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19 11:28
西楚项昂之
解读刘邦、朱元璋等人打天下时身边猛人扎堆的现象!
通读历史,我们往往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名臣勇将扎堆现象。某个英雄依靠某地起兵,那么这个地区之后出的名臣勇将就特别多,似乎这里是天下英才的制造中心;某个英雄依靠某个集团起兵,那么这个集团之后出的人物也是特别多,似乎这个集团天生就是天下最优秀的集团。
如刘邦依靠丰沛子弟起兵,虽然丰沛之地没有出现像韩信、张良那样的一流名将、一流军师,但是却出现了一大批二流将领和二流智囊人物。如精通内政与后勤管理的萧何、堪称伯乐,忠诚可靠,向刘邦举荐过韩信与季布的夏侯婴、善于将兵,屡建战功的曹参、樊哙、周勃、灌婴等人。刘邦平定天下后,初置18侯,其中丰沛砀地区的人员占了11个;《汉书o高惠高后文功臣侯年表》中载有147侯,其中籍贯在丰沛砀三地的足有51人。
更典型的是,元朝末年朱元璋刚起兵的时候,回家乡钟离(今安徽凤阳东)招了700士兵,最终他挑选了24个人做他的亲信,就是这24个人,之后都是明朝开国战绩显赫的功臣,其中还包括天下名将徐达。
面对客观事实,怎能不叫人联想到有所谓名将扎堆的现象?一定是上天眷顾刘邦、朱元璋!所以才让他们的家乡出现了如此之多的人才来辅助他们。
但是,真相真的如此吗?
以在下之见,所谓名将扎堆现象,是从来不曾存在过的。
不可否认,这些跟随天下一等一的英雄从而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人,的确是十分优秀的人才,但是之所以在历史上名声显赫的人物中,留下的是他们的名字而不是别人名字,关键在于他们团结在一个盖世英雄周围,并组成了一个集团。
我们试想,在一次起义行动中,我们需要做哪些事情?
我们需要人建设根据地,这就需要有人管理户口、赋税、需要有人管理民事等等一些行政上的事情。
起义的主要行动是进行战争,进行战争,在后方,就需要有人管理后勤、需要有人负责制造兵器,需要有人征集士兵、需要有人防守根据地;为了知己知彼,需要有专门的人负责情报工作;在前线作战,就得有人善攻有人善守,有人善于率军冲锋陷阵有人善于固守阵地,有人善于指挥步兵有人善于指挥骑兵,同时还得有人善于作总体的战争谋划,总之,为了维持整个起义行动的正常运转,需要大量的才俊才能完成。一个人即使是盖世英雄,如果他没有这些才俊的辅助,也难以成就惊天动地的伟业。
俗话说:“万人之中,必有俊杰”。中华大地有多少万万人,又该有多少俊杰!不可否认,像伍子胥、项羽、岳飞、汉尼拔、卢库卢斯、拿破仑这种盖世英雄可能的确是几百年出一个,但是仅仅在某方面具体过人才能的俊杰,全天下则是数不胜数。因此,一个领导者如果具备足够的识人眼光,他是可以在一个并不小的地域内找到足够多的人才,给予这些人才合适的位置,足以打造一个非常优秀的集团。
回到正题,丰沛集团正是在刘邦的领导下,各有所长的人才们在各自的位置上发挥着其特长。他们带着丰沛子弟如洪流一般席卷那些势单力孤的各地才俊。那些势单力孤的人不是被他们捏碎,就是为他们所吸收。
韩信够英雄了吧,国士无双的将才,可是在战乱之初,他既无基本的人马,也没有协助他一起起事的朋友,只有投靠势力强大的项梁,做个小兵,地位卑微,基本没有人知道他的才能。韩信弃楚投汉之后,运气相当不好,因为犯法判处斩刑,执刑的时候正巧刘邦的亲信夏侯婴路过,韩信眼见夏侯婴路过,看到了活命的希望,竭尽全力大吼一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历史就在这0.01秒发生了改变!夏侯婴见这个人出语不凡,而且生得相貌堂堂,器宇轩昂,于是立即救下了韩信。后来几经波折,经过夏侯婴和萧何的力荐,刘邦才任命韩信为大将军。
无独有偶,八百年后,有一位同样生得气宇不凡的人在临刑前大吼一声:“公兴义兵,欲平暴乱,乃以私怨杀壮士乎!”当时想杀他的人叫李渊,而救他的人则是早就对他非常欣赏的李世民,这位侥幸逃生的英雄,就是唐代名将李靖。
假如当时夏侯婴没有碰巧路过……假如韩信不是灵机一动吼了一嗓子……假如夏侯婴并不是个伯乐……假如韩信长得并不帅……假如……韩信还会在历史上留下他的姓名吗?同样,假如不是李世民对李靖的名声早有所闻,那么李靖还会在历史上留下他的姓名吗?
