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运筹帷幄 » 人间五十年 » (转贴)三方原合战


2003-10-13 14:05 建威中郎将
[color=red]迟到的上洛[/color]

永禄十一年(1568)秋,九月二十六日,织田信长拥足利义昭上洛。十月十八日,义昭就任将军职,再兴室町幕府。但是不久,信长对守旧势力权威地蔑视,使得不甘做傀儡将军的义昭于元龟元年(1570),开始向诸大名派出密使鼓动诸国讨伐信长,组织了第一次信长包围网。其中包括摄津石山本愿寺、越前的朝仓义景、北近江的浅井长政、美浓原国主斋滕龙兴、南近江原国主六角承祯、三好一族的残党、大和的松永久秀、拥立三好义贤的遗子长治的阿波篠原长房等,当然,包围网中最重量级的人物还是甲斐的武田信玄。“就让同为源氏名门的甲斐之虎上洛来对付信长吧”,义昭这样盘算着。

也许早就有了上洛的打算,信玄早在永禄十年就已和甲骏相三国同盟中的的骏河今川氏断交,并于永禄十一年十二月与德川相约瓜分今川领土,侵攻骏河。但同时,武田对今川的侵攻也遭致了三国同盟中的相模北条氏的不满,并加入了今川侧,这直接导致了武田氏的骏河攻略花费了三年的时光。并且,由于占领骏河后的信玄派遣秋山伯耆守信友侵攻远江,和德川家康抢起了地盘,也使得家康对信玄产生了警惕,并和信玄的宿敌上杉谦信缔结了同盟。

就在这时,义昭派来密使请信玄上洛,其内含的意思就是要信玄出兵对付信长。当时的织田信长领有尾张、美浓、伊势三国和近江南半国,与信玄支配的甲斐、信浓、骏河和上野西部从土地的大小上来讲虽然不分伯仲,但人口密度高的信长领国动员力明显大于信玄领国。在影响力所及的山城、大和、若狭、摄津、河内、和泉等近畿诸国,信长虽然不能直接进行动员,但出阵要请还是能够做到。所以信玄想要取代信长建立一个新的军事政权,不经过一段精心的准备是不行的。而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需要设法使得信长的敌对势力牵制信长的行动,加重其庞大势力圈的防守负荷。正好,信长包围网中的诸大小势力的联合,使得信玄可以轻松地利用这股力量使信长处处掣肘,为上洛扫清障碍。但除此之外,信玄本身还有着后顾之忧,在信玄的势力圈周围,南有德川、东有北条、北有上杉,无论哪个都比牵制信长的诸大小势力强大,这对于信玄来讲是相当不利的。然而,元龟二年(1571),北条氏康亡故,娶了信玄女儿波瑠姫并早已继任家督,但不得不听命于父亲氏康的北条氏政终于掌握了北条家的实权。武田同本已敌对的相模北条氏再次缔结了同盟,另外信玄的正室是公家三条公赖的次女,三条夫人之妹又是本愿寺显如的正室,这使得信玄能够利用北条家及加贺一向一揆的力量达到牵制越后上杉氏的目的。

需要对付的只剩下了德川。

[color=red]上洛作战第一阶段[/color]

要上洛要先打倒信长,要打倒信长先要打倒家康。而家康最大的弱点就是势力发展太快,虽然吞并了今川氏的远江一国,但远没有将其消化,德川的谱代众被分布在以冈崎、吉田、浜松、挂川为中心的交通网上,成为贯穿德川领地东西的一条纽带,与此相对的是其北面的防线却显得相当脆弱。并且如果当地新参的国人众被敌对势力寝返,那在各地的谱代众无疑会面临被各个击破的危险。作为名将的信玄当然不会没有看见这一点,但说归说,做起来并不是这么简单。调略三河、远江的国人众,沿天龙川和丰川隔断德川东西的联络,以达到孤立浜松的目的,要做到以上这些至少需要花上数年的时间。而消灭家康所需的时间越长,信长就会有更多的时间镇压各地的敌对势力以安定织田氏的领地。换言之,和家康的战斗就是和时间的战斗。

永禄十三年(1570)三月,信玄从骏河进入远江攻略高天神城,将家康的注意力引往东方。紧接着,四月,胜赖从信浓攻入三河北部,侵攻奥三河,攻略足助城和野田城,从北面威胁家康。元龟二年(1571)三月,信玄以山县昌景和小笠原信岭为先锋,从伊奈口再次侵攻奥三河,奥三河的国人山家三方众(田峰菅沼氏、长篠菅沼氏以及作手奥平氏)相继被武田氏寝返。四月十五日,足助城落,守将铃木越后守重直、兵库助信重父子败往冈崎。随即,降安利城主原田弥五郎、八桑城主铃木甚五左卫门、大沼城主木村信基、信重父子等,以作手的奥平贞能、田峰菅沼定忠为向导进入东三河。四月二十八日,沿丰川攻击要冲野田城,第二天午前四时城落。一路南下直迫吉田城。二十九日家康出阵,但在吉田城外的二连木被击破,逃入吉田笼城。武田军虽然取得了胜利,但对于强攻吉田城的准备不足,不得已返回领国。

