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7-10 08:20
小至
历史上中华统一问题的疑问
首先,不知道这帖会不会有关键词上的禁忌,如有,斑竹请删帖或协助修改相关文字。
在我的印象中,古今中华历史上(秦以后吧,之前的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国家),几乎都是北方政权最终统一了天下,唯有两次:一是明朝,二是民国。而且民国的这个“统一”的概念,应该说也是非常牵强吧,仅仅是形式上的统一,国家无法对地方执行有效的控制。
这里就有很多问题需要大家来解答了,也欢迎各位同仁讨论。
第一,我所说的唯有两次由南向北统一,是否正确,这个只是凭个人印象得出了,没有认真查阅资料。
第二,天命为什么常常在北?历史上南方虽曾有段时间是不毛之地,但更多的时间南方都是要比北方富庶吧。而且,当年被称为不毛之地的,也仅仅是荆南、交州吧,其他地区应该也是开化比较早的。
当然,不排除北方科技更高一筹的因素,黄道婆在南方传播织布机就是个证明,但这种情况也不是长期存在的。
第三,那么,蒋公退守海峡之南,虽积极策动却再无力反攻,是否也可以用类似理论解释?参考当时国军空投的传单,感觉其实当年筹划得确实挺用心,虽然说失败原因而多,但是不是会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
2010-7-10 08:35
XM8
因为在南宋之前经济的中心一直在北方,北方的人口远多于南方,当然54经济基础的少数民族入侵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2010-7-10 08:39
马岱
早期经济中心在北方,从宋朝开始,南方才迎头赶上,此后朱元璋北伐成功,而这一阶段所谓北方取胜实际也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取胜,不是单纯地域差别问题。
蒋介石无力反攻很正常,被打到南方的割据势力多数也是维持现状,无力反攻,比如东晋、南宋。
2010-7-10 08:54
小至
是不是只有以上两个南伐北的例外?
2010-7-10 09:02
intermlbai
南伐北进而统一全国的只有这两个
2010-7-10 09:30
yanm892
经济重心一直在北方。是从西晋末年开始南移,到南宋时候完成南移。所以虽然南方经济虽然发达,但是不是经济中心。南方的大部分物资都要运往北方。而且比较强大的政权他们的政治中心也在北方。所以可能是政治和经济重心的原因所导致的吧。
2010-7-10 11:23
小至
[quote]原帖由 [i]马岱[/i] 于 2010-7-10 08:39 发表
早期经济中心在北方,从宋朝开始,南方才迎头赶上,此后朱元璋北伐成功,而这一阶段所谓北方取胜实际也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取胜,不是单纯地域差别问题。
蒋介石无力反攻很正常,被打到南方的割据势力多数也是维 ... [/quote]
元代和清代的对比
明代和晚期民国的对比
虽然说马岱兄所说的确是历史的趋势,但我一直对以上两个特殊的情况有所疑问。
首先是元与清的对比,是否可以说元代灭亡是因为蒙古人拒绝融入汉人制度,强行将国人分成四等所致(当然,原因肯定很复杂,但最主要的是不是这个?)
那么清代是因为接受了汉族的制度而破除了少数民族的魔咒?或是因为南明小朝廷的腐朽?
民国初期大概好理解多了,南方经济实力确实要比北方好很多吧,但最后的内战,依然是南方败给了北方,这个原因确实太复杂了,这里可能无法深入讨论。
然而,古往今来那一次政权更迭又不是有着许多复杂的因素,但历史就惊人地巧合么?
2010-7-10 11:26
小至
[quote]原帖由 [i]yanm892[/i] 于 2010-7-10 09:30 发表
经济重心一直在北方。是从西晋末年开始南移,到南宋时候完成南移。所以虽然南方经济虽然发达,但是不是经济中心。南方的大部分物资都要运往北方。而且比较强大的政权他们的政治中心也在北方。所以可能是政治和经 ... [/quote]
南宋时期,整个中国的经济政治情况是什么样的?我是理工科出身的,这方面了解不深入。我只知道南宋即使年年赔岁币,似乎也是越拉越富,经济也是越来越好的,似乎是海外贸易特别发达,但北方如何?全国政治环境如何?