像李靖、韩信这样的大英雄都不敌集团的力量,那么更不用谈那些一般的才俊了。我们有理由相信,李靖、韩信是英雄中的幸运者,同时,还有大量的不幸者湮灭在历史的洪流中……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来看看夺取天下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首先,需要基本的人马,在天下大乱的时候,无数人都势单力孤,他们急切想依附比他们稍微强势一点的势力以自保,因此如果一个人在天下大乱之处能够得到几十近百人的衷心效命,则很容易形成一个兵马凝聚的核心。
其二,需要一个优秀的人才集团,以古代的条件,一个人没有可能全天下去搜集人才,但是如果他具备足够的慧眼,他能够在一个地区得到足够的人才,假若这个首事者在起义之前和这些人地位相等,那么他必须具备特殊的才能与社会地位才能让这些人才为自己效劳,这些人才都是日后打天下的资本。
陈胜、项梁、刘邦、英布、彭越、陈婴等等义军领袖,之所以能拉起一支兵马,莫不是具备第一个条件,陈胜起兵靠的是他“屯长”的身份与“鱼腹丹书”、“篝火狐鸣”的迷信煽动以及民众对秦王朝的仇恨;项梁等六国旧贵族起兵靠的是他们之前尊贵的身份;刘邦、英布、彭越等人起兵是靠着他们的黑社会背景;陈婴等旧秦官吏则是靠着他们在秦帝国中尊贵的地位与其良好的人脉。
而之后项梁、刘邦集团之所以能够做大,有一个因素非常重要,那就是他们麾下有一大批能为他们冲锋陷阵,誓死不离不弃的才俊。假如不具备如上两个基本条件,夺取天下无异痴人说梦。所以,即使是像韩信、李靖这样善于统帅千军万马的人,由于不具备如上两个基本条件,他的命运之路一般有两条:得明主而事或者湮灭在历史的洪流之中。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西楚项昂之 于 2010-11-26 11:26 编辑 [/i]][/color]
2010-11-19 11:41
纸风车
其实我觉得,很多人都有成就历史的潜质,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这样的机遇,如楼主所说朱元璋700人起义挑选24人皆为名臣,我觉得他在其他地方挑选其他24人,这些人依然有很大几率成为名臣。人与人的智商和能力相差的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
2010-11-19 12:48
星义
不过,就楚汉来说,沛县刘邦,宿迁项羽,淮安韩信,这三个NB人物竟然都在苏北地区,而且相距也就百里多路,太让人惊讶了。
2010-11-19 14:09
KYOKO
几百年出一个,关键是几百年才能有一个大乱世。项羽、吕布放在今天,很可能就是在地里种地呢;我要到汉朝,未始不能建立卫青、霍去病那样的功业。恩 YY中~~
2010-11-19 14:15
shicanhui
现代企业而言只要有一个善于用人的老板加上好的企业环境也会在一个企业涌现一大堆猛人,基本和人的先天能力没有什么关系。当然像牛顿、爱因斯坦这样的和天赋有一定的关系。
至于军事家而言更多的是对比,一个军事家多猛并没有绝对的标准,而是和他那时代其他人的水平对比而得。
2010-11-20 11:35
cyjl2010
完全变成平行世界的假设哈。
其实就是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成王败寇。失败者如项羽身边的人猛将几乎就没机会被书写。
2010-11-20 12:17
chromatin
