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炎黄春秋 » 我是宋帝我也给岁币


2010-11-20 18:36 我本人间惆怅客
我是宋帝我也给岁币

在下以前一致认为宋朝没骨气,老给别人钱,辽国宋朝打不过给就算了 ,接着西夏又来要。。明明赢了还要“赐”岁币,就是名字好听点,其实就是花钱当保护费。
不过看了百家讲坛袁腾飞讲的两宋中的某一集。我才知道。弄了半天,我要是宋朝皇帝我也这么做。呵呵,先不要骂我,且听我一一道来。
话说宋自檀渊之盟就给辽岁币,每年白银10万,绢20万。。后来又给西夏白银7万,茶三万斤 。绢15万。。总共加起来就四五十万而已,这个数字在宋朝是相当于两个县的一年的总收入。而宋朝有几千个县。可以说这么做,值!还很值,因为宋朝的义和之举使得各国相互贸易,说白了,当时宋朝的商品高度发达,要买也是别人买宋朝的,宋朝怎么会看上北方那些破“土地产”呀,只有战马,但是西夏辽国是傻瓜吗,当然不会给,那光争着买宋货,而宋朝除了战马什么也看不上,那战马别人不卖。。嘿嘿 可想而知了,我想用经济学的术语叫做贸易顺差把?也就是说。宋朝给的那点钱能赚回来,等于没给一样,呵呵, 值!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可以说当时战争真打起来了,可不是一俩个县的经济水平可以负担得起的,那是要日费千金呀!,而且战争真的打了,又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说白了就是赔本。甚至还有灭国的危险,这样一来 两者一比较,大家是愿意用两个县的一年总收入换取国家的和平 让百姓免受兵刀之苦呢 ,还是要不惜耗损国力去打仗而且还不一定有收获呢! 呵呵 自己选下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我本人间惆怅客 于 2010-11-21 11:22 编辑 [/i]][/color]

2010-11-20 18:48 游戏爱好者
和现在的中美关系有相似之处,
一个是小额送款,一个是大额借款
送的肯定要不回来,借的不知何时要得回来。

2010-11-20 18:51 intermlbai
其实宋的那个还算是成本计算的范围内,节省了大批军费可以用到西夏方向,这是实实在在的好处,今天的这个就不好说了

2010-11-20 19:04 我本人间惆怅客
现在和当时不同,现在咱中国能不能挣回美国的钱就不一定了。。。。。

2010-11-20 21:56 asky
我也觉得澶渊之盟好啊,开启认长辈的先河,礼仪之邦嘛。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asky 于 2010-11-22 09:08 编辑 [/i]][/color]

2010-11-20 22:01 我本人间惆怅客
回复 #5 asky 的帖子

呵呵 话说檀渊之盟是和辽国结成了“兄弟之邦”,到兄台这就成了认长辈了。。。厉害!!

2010-11-20 22:07 KYOKO
万事开头难,认哥哥了这父亲还远吗

2010-11-20 22:13 我本人间惆怅客
最起码认哥哥不算失身份,在一定时间内,北宋都做了很划算的买卖,至于后来认叔的事就是后来的问题了。
清朝后期一大堆“干爹”,难道你能说人家前期是垃圾??如果什么都看衰弱了的时期话,哪个朝代你能说它好??

2010-11-20 22:29 孔方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给钱买平安又把钱赚回来,固然是个好办法。但是宋朝养那么多兵却不打仗,到头来不仅空耗军饷,而且一旦有事连反抗的能力都没有。
宋真宗的时候,辽军打到黄河就打不动了;等到宋徽宗的时候,金人一直打到长江;宋理宗的时候,宋军在重庆和襄阳让蒙古人吃足了苦头。可见,平安光靠钱是买不了的。

2010-11-20 22:33 asky
[quote]原帖由 [i]我本人间惆怅客[/i] 于 2010-11-20 22:01 发表
呵呵 话说檀渊之盟是和辽国结成了“兄弟之邦”,到兄台这就成了认长辈了。。。厉害!! [/quote]

没有这次的兄弟,哪来的叔叔阿姨。跟辽帝结兄弟,其实就是认了辽的实际掌权者萧太后为阿姨啊。

另外我没说这个协议不划算,从面上看是很划算。另外中原王朝向蛮夷定期进贡这个制度也是一个创举,后来被广泛地应用在对西夏啊,对金的外交政策中。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asky 于 2010-11-20 22:51 编辑 [/i]][/color]

