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9 16:17
罹幽
关于西魏国国号之说。
自古无国号之前加方向名词,尤其是在当朝。
比如西东周、西东汉、西东晋、北南宋,无论西汉、东汉之人,皆自称汉人,无西东之分。周、晋、宋皆如此。
本作的一丝瑕疵,一些称呼的错误。魔王禅让,李密说改国号为[西魏],我觉得是正经八经的电视剧历史错误,或者说是一些不太了解历史所导致的错误。
自古汉人建国或仿形汉制的国家都不会如此定国号,或许有的人会反驳我说:西夏不是这样的国家吗?你前面所说的西东周、西东汉、西东晋、北南宋不是这样的国家吗?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只能给大家补补课了。
西夏是党项人李元昊所建国家,自称夏,因宋人在东,夏于其西,故宋人称之为西夏。汉人自然以汉族建国为母国,随之称西夏一直至今。但他们本身是夏,或大夏,一般自称为大夏,不可能西夏人自称西夏,这种可能性很低,有文化的人不会这么干。同理西东周是后世为区分犬戎灭周以及周代中兴定都洛邑,以其首都方向位置添加方向词加以区分。故而武王所建称西周,平王迁都称东周。西东周人自称周人,不可能自称西周人、东周人。
同理,西东汉亦是区分高祖建汉以及光武中兴之汉,西东晋亦是区分武帝司马炎篡魏之晋以及五胡乱华东迁之晋。北南宋亦是区分太祖创宋已经靖康之变南迁之宋。后人称之为西汉、东汉、西晋、东晋、北宋、南宋。但是东汉人不会自称东汉人,西晋人亦不会自称西晋人,因为他们还不知道自己会东迁。北南宋亦是如此。
比如本作李密自建国曰西魏,便是烦上述历史错误。毕竟李密在朝为官也是有一些见识,不会出现这等错误。德昭自称西魏如何如何,也是如此。
如果有人说我吹毛求疵,那我只好说,我非常不希望瓦岗犯本朝垃圾剧的一些错误。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罹幽 于 2012-1-29 16:20 编辑 [/i]][/color]
2012-1-29 16:24
luojianpiaofeng
国号加方向或前后是历史学家为了区分同号不同朝的方法
本身国号是不会那么定的。
顶起来
2012-1-29 16:25
白云苍狗
隔行如隔山啊,想彼此达成完全谅解是很困难。
电视剧什么的我倒是基本不看,不过从明清到当代,评书、鼓曲和京剧里的人物一直管秦叔宝叫“西魏国大元帅”,瓦岗的创作主旨是弘扬传统曲艺文化,这个称呼还是保留吧。
2012-1-29 16:28
罹幽
[quote]原帖由 [i]白云苍狗[/i] 于 2012-1-29 16:25 发表
隔行如隔山啊,想彼此达成完全谅解是很困难。
电视剧什么的我倒是基本不看,不过从明清到当代,评书、鼓曲和京剧里的人物一直管秦叔宝叫“西魏国大元帅”,瓦岗的创作主旨是弘扬传统曲艺文化,这个称呼还是保留吧。 [/quote]
大白可能没仔细看,宋人称之为西夏,因夏于其西。十八路反王以瓦岗以东居多,故称叔宝为西魏国大元帅。但叔宝不会自称的,那是相当相当文盲的。
2012-1-29 16:30
luojianpiaofeng
回复 #3 白云苍狗 的帖子
因为明清已经是后世了。所以才有那样称呼,在隋唐当时是不会那样称呼的。“吹毛求疵”是玩家的权利也是义务,我们爱这个游戏希望它变得更好所以才吹毛求疵。不过总体还是以大白的意志为主。我们只是提出来,大白采不采纳就是另一回事了
2012-1-29 16:30
邓仲华
翻《兴唐传》原文,第八十五回《金墉城拥立西魏王 虎牢关迎战瓦岗军》,李密又说:“朕即位,称为西魏王,国号改为西魏,原大魔国建制不变,文武百官原职不动,将这座城池命名为金墉城,是为国都。
2012-1-29 16:32
罹幽
回复 #6 邓仲华 的帖子
小说不是历史,我后面说了。我很喜欢这款游戏,不是找麻烦,只是不希望犯本朝垃圾电视剧导演的错误。
2012-1-29 16:34
罹幽
回复 #6 邓仲华 的帖子
而且兴唐传是后世所著,您没仔细看,我说了,本朝之人不会自称是西X之人,或东X之人。
2012-1-29 16:38
罹幽
可能我没说清楚,比如我是南宋时代的人,在我这个时代,我自称宋人。但是元代就会称我南宋人,为区别北宋。
瓦岗是当世之事,故而不能自称。兴唐传是后世所著,为区分同名不同代的问题才加方向名词以辨之。
2012-1-29 16:40
luojianpiaofeng
回复 #8 罹幽 的帖子
柴进也说自己是大周子孙,而非后周子孙。
小时候没学识,还吓了一跳,以为柴进是姬姓:hz1019:
兴唐传的作者也是犯糊涂了。不过大白要按照兴唐传做就那样吧。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luojianpiaofeng 于 2012-1-29 16:45 编辑 [/i]][/color]
2012-1-29 16:46
WHITESHIP
电视剧什么的俺也基本不看,但是呢,我觉得一个导演垃圾,真正的原因还是因为剧本老套啊,情节狗血啊,主旨庸俗这些的。
瓦岗只是按评书来,没像史学家一样细细考究,算不上致命错误的。
如果一个导演真的写出好剧本,那么那些小毛病也会被淡化,俗话说一俊遮百丑。
如果一个导演口碑不好……那么会有很多人拿各式各样的小毛病来挖苦他……
这些小毛病,要改的话,成本很高,剧本不可能完美,楼主多关注瓦岗的精华吧。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WHITESHIP 于 2012-1-29 16:47 编辑 [/i]][/color]
2012-1-29 16:46
罹幽
所以我说我只是提建议,最后是否采纳全在制作成员。
