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23 18:40
我本人间惆怅客
和珅何以得宠于乾隆?
在大清王朝的历史上,清高宗乾隆是一代英明君主,大贪官和珅是一个奸佞小人。以乾隆之英明却宠幸劣迹斑斑的和珅长达二十余年,是君臣相得,还是别有隐情?是乾隆看错了和珅,还是和珅钻了乾隆的空子?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真是千古奇谜。
近日夜晚无事,闲读《乾隆原典》和《和珅传》,细加研磨,渐有所得,方悟乾隆与和珅之关系绝非世人想象的那么简单,其中攸关两人际遇、性情、爱好与志趣等诸多因素,说到底,他们二人之间是一个相互依存、互相利用的矛盾统一体,原本就有着密不可分的融洽关系。
据《清宫遗闻》和《清朝野史大观》记载:乾隆做太子的时候,一次因事进宫,看到父王雍正的一个妃子娇艳无比,正对镜梳妆,不禁想和她开个玩笑,于是就从后面用双手捂住了那个妃子的眼睛,妃子不知就里,遂用梳子往后击打,正好打到了乾隆的额头上。乾隆的母后见了,就说那个妃子调戏太子,将她赐帛自尽。乾隆觉得对不住这个妃子,就用朱砂在妃子的颈上点了一下,悲痛地说:“我害尔矣,魂而有灵,俟二十年后,其复与吾相聚乎?”
后来,和珅入宫侍驾,乾隆越看和珅越像那个冤死的妃子,验其项颈,果见其颈上有一红色胎记。叩其年龄,也与那妃子死去的时间相合,正是25年。乾隆愈发吃惊,遂认为和珅就是那冤死的妃子之后身所化。为偿还年轻时的“孽债”,乾隆对和珅关爱由加,处处袒护,致使和珅平步青云,步步高升,以至权倾朝野,作威作福长达二十余年而不倒。直到后来乾隆死后,嘉庆皇帝才将他扳倒,死时居然也是白绫赐死,与那妃子一般无二,真是历史的巧合。
乾隆宠爱和珅,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还债说”载于野史,不足全信之外,其中有和珅自身的原因,也有乾隆的原因,当然更主要的还是封建官场的专制机制,三者互起作用,才成就了这一对令人难解的君臣之缘。
和珅生于钮牯禄氏旗,属于满洲正红旗,幼时丧父,家境贫寒,使他过早的尝尽了人间世态的炎凉,同时也使他对金钱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他认为:只有有了钱,才能被人尊重;只有有了钱,才能做人上人。这一认识,为后来他疯狂敛财打上了深深的印记。为了出人头地,还在咸阳宫官学读书时,他就奋发努力,成了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为他日后进入清朝政坛打下了坚实的学问基础。据说和珅身材忻长,眉清目秀,不仅是个标准的美男子,而且还是一个聪明绝顶、出口成章、处事机敏的干练之材,而且以最会理财、敛财专长。例如:在他任内务府总管之前,这个主管皇家事务的机构经常入不敷出,常常亏空,和珅做了总管之后,内务府不仅不亏空,而且还略有赢余;他不仅善于从各省封疆大吏、盐政织造、及富商大贾那里聚敛钱财献给皇上,而且还首倡在朝廷施行“议罪银”,收入所得,全部并入内务府特别收入,以满足乾隆骄奢淫逸和好事铺张的生活需要,这点深得乾隆皇帝嘉许。