2010-11-20 22:39 我本人间惆怅客
回复 #10 asky 的帖子

呵呵 那么哪个朝代的末期不是饱受屈辱????阁下即然喜欢拿朝代的衰弱时期说事,那么就请举例说明哪个朝代的末期有尊严吧!
ps:话说兄弟的妈就是姨。。。。难道宋真宗没妈吗??他妈不是辽帝的姨了???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我本人间惆怅客 于 2010-11-21 05:58 编辑 [/i]][/color]

2010-11-20 22:42 我本人间惆怅客
回复 #9 孔方 的帖子

不是说宋朝花钱就买来的平安,要是宋朝骨头不硬的话,再多给十倍也白扯。至于忘战也不是宋朝送钱的原因,而是天下太平过久的原因,这点哪个朝代都避免不了,包括曾经威加海内的蒙元。。。。。

2010-11-20 23:10 asky
[quote]原帖由 [i]我本人间惆怅客[/i] 于 2010-11-20 22:39 发表
呵呵 那么哪个朝代的末期不是饱受屈辱????阁下即然喜欢拿朝代的衰弱时期说事,那么就请举例说明哪个朝代的末期有尊严吧! [/quote]

宋真宗也算是朝代末期啊,高见!就是在宋朝之前也没见那个中原统一王朝发明岁币制度的,哪怕是末期,确实都很没尊严。

另外你在数个帖子都在跟不认同你观念的人吵架,我就不陪了,不认同您主贴的观点我也不该回,我错了。

2010-11-20 23:22 我本人间惆怅客
回复 #13 asky 的帖子

哈哈 ,真宗给货币,我一楼已经讲了,是本划算的买卖,或者阁下认为明明打不下北方,却要硬打持久战,最后弄得两败俱伤,然后让西夏或者吐蕃捡个大便宜??那样也行,不过首先真宗要有汉武帝的威武,以及国家要有汉家铁骑的雄风。。。:hz1054:
再说一句,真宗是和契丹结为兄弟。。。而不是认爹。。。。。原来阁下对兄弟的定义就是“爹”呀!  你也是高见。 比起阁下之论。。。我那就是低见中的低见呀,。。。。阁下开始口口声声说认爹,,弄得在下以为是北宋末年的绍兴议和。。。。。真是对不住,是中期,不是末期。。。是我的错:hz1050:

2010-11-20 23:28 浪子天妖
认叔貌似也是南宋韩相爷北伐失败后的事情了吧……

2010-11-20 23:32 我本人间惆怅客
回复 #15 浪子天妖 的帖子

是高宗时期认得。。。。。。。在给金国皇帝的国书里自称侄。。。。。

2010-11-21 10:01 我本人间惆怅客
回复 #13 asky 的帖子

至于阁下所谓的吵架。。。。。。呵呵  要是哪个人的回帖都像阁下那样讽刺别人论点的话。。。。。那在下还就真的要吵架了:hz1064:

2010-11-21 18:07 chromatin
认爹的是后晋石敬瑭吧
宋和辽只是约为兄弟,楼上说要管辽太后叫阿姨,那只怪自己命不长,要是人人活70+,不用几代辽就该称宋叔爷了

2010-11-21 18:09 我本人间惆怅客
回复 #18 chromatin 的帖子

是也是也!兄此言大善!!

2010-11-21 18:32 关毛
我眼误,看成了:如果宋帝也给我岁币……

汗,眼误眼误

2010-11-21 18:40 我本人间惆怅客
回复 #20 关毛 的帖子

汗。。。。那么我就成了历史狂人了:hz1026:

2010-11-21 21:57 asky
[quote]原帖由 [i]我本人间惆怅客[/i] 于 2010-11-20 23:22 发表
再说一句,真宗是和契丹结为兄弟。。。而不是认爹。。。。。原来阁下对兄弟的定义就是“爹”呀!  你也是高见。 比起阁下之论。。。我那就是低见中的低见呀,。。。。阁下开始口口声声说认爹,,弄得在下以为是北宋末年的绍兴议和。。。。。真是对不住,是中期,不是末期。。。是我的错 [/quote]


