-11-5 08:49 发表


"炀"是陈叔宝作为“长安县公”的谥号,不是他作为陈朝皇帝的谥号。

是长安炀公,而非陈炀帝 [/quote]

受教了!

2012-11-6 17:33 关内侯
据说明清皇帝就一个年号的传统是明太祖朱元璋定下的规矩

太祖一直用洪武一个年号,后来的的子孙们也就沿袭了这个做法

我大清承明制,也沿袭了下来。

不过我也比较困惑为什么明以前的帝王们会那么热衷于更换年号?有个屁大点的事情也要换年号,各级衙门的公文落款日期怎么写啊?

2012-11-6 17:56 阿巽
[quote]原帖由 [i]关内侯[/i] 于 2012-11-6 17:33 发表
据说明清皇帝就一个年号的传统是明太祖朱元璋定下的规矩

太祖一直用洪武一个年号,后来的的子孙们也就沿袭了这个做法

我大清承明制,也沿袭了下来。

不过我也比较困惑为什么明以前的帝王们会那么热衷于 ... [/quote]
《明史考证》引明黄佐之《翰林记》卷七云:“太宗即位,始用永清,后乃用永乐,自是每朝纪年,不复再改矣。”

2012-11-6 19:35 Z_Artemis
[quote]原帖由 [i]梦幻军师[/i] 于 2012-11-4 16:29 发表
我主要是想知道,为神马到了明清两代会开始有以年号为帝称? [/quote]
这个问题你可以这么理解。
当人们提起一位君主,很多情况下是想提及这位君主当政的时代,而年号原本的用途是用于纪年的方法,因而更能唤起人对那一个时代的印象。
而庙号,谥号这些只有在一位君主过世之后才确定下来,因此不能直接在人们脑海中对这位君主所处的时代形成关联。
因此当君主们开始使用单一年号之后,年号就取代了庙号和谥号成为引述某一君主及其所属时代的代词了。

2012-11-6 19:55 关内侯
明清皇帝不乱改年号的还有一个原因我猜可能和社会思想渐趋成熟有关。

明清皇帝可能发现改不改年号天灾人祸、天降祥瑞什么的照样来

2012-11-6 23:42 KYOKO
回复 #31 关内侯 的帖子

极小的一方面,唐宋皇帝并不比明清的笨

2012-11-8 00:31 颖颍
回复 #23 阿巽 的帖子

只听说过杞人忧天,没想到杞人还挺有来头。

东南海:尧舜后裔封的什么国?

2012-11-8 00:40 当阳侯杜元凯
[quote]原帖由 [i]颖颍[/i] 于 2012-11-4 23:56 发表
如果元顺帝让朱元璋给砍了,应该也是没谥号的吧?朱元璋的正统应该来自于小明王那边。

还有,记得孙浩是吴末帝啊,难道末不是谥号么?另,亡国之君是退位是得谥号,还是挂了之后再得? [/quote]

朱元璋是认可元朝为正统,然后明继承的,作为现实问题这么干他最名正言顺。如果元顺帝让朱元璋给砍了多半会给一个谥号,哪怕给一个不怎么地的也不会不给。

孙浩那个末帝类似溥仪的末代皇帝。他都被活捉到晋朝当归命侯了,谁还会给他帝王谥号。谥号全部是死后才有。

2012-11-8 00:45 当阳侯杜元凯
[quote]原帖由 [i]颖颍[/i] 于 2012-11-5 00:41 发表
我之前一直理解纣是谥号,桀不是。毕竟商王室在周朝还有封国-宋,但夏灭了就完全被灭了。 [/quote]

记得《史记》上说夏桀的一支北移,后来成了匈奴的祖先。是不是一定是匈奴祖先另说,匈奴中有其中一支估计问题不大。

2012-11-8 09:51 阿巽
[quote]原帖由 [i]颖颍[/i] 于 2012-11-8 00:31 发表
只听说过杞人忧天,没想到杞人还挺有来头。

东南海:尧舜后裔封的什么国? [/quote]
封帝尧之后于蓟,封虞舜后裔于陈国

2012-11-8 11:58 关内侯
回复 #32 KYOKO 的帖子

我的意思是这跟皇帝聪明与否没啥关系

就跟我大清一开始视洋枪火炮为妖物,后来不也认识到了它的厉害性了吗?

所以我觉得明清皇帝可能也认识到了乱改年号其实起不到什么效果。

2012-11-8 12:00 KYOKO
回复 #37 关内侯 的帖子

主要还是社会发展的缘故,掌权者认为这样意义不大所以就不改元了

2012-11-8 20:57 tomhcf
回复 #37 关内侯 的帖子

大清太祖太宗時已經領教/使用過槍炮,何來妖物之說

2012-11-10 11:24 梦幻军师
刚看到个搞笑年号。。估计明清皇帝是被这个吓到的。。呵呵。。(纯属搞笑)

1、动物名:白雀(后秦姚苌)、大象(北周静帝)、神龟(北魏孝明帝)2、大亨(晋安帝)、大宝(梁简文帝)、太平真君(北魏太武帝)、保大(辽天祚帝、南唐)3、梁武帝搞笑年号:普通、大通、中大通、大同、中大同。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