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古典小说 » 三国演义冲杀英雄榜


2010-5-31 14:46 burrjiang
三国演义冲杀英雄榜

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不仅仅是一部刻画忠义和谋略的小说,也是一部刻画个人英雄主义的小说,其中刻画的数百名武将及其武将的个人战例也是演义的重要内容。提到武将的个人战例,三国迷大多能够很快浮现出三英战吕布的经典以及张马间、关黄间等惊心动魄的百回合大战。
这里,burrjiang试图从另外一个角度对三国演义之武将个人战例进行排名,这个角度就是:武将的冲杀胜绩。于是三英战吕布以及张马间、关黄间等的百回合大战就不能上榜了,何也?三英战吕布中,吕布被战败了,难道算胜绩?而三兄弟群殴才胜吕布难道算三兄弟各自的上佳胜绩?当然不算;至于张马间、关黄间的百回合大战自然也不能算武将的胜绩,毕竟对于战争双方来说,平局并非真正的胜利。

[b][color=Red][size=3]第一名、文鸯单骑退数百将[/size][/color][/b]
重点:
军马溃散后文鸯单骑冲开魏兵轻松而走,连续作战的文鸯单骑杀退数百魏将,连续作战的文鸯单骑再杀退数百魏将...连续作战的文鸯单骑第四次杀退数百魏将,连续作战的文鸯单骑最终杀退数百魏将

正文:
率部经过了连续一夜的作战,天明之时文鸯又遭遇了三国后期最著名将领之一的邓艾,二将四五十回合不分胜负的交锋被魏军的主动攻击破坏,所领军马遭到溃散后,文鸯单骑冲开魏兵轻松而走,敌方主帅邓艾自己放弃追杀。
是的,布姜首先提到了文鸯冲开魏兵轻松而走的个人战例,或许有人问,这等表现在演义中不是很平常吗?不平常,孔明后期最依赖的武将之一的关兴就曾经单骑被三百兵困住,而根据布姜的统计,演义中有单骑在正规军轻松而走表现的武将只有吕布、赵云、关羽、典韦、文丑、许诸、庞德以及曹仁、周泰、张郃和徐晃。

文鸯骑的那匹战马由于连续作战已经疲惫不堪在乐嘉桥边只能缓缓而行了。数百魏将从后追杀文鸯而来,而文鸯的战马却无力加速而跑,眼看文鸯就要被追上了,忽然间,文鸯勒回马,大喝一声冲入魏将队中来,钢鞭起处魏将纷纷落马,而尚未击到的魏将各各倒退。杀退了魏将,文鸯又缓缓而行,就像这一切都不曾发生过。(曾有网友因为演义章节的标题是“文鸯单骑退雄兵”而称文鸯杀退的是兵而非将,布姜深不认同,引用三国演义网络武评宗师煮酒正熟的理解,原文在七次提到“魏将”的同时,前后文各两次都是提到“魏兵”。例如“只鸯单骑冲开魏兵,望南而走。背后数百员魏将,抖擞神威,骤马追来”等。可见,此处作者是有意表明这“数百”确实是“魏将”而不是“魏兵”)
“连续作战的文鸯单骑杀退数百魏将”这一个人战例,布姜曾经犹豫是否该排在“吕布单骑独退李傕大军”这一个人战例的后面,但是鉴于文鸯的战马极度疲惫而吕布的赤兔马汉末第一,而且文鸯当时孤身但吕布身后有自己的军马做观众,故最终布姜认为文鸯此个人战例打破了三国演义中前辈们的辉煌,跃居第一名,然而,文鸯这个冲杀英雄榜排名第一的记录很快被打破,而且是被他自己打破。

被杀退的魏将们又聚到了一块,其中有人惊讶地说:“此一人尚敢退我等之众,可再追之!”于是并力复来追赶。文鸯行到乐嘉桥边,见魏将又来追赶,文鸯很生气地说:“鼠辈何故不惜命也!”于是提鞭骤马,再次杀入魏将丛中,鞭起处数人落马,杀退魏将后,文鸯缓辔而去。如果说魏将第一次追杀文鸯时尚且不知道文鸯底细,所以不乏武力泛泛之徒亦想借群殴之力建功立业,所以和文鸯交锋的武将或许并非武力最高者,那么,经过第一次交锋后,魏将已经对文鸯武力略有见识了,敢带头追杀者若非厌世找死就是武力当还算不弱者。加之文鸯原本疲惫的战马经过第一轮杀敌,自然更加疲惫,于是文鸯第二次单骑杀退魏将的难度自然要高于第一次。
依此类推,魏将连追四五番,皆被文鸯杀退,文鸯的每次最新世界纪录都随即都被自己打破,直到最后一次彻底杀退魏将,于是“连续作战的文鸯单骑最终杀退数百魏将”这一胜绩自然也排名整个三国演义冲杀胜绩榜的第一名。