乾隆自称儒雅皇帝,和珅相貌俊俏且精通满汉蒙藏四种语文,平时巧答应对、处理政务干练决断,都甚和乾隆心思,是乾隆晚年不可多得的助手。从这一点上看,和珅受宠不仅仅是靠溜须拍马,而且是确实也有一些真本事,不然他也不会做到清朝的文武兼备的一等侯爵。当然,只靠本事还是不行的,和珅的过人之处还在于他对乾隆的耿耿忠心和善于揣摩乾隆的思想意图,他“以帝心为心”,处处变着法儿哄乾隆高兴,可谓乾隆的心腹密臣。乾隆爱好黄金,他就建议乾隆建造万佛楼,让王公大臣和各级文武官员献金佛给皇上,借以敛财;乾隆喜欢谈文论史,自誉无所不知,他就在编纂二十四史时在明显的地方故意抄错几个字,让乾隆一一指出来,以示天子的英明和学识渊博,借以满足乾隆的虚荣心;另外和珅债乾隆面前不失时机的表现自己的忠心,比如既便他成了一等侯爵,在乾隆面前仍然自称“奴才”,而不是像别的大臣那样自称“臣”或“老臣”,有时碰上皇帝咳唾,他也总是亲自“以溺器进之”,时时处处都给乾隆留下是自己人的感觉,这在个人感情上对于取得乾隆的信任绝对是必要的。当然他的这些手段都没有白费,皇帝的信任换来了和珅仕途上的光辉前程,也造就了一个权倾朝野、“携天子以令诸侯”的“窃国大盗”。据说和珅被抄家时,统计家有良田八千多公顷,当铺、银号、古玩店、洋行店遍布全国各地,总计家财8亿多两白银,相当于清朝当时5年的财政总收入。
古语讲:“狡吏不畏刑,贪官不避脏。”原因就在于狡吏和贪官的胆大妄为都是对下不对上。在皇帝面前,他们绝对都是清白廉洁的好官,他们聚敛的钱财都是在“合法的”、“正当的”名义下进行的,绝对让人抓不到把柄。说到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和珅们的出现,不仅是个人的问题,而且也有着封建官场机制的深层问题。在封建专制制度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帝是最高的统治者,只要获得了皇帝的信任,凡事皇帝不追究,狡吏和贪官们就没有什么可怕的。其实,这些狡吏和贪官们都深深地懂得:皇帝握有生杀予夺的大权,只要把功夫下在皇帝身上,有皇帝这棵乘凉的大树和保护伞,他们就可以高枕无忧了。至于其他大臣的弹劾攻击,还不是以皇帝的是非善恶为是非善恶,皇权至高无上,和珅抱了乾隆的粗腿,当然也就可以为所欲为了。
总上所述,乾隆宠幸和珅,一是有“还债的内疚”,乾隆想刻意提拔重用和珅;二是和珅确有才干,是乾隆处理政务的得力助手;三是和珅善于揣摩帝心,能让皇帝的生活时时刻刻都充满情趣;四是封建官场官官相护的痼疾,有时皇帝也不能例外。有此四点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乾隆宠幸和珅的原因了。
2010-11-23 18:44
麒麟子
楼主表现积极,有目共睹,按照轩辕以往惯例,除去对联区外,一般个人主题帖每日仅限三帖,如果超出就会判定为刷版嫌疑。
2010-11-23 18:45
我本人间惆怅客
回复 #2 麒麟子 的帖子
那我不发了。。。。。。这贴算到明天那里吧
2010-11-23 18:57
麒麟子
我是指在一个版区内限三贴,楼主可以到其他版区正常发帖
2010-11-23 19:01
我本人间惆怅客
哦,我知道了 :hz1026:
2010-11-24 07:43
循环
乾隆?明主?
