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8-21 17:02
KYOKO
明思宗朱由检
百度了一下,几乎崇祯的庙号都是叫“思宗”,不过记得有人不应该这么叫。记得“思陵”是清朝人帮崇祯帝建的,那“思宗”这个庙号是谁帮着起的?
南明的那些自认正统的皇帝没帮崇祯起谥号和庙号吗?
2010-8-21 17:09
XM8
wiki上的
崇祯十七年五月初六日,多尔衮以李明睿为礼部侍郎,负责大行皇帝的谥号祭葬事宜,李拟上先帝谥号端皇帝,庙号怀宗,并议改葬梓宫,后因已葬恭淑端惠静怀皇贵妃田贵妃园,不必改葬,改田贵妃园为思陵。[29]
顺治十六年十一月,以“兴朝谥前代之君,礼不称,数不称宗”为由,去怀宗庙号,改谥庄烈愍皇帝,清代史书多简称为明愍帝。
思陵神主题为:大明钦天守道敏毅敦俭弘文襄武体仁致孝庄烈愍皇帝,当为清代所加谥号的全谥。[30]
另有书作守道敬俭宽文襄武体仁致孝庄烈愍皇帝[31]或果毅敦俭弘文襄武体仁致孝庄烈愍皇帝[32],改庙号钦宗[33]等,又有作庙号烈宗[34]或敬宗[35],谥号正皇帝[36]。
南明安宗之大臣张慎言初议崇祯帝之庙谥号为烈宗敏皇帝,顾锡畴议庙号乾宗或正宗。[37],但不被采用。最终在崇祯十七年六月定先帝谥号为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庙号思宗,弘光元年二月丙子改是上庙号毅宗[38]。唐王谥为威宗。
2010-8-23 13:14
连枝步
南明安能不给大行皇帝议谥?
这是安宗即位后的最重要事情。安宗即位后,谥大行皇帝为思宗烈皇帝(这是普通的简称,全套的楼上说的很清楚)。转过年,觉得这个庙号不太妥当,改为毅宗。
安宗被俘,绍宗即位,上安宗尊号圣安皇帝,改毅宗庙号为威宗。
从总体上看,思宗----毅宗----威宗,一个庙号比一个更“正面”。
另外,南明皇帝不是“自认为”正统。而是仅仅是清以及清控制下的蒙古,不认为他们是正统而已。
1、李自成余部(大顺)、张献忠余部(大西)都接受了他们的招安。
2、北方、南方的所有反清起事,也都奉南明皇帝为君主。
3、日本也认为南明是明朝皇帝,并给予了一定的经济支持。
4、缅甸也认为南明是明朝皇帝,只有在清兵压境的情况下才通过政变的方式改变对明朝策略----也就是说,缅甸的叛变,需要付出一个缅甸国王的血作代价。
5、朝鲜因被清兵击败,在表面上服从清朝。但事实上,他们仍认为清朝是非正统的(见朝鲜使臣的一些言论)。
6、即使是清朝方面,在俘虏昭宗后,清兵还试图拥立昭宗为君主。这些人可不仅仅是汉人。这也是清将吴三桂一定要迅速在昆明杀掉昭宗的原因之一。
按照梁启超的正统说,有三种取得政权的方式非正统:夷狄、篡夺、叛乱。按照这个原则,清的正统性远远小于南明的正统性----清一直被看作夷狄。而南明则既不是夷狄,君主又是在上一个皇帝崩后所立,血统最近(昭宗),因此也谈不上篡夺,也未叛乱。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连枝步 于 2010-8-23 13:36 编辑 [/i]][/color]
2010-8-24 22:16
上校团长
清朝笼络人心,所以立号
南明忙于应付清兵,那有时间立庙号
2010-8-24 22:24
KYOKO
回复 #3 连枝步 的帖子
如果那样的话,南明政权就不该称为“南明”,就该直接叫“明”。明覆灭我认为就是永历帝被杀,这问题老虎以前回答过。不过都是各说各的,文物第二,也没法统一。(貌似也不需要统一吧)
2010-8-25 09:33
连枝步
[quote]原帖由 [i]KYOKO[/i] 于 2010-8-24 22:24 发表
如果那样的话,南明政权就不该称为“南明”,就该直接叫“明”。明覆灭我认为就是永历帝被杀,这问题老虎以前回答过。不过都是各说各的,文物第二,也没法统一。(貌似也不需要统一吧) [/quote]
明,严格来说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洪武、建文两朝。第二阶段是永乐到崇祯。第三阶段是弘光到昭宗被杀。第四阶段是永历十七年到永历三十七年。
第一阶段是原装的明,都城南京。第二阶段是按照惠帝的称呼----燕庶人,或者按照成祖自己的称呼----燕王通过武装叛乱获得政权而建立的新明,都城北京。第三阶段是在黄河以南建立的新明,都城南京、福京、滇京。第四阶段是没有皇帝,只有执政的新明,执政者延平王在东宁。
