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19 20:15
吃饭猛喷罗大傻
韩国是靠什么成为“战国七雄”之一的
战国时代并不止七个国家,还有中山、宋、卫等小国,而韩国,尽管相对于这些小国而言,是显得比较强大,但与其他六雄相比,就远远不如。
韩国在整个战国,基本没有干出什么振奋国家的大事,傻子知道韩国早期有个“申不害变法”,但好似基本上没怎么变,一旦遭遇六雄任一雄进攻,他就只能向另一雄求救,韩国在地盘、实力,皆远不如其他六雄,虽然一有什么联盟的事都有他参与,视乎是陪衬,所起作用不大;甚至最后被灭,秦国只派了一个文官内史腾,就轻易而举将韩王俘虏。
楚国疆域广阔;
齐国综合国力较强;
魏国是早期战国的龙头大哥;
燕国有过乐毅连下齐地七十余城的辉煌战绩;
赵国经历胡服骑射,名将辈出,力抗强秦;
秦国之强,自不必说,最后还兼并天下。
韩国,这个一向被人欺负的国家,究竟凭什么成为七雄,在傻子看来,就是比其他小国强一些,但怎么看,从三家分晋到最后最后灭亡都是个弱国,秦献公时代,还未搞变法,那时就可以将韩国痛打一顿。
所以,在傻子眼中只有“战国六雄”,不解韩国靠什么列入一雄的。
请大大们指教一下。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吃饭猛喷罗大傻 于 2010-10-19 20:17 编辑 [/i]][/color]
2010-10-19 20:24
如棋人生
原因就是他坚持到了最后
2010-10-19 20:27
邓仲华
六国合纵,不是五国合纵:hz1042:
2010-10-19 20:39
星义
:hz1018:韩国搞过疲秦记……再说,宇宙是韩国的……
2010-10-19 20:52
XM8
一来韩国和赵国、魏国一样是原晋国的一部分,二来和卫国、鲁国比那是要强不少的。
2010-10-19 21:57
颖颖
韩国不弱,把郑国灭掉了。
2010-10-19 22:07
zeloti
[quote]原帖由 [i]颖颖[/i] 于 2010-10-19 21:57 发表
韩国不弱,把郑国灭掉了。 [/quote]
韩国灭掉没落的郑国也打得够呛,连韩国公子都被俘虏:hz1001:
2010-10-19 22:13
阿巽
申不害思想的核心是帝王心术
2010-10-19 23:02
一名惊魂
:hz1001:战国七雄应该是后人安上去的吧,史书有这样写过吗?
2010-10-19 23:05
张洋
申不害相韩,修术行道,国内以治,诸侯不来侵
2010-10-19 23:17
zeloti
[quote]原帖由 [i]一名惊魂[/i] 于 2010-10-19 23:02 发表
:hz1001:战国七雄应该是后人安上去的吧,史书有这样写过吗? [/quote]
没有
其实韩国作为三晋一员,沾了点“三晋”的光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zeloti 于 2010-10-19 23:25 编辑 [/i]][/color]
2010-10-19 23:27
KYOKO
各方面考虑的结果,一是国土人口(这是最重要的);二是根红苗正,三晋之一;三是挺到最后,还有。。
2010-10-19 23:42
zeloti
回复 #12 KYOKO 的帖子
挺到最后的是卫国:hz1023:
2010-10-19 23:46
三种不同的红色
都太小看韩国了吧。
韩国伐宋,攻至彭城,虏宋君而归。伐郑,取阳城,灭其国。须知,郑、宋可不是小国,起码是第二世界的国家,韩国把它们打成那样,其强盛可知。
说到韩国军队,“带甲数十万。天下之强弓劲弩,皆自韩出。奚子、少府时力、距来,皆射六百步之外。韩卒超足而射,百发不暇止,远者达胸,近者掩心。韩卒之剑戟,皆出于冥山、棠溪、墨阳、合伯膊。邓师、宛冯、龙渊、大阿,皆陆断马牛,水击鹄雁,当敌即斩坚。甲、盾、鍪、鍪、铁幕,革抉、?夭芮,无不毕具。以韩卒之勇,被坚甲,跖劲弩,呆利剑,一人桑百,不足言也。”