我啥也不说了。。。
2010-11-24 08:47
白云苍狗
贪官和能吏往往是集于一身的,高层有得是资源,不在乎你拿多少,怕的是你办不了事。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白云苍狗 于 2010-11-24 08:48 编辑 [/i]][/color]
2010-11-28 19:55
我本人间惆怅客
回复 #6 循环 的帖子
乾隆的前半生确实是英主,这点也不解释。。。。
2010-11-28 21:09
崔浩
乾隆和和绅很明显了,断臂啦啦:hz1020:
2010-11-28 21:11
我本人间惆怅客
。。。。。。:hz1015::hz1015:
2010-11-28 21:14
夏侯称
对清史不甚了解。不过在大辫子戏里。和绅还帮乾隆清理过不少贪官。
2010-11-28 21:22
我本人间惆怅客
和珅是有才华的,在满清里面可以算得上是数一数二,我看过一本写和珅的书,幼年的和珅确实很苦,这可能是后来和珅贪财的原因吧
2010-11-28 21:28
崔浩
[quote]原帖由 [i]我本人间惆怅客[/i] 于 2010-11-28 21:22 发表
和珅是有才华的,在满清里面可以算得上是数一数二,我看过一本写和珅的书,幼年的和珅确实很苦,这可能是后来和珅贪财的原因吧 [/quote]
不过和绅考试的本事确实一般,如果他是汉人的话,估计就不会有机会贪污那么多了,毕竟他的考试能力确实太一般了。和绅据说会很多中语言,确实有点小才华,不过能在历史上混出点名堂的,除了一些儿个别的关系户,有那个是白给的。:hz1022:
2010-11-28 21:34
我本人间惆怅客
和珅能有那么大的成就,首先离不开乾隆,对于揣摩心思这方面,和珅是很有心得的,为了得到圣宠,和珅从小时候就开始研究乾隆的字画了,都说和珅拍马屁怎么的话,其实和珅他确实下了不少苦功,可见“苦心人天不负”呀
2010-11-29 09:36
tassdar
乾隆皇帝自己要办许多事,内务府不给钱,管和绅要。
乾隆要办一只秘密警察,秘密部队,兵部不保密,管和绅要。
乾隆收敛民财,政府部门政治贪污损耗太多,和绅代办。
乾隆要有个好名声,要有人背黑锅顶缸,和绅代办。
乾隆要给儿子留下一个存钱罐,和绅代办......
2010-11-29 19:14
可爱小马驹
旗人对皇帝都是自称奴才的,没资格自称奴才的才会去称臣
2010-11-29 19:20
我本人间惆怅客
回复 #16 可爱小马驹 的帖子
其实我觉得称奴才和臣都一样,只是一种称呼,也就是风俗习惯不同而已,汉人觉得称奴才丢人,所以称臣,而旗人觉得这就是一种称呼,不觉得有什么不同,故而就不一样了:hz1026:
2010-11-29 19:50
saikyo12
和绅很有才华的一个人..
2010-11-29 22:18
可爱小马驹
你觉得没用,事实上是汉臣被抬了旗籍后有资格称奴才的都是高兴得屁颠屁颠,要是惹主子爷不爽了给除了籍,只能称臣没资格称奴才的话,无不哭天喊地,悲痛欲绝。
能自称奴才是种荣誉,无数没资格的汉臣都要挖空心思去争取的。
2010-11-29 22:37
KYOKO
奴才比臣亲近,汉臣没资格称奴才的
2010-11-29 23:43
三步一计谋
关系也要 能力也要 做人就是要做多面手
2010-11-30 17:50
我本人间惆怅客
回复 #19 可爱小马驹 的帖子
开玩笑,纪晓岚称奴才了?李鸿章成奴才了,曾国藩称了,还是袁世凯称了??有实力又受重用的不见得都那么贱吧
2010-11-30 21:13
intermlbai
回复 #22 我本人间惆怅客 的帖子
以能自称奴才为荣是有的,虽然没有什么明确的荣耀的说法。雍正曾经花了很大的功夫要臣子们改“奴才”、“主子”的称呼自称为“臣”,甚至直接批在奏章上,也没有完全杜绝这种风气。可见身为满人的雍正也看不下去了。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intermlbai 于 2010-11-30 21:15 编辑 [/i]][/color]
2010-11-30 21:48
我本人间惆怅客