即使这样,武田氏的这次远征也已经取得了极大的战果。不但山家三方众,连在义元时代便是远江北部最大的国人的天野宫内右卫门景贯也被寝返,这意味着当地更多的国人不战而降的可能性大增。而且远江和三河北部归属武田的结果直接导致武田氏在远江国内从浜松至挂川的德川势力圈内形成了一个细长的凸出,在三河国内也形成了直接威胁到冈崎和吉田城的局面。在短短的数月间,信玄给予了家康重重的一击。

当然,家康对此也不能熟视无睹,在信玄归国后不久开始反攻并夺回了野田城,加强了对新参国人众的控制。以能忍著称的家康不止能忍,在忍受切肤之痛后最大限度地予以对手打击也是家康的拿手好戏。可是,家康这次的对手是信玄,无论如何挣扎,陷入绝境似乎是家康唯一的命运。

[color=red]东美浓情势的遽变[/color]

至此,信玄的目的已经可以想见,在第一阶段作战使家康陷入苦斗的情况下,在第二阶段作战中要么消灭要么降服家康。具体说就是从三河东部和远江中部同时发起攻势,如果家康出城迎战就寻求主力决战将其一举击溃,如果不出城就将德川领分割孤立,各个击破。说到主力决战就要说说双方的实力对比。信玄和北条的结盟减轻了来自上杉方的压力。虽然与上杉领地接壤的北信浓及西上野不能完全动员,但所能动员的兵力也当在三万左右。反观家康,虽然拥有三河和远江的大半,但其最大的机动兵力也不到一万。况且由于和武田领地的边界线漫长,不得不加强各地的守备,这使得双方的实力对比明显倾向武田方。

信玄并不把家康放在眼里,他所在意的是作为家康同盟的信长能够给予家康多大的支援。需要尽可能地把信长牵制在北近江。最低限度也不能使之越过美浓,这样可以使得自己的兵力处于绝对优势,信玄是这样认为的。当然,作为当时的日本屈指可数的名将,手握号称战国最强的武田军团,信玄并不是害怕和信长直接对决。但出于对胜利的渴望及担心战事陷入长期化,小心谨慎的信玄还是选择尽可能地避免这样的碰撞,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首先,催促响应义昭一起讨伐信长的诸大名尽快出阵,如果朝仓义景出阵近江、三好一族等威胁畿内,将大幅减少信长能够给予家康的支援。其次,拉拢美浓的远山一族。远山氏自永禄年间便和信玄通谊,武田和织田之间的同盟也是远山氏的穿针引线。在信玄眼中看来,远山氏和织田之间只不过是同盟关系,与其他从属织田的美浓众有着本质的区别。如果能将远山氏拉入自己的阵营,将可以直接威胁岐阜,进一步削弱信长对家康的支援。元龟元年(1570)十二月,信玄派遣秋山伯耆守信友侵攻东美浓,信友在上村之战中给予了远山一族沉重的打击。岩村城主远山景任负重伤,明知城主远山相模守景行父子败死。经此一战,远山一族大半屈服于信玄,这样一来美浓和三河的联络被完全隔断。

但信玄本身的身体健康却是第二阶段作战的最大问题。信玄自永禄年间末期以来便身染沉疴(按现在的说法就是胃癌,也有肺癌和结核两种说法),此时更进一步恶化,不得不加以休养,自元龟二年后半起至元龟三年前半,信玄对信长开展的怀柔工作,其实就是为了调整自己的身体状态,以便于第二年初秋的出阵所作的准备。

但就在作战开始前不久,东美浓的情势遽变,远山景任和苗木城主远山左近佐直廉相继亡故,织田信长的四男坊丸继任岩村城主,信长属下的饭场城主远山右卫门佐继任苗木城主。这使得信玄在此之前所做的工作完全失去了意义,因为这不单单是城主的交替,而是包括各城城主在内的远山一族领导层的更换。

为了从侧面支援三河攻略,并达到将织田势牵制在美浓的目的,信玄不得不变更计划,将本来应该和山县三郎兵卫昌景一起攻略三河的秋山伯耆守信友派往美浓,大幅缩减了配置在三河的作战兵力,并且把三河攻略的主要目标--扼守吉田城咽喉的野田城攻略放置在远江作战终了之后进行。虽然及时地加以了应对,但也使得作战计划的时间表落后原计划少许,对于想在信长主力东向之前便解决战斗的信玄来说,无疑增加了一个沉重的心理负担。

此时,远在京都的信长向义昭递交“异见十七条”,其中历数义昭之非,例如对朝廷不敬等事,意在警告义昭在此非常时刻不要轻举妄动。“现在说这个还有什么用?”义昭对着这“十七条”笑了。似乎,双方都已经知道,信玄的上洛已越来越近。

[color=red]第二阶段作战--信玄出阵[/color]

