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7-23 12:20
益德张
请问有人知道中国古代人的平均寿命是怎么统计出来的吗?
有文章列出了中国人历代平均寿命:
[url]http://discovery.163.com/12/0703/17/85GN97CR00014N6R.html[/url]
[quote]据历史资料记载及学者考证,中国人在自然衰老死亡前,因疾病过早死亡导致的平均寿命长期低下。中国人历代平均寿命为:夏商时期低于18岁、周秦约为20岁、两汉22岁、唐代27岁、宋代30岁、清代33岁、民国35岁[/quote]
我很好奇古代人的平均寿命要怎么统计
2012-7-23 13:15
KYOKO
估计夭折的也算在内了,不然两汉22岁不科学
2012-7-23 14:54
a741
通过偏低古人 来说现代多么多么好
2012-7-23 15:20
wxhsicau
回复 #1 益德张 的帖子
考古的挖坟验骨呗!:hz1023:
2012-7-23 18:18
东倒西歪
明显是估计不是统计。
2012-7-23 19:07
XM8
统计中国古代人的平均寿命无非大致以下几种方法
1、根据史书传记等文献资料
2、根据墓志铭
3、随便毛估估
PS:全凭记忆,用方法一,两汉除去被杀的,平均寿命在70左右,历代最高。
用方法二,唐宋时期大概是50左右。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XM8 于 2012-7-23 19:09 编辑 [/i]][/color]
2012-7-24 02:08
游戏爱好者
如果周时平均年龄为20, 何来30而立?40不惑?
为了所谓的历史进步论,故意贬低古时,其心该诛.
打到伪科学历史主义!!!:hz1002::hz1002::hz1002:
2012-7-24 02:38
颖颖
如果只看帝王寿命的话,夏商周三朝之长寿是非常恐怖的。不过我个人的理解是,夏商周所记载的时间有水份,中国的历史也远不到 5000 年。
2012-7-24 03:33
轮回
很方舟子嘛
按照方舟子的理论,就是可以推出来的····比如说,中医当道,每年喝雄黄酒就得喝死多少?
所以说,别人都可以质疑这个结论,作为中医黑的益德张是坚决不能质疑的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轮回 于 2012-7-24 04:19 编辑 [/i]][/color]
2012-7-24 05:34
mmymm
好像我记得这个似乎是跟粮食产量/消耗估算出来的。
2012-7-24 10:07
XM8
粮食产量可以估计,消耗怎么估计?
2012-7-24 10:14
益德张
今天我又看到有篇博文提到两种算法(前面也有人提到),不知是否准确
[url]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f8a5230102e4ms.html[/url]
[quote]……古代人均寿命大致来自两个方面:[b]史料记载[/b]和[b]考古[/b]。分别以例说明。
古人类学家对北京猿人遗址中发掘出的40个个体骨骼化石进行研究,以科学方法测定出其中22人(其余18人无法测出)寿命是:14岁以下的15人,30岁以下的3人,40至50岁的3人,50至60岁的1人。估算其平均值(10*15+23*3+45*3+55)/22=18.6(岁)。这个结果应该是高估了,因为远古婴儿死亡率无疑很高,婴儿尸体相对不容易保存,因此化石更少。无论如何,这样估算那个时代人的平均寿命是最可靠的了。
有文字记载后,自然多了统计的方法,愈往近代数据愈可靠。有人统计历代皇帝209人,平均只有39岁。……皇帝们纵欲啊、被谋杀非正常死亡啊等等因素,不足以代表。据清史稿,清历代皇帝一共生有103皇子(不包括皇帝),82个皇女,平均寿命皇子32岁、皇女26岁,大量死于5岁之前。其中康熙爷共有35个皇子、20个皇女,五岁前死亡的皇子12人、皇女10人;活到18岁以上的皇子只有20人、皇女8人。其余的皇子、皇女中,又大部分死于40岁左右的中年。享受最好的医疗条件,尤其是最好的营养和生活水平,清皇族的寿命也不过如此。屁民可想而知。[/quote]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益德张 于 2012-7-24 11:56 编辑 [/i]][/color]
2012-7-24 11:04
3_141592653589
回复 #12 益德张 的帖子
按这个资料所统计的《清史稿》看,似乎如果能闯过早夭这一关,那么基本上能活过18。也就是说,早夭是拉低平均寿命的凶手?