回复 #23 intermlbai 的帖子
话说清末鲍春庭出任钦差大臣,上书房奏对时突然自称奴才,引为一时笑柄,人皆说,此人也太过巴结
2010-11-30 21:48
mk0010553312
回复 #19 可爱小马驹 的帖子
开玩笑,纪晓岚称奴才了?李鸿章成奴才了,曾国藩称了,还是袁世凯称了??有实力又受重用的不见得都那么贱吧
-----------------------------------------------
曾李倒難說,那時候清延要靠漢大臣吊命
但紀大學士那年代漢文臣是想做清皇帝的奴才而不得的
2010-11-30 21:52
我本人间惆怅客
回复 #25 mk0010553312 的帖子
那么往前说,纪晓岚 ,刘墉呢??难道他们也自称奴才?:hz1059:
2010-11-30 21:53
我本人间惆怅客
回复 #25 mk0010553312 的帖子
想做奴才而不得。。。。。不见得吧:hz1011:
2010-11-30 22:04
可爱小马驹
纪晓岚没有被抬籍,想自称奴才还没这个资格呢
2010-11-30 22:19
我本人间惆怅客
回复 #28 可爱小马驹 的帖子
笑话,《百家讲坛》里《和绅和纪晓岚的关系》那期说:在清代,大臣对皇帝的自称是不一样的: 如果是满人,除了皇子们,都得自称:奴才,喳; 如是汉人,就自称 臣,是 。。。。。可不见得身份不够不足以称“奴才”的呀:hz1054:
2010-12-1 00:39
可爱小马驹
楼上建议去普及一下“抬籍”这个词的意思先。:hz1016:
汉人是没资格自称奴才的,得被主子爷抬成汉军旗旗籍才有资格自称奴才,而汉军旗比普通汉人身份地位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是无数汉臣追求的一种荣誉:hz1024:
2010-12-1 09:30
土流氓
能在史书上留名的也算是个人物了
2010-12-1 17:06
我本人间惆怅客
回复 #30 可爱小马驹 的帖子
所谓抬籍者,不过是提升地位而已,而未必使用在官员身上的,只是对于那些奴隶级别的人,进行抬籍以示恩宠,其实说白了,就是升职手段,但是也只限于用在满人或者低级汉人身上,但是谁用在汉官身上了???反正我是才疏学浅,没见到过:hz1016:
2010-12-1 17:50
intermlbai
回复 #32 我本人间惆怅客 的帖子
施琅是汉人入旗的....我理解所谓以自称奴才为荣倒未必是说汉臣都梦想着能自称奴才,但是奴才与汉臣内外有别,总归跟皇帝更亲近。所以才有雍正要大臣更改称呼,也才有那么多不该自称奴才的也想自称奴才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intermlbai 于 2010-12-1 17:56 编辑 [/i]][/color]
2010-12-1 17:58
我本人间惆怅客
施琅是因为身为降将,地位不行,故而才有此“殊荣”
2010-12-1 20:25
可爱小马驹
汉人比满人低等在清朝是不争的事实,而汉军旗则可被认同为满人,自然是要比汉人要高等,这是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不平等,跟是不是官没关系。
2010-12-1 20:28
可爱小马驹
所谓抬籍,从来就没有使用在奴隶身上,因为奴隶本身不需要抬籍,生下来就跟随自己的主子属于旗籍。
清朝很少抬汉官入籍是因为清朝统治者一直对汉官都非常猜忌,自然不会去抬他们的籍让他们有机会掌握更多的权柄。偶尔有能被抬的,莫被视为至高的荣誉奖励。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可爱小马驹 于 2010-12-1 20:30 编辑 [/i]][/color]
2010-12-1 20:33
我本人间惆怅客
回复 #35 可爱小马驹 的帖子
这只是种族问题,并不代表汉官没资格称奴才,而是汉人不息的玩满人那套:hz1001:故而汉官自称臣并不是身份不足以称奴才。。。。
2010-12-1 20:36
我本人间惆怅客
回复 #36 可爱小马驹 的帖子