出阵日予定在十月一日,但由于信玄的身体情况,不得不推迟,可以想见,当时的信玄已是病入膏肓,十月三日,终于,西上野众、信浓众及齐集甲府的诸队,一起兵发高远城。在高远城集结的武田势从伊奈郡兵分两路南下,分别扑向三个战域。沿天龙川旨在分断远江东西联络的主力部队南下经分杭峠、地藏峠,以最短距离进入远江。担当三河作战指挥的山县三郎兵卫尉渡过天龙川直扑饭田,信玄及旗本众、保护运输队的甘利众紧随其后,并于经过饭田城后转向青崩峠与兵发远江的主力军汇合。随后攻略远江的主力部队分成几个纵队越过青崩峠和青崩峠以东的兵越峠。早已臣服武田的天野宫内右卫门尉出降。而山县支队在饭田和信玄分手后进入三河,留在饭田的秋山支队则开始为东美浓攻略作准备。

进入远江的武田势离开天野宫内的居城犬居城南下,途中分出一小队攻略只来城,这支小队在攻克只来城后,推进至二俣城,但由于无力独自攻略二俣城,停在二俣城北方进行监视,等待主力部队的到来。另一面,信玄率领的主力部队继续南下,在十月中旬,将天方、一宫、饭田、各和、向笠等诸城逐个攻落。需要提出的是这些城的城主们早就因为天野家降服武田一事开始摇摆不定,突然见到如此大军压境,当然第一想到的就是开门出降。于是乎武田势所到之处势如破竹。但其中也有例外,久能城城主久野三郎佐卫门宗能率众进行了顽强抵抗。

一方面为了出兵救援久能城,另一方面也为了察探武田军的虚实,家康派遣内藤信成等率众抵达离久能城约五公里的三箇野川(太田川的一条支流)西岸,准备伺机支援久能城。不想与武田军前锋遭遇,眼看武田势众,德川军慌忙撤退,但在三箇野高地以西被武田势追上,双方展开激烈的战斗。当时担任殿军的是本多平八郎忠胜,急中生智的忠胜放火焚烧见付町的房屋,使得武田军不得不绕道追击。还有另一种说法,说是见付町的町众为了掩护德川军的撤退,自己放火烧屋。不管怎么说,德川总算暂时摆脱了武田的追击。从见付高地到天龙川的最短路线是经一言坂(也被称为待合坂或见付坂)往西,当时德川势分成两路纵队,分别经一言坂及以南的水汲坂撤退。逐渐赶上的武田势对从一言坂撤退的德川军展开了强攻。但由于见付町的火势,使得附近烟雾弥漫。视线受到影响的武田军前后脱节,队形散乱,本来占据优势的武田军反而遭到了本多忠胜的反击,不久武田军撤退。此战后,在武田军中盛传“德川仗恃有两物,唐头和本多平八”。唐头,是用牦牛的尾巴毛作装饰的头盔,牦牛的尾巴毛在当时属于舶来品,非常贵重。将本多忠胜和唐头并列,也算是对忠胜拔群武力的一种褒美。

[color=red]二俣城攻防战[/color]

虽然被德川军逃脱,信玄对此却并不在意,在横扫天龙川以东的德川诸城后,率主力北上攻略二俣城。二俣城位于分割东西远江的天龙川的东岸山丘上,硫经城东侧的二俣川流入流经城西城南的天龙川,使二俣城的东西南三方被河水包围,形成一道天然屏障,二俣城的城兵在城北面这个唯一的出入口挖壕沟据守。城虽小但由于地形的关系,也可以说是易守难攻。同时,在战略意义上,由于天龙川分隔东西远江,坐落在天龙川的二俣城等于是武田军进入西远江的大门。

至于信玄为什么起先置这样的要冲于不顾呢?完全是出于其战术考虑。信玄的目的首先是制压天龙川以东,切断浜松到挂川的联络,将家康孤立在浜松。其后才是攻略天龙川以西的西远江。而此时首要目的已经达成,攻略二俣城正是其时。完成二俣城攻略的话,不但进一步强化了信玄在天龙川东岸攻略至今形成的凸出部,更可以和三河国内的凸出部一起,象两只大手遥遥地对浜松形成了包围态势。

信玄率领主力的半数在二俣城前的合代岛布阵,本阵设在合代岛南端的社山城。深志众(马场美浓守信春的手势)七百及北条势一千驻扎在社山以西的神增,旗本众被分布在北至龟井户城的合代岛一带。也许是出于轻视,信玄并没有在二俣攻略中投入很多兵力。除去沿途占领各城的城兵、天龙川沿岸的诸据点、以及合代岛本阵的兵力,大约还剩万余武田军。而在这支部队中还需要分出一部分来防备德川势的支援。最后用于攻城的兵力只是五千左右。绕是如此,由于二俣城的守备兵力只有数百,故此,武田侧的诸将无不认为以这些兵力攻落二俣城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但是,从十一月上旬开始的由胜赖和武田左马助信丰主持的二俣攻城战并不象武田军所想象的那么简单。在攻击开始半月后的十一月十九日,信玄写给朝仓义景的信中虽然写着,二俣城不久即将攻落。但事实却截然相反。以三河谱代众二俣城将中根平左卫门正照为首的城守军士气依然高涨,没有一丝即将落城的迹象。

而此时的家康却尚在集结兵力。当时集结在浜松城中的家康旗本众和远江众总共只有五、六千左右。由于不得不在挂川和高天神城预留一部分守备兵力。三河众则被侵攻奥三河的武田势牵制,冈崎城和吉田城的兵力也因此不能轻举妄动。五千军势要同时对付二俣城攻略队和合代岛的武田本阵显然是不够的,万一在救援二俣城的同时,背后遭到合代岛武田军的袭击,三箇野川、一言坂的窘状无疑又将重演。此时的家康正是进退两难,