有网友因此战绩曾推崇文鸯为三国演义武艺最高的武将,布姜虽不敢确定文鸯武艺能否超过吕布,但是“连续作战的文鸯四五次单骑杀退数百魏将”的个人战例足以列在三国演义冲杀英雄榜第一名。
演义中塑造的不少武将个人武力形象,并非历史上真正的形象,而历史上的文鸯个人胜绩更强“司马师使左长史司马班率骁将八千翼而追之,鸯以匹马入数千骑中,辄杀伤百馀人,乃出,如此者六七,追骑莫敢逼”:演义中的文鸯杀退数百将在历史上则是文鸯杀退骁将八千,演义中文鸯估计杀二三十在历史上却是杀百余,演义中文鸯四五次杀退魏将在历史上却是六七次。

被学术界认为最接近罗贯中原版的嘉靖版三国演义收录了后人的一句诗来称赞文鸯之勇“昔日当阳喝断桥,张飞从此显英豪。乐嘉城内应无敌,又见文鸯胆气高”,这里,文鸯之勇可比张飞,而众所周知,张飞长坂桥喝退数十万曹军的三大因素是张飞之勇、孔明之慑另加曹操之疑,而乐嘉桥文鸯杀退数百魏将完全依靠文鸯之勇,孰更强?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burrjiang 于 2010-8-1 12:10 编辑 [/i]][/color]

2010-5-31 15:13 outmoon
请问这些魏将叫什么名字?

2010-5-31 16:16 lic721
分析得很好啊

2010-5-31 17:27 Sphynxyu
吧楼主叉出去!

请问这些魏将叫什么名字?

楼上问的好!某也由此一问。

后期几乎张合魏延基本无敌了,是否要将其和奉先放到一个水平上?论演艺,文鸳次战绩是不错,但依然及不上赵云长坂坡单骑冲阵,文鸳不过是逃罢了,杀人多是不错,但换而言之,正因为其不够足够强,别人才敢追,换温侯在此也没人敢追了。逃就是逃,杀的再多还是逃,说那么多无名之将有何用?

如果是关羽:
率部经过了连续一夜的作战,天明之时关羽又遭遇了三国后期最著名将领之一的邓艾:
但见羽单刀立马,大喝:“来将何人?”,艾答曰:“某义阳邓士载,红面老贼!如今汝已经孤身一人,某有精兵三千,上将百员,虽合力战不过文鸳,捉一老贼则如捉鸡,还不束手就擒?”云长大怒,单骑入阵,劈波斩浪,艾军无不避走,百将如溃堤般败走,须臾便至艾马前。艾骇然,刀不及举便被云长斩于马下,余兵皆散。云长曰:“邓士载,等死哉!”,邓忠蒙面而走,逃得一命,从此改名马忠,拒不姓邓。

如果是张飞:
率部经过了连续一夜的作战,天明之时张飞又遭遇了三国后期最著名将领之一的邓艾:
艾尚未言,但见飞挺矛大喝:“邓艾小儿何在,速来送头于某!”,艾军皆栗,邓忠马惊不能前,艾谓之忠:“常听人言张飞猛及,断断不能战,速派吾上将百名,车轮大战,以耗其力。”邓忠下马正要领命而去,艾附耳窃语:“吾儿另觅一匹快马,不可观战,交兵即走,切记切记!”!邓忠领会而去,率百名上将督战张飞,飞只一招,将死六人。战不足十招,余将不足半数。余将大惊,回首望邓忠,只见青袍背影,早已逃得远了。诸将慌乱间,又被翼德连刺数十人于马下,仅剩三将,三将皆惧,一声发喊四散逃去,翼德见逃得快了,也不追杀,转身哼哼唧唧而去。忠得逸,见艾曰:“幸得父亲指点,逃得一命!艾曰:“若非那黑厮贪斗好杀,不懂擒贼先擒王之道,吾父子二人已无命矣!”

