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3 18:59
刘国重
我看金庸小说,得文120篇,目录,与链接
[url]http://liuguozhong11.blog.163.com/blog/static/134525487201091394528160/[/url]
拙文百篇,在这个网址看起来最方便。
加上了链接,可以直接点击帖子的题目,打开,阅读。
感谢朋友们一直以来的支持、鼓励与指教。
//////////////////////////////////////////////
管窥金庸其人,锥指金庸作品。五十几万字。搞搞新意思。
目录
第一部分 我看金庸其人
金庸,一捆矛盾
童心未泯查良镛,奇境漫游侠客行
汲汲顾景,唯恐不足——谈金庸先生晚年
以道德的名义,……——从黄永玉、金庸谈起
金庸的“政治情结”
金庸国学,深浅几何?
雅俗金庸,金庸雅俗
第二部分 这个人,与那个人
当时并辔,桃李春风——梁羽生与金庸
美化丑化,康熙乾隆——再谈梁羽生与金庸
查良铮(穆旦)与查良镛(金庸)
“乡下人进城”意象——谈沈从文与金庸之一
《白马》非马,亦非‘武侠’——谈沈从文与金庸之二…
丙午、丁未之年前后的陈寅恪与金庸
我观钱钟书金庸,谈雅与俗
金庸与古龙,我作如是观
武侠与历史,金庸与高阳 [三题]
金庸:‘人性论’的坚守者——也谈‘文学’与‘出汗’…
倚天长剑飞寒鋩——金庸、張藝謀不同視角下的暴君秦始
第三部分 对评论金庸的评论
‘笑死人了’的傲慢与偏见——谈谈《谈金庸》的易中天…
金庸王朔,相去几何?——我看王朔《我看金庸…
杂谈王朔、王小波与金庸 【存目】
金庸式伪善与李敖式无耻
谈谈金克木先生所谈的金庸
谈谈倪匡、温瑞安所谈的金庸
看闫大卫《班门弄斧》——为金庸声辩
‘一叶障目’是耶非?——简论叶洪生之《论剑》
第四部分 我看金庸作品
找病!找病!给《金庸作品集》找病!·
也谈《金庸作品集》最新修订版
简论金庸十五部小说[兼排位次]
谈金庸小说前、后期之分野
倚天笑傲,天下江湖——谈‘独孤九剑’与倚天剑…
妄议金庸小说之文学史地位
对照金庸,金庸对照
漫谈金庸其人其事其文【上】
漫谈金庸其人其事其文【下】
谈‘金庸研究’之所谓‘末路'[总答复]
“误读”金庸? [再辩护]
第五部分 破译金庸密码
[破译金庸密码]之《射雕》《神雕》
谈新版《射雕》欧阳修与甥女事
欧阳锋:挑战自我的影子武士
郑板桥与洪七公,食指大动!
略谈“左手画方右手画圆”
《九阴真经》,与鲁迅先生
徐志摩,是杨过…(翻页)…吗?
【破译金庸密码】之《倚天屠龙记》
七伤拳·怨毒·毗陀罗咒【外二章】
[破译金庸密码]之《天龙八部》
金庸,仰望古希腊的天空——谈乔峰
乔峰,与金庸的恩师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先行(患)者——游坦之
[破译金庸密码]之《飞狐》二部
胡侃‘胡一刀’
苗人凤与蓝凤凰之湘西情缘
[破译金庸密码]之《碧血》《连城》《侠客行》
略谈《侠客行》之赏善、罚恶
丧心病狂说《连城》
也谈《碧血剑》书名与回目
[破译金庸密码]之《书剑》《鹿鼎》
梦想照进现实——谈红花会与天地会
陈家洛:从‘私生子’到‘世家子’
第六部分 杂记《鹿鼎记》
敬谈康熙朝第一伟人韦公小宝
汉高祖转世?陈水扁前身?——第三只眼观鹿鼎
韦小宝:流氓无产者的完美代表
金庸、韦小宝与精神胜利法
根本未‘自宫’,如何便入宫?
