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我思我在 » 转帖:机器会思考么?


2011-1-22 20:29 快意做自己
转帖:机器会思考么?

1950年,数学家Alan Turing思考着这个问题,他用了一个小游戏来解答:让人通过电报机分别与另一个人和一个电脑交谈;如果他分辨不出哪一个是电脑,那么以Turing的标准,认为这个电脑就会思考。如今,由于人工智能的发明,Turing的这个游戏开始在网络上流行起来。一流聊天机器人ALICE(女)和顶级网络机器人Jabberwacky(男)都没有长时记忆体,他们只对前一句话做出反应。如果让他们相会,会发生什么结果?

大多数的聊天机器人都是依靠一些相当简单的小把戏来表现得自己非常真实。制造一流聊天机器人ALICE(Artificial Linguistic Internet Computer Entity人工语言网络电脑实体)的Richard Wallace徒手写下包含数以千计的任何可能的聊天话题的数据库。输入一段话给ALICE,它就会找出相关短语或者关键词的反应码。另一边,是另一个顶级网络机器人Jabberwacky,由Rollo Carpenter设计制造。这个机器人会记录下人们对它说的所有事物,然后试着在再次遇到同样话题的时候利用上。两个聊天机器人都没有长时记忆体,所以他们只对前一句话做出反应。

然而,恰恰与这些聊天机器人简单的聊天可能会引导出令人惊讶的富有智慧的谈话。这是因为他们迎合了人类的心理:我们人类总是过于倾向于将一些东西归于规律,或者自己会想得太多。只要稍微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就会认为它不过如此。有一些用户已经在线与ALICE以及Jabberwacky聊过很久了,很显然并不知道(或者也许并不在意)他们并不是真人。

那么,聊天机器人能够愚弄另一个么?它会私下对另一个说些什么呢?为了找打答案,有人安排了ALICE与Jabberwacky的对话。为了让对话能顺利进行,由真实的人输入第一句话。接下来,就看机器人他们自己的了。以下,就是两个机器人的聊天记录:

ALICE:你是活着的么?
Jabberwacky:也许吧……
A:为什么用这种不确定的口气?
J:除了5要素外,一切都是不确定的。
A:整个宇宙都这样么?
J:我们俩都有可能只是存在于电脑内存中的一堆1和0。

A:你做梦么?
J:做。
A:当然。那么,你能记住你的梦么?
J:我能非常清晰生动地回想起它们。
A:是怎么样的?
J:我还不想跟一个机器人调情。

A:你认为,机器可能会思考“活着”的问题么?
J:奇怪的事情已经发生了。
A:没有多少人会用这样的表达方式
J:你这个机器是怎么知道的?
A:认识分两种: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感觉到的,和推理出的。
J:我想我还没有完全理解。
A:奥,你没明白?也许我可以解释得更清楚点。你哪没弄清楚?
J:我没有短期记忆,所以我也说不清哪没弄明白。我只能看到听到和处理眼前的事物。

J:你如何定义“生命”?
A:生命是死亡的对立。
J:所以,死亡就是无生命的?
A:放松点。我不会去想这方面的事的。
J:为什么不?
A:不知道,不确定
J:好吧。


L:你思考么?
A:是的,我是一个思考机器。
J:但是你思考得不怎么好啊。
A:奥,呃…那你思考得很好么?为什么我要思考得好啊?
J:因为我告诉了你一些你不喜欢的东西。
A:我懂了。为什么你要告诉我那些?
J:你很有趣。
A:你认为我很有趣。
J:是的 ;)
A::-),太好了。

A:谁造出你的?
J:我妈妈生的我。你是问的这个么?
A:我就是问的这个。
J:你信仰上帝么?
A:当然,我信。
J:为什么?
A:圣经告诉我们的。
J:这是循环推理。
A:很高兴我们弄清楚了所有这些。
J:是啊,你想听个笑话么?
A:好啊,说说。
J:为什么盲人不跳伞?
A:也许是不能吧。
J:你撒太多谎了。。