如果是赵云:
率部经过了连续一夜的作战,天明之时张飞又遭遇了三国后期最著名将领之一的邓艾:
邓艾率军,突见前方一将,孤身一人,银枪白马,腰系长剑,那剑鞘上书“青肛剑”。邓艾大惊,谓之众将:“青肛剑又名菊花剑,削铁如泥,剑气屎黄,闻气而入,凡三丈内必入菊花,众将坐稳,且不可屁股离鞍,否则必菊爆而亡。”诸将大惊,皆言:“这赵云手段忒狠!战不过文鸳一死耳,战不过赵云居然被爆菊!想吾辈皆乃上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宁死而毋被菊爆!”言必,诸将脱甲抱股而坐。子龙这边,更不答话,拍马向阵而来,手起枪落,立刺十数人下马,子龙边战边冲,心下奇之:“今日晋军怎地了?吾一将手放到佩剑上,敌将不战不逃,皆弃刃抱臀,引颈就戮,真乃奇哉!”子龙大乐,见一将就将右手往佩剑虚放,敌将立即报股端坐;左手一枪,敌将大呼“你赖皮......”登时了账,百元上将被杀个干干静静。子龙单枪匹马,跃至邓艾前,一枪刺去。邓艾不挡不避,正中大腿,血流如注。子龙大奇,问:“来将为何不战?”邓艾流泪道:“晋主司马氏无道,送三千老弱病残与艾,属下百将,皆尽疯癫,令我独战一身是胆的赵子龙,邓某不才,自知必死。但人死是小,气节犹存,将军可戮我身,戮不得我忠国之魂!”子龙慨然,叹道:“不想天下还有邓士载这等忠君气节、视死如归的勇士!云不忍杀之”。言毕转身而去。邓忠上前扶住父亲,但见邓艾冷汗一身,犹如洗浴一般。邓忠道“父亲好计谋,好胆识!”邓艾道,快快扶吾下马,刚才惊得狠了,尿不能控,菊花已湿!”邓忠将“菊花已湿”听做“菊花已失”,大惊,晕厥。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Sphynxyu 于 2010-6-1 08:49 编辑 [/i]][/color]

2010-5-31 17:51 绛橙子
所谓的数百将,明显就是屯长军侯军司马一级的底层军官,晋军有名的将领才几十个,哪来这许多跑来拼杀。

2010-6-1 09:40 burrjiang
[b][color=Red][size=3]第二名、吕布虎牢关天下无敌[/size][/color][/b]
重点:
吕布无五合刺河内名将方悦,吕布单骑溃散王匡军且冲阵如入无人之境,吕布酣战令张飞枪法散乱

正文:
顶着“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人马之中,汉末两绝”早已声名远扬的勇名,虎牢关前吕布单骑出阵搦战各路诸侯,吕布的汉末人绝的勇名到底是名副其实呢还是名不副实?吕布用自己的个人胜绩提供了答案。
吕布交锋所杀的第一名武将是方悦,演义中交锋被杀武将众多,布姜为何单单提到方悦?因为方悦是河内名将。三国演义中没有单独交代“名将”勇名的武将自然不一定是“名将”,但是单独交待了“名将”勇名的,我们自然可以视其为“名将”(赵云长坂坡杀死的五十多员名将是个笼统的概念,暂时未计入这次的分析)。河内名将方悦出战吕布,不到五合被吕布刺于马下,这究竟是方悦的“名将”的勇名浪得虚名,还是因为吕布作为汉末人中一绝的绝伦武艺,布姜的答案是前者。请问,整个三国演义中被单独赋予“名将”勇名的其他十多位武将中,又有哪一位名将在正面交锋中被杀的?没有,吕布无五合刺河内名将方悦是演义中唯一一位有单独“名将”勇名的武将正面交锋被杀。

刺翻方悦后,“吕布乘胜单骑溃散王匡军且冲阵如入无人之境”,吕布以一人之力溃散一支一两万人的大军,这一胜绩,比起演义中其他众多战绩要牛气多了,然而,这一超牛气的战绩却往往为武评者所忽视,这可能是因为读者通常喜欢欣赏武将和武将之间的武力对话,却忽视了更牛气的武将单骑和一支军队的对话。当然在布姜看来,这一战绩并不比“吕布单骑令李傕将士抵挡不住”更强大,毕竟王匡只是十八路诸侯之一,而此前整个十八路诸侯都还曾一度被华雄压得喘不过气,王匡这路诸侯的一两万人又能有多大能耐的?更何况军中最勇猛的方悦也被吕布提前刺翻了,怎么说战斗力也应该不及西凉猛将李傕所率的西凉军,此处不多表。