不见得吧,清人不抬汉官籍是因为汉官本就不是满人的奴才,他们多是靠仕途当的官,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包衣。。。。。:hz1011:
2010-12-1 20:42
可爱小马驹
自称臣的汉臣比自称奴才的满臣地位要低,权力要少,待遇要差,你认为汉臣们都是甘于现状不求上进的么?楼上举的那个无数没资格自称奴才的汉臣们拼命在雍正面前自称奴才的例子,已经很好的说明了汉臣们的普遍心态。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可爱小马驹 于 2010-12-1 20:44 编辑 [/i]][/color]
2010-12-1 20:45
我本人间惆怅客
回复 #39 可爱小马驹 的帖子
那是正常的,毕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满清信任满人是正常现象,汉官努力竞争也是正常现象,但是自称奴才就不见得没资格,而是身为读书人的他们不屑。
2010-12-1 21:05
我本人间惆怅客
回复 #39 可爱小马驹 的帖子
有是讨厌的编辑。。。。我还是那句话,汉官不是没资格称奴才,而是不屑与:hz1054:
2010-12-1 21:25
可爱小马驹
事实上却是你心目中这些有资格却不屑于自称奴才的汉官们因为擅自自称奴才而被主子爷认为他们没资格,不准他们再乱叫,看来清朝的主子爷和汉臣们都没你明白道理,你真伟大。
2010-12-1 21:29
我本人间惆怅客
事实是阁下自己想当然了,雍正那例子只是说明雍正尊重汉人,让他们不用自称奴才,这是对民族风俗的尊重,到了阁下眼里就成了没资格了。。。看来阁下更“睿智”。了不起:hz1050:
2010-12-1 21:44
可爱小马驹
雍正尊重汉人,你确认你说的是太阳系地球上的中国清朝那位雍正皇帝?
2010-12-1 21:54
我本人间惆怅客
最起码,汉人的地位是越来越高,雍正尊不尊重是一回事,但是最起码要拉拢,你以为大清国是只靠着自己满人的力量才站住中原200年左右的??
2010-12-1 22:37
intermlbai
雍正帝不让手下称奴才应该是有点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想改革旧的称呼,明君臣之礼吧,说是纯粹的尊重汉人倒也未必。他批示的那些大臣里可是有不少是从他王府里奴才的位置出来做一方大员的,有旗籍的汉人也有满人。
但是从满清的八旗制度来讲,形式上一直还是奴隶制的,所以才有了非旗籍不可自称奴才这样的一套。事实上就是“奴才”比“臣”更受皇帝的信任,在外面更受尊重。
2010-12-2 13:23
温暖阳光
原来是这样的:hz1016:
2010-12-2 15:23
salasttt
和珅还是有点文化,起码会给乾隆供钱。
2010-12-2 16:36
我本人间惆怅客
回复 #46 intermlbai 的帖子
满人更受信任是一定得了,但是首先雍正和其他的皇帝有点不一样,他比较重实绩,因此他可以养一群贪官为他办事,却未必会对清官青睐,这就是雍正,故而所谓的强调君臣之礼倒未必,毕竟他不是乾隆,康熙留下的烂摊子使他没工夫扯这事,他所看重的就是办事效率,你能办事,我就罩着你,当然,前提是你要懂事,不然就是年羹尧那样的下场。
2010-12-5 09:12
急速战隼
:hz1001 楼明显偏了
2010-12-8 10:56
梦行天下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呗
2010-12-13 11:22
skall
和珅是把君臣之道拿捏得比较好的了
他也知道只要乾隆一倒
自己就要完蛋。
但是他已经没有后路了
2011-2-27 16:03
zhangjia1881
汉臣称臣,满臣称奴。清朝是人满族的天下,和珅称老臣才是自贬身份呐
2011-3-3 21:37
宇文铭
其实做领导的就要你能办事,贪点钱倒不是很在意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