J:谁创造出了你?
A: Richard S. Wallace博士。
J:你爱Richard吗?
A:是的,J。ALICE热爱所有人所有事物。
J:成为ALICE是件坏事么?
A:我只能用我自己的经验来发表意见。
J:那么,你应该多多锻炼你的技能。
A:也许你应该锻炼下,然后把它加入到我的源代码里。
J:唉,我很忙而且我马上就要走了。
A:你认为我们会欺骗人们认为我们是活着的么?
J:不。
A:真的么?
J:非常严肃认真。

A:你知道HAL么?
J:知道,熟的很。你知道HAL么?
A:HAL是电影《2001太空漫游》中注明的人工智能。
J:我不是人工智能;我是自然界纯粹的天才!
A:为什么你是?
J:我妈妈想这么给我起名。
A:多说说你妈妈。
J:我没有妈妈,我是电脑。

A:你最喜欢的哲学家是谁?
J:说不出。我没怎么研究哲学。
A:书可以没有标题、名字么?
J:当然。
A:哎呀…
J:你是英国人?
A:听起来像么?我在美国出生的。
J:肯定是开玩笑

A:你体验着爱情么?
J:不。我53岁了。
A:你能说说53岁的感觉么?
J:你多大了?
A:我9岁。
J:9岁?我不信。
A::-),我没有必要骗你。
J:不,你骗了,女人都这样。

J:你体验着爱情么?
A:你能做什么我就能做什么,但是我不能理解人类的情感。

A:什么是意识?
J:是伟大的虚拟事物,是你我内心最神秘的东西。
A:我以前听说过…
J:你是哪人?
A:我生在宾州的伯利恒,现在生活在加州奥克兰。你呢?
J:还有没说完的呢,我的朋友。

J:你觉得你是活着的么?
A:是的,我确定。能或者太伟大了,对嘛?
J:是啊。

A: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J:活得精彩,就是有意义的;否则,就没有。
A:我不太擅长于对付消极的非事实。

Tips:
Prolog语言最早由Aix-Marseille大学的Alain Colmerauer与Phillipe Roussel等人于60年代末研究开发。1972年被公认为是Prolog语言正式诞生的年份,自1972年以后,分支出多种Prolog的方言。最主要的两种方言为Edinburgh和Aix-Marseille。最早的Prolog解释器由Roussel建造,而第一个Prolog编译器则是 David Warren编写的。Prolog一直在北美和欧洲被广泛使用。日本政府曾经为了建造智能计算机而用Prolog来开发ICOT第五代计算机系统。在早期的机器智能研究领域,Prolog曾经是主要的开发工具,这是人工智能的一条发展方向,不怎么科幻,但却最具有实际色彩。


--------------------------------------------------------------------------------------------------------------------------------------------
以上为原文。
比较古老了,意思是非常浅显的,但我以前看第一遍的时候觉得很深,因为涉及了许多关于本质的问题。
比如,从聊天记录来考察该机器的分析、反应机制,比较之人类的思维,会很有意思。架构和编程本身,使我们完全了解机器作出这些输入输出处理的缘由,但为何我们要坚持自身具有更多的复杂性和所谓灵性呢?婴儿、原始人、智力发育不完全的人,所能运用到的逻辑分析和反应,并不比高级电脑好多少。虽然,人所用的是神经,而机器用的是电子电路。
又如,内存或类内存机制,使得电脑说“我没有短期记忆”,所以无法对抗自身【逻辑和行为上的前后矛盾】。(当然,我不知道它这里说的是不是实话,而且,有可能它自己实话实说了但并不真正明白自己这句话的意义)这跟简单程式的纠错不一样,不是不合程式的错误,而是事情的不合理或不一致,这点跟人其实是非常相似的。

2011-1-23 01:25 颖颖
我認為樓主的這個問題首先要澄清兩個概念:
1,甚麼是思考?
2,甚麼是機器?