理解得可能不对,希望有人批评指正。
2010-7-10 11:57
关毛
按我的理解,经济并不能代表一切。当年一直做欧洲宪兵的沙俄,不也是列强中最穷的嘛。
俺觉得,在军事性和扩张性方面,北方人更为热衷。这好像也是孟德斯鸠的观点。中国每一次的统一,统一者并不是占据了经济重心,而是拥有了彪悍而且数量庞大的北方兵源。北方人有汉化胡化再汉化的过程,北方的汉人,摆脱不了野蛮民族的影响,也摆脱不了文明民族汉族的族属。
经济这个词是近代才有的,古代还管个什么经济。能杀能抢拳头大的就是厉害,富庶文明的一般只能是抵抗在抵抗直到被野蛮人消灭。
明代是个例外,这可能跟民族矛盾有很大关系。但是一般情况下,经济富庶的地区在古代充当的都是鱼肉的角色,哪怕这是个很难啃的鱼肉。
就是现在其实也有这种表现,南方人失业或许去想到去做生意,或者南方人已经没有了失业不失业这个观点。北方人失业了,第一个想到的是去闹事……
2010-7-10 12:08
关毛
[quote]原帖由 [i]小至[/i] 于 2010-7-10 11:26 发表
南宋时期,整个中国的经济政治情况是什么样的?我是理工科出身的,这方面了解不深入。我只知道南宋即使年年赔岁币,似乎也是越拉越富,经济也是越来越好的,似乎是海外贸易特别发达,但北方如何?全国政治环 ... [/quote]
俺也不是很了解,不过俺认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安史之乱后就已经南移了。安史之乱后,北方被一些汉化的胡人或者胡化的汉人割据统治,打仗从来没停歇过。就连道教的神仙,都吸收了胡人信奉的祆教诸神。
北方的经济,肯定是比不上南方了。宋太祖统一中国时候,就有先灭南唐还是先灭北汉的争论,但是后来为了财帛粮草,还是选择了先灭南唐。而把国都定在无险可守,但绝对是交通便利的开封,这就是为了中和南北。一边能在北方安定北人,一边能快捷地收取南方的财帛粮食。而后来的元明清,都是漕运海运一起用,但是也绝不敢把都城放在南方。
南宋时北方的经济肯定不行,这个俺是瞎猜的……从唐朝到五代,统治北方的人至少还大多都是汉人,但都只知道穷兵黩武。更何况到了金朝,汉人地主豪强和女真人貌合神离,后来又又不少去做了蒙古人的万户。打来打去,根本就没有稳定的环境,北方的经济好不了了。
到了明朝建立,朱元璋开科举考试,结果北方人考得一塌糊涂。朱元璋为了稳定北方人,就把主考官给杀了。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关毛 于 2010-7-10 12:10 编辑 [/i]][/color]
2010-7-10 12:20
脸蛋上的小痔疮
:hz1002:这和人文环境和自然气候有关!!!
:angry2:我们北方人都强壮,积极进取,好勇斗狠,多慷慨解囊之士!
:q??+南方人都软绵绵的,到了南方马上被娘化了,怎么和北方人比?
:emot07:至于明朝什么的,他们人是在南方,但是,他们祖籍是北方啊,朱元璋是南方人?安徽是中原地区,长江以北,所以朱元璋不是南方人,明朝不是南方统一了全国,谢谢!!!
:wacko:为什么老朱没被娘化?丫当过和尚,戒了娘们儿了。
2010-7-10 12:21
马岱
[quote]原帖由 [i]小至[/i] 于 2010-7-10 11:23 发表
元代和清代的对比
明代和晚期民国的对比
虽然说马岱兄所说的确是历史的趋势,但我一直对以上两个特殊的情况有所疑问。
首先是元与清的对比,是否可以说元代灭亡是因为蒙古人拒绝融入汉人制度,强行将国人分成四等所致(当然,原因肯定很复杂,但最主要的是不是这个?)
那么清代是因为接受了汉族的制度而破除了少数民族的魔咒?或是因为南明小朝廷的腐朽?
民国初期大概好理解多了,南方经济实力确实要比北方好很多吧,但最后的内战,依然是南方败给了北方,这个原因确实太复杂了,这里可能无法深入讨论。
然而,古往今来那一次政权更迭又不是有着许多复杂的因素,但历史就惊人地巧合么? [/quote]
象元清这种少数民族统治一个庞大的汉族,本身就是不稳定的,就看能撑多久了。至于说谁撑得久一些,那原因很复杂,蒙古人内部矛盾多了一些,而满人在治理方面强一些。
内战不能说是南方输给了北方,中共和国民党都是发迹于南方的,中共是吃了败战被老蒋赶到北方去,正好日本人打了过来,日本人主要占领了北方,于是中共也在北方搞根据地,如果日本人是由南往北打,局面就会相反。
2010-7-10 12:29
yanm892
[quote]原帖由 [i]脸蛋上的小痔疮[/i] 于 2010-7-10 12:20 发表
:hz1002:这和人文环境和自然气候有关!!!
:angry2:我们北方人都强壮,积极进取,好勇斗狠,多慷慨解囊之士!
:q??+南方人都软绵绵的,到了南方马上被娘化了,怎么和北方人比?
:emot07:至于明朝什么的,他们人 ... [/quot
不要吓我,安徽人属于中原人?我是个地地道道的南方人,听你这么说,我岂不是中原人了?:hz1019:
朱元璋是凤阳人,属于现在的滁州市,而滁州市和南京市的纬度差不多,应该差1~2纬度,那这样的话,南京也可能是中原人了啊。:hz1019: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yanm892 于 2010-7-10 12:33 编辑 [/i]][/color]
2010-7-10 12:30
关毛
[quote]原帖由 [i]马岱[/i] 于 2010-7-10 12:21 发表
象元清这种少数民族统治一个庞大的汉族,本身就是不稳定的,就看能撑多久了。至于说谁撑得久一些,那原因很复杂,蒙古人内部矛盾多了一些,而满人在治理方面强一些。
内战不能说是南方输给了北方,中共和国 ... [/quote]
内战可以说是南方输给了北方……
光头依仗着江浙财阀,用钱打败了西北军,用权收拢了晋绥军,用民族大义忽悠了东北军。可是作为南方“军阀”的光头,虽然有统一南北的雄心,可是却连喊个口号的底气都没有。相反不久前实力不稳的段祺瑞,进军外蒙,发动“南北大战”,叫嚣“武力统一”,虽然没有成功,可是光头可没有这个底气。
中国的历史,有一个很和谐的因素。不论北方人,还是南方人,都是汉族,而且大的方面是不排斥的。随意往往野蛮的一方用武力建立了政权,而文明的一方会很快就进入这个政权并将之治理下去。
2010-7-10 12:31
马岱
由于北方游牧民族强悍,长期处于边患之地的居民民风剽悍,比如燕赵、三秦、辽东等,这些地方的兵源都是比较强的。
南方相对而言,汉族对百越等少数民族优势较大,南方相对安逸。
清朝对蒙古人加强了管理,北方边患消除后,局势逆转,民风彪悍的成了南方人,在地方军阀中湘军、粤军、桂军都是战斗力比较强的。
2010-7-10 12:34
脸蛋上的小痔疮
:hz1002:你没学过地理吗?
