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炎黄春秋 » 有对推背图感兴趣的吗?


2011-6-12 22:17 小陆伯言
有对推背图感兴趣的吗?

请大家积极发言,不用举手。

2011-6-13 09:59 00249598
小李小袁俩人的背背图?:hz1025:

2011-6-13 10:09 吴元叹
第叁十四象 丁酉
  谶曰
  头有发 衣怕白
  太平时 王杀王
  
  颂曰
  天长白瀑来
  胡人气不衮
  藩离多撤去
  稚子半可哀
  颂曰
  太平又见血花飞
  五色章成里外衣
  洪水滔天苗不秀
  中原曾见梦全非

然后,传说民国时推背图就已经有这条谶语了,古代的山寨工作者效率不错

记忆失误,通行版本据说是八国联军时流出,即光绪年间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吴元叹 于 2011-6-13 10:13 编辑 [/i]][/color]

2011-6-13 10:13 shicanhui
说实话,对于预言这个东西我不太相信,原因很简单,没有一则是很准确的把以后的事情详细的说明。
至于事情发生后把预言拿过来说多吻合,解释的再清晰我也不认可
至于为什么不能提前说清楚,一句话:天机不可泄露

2011-6-13 10:17 吴元叹
:hz1023:我说的这一则算是例外吧
里面包含了洪秀全的名字,太平天国的国号,甚至包括太平天国时期的衣着喜好,连王杀王都出来了。这要是不是后人编出来的谶语,那就真撞见妖怪了

2011-6-13 10:32 shicanhui
回复 #5 吴元叹 的帖子

99.9%是后人编的
0.01%是凑巧了

谶曰是原文吧?

颂曰是后人写的吧?
就像侠客行

可惜没有人解释胡锦涛以后的事情,如果猜得准(别说习近平是下一任领导人这种是个人都知道的事),以后我见啥神信啥神。

2011-6-13 10:54 小陆伯言
看了楼上诸位发言。我就是想和诸位探讨下1、推背图的真实性2、史书中对推背图的记载可信吗?能不能证实其为赝品或正品。3、如果是造假应该是何时开始造假的。4、一个系统完整的预言想告诉我们什么?5、图中能不能看到历史的趋势和走向。

2011-6-13 11:00 小陆伯言
弱弱的说句,五楼的回复看的不是太懂。我只看过两个版本的推背图。

2011-6-13 11:01 三种不同的红色
没有原版

五代时,各路野心家纷纷借《推背图》起事,后来赵匡胤平定天下后,便把《推背图》拆开编乱,宋太祖原话是“不必多禁,正当混之耳”,从此之后世上流传的推背图基本都是这种错乱的版本。

就目前而言,流下的版本有两个,一是世传的所谓金圣叹点评的版本,另一个是在德国发现的一个版本,据说比较接近原版。

不过,即使在宋太祖之前,《推背图》其实还是有很多版本的,这种预言书,基本上都是某一事件发生后,由后人附会编纂。

2011-6-13 11:10 吴元叹
1、真实性。拿谶书问真实性,我们不如去看yy小说,其实本质是一样的
2、正统史书上貌似没有记载过推背图的真实性,推背图本身应该都是伪托李淳风所著
3、宋太祖时已经禁过了,也就是说,最起码五代时期应该已经有了
4、本来就是忽悠人的玩意,哪来的系统完整的预言
5、明显不能,史载起码有赵匡胤朱元璋干过把顺序调乱的工作,加上后来山寨者的想法,如今的推背图和宋时本必然大相径庭,次序混乱。你把它当杂书看着乐乐可以,你想在这里看历史走向……不走火入魔都是你的运气

2011-6-13 11:28 小陆伯言
呵呵,楼上的很唯物嘛。那我想问,推背图首次面向社会大约在何时,在此之后的各象是不是附会不就简单了吗。另外宋太祖说的混淆各象,在最常见的版本里似乎没发现这个问题,是假账没做平还是版本不同呢?

2011-6-13 11:30 小陆伯言
回复 #2 00249598 的帖子

难道还是某理疗店的穴位图?