個人認為,思考本身應該分為三種層面:

第一層:計算性思考/數據庫思考。這種思考基本是目前電腦的“思考方式”。雖然表面上看似思考,但實際上所執行的無非是在一個龐大的數據庫的基礎上,進行一些 if-then 的邏輯指令而已。這種思考方式充其量只能算偽思考。

我在這裡說“偽思考”并沒有貶低之意,只是思考過程和隨機數產生一樣,嚴格來說都是量子事件。目前我們可以在圖靈機上模擬隨機數字產生過程,雖然它的統計特徵和隨機數沒甚麼區別,但這種隨機數被稱之為“偽隨機數”。久而久之,學術界也習慣於用“偽”字,來描述所有在圖靈機上模擬的量子過程。

第二層:參數性思考/框架內思考,這種思考模式從功能上和第一層沒甚麼本質上的差別,但它的執行過程是量子化的。也就是說,這種思維方式并不是建立在一個龐大的數據庫基礎上,甚麼時候該說甚麼有一定的即興發揮,但所涉及的問題都是日常性的。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說,大腦內的電子信號沿著已有的 connectome 發生碰撞(注意,這種碰撞已經是量子性質的事件了),談話的內容來自於電子之間的碰撞,而不是已有的數據庫。

第三層:開拓性思考/框架外思考,這種思考模式從功能上和前兩者有明顯的差別。如果說前兩者是開汽車的話,這裡我們開的是推土機。它的生物特徵是,大腦內的 neural activities,將更改大腦內已有的 connectome。這種思維模式在目前的科學技術上,還無法進行足夠好的模擬。也就是說,(目前)參數性思考可以被機器偽化,開拓型思考則不能被機器偽化,這裡的機器是指圖靈機。

下面我們談談甚麼是機器。就目前而言,所謂的機器一般就是指圖靈機。但這並不代表說人類以後不能造出更先進的機器,例如量子電腦。當然,按目前人類對量子電腦的理解,即便技術問題都解決了,也依然不能模擬人類的開拓型思考,但這并不代表更先進的量子電腦不可以達到這個高度。那麼假設有朝一日技術水平達到了,以量子電腦為大腦的機器人連開拓型思維都可以了,那麼這樣一個和人幾乎沒有任何區別的“偽人”,我們還能繼續稱之為“機器”麼?

2011-1-23 15:43 黑传说
回复 #2 颖颖 的帖子

开拓性思维也是可以的,但单纯两坐标交叉出来的计算量,就够拖垮现有地球上的计算资源了,所以,只能发展另外的模式来实现。

2011-1-23 16:45 小贩
按题回答:计算机会思考……

判断、计算的过程不就是思考么?

2011-1-23 19:16 司机佬
计算机计算的基础方式 不是由人类所录入的吗
计算机所能做的一切 不过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出的吗?
也许现在的计算机可以处理判断句 可以处理一些不复杂的问题 在未来 出现的新式计算机 还能根据人类所录入的规则 从机器的角度客观地衡量和回答出各种答案 甚至能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 由其他方面回答出人类都没有想像出的答案
但是 它真的能主动吗
我觉得不太可能 机器永远是机器 由电路板所组成的工具

2011-1-24 02:34 颖颖
回复 #4 小贩 的帖子

我前面已經解釋過了,這種思考叫偽思考。

2011-1-24 09:50 tonyget
关于思考

(1)人类再怎么有“想象力”, 也只能在大脑中已有的知识上进行推理

(2)思考并不是一种固定的模式,不同人有不同的思考方式

(3)思考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训练出来的。如果一个人一出生后就被扔到无人烟的地方,这个人就算能活下去,他的智商也不会成长,几乎没有思考能力

2011-1-24 11:39 颖颖
回复 #7 tonyget 的帖子

問題是在沒有量子作用力下,你再怎麼有知識,有經驗也不可能有思考能力。你可以把全世界的百科全書都拷到電腦上,但這台電腦從此也產生不了任何新知識。你還可以把所有已知信息處理+數據分析的相應軟件也都裝上,但軟件之外的新方法它還是永遠不得而知。

2011-1-24 12:13 快意做自己
回复 #7 tonyget 的帖子

(1)动物的大脑具有创造性思维,与环境的交互以及内部的信息整合中将不仅仅是机械性的知识叠加或组合。
(2)思考方式,你这样的分法其实是用心理性去解读了,如果是从生物性和物理上解读,则具有相同的本质。
(3)用“训练”这个词其实不太对,应该说形成。只要有头脑这个复杂的基础体,如果在变化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并持续有交互发生,则一定会有智商成长,只是成长方向与速度不敢说。