真无聊。按两国约定,宋真宗必须称呼萧太后为婶母,这不是认长辈是什么。


我说认长辈,到你那就变成了认爹,难道你管所有的长辈都叫做爹?整个帖子第一个爹字就是你这莫名其妙冒出来的。


另外,历史学的再不好,萧太后是男是女你分不清楚?:hz1014:

恶毒的话我自己编辑掉,连对方说什么都不看清楚,或者恶意地去篡改,这就不是讨论问题的态度。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asky 于 2010-11-21 22:04 编辑 [/i]][/color]

2010-11-21 22:13 我本人间惆怅客
回复 #22 asky 的帖子

哈哈 既是兄弟,就是相互关系,难道宋真宗他妈就不是辽帝的婶母了???
哈哈 原来阁下认为兄弟是长辈呀,,那么阁下的长辈可真是多呀,我一向认为长辈最起码亦应该是父辈的,因此拿认干爹作比较,不过某人听不明白,还是故意话里挑刺,我就不知道了。。。。或许阁下是某个少数民族的,有兄弟是长辈的风俗。。。。。:hz1052:
至于萧太后是男是女我当然知道,故而我做的只是比喻而已,阁下看不懂,在下不介意。那么在下重申一遍好了 ,在中国,最起码在现在,长辈的定义也该在父辈以上吧,,至于哥哥也好 弟弟也罢,都是平辈。
还有 辽国的皇帝是男的,萧太后再有权,也不是,故而我说的都是辽帝,到阁下这就非得抬高一辈,好像不抬高压不住似的:emot29::emot19:

2010-11-22 21:26 我本人间惆怅客
回复 #22 asky 的帖子

用编辑以前的帖子来,来争取支持的事,我不是没见过,大哥,你别玩这套了,话说我从来不引用回帖的原因就是觉得没必要,你能把挑衅的话编辑掉,能把大义拉到你这边,但是你挑衅过的人,依然不会被编辑:hz1064:

2010-11-22 22:10 星义
话是这么说,但是那个时代有几个人懂得货币战争呢?宋朝自己后来都弄的钱荒,不得不弄出纸币来。而货币战争的另一个问题是两国贸易。你也说了,宋只想买战马,但是辽不卖。倒过来,辽后来年年受灾,想买粮食,但是宋也实行了粮食禁出口。但是中国人是神奇的,有人自敢明目张胆的卖给辽人粮食,而且还说,看不得辽国人民受苦。据说还得到了美名。而马这种东西,第一是要集中驯养。第二国家监控也比粮食容易。宋国就是想通过走私之类的方式买马也不容易。用贸易打垮对手是个好方法,问题是有没有人有这个意思,并且什么人去做。
辽得了岁币相对也不是什么好事,最后几代辽帝个个都只顾享乐,很可能就是被这个岁币养出来的。每年有这种多钱白来,自然要享受享受了。
“国虽大,好战必亡”,我真是很不赞同这句话。就拿宋来说吧,当时的钱荒受不了,纸币又没信用,弄的国家的经济都要崩溃了。如果这个时候能够打下日本来,以日本的大最金、银流中宋朝,同时能够建立金、银、铜三级或银、铜两级的货币体系,肯定就不会再有钱荒。打仗就是抢钱,看看欧洲的十字军,和近代的几次大战,哪家打胜了的没发展起来?只有中国这种打了胜仗也要不战利品不占土地不抢钱不抢东西的“礼仪之邦”才会越打越穷。

2010-11-22 22:14 我本人间惆怅客
。。。。。。。。话说要是穿越者去的话,也未必有这么大胆的想法。。。。不过还是欢迎捧场:hz1026:

2010-11-22 22:18 星义
:hz1016:我说,推荐你看《宋时明月》。虽然作者常常编造历史,但是就是你这条路子的。

2010-11-22 22:25 我本人间惆怅客
哦 ???我的这条路子????我的路子很多,阁下指的是什么:hz1054:

2010-11-22 22:26 星义
货币战争啊。主角的思想就是,让全亚洲来为宋朝的通货膨胀买单。

2010-11-22 22:30 我本人间惆怅客
貌似货币战争的理念不是我的路子吧。。。。。。。:hz1026:

2010-11-22 22:31 星义
你看你那个搞贸易顺差什么的,就是这路子。

2010-11-22 22:44 我本人间惆怅客
回复 #31 星义 的帖子

这是在陈述宋朝商品高度繁荣,吸引别族的欢迎现象,这个名词用在这个上面不算错吧???看仔细点:hz1054:

2010-11-22 22:59 星义
这个我就不跟你争了,大家说的其实都是那么个意思。那书你有兴趣可以翻翻,主角在中期就开始在往辽国倾销奢侈品而走私战马,努力的掏空辽国的家底。不过小说就小说,可不能当真。

2010-11-22 23:01 我本人间惆怅客
回复 #33 星义 的帖子

我也没兴趣争论,那种yy小说,我一向是很杜绝的,虽然曾经很爱看:hz1053:

2010-11-22 23:05 asky
[quote]原帖由 [i]我本人间惆怅客[/i] 于 2010-11-22 21:26 发表
用编辑以前的帖子来,来争取支持的事,我不是没见过,大哥,你别玩这套了,话说我从来不引用回帖的原因就是觉得没必要,你能把挑衅的话编辑掉,能把大义拉到你这边,但是你挑衅过的人,依然不会被编辑:hz1064: [/quote]

不好意思,对于你这靠捏造别人话语来争取支持的没有道德底限的人,我不得不采取引用的方式。

至于我说了什么话是像你的“干爹论”一样捏造出来的,你尽可以直接说。

话说回来你在这个论坛每天都跟人争吵,有必要对你采取“挑衅”这种策略?

我说什么话挑衅你了?你不用采取引用手段,直接回忆你没有被编辑掉的记忆呗?我的编辑比你的回帖早了一天,你的记忆还能走到我帖子之前去?

如果说发表跟你不同的观点或者指出你捏造出“干爹论”就是对你的挑衅?那还真是不好意思。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asky 于 2010-11-22 23:08 编辑 [/i]][/color]

2010-11-22 23:08 我本人间惆怅客
哈哈 阁下不是编辑的天衣无缝吗??我上哪里去找呀,认兄弟变成了认长辈。。。。。呼。。。我现在还没能平静呢,本来此贴我打算就此了结,不过既然阁下又来了,就请继续发表高论吧:hz1022:

没办法。。。你编辑了我就得回答个问题。。。我这几天是经常和别人争论,但是这是论坛,正当的辩论是合法的,我申明自己的观点有什么错??阁下不讽刺的话,在下也未必叼阁下呢。。。。谁对谁错还不一定呢,就说我怎么怎么的。。切。。。。。。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我本人间惆怅客 于 2010-11-22 20:23 编辑 [/i]][/color]

2010-11-22 23:19 asky
你不是口口声声记忆没被编辑掉么?那我是造谣了还是中伤你了?不强求你引用啊,辛酸回忆也行。

我从头到尾可都说的都是庆祝宋真宗认了长辈。宋真宗认萧燕燕为叔母这是正史原话,这也算是捏造?叔母不是长辈,只有你的“干爹”才是?

另外这跟你构思出辽圣宗管宋真宗他妈叫叔母不一样,因为你读过一点点宋史也该知道明德皇后那一年已经死了,这个便宜别想占。

2010-11-22 23:29 我本人间惆怅客
“兄弟之邦”是指国家,你老往长辈上扯,是谁的问题??你左一句长辈有一句长辈,难道兄弟是长辈???萧太后。。。。呵呵 ,既然宋辽两国的皇帝是兄弟,那么对方的长辈不也是自己的长辈吗?至于称呼是礼仪上的,:hz1054:宋帝他妈去世了就不是辽帝他长辈了????还占不到便宜,可笑,难道就辽国占了个大便宜???宋就丧权辱国了??宋在和辽国结盟与其和金国结盟是两个概念,这里差距大了,阁下看不懂我不怪你。:hz1021:
至于“干爹"说法是因为某人说认长辈。。我觉得长辈最起码也得是父辈的而已。。。故而:hz1016:
而且我说的干爹是指向敌国摇尾巴的那种。。。。比如晚清的形式。。。。是用来比喻国家之间的极度不平衡。。。而阁下就认为宋辽结盟就是这种关系。。。呵呵,现在阁下明白了????
ps:编辑帖子的习惯不是很好。。。。。

