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8-27 20:08
中国烽火
再问,中国为什么没有发展银币,而使用的是银块。
2004-8-27 23:14
GIGGS
这应该涉及到铸造业的发展问题了.
楼主从银块和银币上工艺的不同就应该想出来...
再说,就算要铸银币,在上面铸什么呀
那时候哪里有国徽国旗什么的呀
就算能铸皇上的头像,那还不得经常改呀
(年号还经常换呢)
那样麻不麻烦哦
2004-8-28 01:52
车正风后
关于硬币。“机铸”的技术,清末才渐渐起用。
至于子范母范母钱翻及熟铸法。中国一直领先他国。并助临边诸国铸钱。
好比日本的宽永通宝。
银制货泉,并非没有,只是不通用于市场,因银铜兑价常换,作价固定的银制货泉一旦银价上涨便被私藏或改铸。所以一直小量铸造,用于颁饷厌胜的颇多。如‘赏功通宝’。实际流通意义不大。
实行铜本位制,是中国这样的大国在当时经济稳定的主要前提。
再说他国。所通用的多为硬币不假。但并不是‘铸’的。而是‘砸’的。因缺乏中国‘铸’的技术。而代之以用用器械或人力或水力砸,所以形式单一,不规则,钱文断裂扩张不优美。远不及中国铸钱规整精美,钱文齐整,笔画圆润。
人各有一绝。莽以泉绝。 新朝所铸各式货泉均为技术与艺术的极品。
2004-8-28 13:04
GIGGS
汗~~
楼上说的好深刻
学习学习~
2004-8-28 15:51
荷叶晓露
这个问题不知道天工开物里是否有介绍?
2004-8-29 09:58
车正风后
没有!:) 怎么可以教育老百姓铸钱术呢。。嘿嘿。。。
2004-8-29 12:46
Lepidus
主要是因为经济稳定性很差。银被作为贵金属而不是货币来使用。所以重量成色是最重要的。银锭对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来讲已经足够充当一般等价物了。
2004-8-30 23:39
大树将军
因为当时银子在货币交换中是以重量和成色来计算的,如果把它铸成银币,无疑会增加成本。
2004-8-31 22:30
Tyang
呵呵,长了见识了。
2004-9-10 22:33
milan02
对,经济稳定性很重要,有本事去乌干达铸银币.
2004-10-11 16:29
cumtlq
赞同三楼的
2006-8-30 17:08
无鱼水
个人认为不是铸造问题,铜钱的铸造难度比银币要大的!
觉得应该是耗损的问题,铸造银币的耗损太大,铸造成本过高!
2006-8-30 17:27
关不羽
向二楼学习。补充几点。
明代为止,白银都不是法定的流通货币,所以不会考虑铸币的。而且,中国的白银主要依靠外来,所以来源不稳定——明末的大动荡就与外来白银突然枯竭有关。因此,国家铸银币的风险太大。还有中国民间贸易流通分散小额,白银币值太高,不利使用。电视里古装片白银千两、万两的进出基本胡说。
2006-8-30 17:32
萧十一狼
能做铜钱,做银闭的技术应该够了
2006-8-30 17:38
关不羽
技术决无问题,中国的冶金业、铸造业都不落后的。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