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对联雅座 » 留连巫山一抹云


2004-8-24 00:00 梓庭君
留连巫山一抹云

2004-8-24 08:30 弓骑步
滑膛炮兄,你这一联音律有些问题啊。  某家勉强应对一个,也就不管音律了。  

[size=3][font=楷体_GB2312]惆怅淮水千堆雪
留连巫山一抹云[/size][/font]

2004-8-24 08:50 湘江子龙
笑傲沧海千重浪,
留连巫山一片云。

2004-8-24 08:55 梓庭君
坦白讲,诗词音律我是不懂的,不过在字面上凑数而已。
原句是:远去沧海千顷水,流连巫山一抹云。
这两句除了意思尚可外,结构、音律都大有问题,阁下不嫌,敬请斧正。

2004-8-24 09:17 弓骑步
滑膛炮兄用的应该是元稹原意,感慨自深,音律却大有问题了。
[size=3][font=楷体_GB2312]
远去沧海千顷水,流连巫山一抹云
1101011,0000110
[/size][/font]
字面上的平仄是这样的,有些混乱。为了不损沧海、巫山、一抹云,至少须改首句第二字、第六字、次句第二字,成此格式。
[size=3][font=楷体_GB2312]
0011001,1100110
[/size][/font]
于是某家妄改了几个字,滑膛炮兄试看可还满意?
[size=3][font=楷体_GB2312]
遗失沧海千般恨,留恋巫山一抹云
[/size][/font]

2004-8-24 11:32 梓庭君
“留恋”似乎不如“流连”更深刻。
音律非得一一相对吗?如果词义和音律冲突,如何取舍呢?

2004-8-24 11:41 弓骑步
[quote]原帖由[i]滑膛炮[/i]于2004-08-24, 11:32:37发表
“留恋”似乎不如“流连”更深刻。
音律非得一一相对吗?如果词义和音律冲突,如何取舍呢? [/quote]
音律虽重要,不能害意。若以此为由,置音律于不顾,则谬矣。其中分寸,存乎一心。

2004-8-24 12:22 梓庭君
[quote]原帖由[i]弓骑步[/i]于2004-08-24, 11:41:41发表
[quote]原帖由[i]滑膛炮[/i]于2004-08-24, 11:32:37发表
“留恋”似乎不如“流连”更深刻。
音律非得一一相对吗?如果词义和音律冲突,如何取舍呢? [/quote]
音律虽重要,不能害意。若以此为由,置音律于不顾,则谬矣。其中分寸,存乎一心。 [/quote]
请教阁下:
古人音律以何为准?当代自然以普通话为标准音,那么古代呢?南人北民、西客东士方言大有不同,莫非那时也有通用官话?那么官话和现在普通话一样吗?
苏轼、陆游、辛弃疾同为宋人,籍贯分别为四川、浙江、山东,他们的口音嘛……这三人的诗词音律应该是一致的,难道他们作诗时还要把文字读音“翻译”一次吗?

2004-8-24 13:54 弓骑步
[quote]原帖由[i]滑膛炮[/i]于2004-08-24, 12:22:04发表
请教阁下:
古人音律以何为准?当代自然以普通话为标准音,那么古代呢?南人北民、西客东士方言大有不同,莫非那时也有通用官话?那么官话和现在普通话一样吗?
苏轼、陆游、辛弃疾同为宋人,籍贯分别为四川、浙江、山东,他们的口音嘛……这三人的诗词音律应该是一致的,难道他们作诗时还要把文字读音“翻译”一次吗? [/quote]
通用官话确有。向来官场交际,多用北方话,因此也称官话。史上大多数文学作品,从唐宋散文、元曲到明清小说,都植根于此。如今的普通话是在官话的基础上改良的。
至于苏辛等人作诗填词,自有韵书。或有一时不慎,夹带方言声调于其中之事,也属在所难免。天下方言声调繁杂,难以据之制定什么统一音律,来个兼容并包,这是实情。然音律一事,绝不该废。字有四声,是汉字独有的现象。诗词之四声起伏,孕育出一种回环曲折的音乐美,不以规则,善加利用,反嫌麻烦,随意建构,等若将四声之美弃置于垃圾堆中,真不智之举。是以某家的意见是在尊重音律的基础上,个人分别考虑。

2004-8-24 14:00 弓骑步
如今音律,和古音律大不相同,其中种种变化,不能尽言。只略说两条意见。
1、按律作诗填词,如有佳句,不顾亦可。
2、单字读今声还是古声,视乎个人取舍。可用古声救急,便用古声,该用今声救急,便用今声。比诸纯采今声,岂不是更加自由?

2004-8-24 14:32 吴元叹
词不同于诗,词本来就是配乐而唱的,故多以方言入词,相较于诗,韵律宽松得多。诗一来是在韵律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二来唐诗的高峰遥不可攀,长久形成习惯,故而很少有不重音律的行为,偶尔有人戏作,也往往声明是变体

2004-8-24 15:33 梓庭君
如此讲来苏辛也很辛苦,创作之时还要用“第二语言”,时有音律转换之苦,难说不会影响才思发挥。那时又没有汉语拼音,学说“官话”定是不易,想想现而今江浙闽粤人士,普通话讲得……唉,苦也!
又问,韵书何时出现?之前的文人岂不南腔北调、东语西言?三曹的诗应该是押运的吧,也是依据韵书而来吗?

2004-8-24 17:08 吴元叹
那时候是靠反切的,大约在魏晋以前就已经出现了
其实把反切归纳出来付诸文字是比较晚的,诗经中的不少已经是押韵的了,这是先民为了顺口而形成的,可以说,这也是诗歌的一个特性
平水韵好像是宋朝时人编撰的

2004-8-26 13:05 keds167
这对子在联风上确实好象不是太好,我也就勉强对一下,就以‘忘情’对‘留连’,‘沧海’对‘巫山’,‘万’对‘一’,‘风’对‘云’吧,反正也只是对偶。——
忘情沧海万刃风

2004-8-27 08:55 车正风后
四声基南音。且南音多存古声

2004-8-27 09:01 车正风后
抛尽瑶池千堆浪

留连巫山一抹云

2004-8-27 09:15 q42474112
怒向刀丛觅小诗

2004-8-27 09:25 车正风后
楼上的字数对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留连巫山一抹云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