绝对是超级大国的实力。
其实七雄中打酱油的,与其说是韩国,不如说是燕国。
2010-10-20 00:11
风精之羽
韩国显得弱小还是地理因素啊。。四战之地,谁想起了都能打一下,换了秦国在韩国的地方一样没戏,
秦国强大靠的是积累,韩国的地形根本无法积累,只能指望出个超级nb的大人物才有可能强大,燕国
多舒服啊,那地方别人都不稀罕去的,即便有六国攻齐的辉煌,还不是让人轻松复国。
战国策-刘向书录里有“晚世益甚,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战国。”所以当时七雄
的强大应该是种共识。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风精之羽 于 2010-10-20 00:13 编辑 [/i]][/color]
2010-10-20 00:19
三种不同的红色
[quote]原帖由 [i]风精之羽[/i] 于 2010-10-20 00:11 发表
战国策-刘向书录里有“晚世益甚,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战国。”所以当时七雄
的强大应该是种共识。
[/quote]
不必迟至刘向。
《史记·匈奴列传》:[color=Red]冠带战国七,而三国边於匈奴[/color]
2010-10-20 00:40
伟君子
七雄之韩国,就如同当今西欧之意大利!
2010-10-20 08:10
阿巽
[quote]原帖由 [i]三种不同的红色[/i] 于 2010-10-19 23:46 发表
其实七雄中打酱油的,与其说是韩国,不如说是燕国。[/quote]
燕国有几乎灭齐的战例,名气上大得很
2010-10-20 08:43
三种不同的红色
[quote]原帖由 [i]阿巽[/i] 于 2010-10-20 08:10 发表
燕国有几乎灭齐的战例,名气上大得很 [/quote]
1、历史上燕国也就雄起过这一次,其余时间都在打酱油。
2、那次战役,先是五国联合伐齐,先把齐国打残了,然后燕国再独自进兵占便宜,就这情况,还让人家在只有两座城的情况下翻了盘。
2010-10-20 11:51
伟君子
[quote]原帖由 [i]三种不同的红色[/i] 于 2010-10-20 08:43 发表
1、历史上燕国也就雄起过这一次,其余时间都在打酱油。
2、那次战役,先是五国联合伐齐,先把齐国打残了,然后燕国再独自进兵占便宜,就这情况,还让人家在只有两座城的情况下翻了盘。 [/quote]
燕国成为大国,貌似也得益于齐桓公的攘夷政策。成为大国之后就开始打酱油,到了燕昭王才火了一把,之后又开始打酱油???
三红的观点不错:hz1018:
2010-10-20 12:05
邓仲华
燕国不打酱油,从地理上看只能折腾齐国和赵国,然后让王立群等说是自毁屏障。
于是打酱油不对,不打酱油也不对:wink:
2010-10-20 12:08
颖颖
战国前 1/2 最打酱油的是秦国(战国:前 475 - 前 221,1/2 的位置正好是前 348)。
2010-10-20 17:28
黄巾军
韩国不弱。你看看每次结盟抗秦都有它的份,秦国自变法以来打了它那么多年还能撑的住。虽然说屡战屡败,但你要是放个燕国或者是早期的赵国试试,估计早亡了~
其实论打酱油,赵国在胡服骑射前打酱油,齐国在复国后也打酱油,楚国?自从被白起打下首都后就没敢跟秦国正面交锋过,除了灭国那几仗。燕国嘛就只有昭王那时期还好。。。
论抗打击程度,韩国居首!
2010-10-20 18:22
阿巽
咸阳、临淄、郢都、邯郸、大梁、蓟城
韩国都城是哪?