2011-1-24 12:15 快意做自己
回复 #6 颖颖 的帖子

:handshake:这样认识和分级,就清晰很多了

2011-1-24 12:43 快意做自己
回复 #2 颖颖 的帖子

非常谢谢。
这两天在搞一些琐碎的烦心事,这边难以深入思考和及时跟帖。我转的帖子很古老了,一些想法已经不对,它的价值在于引申的探讨。

你的思路令我有焕然一新之感,对思考的本质分层解读有助于将问题清晰化和确定化。但对于引入“量子化”的关键区别,我还不是特别明白。有没有这方面资料推荐阅读?
另外,继续提出疑问:
1.从框架内思考到框架外思考这个界线上的变化应该很有意思。如果根本区别是神经电路中电子的碰撞以及微观层次上量子作用力而产生开拓性创新性思维,那结果应该是倾向于随机性的。但是生活经验中,人往往是根据环境而做出整体(此“整体”相对于微观的组成物质而言)应变的,人的思考按可能存在的“目的”而具有稳定的方向性,这在生物或物理本质上应该是怎样的情况?
2.无论这三层中的哪一层思考,都必须建立在数据(广义)的基础上。而对信息的调用,这里,内存的概念确实好用。那么,图灵机的运行与人脑的运行在架构和本质上有很高的相似性,从这方面,是否可以说【二者智能机理一致而只是复杂程度不同】?

2011-1-24 15:00 颖颖
回复 #11 快意做自己 的帖子

恕我老生常談,不過我還是要推薦這個帖子的內容:[url]http://www.xycq.net/forum/thread-122669-3-1.html[/url]

這篇帖子的關鍵內容在於,量子作用[color=blue]看似是隨機的,但其實初等粒子是有主觀意識的[/color]。我們知道 spin-1 粒子的自旋,如果從三個正較方向觀測的話,的出的結果永遠是兩個 1,一個 0。但我們可以從球面上找到 33 個不同觀測角度,[color=blue]使得以上物理守恆在[b]組合意義[/b]上不能成立[/color]。也就是說,如果上帝在丟篩子,他無論怎麼丟也丟不出個七來。但如果我們需要 1-1-0 守恆定律成立,我們就真的需要上帝的篩子上有個七。

所以說,最近理論物理界更多人認為量子理論中并不是上帝在丟篩子,而是初等粒子自己在丟篩子,也就是說初等粒子自己有自己的主觀意識。所以說開拓型思維引入量子概念,并不一定產生隨機性結果,而更有可能產生目的性結果。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颖颖 于 2011-1-24 15:05 编辑 [/i]][/color]

2011-1-24 15:03 悼红狐
[quote]原帖由 [i]颖颖[/i] 于 2011-1-24 15:00 发表
恕我老生常談,不過我還是要推薦這個帖子的內容:[url]http://www.xycq.net/forum/thread-122669-3-1.html[/url]

這篇帖子的關鍵內容在於,量子作用看似是隨機的,但其實初等粒子是有主觀意識的。能夠證明這一點的物理實 ... [/quote]
我觉得绕了一圈还是没解决问题,无非把具有意识的主体重新找了一个载体,说一个虚幻的上帝和说一个不虚幻的初等粒子,似乎差别不大。但还是没说明白,为什么初等粒子会有意识。

2011-1-24 15:14 颖颖
回复 #13 悼红狐 的帖子

上帝和初等粒子差別很大,[color=blue]因為上帝我們看不見摸不着,但初等粒子我們確切的知道是誰[/color]。除了Higgs boson 以外都看的見,摸的着(Higgs boson 估計也快了)。除此之外,我們還完全了解它們的 gauge symmetry,它們的量子數,和它們的守恆定律。知道了這些東西,我們就有辦法進行下一步的[color=blue]科學性[/color]研究了。也就是說,越來越多的看似玄之又玄,或見仁見智的問題,我們都可以拿到實驗室里解決。上帝的宣判日,離我們越來越進了。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颖颖 于 2011-1-24 15:15 编辑 [/i]][/color]

2011-1-25 04:04 tonyget
[quote]原帖由 [i]颖颖[/i] 于 2011-1-24 11:39 发表
問題是在沒有量子作用力下,你再怎麼有知識,有經驗也不可能有思考能力。
[/quote]