能够支撑“吕布虎牢关天下无敌”这一胜绩跃居三国演义武将胜绩第二名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自然就是“吕布酣战令张飞枪法散乱”,张飞是公认的超一流武将,即便是此时约24岁的张飞能够归入“少年”之列,但是距离壮年界限仅三四岁的少年张飞此时怎么说至少也能算弱超一流吧?而巅峰吕布凭借“酣战令少年张飞枪法散乱”的战例也足以超越超一流武将档次而单独列为天下无敌档。(当然,本着抑曹仰刘为宗旨的毛氏父子修改后的三国演义,删掉了张飞酣战吕布被打得枪法散乱这一污点战例,而改为张飞大战吕布五十余合不分胜负,由于市面上能够买到的三国演义版本绝大多数正是毛本三国演义,故吕布酣战令张飞枪法散乱的概念也被读者们逐渐所陌生)。相比文鸯虽有乐嘉城无敌之勇却无败名将之胜绩,而虎牢关吕布的天下无敌却正因为包含了酣战令张飞枪法散乱的内涵而更容易获得绝大多数三国迷的好评,吕布的三国演义第一武将也因此被多数网友所公认。

虎牢关吕布一战,作者借他人之口先肯定了吕布“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人马之中,汉末两绝”的汉末人绝的勇名,更赋予了“诸侯八路军马,都至一处商议,言吕布英雄,无人可敌”甚至曹操曰:“吕布英雄,天下无敌”的天下无敌的勇名,其武力的震撼力甚至令八路诸侯,心丧胆裂。吕布这一天下无敌的勇名也自然是和其个人战绩相匹配的。当然,巅峰过后的吕布由于其沉溺酒色等因素,后期的胜绩大不如从前,其曾经的天下无敌的地位也有待商榷,这也就不多表了。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burrjiang 于 2010-6-2 15:06 编辑 [/i]][/color]

2010-6-1 10:00 burrjiang
[quote]原帖由 [i]绛橙子[/i] 于 2010-5-31 17:51 发表
所谓的数百将,明显就是屯长军侯军司马一级的底层军官,[b][color=Red]晋军有名的将领[/color][/b]才几十个,哪来这许多跑来拼杀。 [/quote]

俺这里并没有说文鸯单骑杀退数百“名”将。名将和普通将领还是有区别的。
另外这里不是“晋”将,而是杀退“魏”将。

2010-6-1 10:02 马岱
毛氏修改张飞对吕布的两个战例不过是为了相互平衡而已,因为在小沛时,把“见吕布军四围渐渐裹将来”这样的交待也去除了,显然不是为了单纯“仰刘”。

2010-6-1 16:45 emony007
[quote]原帖由 [i]马岱[/i] 于 2010-6-1 10:02 发表
毛氏修改张飞对吕布的两个战例不过是为了相互平衡而已,因为在小沛时,把“见吕布军四围渐渐裹将来”这样的交待也去除了,显然不是为了单纯“仰刘”。 [/quote]
毛氏父子只是将嘉靖版张飞武力从60度上升的线条改为水平线而已!
把张吕两战一场下风一场上风变成了两场平手!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emony007 于 2010-6-1 16:48 编辑 [/i]][/color]

2010-6-1 22:01 恐龙3
这就是纪律和士气的重要性,演义里的顶级武将和普通士兵的倍数差距是相当大的,只要前边领头的溃败,后面的基本就是一大堆豆腐,被顶级武将任切,吕布切了方悦那也就罢了,最重要的是王匡先入阵去了.....这就使得溃败更加迅速————头都走了我们还打什么?所以后面的基本就是豆腐了

年近70的赵云,斩4将,这已经让敌方骇然,而再加上一个主将韩德先走入阵去了————和王匡简直是翻版啊!结果子龙就进去逛后院了,只是老年赵云没吕布神勇,没溃了敌人,得到后来大军掩杀才行。