2010-10-20 19:17
三种不同的红色
[quote]原帖由 [i]阿巽[/i] 于 2010-10-20 18:22 发表
咸阳、临淄、郢都、邯郸、大梁、蓟城
韩国都城是哪? [/quote]
最初是阳翟,后来灭郑后,迁都于郑。——即今河南新郑。
2010-10-20 19:31
intermlbai
燕国显然最弱,韩国名气弱是因为从来没有强到欺压七雄其他国家的事例。根本原因还是地理上有大缺陷,建国的时候就瞄着郑国,要了农业条件相对较差的军事要地成皋之地,到了战国晚期被张仪评价为一年受灾就吃不饱饭的国家...而且有上党那么大一块飞地
真说实力的话,燕国的地盘比韩国还差,还靠着少数民族...总是被人打,没有昭王中兴的话,恐怕地位会沦落到中山国的档次了吧.......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intermlbai 于 2010-10-20 19:35 编辑 [/i]][/color]
2010-10-20 19:41
文以载道
魏国都城最初在安邑,后来迁到大梁。
2010-10-20 21:04
风精之羽
[quote]原帖由 [i]黄巾军[/i] 于 2010-10-20 17:28 发表
韩国不弱。你看看每次结盟抗秦都有它的份,秦国自变法以来打了它那么多年还能撑的住。虽然说屡战屡败,但你要是放个燕国或者是早期的赵国试试,估计早亡了~
其实论打酱油,赵国在胡服骑射前打酱油,齐国在复 ... [/quote]
韩国就在秦国家门口,结盟抗秦不找韩国难道盟军飞过去不成。。秦国远交近攻基本只打韩魏,韩国怎么可能不抗秦。。
2010-10-20 21:52
大多数人
韩秦结盟的时候比韩秦开战的时候要多得多
在张禄上台以前,秦伐韩的主要目的基本都是与韩连横
2010-10-20 22:51
张洋
回复 #14 三种不同的红色 的帖子
靠,苏秦游说的话也能信?跟对其他几个国家说的话对比一下,还是韩国最弱。。。偶只记得当时描述各国土地都是千里,韩国是九百里,而且燕国取得辽东之地后疆域面积的确要比韩国大不少。。。
不过好像也有很多人支持燕国也是打酱油的。洪迈在《容斋随笔》里也提到“韩燕弱小,置不足论”,苏辙也有类似观点。不过就我个人而言,至少在感情上还是支持燕国的,毕竟人家也雄起了一回,韩国的申不害变法几乎与商鞅变法同期,但效果却实在是不敢恭维(记不得灭郑是在变法前还是后了),史记写着“诸侯不来侵”,但我印象中庞涓围攻新郑好像就在申不害变法时期:hz1019:
2010-10-21 05:00
当阳侯杜元凯
[quote]原帖由 [i]颖颖[/i] 于 2010-10-20 12:08 发表
战国前 1/2 最打酱油的是秦国(战国:前 475 - 前 221,1/2 的位置正好是前 348)。 [/quote]
秦可不算打酱油,那时候一直和魏国死斗,一开始秦不是魏的对手。公元前419年,晋(魏)在河西修筑少梁城,打算以此为据点向河西推进,秦军立刻前来争夺。魏军击败秦军后继续修筑城池,秦国也相应地修筑防御工事。公元前413年,魏军大举西向大败秦军。此后又经过一系列的作战,在公元前408年攻克洛阴(如今陕西大荔西南)合阳(今陕西合阳东南)等要地,河西的土地完全归魏国所有。