2010-12-15 20:09 关内侯
问题是国防力量不强,万一碰上个流氓国家直捣汴京,怎么办?就如金国一般。

2010-12-15 23:05 shyue
宋朝经济已经很强了

2010-12-16 11:55 sharpest
很多人都是不计算战争成本的,汉武帝倒是武功极盛,可是汉朝就是从那以后衰落的。花钱买和平,花费远远低于战争成本那肯定还是合算的,对整个国家的经济也影响不大,这个和满清末期的赔款不一样,满清一次赔款的金额就超过整个宋朝的岁币了

2010-12-16 11:59 绛橙子
岁币本身没什么,但是影响很深远。从某种程度上讲,岁币阉割了宋人的铁血精神,导致被金人如此轻松击败。

2010-12-21 09:50 shicanhui
看来LZ和袁腾飞看问题一样:只看眼前不看长远;只看有形不看无形。一个向别的国家交保护费的国家有何前途有何精神。
    阵痛你懂么?就像你有病虽然不舒服,但你一算如果开刀多受罪多花钱,于是不开了,你说行么?我举的例子虽然不很贴切,但有见识的人都明白。那种算小账图一时安逸和合算的都不会有好的结果的。
    既然你也知道大宋的经济多富足,你怎么不能想着把经济力量转化为军事力量国家力量,而是琢磨着怎么交保护费合算。

2010-12-21 19:28 youlinggcy
感觉岁币的问题体现了中国人缺少契约精神(辽国也算中国人的话) 说好了每年给这么多钱 就是不应该打仗了 宋朝也一样 等辽国弱了该给钱也不给了 还准备直接给人家灭国

2010-12-21 20:32 昭福
回复 #1 我本人间惆怅客 的帖子

别拿袁腾飞那种垃圾当回事~,他只是一坨~

2010-12-22 12:03 岳光寒
[quote]原帖由 [i]asky[/i] 于 2010-11-20 23:10 发表


宋真宗也算是朝代末期啊,高见!就是在宋朝之前也没见那个中原统一王朝发明岁币制度的,哪怕是末期,确实都很没尊严。
[/quote]
是啊,给钱真没尊严,还是像汉唐那样给女人有尊严。

像汉朝送女人给匈奴人一家连娶三代啊,唐朝向回纥借兵时答应以一个城的子女玉帛相赠啊,这种事真是太有尊严了,反映了我汉人的血性!

宋朝你给啥不好,居然给钱!你钱多就给钱啊?女人不比钱多得多?真TMD丢脸,把我汉人的血性都丢光了。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岳光寒 于 2010-12-22 12:11 编辑 [/i]][/color]

2010-12-22 21:47 马岱
如果宋朝是通过岁币节约了军费,减轻了全国的负担,还情有可原,但宋朝是在军费开支庞大的基础上给岁币的,说岁币买来了安全,那军费算什么。

2010-12-23 02:20 youlinggcy
[quote]原帖由 [i]马岱[/i] 于 2010-12-22 21:47 发表
如果宋朝是通过岁币节约了军费,减轻了全国的负担,还情有可原,但宋朝是在军费开支庞大的基础上给岁币的,说岁币买来了安全,那军费算什么。 [/quote]

这个是保护费啊 你开个大歌厅给完派出所和警察局钱 自己不是照样要雇保安么

2010-12-23 08:21 马岱
回复 #48 youlinggcy 的帖子

给派出所警察送钱那是为了掩护违法的勾当,宋朝这个歌厅的状况是自己请了四五十号人的保安,还在给黑社会交保护费。

2010-12-23 11:38 intermlbai
回复 #49 马岱 的帖子

没记错的话省下来了一批军费用到西北战线了吧。至于养的那帮禁军是完全不管用啊,三冗问题不是因为付了岁币,而是因为明知道这帮保安不管用还要养,结果不但要给黑老大交保护费,真要出门和别的小帮会火并还要另外掏钱雇打手....