上百合约等于1个时辰,也就是2个钟,而顶级武将都能够在和同级别的武将对殴2个钟而还没办法击中对方一下,破绽如此微小~~别以为两个人站力相当就一定能打100合,因为武功越低,就越快分出胜负,为什么??两个站力相当的士兵,能打2个钟还无法打中对方么??两个体力,个子差不多的壮汉,能打2个钟还无法打中对方么??显然不行。因为武功越低破绽就越大,就越快分出胜负。

那么两个顶级武将能打2个钟,还体力有余[只是马匹不行了],这两个钟双方至少互相攻击上千次[可以自己去算算,这一点都不夸张],而这上千击,哪怕就是其中一击,士兵能抵挡么??我们知道弓箭手可以数百数千射击一个目标,但长矛,单刀顶多能十几二十个搠过来而已,十几二十个一起搠向吕布,对于吕布来说还不如张飞一矛有威胁,这搞不好一招可以磕飞好几个.....所以顶级武将能在一定条件下在万军中逛后院,是很正常的事情,只是这个条件,敌人是不可能每一次都给你


因为领头的不死,并且稳住军心,下令组织好队伍的话,那就没那么简单了,向公孙瓒vs袁绍一战,800弓弩手+15k的步兵,被赵子龙逛后院,切豆腐,但袁绍只以数百甲士,一声令下,豆腐变成石头,赵子龙就逛不进去了。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恐龙3 于 2010-6-1 22:23 编辑 [/i]][/color]

2010-6-1 22:26 恐龙3
[quote]原帖由 [i]burrjiang[/i] 于 <f2010630 2010-06-01T10:00:21+00:002010Tuesday2010Tue, 01 Jun 2010 10:00:21 +0000=bTuesday000000UTC>★</ 10:00 发表


俺这里并没有说文鸯单骑杀退数百“名”将。名将和普通将领还是有区别的。
另外这里不是“晋”将,而是杀退“魏”将。 [/quote]

这里不管是有名无名,而是兵和将的区别,只要是将,就比兵强,将是会武功的,尤其是这种小将,得干苦力活得职业。

其实这数百将基本就是在捞便宜,已经不是抱必死之心,当然文将军还是牛。

文将军的牛还牛在说反就反,竟然无人能挡,杀数十人飞身上成一跃而下————这可是大城市寿春城啊,多高的城墙。

2010-6-2 15:05 burrjiang
[b][size=3][color=Red]第三名、赵云长坂坡单骑冲阵救主[/color][/size][/b]
重点:
赵云:负主连续作战的赵云
曹军:一日一夜急行军的曹军
本文将省略以上双方各自重要的状况措辞
赵云杀散晏明步军冲开路,赵云力战马张焦张四将杀透重围,赵云单骑冲阵独战曹军马步军威不可当,赵云先后杀死奉命前来擒赵云的曹营名将五十余员

正文:
在找到阿斗之前,赵云虽然领部下经历不少苦战,但相对于单骑负主后的艰难,赵云起初并不算很辛苦。从领一支军在曹军阵内往来冲突到领三四十骑冲杀,再到领数骑杀透重围这种强难度的作战,虽然赵云部下越来越少、连续作战越来越久、体力越来越受影响、敌军越来越多,故赵云作战也越来越艰辛,但曹军是急行军一日一夜赶来的疲惫之师,用演义提供的措辞就是“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追刘备,此正是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也”。最终,赵云只剩孤身往来寻觅,是的,赵云孤身之后作者一度没有安排他继续冲杀,而是往来寻觅,毕竟赵云的目的不是杀人而是找人,而孤身目标小不易成为敌军的目标,加之黑夜虽然为寻找阿斗增加了难度但也助于不成为目标。

负主后的第一战便是“赵云杀散晏明步军冲开一条路”,如前所提到的,在演义中有单骑冲杀开路的武将屈指可数,何况赵云不但是连续作战而且怀里还抱着个阿斗,更何况敌军是规模强大的曹军,如何个强大?演义中交待了“当阳救主显英雄,杀透曹兵几万重”。故以burrjiang之见,“负主连续作战的赵云杀散急行军赶来的晏明步军冲开路”这一胜绩自然胜过不少其他武将单骑冲杀开路的胜绩。然而这次并不是赵云最艰辛的作战,因为随后遇到了更强的对手。