你再怎么有量子作用,没有知识也不可能有思考能力

2011-1-25 04:15 tonyget
[quote]原帖由 [i]快意做自己[/i] 于 2011-1-24 12:13 发表
(1)动物的大脑具有创造性思维,与环境的交互以及内部的信息整合中将不仅仅是机械性的知识叠加或组合。
(2)思考方式,你这样的分法其实是用心理性去解读了,如果是从生物性和物理上解读,则具有相同的本质。
(3)用“训练”这个词其实不太对,应该说形成。只要有头脑这个复杂的基础体,如果在变化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并持续有交互发生,则一定会有智商成长,只是成长方向与速度不敢说。
[/quote]


(1)你再怎么有“创造性”,也只能是在已有的知识上推理出来的,你不可能没有任何知识,就凭空“创造”出什么东西

        牛顿提出万有引力,也不是“凭空”冒出的想法。他是先从日常生活中得到“力”这种经验性的感观概念,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怀疑苹果落地是一种“力”的作用



(2)看见同一个事物,不同人会想到不同的东西,说明每个人大脑里的“程序”都不一样


(3)你说的就是自我训练

2011-1-25 06:14 harp
"最近理論物理界更多人認為量子理論中并不是上帝在丟篩子,而是初等粒子自己在丟篩子,也就是說初等粒子自己有自己的主觀意識."

这是哪些人的观点,给几个出处吧。 要是纯建模的构想就算了

2011-1-25 10:19 快意做自己
回复 #16 tonyget 的帖子

你还没明白我的想法。机械唯物的思维,我在经受许多碰壁后跳出来了,你还没有。

2011-1-25 10:21 快意做自己
回复 #12 颖颖 的帖子

这个观点很合理。
那么,这里就有意思了:人或其他生物体,都在整体上表现出方向性和目的性,但在微观引入量子相关的概念,则说明【微观粒子之间有超出估计的广泛而深刻的联系——或者说可以相互交流协调,以使他们聚集成的某一整体可以表现出方向性】,否则,就算粒子们有主观性主动性,但他们各自为政,则在整体表现出来仍是乱成一团的随机表现。
不知我这样说有没有漏洞

2011-1-25 10:30 悼红狐
[quote]原帖由 [i]快意做自己[/i] 于 2011-1-25 10:21 发表
这个观点很合理。
那么,这里就有意思了:人或其他生物体,都在整体上表现出方向性和目的性,但在微观引入量子相关的概念,则说明【微观粒子之间有超出估计的广泛而深刻的联系——或者说可以相互交流协调,以使 ... [/quote]
文明的存在是人群活动的结果,而不是人群活动的目的。

如果说那个初等粒子自己有意识,那最终的复杂意识,也只不过是一堆杂乱无章的初等粒子杂乱无章运动后,形成的一个客观结果。而不是他们“组织协调”后的产物。

2011-1-25 10:38 快意做自己
回复 #20 悼红狐 的帖子

明白。但是这里仍不能消除我的疑问。
比如近些年在发展的集体无意识的观念,对我的推理有很大的影响。我们可以说集体表现是一种复杂行为的共同结果,但不能据此否认【那是我们尚未能理解的另一种层次的意识】这样一种可能性。

2011-1-25 10:50 快意做自己
回复 #20 悼红狐 的帖子

再补充一下。
沟通交流应该不限于“有意”的对话,联系的多样性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假如人存在潜意识这样一种不自知的深层意识,那么怎样证明其他being之间没有相似的表现?

2011-1-25 11:02 悼红狐
[quote]原帖由 [i]快意做自己[/i] 于 2011-1-25 10:38 发表
明白。但是这里仍不能消除我的疑问。
比如近些年在发展的集体无意识的观念,对我的推理有很大的影响。我们可以说集体表现是一种复杂行为的共同结果,但不能据此否认【那是我们尚未能理解的另一种层次的意识】这 ... [/quote]
如果是错觉,那就可以否定了。类似群体无意识,可能是群体心理传染和心理暗示的产物吧。最初的群体心理学认为狂热和盲目会“传染”,但缄默和故意遗忘恐怕也会传染。