在历史上,通常把第三阶段称为南明,把第四阶段称为郑明,而把一二两阶段合称明。
南明政权,当然是明政权,只是为区别,加上个南字,就像南宋政权当然是宋政权,加上南是为历史区分方便而已。
一个古代国家,必须有以下要素:君主、社稷、人民、领土、官吏、军队。
一个古代政权,仅仅需要有官吏(领导者)和军队就可以啦。
郑明时期,虽然没有君主,但是其余的要素都有。
对于南明,清是不能承认的。因为清朝不承认自己灭亡了明朝。他们认为他们是在明朝皇帝死亡的情况下,受明将军吴三桂邀请平乱,在中原无主的情况下,被明大臣拥戴,入主中原。因此,一切打着明朝旗号的政权,都是叛逆。因此,在写明史的时候,本来还有《三王传》,结果也被取消啦。他们把南明三帝看作是三个作乱的明藩王而已。他们甚至不承认昭宗即位前的封号桂王,而只是称其为永明王(昭宗是老桂王二子,他哥哥接的桂王位不久就死啦,他从永明王接封桂王,记得这是绍宗时候的事情,不承认绍宗,当然就不承认这个桂王封号啦)。
清朝灭亡之后,南明立即被史学界承认。钱海岳巨著《南明史》于40年代写成。柳亚子一直想写南明史,并争取了当时政府的支持。建国后,国内也出版了一些南明的研究成果。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连枝步 于 2010-8-25 09:42 编辑 [/i]][/color]
2010-8-25 12:46
KYOKO
恩 有个被大家容易误解的问题。就是许多经过武装夺权的政权在官方认定上是并不以前朝为敌的,篡位(禅让)就更无例外了。
2010-9-5 17:08
zpftmd748
回复 #7 KYOKO 的帖子
历史就是由篡权者那一派的人写的,当然要把篡位者的行为合理化、合法化。
2010-9-5 22:52
阿巽
[quote]原帖由 [i]KYOKO[/i] 于 2010-8-25 12:46 发表
恩 有个被大家容易误解的问题。就是许多经过武装夺权的政权在官方认定上是并不以前朝为敌的,篡位(禅让)就更无例外了。 [/quote]
夏桀无道,成汤吊民伐罪,取而代之
这是三个代表的雏形
上古不怎么树牌坊,成汤代夏,周武代商,秦王扫六合直接灭就灭了,也无需搞个什么仪式承认合法不合法,秦失其鹿,霸王也不受降
自从王莽搞了出代汉的把戏,后面都学了这套虚伪的门面功夫
不过大明朝是堂堂正正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国有点不彻底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阿巽 于 2010-9-5 22:58 编辑 [/i]][/color]
2011-1-17 21:05
桃花源记桃
新旧更替,高层做戏是必须地
2011-1-17 21:13
绝世天骄
[quote]原帖由 [i]KYOKO[/i] 于 2010-8-24 22:24 发表
如果那样的话,南明政权就不该称为“南明”,就该直接叫“明”。明覆灭我认为就是永历帝被杀,这问题老虎以前回答过。不过都是各说各的,文物第二,也没法统一。(貌似也不需要统一吧) [/quote]
严格意义上,台湾覆灭才能算南明灭亡吧。
2011-1-17 21:49
KYOKO
[quote]原帖由 [i]绝世天骄[/i] 于 2011-1-17 21:13 发表
严格意义上,台湾覆灭才能算南明灭亡吧。 [/quote]
永历挂了以后(南)明就没皇帝了,名不正言不顺,可以算作废了。
不过话语权是一向掌握在一帮专家手里的,我辈只能在私下里望闻问切,上不了百家讲坛的
ps:以什么为准是一个模糊的话题。元顺帝在老家元朝那里根本不叫元顺帝,明朝人硬给他按了这么个庙号他也没办法。。
2011-1-17 21:55
我本人间惆怅客
话说南明还算是正统吗???我感觉清朝进军北京的时候,就应经“扶正”了
2011-1-18 10:47
zhjienc
个人以为应该参照东晋南宋,明朝正统至少要算到永历挂掉。后面的郑明算作地方割据势力,当然如果朱术桂当时在台湾称帝的话,可以再算下去。
2011-1-18 10:58
酒魔剑仙
回复 #13 我本人间惆怅客 的帖子
这是啥奇谈怪论?那吐蕃攻入长安,是不是也要扶正一下?