对于这些开国君主来说,一开始的班底必然是以宗族和老乡为主的,这些人到最后就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封个侯是必然的。但也不是绝对现象。
2010-11-20 12:35
轮回
呵呵,楼主过于小看造化弄人了。
近代中国历史上具有影响力的人物也是扎堆出生啊。要说湖南有湘军因素,所以中共的毛、刘都出身湖南,黄安有起义的因素多将军,可李四光的老爸是林彪元帅的塾师,总不成俩人相互提携吧?周总理和鲁迅也是同宗,不见得相互照应吧?严格意义上说,周恩来和顾祝同是正宗淮阴老乡,一是淮安一是涟水,莫不成两个人也有相互提携的因素?胡雪岩和胡适两个胡在绩溪,但是不属于同一个胡,也是相互帮助?江泽民是扬州人,胡锦涛在泰州读书的时候泰州不过是扬州下面的一个县,也算同一地方的吧。
就说汉高祖崛起的丰沛之间,呵呵,后世出了多少个开国帝王级的人物啊?连李后主的先祖也是在徐州流浪的乞儿。
有些事情,确实是难以说清的。
2010-11-20 12:38
轮回
[quote]原帖由 [i]星义[/i] 于 2010-11-19 12:48 发表
不过,就楚汉来说,沛县刘邦,宿迁项羽,淮安韩信,这三个NB人物竟然都在苏北地区,而且相距也就百里多路,太让人惊讶了。 [/quote]
这三个家伙就是在一块封地里。现在也属于同一个经济圈。
嘿嘿,忽然想起来,阎锡山和徐向前也是正宗同乡。
2010-11-20 12:46
益德张
[quote]原帖由 [i]西楚项昂之[/i] 于 2010-11-19 11:28 发表
因此,一个领导者如果具备足够的识人眼光,他是可以在一个并不小的地域内找到足够多的人才,给予这些人才合适的位置,足以打造一个非常优秀的集团。[/quote]
如果这个集团处于上升期,部下有建功立业的机会,自然给人一种人才很多的感觉。所谓时势造英雄。
2010-11-20 20:00
dingbo011
名将是打出来的~
仗打的多了,大耳朵那样的人都可以赢~
久病成良医,久败成良将~张合 关羽大耳朵V5:hz1063:
2010-11-23 14:38
传说中的飞鱼
[quote]原帖由 [i]cyjl2010[/i] 于 2010-11-20 11:35 发表
完全变成平行世界的假设哈。
其实就是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成王败寇。失败者如项羽身边的人猛将几乎就没机会被书写。 [/quote]
没错,成王败寇而已,失败者中也有很多的英才,只不过时运不济,历史的荣誉榜只属于成功者而已。。。。
2010-11-23 17:49
密林繁星
有个不成熟的想法,楼主也说了,二流人物一堆。
猛将:只要力气大于常人,不怕死,活到最后,就是猛将。
文官:偶尔出个主意,甚至别人出主意只要表示支持,别出错,活到最后。
2010-11-23 18:38
悼红狐
[quote]原帖由 [i]纸风车[/i] 于 2010-11-19 11:41 发表
很多人都有成就历史的潜质,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这样的机遇[/quote]
就是这句话,无须过多的解释
2011-2-17 00:47
紫川家统领
很多时候一个位置压力虽大、只要顶得住就会有所得。可能不是能力提升而是业务精深但是实质效果都是工作出成果。
所谓名臣猛将、大多是主观臆测而非客观推举。虽然很多确实也是名副其实,但是没有理性的判断自然的不出理性的结果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