洪安通: 最独孤的教主
苏荃:闹乱君臣百万般——兼谈周芷若
第七部分 纵谈《笑傲江湖》
[破译金庸密码]之《笑傲江湖》
解读“三尸脑神丹”解毒
【谈《笑》之一】‘一统江湖’与‘征服世界’
[谈《笑》之二] 《一九八四》与《笑傲江湖》
【谈笑之三】山头林立!——谈《笑傲江湖》的政治、军事格局
【谈笑之四】灭,灭门,灭灭灭……——‘相斫书’《笑傲江湖》
[谈《笑》之五]夜雨潇湘,怎生笑傲?——兼谈 莫大先生
【谈《笑》之六】‘独孤九剑’与《葵花宝典》
【谈《笑》之七】 惊鸿一瞥风清扬
【谈笑之八】啸傲耶?笑傲也!——陈之藩《笑与啸》读后
[谈《笑》之九] 从‘圣姑’到‘圣教主’——谈《笑傲江湖》的权力继承
【谈《笑》之十】黑木崖与黑木令
【谈《笑》之十一】黑木崖一战
【谈《笑》之十二】黑木崖上,那一幕华丽的演出
【谈《笑》之十三】《笑傲江湖》中两个‘生意人’
[谈《笑》之十四] 破译《葵花宝典》
【谈笑之十五】《笑傲江湖》人物简评
【谈笑之十六】《笑傲》断想
乱弹《笑傲江湖》之曲 【二十二章 】
第八部分 谈任我行、向问天
卿本佳人,奈何作贼?——给向问天卸妆
忠臣?佞臣?贰臣?——给向问天再卸妆
白首相知犹按剑——给向问天再三卸妆
[任我谈之一]任我行不死??!!
[任我谈之二] 与网友谈“任我行该不该死”
[任我谈之三]“任我行被困”之我见
[任我谈之四] 任我行其人与《庄子·盗跖》篇
【任我谈之五】法家帝王——万民如蚁任我行
[任我谈之六]父女之间——任伊盈盈任我行
[任我谈之七]翁婿之间——笑傲江湖任我行
卿本佳人,奈何做贼?——给向问天卸妆【删节 版】
第九部分 谈令狐冲、任盈盈
笑语盈盈暗香去——谈任盈盈
盈盈愁,洞房钻出个大马猴
魔教教主任盈盈!‘光明右使’绿竹翁???
[谈令狐冲之一] 《笑傲江湖》与《广陵散》
[谈令狐冲之二] 《广陵散》出蔡邕墓!何故?
[谈令狐冲之三] 奏《广陵》,要杀人 !!
【说狐之四】 蹈海我终不帝秦——鲁仲连与令狐冲
[说狐之五] 《笑傲江湖》与‘魏晋风度’
[说狐之六] 杨过……独孤求败……令狐冲
[说狐之七] 无材可去补苍天—贾宝玉与令狐冲
【说狐之八】师徒之间——笑傲何妨思不群
第十部分 谈岳不群、灵珊、林平之
好一座假山!———初谈岳不群
华山天下险!——再谈岳不群
君子剑,怎样炼成?——再再谈岳不群
‘化性起伪’,半途而废?——最后谈岳不群
如此这般的深情若飘逝转眼成云烟——谈岳灵珊
平平无奇? 抑或深林巨壑?——初审林平之
裂帛一声,凄入秋心!——再判林平之
岳不群林平之散论【三题】
第十一部分 余韵
忆昔初读金庸
日月神教,风云再起!——谈郭台铭富士康
“国耻”如斯:郭沫若题“黄帝陵”
///////////////////////////////
拙文百篇,在这个网址看起来最方便。
加上链接,可以直接点击帖子的题目,打开,阅读。
[url]http://liuguozhong11.blog.163.com/blog/static/134525487201091394528160/[/url]
感谢朋友们一直以来的支持、鼓励与指教。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刘国重 于 2011-1-13 08:57 编辑 [/i]][/color]
2010-11-3 19:23
ylh2004
楼主高产呀:hz1018:
佩服佩服。
2010-11-3 19:41
刘国重
写了4年,怎么也不好意思自夸高产。
质量更是不成。
问好。
2010-11-3 22:28
jiyi1
很强悍了。
说实话,刘老师的文章看着比较累,但是内容是有的。
2010-11-16 15:14
寂寞空手道
链接打不开呢。。。。。
2010-11-17 18:42
刘国重
又试了一下,可以打开啊
您再看看这个:
[url]http://liuguozhong11.blog.163.com/blog/static/134525487201091394528160/[/url]
2010-11-18 14:39
tiger1970
我一直在看。
很牛。玩金庸玩到这个程度,算大高手啦。
2010-11-23 08:47
刘国重
写得还算认真,这一点我还自觉满意。
其它,不敢当的。
还是感谢。
2010-11-23 23:50
只爱河边草
这两天没看别的,就看刘先生的大作了,感觉文笔辛辣异常!不知刘先生什么职业?社会评论家?
