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26 15:57
马岱
求:吐蕃为什么能成为一个军事强国
吐蕃所在的青藏高原无论地形还是气候均属恶劣,人口稀疏,既不是产粮之地,铁、茶等战略资源也匮乏,除了能产一些马算一个特点外,其余真没什么优势,如果仅仅是割据一方,那还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地形险峻,无论是从西南还是陇右、安西,谁要进攻吐蕃都是比较困难的。
但吐蕃不仅是长期割据,还能征战四方,到处都打出去,东面跟大唐交战攻占河西陇右,甚至一度攻入长安;南面进入南诏国驱逐唐军;北面夺取安西,还与回纥交战,西面还到了吐火罗跟大食人冲突。
吐蕃为什么能突然崛起,如此强盛,而且还维持了很长一段时间,真是想不明白。
2012-2-26 16:01
KYOKO
同求,在蒙(元)的时候他又为啥投降(?)了?
2012-2-26 16:08
alance1981
那时的吐蕃和现在的西藏可不是一回事吧,反倒是接近现在老和尚说的Tibet
2012-2-26 16:13
alance1981
回复 #2 KYOKO 的帖子
蒙元时期西藏真的投降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蒙元是通过萨迦政权半自治的方式实现的对西藏的管理,可是另一方面以八思巴为首的藏传佛教却控制了元朝的宗教思想,所以到底是谁投降了谁还不好说:hz1019:
2012-2-26 16:54
红阳
地势高,占据了最高点纵马平川相对容易一点,当然是“相对”。恶劣的地形与气候条件,使他们也相对剽悍些。
2012-2-26 18:47
寂寞沙洲冷
个人觉得吐蕃是综合了比北方游牧民族的强处,比如善骑射、民风彪悍,还综合了农耕民族的优点,会种地,比如青稞的产量一直很稳定,而且河西走廊的文明也被他们充分吸收,所以强大不是意外。
2012-2-26 19:55
马岱
吐蕃和北方游牧民族不一样,蒙古大草原一直就孕育着游牧民族,匈奴、鲜卑、突厥、回纥、契丹、蒙古等陆续粉墨登场。
青藏高原原来基本就是悄无声息,确实那地方太恶劣了,突然就冒出一个军事强国,而衰弱之后也不能再次崛起,确实非常疑惑。
2012-2-26 21:03
XM8
1.吐蕃那会青藏高原的气候环境和现在完全不同。
2.因为宗教问题再加上环境变化,吐蕃之后那地方的人口出现过长时间负增长,然后一直维持在一个非常低的水平上。
2012-2-26 21:17
岳光寒
吐蕃的真正崛起应该是拿下了河西和西域部分之后才有的吧。
2012-2-26 22:24
五袋石果
[quote]原帖由 [i]马岱[/i] 于 2012-2-26 19:55 发表
吐蕃和北方游牧民族不一样,蒙古大草原一直就孕育着游牧民族,匈奴、鲜卑、突厥、回纥、契丹、蒙古等陆续粉墨登场。
青藏高原原来基本就是悄无声息,确实那地方太恶劣了,突然就冒出一个军事强国,而衰弱之后 ... [/quote]
吐蕃的兴起不能算是突然,其第一代赞普,聂赤赞普,主要活动时间在公元前360年前后。聂赤赞普建立了地方政权和苯教,这个苯教是完全的拜物教。第八代赞普非正常死亡,回天庭的天梯被毁,之后的赞普就都滞留人间了。
发展到第三十三代赞普,就是娶文成公主的那位,吐蕃国势达到顶点。佛教取代苯教。唐宋时期,吐蕃军力都很强大。
明末清初,西藏确立政教合一的统治模式,走向衰落就是必然了。
2012-2-26 22:51
马岱
[quote]原帖由 [i]XM8[/i] 于 2012-2-26 21:03 发表
1.吐蕃那会青藏高原的气候环境和现在完全不同。
2.因为宗教问题再加上环境变化,吐蕃之后那地方的人口出现过长时间负增长,然后一直维持在一个非常低的水平上。 [/quote]
我也认为地理一定出现了重大的变化,滇藏线和川藏线到现在还是非常艰险,因塌方中断交通随时会发生,至于新藏线更是畏途,冬季几个月是中断交通的。
这样的道路如何使用大军作战?
