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古典小说 » 韩湘子吹的到底是笛还是箫?


2011-5-20 22:07 我是声波
韩湘子吹的到底是笛还是箫?

韩湘子吹的到底是笛还是箫?

2011-5-20 22:11 KYOKO
汗,这都有人研究。百度图片他吹的是笛子

2011-5-20 22:15 邓仲华
暗八仙是笛子,却又说“紫箫吹度千波静”,使万物滋生;
但也有韩湘子吹箫会龙女的故事

醉八仙
韩湘子 擒腕击胸醉吹箫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邓仲华 于 2011-5-20 22:20 编辑 [/i]][/color]

2011-5-20 22:54 白河
看图片还有影视,好像大多是笛子
但是从文字描写来看,则是箫

2011-5-20 23:01 郝伯道
这个很难考证吧
八仙的故事来自民间传闻、故事、评书
而且版本各异
很难说哪部小说是正统

我听过的故事,是吹的箫

2011-5-20 23:20 patriot0712
记得醉拳2里成龙摆的是横吹箫的架势:hz1001:

2011-5-21 00:29 00249598
笛箫之辨,其实随着时代有所变迁。
今人灵明道人尝著有箫经,上云:
三代之箫为今之排箫,亦名凤凰箫。三代之笛为今之洞箫,考黄帝使伶伦作笛,后人以为横笛,实谬。
箫分南北,盖我天朝辽阔,南北风物各不同也。北箫长二尺七寸,南箫长一尺八寸,皆六按孔,一山口。北箫凤眼有四,南箫仅得其二,管长短之故。
以上。

2011-5-21 01:14 李程公子
还好韩湘子是男的……

2011-5-21 08:12 shicanhui
回复 #8 李程公子 的帖子

LS邪恶

2011-5-21 12:27 stevenyhs
邪恶+1:hz1019:

2011-5-24 18:06 诸葛周
记得去寺院看过雕刻图,韩湘子是敲木板的。:hz1026:

2011-5-24 18:09 吃饭猛喷罗大傻
[quote]原帖由 [i]诸葛周[/i] 于 2011-5-24 18:06 发表
记得去寺院看过雕刻图,韩湘子是敲木板的。:hz1026: [/quote]
错了,韩湘子是吹萧的,敲木板那个是张果老。

2011-5-26 23:32 张洋
回复 #12 吃饭猛喷罗大傻 的帖子

张果老手持为渔鼓,即道家唱道情所用之物。楼上说的应为蓝采和之讹,在很多地方文艺中都把韩湘子和蓝采和的形象混淆。按:蓝采和在最早的典籍记载中“手持三尺长之大拍板”,其法器后来逐渐演变为花篮,但仍有以拍板流传者。用木板的还有曹国舅。据考证曹国舅的法器最初为笊篱,后因与其皇亲贵胄身份不合而转给何仙姑(《东游记》和《飞剑记》中何仙姑均使用笊篱,后来考虑舞台效果美观,兼凸显何仙姑女性清丽柔美的特点,演化为荷花,隐喻“手持荷花不染尘”之义),曹国舅改用云阳板(一说即上朝之笏板)。

2011-5-26 23:53 益德张
哪位列一下八仙各自的法宝?好象有不同的版本。

2011-5-26 23:54 张洋
追溯现存古代小说记载,根据我阅读所见,均未记载韩湘子吹箫或笛。在最早奠定八仙格局的《东游记》(吴元泰著)中没有对于韩湘子法宝的正面记载,后人所做以八仙为主体的小说《飞剑记》、《吕祖全传》、《狐狸缘全传》、《八仙得道传》、《三戏白牡丹》中韩湘子都不是主要人物,缺乏正面描写。唯一一部以韩湘子为主角的著作《韩湘子全传》中韩湘子法宝众多,花篮、渔鼓等都归入其名下,但似乎也没有箫(此处记不清,存疑)。有意思的是《南游记》中第一章群仙献宝,其中韩湘子的法宝为渔鼓,亦与箫笛无涉。但在元明时期流传的八仙过海、庆寿、度脱剧中韩湘子较早拥有箫这一法宝,楼上高密侯所云“紫箫吹度千波静”为暗八仙之赞语,似即出于杂剧记载(最早的八仙杂剧《争玉板八仙过海》我始终找不到,那位有电子版麻烦告诉我一声)。在各地方剧种的八仙戏中箫笛并见,以箫为主。
至于近年来所拍摄的电视剧,韩湘子法宝多为横持,按照传统分类属于笛,但由于部分电视剧导演、编剧文化修养不足,经常闹出笑话(如新加坡《东游记》中韩湘子一面横吹玉笛,旁边龙三公主大叫“韩大哥的箫吹得真好”,令人喷饭不禁)。
上面说了这么多废话,一言以蔽之,关于八仙的文化涉及文学艺术各领域,雅俗共赏,而在各地区、时代的流传又有变异,韩湘子的法器究竟是箫还是笛无法形成公论(果然说了一堆废话)。我对于八仙这个主题比较感兴趣,有时间的话会写文章着重分析一下。
近来事情很多,很久没上轩辕了,挺想念大家的,暑假没事了再来灌水~~~