2010-11-25 20:19
刘国重
楼上过奖,很感谢,很惭愧。
一直要写的一篇,看了您的回复,赶忙写了个开头:
再谈金庸与李敖
我的脑子不好使,但我用自己的脑子想事。关于历史与现世的许多问题,都有我自己的思考,劳神伤气,煞有介事,呵呵。
甚么事,想完了,算完。事如春梦,春梦如狗屁,过后,了无痕迹。
又不是什么‘文人’,就没考虑将自己的一愚之得写下来。
2006年以前,正经写过的东西,不足十万字,多数谈的是金庸,和他的小说。
我于金庸小说,确有偏嗜。并且看到从这样的角度解读金庸作品,似乎还没人做过。这才将旧文稍作整理,从06年始,发到网上。
有网友以为拙文《给向问天卸妆》的写成,受《晚周》一书影响。朋友做这样的联想,我很能理解。不过,《卸妆》文写在1995年左右,比《晚周》成书,早出近十年。
我对这类政治人物的反感,有年头了。
这几年所谈,都是金庸小说,却不仅是金庸小说。有时,仅仅是以金庸和他的小说为由头,畅谈其它。突出的例子,是那篇《‘国耻’如斯——郭沫若题‘黄帝陵’》。
金庸在《射雕·后记》结尾处写道:“宋濂是明初有大名的学者,朱元璋的皇太子的老师,号称明朝开国文臣之首。但明人治学粗疏,宋濂奉皇帝之命主持修《元史》,六个月就编好了……单是从宋濂题画、随手一挥便相差六十年一事,便可想得到《元史》中的错误百出。但宋濂为人忠直有气节,决不拍朱元璋的马屁,做人的品格是很高的。”
如果没有《射雕·后记》的这段话,无论我多么讨厌郭老,都不会去写那篇《国耻》。如果仅仅是解释金庸这段话隐隐在讽刺老郭,那几句话就可以说清,不需要写五千字。
《国耻》一文的主旨,不是解说《射雕·后记》,是臭郭沫若的。
二
网上老友,宇航兄,总以为我写那篇《金庸式伪善与李敖式无耻》是出于一种(对于金庸的)‘粉丝心态’。
不是的。
宇航兄有所不知,其实我是李敖先生的‘粉丝’。
我光荣地成为‘李粉’的时候,世间并无‘粉丝’的称谓。那时的李敖,在大陆,初无藉藉之名,跟柏杨、龙应台不可同日而语。
初读李敖,对此公钦仰之极。不意燕赵悲歌之士复见于今日,古之李贽,前之鲁迅,不能过也!
《金庸式伪善与李敖式无耻》主旨,不是为金庸声辩,是企图揭示李敖的真面目。
2010-11-27 01:29
只爱河边草
一直以来有个困惑这里想求教于刘先生,就是如果一个人自己“达不到”或“成不了”,有没有权利指责别人?譬如我可不可以骂中国男足踢得臭,可不可以骂ZF无能!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只爱河边草 于 2010-11-27 10:49 编辑 [/i]][/color]
2011-2-3 14:02
绝世天骄
楼主的博客链接倒是和我兴趣很重合.....