秦献公于公元前384年即位后,立刻进行了一系列的富国强兵政策。这时候魏国已经有内讧,令“秦人不敢东向”的名将吴起已经于公元前387年南走楚国。此后公元前382年,秦反攻魏,在洛阴击败韩魏联军。公元前380年,秦献公亲率主力攻入魏国河东腹心地区,在石门(如今山西运城附近)大败魏军,歼灭六万。天下无敌的魏国在本土遭受如此惨败,诸侯震动,周显王也派使者前往祝贺。从此秦魏之间攻守逆转。公元前362年, 秦趁魏和韩赵交战之机再度发难并在少梁大败魏军。此后不但河西难保,连魏国的都城安邑都受到威胁,魏惠王被迫于第二年东逃几百里迁都大梁成了"梁惠王",并在河西修筑长城防止秦国进一步的进犯。而孙膑围魏救赵(公元前354年)和马陵大战(公元前341年)都是此后十几年的事情了。说起来孙膑这两次,多少还有点落井下石的味道。趁魏国再败于齐,秦于公元前352年包围魏故都安邑并迫降守军。前350年,秦迁都咸阳。
2010-10-21 05:17
当阳侯杜元凯
所谓战国七雄,分量也不一样。最强的应该算秦齐楚三国。公元前284年,乐毅攻齐。齐虽然复国但元气难复。六年后白起破楚,一举攻陷楚国都城郢,此后楚国也一蹶不振。次一等的,应该算中后期的魏和赵,多少有点能够抗击秦的能力。最弱的要数燕韩,哪个更差劲点恐怕不好比,但韩毗邻强秦,挨揍比燕多得多。范雎认为魏韩两国地处中原,犹如天下的枢纽,应当首先攻取,完成中央突破。更倒霉的是,以后秦基本上是按照这个战略执行的。公元前265年,秦攻占荥阳,当时韩国各部分必须要通过这个黄河渡口联系,此后韩断为三截。长平之战也是韩国上党郡引发。赢政登基的时候,秦已经事实上掌握韩国一多半的土地,韩几乎已经听命于秦。所以贾谊说秦“积六世之余烈”而一统天下。这个六世余烈,韩是最有发言权的。
2010-10-21 08:50
麒麟子
韩国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源于三侯分晋的缘故,再者地处中原,虽然国力不济,参加过公元前317年,魏、赵、韩三国联军攻秦战役,在连横合纵战略上又有一定的战略地位,国处于当时社会文明进步明显的地带,诞生过韩非、郑国等这样的历史名人。所以综合因素将韩国这个国力一般的效果提升到一个相对重要的地位。
2010-10-22 17:50
关内侯
韩国跟郑国之间的战争经历了几代韩国君主,方才把郑国灭掉,韩国从一开始就先天不良
2010-10-24 19:19
诸葛周
看电视剧《大秦帝国》,是说韩国的衰弱是因为庞涓率领精锐的魏军进攻、齐国坐视等他削弱再发兵救援的结果,此战在剧中演的十分精彩,导致了变法势力(指支持申不害变法的那些人)崩溃,连韩侯也因此被气死,申不害自刎而亡,从而导致韩国衰落,但给我的感觉是韩国的变法遭到他国干预而无法强大,而秦国的变法是由于没有其他国干预才得以成功。
不过究竟历史是不是如此,申不害是不是这样死的,我无从得知。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诸葛周 于 2010-10-24 19:20 编辑 [/i]][/color]
2010-10-25 16:43
zidance
韩国作为三晋之一,实力还是不错的,只不过另两家的赵、魏太耀眼,被掩盖了。
韩国在战国的时候挺了这么久,也是很不容易的
2010-10-25 18:42
岑平
韓國看上去弱其實是因為他就在列強中間,誰都可以打他,四面受敵,哪能不顯得弱小呢?
其實韓國還是有他生存的本事...
不像其他國家,韓國沒有得到積累強大的空間...
能夠熬這麼久已經不容易了......
況且周不也是韓國滅的嗎?貌似...忘了............
