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古典小说 » 弥衡和“亢龙有悔”


2004-8-15 00:06 金刀驸马
弥衡和“亢龙有悔”

记得在袁阔成老先生的评书《三国演义》中,曾专门有一集讲弥衡“击鼓骂曹”的故事。袁老先生的幽默诙谐把弥衡的样子描绘的入木三分,听起来觉得很过瘾。

同时在故事的结尾,袁先生也对弥衡做了个总结,大致是说在当时的确有这么一种人,读了些书,既不想着怎样报国解救黎民,也不帮着诸侯争霸,却老是愤世嫉俗,看什么都觉得碍眼,什么人都看不起,但终其一生,什么也没有做,也并没有体现出什么价值。

袁先生的说法我基本上是同意的,但出于对历史人物的理解和致身处地的站在历史人物的心态上来看,我对弥衡也有些不同的看法。

首先,弥衡所处的家庭环境对他有很大的限制。弥衡有家室也有很多的亲友,由于家里没有遭受什么磨难,还过得去。他也不能离家出走,因为像袁绍出走,董卓杀了袁槐一家的故事,他不愿已发生在自己的亲人身上。这就使他不可能去投奔曹操外的其他的诸侯。

第二,弥衡的社交圈对他有很大的限制。弥衡的好朋友是谁呢?众所周知,是杨修和孔融。这两个官家出身的人,在平常与弥衡的谈论中,透露出的那种气息,是瞧不起“非正统”的诸侯们的。弥衡受到他们的影响,在大脑的潜意识中,他认为,只有在有皇帝的地方掌权的人,才是“正统”的,这也使他不愿去投奔其他的诸侯。同时,由于杨修深知曹操的一些秘密(也可以说是“丑闻”吧),孔融的家族血统又比曹操高贵的多,所以在这三人的私密谈话中,他们是看不起曹操的,甚至对曹操很厌恶。这样曹操在大众心目中的“光环”,并没有也从来就没有在弥衡的心中出现过。

第三,弥衡所处的政治势力对他的限制。弥衡也很想像杨修那样去做官,起码或多或少的可以体现一下自己的价值。但由于曹操对“杨修孔融党”的那种蔑视,他没有重用弥衡,甚至想通过羞辱弥衡来舒畅自己对“杨修孔融党”的忌恨。所以弥衡很绝望,这个时候他想到了张辽,想到了“亢龙有悔”。

张辽原来是吕布手下的将军,在被俘时由于他的视死如归和大义凛然,曹操不但没有杀他,反而重用了他。

对于当权人物来讲,平常都是听的好话。但偶尔如果听到了坏话,有时候他会如获至宝。就像过年过节时每天都是大鱼大肉,吃腻了的人们在看到饭桌上端上一盘青菜时,会将它一抢而空一样,这就是“亢龙有悔”。

弥衡决定用这招“亢龙有悔”了,于是出现了“击鼓骂曹”的一段,他并没有像国舅董承或者王子服那样说曹操不忠心呀、要谋朝篡位呀什么的,因为如果那样说的话,自己就死定了。而由于他的本意并不在于求死,所以他骂得虽然很欢,但一旦曹操能够走下台来,亲自捡起地上的衣服给弥衡披上,再说几句好话,弥衡马上就可以表忠心了,而且如果那样的话,“相府新贵”也就诞生了。

但弥衡错了,曹操已不再是白门楼那时的曹操了,现在的曹操很难再有什么人才可以打动他了,而且关键的是,旁边也没有刘备和关羽来像给张辽求情那样来给自己求情了。于是弥衡死了,从这个时候起,弥衡就已经死了。

如果说诸葛亮是“得其主,而不得其时”的话,弥衡就是“因不得其时,故难得其主”了。

留给弥衡的,除了无奈,再也没有什么了......