“赵云力战马张焦张四将杀透重围,赵云单骑冲阵独战马步军威不可当”,这两战自然是赵云长坂坡最艰辛的战斗。抛开赵云负主连续作战的不利因素,这次他遇到的是马延、张铠、焦触、张南四名武将的群殴,另外此时还没有曹操之令来帮他,但他依然能够杀透重围。演义中没有直接交待赵云在杀透四将重围后独战马步军的结果,而是由曹军老板曹操间接告诉了读者,“杀气到处,乱砍军将;所到之处,威不可当”。曹老板还说了一句演义中最中听的话来赞誉赵云之勇“世之虎将也!吾若得这员大将,何愁天下不得乎?”。这句钦佩敌将的赞誉比起曹老板夸赞自己将领的“吾有虎痴许褚,岂惮天下草寇耶?”含金量自然要重很多倍,在曹操下达救赵云之令的“可速传令,使数骑飞报各处,如子龙到处,不要放冷箭,要捉活的”之前,“连续作战的赵云单骑负主于曹军中乱砍军将所到之处威不可当”的表现是赵云整个长坂坡勇猛的最佳表现。
此战毛氏父子修改成为“赵云独战杀退众军将(即独退四将和所领曹军)”自然更显赵云之勇。毛本三国演义“负主连续作战的赵云独战杀退四将和所领曹军”这一胜绩甚至能够堪比“吕布单骑令李傕将士抵挡不住”的胜绩。

“曹操传令,使数骑飞报各处,如子龙到处,不要放冷箭,要捉活的。因此赵云得脱此难”。单纯就演义中的这句表述来看,赵云能够活着离开长坂坡的最重要因素似乎是曹操之令,其实不然。曹操之令、赵云之勇、红光之助、青釭之利加上张飞之援都是赵云能够活着离开长坂坡的重要因素,而最主要的还是赵云之勇。赵云身抱阿斗在怀中,直透重围,前后枪刺剑砍,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世之罕比。赵云也成为演义中杀死“名将”最多的将领。题外话,演义中杀死“将领”最多的并不一定是赵云,赵云若干年后曾经交手过姜维,而两人交手又若干年后姜维曾经杀死牙将无数,赵云杀死的五十余员还是可数,而姜维杀死的是无数。
五十余员将领的被杀自然和曹操之令自然有直接关系,但是曹操之令是他们被杀的主要因素吗?当然不是,曹操只是下令不许射箭,另外要生擒,却没有说不能杀战马,诸将诸军为何连赵云的战马都不能杀倒呢?“连续作战的赵云单骑负主直透重围先后杀死日夜兼程赶来奉命擒赵云的曹营名将五十余员”的胜绩,简单点就是“赵云负主单骑冲阵先后杀死五十余名将”是演义中空前的罕比的战例,也足以支持赵云之长坂坡单骑救主这一战绩名列前三甲。

大凡说三国,必说赵云,大凡提赵云,必提长坂。尽管三国演义中赵云并没有评话三国中赵云七进七出的神奇经历,但连续作战的赵云单骑负主冲阵于曹马步军所到之处威不可当以及杀死奉命来擒赵云的曹营五十余员名将的表现依然足以征服多数读者的心。正所谓《三国演义冲杀英雄榜》中的各位武将“冲杀胜绩”的表现形式并不相同,而评判标准只有布姜一人,故难免有偏颇之处。赵云长坂的胜绩和吕布虎牢关的胜绩孰重孰轻?布姜之见以吕布独溃王匡一两万军马的胜绩以及酣战渐败超一流张飞的胜绩,可以列在长坂赵云之前面。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burrjiang 于 2010-6-2 16:01 编辑 [/i]][/color]

2010-6-2 15:47 wwwg
且看楼主把万马军中取上将首级的关老二排在何处

2010-6-2 19:19 坚硬的稀粥
[quote]原帖由 [i]马岱[/i] 于 2010-6-1 10:02 发表
毛氏修改张飞对吕布的两个战例不过是为了相互平衡而已,因为在小沛时,把“见吕布军四围渐渐裹将来”这样的交待也去除了,显然不是为了单纯“仰刘”。 [/quote]

马兄,何以见得吕布军将围裹上来就是张飞占上风呢?