:angry2:以长江、黄河为界,黄河以北为北方,长江以南为江南(南方),而处于这两条大河中间的那块区域叫做中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也是中华版图最无可争议的部分!!
:angry:安徽是南方?你笑死我了,安徽什么时候跑到长江以南了?
:q??+放着好好的中原人不当,非和南蛮攀关系,我这个北夷之人想和中原攀关系还攀不上呢!
2010-7-10 12:39
金二少
[quote]原帖由 [i]脸蛋上的小痔疮[/i] 于 2010-7-10 12:34 发表
:hz1002:你没学过地理吗?
:angry2:以长江、黄河为界,黄河以北为北方,长江以南为江南(南方),而处于这两条大河中间的那块区域叫做中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也是中华版图最无可争议的部分!!
:angry:安 ... [/quote]
中国就是存在太多像你这样的人,争个什么地域 的 有意义吗,,那么有种怎么不跟棒子 争去,:hz1039:
2010-7-10 12:40
关毛
[quote]原帖由 [i]马岱[/i] 于 2010-7-10 12:31 发表
由于北方游牧民族强悍,长期处于边患之地的居民民风剽悍,比如燕赵、三秦、辽东等,这些地方的兵源都是比较强的。
南方相对而言,汉族对百越等少数民族优势较大,南方相对安逸。
清朝对蒙古人加强了管理, ... [/quote]
湘桂粤军,其实还是由于少数民族的影响多一些。湘军的影响极大,影响至今,算是个极大的特例。
桂系以前也很一般啊,倒是明朝的土狼兵、蛮兵很出名。到了李宗仁时期,据说李宗仁是按法西斯的制度来管理广西的,单从军事实力来看,桂系在国军中的战斗力绝对数一数二。不过在全国范围内,桂系没有太大的影响。而真正影响国军统治时期的,既不是光头那支全靠学生愤青组成的中央军,也不是战斗力惊人的桂系,而是装备烂货、战斗力飘忽不定、军心涣散、什么人都有的西北军。TG的胜利其实是南方有高素质的军官和北方士兵的胜利。
2010-7-10 12:41
yanm892
[quote]原帖由 [i]脸蛋上的小痔疮[/i] 于 2010-7-10 12:34 发表
:hz1002:你没学过地理吗?
:angry2:以长江、黄河为界,黄河以北为北方,长江以南为江南(南方),而处于这两条大河中间的那块区域叫做中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也是中华版图最无可争议的部分!!
:angry:安 ... [/quote]
地理上的南北方是以秦岭和淮河为界的。你是理科出身吧?
2010-7-10 12:42
KYOKO
棒子不会汉语,他不会韩语,咋争?
2010-7-10 12:42
悼红狐
[quote]原帖由 [i]脸蛋上的小痔疮[/i] 于 2010-7-10 12:34 发表
:hz1002:你没学过地理吗?
:angry2:以长江、黄河为界,黄河以北为北方,长江以南为江南(南方),而处于这两条大河中间的那块区域叫做中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也是中华版图最无可争议的部分!!
:angry:安 ... [/quote]
我们确实没学过你自创的地理学
中国南北方历来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跟长江黄河毛事没有
2010-7-10 12:43
yanm892
还有再补充一句,我从小在长江边长大,我家就是长江以南的。
2010-7-10 12:45
关毛
别的地方不了解,越南和朝鲜可以做个例子。
越南和朝鲜的经济重心也是在南方,可是军事胜利者往往都是北方人。
2010-7-10 12:50
关毛
光头的民国,注定是个杯具。如果没有出现共产党,后面还是排除不了出现大规模内战的可能。而且光头不一定是胜利者。
单是身边躺着的桂系,估计在光头有生之年就解决不了,把割据军阀用政治问题解决,根本管不了用。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关毛 于 2010-7-10 12:51 编辑 [/i]][/color]
2010-7-10 12:51
金二少
[quote]原帖由 [i]KYOKO[/i] 于 2010-7-10 12:42 发表
棒子不会汉语,他不会韩语,咋争? [/quote]
哈哈,他都能自创中国地理了,咋就不能再自创个啥出来 跟 棒子 争呢:hz1026:
2010-7-10 12:57
yanm892
回复 #25 金二少 的帖子
对于棒子,置之不理即可。:hz1024:
2010-7-10 15:13
XM8
古人是没有现代经济概念,不过在古代经济的强弱和人口的多少成正比,这个应该没有疑问吧?人口基数越大,能拉出来的军队就越多(当然也有一些例外,比如政府极端腐朽)
当然经济不能决定一切,如果没有一个能有效运转的政府,那一切都谈不起来,南宋就是典型的例子,
南宋末年民间经济一点都不差,可南宋最后能拉出去打的兵力有多少呢?打来打去都是几万人的规模,南宋初年富平大战可是拉了28万呢啊,因为虽然民间有钱,但是政府因为一堆乱七八糟的原因没钱,拉不出人来。
南宋时期北方经济不好?就两边政府能动用的财力来说,蒙元绝对强过南宋,忽必烈打襄阳前后签军近三十万,这些人就算不拿军饷也得吃饭,请问南宋先后派了多少人去襄阳?