我的初衷就是希望这部作品能在剧情、人物、形象都完美的基础上更上一层。
2012-1-29 16:47
罹幽
回复 #11 WHITESHIP 的帖子
瓦岗的精华,我前面有总结。
而且一些称呼的更改,成本也不大。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罹幽 于 2012-1-29 16:48 编辑 [/i]][/color]
2012-1-29 16:56
luojianpiaofeng
回复 #11 WHITESHIP 的帖子
因为制作组没那么多精力搞得完美,找小毛病就是我们玩家的义务了,为的是精益求精嘛
2012-1-29 17:03
白云苍狗
[quote]原帖由 [i]罹幽[/i] 于 2012-1-29 16:28 发表
大白可能没仔细看,宋人称之为西夏,因夏于其西。十八路反王以瓦岗以东居多,故称叔宝为西魏国大元帅。但叔宝不会自称的,那是相当相当文盲的。 [/quote]
其实是您没明白我是什么意思。很感谢指正,没有要从学术上反驳的意思。但我以前说过,《瓦岗》脱胎于评书,目的也是为了唤起年轻人去熟悉传统曲艺。
这么说吧:隋朝时候原本没有状元这个名词,武状元王伯当哪儿来的?隋唐时代根本没有兵马司这个机构,说王伯当和谢映登都在兵马司供过职,这又是从何说起?这都是由评书里来的,老话本儿里习惯的说法,世世代代沿用下来,已经成为了一种韵味。
您听中央四的京剧《野猪林》,林冲一口一个“太尉(YU)”,不是全中国就没有一位汉语学家站出来给他们纠正,只不过隔行如隔山,语言学家再正确,可他既然对京剧不感兴趣,就不会了解京剧行当里的人对这种念白的感情,所以国家曾经逼着全国人民不准写繁体字,却从来不曾逼着京剧演员念太尉(WEI),这也是为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州这地方在隋朝叫江都,我要把“过五关伐扬州”改成“过五关伐江都”,对曲艺不熟的人听了没什么区别,可内行人一看就知道这游戏的作者不懂评书,在韵味上差了一档。“西魏国”也是这个道理。只是想保留一个韵味吧。
2012-1-29 17:08
罹幽
首先对您喜爱华夏古艺曲文化而感到非常高兴,既然这么说我就明白了。
评书讲究口语押韵行云流水。说书人如同滔滔江水,听书者似柳岸细沙。
再添一句,我也讨厌那逼迫抛弃繁体字。
2012-1-29 17:16
luojianpiaofeng
回复 #16 罹幽 的帖子
简体唯一的好处是减低文盲率。。。有点矫枉过正。:hz1019:
姜姓还有炒菜的薑一样,人云亦云和浮雲一样
“只有”和“一隻”一样
雙和隻的联系也看不出来了。。
etc....:hz1019:
2012-1-29 17:24
墨叶
回复 #17 luojianpiaofeng 的帖子
简体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但是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又可以大范围使用繁体字。
听了大白的一番高论,果然还是西魏好。
2012-1-29 17:34
罹幽
台--湾目前是华夏地区使用繁体字地区,未发现简体是什么社会发展必然。
2012-1-29 18:31
luojianpiaofeng
回复 #18 墨叶 的帖子
繁体字始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字,简体化是一种趋势,但不是必然。
即使是甲骨文变到繁体文没有特别匪夷所思,莫名其妙的荒谬变化。
世上哪来那么多通假字多音字。。。
简体就罢了,但现在很多简体字在繁体里面也有。。。原来A和B只是 音A=音B,形A不等于形B,义A不等于义B
现在形A=形B
又或者强迫形A=形B,音不同,义不同,搞莫名其妙的多音字
可以简,但不能盲目地简,导致音形义的大混乱,我在17楼的例子说明了一些现象,这只是冰山一角,细细研究你还会发现更多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luojianpiaofeng 于 2012-1-29 18:37 编辑 [/i]][/color]
2012-1-29 18:39
luojianpiaofeng
回复 #19 罹幽 的帖子
对,历史发展没有必然。生产力都可以退步。
必然论什么的只是GCD洗脑的工具
即使有大趋势,也没有那么多小必然(比如必然简体化,戊戌变法必然失败,君主立宪必然不适合中国,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必然失败,国民党必然失败,想想就吐哦)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luojianpiaofeng 于 2012-1-29 18:42 编辑 [/i]][/color]
2012-1-29 21:26
hhp19910906
歪楼了,要想歪的话倒不如说说朝鲜的金胖子当年到中国来对太祖说他们自从把文字改成拼音就没有文盲了,太祖深受启发,很像这么做,如果那样的话咱们确实没文盲了,但中华文化毁于一旦。
说正题,我也同意大白的思路,瓦岗是从《兴唐传》而来的,不是史书来的,《兴唐传》的出处也未必直接就是历史,而且文学作品出于某些某地进行自己需要的更改,大白举得例子是一出,杨广也是一处,也被改的面目全非,但就是需要这么一个隋炀帝,如果像历史上那么“雄材伟略”故事就没法继续了,即便是继续下去也和现在的有天壤之别,所以有些不必太过较真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