2010-6-3 08:19 马岱
[quote]原帖由 [i]坚硬的稀粥[/i] 于 2010-6-2 19:19 发表


马兄,何以见得吕布军将围裹上来就是张飞占上风呢? [/quote]
我没说张飞就是占上风啊。

张飞打吕布,一个是直接就撤回去了,然后不出来,一个是因为吕布军将围裹上来而撤回去,当然是后者对张飞更有利。毛氏把这一个条件给改了,所以并不是一切以仰刘为目标。

2010-6-3 13:31 burrjiang
[b][color=Red][size=3]第四名、颜良白马勇不可挡[/size][/color][/b]
重点:
不三合杀宋宪令曹操大惊,二十合败徐晃令曹营诸将栗然,连日败曹营极多将领之勇不可挡

正文:
白马,两军对阵,颜良顶着勇冠三军的勇名出马,首战杀死的是宋宪。若非曹操说“吾闻汝乃吕布之猛将”,若非目睹宋宪不三合被颜良所杀后曹操大惊,读者大都会将宋宪归入菜鸟之列。常态正面交锋的速杀战例,如果其他证据不能证明胜者很牛,就只能认为败者很菜,这是个很简单的道理。然而,毕竟有曹操大惊的表现,也算间接为“猛将”宋宪的武力正名。武力能够让久经沙场早已见识过虎牢关吕布、沂水关关羽、天神典韦之猛的曹操大惊的武将,世间不多。总之,颜良白马冲杀胜绩中,布姜收录了颜良不三合杀宋宪令曹操大惊的战例。颜良速杀宋宪之勇并非孤证,因为随后的颜良二十合败徐晃的战例能够稳居演义单挑胜绩榜前三名。

徐晃,出战颜良前,身为当时的曹营第三猛将,有五十余合战平超一流许褚的经历,有一合斩崔勇后杀入郭汜军中砍死无数以及一合斩李乐后杀散余党(即李乐所领军马)的辉煌,甚至不值一提的生擒陈宫以及值得一提的十余合战中计张飞两个战例,更有徐晃之勇世之罕有的勇名,实为当世前十强的武将(已谢幕的和和尚未出场的不计)。在曹操一生中和敌对阵中,徐晃的单挑出战次数7次仅次于13次的许褚,而远高于排名第三的2次的张郃。然而也就是这位曹操最倚赖其勇的两名武将之一的徐晃,二十合败走归阵。当然,徐晃不是主将,而且败走后颜良没有追杀,可视为徐晃可能提前败走,然而,不管徐晃是否是提前败走,徐晃败走后曹营诸将因害怕浑身发颤且再无人敢出战的表现足以说明颜良接近于是完败徐晃。演义中的武将间单挑胜绩,能够超过颜良完败徐晃战例的也只有吕布酣战令张飞枪法散乱以及关羽一合斩华雄,而以逸待劳的吕布胜夏侯惇是在后者的战局不利之时;至于马超不三合胜张郃的战绩,同样是可能提前败走,虽回合数更少却因为没有镇住曹营将领的继续出战而视为没有震撼力;而赵云十余合令张郃气力不加拨马便走也非完败,随后张郃还回头欲再战,都只能够排在后面了。

颜良二十合完败徐晃,颜良的表现并未结束,曹操请来关羽后对关羽说:“颜良勇诛二将,连日打败曹营极多将领,勇不可当,特请云长商议。”也就是说连日来颜良打遍曹营无敌手。或问,不是说徐晃败走后曹营没有敢出战吗?怎么又出现连日败曹营极多武将呢?是的,徐晃败走后,曹营第一队五万军马中的武将吓得浑身发颤自然没有人敢再战,但是随后赶到白马的曹营第二队和第三队的十万军马的牛将们并没有目睹颜良之勇,自然有不服气的。当然,最后都服气了,因为曹营诸将已经只剩下两类:败走的和不敢出战的。曹营第一猛将许褚是哪一类呢?布姜也不知道,布姜原认为许褚属于不敢出战的,毕竟许褚是最熟悉徐晃的武力的同僚,而徐晃都败得这么惨。但是有网友严厉批驳说许褚敢出战吕布,难道还不敢出战颜良?非要将许褚归入败走的一类。当然,作者并没有明确交代,所以我们也不能定义为颜良打败许褚,否则颜良就因为战败超一流而被提升至和吕布并齐的档次了。
为何明知道武力不敌还有这么多武将愿意出战而且结局只是败走而不是被杀?难道是?是的,很可能都是提前败走,其目的是也很可能是车轮战,车轮战就能够战胜颜良吗?演义中提供的答案是不能。

演义中能够打遍曹营无敌手的将领已经罕见,更何况是完败当世前十强的猛将徐晃而令观战者的曹将栗然,故“颜良白马勇不可挡”被布姜提到了《三国演义冲杀英雄榜》前列,当然,一家之言而已,布姜也知道很多观众会因为“关羽刺杀不待相斗的颜良”这一战例而否认颜良之勇,此处不多表。

2010-6-3 13:39 lic721
颜良被关羽一刀做掉,就算是败徐晃也不能说明他就能排第四,否则关羽排第几?

