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炎黄春秋 » 明朝末年有多少人口?


2010-11-7 00:04 中华不败吴俊善
就算是平均"每丁户五点六人",洪武年900多万丁户,发展到万历年间,5800多万,翻了六倍。从万历年间到崇祯末年,增长50%,就是2900万丁户。增长25%,就是1450万丁户。这就达到了70300万丁户了。这样算下来,也是四亿多人。

2010-11-7 00:06 贾芸
[quote]原帖由 [i]中华不败吴俊善[/i] 于 2010-11-6 23:27 发表
【我引的数据是中国人口史中分析了各地的地方志上的数据。各地地方志不可能整齐化一的把人口数据全部缩小二分之一吧,即使缩小二分之一。户口之比,不可能也篡改吧。这种常数性的数据,不管明清、还唐宋,差别都 ... [/quote]
那位曾德昭的书我没读过,既然红狐狸有一本,想必书也不会太差,我问下你,他为何在书里引用 万历年前的数据,有没有说万历年间是明代人口的最高值,之后开始走下坡路。中国人口史上是这么论断的!

2010-11-7 00:20 中华不败吴俊善
[quote]原帖由 [i]贾芸[/i] 于 2010-11-7 00:06 发表

那位曾德昭的书我没读过,既然红狐狸有一本,想必书也不会太差,我问下你,他为何在书里引用 万历年前的数据,有没有说万历年间是明代人口的最高值,之后开始走下坡路。中国人口史上是这么论断的! [/quote]


张居正搞一条鞭法之后,好像没有做过大面积的人口普查。你有这方面的资料?如果有,就用你的。

【有没有说万历年间是明代人口的最高值,之后开始走下坡路。中国人口史上是这么论断的!】什么道理呢?说出个道理,符合逻辑,才能让人信服。

2010-11-7 00:31 中华不败吴俊善
满清人口大发展,人口发展到四亿多。而且有战乱和大屠杀。明带没有大的战乱,人口不发展。这在道理上说不过去。

明代除了土木堡之战,南方的倭寇,内地没有什么大的战争。土木堡,没有伤及到百姓。倭寇伤及到百姓,但数量有限。

满清一开就大屠杀,中间有三藩之乱,有太平天国,有回民杀汉人之乱,有捻军之乱。太平天国就死人近两亿,人口剩下,最后到满清末年,不足50年的时间,又发展到四亿多人,增加3分之1。

明朝又不缺吃,有没有大的战争,人口为啥不发展?这在逻辑上说不过去啊!研究历史也要讲逻辑啊!

2010-11-7 00:32 黄巾军
我坐看楼主唱戏。听说楼主宣判了很多人为满族,包括我在内。
哥笑而不语~

:hz1021:

2010-11-7 00:35 中华不败吴俊善
这个帖子占时间太多,无法说服对方。但是对手在道理上站不住脚。

我在明处,很多人在暗处,如果不诚实,这种辩论无意义了。

下了!

2010-11-7 00:37 中华不败吴俊善
[quote]原帖由 [i]黄巾军[/i] 于 2010-11-7 00:32 发表
我坐看楼主唱戏。听说楼主宣判了很多人为满族,包括我在内。
哥笑而不语~

:hz1021: [/quote]

你们为啥不诚实的公布一下自己的身份呢?

2010-11-7 00:39 贾芸
我对你无语了。
首先吧,那个900多万丁户是从哪里来的数据???5800多万丁应该是学者根据当时情况估的数据,比历史记载要高。知道不。那么这个什么六倍翻,只怕相当可疑了。
再一个,我说的是户口比1:5.6,丁口比,就会大很多,可能只有1:4的样子。所以就算有70300万丁,也不会有四亿人口的。

关键就是于这五千八百万丁之后,人口再增加了没?
99楼,红狐狸说“他的书只有一本《大中国志》,就在我手边,记述年代大约是万历、天启、崇祯三朝。”也就是说,这位曾先生说的五千八百万,就是明末的人口,你明白不。除非红狐狸说的有错。

至于 为何是万历年间人口值是高峰。因为万历有三大征,可能引起的死亡还不多,但国力不如从前,旱灾开始,苛税也开始了。崇祯元年高迎祥就起义了,而起义之前,明朝已经旱了很久,已经穷了很久了,这样人口自然有会下降的,明白不。
你再这样相当然的六倍。百分之二十五的,那我们就没什么好谈了的,请你列数据前说明数据来源,否则真不奉陪了。

2010-11-7 00:54 中华不败吴俊善
【首先吧,那个900多万丁户是从哪里来的数据???5800多万丁应该是学者根据当时情况估的数据,比历史记载要高。知道不。那么这个什么六倍翻,只怕相当可疑了。】更正为1100万丁。1100万,乘以5.6就是61600万,这该行了吧!其实有很多数据显示,明初的人口为5300多万,这就是900多万丁的来历。

【再一个,我说的是户口比1:5.6,丁口比,就会大很多,可能只有1:4的样子。所以就算有70300万丁,也不会有四亿人口的。】你要说为什么,不能连个道理都不说吧?为啥是1:4?