虽然二俣城还在进行着顽强的抵抗,但战局整体的走势毕竟还是朝着信玄预想的方向进行着。就在这种情势下,信长的援军终于到达。虽然兵数不过三千,但对未来战局的趋势却有着重要的意义。

[color=red]三河、美浓的战况和二俣开城[/color]

再来谈谈三河美浓的战况。与信玄的本队分开后,山县三郎兵卫尉昌景沿着三河街道一路南下,在远江攻略军压制天龙川东岸的同时,山县支队在奥三河的田峰与山家三方众合兵一处。兵力超过五千的山县支队在长篠附近渡过丰川,攻击三河远江交界处的柿本城,守将井伊谷三人众之一的铃木重时弃城而走,在远江的佛坂又击破了逃亡中的铃木军,攻落伊平城,隔断丰川和都田川之间的交通。至此,山县支队已经完全分断了经由浜名湖北侧的远江至三河的联络线,同时也确保了武田方从远江至三河的进击路线。并且,驻留在伊平的山县支队还牵制住了德川方的三河众,使其无法和浜松的家康汇合。山县支队的兵力虽然不多,却已经很好地完成自己的使命。

另一面,在东美浓的战场上,秋山伯耆守信友击破织田势、孤立岩村城,并以迎娶远山景任的未亡人(信长的叔母),释放所有城兵为条件使岩村城无血开城,于十一月十四日进入岩村城,信长的五男坊丸也被作为人质送往甲斐。

落后手的信长为了对付各地的反织田势力,不得不把军队分散投入到前线各据点。而自己由于预备兵力不足,只得回到岐阜城待机而动。但是信玄却完全误解了信长的举动,信长的岐阜归城以及织田势一部对于浜松的支援,使得信玄误认为各地的反信长势力并没有对信长造成多少牵制。而信长主力的到达无疑将使自己陷入长期战的泥沼。

情势遽变使信玄开始急于攻落二俣,为此,信玄召回山县支队以加强二俣攻略的兵力。山县在伊平城留下少量守备兵后,将支队主力沿都田川东进,推进至天龙川西岸担任起警戒德川援军的队伍。这样,二俣攻略队得以收回警戒部队,全力进攻二俣。但是,此时武田家的重臣们对此表示反对。他们认为仗恃天险顽强抵抗的二俣城的陷落只不过是时间问题,而不顾伤亡地进行强行攻击在战术上是极为不智的。出于信长主力出击的可能使得信玄必须保存实力,避免出现更大地伤亡。信玄同意了重臣们提出的切断二俣城水源的方法,使得二俣的落城再一次延期。

另一方面,山县支队移向二俣,虽然加强了二俣的攻势,但也使得三河众前往浜松和远江众合兵成为可能。十一月下旬至十二月上旬中的某日,家康率领远江众和终于抵达的三河众大约八千人离开浜松,前往救援二俣城。而作为信长援军的佐久间右卫门尉信盛、平手甚右卫门尉汎秀、水野下野守信元的三千军队因为正在陆续抵达,所以并没有参与这次行动。家康沿秋叶街道向北,抵达神增对岸后,发现如果再往北进发的话,将陷入南北武田军的重围。不得已返回浜松,放弃了对二俣的支援。

二俣守将中根平佐卫门以下却并没有因此放弃抵抗。最后,由于武田势从上流放下竹筏,破坏了二俣城仗以汲水的井楼,在笼城开始近两个月后的十二月十九日,二俣开城。城兵被全员释放,撤往浜松。关于城兵被释放的原因有几种说法,一说是交换战俘,一说是武田方虽然持有天龙川的地图,但因为天龙川湍急,不知道何处可以渡河,所以故意释放二俣城兵来获知浅滩的位置。

[color=red]向浜松进军和向三方原的转进[/color]

历时二个月的二俣攻城战终于结束,与此同时虽然秋山支队在美浓也取得了意料之外的战果,但信长的岐阜归城以及信长援军的到达使信玄心力疲惫,武田军还是在合代岛停留了数日,于十二月二十二日渡过天龙川,再一次向西推进。

另一方面,家康不顾开战以来连战连北及二俣落城对己方士气产生的不利影响,主张出击迎战。家康认为,如果乘武田大军渡天龙川时进行急袭,胜算还是相当大的。但这个主张遭到了以酒井左卫门尉忠次和石川伯耆守数正为首的家臣们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武田军肯定会来攻打浜松,冒险出击和武田军野战十分不智。织田势的佐久间等也因为出发时信长曾经吩咐说,尽量保存实力,将战事拖入持久战,所以也赞同进行笼城战。于是,被孤立的家康只得放弃了出击的念头。

按照信玄本来的计划,在渡过天龙川之后,武田军应该一直往西推进,穿过井伊谷进入三河。但是,对信长大军即将到来的阴霾始终笼罩在信玄心头,使得信玄不得不下定决心首先击破德川军的主力。于是,武田军改向浜松。故意从集结在浜松的德川织田联军的眼皮子底下经过,然后背对浜松往三河进发,这样,主力集结在浜松的德川一定不会让武田军轻易进入防御薄弱的三河,而会从浜松出击进行野战。