2011-1-18 11:30
tiger1970
郑明的统治方式,和“周召共和”十分相像。
而周召共和,既然不意味着周的灭亡,郑明时代,当然也不意味着明的灭亡。
中国古代一个国家的灭亡,其实代表物是宗庙。也就是说,只要宗庙被毁灭而又没有重建可能,此国家就算灭亡啦。
(我前面说过:一个古代国家,必须有以下要素:君主、社稷、人民、领土、官吏、军队。一个古代政权,仅仅需要有官吏(领导者)和军队就可以啦。这是由于,只要有领导者和军队,就有重建宗庙的可能)
按此原则,明灭亡的时间是在延平幼王投降的时候。
不过我自己有另外的看法。我认为一个国家的灭亡,要等到有影响的公开的反抗被全部消灭才算。按此标准,蜀汉的灭亡时间不是皇帝刘禅投降而是卫将军姜维战死;明的灭亡时间则被延后一天,因为明宗室代表宁靖王第二天才自杀;而宋的灭亡时间则延长到宋丞相文天祥就义。----宁靖王是用死来公开反抗的,而文天祥直到死,也没停止公开反抗。
至于中华正统,梁启超先生早就总结过前人的正统观----非夷狄、非篡夺、非叛乱。犯了这三点,就不足以称为正统。
至于元,元皇帝是兼蒙古可汗的。如果元皇帝放弃元皇帝称号,只是称蒙古可汗,元自然就灭亡啦。
据说元益宗后,就不再使用元这个国号,而是称为“大蒙古汗”,这样的话,元的最后一代皇帝应该是益宗。
但是,蒙古和北元的历史还很不清楚。有的说法益宗后还有几代大元皇帝,据说林丹汗还自称大元皇帝,如果是这样的话,北元还是存在的,元朝最后一代皇帝应该是林丹汗。
由于历史资料的缺乏,历史事实还是很不清楚的......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tiger1970 于 2011-1-19 09:18 编辑 [/i]][/color]
2011-1-18 12:05
恨地无环
回复 #16 tiger1970 的帖子
武王以臣伐君,刘邦以秦亭长起,李渊为隋留守叛,魏晋并赵宋等皆逼禅以篡,八八得国虽正,燕逆割据作乱,逼死侄皇。篡乱二端,鲜能有免,所以称正统者,无非练得大拳头,竖得高牌位,种得三两季好胡萝卜罢了。
2011-1-18 12:15
tiger1970
[quote]原帖由 [i]恨地无环[/i] 于 2011-1-18 12:05 发表
武王以臣伐君,刘邦以秦亭长起,李渊为隋留守叛,魏晋并赵宋等皆逼禅以篡,八八得国虽正,燕逆割据作乱,逼死侄皇。篡乱二端,鲜能有免,所以称正统者,无非练得大拳头,竖得高牌位,种得三两季好胡萝卜罢了。 [/quote]
但是不能因为没有就否认。
2011-1-18 13:27
悼红狐
[quote]原帖由 [i]连枝步[/i] 于 2010-8-25 09:33 发表
明,严格来说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洪武、建文两朝。第二阶段是永乐到崇祯。第三阶段是弘光到昭宗被杀。第四阶段是永历十七年到永历三十七年。
第一阶段是原装的明,都城南京。第二阶段是按照惠帝的称呼 ... [/quote]
钱氏的《南明史》篇幅很大,但不算很优。我一直比较喜欢顾诚的《南明史》
2011-1-18 13:33
绝世天骄
顾老师的篇幅也不小吧……
2011-1-18 13:44
悼红狐
[quote]原帖由 [i]绝世天骄[/i] 于 2011-1-18 13:33 发表
顾老师的篇幅也不小吧…… [/quote]
大么?哈哈,文字很流畅,读起来不觉长。钱海岳的是顾诚的四五倍吧。
2011-1-18 13:57
tiger1970
[quote]原帖由 [i]悼红狐[/i] 于 2011-1-18 13:44 发表
大么?哈哈,文字很流畅,读起来不觉长。钱海岳的是顾诚的四五倍吧。 [/quote]
是。
但是钱先生的是完全的传统体例----纪传体、文言文。
顾先生的那本,我则称为“研究成果”。
我一直认为,史书采用纪传体、文言文是有原因的----很可能是为担心经过时代变迁,后代完全不懂前辈在说啥而最终确定的体例----一定用纪传体,一定用文言文,这样,只要能看懂一个时代的东西,前面所有时代的都可以搞清楚......
2011-1-18 19:39
我本人间惆怅客
[quote]原帖由 [i]酒魔剑仙[/i] 于 2011-1-18 03:58 发表
这是啥奇谈怪论?那吐蕃攻入长安,是不是也要扶正一下? [/quote]
那么我们现在是不是该算民国多少多少年呀?:hz1054:
2011-1-18 23:51
dreambe
回复 #22 tiger1970 的帖子
我也支持纪传体文言文的史书标准格式,这样可以保证传承的一致性。
早先看过南怀瑾先生的著作,受其影响甚深。
2011-1-19 16:17
zhjienc
官方定义肯定是以崇祯上吊作为明朝结束的。后面的南明(郑明)不作为真正意义上的明朝。为什么呢?承认南明的地位会直接影响到现在‘中华民国’的地位,至少要承认一国两府,这是当前朝廷不接受的。
2011-1-19 16:21
KYOKO
回复 #25 zhjienc 的帖子
这么说民国时期明朝的不是以崇祯上吊为结束的?明朝到1644年结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才有的?
2011-1-19 16:30
zhjienc
回复 #26 KYOKO 的帖子
这个我倒是没研究过。不过无论民国官方出于什么原因如何认定明朝结束,我们现在官方都不可能承认南明地位。
民国北洋政府很多人都是原来清朝的官
2011-1-19 16:43
tiger1970
注意别违反版规----这里只允许说1840年以前的事情。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