2011-5-27 00:01 张洋
回复 #14 益德张 的帖子

我给你个比较全的:吕洞宾:雌雄双剑(或单剑)、紫绶仙衣(《八仙得道传》)。铁拐李:葫芦、铁拐(这个基本无争议)。汉钟离:芭蕉扇(或羽扇,或鼓)。张果老:纸驴、渔鼓或为铁杖《南游记》。何仙姑:荷花(或笊篱),绸带(部分民间戏曲),金针玉瓶(无垢道人所做《八仙得道传》)。韩湘子:箫(或笛,或渔鼓)。曹国舅:云阳板(或笏板),腰带(《东游记》)。蓝采和:拍板、花篮。

2011-5-27 09:04 tiger1970
我给你个武术系统的:     

      醉者,醉也,号八仙。头颈儿,曾触北周巅,两肩谁敢与周旋。臀膊儿,铁样坚;手肘儿,如雷电。拳似抵柱,掌为风烟。膝儿起,将人掀;脚儿勾,将人损。披削爪掌,肩头当先。身范儿,如狂如颠;步趋儿,东址西牵,好叫人难留恋。八洞仙迹,打成个锦冠顾天。
  
  第一节:汉钟离,酒醉仙。胡芦儿,肩上安。让来让去随他便,随他便。虽则是玉山颓样,也须要躲影神仙。膝儿起,撇两边,起时最忌身手便。牵前踏步,带飞推肩。
  
  第二节:吕洞宾,酒醉仙。背上儿,双飞剑。披手披脚随他便,随他便。虽则是两手如矢,也须要直利牵拳。反后步,要身偏,偏时要闭阴囊现。从上劈下,石压山巅。
  
  第三节:韩湘子,酒醉仙。竹筒儿,手内拈,重敲轻打随他便,随他便。虽则是,里裹外裹,也须要,插掌填拳。鱼鼓儿,咚咚填,打时谁知扫阴现。去时躲影,来若翩迁。
  
  第四节:曹国舅,酒醉仙。手儿里,拂尘翩。直臂横肘随他便,随他便。虽则是,身步齐进,也须臂膊浑坚。顶肘开,顿肘填,坐时谁知身坐连。臀肘右下,左臂身旋。
  
  第五节:何仙姑,酒醉仙。铁爪篱,怀中见,上爪下爪随他便,随他便。虽则是,鸾颠凤倒也须要,侧进身偏。指上爪胜铁鞭,爪时谁知血痕见。长伸短缩,通臂如猿。
  
  第六节:蓝采和,酒醉仙。兜的是,花篮艳,上勾下挽随他便,随他便。虽则是,蜻蜒点水,也须要,搬开争先。眼儿紧,望下边,望时只怕腿尖现。挽拳挽脚,里进填拳。
  
  第七节:张果老,酒醉仙。拿的是,铁栗片,拿来拿去随他便,随他便。虽则是,金丝缠洗,也须要,骨反筋偏。身窈窕,采摘坚,采时离托人前面。拿拳拿掌,后手紧拈。
  
  第八节:铁拐李,酒醉仙。倒戴的,金刚圈。左投右撞随他便,随他便。虽则是,黄莺磕耳,也须要,脚管肩先。脚儿弯,好勾臁,勾时郑重人后面。翻身进步,身倒脚掀。

2011-5-27 09:44 益德张
果然有几个不同的版本……:hz1015:

2011-6-8 20:55 hyxnihao
这种传说本来就没有什么正式版本,多也不希奇了

2011-6-11 13:38 李程公子
蓝采和还有女装打扮的,有些电视剧甚至还由女性扮演,莫非是最早的伪娘?

2011-6-16 22:49 张洋
回复 #20 李程公子 的帖子

这涉及到八仙人物形象演变的问题。在五代宋初最早的记载中,蓝采和是一位中年人(有传蓝采和即许坚者),后来在多数版本的八仙过海故事中都是倒霉的蓝采和被龙太子(或以金鱼公主为代表的一干女妖)俘虏,所以在群众心中蓝采和法力在八仙中最为低微,于是也就将其形象设置成少年,也暗含与张果老相对应的“老——少”组合。后来部分民间艺人觉得在八仙七男一女的配置中女性太过单薄,同时蓝采和与韩湘子形象也有重叠之处,遂将蓝采和也变成女性。当然,此种并不多见,只存于少部分民间曲艺和部分废柴编剧之中。。。

2011-6-17 11:43 伤云
回复 #21 张洋 的帖子

比如笑八仙:hz1019:

2011-7-29 16:32 我是声波
看了大家的发言,我现在可以肯定的是,韩湘子他是全能的,既会吹笛也会吹箫

2011-8-6 22:29 金圭子
笛子和萧的混淆,其实很常见的。

因为小说中写出来的话,萧比较“帅”(证据,姓“萧”的帅哥型人物就很多)。

而其实拍出来的话,笛子却比较帅。

就导致很多在书中是“吹箫”(呃,没有ooxx的意思)的人物,在电视剧中就变成了“吹笛”的了。
最常见的大概就是黄药师,人家的武功都叫“玉箫剑法”,但是在电视剧中就是吹的横笛……



93版《九阴真经》:
[img]http://hi.wuhan.net.cn/bbs/UploadFile/2009-10/2009101214574708.jpg[/img]

83版《射雕英雄传》: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