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现代文艺 » 大梦·春秋之《美人如草》


2004-8-25 15:22 风雨夕
[size=2]《美人如草》

    题记: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粉粉,不自著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一
    太阳放射出最后的光芒,这才安然落下。又是一日行程,颇觉劳累。
    远山笼罩在黄昏的暮色之中,所能看到的,只有斑驳的石头,荒僻的村落,袅袅的炊烟,悠扬的笛音,以及客栈那面杏黄旗。
    毕竟是江南,饭菜与这客栈一样的精致。几杯清酒下肚,疲劳去了,却平添了几份孤寂。寄宿的其他旅人兴致盎然,他们大声地聊着天,彼此没有高贵和卑微,总能慷慨义气、温厚亲近,很有机缘。如果是冬天,店主一定会抱来松枝或干柴来给煨火,于是,陌路人中,便在这烘暖的传奇里,有了一份温意。
    那些商人或贩子,或秀才或江湖艺人,他们争先恐后地倾吐着所见所闻,南腔北调、议论纷纭。那一群担挑推车的脚夫,他们是从姑苏来的,谈论完货物行情之后,提到了夷光,他们称她为西施。
    二
    蠡,越王赐名;与我名字一样的定情之物。它现在就在我的手中,带着我的体温,里面有滴西施泪。
    屈指算来,夷光给我的蠡,已三十年有余。泪水,连同那一年的大败,溶入其中。是缘,是劫?恍如隔世。
    时光荏苒。想当年,苎萝山下,若耶溪边,那个叫夷光的少女,浣开细纱……回首,已生生隔了许多流年。
    三
    美人西施被越王处死了,客栈的旅人是这样议论的。
    他们还提到了我,范蠡。当年为了复国,那个在若耶溪边浣纱的绝代美人,被我和勾践献于吴,迷惑夫差。越王复国,吴王国破,她的功德已经圆满,在初春的某一个上午,被封裹在“鸱夷”里,沉江,如伍子胥。
    窗外,天已经黑透了。初春的雨,惶惶惑惑,诚诚恐恐,刷刷齐至,席卷起萧萧然的残枝零叶,窸窸窣窣,星星零零,轻轻飘来,一遍,一遍。
    越夫人说,西施既然可以将吴国葬送,越国的也不会太久,不杀西施,夜长梦多。
    四
    数月之前。
    那个清晨记忆犹新。远处,姑苏,矗立依旧。风依旧,雨依旧,梦也依旧。可是,夷光的容颜是否依旧呢?是谁在曾溪边浣纱?幽宫深庭,又是谁在共谁彩袖轻舞?
    吴军被围三年了,早已势穷力竭,气数将尽。此次攻城,姑苏唾手可得。这最后一仗,或唏嘘,或惊愕,或回顾,或嗔喜,或笑泪,或贪痴,或悲智……都将开释。
    军营开始沸腾了,轻挑窗帘,一些军官在雨中指挥战车、骑兵、箭兵、刀兵布阵。我知道,攻城即将开始。
    五
    巳时的姑苏城,它已经被攻城车撞开了一个大缺口,越军蜂拥而入,铁骑过后,血流成河。前线的士兵来报,夫差已经逃到站苏台上,负隅顽抗。我知道,过不了多久,他会从台上下来的。
    此时的夫差,不知作何想,他大概后悔两件事,一是三十年前听信太宰伯嚭的诓言,没有将越王的儿子勾践赐死;二是迷于夷光的美色,不听伍子胥的力谏。
    卧薪尝胆,得我为助,复国勾践卷土重来,夫差的气数尽了,他现在,后悔也没有用。可惜了伍子胥,被吴王用“鸱夷”封裹,沉于钱塘江溺毙,死无葬身之地。如果“必取吾眼置吴东门以观越兵入也”,那么,今天他可以看到了。
    六
    春寒料峭,风声里有雨微微坠地。
    西施还是那么漂亮,岁月不改旧时容颜。一如姑苏的芳草,虽被铁骑践踏,但一场春雨,便又清在骨,秀在神了。
    这一切,本就是既定的,世间一切,在劫难逃,夷光说。我知道的,我早就知道了,珍藏好那个蠡吧,那里面有我第二滴泪。
    七
    已经戌时了,有些旅人开始困了,那些脚夫,打着呵欠、伸着懒腰,将要上楼歇息。
    那些姑苏来的商人还未有睡意,他们聊起了勾践和我。他们说,范蠡助勾践复国,十年生聚,十年教养,二十年苦心经营功在社稷。当年越王勾践多亏了我,卧薪尝胆、献了美女,才迷惑了吴王,后又复国强民、休养生息,才有今天的雪耻。但“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天下打出来了,留给我的,只能是淡泊名位、悄然归隐。
    是呵,功成名就,急流勇退。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成王败寇,功德利禄,都将过眼烟云……
    八
    窗外已经发白了。
    客栈里,呼唤声、呵欠声、洗漱声、马蹄声,此起彼伏。头晚相识相聊的各方客人,纷纷打揖互作告别,各自收拾了行馕包袱,向不同方向跋涉而去。这些浪迹天涯的陌路人,一夕相聚又散了,散了,也许还有相聚;也许连相聚也不曾有了。感叹、告别之际,有人唱起了山歌:
    君乘车,我戴笠,
    他日相逢下车揖;
    君担簦,我跨马,
    他日相逢为君下。
    歌声在山间飘荡,使人于乡怀之外又添了一重眷恋。
    我渡船过江,回望姑苏,它已经远了,终被风声雨声轻掩,纳入一山春声。
    九
    一同轻悄远去的,还有美人。种种有情,邀风、邀雪、邀月,而最终,那酡颜会萎落在尘泥间,成为孽缘。
    十
    而水之湄,所谓伊人,即有千万双素手在溪畔,在塘畔,在江畔,浣沙。见我,遂起身,嫣然一笑,又含羞垂下螓首……[/size]

