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31 23:55
只爱河边草
敢笑群侠不丈夫
[size=3]鲁智深,原名鲁达(天孤星);小说《水浒传》中重要人物,梁山一百单八将之一。北宋年间关西人士,宋渭州经略使种师中帐下提辖官,生得身长八尺、腰阔十围、面圆耳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络腮胡须,为人性如烈火,好打抱不平,因三拳打死镇关西,为避祸出走,后在五台山文殊寺出家为僧,因背上刺有花绣, 故此江湖上人送绰号“花和尚”。
镜头一 力量:倒拔垂杨柳!
个人观点:注意,不是推倒而是连根拔起而且原著描写并不费力!这种“壮举”现实中恐怕只有大象才能做到吧,《神雕》书中写道十层龙象波若功的金轮法王“并非真有龙象之力”!看来内力方面鲁智深是大于[color=Red]金轮法王[/color]的!
镜头二 武技:大闹五台山
个人观点:五台山在中国武侠文学中历来是藏龙卧虎之地,其武学地位应不在少林寺之下,更远在大理天龙寺之上!鲁智深晚不坐禅,喝酒打人。假借过往僧人名义喝酒吃狗肉,在半山拽拳使脚,打坍亭子,打坏金刚,要烧寺院,监寺、都寺遣众人来打,却无人能将其制住!个人认为其武技方面或可与《天龙》中凭一手小无相功笑傲少林的[color=Red]鸠摩智[/color]比肩!
镜头三 胆识:单挑二龙山
个人观点:二龙山五六百喽啰,鲁智深如入无人之境,且一禅杖秒杀BOSS邓龙!这份“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魄可与独闯聚贤庄的[color=Red]乔峰[/color]分庭抗礼!
镜头四 效率:一招擒方腊
个人观点:方腊在金书中乃明教教主,照其在江湖上的影响及个人成就,个人感觉应全面盖过阳顶天(包括武功、这里不作争论)!而鲁智深一禅杖将其秒杀!哦,错了!是打翻在地生擒活捉(生擒远比击毙更见功夫)。这种一招制敌(最终BOSS级的敌)的超高效率翻遍金书也只有《天龙》里秒杀慕容博的[color=Red]无名老僧[/color]能够做到!
镜头五 境界:立地便成佛
个人观点:径山大惠禅师最后点评鲁智深的法语是:“鲁智深,鲁智深!起身自绿林。两只放火眼,一片杀人心。忽地随潮归去,果然无处跟寻。咄!解使满空飞白玉,能令大地作黄金。”后两句“解使满空飞白玉,能令大地作黄金”是佛的所为,是佛才能做到的所以鲁智深死后得到了超脱,成了佛。其境界之高金书中[color=Red]无人可比[/color]!
PS:近日工作顺风顺水,心情大好难免食多,闲暇之余遂想把鲁智深这一本人最为喜爱的水浒人物生搬硬套的与金书人物做下比较,一比吓一跳,这鲁智深简直成了大罗金仙。不知大家认为在金书中鲁智深的武功相当于什么水准?[/size]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只爱河边草 于 2011-2-1 13:32 编辑 [/i]][/color]
2011-2-1 03:12
和蔼可亲
……贺太守正在后堂坐定,把手一招,喝声:“捉下这秃贼!”两边壁衣内,走出三四十个做公的来,横拖倒拽,捉了鲁智深。(《水浒》第五十八回 三山聚义打青州 众虎同心归水泊)
……过不多时,店小二领了十多名泼皮,抡棍使棒,冲进院子来。颜烈哈哈大笑,喝道:“你们想
打架?”忽地跃出,顺手抢过一根杆棒,指东打西,转眼间打倒了四五个。(《射雕英雄传》第二回 江南七怪 )
泼皮自然不如做公的训练有素,但两者都是不会武功(或者略懂一点)的普通人。三四十个做公的战斗力自然也比十多名泼皮强得多。不过以众凌寡,最多也就7、8个人能一拥而上,在这7、8人没被击倒之前,其他的最多也只是占住位置罢了,所以这方面差距没看上去那么大。不过两人表现可是天差地远:一个毫无抵抗的被捉,一个则是转眼间就打倒了一小半。综合起来,鲁智深至少比完颜洪烈差一截,这个判断大致不会错。
2011-2-1 08:28
白云苍狗
论据倒的确全是个人事迹,可论证过程就全是联想了,到最后怎么出来的论点?
2011-2-1 09:18
ldshb
是武松单臂擒方腊啊。。那武松也是出家人士,看来僧道的武功绝对比江湖绿林的强。。方腊是明教教主,看倚天中方腊的武功应该和阳顶天差不多,练乾坤大挪移的时候,秘籍上说过,练成第五层的并没有方,所以应该方和阳差不太多,但武二爷也太牛B了,单臂生擒他啊,所以在水浒武功榜上武二爷武松应该排第一。拳打老虎,喝酒加功力,和天龙中的乔峰基本上是一样的,说不定乔峰就是以武二爷为原型而做的。而且武二爷和乔峰都是典型的悲剧形人物,都是被大嫂陷害的。最后结局也差不太多,武松剩下一臂,单身。。乔峰单身,最后死亡。都是在千军万马中如入无人之境的神仙人物,最后却都落得个惨淡收场。。。
2011-2-1 09:26
方二
鲁智深在华州被生擒的事情怎么不说了……当然也可以理解为鲁大师当时不忍多杀生灵:hz1026:
2011-2-1 09:54
轮回
鲁达在水浒传中是上上人物,除暴安良,进取不已,真正当得起一个“侠”字!
武松者,被迫者耳!