2012-2-26 23:57
XM8
[quote]原帖由 [i]马岱[/i] 于 2012-2-26 22:51 发表
我也认为地理一定出现了重大的变化,滇藏线和川藏线到现在还是非常艰险,因塌方中断交通随时会发生,至于新藏线更是畏途,冬季几个月是中断交通的。
这样的道路如何使用大军作战? [/quote]
这些地方确实很难展开大军作战
2012-3-3 00:39
ccwllo
吐蕃是奴隶社会,应该就是干不过封建社会的。在军事上人口和资源的稀缺,吐蕃不可能会是军事强国,顶多就是偶尔出几个牛人
2012-3-3 09:59
吴元叹
1、由于河西走廊的狭长并且并非产粮区,一旦中央政府衰落,西域必然会被舍弃
2、青藏高原的特点就是易守难攻,同等情况下,大唐要付出更多的军队用防守吐蕃
3、文成公主嫁后,吐蕃吸收了大量先进的文明,并将之用于制度和军队
4、机缘
正因为其崛起有太多的随机性,并且国内宗教及阶级矛盾无法消弭,当中国政府开始正视其危险性之后,他也就只能苟延残喘于西南了
2012-3-3 10:03
平生最爱周公瑾
[quote]原帖由 [i]马岱[/i] 于 2012-2-26 19:55 发表
吐蕃和北方游牧民族不一样,蒙古大草原一直就孕育着游牧民族,匈奴、鲜卑、突厥、回纥、契丹、蒙古等陆续粉墨登场。
青藏高原原来基本就是悄无声息,确实那地方太恶劣了,突然就冒出一个军事强国,而衰弱之后 ... [/quote]
现在比较流行的说法,吐蕃主体人群的构成,是由氐、羌两个民族西迁与青藏高原原始民族通婚形成。
唐书中认为吐蕃最早的领袖,有可能是十六国时期占据青、甘、宁部分地区的南凉鲜卑族君主秃发利鹿孤之子樊尼,而“吐蕃”则是“秃发”的转音
“利鹿孤有子曰樊尼,及利鹿孤卒,樊尼尚幼,弟傉檀嗣位,以樊尼为安西将军。后魏神瑞元年,傉檀为西秦乞佛炽盘所灭,樊尼招集余众,以投沮渠蒙逊,蒙逊以为临松太守。及蒙逊灭,樊尼乃率众西奔,济黄河,逾积石,于羌中建国,开地千里。樊尼威惠夙著,为群羌所怀,皆抚以恩信,归之如市。遂改姓为窣勃野,以秃发为国号,语讹谓之吐蕃。”
秃发是鲜卑的一只,其实力也不在氐、羌之下。(吐蕃强盛后,最先打的就是吐谷浑,也是鲜卑的一只,说不定是历史积怨,哈哈哈~)
不论如何,吐蕃绝不是突然冒出来的,而是五胡十六国时代,部分少数民族西迁之后形成的强大军事集团,所以他的强盛也没有什么可特别质疑的。
2012-3-3 10:22
三种不同的红色
[quote]原帖由 [i]吴元叹[/i] 于 2012-3-3 09:59 发表
1、由于河西走廊的狭长并且并非产粮区,一旦中央政府衰落,西域必然会被舍弃[/quote]
你这是想当然耳。
事实上河西地区是甘肃最主要的产粮区,由于祁连山丰沛的雪水,所以农业用水丰足,耕作条件比河东地区好得多。在甘肃,一直有“金张掖,银武威”的说法,直到现在,河西地区都被称作甘肃粮食的“命根子基地”。
从历史上来看,一旦中原动荡,往往在河西地区会产生割据政权,如果没有充足的粮食进行支撑,这又怎么可能。
其实吐蕃的强盛,是在其灭土谷浑、占据青海之后。就自然条件和地理形势而言,青海显然比西藏更加据有优势。
2012-3-3 11:01
飞风划过
回复 #16 三种不同的红色 的帖子
同意三红的说法
吐谷浑在南北朝曾灭夏,在青海甘肃一带大小战役,也是很牛的
吐谷浑最盛时有王、公等号及仆射、尚书、将军、郎中等官职。伏俟城中有小城、宫殿,布局受汉地影响较多。王公服式略同于汉族。使用汉文。主要从事畜牧业,马、牛、羊、驼数量很多。有良马号为"青海骢"。所产牲畜曾大量输往内地。喜射猎。以肉酪为粮,兼营农业,农作物有青稞、麦、豆。北界祁连山一带,气候较冷,产蔓菁、青稞。出产铜、铁、丹砂,善作兵器。吐谷浑商队很活跃,远至长江和黄河下游,西至波斯。国无常赋,需要时向富室、商人收税以充国用。刑罚简略,杀人及盗马者处死,其余则征物以赎罪。其宗教,原信奉萨满教,西迁后,逐步信仰佛教。
这点或许可以解释吐蕃的兴起
2012-3-3 11:44
小贩
壤边远主之地,生蛮野兴,有何可鉴?
仆凌弱主,史之哀伤,歌功颂德者是何居心?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小贩 于 2012-3-3 11:48 编辑 [/i]][/color]
2012-3-3 20:08
平生最爱周公瑾
回复 #16 三种不同的红色 的帖子
三红你对吐蕃历史不太了解吧~这段说的太失水准了。
公元660年前后,二次复国的吐谷浑,处在唐朝的保护之下,强大的吐蕃在大非川决战中战胜薛仁贵的10多万唐军,才完成对吐谷浑的灭国。
此时的吐蕃已经十分强大了。不是你说的,“吐蕃的强盛,是在其灭土谷浑、占据青海之后”
另外,松赞干布时期,吐蕃已经有能力帮助唐朝讨伐天竺,并取得大胜了。
吐蕃真正的强盛,应该从公元六世纪末,吐蕃力压象雄、苏毗,统一青藏高原开始的。
2012-3-3 21:39
飞风划过
从禄东赞到论钦陵,父子掌吐蕃朝政长达五十年之久,那时是吐蕃最盛的时期。
论钦陵三次大败唐军,可谓吐蕃之战神了。
2012-3-4 10:04
平生最爱周公瑾
回复 #20 飞风划过 的帖子
是的
吐蕃不是突然冒出来的,而是有着很强的民族基础。
吐蕃的强盛是在他完成了对青藏高原的统一后实现的。
这两条很类似蒙古,从东胡中分裂出来的蒙兀室韦,并在统一草原后达到了强盛的顶峰。
当然,青藏高原为什么在那个时代突然孕育出这么一个强大的帝国,而此前此后又归于平静,个人觉得肯定是气候变化的原因,但古人对地理气候没啥好研究,所以也找不到啥证据。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