2004-8-25 15:54 广成子
这篇不错,有味道。

2004-8-25 15:56 灵儿@
通晓古今,高人是也..不错。加精吧.

2004-8-25 16:21 铁柔
喜欢。收藏。
文字精美,但似乎意犹未尽啊?只是一抹淡淡的愁绪。
楼主故意的?

2004-8-25 16:25 建威中郎将
够加精了,不错

2004-8-25 16:30 湘江子龙
也喜欢这篇些。
这种文体,似乎写女孩和爱更适合些,霸王和荆柯这样写不免太脂粉了。

2004-8-25 20:05 风雨夕
谢谢各位,过奖了。历史题裁不是强项,勉强写了三个,就急着拿来给各位老师指教了。

2004-8-26 02:21 蒹葭苍苍
在肯定的同时要指出,范大夫的形象还不够完整。

2004-8-26 03:34 冰火蝴蝶
游离于吟唱古典与激情现代的徘徊,热爱

蝴蝶抖抖翅膀。。。留下一滴眼泪。。。

加精华吧

2004-8-26 04:12 气流
庄生晓梦——迷糊蝶啊。。。说了加精、做了纪录、做了备案,结果——忘了操作了。

我替你操作了吧,笨笨。

2004-8-26 17:35 风雨夕
[quote]原帖由[i]蒹葭苍苍[/i]于2004-08-26, 2:21:26发表
在肯定的同时要指出,范大夫的形象还不够完整。 [/quote]
不是写范的,与另外两篇不同,手法采用了隐蔽。范只是一个见证和叙述。

2004-12-30 22:39 张悉妮
还是:只看风雨夕

————————————————————————
点击进入全球华人论坛
[url=http://www.zhangxini.com/bbs/index.asp]http://www.zhangxini.com/bbs/index.asp[/url]

2005-1-3 11:53 蒲公英
楼主文字很美!

2005-1-5 20:13 亚力山德拉
不错不错,要是早看到,也许高考都用的上了。

2006-10-11 01:36 万里悲秋
非常喜欢这篇文章,楼主的才情,真的让我很佩服!

对如此凄婉优美的文字,唯有发自内心的赞叹了.:Th

2006-10-12 18:53 风雨夕
[quote]原帖由 [i]万里悲秋[/i] 于 2006-10-11 01:36 发表
非常喜欢这篇文章,楼主的才情,真的让我很佩服!

对如此凄婉优美的文字,唯有发自内心的赞叹了.:Th [/quote]

作为作者,开始的感觉和你一样,甚至也会赞叹自己的文字。但是半年之后,我对它已经没有感觉了,而且我一眼就能看出这篇文章所存在的缺陷。由此可见,唯美类的文章似乎并没有自己原来期望的那样耐久。

殊难喜欢自己的文章,这些文章在我看来只是个学习的过程,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我在这个论坛上帖有十来个,它们都是习作,甚至于临摩、借鉴或者再创作,说严重点,有些句子和句式直接就是抄袭。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投机取巧!因此,我不希望人们看好这类作品并由此认定它们就是我的代表作。

如果说喜欢,只有几篇自己喜欢的:《小三和弦》、《红头巾飘扬》、《一双千层底》。

过于侧重、迷恋技巧性,令我一直非常痛苦。

2006-10-12 22:31 万里悲秋
[quote]原帖由 [i]风雨夕[/i] 于 2006-10-12 18:53 发表


作为作者,开始的感觉和你一样,甚至也会赞叹自己的文字。但是半年之后,我对它已经没有感觉了,而且我一眼就能看出这篇文章所存在的缺陷。由此可见,唯美类的文章似乎并没有自己原来期望的那样耐久。

殊 ... [/quote]


非常感谢风老师能将自己的真实体会坦诚相告,秋秋觉得风老师有些过谦了.不过,风老师的回复中,有些心得,对我而言是很有价值的,从风老师之言,也可以得知,老师对自己的要求很严格.

秋秋很喜欢此篇文章,无论是风格,还是意境.第一次看此文的时候,情不自禁的,取出纸笔抄写了一遍.只因,这些文字太美了.

秋秋每天会看风老师的一篇文章,风老师所举几篇代表之作,秋秋一定会去拜读的.在此,还要感谢风老师,因为您所写的作品,能吸引我,能给我带来美的感受.

祝风老师身体健康、心情愉快,也期待风老师新作。

2006-10-15 14:40 冰火蝴蝶
:unsure:久久不见风雨夕了

你的文字,我极爱这篇,以及小三和弦

千层底也早已拜读过,很好的文字,是我自误不肯被一些过生活的文字打动罢了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