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20 11:13
西楚项昂之
刘邦出汉中属侥幸 如无人指路未必能挺进关中
汉元年(前206年)八月,汉王刘邦乘项羽进攻齐地田荣之时,决心出南郑(今陕西汉中市东),袭占关中(指函谷关以西地区)。刘邦东进,与项羽一争天下面临的第一道难关,就是要首先扫除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三位秦王将领的钳制局面。
汉元年八月,刘邦听从韩信的策略,部署军队出关中。关中防御汉中进攻的屏障是秦岭,秦岭东端有武关,西端有散关(陈仓道),另有三条谷道穿越秦岭中部,作为汉中与关中之间的通道,它们是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除了这四条较近的道路外,还有一条较为遥远的道路,即很多朋友所熟悉的祁山道,自散关西侧迂回,由汉中经甘肃,北上陇西地区,越过陇山东下关中,后来诸葛亮北伐,多次走这条道路。
秦岭高峻,以至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这三条道路都曲折回旋,幽深险峻,不利于人力物力的大规模运动,尤其不利于粮草补给的运输。只有陈仓道(今陕西宝鸡)和祁山道比较平坦易行,两相比较,陈仓道较为便捷,祁山道则比较迂远。
基于地理形势,刘邦把陈仓作为主力进军的方向,章邯也对陈仓格外重视。为了麻痹章邯,韩信曾经派遣部队佯攻祁山道,估计调动了章邯的主力,然后韩信趁势将主力机动到陈仓道,以图攻破陈仓。
然而,章邯并没有对陈仓掉以轻心,他仍有不少军队部署在陈仓,如果强攻,汉军未必取胜。这个时候,天助刘邦,刘邦军中有个人,名叫赵衍,可能对这一带地形很熟悉,他指出了一条迂回陈仓的小道,因此汉军得以攻破当面的章邯部队,赵衍指路一事记在《高祖功臣侯者年表》里,之前很多人未曾注意到此条史料。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西楚项昂之 于 2011-1-10 16:23 编辑 [/i]][/color]
2010-11-20 20:39
purplewolfaaa
淮阴列传说
八月,汉王举兵东出陈仓,定三秦
高祖本纪说
四月,兵罢戏下,诸侯各就国。汉王之国,项王使卒三万人从,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从杜南入蚀中。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蚀,入汉中道川谷名
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还走。
如果明修栈道,是不是表示不服项羽的意思呢,可是既然只有陈仓道和祁山道可以运送粮草,为啥不烧这两条以示无东意?还是只是做做样子,本来就打算从陈仓道进军?
呃,不懂,求详解暗度陈仓故事
2010-11-20 23:08
西楚项昂之
楼上的,你的回复我没咋看懂,麻烦你再好好看看我的文章,。。。
2010-11-20 23:11
zeloti
这论调在菜九段的文章中早已出现过,参看“菜九段”的博客
2010-11-21 11:46
西楚项昂之
回复 #4 zeloti 的帖子
菜九段的确很早以前写过。最开始我也不咋信,后来看了辛德勇教授的书,彻底信了。也佩服菜九段先生的学识
2010-11-21 21:12
吃饭猛喷罗大傻
感谢楼上:
这让傻子发现一个重大问题,就是整个还定三秦的战役,没有韩信直接参与,韩信只是负责谋划,没有带兵出战,是刘邦亲自带兵迎战章邯的。
2011-1-9 11:47
西楚项昂之
换下标题,还有内容
2011-1-9 18:00
我本人间惆怅客
。。。。。。高人 ,这有点那个了吧。。。。。
2011-1-9 23:44
碧空之歌
军中有一个人熟悉小路就有可能有许多人熟悉小路,但是向高级军官指出问题的可能只是一个人,就算有许多人指出小路但是历史一般也只会记载一个人。
刘邦有能纳谏能用人有功必赏的“前科”,军中必定人人都想立功,就算出错主意刘邦一般也就骂两句,也不会拿你怎样,大家也就敢进言。碰到项羽可能心情不好,你出错主意他就“烹之”了,人家谁敢说话。
所以,说道“汉屈群策,群策屈群力”别以为“群策”就是张良陈平郦食其之流,像楼主的例子反而比张良陈平等人更能体现出群策群力。
2011-1-10 16:20
西楚项昂之
[quote]原帖由 [i]碧空之歌[/i] 于 2011-1-9 23:44 发表
军中有一个人熟悉小路就有可能有许多人熟悉小路,但是向高级军官指出问题的可能只是一个人,就算有许多人指出小路但是历史一般也只会记载一个人。
刘邦有能纳谏能用人有功必赏的“前科”,军中必定人人都想立功 ... [/quote]
说的很好
2011-1-10 16:43
巴卡斯博士
打仗本来就需要运气,比如天气变化就不是人力可以定的。
汉高祖刘邦运气的确不错。
作为主帅只能尽可能多算,当然比对手多算。
如果韩信也需要司马懿就危险了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