【关键就是于这五千八百万丁之后,人口再增加了没?
99楼,红狐狸说“他的书只有一本《大中国志》,就在我手边,记述年代大约是万历、天启、崇祯三朝。”也就是说,这位曾先生说的五千八百万,就是明末的人口,你明白不。除非红狐狸说的有错。】——你能拿出资料说明,曾德昭用的不是张居正年间统计的资料也行啊!我等着你的资料,行吗?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中华不败吴俊善 于 2010-11-7 07:56 编辑 [/i]][/color]

2010-11-7 01:05 中华不败吴俊善
【至于 为何是万历年间人口值是高峰。因为万历有三大征,可能引起的死亡还不多,但国力不如从前,旱灾开始,苛税也开始了。崇祯元年高迎祥就起义了,而起义之前,明朝已经旱了很久,已经穷了很久了,这样人口自然有会下降的,明白不。

你再这样相当然的六倍。百分之二十五的,那我们就没什么好谈了的,请你列数据前说明数据来源,否则真不奉陪了。】三大征能死多少人?就是死些当兵的。

灾荒只是在陕西、山西、河南一代,不是全国性的。起义能死多少人?官军又不怎么杀他们。他们一看被困死了,就赶快投降,受招安,保证要不了命。你以为和满清一样,斩草除根?崇祯说了:“寇亦吾子也”只要放下武器就行了。

至于你说苛捐,那是满人造的谣。一共才收了多少银子?就说你说的两亿人。最多的一年才收了2300万两,一个人不足一钱银子。现在得到一钱银子5元钱,能买一斤鸡蛋。

2010-11-7 01:11 中华不败吴俊善
你就不能解释,为啥满清大屠杀,苛捐咋税那么重,贪官污吏到处是,满人圈地。人口为啥增到四亿多?

明朝没有上述任何弊病,人口近三百年,人口为啥不增长?

什么土豆没有救明王朝人的命,满清人得了土豆的救了,那是扯淡!人家明朝又不缺吃的,按满清的数据,人均粮食达6520斤,为啥人口不增长?再增十倍的人,也饿不着肚子,还靠什么土豆增长人口?

土豆救人这个观点相识强奸犯一样,非要硬加上。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中华不败吴俊善 于 2010-11-7 01:13 编辑 [/i]][/color]

2010-11-7 10:28 贾芸
你再这样胡天海地的扯,那真是没办法了。
做为一个汉服宣传者,我只能声称自己不是什么鸟蝗旱了1

2010-11-7 11:44 崔浩
P民多少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不知道还关心那些儿腐朽的东西有毛用。:hz1030:

2010-11-7 20:48 三种不同的红色
:hz1009:这帖果然很欢乐。

2010-11-10 00:29 3_141592653589
对史实不甚了解,只想对楼主的分析方法说两句(最近大学里老做物理实验,对这个比较感兴趣):
1.楼主开始用理想模型——人口均匀增长来估算明末人口,当发现理想模型与历史数据不符时,楼主的结论居然是历史数据被篡改!:hz1031:这个.....就算你再怎么对清朝不满,也请想想,在那个年代,把官方、以及地方的所有数据篡改,而且改的天衣无缝(这点最难,当年可没有什么统计学,如果乱改的话,到现今很容易被看出来),这个难度不是一般的大啊:hz1001:
2.从实证科学的角度看,我更倾向于借助实际数据来修正理想模型。这一点前面的大大们说的很清楚了,整个明朝人口均匀增长这个实在是太理想化了。
3.关于一丁折合多少人的这个比值,楼主处理的太粗糙。拍脑门子一想就出溜到六七人、甚至到九人去了,这个数有两三人的偏差,到人口那就是一两亿了,毕竟这个数要乘以5000多万呢。结合之前贾芸给出的一户5.6人,可见一丁也就折合5.5人(按绝大多数都是一户一丁算,此数应该只高不低),所以怎么样明朝也就顶天3亿人,5亿实在是太夸张了。
PS:忽然想到大跃进,钢产量、水稻亩产当年也许就是这么上去的....:hz1050:

2010-11-10 10:15 林冲
楼上四个不厚道呀。人家都被混乱了还鞭尸。

2010-11-19 14:41 shicanhui
人口增长和什么有关,什么粮食能养活人以及那时候的历史我不是很清楚。
但我感觉大屠杀对于我们中国这样一个国家人口的变化影响很小,日本侵略中国期间屠杀中国人难道不厉害么?但直接杀死的人影响很小,由于连年战争引起的经济萧条才是对人口数量有影响的。

2010-11-19 15:11 中华不败吴俊善
[quote]原帖由 [i]shicanhui[/i] 于 2010-11-19 14:41 发表
人口增长和什么有关,什么粮食能养活人以及那时候的历史我不是很清楚。
但我感觉大屠杀对于我们中国这样一个国家人口的变化影响很小,日本侵略中国期间屠杀中国人难道不厉害么?但直接杀死的人影响很小,由于连 ... [/quote]