信玄从合代岛经神增向秋叶街道进发,和二俣攻略队汇合,然后调整方向,向浜松进发。大约在中午稍前到达欠下,本阵设在大菩萨,全军在三方原高地的东南端布阵。从表面看上去好像摆出了一副从北面攻击浜松的架势,但信玄让全军稍歇一阵后,在午后开始北上。

然而信玄想要引诱家康出城决战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武田方在兵力上占有很大优势,要家康以弱追强,似乎有点勉为其难。于是,为了真正达到引诱家康出击的目的,还需要将半数以上的兵力加以隐藏,也不能藏得太远,否则强弱之势逆转信玄自己不免陷入苦战。所以这个藏匿的地方是非常重要的。恰好三方原的北端,由于被都田川成年累月的冲刷,形成了几个山崖状的地形。如果在崖下埋伏下大军,将诱饵部队留在崖上,将会达到很好的伏击效果。

[color=red]家康出阵[/color]

信玄在三方原高地以西的大谷川上流,离祝田坂、大谷坂不远处停下全军。然后将全军分成三队。中央队以信玄和他的旗本众居中,更辅以穴山众、板垣左京亮信安和迹部大炊助胜资的手势,以马场势为先头,北条势殿后。中央队的左侧是内藤修理亮昌丰率领的左翼队。按前后顺序依次是内藤昌丰的西上野众、海津城代春日弹正忠虎纲派遣来的海津众的一部、真田源太左卫门信纲、真田兵部丞昌辉、运输队、由米仓丹后守重继率领的甘利众。右翼队由胜赖指挥,按前后顺序依次是郡内众小山田左兵卫信茂、山县昌景支队、小幡尾张守重贞的西上野小幡党、胜赖的手势、典厩众、土屋右卫门尉昌次的手势,右翼队在中央队右侧稍稍偏南的位置。

信玄的计划是想让左右两队作为伏兵乘着夜色埋伏在祝田坂和大谷坂。自己则留下作为诱饵。因信玄所在的中央队约有一万,与德川的兵力相仿佛。以这一万人的兵力牵制住德川势,等战事进入胶着状,然后让五千余的左翼队从祝田坂下,一万余的右翼队从大谷坂下急袭德川军的背后。可以一举击溃德川军。

但是家康行动的迅速完全出乎信玄的意料。当时,家康和他的重臣们正如信玄所猜测的那样担心武田势攻入防御薄弱的三河。如果听任武田势进入三河的话,那么酒井、石川及其配下的三河众、还有信长的援兵这么集结在浜松就完全失去了意义。而三河诸城也必然将被逐个攻落,造成德川军的整条防卫线崩坏。

此时家康的选择只有三个,一是让东西两三河众分别返回三河固守冈崎、吉田。浜松则由远江众和织田势据守。再就是从浜松出击,俟武田军转身迎战时撤回,等武田军出发时再出击,如此周而复始牵制武田,不让武田军轻易渡过都田川。还有就是对停在三方原的武田势进行总攻击。在这三个选择中,第一种易被敌人各个击破。第二第三则都要冒和武田军野战的风险。家康的主张是先出击,视情况而定是否进行总攻击。重臣们当然也不能无视武田势直接侵攻三河将造成的损失,尤其是那些家眷都在三河的谱代众更是全力支持家康的主张。

在这里先介绍一下德川当时的军队组织,在天正十三年之前,德川的家臣团中主要以石川数正和酒井忠次二人为首。当时的家康的军队被称为“三备”,即西三河众、东三河众和旗本众。永禄七年(1564),镇压了三河一向一揆,平定了三河的家康将吉田城作为东三河的支配据点,派酒井忠次驻守。所以以酒井又被称为“东三河的家老”或者“东三河的旗头”。同时,石川家成被任命为西三河的旗头,由于家成在永禄十二年被派往远江的挂川城,因此家成西三河笔头的位子由其外甥石川数正继承。此外,旗本众分为“旗本先手役”和“马回众”,象本多忠胜、神原康忠、大久保忠世、鸟居元忠、大须贺康高、松平家忠、柴田康忠、植村家存、松平康纯等以及后来的井伊直政都是旗本先手役出身,是家康直属的精锐。

现在,家康就要率领着三备出阵,当然同行的还有织田势的援军。召开军议,整备万人的部队出击,很是费了一番时间。德川、织田联合军大约在下午三时左右出发,正好在这个时间出击能够在天色将暗时分追上武田势,黑夜将会对熟悉地形的德川势更加有利。在出发之前,家康亦正是藉此以及武田对德川武士的无视来激励士气。

从浜松出发北上的万余军队依次是旗本众、远江众、西三河众、东三河众,织田势。下午四点左右,联军到达了离三方原高地北端数公里处,家康在这里摆下了阵势。本阵的前方是石川伯耆守率领的西三河众,酒井左卫门尉率领的东三河众被配置在西三河众的右侧,本阵的左侧是远江众和旗本众,右侧则是被作为预备队的织田势。

[color=red]三方原合战[/color]