同意燕國才打醬油呢
2010-10-25 21:07
佛山黄师傅
回复 #1 吃饭猛喷罗大傻 的帖子
1韩国属于三晋之一,在当时有一定的影响力。2申不害改革,韩国的实力的确是增强了不少。3韩国扛到公元前230年才被秦国灭掉,算是不错了。4韩国的疆域相比起其他的鲁、宋来说,要大多了。5韩国在战国中后期也称王了(宋国称王,不久就倒霉了),看来没点实力是不敢那么做的。
2010-10-25 21:54
intermlbai
回复 #37 岑平 的帖子
[quote]
前256年(赧王59年,秦昭襄王51年),秦兵攻打西周,赧王听西周公之言,以西周三十六城、三万户降秦,秦王将周赧王贬爵为君,西周公为家臣,封于梁城(今陕西省韩城县南)。赧王至梁城一月而死,国除,置九鼎于咸阳(途中一鼎落于泗水)。自次年起(昭襄王52年,前255年)史家以秦王纪年,然东周尚存,周朝尚未彻底灭亡。
秦庄襄王元年(前249年),东周君欲趁秦连丧昭襄、孝文二王合纵伐秦,秦庄襄王以吕不韦为大将,起兵十万,执东周君而归,尽收巩城等七邑。周朝至此彻底灭亡。
[/quote]
周灭于秦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intermlbai 于 2010-10-25 21:57 编辑 [/i]][/color]
2010-10-27 09:13
Zorn
好像有种说法是当时的韩国控制着运城地区的盐池,因为当时海盐还比较少,韩国的池盐在全国处于垄断地位,从而国力相当强盛。
2010-10-27 10:16
岑平
[quote]原帖由 [i]intermlbai[/i] 于 2010-10-25 21:54 发表
周灭于秦 [/quote]
怎麼我記得最後周和韓國有點什麽關係的...
徹底忘了....
謝謝提醒
2010-10-27 10:29
三种不同的红色
[quote]原帖由 [i]岑平[/i] 于 2010-10-27 10:16 发表
怎麼我記得最後周和韓國有點什麽關係的...
徹底忘了....
謝謝提醒 [/quote]
韩国把周分裂了。
分成了东周和西周。
2010-10-27 10:43
阿巽
[quote]原帖由 [i]Zorn[/i] 于 2010-10-27 09:13 发表
好像有种说法是当时的韩国控制着运城地区的盐池,因为当时海盐还比较少,韩国的池盐在全国处于垄断地位,从而国力相当强盛。 [/quote]
巴蜀井盐,齐鲁海盐
2010-10-29 09:32
岑平
[quote]原帖由 [i]三种不同的红色[/i] 于 2010-10-27 10:29 发表
韩国把周分裂了。
分成了东周和西周。 [/quote]
再次謝謝提醒.......:hz1024:
我當年看書看到這個...就覺得...這韓國還是有點能耐的
如果換成是宋,鄭那些,不敢這麼做
2010-10-29 20:49
如棋人生
韩国是悲情的酱油党,地处中原的他又国力弱小,所有和他临界的大国都要欺负他:hz1004:
燕国是无奈的酱油党,那地方在两千多年前是不折不扣的荒蛮之地,只能看着其他国家你方唱罢我登场,自己却有心无力:hz1005:
楚国才是真正的酱油党,国力超强、兵员最多的他却总是好像只有被人欺负的份:hz1008:,
2010-11-4 14:26
wqthx
路过,看大家的话长了很多知识!