要说能打,南方的精锐部队难道少吗?
汉朝,李陵那五千人
南北朝,陈庆之的白袍队
唐朝,李靖那一万江淮兵
宋朝的岳家军
明朝的戚家军
越南朝鲜都有外来力量干预能说明什么问题?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XM8 于 2010-7-10 15:15 编辑 [/i]][/color]
2010-7-10 15:15
zeroideal
[quote]原帖由 [i]脸蛋上的小痔疮[/i] 于 2010-7-10 12:20 发表
:hz1002:这和人文环境和自然气候有关!!!
:angry2:我们北方人都强壮,积极进取,好勇斗狠,多慷慨解囊之士!
:q??+南方人都软绵绵的,到了南方马上被娘化了,怎么和北方人比?
:emot07:至于明朝什么的,他们人 ... [/quote]
我也承认 这跟自然环境有一定的关系 但是不是决定因素
什么叫南方人软绵绵的 娘化了? 北方人是强壮
但是积极进取这些南方人也有
那你怎么解释现在南方比北方发达
还有,你火气不小啊。 这么多个冒火的动画
2010-7-10 15:46
佛山黄师傅
回复 #1 小至 的帖子
其实中国所谓的“王气”是在北方的。历史上只有朱元璋的北伐才算是非常的成功,近代的北伐战争并不算是很成功,个人一般不将其列入由南向北征战成功的事例中。南方至少在汉代时还比较蛮荒,直到南宋时期才真正走上了富庶之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南方的环境决定了南方不可能去一统北方。
2010-7-10 16:15
马岱
[quote]原帖由 [i]关毛[/i] 于 2010-7-10 12:45 发表
别的地方不了解,越南和朝鲜可以做个例子。
越南和朝鲜的经济重心也是在南方,可是军事胜利者往往都是北方人。 [/quote]
越南和朝鲜的例子更重要的是党派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北方共产党部队的底子都是经历抗战洗礼的游击队,南方部队属于从零开始。
其次共产党由于其组织的严密性,在军事领域确实能发挥其特长,法国、南斯拉夫、希腊等国的共产党在二战中都是白手起家,发展都比别人好。
2010-7-10 16:50
小至
[quote]原帖由 [i]zeroideal[/i] 于 2010-7-10 15:15 发表
我也承认 这跟自然环境有一定的关系 但是不是决定因素
什么叫南方人软绵绵的 娘化了? 北方人是强壮
但是积极进取这些南方人也有
那你怎么解释现在南方比北方发达
还有,你火气不小啊。 这么多个冒火 ... [/quote]
那位被派遣到沧州的童鞋言语有些过激了吧
不过,南北的民风确实是不同的,首先声明我是北方人,而且是地地道道的东北人,虽然说东北也有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比如本站小乐乐),但大部分东北人就是属于比较豪爽的,换种说法就是都有点“虎”,东北人恐怕并不认为“虎”就是不好的。
而南方人,由我接触的人来看,是不是在风气或者说是生活态度上,更加现实和谨慎,这个是否祖祖辈辈都是这样,形成的这样一种风气?
因此,南方的经济总是能比北方搞得好
关联到本贴讨论的话题,是不是说一般情况下,北方人更虎更拼命一些,因此兵员更广,因此北伐南统一才成为压倒性优势?
2010-7-10 16:52
小至
[quote]原帖由 [i]佛山黄师傅[/i] 于 2010-7-10 15:46 发表
其实中国所谓的“王气”是在北方的。历史上只有朱元璋的北伐才算是非常的成功,近代的北伐战争并不算是很成功,个人一般不将其列入由南向北征战成功的事例中。南方至少在汉代时还比较蛮荒,直到南宋时期才真正走 ... [/quote]
有点疑问,南宋之前的南方虽然经济不是非常繁荣,但是否也可以在某些时期并不亚于北方呢?比如说东晋时期,或者三国的吴 。还请指正。
2010-7-10 16:56
小至
[quote]原帖由 [i]马岱[/i] 于 2010-7-10 12:31 发表
由于北方游牧民族强悍,长期处于边患之地的居民民风剽悍,比如燕赵、三秦、辽东等,这些地方的兵源都是比较强的。
南方相对而言,汉族对百越等少数民族优势较大,南方相对安逸。
清朝对蒙古人加强了管理, ... [/quote]
比较同意这一段的观点,不知道我理解得对不对:太平天国时期发、捻的祸乱,实际上为民国能够由北向南统一奠定了基础?