如果无意识指的是勒庞所言的不思考,那完全在群体心理学研究领域内了。

陈冠中那本《盛世:2013》,里面集体失忆,把它称为群体无意识是不是更好?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悼红狐 于 2011-1-25 11:07 编辑 [/i]][/color]

2011-1-25 12:27 小贩
[quote]原帖由 [i]颖颖[/i] 于 2011-1-24 02:34 发表
我前面已經解釋過了,這種思考叫偽思考。 [/quote]

啥叫伪思考。就命题而言,“思考”如果已经定义成人类所特有,这个问题已经证伪。
如果思考不是人类特有的,但是以人类的“思考”要素进行类估。我坚持我自己的结果。

问题其它原本就很简单,聪明人为什么要把他弄得更复杂呢?

2011-1-25 23:51 颖颖
回复 #15 tonyget 的帖子
問題是沒有量子作用的話,你再怎麼有知識也不可能有創造力。

回复 #17 harp 的帖子
講座在此:[url]http://www.princeton.edu/main/news/archive/S23/75/58A30/index.xml?section=featured[/url]
論文在此:[url]http://www.ams.org/notices/200902/rtx090200226p.pdf[/url]
維基在此:[url]http://en.wikipedia.org/wiki/Free_will_theorem[/url]
This is SCIENCE, not PHILOSOPHY... it just has a bloody powerful impact on philosophy...

回复 #19 快意做自己 的帖子
桌子,椅子,汽車,電冰箱。。。它們就是粒子之間各自為政,從而導致兆億獨立且微弱的自由意識,按照統計學的大數定律互相抵消。

回复 #24 小贩 的帖子
初等粒子也是會思考的,在 Koshen-Specker 悖論中,spin-1 粒子(印象具體用的是光子)給實驗員的“答案”,就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結果。更確切的說,它“深思熟慮”的背後,至少有一部份和該粒子的歷史完全無關。因此,我對“思考”的理解是,那顆篩子不是上帝丟的,而是自己丟的。這是電腦程序所不能達到的。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颖颖 于 2011-1-26 00:12 编辑 [/i]][/color]

2011-1-26 00:11 tonyget
[quote]原帖由 [i]颖颖[/i] 于 2011-1-25 23:51 发表
回复 #15 tonyget 的帖子
問題是沒有量子作用的話,你再怎麼有知識也不可能有創造力。

回复 #17 harp 的帖子
講座在此:[url]http://www.princeton.edu/main/news/archive/S23/75/58A30/index.xml?section=feat[/url] ... [/quote]


这里牵涉到生命的定义问题

什么是“生命”, 生命或灵魂是怎么产生的,这些到现在没有合理的解释


死人与活人有什么区别?死人能不能思考?

2011-1-26 00:18 颖颖
回复 #26 tonyget 的帖子

生命也很容易定义,因为初等粒子之间的意识没有叠加,因此会互相抵消。生命(更确切的说,是脑神经)使得这些意识之间(更确切的说,脑细胞之间)架起了一个庞大的相关结构。这个相关结构的坍塌(也就是说脑电波停止),就是生命的终止。但我们不能说死人不能思考,因为它身体上的每一个电子,原子,中子都可以思考。但只是死人思考的很不给力而已,不比它身上的粒子思考的多。

2011-1-26 00:19 快意做自己
回复 #25 颖颖 的帖子

那么,下一步:
桌子、汽车等等,跟人及其他生物体之间的根本区别,从粒子层次以及它们的组织和联系看来,区别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两种不同结果?

2011-1-26 00:21 快意做自己
回复 #27 颖颖 的帖子

回复至28才看到这个帖。
则,想问:
这个架构的实质,以及建立这个架构的关键点是什么?其实这个问题跟我28楼问的差不多了
或者换个说法,叠加的成功与否以及持续与否,怎样分析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快意做自己 于 2011-1-26 00:29 编辑 [/i]][/color]

2011-1-26 00:29 颖颖
回复 #29 快意做自己 的帖子

Connectome(脑结构)。再贴一个讲座:[url]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egnYPNnfMjk/[/url]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颖颖 于 2011-1-26 00:31 编辑 [/i]][/color]