德川军在日落时分到达使信玄吃惊不小,而左右两翼的别动队还没来得及开始行动,这使得按照原来的设想从两翼包抄德川后路,给德川军以致命的打击的计划落空。当然信玄也不想就这么轻易的放过这个与德川军决战的机会。在看到德川势并没有进一步动作的意图后,信玄命令离德川军最近的右翼队出击挑衅。

另一方,家康看到武田大军在此集结而且早有准备,觉得在这种情况下和武田军硬憾胜算实在不高,但又怕匆忙撤退造成军队的混乱易被武田军追击,况且还落个畏敌如虎的坏名声,只得在原地按兵不动。

就在这时,小山田左兵卫尉率领的郡内众从武田军右翼队中脱出,并开始向德川势的中央左侧旗本众和西三河众投石。拳头大小的石块纷纷落入德川阵中,虽然不会直接致命,但不少德川兵士被石块击中受伤。愤怒的德川旗本众的先头部队,大久保七郎右卫门忠世、大久保治右卫门忠佐、柴田弥七郎康忠等纷纷率铁炮队予以还击,西三河众的先头部队也在铁炮的掩护下向前推进。先头部队的愤怒情绪在很快蔓延到整个西三河众全体,石川数正虽然想中止攻击收拢阵形,但自开战以来一直被武田军压着打的德川军毫不容易找到个机会发泄,哪会这么轻易放弃。旗本众也在大久保兄弟、柴田等人的影响下不顾渡边半藏守纲等人的劝阻,纷纷离开战列。结果,德川势的整个左翼全体压上,另外酒井指挥下的右翼队也开始以铁炮进行攻击,顿时,武田方的郡内众沐浴在三面的铁炮攻击之下。

当时的小山田左兵卫为了方便投石队攻击,在队列前列安排了盾牌队加以保护,但这也造成了本方的铁炮队无法予以反击。完全出于挨打之势的郡内众开始败退。如此轻易地击退了郡内众更加激发了德川军的信心和士气。德川军的左中右三路一起向前推进,这使得家康本来只想骚扰武田势侵攻三河的计划归于泡影。出于无奈,家康也只得将错就错。

看到了郡内众的败退,在郡内众背后大约三町(大约327米)左右的山县支队开始攻击德川左翼队的侧前方,想藉此援救离郡内众。先头的山家三方众开始用铁炮对德川军射击。德川军左翼也毫不示弱,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射击战。也许是出于对背叛者的报复,德川势的攻击集中于山家三方众,不久,战意不振的山家三方众在应付几个回合后开始败退。西三河众趁机一气推进至离山县队三町处。右翼酒井率领的东三河众的一部也开始向战场中央靠拢,一方面加强正面的防御,一方面对左翼进行支援。很快,与本队之间的联络被切断的山县支队和郡内众开始乱作一团,陷入苦战。

此时,德川势已经比开战时往前推进了五、六町左右的距离,离武田的布阵的位置只有数町之遥。一直坐视郡内众和山县支队苦战的信玄终于开始了行动,他派遣深志众、穴山众去支援郡内众,同时命令左翼队和右翼队发起总攻击。中央的东三河众在受到深志众的攻击后攻势受挫,开始停下来进行反击。也正在这时,酒井发现了武田左翼队的动向,下令本队且战且退。但德川军的左翼并没有这么好运。当时德川军的左翼正在猛攻退往战场西侧的山县队主力。这样,不断推进的左翼队和停在中央的德川军之间的结合部愈来愈显得薄弱。善于捕捉战机的信玄毫不放松,命令胜赖率领本队突击了这个结合部,很快,德川左翼和和中央的联系被切断。见势不妙的家康立刻派遣远江众和织田势中的平手队去补强西三河众的右侧。但是小幡党、典厩众、土屋众很快跟随胜赖队填塞了这个突破口。德川的右翼队也面临着西上野众、真田队、海津众的夹击,东侧更受到了迂回而来的甘利众的威胁。此时的德川军已经只剩下了招架之力。

[color=red]夜间追击战[/color]

太阳已经落山,整个三方原被笼罩在夜色中。在武田大军的攻势下,德川、织田联军的败退已不过是时间的问题。

家康也注意到了情势不妙,下令全军趁着夜色从战场离脱,出于为织田势的安全考虑,家康下令先让平手众撤退。但此时包括被击溃的郡内众和山家三方众在内的武田军早已经转守为攻,在前线参与厮杀的德川、织田联军不过七千人左右,而武田势的兵力又何止万人。德川军在战况开始时不知见好就收,早已错过了撤退的最好时机。平手众的退后使得德川、织田联军战线上出现了一个缺口,直接造成了德川势防线的崩溃。右翼队的东三河众在酒井的领导下还能稍微保持队形,有秩序的撤退。中央的西三河众却是乱作一团,败退中甚至把身后的织田势的队形也冲乱。酉刻(午后五时~七时),激战开始了近两个小时之后,德川、织田联军总崩。