2004-8-15 00:18 真定赵云
哈哈,我还以为是和降龙十八掌有关呢
[quote]
弥衡决定用这招“亢龙有悔”了,于是出现了“击鼓骂曹”的一段,他并没有像国舅董承或者王子服那样说曹操不忠心呀、要谋朝篡位呀什么的,因为如果那样说的话,自己就死定了。而由于他的本意并不在于求死,所以他骂得虽然很欢,但一旦曹操能够走下台来,亲自捡起地上的衣服给弥衡披上,再说几句好话,弥衡马上就可以表忠心了,而且如果那样的话,“相府新贵”也就诞生了。[/quote]

曹操在这个时候确实也不太需要这样做了,况且,一方面,弥衡狂放不羁,又没有张辽明显看得出的统军才能,另一方面,曹操军政方面初步稳定,必然就要一步步来削弱豪族的势力,这个时候,曹操只怕没人撞上来。只是弥衡还是很有名气,所以曹操也不敢直接杀了。等到势力完全巩固,杀杨修,杀孔融那就毫不客气了!

2004-8-15 00:29 金刀驸马
“亢龙有悔”本来自《易经》
:)

2004-8-15 01:00 逐鹿苍狼
已经上怎么说得?

2004-8-15 01:02 金刀驸马
[quote]原帖由[i]逐鹿苍狼[/i]于2004-08-15, 1:00:19发表
已经上怎么说得? [/quote]
...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 上九曰:「亢龙有悔。」何谓也?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

2004-8-15 01:08 魔傲ㄓ八方
金刀兄,你的降龙十八掌用太多了吧?

这样的文章都写得出来~!不过写得不错!

2004-8-15 04:05 god_wolf
果然观点新颖,眼光独到.弥衡就是中国这么多年文人的缩影--拼死博名.

2004-8-15 09:16 湘江子龙
其实我觉得弥横倒不能说是到最后轻用亢龙有悔。事实上他就是那么一个轻狂入骨的人。
还记得该公第一次见曹操时,说的那番话吗?诸多威名赫赫的文臣武将在他看来一文不值,只能看看门,收收帐而已。接着又把曹操给狠狠损了一顿。不是我说,放在任何一个时代,放在任何一个人,能够接受他的恐怕绝无仅有。
我觉得他这样说话,只能有两个原因。
1,是他根本就是个情商为0,只懂寻章摘句的腐儒。自大成狂,身无一技。
2,就是他根本就不愿意去为曹操服务。
从本意上说,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想强调第二点的。孔融的推荐书上也只是说他品性高洁。
事实上他是要去为汉家服务,而不是曹操。
但演义中写来让人觉得这位仁兄实在是太傻了点。

2004-8-15 09:48 弓骑步
有两处不怎么同意驸马。

[color=red]首先,弥衡所处的家庭环境对他有很大的限制。弥衡有家室也有很多的亲友,由于家里没有遭受什么磨难,还过得去。他也不能离家出走,因为像袁绍出走,董卓杀了袁槐一家的故事,他不愿已发生在自己的亲人身上。这就使他不可能去投奔曹操外的其他的诸侯。[/color]
孔融举荐之前曹操并没有如何在意过弥衡这个狂士,他既不是汉室宗亲,又不是朝廷大臣,大可以一家子溜之大吉。之所以不走,恐怕还是因为别地无人可投,没奈何,只得留下罢。

[color=red]弥衡决定用这招“亢龙有悔”了,于是出现了“击鼓骂曹”的一段,他并没有像国舅董承或者王子服那样说曹操不忠心呀、要谋朝篡位呀什么的,因为如果那样说的话,自己就死定了。而由于他的本意并不在于求死,所以他骂得虽然很欢,但一旦曹操能够走下台来,亲自捡起地上的衣服给弥衡披上,再说几句好话,弥衡马上就可以表忠心了,而且如果那样的话,“相府新贵”也就诞生了。[/color]
驸马以为弥衡是在面试时摆酷,塑造个人形象,某家觉得这个可能性不大。从他对待刘表、黄祖的态度来看,这个人不过是管不住自个儿的嘴巴,EQ较低罢了。如果真是作态,也该学会汲取教训了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弥衡和“亢龙有悔”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