2010-11-4 15:12
关毛
[quote]原帖由 [i]诸葛周[/i] 于 2010-10-24 19:19 发表
看电视剧《大秦帝国》,是说韩国的衰弱是因为庞涓率领精锐的魏军进攻、齐国坐视等他削弱再发兵救援的结果,此战在剧中演的十分精彩,导致了变法势力(指支持申不害变法的那些人)崩溃,连韩侯也因此被气死,申不 ... [/quote]
申不害变法不但没有失败,而且还成功了。
但是申不害的变法更齐威王的改革如出一辙,都是只整顿吏治,而不注重根本,再加上韩国先天不足,对付当时的头号强国魏国自然要失败。
变法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立竿见影,秦国在没有商鞅变法以前,秦献公就敢和魏国叫板,少梁之战大破魏军,绝对没有电视剧里演的那么惨,虽然秦国穷这个是事实。
韩国主要还是地理位置不好,国土被魏国半包围,南边接壤楚国,一个是新兴强国,一个是老牌强国,又没有燕国那样独特的酱油地利,韩国的统治者要是没有两把刷子,早被瓜分了。申不害倡导的美女外交,那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魏国魏武侯死后,韩国和赵国两个弱国,还曾利用三晋的传统盟约,干涉魏国内政,欲图立个傀儡魏侯,结果虽然失败了,但是也不能说人家打酱油啊。
2010-11-4 15:14
关毛
[quote]原帖由 [i]如棋人生[/i] 于 2010-10-29 20:49 发表
韩国是悲情的酱油党,地处中原的他又国力弱小,所有和他临界的大国都要欺负他:hz1004:
燕国是无奈的酱油党,那地方在两千多年前是不折不扣的荒蛮之地,只能看着其他国家你方唱罢我登场,自己却有心无力:hz1005 ... [/quote]
楚国的悲剧就在于他们是外族(貌似统治阶级是华夏族,但国人是蛮族),任何一个中原国家想当个盟主霸主之类的,要表现一下自己的威风,就要拿楚国开刀。
后来如果不是楚国人项羽刘邦翻天覆地,楚人和华夏人的隔阂可能还要好长时间。
2010-11-4 15:56
coldwolf
这个有点意思,建议把战国七雄跟西方七国搞个配对,哪怕牵强点也行,如果韩是意大利,那秦是不是就是美,楚就是俄?赵和魏分别对应法和德?
[quote]原帖由 [i]伟君子[/i] 于 2010-10-20 00:40 发表
七雄之韩国,就如同当今西欧之意大利! [/quote]
2010-11-4 17:04
上官刃
天下之宝剑韩为众、天下强弓劲弩,皆自韩出
2010-11-4 19:21
如棋人生
[quote]原帖由 [i]coldwolf[/i] 于 2010-11-4 15:56 发表
这个有点意思,建议把战国七雄跟西方七国搞个配对,哪怕牵强点也行,如果韩是意大利,那秦是不是就是美,楚就是俄?赵和魏分别对应法和德?
[/quote]
二战前的配对
秦是德国,赵是法国,魏是英国,楚是俄国,齐是美国,燕是西班牙,韩是意大利
2010-11-5 16:24
lalo
建议楼主看看大秦帝国,讲的还是比较清楚,韩国有劲韩一说哦
2010-11-13 05:27
浪子天妖
[quote]原帖由 [i]如棋人生[/i] 于 2010-11-4 19:21 发表
二战前的配对
秦是德国,赵是法国,魏是英国,楚是俄国,齐是美国,燕是西班牙,韩是意大利 [/quote]
我的看法:
韩是法国,有点不安分爱折腾。
魏是德国,虽然强大但是由于四面受敌最终被搞掉。
赵是日本,承担者超出国力的军力和战略负担,家底薄输不起大战。
燕是意大利,最无用的(除了乐毅那次外……)。
楚是以前的我国,底盘大,人口多,谁也不敢忽视它,但是却没人把他当第一看待。
齐是英美,可他们倒霉在没有英美的海上优势没法扮演平衡者角色。
秦是俄国,因为从哪方面来看,黎塞留对俄国的“不可征服之国”论述对秦套用起来都合适。
2010-11-13 12:12
林冲
回复 #53 浪子天妖 的帖子
昔日的大英帝国真悲哀,如今只配和美国捆绑销售了。
2010-11-13 14:35