德川势左翼的旗本众和远江众四分五裂,因为中央街道上塞满了溃败的德川军,家康不得不往战场西端逃走。在撤退战中,被后人称为“御家犬”的德川武士为保护家康舍死忘生。其中本来留守浜松的谱代家臣夏目次郎左卫门吉信出城接应家康,发现家康马乏,于是将自己的马交予家康,自己殿后战死。当然还不止夏目吉信,还有抢过家康采配冒充家康战死的铃木久三郎,还有将家康的朱红色的铠甲披在自己身上引开敌军的松井忠次,不过松井的运气较好没有战死。就这样,家康和他的马回众且战且退,从三方原高地的西端绕了一个大圈子,好不容易地逃回浜松城。此时,浜松城内更是已经传出了家康已经阵亡的谣言。

酒井左卫门尉率领的东三河众直到战斗的最终阶段一直保持着队形,得以较快的回到浜松。但石川伯耆守的西三河众和旗本众却脱队者众多,据说还有直接逃往冈崎甚至挂川的。神原小平太康政和渡边半藏等也绕了一个圈子,从浜松的南面回到了浜松。织田势的伤亡也非常之大,虽然佐久间队大半回到了浜松,但水野下野守却带着本队逃往冈崎。平手众则在黑暗中不辨方向,没有和本队汇合,被武田势追上,平手凡秀战死。部队也损失大半。

据说,当时酒井忠次为了诱导在黑暗中不明方向的本方败兵回到浜松,故意在城中设大鼓,不停敲打,后世称之为“酒井太鼓”。震耳欲聋的鼓声使得武田军以为城中更有伏兵,一时不敢攻城。另外,大败之余,德川方的大久保忠世和天野三郎兵卫康景提出夜袭的建议,为了重整低靡的士气,家康允其所请。于是,大久保和天野两人带着十几杆火枪和百数十人上了浜松北侧一处叫犀崖的地方,犀崖位于浜松北侧约一公里处,分南北两侧,中间有一道宽约三十米,深十数米的深壑。大久保和天野等上的是北侧,在找好隐蔽位置后,他们向对着浜松城徘徊不前的武田军进行铁炮射击。遭到攻击的武田军很快辨明了方向,向大久保等人处扑来。但是黑暗中,武田军没有注意到中间的深沟,不少武田将士摔下崖去丧命,此时,一向倡导五分胜即可的信玄也觉得在夜间进行追击战或者直接攻城,毕竟不便,应该见好就收,于是武田军收兵。

此战,德川军不算脱队者,战死就达1000余人,织田势中只有佐久间众尚称完整,联军在短时间内已无力进行野战。信玄觉得目的已达,如果强攻浜松反而会被牵制在浜松城下动弹不得,等到信长率大军来援,就会陷入被前后夹击的窘境,不如乘此时德川欲振乏力,先拿下三河。彻底孤立浜松。

当夜,信玄将本阵移至追分,准备西进事宜。

[color=red]向三河转进和作战终结[/color]

第二天,十二月二十三日早晨,信玄进行首实检之后,下令武田军越过三方原高地,沿都田川再次西进,与上一次不同的是,此时武田的后方已经没有了德川军的威胁。但是,由于信玄的健康状况恶化,武田军只得停在刑部过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坏消息传来,出阵近江的朝仓势在信长撤回岐阜后不久,以休整兵马为名回归越前(有说法称朝仓的退兵是信长通过一直和朝仓交好的上杉谦信达成的)。这意味着信长能够腾出手来进一步支援家康,同时也意味着,第二阶段的成功,即在短时间内降服家康或者消灭家康成了空想。信玄的病体因为这个坏消息,进一步恶化。

信玄在刑部一直停留到元龟四年(后改元为天正元年,1573)一月六日。七日,武田军再次出发,越过本坂峠进入三河,于十一日包围了野田城。野田城攻击战一直持续到二月中旬,期间武田军连用挖地道、断水源等数种攻城法。二月十五日,野田守将菅沼新八郎定盈以自己切腹换取全城四百将士生命为条件开城。最终,菅沼定盈被信玄用来交换战俘,没有切腹。野田城开城后不久,信玄终于还是抵不住病魔的折磨,中止继续作战,退至长篠的凤来寺。三月九日,武田大军走上了归国之路。此时的信玄已不能乘马,只得坐辇出发。四月十二日,信玄死于信浓驹场,终于还是没有回到甲斐。

在信玄死后的数月间,足利义昭举兵,被信长流放,朝仓义景和浅井长政相继被灭。第一次信长包围网风流云散,信玄最后的远征的成果成为泡影。

信玄死了,但他的身后,胜赖的眼眸却在闪耀着光芒,他目睹了父亲这次最后远征的一系列作战,目睹了武田大军在三方原的所向披靡,目睹了德川、织田的溃不成军...“也许...也许我可以完成父亲未竟的志向吧”,信玄并不知道,自己最后的远征在熄灭了自己生命之火的同时,也激发了胜赖争霸天下的雄心......