2011-6-13 11:34 00249598
回复 #13 小陆伯言 的帖子

不知者不罪,俺以为是小李小圆的断背春宫图。:hz1019:

2011-6-13 12:00 吴元叹
[quote]原帖由 [i]小陆伯言[/i] 于 2011-6-13 11:28 发表
呵呵,楼上的很唯物嘛。那我想问,推背图首次面向社会大约在何时,在此之后的各象是不是附会不就简单了吗。另外宋太祖说的混淆各象,在最常见的版本里似乎没发现这个问题,是假账没做平还是版本不同呢? [/quote]
五代之后,历代宫中都有存,但流传不广,直到八国联军之后,世道变了,就广为流传了。
问题各版本之间本来内容就大相径庭,不是你想的只有两个版本可以相互对照这么简单

因为一直有人注释了,就算顺序乱了,只要他注释说得通,这顺序你怎么知道乱不乱,本来就是似是而非的东西,你说乱,谁承认?

2011-6-13 12:23 KYOKO
宋太祖那么干,那背背图上一定有“后周已死,北宋当立”类似的字样吧,以示赵某夺位的合理性

2011-6-13 14:21 asiylove
感觉都是很含糊的说法,很牵强的把事件联系起来

2011-6-13 17:29 小陆伯言
[quote]原帖由 [i]吴元叹[/i] 于 2011-6-13 12:00 发表

五代之后,历代宫中都有存,但流传不广,直到八国联军之后,世道变了,就广为流传了。
问题各版本之间本来内容就大相径庭,不是你想的只有两个版本可以相互对照这么简单

因为一直有人注释了,就算顺序乱了 ... [/quote]

那么阁下是认为庚子后图中各象都是附会而已吗?我对推背图也持怀疑态度,但是有些东西凭“后人附会”真的很难让人信服。就是史书中很多野心家们的谶语也未必全是凭空捏造的。

2011-6-13 18:11 吴元叹
试举你觉得附会难以信服的例子

我举的那个例子是附会完全无法解释的事情,这是金圣叹通行本里的,如果有朋友能从元明清初的推背图版本里找到这一条,那我就能承认,这东西的确是某种冥冥中力量决定的

2011-6-13 19:40 三种不同的红色
对于《推背图》的附会与造假,姚雪垠在《李自成》中有一段描写,极为出色,不可当作小说家言视之。

[quote]     当半年前(宋献策)到太原送朋友袁潜斋的灵枢回江南时,这位亡友的妻子取出一个用绸子包着的、一直珍藏在箱子中不让人见的古抄本《推背图》残本,说是潜斋临死前特意嘱咐留交给他,不可随便泄露天机。从纸料看来,可以断定是五代或北宋初年抄本。宋献策对于袁天纲和李淳风①是十分信仰的,遗憾的是多年来他游历各地,遍访江湖异人,想找一部古本《推背图》而杳不可得。原来这《推背图》是伪托袁天纲和李淳风共同编写的预言书,每页有图,有诗,意思在可解不可解之间。据说当编完第十六图时,袁推推李的脊背说“可以止了”,所以书名就叫《推背图》。唐末藩镇割据,演变为五代十国,在这个军阀混战时期,每一个想争夺天下的人都想利用《推背图》蛊惑人心,宣传自己是上膺天命,见于图谶,就把这部书加以修改。赵匡胤夺到天下以后,一方面他自己要利用这部书,加进去对自己有益的图谶,一方面又要防止别人再利用它,就颁发了一部官定本《推背图》,而把各种版本统统禁止。但是,正如他不能取消阶级斗争和政治斗争一样,这本书他怎么能禁止得住呢?依然不断有新的修改本在民间出现,暗中传抄。宋献策从亡友手中所得到的残抄本上,是画着一个人踞坐高山,手执弓箭,山下有一大猪,上骑一美人,中箭倒地而死。这幅图像的题目是坎上离下的八卦符号,即???。?下缀“既济”二字。“既济”是古《易经》中的一个卦名,也就是坎上离下的卦。按照古人解释,坎是水,离是火,这个卦表示水火相交为用,事无不济,也就是无不安定。图像下写着三言四句诗谶: 

  红颜死,
  大乱止。
  十八子,
  主神器。 

  谶后又有四句七言颂诗: 