浪子天妖
[quote]原帖由 [i]林冲[/i] 于 2010-11-13 12:12 发表
昔日的大英帝国真悲哀,如今只配和美国捆绑销售了。 [/quote]
不悲哀,叔叔侄子的组合很无敌啊。
摘取一段文字:
英美的关系特殊,英美联盟,战无不胜,但英国必须以牛津剑桥的精英大脑,影响美国牛仔过份发达的四肢。贝理雅之成,在於顺应国际潮流的精伶,贝理雅之败,在於外-交智慧的贫乏,在伊拉克战後的民主选举之中,英国拥有丰富的殖民地管治和撤退的经验,却无法担当电影《沙漠枭雄》里统合阿拉伯人抗击土耳其侵略者的骆驼战士,「-阿拉伯的劳伦斯」的历史使命。在这方面,冷战结束了,邱吉尔、列根、戴卓尔夫人都一一走进历史,全球都缺乏第一流的乱世雄才,「世无英雄,致使竖子成名」,白面-书生贝理雅虽不是上马杀贼、下马吟诗的大政治家,但不要紧,在生死攸关的历史时刻,英国的选民总会作出最智慧的决定,回首六十年,英国人在战後踢走了顾盼自雄的-邱吉尔,在帝国解体时选择了谦恭宽容的艾德礼,眼见苏彝士运河危机势色不对,马上用选票请走了艾登;六十年代,当富家公子甘乃廸崛起白宫,英国选民又用了老成持-重的麦美伦来辅弼制衡。有一套莎剧的薰陶,英国人把人性的荣光和阴暗都看透了。理性、宽和、幽默,而又懂得自嘲,这样的国家,权力交接,是绝对不会翻车的,对世-界的影响力,是会长久而深远的,只要你对人类文明的智慧仍然有信心,深信这个世界,并不是人人都以一个老酋长在胸前挂一串缩小的髑髅念珠的国情装饰为终极之大美。
2010-11-13 16:49
密林繁星
问题是,美国想把英国当小弟,当打手,最好美国动脑,让众多小弟出手,例如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之类的;而现在英国越来越不愿意充当美国的打手,连航母都没了,以后再有沙漠风暴这样的行动,英国还会那么卖力么?两国虽然还紧密,可是隐有裂痕。
2010-11-13 20:48
浪子天妖
[quote]原帖由 [i]密林繁星[/i] 于 2010-11-13 16:49 发表
问题是,美国想把英国当小弟,当打手,最好美国动脑,让众多小弟出手,例如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之类的;而现在英国越来越不愿意充当美国的打手,连航母都没了,以后再有沙漠风暴这样的行动,英国还会那么卖力么 ... [/quote]
英美关系与我们和俄国的关系还是不大一样的,英国更多像是顾问呢。
2010-11-19 13:07
phoenixdaizy
[quote]原帖由 [i]如棋人生[/i] 于 2010-10-29 20:49 发表
韩国是悲情的酱油党,地处中原的他又国力弱小,所有和他临界的大国都要欺负他:hz1004:
燕国是无奈的酱油党,那地方在两千多年前是不折不扣的荒蛮之地,只能看着其他国家你方唱罢我登场,自己却有心无力:hz1005 ... [/quote]
地理问题。
当时的环境底下,
燕国这样高纬度国家,地理环境恶劣,产量少,经济相对差。虽然作战还行。
楚国这样低纬度的,很多是荒蛮之地,好多少数民族都流传到现在,由于山水的阻隔交通极为不便。
然后丛林滋生瘟疫,南蛮国家。
2010-11-19 17:35
hahaku719
同样的道理,你可以把很多排序的最后一个都去掉。春秋五霸为何有宋襄公,去掉。
八国集团中的意大利就是拉来凑数的,也可以去掉。
战国七雄,你把韩国去掉,接下来你会发现,燕国在整个春秋时期都默默无闻,战国也只不过拉了一帮兄弟揍了齐国一顿,最后还自废武功。其他真是差的可以,被长平之战主力几乎被全歼的赵国打得找不到方向。燕国也可以去掉。
就这样、魏、赵、齐、楚。。。。。。都去掉,因为他们都远远不是秦国的对手
2010-11-19 21:58
我本人间惆怅客
韩国的能臣不少,虽然各方面未必出众,但是确实曾经潇洒过
页:
[1]
2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