[img]http://asp.6to23.com/satie1/hongwen/sfy.jpg[/img]

2003-10-13 16:58 竹中重治
个人认为
武田如果走北陆,和上杉硬拼的话更好

2003-10-13 17:27 高欢
[QUOTE]
三方原合战


德川家康 VS 武田信玄

    1562年,德川与武田联手灭掉今川家后, 但由于两家领土相邻面积更大了,所以关系也日趋恶化。
  到了1572年,武田信玄加入信长包围网,并成为支柱;而德川家康是信长唯一的盟友。两家的冲突已不可避免。

    1572年10月,就在信长为包围网焦头烂额时,武田信玄终于出兵,率武田与北条联军共25000人从信浓攻入远江,武田四名臣之一的山县昌景率军5000进攻三河,秋山信友率军2000进攻美浓的织田领地,同时武田家的水军也从骏河出发,军容极盛。
  此时德川家康的兵力只有1万人,除去各城的守兵,实际能调用的兵力只有8000人。信长此时因为各地战况的紧迫,仅
派出了由佐久间信盛和平手凡秀率领的3000援军。

  转眼间,远江国内德川家的城池大半陷落,武田的军锋直逼家康的居城滨松城。
  鉴于实力相差悬殊,家康决意守城不出,准备在坚守中等待战事的好转。
  然而,武田信玄竟然绕过滨松城,直接进攻三河。这令家康立即陷入危机。如果仍不出战,任由武田军攻下三河,将被切断与织田家的联系而陷入包围中,到那时德川家的灭亡就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12月12日,当武田军的细长队伍通过滨松城西北方的三方原高地时,家康决定冒险出击,从背后突击武田军,希望一
鼓作气打乱武田军的阵脚。
  但可惜对手是用兵如神的武田信玄,信玄察知家康的行动后,立即命令全军反转,后队改前军,前军变后队。当家
康赶到三方原时,吃惊的发现训练有素的武田军已列成鱼鳞阵在恭候。此时已不能撤退了,家康只好背水一战,以鹤翼阵突击武田军。
  德川军虽然突破了武田军的前阵,但在武田家天下闻名的骑兵队的突袭下终于无力抵抗,织田军率先崩溃,平手凡秀战死,进而德川军团也全面崩溃。家康居然被山县的赤甲骑兵吓得流尿,狼狈的逃回滨松城,闭门不出。这是家康一生中最大的惨败。
  但是,这一战也令德川家康名扬天下,因为德川军的勇猛令武田信玄大为吃惊:德川军士兵的尸体如果背朝天,则头朝着武田军方向;若头朝德川军方向,则一定是面朝天.也就是说,这些士兵全部是在进攻中战死的.

  随后武田军又攻下三河的野田城,形势一片大好。但就在此时,武田信玄突然发病,病势严重,次年在回甲斐的途中病死于信浓国的驹马。(也有说法是信玄在攻打野田城时负重伤,伤重而亡。)
  这不但导制了信长包围网的破裂,而且使德川家幸运的免于灭亡。

[QUOTE]


德川根本不是武田的对手

2003-10-13 18:28 陈逸之
[quote]原帖由[i]竹中重治[/i]于2003-10-13, 16:58:48发表
个人认为
武田如果走北陆,和上杉硬拼的话更好 [/quote]
川中岛还没打够啊,信玄是基本不筑城的,还是建了一个海津城,就是防御上杉,信长400万领地时都不敢和上杉硬拼,何况北越地区山高路险,大兵团根本无法进入,顺利都要打个10多20年,何况还有谦信这个战争狂人在。

2003-10-13 18:32 高欢
[quote]原帖由[i]陈逸之[/i]于2003-10-13, 18:28:44发表
[quote]原帖由[i]竹中重治[/i]于2003-10-13, 16:58:48发表
个人认为
武田如果走北陆,和上杉硬拼的话更好 [/quote]
川中岛还没打够啊,信玄是基本不筑城的,还是建了一个海津城,就是防御上杉,信长400万领地时都不敢和上杉硬拼,何况北越地区山高路险,大兵团根本无法进入,顺利都要打个10多20年,何况还有谦信这个战争狂人在。 [/quote]
当时北条和织田都牵制了上杉一部分兵力~~


还有想问一下
川中岛时
西北陆是不是已经被织田统一了?还是残留着朝仓,本源寺?????

2003-10-13 18:44 陈逸之
[quote]原帖由[i]高欢[/i]于2003-10-13, 18:32:11发表
[quote]原帖由[i]陈逸之[/i]于2003-10-13, 18:28:44发表
[quote]原帖由[i]竹中重治[/i]于2003-10-13, 16:58:48发表
个人认为
武田如果走北陆,和上杉硬拼的话更好 [/quote]
川中岛还没打够啊,信玄是基本不筑城的,还是建了一个海津城,就是防御上杉,信长400万领地时都不敢和上杉硬拼,何况北越地区山高路险,大兵团根本无法进入,顺利都要打个10多20年,何况还有谦信这个战争狂人在。 [/quote]
当时北条和织田都牵制了上杉一部分兵力~~


还有想问一下
川中岛时
西北陆是不是已经被织田统一了?还是残留着朝仓,本源寺????? [/quote]
当时上杉是在进攻越中鱼津城,当时信长和上杉关系比较好,信长在德川失败时还请求上杉支援,但是由于谦信大军在越中,所以没有成行。
当时信长是焦头难额,有本原寺,三好势,浅井和朝仓形成的信长包围网。
川中岛打了五次,持续十年,一般指第四次,是在1561,信长连尾张还没统一,还是个小大名,没成气候。

2004-3-23 18:03 信鋆
合战参考资料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贴)三方原合战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