文章也是旁征博引,但是怎么花费那么多时间去研究金庸?这是我的不解。
2011-2-3 14:07
刘国重
回复 #12 绝世天骄 的帖子
一篇旧文:
‘打分数’
预先申明二事:【一】 对某一作品或某一作家之成就的评价,毕竟不像‘打分数’那么简截而精确,鄙人虽知如此,还是要拿‘分数’来说事,只为了这样说事可以更省事。【二】‘纯文学’与‘通俗文学’的称谓,似乎是从洋鬼子那里‘拿来’的,不过,吾国自古亦有类似的观念,所以本文谈及古人古文时,仍是径自取用这两个概念。
下面开始胡说:
有人一面对着古代的‘通俗’作品顶礼膜拜,一面蔑视否定现当代的一切‘通俗’作品。
贵古贱今,也是人之常情。
‘纯文学’中有佳作有劣作,‘通俗文学’中有劣作,也自有佳作。对一些‘通俗文学’作品的价值自然可以否定——就像可以否定‘纯文学’中的劣作一样,但彻底的、全盘的、一个不留地加以否定,这种行径吾人期期以为不可。对于某部通俗作品或某一通俗作家,可以有一万个理由来怀疑甚至否定其价值,但‘通俗’本身不成其为理由。
通俗,不是‘原罪’。
当年关汉卿、王实甫、施耐庵、汤显祖、曹雪芹、吴敬梓…的作品,无一不被认作‘通俗’。其价值得到一个相对公正的评价,是他们死后一二百甚至三五百年以后的事了。
‘纯文学作家’的遭遇,相对好些,也只是好些而已。某些大家的成就,仍是要经历长久的时间,才得到一个合适的定价,例如“当时人们对于杜甫,却十分冷淡,在他同时代比较著名的诗人中,无论识与不识,竟没有一个人提到过他的诗。……到了元和年间,杜甫逝世四十年以后,才起始听到对于杜甫的尊崇与赞颂。……杜甫的诗经过元稹、白居易、韩愈和稍晚的李商隐、杜牧等人的提倡和称颂,已被人承认,这时距杜甫逝世已有八九十年之久了。”(冯至《论杜诗和它的遭遇》)
以古例今,我估计(仅仅是估计)现当代各位重要的纯文学作家的成就地位再有五十年应该可以有一个比较公正准确的评价了(某些作家地位会得降低,另一些则将升高)。现当代比较重要的通俗作家的成就地位要得到较为公正准确的评价,怎么也得一百年后。
《水浒传》由‘俗’而‘雅’,由‘闲书’一变而为‘经典’,《天龙八部》《笑傲江湖》会走过相似的历程?会与不会,不是我能说了算的,也没人能说了算。惟有‘时间’才能给出正确结论。
卡尔·马克思他老人家教导我们说:“真理是经由争论而确立的。”虽说现今哪一个人说了都不算,仍是大可发扬‘不说白不说,说了也白说,白说也得说’的伟大的参与精神,将各自的真实看法一一道来。你不说,我不说,大家全不说,再过一万年也不会有一个确切的结论的。
表达观点,我对自己的唯一要求是‘诚实’,修辞立其诚,怎么想,就怎么说,如此而已。至于‘辩证’‘全面’‘客观’…本不在我考虑范围之内。俺早已毫不羞惭地供认:我做不到辩证,我对文学作品的评价、评论,永远都是片面而主观的。
某些人自以为很‘全面’‘客观’,恕我直言,根本就是在闹笑话,无非是主观地以为自己很客观,片面地自以为很全面罢了。
跟我观点一致,我就说人‘全面、客观’;跟我看法不同,就断言‘片面、主观’的一定是他不是我。我便是现今世界‘全面、客观’的全权代理人和最高裁判者?呵呵呵。《玉堂春》里,崇公道老先生说得好,“你说你公道,我说我公道;公道不公道,只有天知道。”
这里,我愿意再次(已经第三次了)引述海耶克的话,‘自由的精神,就是对自己是否正确不是很有把握的精神。’