2012-7-24 15:35
a741
回复 #7 游戏爱好者 的帖子
说得好
2012-8-7 18:16
Yuneunhea
这个~~本身不就是为了攻击中医炮制出来的数据么?
2012-8-8 22:13
岳光寒
其实都不准确。看骨骼或墓志铭样本太少。看史籍记载,史籍记载的都是皇帝和达官贵人,这些人养尊处优,样本不具随机性和普遍性。
2012-8-9 16:24
益德张
[quote]原帖由 [i]岳光寒[/i] 于 2012-8-8 22:13 发表
其实都不准确。看骨骼或墓志铭样本太少。看史籍记载,史籍记载的都是皇帝和达官贵人,这些人养尊处优,样本不具随机性和普遍性。 [/quote]
我也是这个感觉,样本还是太少啊
2012-8-9 19:20
恨地无环
户帖,家谱之类的资料也很重要。
而不计入这些资料的婴幼儿夭折率是平均寿命低下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1932年上海进行过小范围的调查,婴儿死亡率近两成。古代不可能低于此数。
而现在,全国的数字大概也就千分之十几。
2012-8-9 19:24
司马光
[quote]原帖由 [i]恨地无环[/i] 于 2012-8-9 19:20 发表
户帖,家谱之类的资料也很重要。
而不计入这些资料的婴幼儿夭折率是平均寿命低下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1932年上海进行过小范围的调查,婴儿死亡率近两成。古代不可能低于此数。
而现在,全国的数字大概也就千 ... [/quote]
1932年,上海正值战乱,数据不是正常水平,不适合拿这个做标准吧。
2012-8-9 19:43
恨地无环
回复 #19 司马光 的帖子
一是上海当时挑来进行调查的是一个乡村卫生模范区,这已然有加成了。
二是战乱一项导致的夭亡,亦不能从古代史中抹去。
而且上海这个数据也不是孤立的,复旦的侯杨方先生有论文专述民国时期中国人口的死亡率,其中有各地各时间段对婴儿死亡率的统计数据多处,低的一成略多,高的有两成八之巨。
2012-8-9 20:47
三种不同的红色
虽然二十四史是二十四姓之家谱,只记载了达官贵人的情况,但我们也可以从中窥见古代的一些情况。
就拿儿童夭亡率来说,即使贵为皇家贵胄,但我们少年皇子夭亡的记载仍然史不绝书。只看东汉一朝就知道这个比率该是多高了。
享有天下最好医疗水平的皇家犹是如此,则平民百姓更不用说了。
2012-8-9 21:29
孔方
中医没有细菌学的概念,所以在预防疾病上显得有些弱势。
2012-8-16 15:36
岳光寒
回复 #21 三种不同的红色 的帖子
说了半天等于没说
2012-8-30 20:55
a741
回复 #21 三种不同的红色 的帖子
但是平民百姓 可不像现在是 独生子女 一般都生几个的 就算会死掉 几个
但是 一般不会全部死光的
2012-9-1 22:58
司机佬
回复 #22 孔方 的帖子
西医中对于细菌的正式概念,或者说是微生物学 ,是十九世纪发展起来的,
十九世纪以前,中西医对细菌均没有明确认知。
祈祷,巫术,各种奇奇怪怪的东西,例如人骨粉末,以及草药汁,炼金术的副产品,是中古时代西医学的主题。
中古时代结束之后,西医才开始高歌猛进。
搁在500年以前,中西医实在是差不多。
2012-9-2 02:32
大将文钦
古代生产力低下,被饿死的很多,因战乱被杀的人也很多,所以这个平均寿命的数据本来就有问题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