中国官方数据,抗日战争中,中国死亡1200——1800万人,这和屠杀4亿人差的多。

现在如果屠杀13亿人,剩下几千万人,中国将是是个什么样?明朝末年的大屠杀和今天屠杀13亿中国人,剩下5000万人差不多少。

2010-11-20 20:22 杨少凡
[quote]原帖由 [i]黄巾军[/i] 于 2010-11-7 00:32 发表
我坐看楼主唱戏。听说楼主宣判了很多人为满族,包括我在内。
哥笑而不语~

:hz1021: [/quote]


》》》这是明末党争的拿手好戏呀。:hz1026::hz1026:
》》》面折廷争的时候,没必要费力气列论据,找数字,寻史实,直接宣布对手是“小人”,他所说的一切都不可相信,应该被打倒,然后自己就可以不战而胜了。

2010-11-20 21:09 中华不败吴俊善
[quote]原帖由 [i]杨少凡[/i] 于 2010-11-20 20:22 发表



》》》这是明末党争的拿手好戏呀。:hz1026::hz1026:
》》》面折廷争的时候,没必要费力气列论据,找数字,寻史实,直接宣布对手是“小人”,他所说的一切都不可相信,应该被打倒,然后自己就可以不战而胜了。 [/quote]

其实大家都亮个真实身份最好。我是汉族,吴俊善,兰州的,网名中华不败。

2010-11-20 23:39 孔方
花了点时间把5页看完了,关于一丁折多少人说一下。

首先按楼主算法,一丁计有一夫、一妇、父母、子女若干,约合七人。但是楼主想过没,这九人里只有一丁?前面楼主也说了,二十为丁。六十为老。那按楼主的算法,那这一夫成丁(二十岁)的时候,他父亲必须已经过了六十岁。父子两代的年龄跨度就达到四十岁,作为个例是可能的,但作为通例则不具备合理性。

其次,古时候没有计划生育,一家几个子女很正常。那么分家之后父母却不会增加,因此每一丁就得算上父母这两口人是不可能的,除非他们再去领养一对父母。

最后,楼主也提到了夭折的问题,以说明古时一家生上十个孩子是可能的。但是在计算人口时楼主却没有考虑夭折的问题。十个小孩既然有夭折的可能存在,那么就不能完全按照十个人口计入数据。

因为上述的问题,用一丁的构成来想当然的换算成人口自然是行不通的。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孔方 于 2010-11-20 23:48 编辑 [/i]][/color]

2010-11-21 00:28 恨地无环
回复 #140 中华不败吴俊善 的帖子

[url]http://www.xycq.net/forum/thread-218463-1-1.html[/url]

这是您老的帖子不?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恨地无环 于 2010-11-21 10:29 编辑 [/i]][/color]

2010-11-21 00:33 阿巽
[quote]原帖由 [i]中华不败吴俊善[/i] 于 2010-11-20 21:09 发表


其实大家都亮个真实身份最好。我是汉族,吴俊善,兰州的,网名中华不败。 [/quote]
延陵堂?渤海堂?

2010-11-21 12:43 中华不败吴俊善
[quote]原帖由 [i]孔方[/i] 于 2010-11-20 23:39 发表
花了点时间把5页看完了,关于一丁折多少人说一下。

首先按楼主算法,一丁计有一夫、一妇、父母、子女若干,约合七人。但是楼主想过没,这九人里只有一丁?前面楼主也说了,二十为丁。六十为老。那按楼主的算 ... [/quote]

一家随便生,生五六个,七八个的是很平常的事。如果一个老头50岁,上有父母,有妻子,2个儿子30岁,每个儿子又是六个孩子,这就是三丁,20口人,一丁六个人多一些。 如果两儿子子生八个孩子,就是三丁十六口人,一丁五人多一些。明代统计,一丁好像平均是5.6人。

一丁5.6人,就是5800多万丁,就是三亿多人。但是人口要增长,几十年增长一倍,就是六亿多人。增长50%就打到五亿多人了。

2010-11-21 12:48 中华不败吴俊善
[quote]原帖由 [i]恨地无环[/i] 于 2010-11-21 00:28 发表
[url]http://www.xycq.net/forum/thread-218463-1-1.html[/url]

这是您老的帖子不? [/quote]

是有怎么啦?

我又不耍赖。有本事实实在在用真名姓和我辩论啊?

2010-11-21 13:06 我本人间惆怅客
貌似这和真名假名没什么关系吧。。。。。。

2010-11-21 13:13 恨地无环
回复 #145 中华不败吴俊善 的帖子

您出尔反尔的本事在下已经领教过了,甘拜下风。

昨天就说了,跟你算不上辩论,科普罢了。
后来拜读了您在其他论坛的帖子,觉得科普也是枉然啊。

2010-11-21 14:07 中华不败吴俊善
[quote]原帖由 [i]恨地无环[/i] 于 2010-11-21 13:13 发表
您出尔反尔的本事在下已经领教过了,甘拜下风。

昨天就说了,跟你算不上辩论,科普罢了。
后来拜读了您在其他论坛的帖子,觉得科普也是枉然啊。 [/quote]

什么地方出尔反尔了?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明朝末年有多少人口?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