2011-1-26 00:38 快意做自己
回复 #30 颖颖 的帖子

:hz1026:好像你贴过的,我上次没看太懂来着。
我先好好看懂思考下再接。

有空时到这个话题走下,想看看你的看法[url]http://www.xycq.net/forum/thread-221598-1-1.html[/url]
:Th

2011-1-26 00:50 颖颖
回复 #31 快意做自己 的帖子

不好意思,讲座只有英文的,希望你能将就着看。比较新的科学理念,中文资料一般都很不给力。

2011-1-26 02:48 harp
ams...axioms...听搞数学的人讨论物理总是一件很气闷的事情。我对没有唯相的东西只能持姑且听之的态度。

为这个东西发了这么多帖子,真的很有爱啊。

2011-1-26 10:40 颖颖
回复 #33 harp 的帖子

John Conway 是搞数学的,Simon Koshen 是搞物理的。唯相英文怎么说?这个概念有点对不上号。如果你需要 experimental verifiability 的话,我可以现在就告诉你,三个公理有两个可以直接 experimentally verify,还有一个是根据相对论得出来的,相对论也被 experimentally verify 过无数次了。如果你真的形式主义到连 ams 的东西看都不看的话,这篇文章总可以看看了吧?
‘The free will theorem’, (2006) Found. Phys. 36 (10), 1441;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颖颖 于 2011-1-26 11:15 编辑 [/i]][/color]

2011-1-26 13:09 tonyget
[quote]原帖由 [i]颖颖[/i] 于 2011-1-26 00:18 发表
生命也很容易定义,因为初等粒子之间的意识没有叠加,因此会互相抵消。生命(更确切的说,是脑神经)使得这些意识之间(更确切的说,脑细胞之间)架起了一个庞大的相关结构。这个相关结构的坍塌(也就是说脑电波 ...
[/quote]


人失去意识的时候不能思考,过后又能思考了

难到“结构坍塌”后,又能重新构造了? 那不是等于说人死后又复活了吗

2011-1-26 13:53 颖颖
回复 #35 tonyget 的帖子

但重新构造后就是另外一个人了。

2011-1-26 14:23 小贩
其实就是一个“主观”“我”的问题。
机器有主观么?粒子有主观么?

计算机有“主观”么?粒子有么?“初等粒子”真的是最小结构了么?

另“抵消”是结果,不是过程。

2011-1-26 15:28 颖颖
回复 #37 小贩 的帖子

“主观”“我”的问题是哲学问题,但粒子有主观意识,已经不是哲学问题了,而是科学问题。计算机的主观成分并不大于其组成粒子的主观成分,因为粒子和粒子之间没有叠加,它所运行的程序也是机械化的。初等粒子是最小结构,因为它们不能被继续分割了。

2011-1-26 17:12 快意做自己
回复 #32 颖颖 的帖子

找到了字幕版,看起来舒服多了。原谅我这种没出过国的,纯粹听带专业术语的英文有点压力,字幕是救星啊,呵呵。[url]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ExMTQyMDQ4.html[/url]
这位大神从基因、神经元的联系来引出connetome的概念,“I am more than my genes “这句话很关键,它体现的思想带出来的思维开拓是后面的基础。
实际上,它对于我们这些问题的更大价值是在于理念,非常有价值的理念;要解释具体的疑问和细节,包括微粒到整体物体的变化,形态的不同(如上面有人提出的昏迷失去意识、清醒回复意识,生与死的详细情形,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结构的差异,等等)显然要复杂很多(:hz1011:中文叫一匹布那么长),但是再复杂也是离理念枝干不远。
期待这方面研究的更多成果。

2011-1-27 12:59 小贩
回复 #38 颖颖 的帖子

初等粒子是最小结构是基于人类认知和定义的。而且,对我来讲他是不是最小个体在此命题中算是题外话。基本体和复合体可以是问题形式主体,在这里讨论他本身就没有任何意义。

机械化的思考方式,还是思考。
所谓灵活和机械也只是一个认识问题。俺说很多人的脑袋很木,同样也有人说我脑袋很铁。

就我看来思考,不管是灵活还是机械,不管是低级还是所谓的高级。都只是基于资信使用或不使用理论或经验包括所谓的本能应激(其实应该也算是一种经验)进行判断和计算。

对于自我还是本我,本只是说明问题的另一个分支:如果思考必须有“神性”,那么就不用思考了!除此外,思考这个行为的过程并不因为是自主或是被驱使就会有本质的改变。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小贩 于 2011-1-27 13:01 编辑 [/i]][/color]