2010-12-23 11:51 岳光寒
[quote]原帖由 [i]马岱[/i] 于 2010-12-22 21:47 发表
如果宋朝是通过岁币节约了军费,减轻了全国的负担,还情有可原,但宋朝是在军费开支庞大的基础上给岁币的,说岁币买来了安全,那军费算什么。 [/quote]
冗兵问题也是仁宗朝对西夏用兵才开始出现的,真宗朝岂能逆料?真宗个混蛋还有钱封泰山,当时军费应该还不成问题。

2011-1-3 13:58 我本人间惆怅客
哎 被禁一月,已物是人非,回帖太多了 我就不说啥了  实在忙不过来:hz1017:

2011-1-26 17:59 卯金刀
其实,大宋在当时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这点小钱不算什么。
而且,打仗难道不花钱?要支军费,抚恤费,打不过了还得赔款。
并且,打仗边关还不能互市,又赔一大笔钱。
岁币根本就可以通过互市赚回来。

其实亢官,亢军,亢费,就是宋朝优待功臣和文官,压制武将的后遗症。
大宋最后就因为这个挂了

2011-2-1 16:50 zhjienc
[quote]原帖由 [i]youlinggcy[/i] 于 2010-12-21 19:28 发表
感觉岁币的问题体现了中国人缺少契约精神(辽国也算中国人的话) 说好了每年给这么多钱 就是不应该打仗了 宋朝也一样 等辽国弱了该给钱也不给了 还准备直接给人家灭国 [/quote]

中国人没有契约精神是有传统的。不说别的,从汉武帝开始的削藩,放到欧洲封建社会不就是毁约吗?

中国人在要面子同时,也讲究实惠。撕毁条约就表现了实惠的一面。这是中国文化儒表法里的表现。

2011-2-2 10:31 大风起兮龙飞扬
用钱换来的和平

既然是一笔买卖,总得双方都能实现,那么:
宋的经济实力如楼主所言,可以支撑起几十万的开支;
但是——假如我是金、辽、西夏的国君,知道宋给我的岁币只是其年收入的九牛一毛,相信我是按捺不住;从而南宋送金子送银子就是挡不住蒙古铁骑的跋扈。
没有民族的独立就不会有国家主权,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宋的经济基础远远好过别国,可是富裕没有运用在提升国力与战斗力上,挨打是咎由自取。
我是宋帝开始会给岁币,但一定要提拔岳飞、韩世忠一样的将才,训练军队,逐渐摆脱依赖,直到收复燕云十六州。

2011-2-4 00:03 dzhiqiong
[quote]原帖由 [i]岳光寒[/i] 于 2010-12-22 12:03 发表

是啊,给钱真没尊严,还是像汉唐那样给女人有尊严。

像汉朝送女人给匈奴人一家连娶三代啊,唐朝向回纥借兵时答应以一个城的子女玉帛相赠啊,这种事真是太有尊严了,反映了我汉人的血性!

宋朝你给啥不好 ... [/quote]

送女人挺好的,哪不是去当普通鸡,那是当皇后啊!尤其汉明帝还拿个宫女忽悠人家单于...........

2011-2-4 00:06 dzhiqiong
[quote]原帖由 [i]dzhiqiong[/i] 于 2011-2-4 00:03 发表


送女人挺好的,哪不是去当普通鸡,那是当皇后啊!尤其汉明帝还拿个宫女忽悠人家单于........... [/quote]

岁币还是有一定作用的,可是忽悠不了蒙古人............旭烈兀把哈里发和他的财宝一块给烧了。

2011-2-11 04:25 ashuixu
蛮有道理的

2011-2-19 08:57 宇文
“这个数字在宋朝是相当于两个县的一年的总收入。而宋朝有几千个县。”


袁鹏飞脑袋秀逗了,会这样算账?TMD上海年鸡屁股1.7万亿,全国三十个省就都是1.7万亿了?
岁币的价值合理与否,是和维持战争的军费比的。

2011-2-19 09:01 宇文
[quote]原帖由 [i]大风起兮龙飞扬[/i] 于 2011-2-2 10:31 发表

但是——假如我是金、辽、西夏的国君,知道宋给我的岁币只是其年收入的九牛一毛,相信我是按捺不住;从而南宋送 ... [/quote]

辽金夏的国君都尝试过,没有灭亡宋朝的可能,只能陷入僵持和长期攻防战之中,与其费力地打仗掠夺回一点东西,还不如持续地收礼
而蒙古则不同,所到之处,尸横遍地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我是宋帝我也给岁币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