2010-7-10 17:55
关毛
[quote]原帖由 [i]马岱[/i] 于 2010-7-10 16:15 发表
越南和朝鲜的例子更重要的是党派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北方共产党部队的底子都是经历抗战洗礼的游击队,南方部队属于从零开始。
其次共产党由于其组织的严密性,在军事领域确实能发挥其特长,法国、南斯拉夫、 ... [/quote]
排除外来因素。越南和朝鲜历史上,也同样是北方人压倒南方人。
2010-7-10 18:09
关毛
[quote]原帖由 [i]XM8[/i] 于 2010-7-10 15:13 发表
古人是没有现代经济概念,不过在古代经济的强弱和人口的多少成正比,这个应该没有疑问吧?人口基数越大,能拉出来的军队就越多(当然也有一些例外,比如政府极端腐朽)
当然经济不能决定一切,如果没有一个能 ... [/quote]
但是经济繁盛的地方,人口基数是大,但是能拉出去当兵的人能有几个?
前几天翻旧时的新闻,看到新疆锡伯族的解放军小伙,虎虎生威,英气勃发。据说锡伯族人到现在还是以当兵为荣。我反问这位一句,你居住的地方,是以当兵为荣,还是都对当兵不感兴趣?
至少在我住的地方,大家都认为只有那些家里管不住,又没办法读书的小伙子,才会被送去当兵。我住的地方地处陇南,可是民风彪悍,古代重要的兵源地。
古代,经济发达地区无论人口再是繁盛,荒蛮之地无论人口再是凋敝。作为士兵的,往往都是后者。这在西方有个特殊称呼,叫雇佣兵,在阿拉伯也有个特殊称呼,叫马木鲁克。而在中国,无论哪一朝那一代,主力部队都是北方汉族组成的,而且也包含大量游牧民族“雇佣兵”。至于明清时代出现的“戚家军”,“土狼兵”之类的,往往只是昙花一现,而且并没有取代主力军队的趋势。
南方士兵的崛起,其实还是湘军和淮军了,可是没过多少年,统治中国的却是北洋军阀,虽然北洋军阀的前身,还是淮军。
而对于民国时期,光头的所谓统一,只是在政治层面上的,或者言重些,只是表象上的统一。
2010-7-10 18:19
关毛
[quote]原帖由 [i]小至[/i] 于 2010-7-10 16:52 发表
有点疑问,南宋之前的南方虽然经济不是非常繁荣,但是否也可以在某些时期并不亚于北方呢?比如说东晋时期,或者三国的吴 。还请指正。 [/quote]
三国时期的吴,经济肯定是不如北方了。单看大家耳熟能详的三国,吴国加蜀国的人口,也不及曹魏一国。
东吴要面对的百越和各种蛮夷,可比蜀国要严峻得多。蜀国蛮夷的威胁只在于西北和南方。东吴可以说没有一个地方能免得了蛮夷的影响。没有汉化这些野蛮人前,东吴的经济开发是很困难的。
而东晋继承吴的领土,东晋时期扬州荆州的蛮夷经常造反,平定蛮夷立功最多的陶侃自己就是个蛮夷出身。东晋一面要对付江南汉族大姓,一面要扫清蛮夷给北方难民安排住所,无力北伐,估计经济也不会好到那里去。不过到了南朝,尤其是梁武帝之前,怀疑当时南方的经济应该超过北方,至少也差不多了吧……
以上均没查资料,信口开河的……呵呵
2010-7-10 18:28
关毛
三一七年,晋元帝在建康立国,至五八九年隋灭陈,前后共二百七十二年。西晋灭亡后,黄河流域在少数族统治下,长期遭受严重的破坏,汉族在长江流域建立本族政权,抵抗少数族的南来蹂躏,这是有利于民众的事业,不能看作分裂和割据。长江流域比起黄河流域来,一向是落后地区,东晋时期,北方汉族人大量南迁,长江流域经济有很大的发展,逐渐接近黄河流域未遭破坏时的经济水平,文化的兴盛,更远远超过当时的北方。范文澜《中国通史》)
哈哈猜的还算没错,南朝的经济超过了北方,只可惜出了个宇宙大将军都督六合诸军事的家伙,把这一切都毁了。
2010-7-10 19:02
XM8
[quote]原帖由 [i]关毛[/i] 于 2010-7-10 18:09 发表
但是经济繁盛的地方,人口基数是大,但是能拉出去当兵的人能有几个?