在艺文领域,只要还是人,就很难(几乎不可能)真正做到‘客观’‘全面’‘辩证’,但是经过几十上百年众人的参与、讨论,还是可以达成一个比较‘客观’‘全面’‘辩证’的认识的。
例如,我对某一作品的评分是30,再一转念,这样评价是不是太不‘客观’啊,于是,扭曲自己的主见,将其修正为50分,这样做会不会更‘客观’,更接近一点真理?未必啊未必!也许这部作品多年以后的公评反而是25分……
不是高估,就是低估,做到恰如其分的‘正估’(姑且这么说)很不现实。略似‘测不准定律’,我给某一作品打出的分数,正好与百年以后的‘最终结论’相一致,不是完全不可能,却是几乎不可能的。打出的分数,最接近‘最终结论’的,算是更有一点点先见之明。对同一作品,张三给了85分,李四给了55分,一百年后这部作品被普遍认为该得65分,那么,李四就算比张三更正确。可惜,张三、李四都看不到了。
再例如,对《笑傲江湖》的成就,我给打90分,王二给打了60分,于是王二兄说我在‘拔高’,且赏了俺一个雅号,叫做‘金庸吹’什么的,再呵呵。从他的立场看,只要比他自己给出的分数更高,当然就是在‘高估’或者‘拔高’。然而,‘拔高’与否,最终不是哪一人可以判定。也许百年后《笑傲》得到的评价是95分,我倒低估了它的价值。反过来说,某位朋友对某一部作品的评价是85分,俺就认为只值70分,如此这般,定是俺在‘贬低’它?也许,多年以后的评价,这部作品仅得60分……
表达观点,诚实是我对自己的唯一要求,至若‘辩证’‘全面’‘客观’不在我视野以内。因为我还自知说出写出的永远都是我个人的一隅之见,必然存在种种谬误。我不要求自己只说正确的话(根本做不到啊),更不曾狂妄到以为自己真可以‘一言而为天下法’。
有网友说我拔高金庸而贬低了梁羽生古龙,呵呵,三位先生的作品具在,哪里是区区如我所能拔高或者贬低的呢?
时间,会给出结论的。
百年之后,便有分晓。
可惜,你我都看不到了。
2011-2-3 14:17
绝世天骄
其实我相信,百年之后要放异彩的会是古龙作品。
历史已经证明,能传世的作品必须是反应真实社会风貌的。金庸显然不行,只有《笑傲江湖》算有所涉及了。
2011-2-3 14:38
伤云
仅以一个武侠小说爱好者论,古龙先生才气有了,但笔力不足。
初看武侠时不辨滋味广涉各家,在这种稚嫩的阅读中最后剩下来的只有金庸、古龙二位,且自己行文多效仿古龙,心底也暗许古龙为第一人。然而随着年龄渐长阅览渐丰,对古龙先生的作品则不再保持当年的肯定:古龙先生的作品仍有其独特的内涵,但无论是情节铺设还是文笔,都显得有些矫揉造作。
“反映真实社会风貌”这八个字,武侠小说整体还没资格提及,充其量只是有一点影射而已。
2011-2-3 16:01
绝世天骄
古龙写作完全是为谋生,求速度求数量,作品情节上就不免粗糙了。而且天不假年,没有机会修订作品,更没能全心安稳的完成一部佳作。即使如此,我个人还是更推崇古龙,世态炎凉,尽在其笔下。
2011-2-3 16:47
火凤凰
管锥?
我也推崇古龙,看罢古龙,则江湖之险恶,事态之炎凉尽收眼底;看完金庸,江湖如此美好,用不完的钱,学不完的武功,太和谐了,童话而已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