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炎黄春秋 » 李鸿章曾在主考官这顶帽子前方寸大乱


2004-7-8 17:04 轩辕一光
科举考试,以及因之引发的得失荣辱,让很多人失去平常心,近代史上三大巨公也未能免俗。曾国藩一生怕听“同进士”三个字,左宗棠每以不中进士耿耿于怀,李鸿章则在主考官这顶帽子前方寸大乱,风度尽失。

每届科考,都由皇帝向各省派遣主考官。主考官操持“衡文选士”之权,“主持风雅”;对于不甘心仅为“俗吏”的公务员来说,是宦途中莫大的荣耀。考官中,尤以顺天府乡试主考官最为尊荣。顺天府,就是彼时的京师,今日的北京。清制:顺天府主考,必由进士出身的大学士、尚书、侍郎等一、二品大员充任,较他省级别为高。

李鸿章大半生顺风顺水:二十五岁,中进士,点翰林;四十出头,封伯爵;五十岁,拜大学士,总督直隶。这时候,再出任一回顺天府主考,那就算得上功德圆满了。谁知道,自具备主考资格后,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熬成七十老翁,他也没轮上一回。

其间,凭着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下称总署)的身份,他还做过一次“演习”。中国第一所官办新学堂——京师同文馆归总署管理;某年,他安排属下将同文馆年终考试的中文科答卷送到办公室,闭门三日,逐卷评分,过了一回干瘾。只是,不能真刀真枪做一次主考,未免遗憾。

光绪廿三年七月三十日清晨,内阁学士、刑部侍郎瞿鸿禨家里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七十五岁高龄的李鸿章。进门后,李鸿章请瞿鸿禨屏退左右,低声说:“今日登门,是要告诉老弟一个秘密:今年顺天府主考官已经内定,老夫与你俱在选中。但是,数十年来,戎马奔驰,交涉中外,老夫的八股功夫退步得厉害,实在不知能否胜任。到时候,老弟你务必多费点心,为鄙人做个圆场。”

一般来说,主考人选不到内廷宣旨之时,旁人不会知晓。但是,鉴于李鸿章的身份以及郑重其事的态度,瞿鸿禨不敢也不便多问,只好连连点头,姑妄听之。

据说,此前某太监遣人密告李鸿章:倘能“报效”若干两银子,则在此次主考圈选中做些手脚,令其当选。并“顺便透露”瞿鸿禨深得太后欣赏,此次必能当选。李信以为真,当即如额缴款。“贿选”以后,兴奋之余,想到自己年老学退,真要做了主考,怕是不能胜任。因此,李鸿章特地拜访瞿府,打个招呼,让他届时帮衬一下,免得自己出丑。

次日,旨下:瞿鸿禨充任江苏主考。八月六日,顺天府主考人选公布,李鸿章并未入选。四年后,李鸿章辞世。

2004-7-8 22:31 q42474112
这就叫做历史的局限性

2004-7-10 23:09 欠揍王
袁世凯考秀才时就是栽在瞿鸿禨手里的

2004-7-11 01:04 异反
我一直认为在那个时代,李鸿章是杰出的人,不管结果如何,至少他扛起了这面复兴的大旗,回想一下我们现在也不过是在复兴的道路上!

2004-7-11 07:00 首席屠宰官
科举时代的状元真正成为杰出人物留名青史的并不多
文天祥虽然好,但根其他杰出人物相比,更突出的是他的气节而不是能力

满清的状元宰相翁同龢则是误国误民

倒是二甲、三甲中长出优秀人物

现在有个调查说:学生中日后成大才的多为在班内排第十名左右的学生而不是前三名

2004-7-11 13:58 宇文铭
清喜欢搞文字狱,都搞怕了。雍正时的“维民所止”,搞得考官学子心都寒了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