  龙争虎斗满寰区, 
  谁是英雄展霸图? 
  十八孩儿兑上坐,
  九州离乱李继朱。 
  倘若遇到一个熟悉历史而头脑冷静,不迷信“图谶”的人,很容易看出来这是李存勖僭号以前,他的手下人编造的一幅图谶。李存勖是李克用的儿子,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后唐庄宗。李克用一家本是沙陀族的人。克用的父亲帮助唐朝镇压庞勋起义,赐姓李氏;克用又帮助唐朝镇压黄巢起义,受封晋王,割据太原和西北一带。克用死后,存勖袭封晋王,势力更强。当时朱全忠篡了唐朝江山,国号后梁,建都开封,后迁洛阳。李存勖一心想“取而代之”,所以他的手下人就造了这幅图谶。谶语中所说的“红颜死”,影射朱氏灭亡;所说的“十八子,主神器”,影射晋王李氏应当做皇帝。但兑是西方,太原在洛阳的正北,方位不合。无奈这一句为唐末以前流传的诸本所共有,指唐朝建都长安而言,人尽皆知,只好保留,而着重用伪造的第四句写明“李继朱”。在封建社会中作为政治斗争工具的《推背图》,经过五代、南北宋、金、元和明初几百年,人们又编造许多新的图谶,删掉了一部分图谶,这一幅却在一种稀见的抄本中保留下来,在民间秘密流传。《推背图》每经过一次增删,次序就重新编排一次。五代的时间促短,事情纷乱,离开明朝又远,所以到了明朝初年,民间对五代的历史已不很清楚,更不会引起关心,人们关心的只是压在他们头上的朱明皇朝。因为有这样情形,加上人们看见诗句中有“李继朱”三个字,就把这幅图谶的位置排列在有关明朝的几幅之后。永乐年间,朱元璋的第十八个儿子朱橞①迷信“十八子,主神器”一句话,阴谋叛乱。成化年间,有一个叫做李子龙的人,十分迷信“李继朱”这三个字,以为自己上膺“天命”,合当夺取朱家天下,就勾结一个太监打算入官刺杀皇帝,宣布自己登极。密谋泄露,这个糊涂家伙和他的一伙人都被杀了。从那以后,凡有这幅图谶的《推背图》都被称为妖书,有收藏的就算是大逆不道,一被告发,满门抄斩。但人民痛恨朱明皇朝,惟恐天下不乱。百年以前,有人在一个深山古寺的墙壁中发现了有这幅图谶的《推背图》,将它转抄在旧藏北宋白麻纸上,封面用黄麻纸,题签上不写《推背图》三个字,却写着《谶记》,以避一般人的眼睛。书名下题了两行小字:“秘抄袁李两先生真本,天机不可泄露。”这个本子不但骗住了袁潜斋,也骗住了宋献策,竟然使他们都相信是个真本。半年来他一直在揣猜这位“十八子”和“十八孩儿”  指的什么人,现在好像猛然恍悟:这也许就是李自成!那么“兑上坐”怎么解释呢?平时他对《推背图》上的话也不完全相信,他之所以珍藏这个旧抄本,多半是因为他认为这本《谶记》对他可能十分有用。现在由于那幅图谶同李自成的姓氏偶然相合,尤其是关连着他自己的出路和半生抱负,以及他认定朱明江山必亡,所以开始相信那预言指的是李自成要坐江山。他何曾知道,李存勖当日伪造这幅图谶时,所谓“十八孩儿兑上坐”一句话在地理方位上不对头,放在李自成身上就更不通了。他苦于不得其解,就勉强解释为指李自成出生米脂,米脂是在北方,而不管那个“坐”字指的是坐江山,并非指的出生,而米脂在京城的西方,不能称为“兑方”。他个人的政治抱负和强烈的主观愿望使他这个聪明人物将“兑上坐”解释得驴头不对马嘴,而不自觉其可笑。由于这幅图谶中还有“十八子,主神器”一句话和“李继朱”三个字,从字面上看十分明确,纵然宋献策也感到“兑上坐”很不好解,却对李自成将夺取朱家江山这件事越想越增加信心(生在明末的封建士大夫们,因“李继朱”三个字太刺眼,讳而不谈)。[/quote]

事实上,《推背图》之所以版本众多,就是有太多的人在造假,譬如,太平天国之后,就造出预言太平天国的诗,民国建立后,就造出民国建立的诗。要想科学的研究《推背图》,就必须首先对其版本源流进行梳理,但是,这恰恰是不可能的,因为这玩意版本太多,并且个个伪托古人,极难辨清。

但现在学界一般认定,所谓金圣叹点评的那个版本,是民国伪作无疑。

一个非常明显的证据就是:它对于晚清乃至于民国时期的时期预言极多,而对于自唐至清近千年的历史,泛泛而过。倘若这书真是李淳风所注,为什么如此厚爱晚清民国?事实上,这也是所有这类预言书所共有的特征,对于以往的历史,大多不多费笔墨,但对于近期或者当下的事件,几乎事无巨细,一概收纳。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11-6-13 19:46 编辑 [/i]][/color]

2011-6-14 12:18 shicanhui
回复 #10 三种不同的红色 的帖子

我想也是这样
没你看的书多说的清楚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