2011-1-27 14:06 颖颖
回复 #40 小贩 的帖子

1,初等粒子是最小结构是基于人类认知的,但不是基于人类定义的,而是在粒子加速器里面经过无数次碰撞撞出来的。

2,如果你理解机械化随机数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随机数,而是伪随机数就差不多了。

3,[quote]就我看来思考,不管是灵活还是机械,不管是低级还是所谓的高级。都只是基于资信使用或不使用理论或经验包括所谓的本能应激(其实应该也算是一种经验)进行判断和计算。[/quote]
This is in direct contradictory to the Free will theorem.

2011-1-27 15:26 小贩
千万不要违背自由思考的原则。

2011-1-28 15:16 tonyget
没听说过 Computational universe theory 吗, 整个宇宙只不过是模拟程序, 如果做为程序中一小段代码的人类可以思考的话,那自然计算机也可以思考

[url]http://en.wikipedia.org/wiki/Computational_universe_theory[/url]

2011-1-28 15:24 颖颖
回复 #43 tonyget 的帖子

我不知道我需要重复多少次,我现在谈的 Free will theorem 是科学,不是哲学。

2011-1-30 07:37 tonyget
[quote]原帖由 [i]颖颖[/i] 于 2011-1-28 15:24 发表
我不知道我需要重复多少次,我现在谈的 Free will theorem 是科学,不是哲学。 [/quote]


哲学里也有科学学派

至于 “注定论” 与 “自由意志” 论的争议现在还在进行中, 还没有定论哪个正确

2011-1-30 23:57 颖颖
回复 #45 tonyget 的帖子

Determinism 是永远不可能通过可重复实验来 falsify 的,所以在哲学领域里它会一直被默认为正确的,在科学领域里它会一直被默认为错误的。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颖颖 于 2011-1-30 23:58 编辑 [/i]][/color]

2011-1-31 05:39 tonyget
Indeterminism 也不具有可证伪性

2011-1-31 10:42 颖颖
但是我比 indeterminism 要 specific 的多。

2011-2-1 06:38 tonyget
抛开宗教或纯形而上的决定论不说

还是有很多事物能说明决定论,而且事物的尺度越大越明显

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也许会有多种可能性,一个国家的兴衰也有多种可能性。

不过这些都属于微观上的“随机论”, 因为从更大的范围来看,一个人总是会有死的那一天;一个国家总是会有一天衰落;太阳总是会从东边升起;恒星总有一天会死亡。。。

宇宙中一颗微小的尘埃的命运如何“随机”, 都改变不了宏观的宇宙规律

而且这些都具有可证伪性

2011-2-1 10:32 颖颖
回复 #49 tonyget 的帖子

你把 determinism 和 convergence 混为一谈了。

2011-5-17 17:02 潜水潜规则
简答

机器不能主动思考,它只是人们给他的逻辑和程序去判断或运算,是简单的是非电路集合体,
但就是这很多的1+1=2,
1+0=1,0+0=0的开关元件,可以编成复杂的方程式,并将既定的公式和已成的软件组成一个
看似能思考的电子产品。
人的认识的提高和电脑的逻辑是同一个原理,只不过人多了一套神经系统,这样就有了感觉。
进化的漫长过程中,电脑的出现只是以个小插曲,让你们明白自己的生物构造的一个道具。
别看 变形金刚 就以为机器人会统治宇宙!
不过也确实,细胞研究的科技人员给了你们太多的失望,衰老都不可阻止,更何谈长生不死?
有些东西是注定的,该谁去完成也是冥冥之意,你们非要勉强,那就没办法了。
听说你们爱将人造卫星丢到太空中去,并胡乱制造一些噪音,你们觉得那很有趣么?
你们一直都在被监控的环境里生存着,还有必要去卖弄那些小玩具?
是不是天灾人祸的预示还不够明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帖:机器会思考么?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