林冲者,忍无可忍者耳!
李逵者,混账者耳!
2011-2-1 11:18
只爱河边草
回4楼
“武松单臂擒方腊”乃民间YY,从未出现在任何作品中。
2011-2-3 10:38
伤云
1、力量惊人,估计和尼摩星有一拼。
2、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四大道场之首,讲佛论禅的胜地,但却不是好勇斗狠的魁首。即使在金庸的小说里,五台山会武的和尚也大多都是外来的。
3、那叫智取二龙山啊……杨志杨提辖杯具,操刀鬼同杯具。
4、领导不一定武功最高,越是大势力的头目,越会把时间和精力放在管理上,而忽略武艺的进步提高。方腊做得这般大事,哪儿还有工夫去练武,更不能和从死人堆里杀出来的鲁智深相提并论。而且鲁智深擒方腊是“天注定”,方腊是倒在了命运的70码车轮下啊……
5、这条不考虑,金庸小说又不是黄易小说……佛学和武学之间不但难以共同,反而还会互相牵制。
成吉思汗麾下一众大将杀人盈野弓马娴熟,但论单打独斗连黄河四鬼都可以耀武扬威,由此可见军阵里的功夫和绿林上的功夫不是一个套路。
2011-2-5 22:54
张洋
回复 #8 伤云 的帖子
水浒里的人步下单挑远不能跟武侠小说相比,但上马冲阵,以一敌众则要厉害得多,动不动就一个人冲散千百兵马(说唐里的李四一下午打扁万数人就不说了)。
如果真对应的话,鲁智深大概就是比三圆稍强的样子,跟天龙里的奚长老差不多(兵器都是六十斤的铁杖)
2011-2-5 23:05
张洋
又想起一处,在连载版的神雕侠侣里,武三通出场时曾经试图拔倒一棵柳树但未成功,最终将柳树折断,此处差可证明鲁智深的力量强于以外门功夫刚猛见称的武三通。
2011-2-12 16:44
和蔼可亲
武三通拔的是槐树,不是柳树。柳树和槐树怎能相提并论?(他狂叫猛跳,势若疯虎,突然横腿扫出,喀的一声,将右首那株大块树只踢得不住摇幌,枝叶簌簌作响。程英和陆无双手拉着手,退得远远的,那敢近前?只见他忽地抱住那株槐树用力摇幌,似要拔将起来。但那槐树干粗枝密,却那里拔得它起?他高声大叫:“你亲口答应的,难道就忘了吗?你说定要和我再见一面。怎么答应的事不算数?”喊到后来,声音渐渐嘶哑。他蹲下身子,双手运劲,头上热气缓缓冒起,有如蒸笼,手臂上肌肉虬结,弓身拔背,猛喊一声:“起!”那槐树始终未能拔起,可是喀喇一声巨响,竟尔从中断为两截。他抱着半截槐树发了一阵呆,轻声道:“死了,死了!”举起来奋力掷出,半截槐树远远飞了出去,有如在半空张了一柄伞。《神雕侠侣》第一回风月无情)
2011-2-14 14:48
zsxmmhd
评话里有僧道俗三高手
鲁智深是僧,飞天蜈蚣是道,史文公是俗,鲁可能是三人里最低的,飞天蜈蚣远比武松高,但却被武松绝招+幸运杀了(武松评话里老赢比自己厉害的)
武松是鲁智深弟子,最后本来应该是鲁智深抓到方腊,因为痛惜武松断臂,把功劳让给他
拔树书里是夸张的描写,现实中根本不可能
打虎我觉得也不大可能
武松和鲁智深原本里武功相近,三四十人可擒拿鲁智深,擒拿武松问题也不大,是不是也能擒拿老虎呢?不清楚
2011-3-24 20:40
gelu
水浒里最具菩萨心、当得起大侠称号的唯有智深禅师
2011-5-26 20:34
郭文
鲁智深在金庸书里有提及他的武功的地方:丐帮的简长老使的就是老鲁传下的疯魔杖法。
2011-5-31 16:22
luke19821001
[quote]原帖由 [i]和蔼可亲[/i] 于 2011-2-1 03:12 发表
……贺太守正在后堂坐定,把手一招,喝声:“捉下这秃贼!”两边壁衣内,走出三四十个做公的来,横拖倒拽,捉了鲁智深。(《水浒》第五十八回 三山聚义打青州 众虎同心归水泊)
……过不多时,店小二领了十多 ... [/quote]
却不知那些个做公的均是身怀绝世武功的高手。
2012-9-16 20:02
抽水仔
[quote]原帖由 [i]和蔼可亲[/i] 于 2011-2-1 03:12 发表
……贺太守正在后堂坐定,把手一招,喝声:“捉下这秃贼!”两边壁衣内,走出三四十个做公的来,横拖倒拽,捉了鲁智深。(《水浒》第五十八回 三山聚义打青州 众虎同心归水泊)
……过不多时,店小二领了十多 ... [/quote]
话说当时鲁大师没有襌杖在手,而那些做公的是从两边壁衣内走出来,算是偷袭。试想假如有三四十个人突如其来的冲出来,既然是突如其来,你要反应过来是需要时间的。在这个空档,两三个人从后把你抱住,其余的一起压到你的头上、身上,任你武功再高,力气再大,恐怕都要束手就擒了~
于完颜洪烈的案例中,「店小二领了十多名泼皮,抡棍使棒,冲进院子来」从院子外冲进院子内,所需的时间较自两边壁衣内走出来偷袭的长,即使是普通人也布可以反应过来,更何况是武林高手。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抽水仔 于 2012-9-16 20:44 编辑 [/i]][/color]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