前几天翻旧时的新闻,看到新疆锡伯族的解放军小伙,虎虎生威,英气勃发。据说锡伯族人到现在还是以当兵为荣。我反问这位一句,你居住的地 ... [/quote]
当年关中是天下最繁华的地方,也是征兵最先照顾的地方。
哪里的战事多,自然就是哪里的兵多。这说明不了什么问题。
梁武帝中后期北方战乱,那当然经济比北方强了。
2010-7-10 19:18
关毛
[quote]原帖由 [i]XM8[/i] 于 2010-7-10 19:02 发表
当年关中是天下最繁华的地方,也是征兵最先照顾的地方。
哪里的战事多,自然就是哪里的兵多。这说明不了什么问题。
梁武帝中后期北方战乱,那当然经济比北方强了。 [/quote]
隋代及唐代前期,最为广大的富庶地区首推黄河下游及其南北一些州
郡,由隋时的荥阳郡,也就是唐时的郑州(治所皆在今河南郑州)起,直至
东海之滨,都包括在内①。黄河以北,直至隋时的河间和博陵两郡,也就是唐
时的瀛州和定州(治所分别在今河北河间和定州),黄河以南还可达到隋时
的汝阴郡和东海郡,也就是唐时的颍州和海州(治所分别在今安徽阜阳和江
苏连云港)
白寿彝《中国通史》
繁华,那仅仅是长安城的繁华。可以想象一下,把长安的市民驱上战场是什么后果?高仙芝封常清和哥舒翰为什么败于安禄山之手?
唐朝最强悍的部队,是改用募兵制以后的朔方卢龙安西北庭,那都是胡汉混合的部队。按欧洲人的称呼,就叫雇佣军。
2010-7-10 20:11
悼红狐
[quote]原帖由 [i]脸蛋上的小痔疮[/i] 于 2010-7-10 12:20 发表
:hz1002:这和人文环境和自然气候有关!!!
:angry2:我们北方人都强壮,积极进取,好勇斗狠,多慷慨解囊之士!
:q??+南方人都软绵绵的,到了南方马上被娘化了,怎么和北方人比?
:emot07:至于明朝什么的,他们人 ... [/quote]
从来异族南下,属北方人投降地最快,经常被人兵不血刃,就望风归降。从五胡南侵到蒙元满清,南方人为抵抗作出了巨大牺牲,北方人干了什么?
2010-7-10 20:16
关毛
[quote]原帖由 [i]悼红狐[/i] 于 2010-7-10 20:11 发表
从来异族南下,属北方人投降地最快,经常被人兵不血刃,就望风归降。从五胡南侵到蒙元满清,南方人为抵抗作出了巨大牺牲,北方人干了什么? [/quote]
那个小痔疮已经被封了,他的话无视吧。
2010-7-10 20:29
轩辕苍龙
[quote]原帖由 [i]关毛[/i] 于 2010-7-10 20:16 发表
那个小痔疮已经被封了,他的话无视吧。 [/quote]
这个人是谁,还是要考研下……
2010-7-10 20:51
XM8
[quote]原帖由 [i]关毛[/i] 于 2010-7-10 19:18 发表
隋代及唐代前期,最为广大的富庶地区首推黄河下游及其南北一些州
郡,由隋时的荥阳郡,也就是唐时的郑州(治所皆在今河南郑州)起,直至
东海之滨,都包括在内①。黄河以北,直至隋时的河间和博陵两郡,也就 ... [/quote]
我主要说的是汉朝那会,隋唐那会关中本来就是回光返照而已。
至于说部队的战斗力,我从来都认为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指挥官。
2010-7-10 21:02
关毛
[quote]原帖由 [i]XM8[/i] 于 2010-7-10 20:51 发表
我主要说的是汉朝那会,隋唐那会关中本来就是回光返照而已。
至于说部队的战斗力,我从来都认为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指挥官。 [/quote]
关中作为经济中心,仅仅是在秦朝和西汉前期。而且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经济也不见得比关中差,文化方面甚至超过了关中。
至于指挥官和士兵哪个更重要,指挥官的个人因素是很重要,可是士兵的作用也不是次要的。就像前面的例子,安史乱军进攻潼关,为什么一代名将哥舒翰率领二十万市民组成的新兵在无名小卒崔乾佑率领的几千叛军面前驻足不前,不敢出战?单论哥舒翰和崔乾佑,就算崔乾佑的指挥才能很高,可也不能抹杀了哥舒翰的能力吧。等哥舒翰被玄宗逼迫出关迎敌,二十万大军就被崔乾佑几千人打败,哥舒翰也做了俘虏。
2010-7-10 21:05
关毛
[quote]原帖由 [i]XM8[/i] 于 2010-7-10 20:51 发表
我主要说的是汉朝那会,隋唐那会关中本来就是回光返照而已。
至于说部队的战斗力,我从来都认为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指挥官。 [/quote]
再举一个例子,南宋中兴四将中的刘光世,这家伙能有什么指挥才能。可是手中一支能征善战的淮西兵,就这样一个庸人,也是中兴的功臣。
2010-7-10 21:08
XM8
我只要证明经济发达的地方一样能拉出兵去打就行了。
指挥官的水平再高也不是神,部队的战斗力是靠训练出来的,那需要大量的时间。
2010-7-10 21:09
麒麟子
说一下个人看法,
1从唐代以前中国的统治方向多是由西而东,征服方向多是由北而南。特点是以巴蜀和汉中为大后方向东挺进,战略思想是先守后击,因为西部有天险可依赖。
2、从五代十国开始,主要围绕幽云十六州的的问题,引发了以中原为核心的政治军事地缘学,征服还是由北向南,而统治也是变成由北向南。而两川成为了君王们腾出手后才解决的问题,都不会先抢四川盆地了。
3、从元代开始,中国版图骤然变大,元朝实行行省制度,行政一个根本特点是,打破了传统的地理界线,原来的行政区域划分都是根据山川地形以自然条件为界线,造成很多割据势力依山为屏,靠水为界,起兵造反,借助自然环境易守难攻。所以元代行省就把所有天险划进行省,让各省无险而守防止割据。例如南京自古以长江为天险,但是划入江苏之后,同省属地均在江北,安徽的芜湖、安庆在南京以西扼长江咽喉,马鞍山、广德从两翼钳制陆路要道。这就决定了南京成了无险可守得地步。而且这种划分直到今天仍旧影响巨大。
4、行省制度以后就不再是绝对的由北向南征服了也可以由南向北征服,因为天险没有意义了朱元璋可以北上、太平天国可以北上、蒋介石也能北上,加上火器的进步,所以地理作用不再是作战优势。
2010-7-10 21:12
XM8
[quote]原帖由 [i]关毛[/i] 于 2010-7-10 21:05 发表
再举一个例子,南宋中兴四将中的刘光世,这家伙能有什么指挥才能。可是手中一支能征善战的淮西兵,就这样一个庸人,也是中兴的功臣。 [/quote]
刘光世的部队能征善战?我怎么记得太尉兵向来以未战先溃闻名,最搞笑的一次他手下5万兵一下子有4万2投降伪军:hz1028:
2010-7-10 21:33
关毛
[quote]原帖由 [i]XM8[/i] 于 2010-7-10 21:12 发表
刘光世的部队能征善战?我怎么记得太尉兵向来以未战先溃闻名,最搞笑的一次他手下5万兵一下子有4万2投降伪军:hz1028: [/quote]
:hz1026:我只是藉此说明,指挥官并不是最重要的而已。
[quote]我只要证明经济发达的地方一样能拉出兵去打就行了。
指挥官的水平再高也不是神,部队的战斗力是靠训练出来的,那需要大量的时间。[/quote]
从小就弓马娴熟还有家传武功,世代为军户的北方边民,以及从小就生活在野兽横行连喝水都要走几十里路才能挑一桶的山民。这样的人组成的军队,和文质彬彬,出了读书就是遛鸟看戏,手无缚鸡之力的市民以及只会种田,一年才吃一顿肉,营养不良的古代农民组成的军队。哪个更能打,一看便知。
至于硬要把经济发达地区的人强拉出去打仗,有一个成语说得好:越俎代庖。
2010-7-10 21:47
XM8
你举刘光世的例子怎么能证明指挥官并不是最重要?
照你这么说李渊、张居正他们纯粹是吃饱了撑的,居然有现成的边民不用,让李靖、戚继光他们带着自己的嫡系大老远从南方跑到北方去。
军队当中最重要的纪律,老实巴交的农民比较好训练纪律,而那些你说的什么边民、山民大多桀骜不驯,不好训练。
至于说拉什么地方的人去打仗更主要的是政治问题。
2010-7-10 22:16
关毛
[quote]原帖由 [i]XM8[/i] 于 2010-7-10 21:47 发表
你举刘光世的例子怎么能证明指挥官并不是最重要?
照你这么说李渊、张居正他们纯粹是吃饱了撑的,居然有现成的边民不用,让李靖、戚继光他们带着自己的嫡系大老远从南方跑到北方去。
军队当中最重要的纪律 ... [/quote]
怎么越扯越远了。
李靖的江淮军,这是从巴蜀山区征发,又吸收了南方叛军组成的职业士兵。跟你说的经济发达地区的人拉出去就能打,不着边吧?
戚继光的戚家军,你以为明朝的义务跟现在的义务一样富庶?
当然军队最重要的是纪律,但是相对于时代军户的边民和淳朴的山民。生活安定的农民除非家破人亡,否则他们第一的纪律便是赶快回去,老婆孩子热炕头,打个毛仗。
古代当兵这个事,还真是有社会分工的。你以为我们古代的士兵真跟蒋介石时代一样,逮着个人用麻绳一绑就上?这种事只有非常时期才有,而且往往这样的士兵派上去就是送死的。
再者,你的观点是经济发达地区的人拉出去就能打。好,你说现在解放军要招兵了,是去河南农村招兵呢,还是去上海招兵。我想谁也不会傻乎乎地跑上海去招兵吧。这就像抗日战争时期,TG为什么不去经济发达的地区搞什么武工队,而是要发动那些住在穷山恶水的甚至还是土匪的家伙?而上海、南京那都是人口超多的大都市,按你的说法给市民发条枪就行了,反正国军不少地方部队不也是没怎么训练的农民嘛。就算打不过日本人,也能拖一拖嘛。
你可能有的情况不了解,就拿锡伯这个民族说吧。就这么一个总人口十来万的小民族,到现在也是解放军的一大兵源。你自己也可以调查调查,身边的同学亲人,现在还有几个当兵的?
2010-7-10 22:24
XM8
谁说“李靖的江淮军是从巴蜀地区征发的,又吸收了南方叛军的职业士兵”?
谁说“经济发达地区的人拉出去就能打”了?
原来边民、山民没老婆孩子,都是战争狂人,不打仗日子过的就不自在。
中国古代的兵役制度,是从役兵向募兵慢慢过渡,或有交叉,你说的什么军户一开始只是少数民族的专利,后来才被朱八八发扬光大。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XM8 于 2010-7-10 22:26 编辑 [/i]][/color]
2010-7-10 22:27
关毛
唐朝节度使牙军世袭,明朝吸收蒙古人军制,设立卫所让军人世袭,再到清朝绿营仍然是世袭。
世袭的军户,从小的耳濡目染,以及从小的弓马教育。就算没有经历过正规训练,拉出去还真就能打。
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民市民,首先他们想不想打仗都是个问题。他们会不会打仗又是个问题。还怎么拉出去就能打。
军人世袭,你可能觉得很遥远。其实到了现在,仍然如此。就好像我们从小便要读书考大学找工作,考不上大学就做生意一样。有的地区,考上大学固然好,考不上大学的首要选择就是出去当兵。
正因为现在还有这些穷苦地区的世袭“军户”,我们的解放军才和对面湾湾的“国军”在军人素质上有着这么大的差距。我们也不会向美国那样靠绿卡和色情影星来忽悠年轻人入伍。
2010-7-10 22:28
XM8
原来世袭的拉出去就能打,戚继光脑残了才去找农民和矿工当兵。
PS:你想说明北方人比南方人能打,请拿战例出来说话,不要用什么现代的例子。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XM8 于 2010-7-10 22:30 编辑 [/i]][/color]
2010-7-10 22:29
关毛
[quote]原帖由 [i]XM8[/i] 于 2010-7-10 22:24 发表
谁说“李靖的江淮军是从巴蜀地区征发的,又吸收了南方叛军的职业士兵”?
[color=Red]谁说“经济发达地区的人拉出去就能打”了?[/color]
原来边民、山民没老婆孩子,都是战争狂人,不打仗日子过的就不自在。
中国古代的兵 ... [/quote]
[quote]原帖由 [i]XM8[/i] 于 2010-7-10 21:08 发表
[color=Red]我只要证明经济发达的地方一样能拉出兵去打就行了。[/color]
指挥官的水平再高也不是神,部队的战斗力是靠训练出来的,那需要大量的时间。 [/quote]
看来,我没必要和你争论下去了。
2010-7-10 22:31
XM8
[quote]原帖由 [i]关毛[/i] 于 2010-7-10 22:29 发表
看来,我没必要和你争论下去了。 [/quote]
“能拉出兵去打”和“拉出兵就能去打”是一个意思啊,不好意思,我语文没学好,你是可以不用和我讨论问题了。
2010-7-10 22:37
马岱
[quote]原帖由 [i]小至[/i] 于 2010-7-10 16:50 发表
那位被派遣到沧州的童鞋言语有些过激了吧
不过,南北的民风确实是不同的,首先声明我是北方人,而且是地地道道的东北人,虽然说东北也有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比如本站小乐乐),但大部分东北人就是属于比较豪爽的,换种说法就是都有点“虎”,东北人恐怕并不认为“虎”就是不好的。
而南方人,由我接触的人来看,是不是在风气或者说是生活态度上,更加现实和谨慎,这个是否祖祖辈辈都是这样,形成的这样一种风气?
因此,南方的经济总是能比北方搞得好
关联到本贴讨论的话题,是不是说一般情况下,北方人更虎更拼命一些,因此兵员更广,因此北伐南统一才成为压倒性优势?[/quote]
曾经有一个比较著名的帖子,比较民国时期各军阀军队的战斗力,大名鼎鼎的东北军排名最后。
2010-7-10 22:45
关毛
[quote]原帖由 [i]马岱[/i] 于 2010-7-10 22:37 发表
曾经有一个比较著名的帖子,比较民国时期各军阀军队的战斗力,大名鼎鼎的东北军排名最后。 [/quote]
:hz1026:王家烈的黔军、唐生智和何健的湘军。如果范围再广些,还有西藏的噶厦军……这些应该都不如东北军:hz1026:
不过单从几个全国范围内有影响的,东北军的战斗力的确……:hz1026:不过投靠TG的东北军,战斗力都质变了……
2010-7-11 10:40
轩辕苍龙
并不是说穷的能打,富裕的就不能打了。
现代联合战争,最主要的还是讲求“快、狠、准”力求白刀子进红刀子出这么一种思维为主,又不能灭亡或占领一个国家,工业设施、经济民用设施在战争中也属于受打击范围,所以很多经济城市在这种情况来说,是很脆弱的,特别是导弹防御网,超级大国都不能完全保证把导弹拦截,所以,现代战争中,兵员素质其实是均等的,不会因为地域而划分战斗力的大小,只会以训练的强度,专业来进行划分。
2010-7-12 13:36
小至
[quote]原帖由 [i]关毛[/i] 于 2010-7-10 18:09 发表
但是经济繁盛的地方,人口基数是大,但是能拉出去当兵的人能有几个?
前几天翻旧时的新闻,看到新疆锡伯族的解放军小伙,虎虎生威,英气勃发。据说锡伯族人到现在还是以当兵为荣。我反问这位一句,你居住的地 ... [/quote]
由这段话,我其实想到了 爱好和平的日本第四师团 , 大阪的兵由于成长环境比较富庶,因此都是不愿意拼命打仗的,这个抗日战争史上,应该有相关的记载,可以作为这个观点的扩展论据。
页:
[1]
2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