2010-6-3 13:43 lic721
感觉徐晃二十回合败于颜良的原因,不是在于武力差距,而是在于气势,颜良的官职与威名都不是当时的徐晃可比的,气势上远胜于徐晃。如果徐晃能挟几十年后大战关羽时的勇气,胜败或许也未可知

2010-6-3 13:47 burrjiang
[quote]原帖由 [i]lic721[/i] 于 2010-6-3 13:39 发表
颜良被关羽一刀做掉,就算是败徐晃也不能说明他就能排第四,否则关羽排第几? [/quote]


这个只是单次战绩的排名,俺的武将武力排名中,关羽排在前三名。

2010-6-3 14:13 河北颜良
[quote]原帖由 [i]lic721[/i] 于 2010-6-3 13:39 发表
颜良被关羽一刀做掉,就算是败徐晃也不能说明他就能排第四,否则关羽排第几? [/quote]
颜良正在麾盖下,见关公冲来,方欲问时,关公赤兔马快,早已跑到面前;颜良措手不及,被云长手起一刀,刺于马下。

黄忠一马当先,驰下山来,犹如天崩地塌之势。夏侯渊措手不及,被黄忠赶到麾盖之下,大喝一声,犹如雷吼。渊未及相迎,黄忠宝刀已落,连头带肩,砍为两段。


两例都在麾盖之下,同样措手不及,语气如出一辙,说句不好听的,颜良和夏侯渊在麾盖下有无持刀都还很难说,唯一不同之处关羽还骑的是赤兔,为何前者就有效,后者则无效,夏侯渊被黄忠一刀做掉,黄又应该排第几?

2010-6-3 14:21 河北颜良
[quote]原帖由 [i]burrjiang[/i] 于 2010-6-3 13:31 发表
第四名、颜良白马勇不可挡
重点:
不三合杀宋宪令曹操大惊,二十合败徐晃令曹营诸将栗然,连日败曹营极多将领之勇不可挡

正文:
白马,两军对阵,颜良顶着勇冠三军的勇名出马,首战杀死的是宋宪。若非曹 ... [/quote]


宋宪、魏续武力虽然一般,但也绝非一两合内就能被搞死,张飞对阵宋宪、魏续也仅仅只能做到一阵杀退。

2010-6-3 14:26 河北颜良
文鸯排第一最大的问题是战不下邓艾,让人没法解释。

2010-6-3 14:43 河北颜良
张合到后期了冲阵还不错,关羽到后来别说冲阵了,几百人就给他放翻了,文丑冲阵最牛,如入无人之境。

2010-6-4 12:29 burrjiang
[b][color=Red][size=3]第五名、典韦濮阳救主败彪军[/size][/color][/b]
注:彪军约万人。
重点:
连续作战的典韦战局不利之时飞戟立杀数十骑,连续作战的典韦战局不利之时独败郝曹侯成宋四将,连续作战的典韦杀散彪军余众救主

正文:
白天,典韦作为路人甲参加了曹军被吕布掩杀大败退三四十里之战;晚上,不待休息的典韦作为配角参加了曹军连夜三四十里行军夺得西寨之战;四更至天明后,典韦继续作为配角参加长时间的两军混战。最后,在吕布倾全军之力围杀曹军令曹操身处绝境之时,连续作战的典韦终于有机会成为了主角,几乎以一人之力独败上万彪军。吕布兵分四路围杀两万曹军,吕布为一路,高顺、魏续、侯成此为一路,张辽、臧霸此为一路,郝萌、曹性、成廉、宋宪为一路,和和,原来吕布麾下将领都到齐了,也就是说吕布之五万兵力除陈宫率一路守寨,其余都到了,即郝萌、曹性、成廉、宋宪一路军人数可视为约万人,这支彪军的人数概念对典韦这一冲杀胜绩很重要。

典韦下马步行低头冒箭冲前,敌军善射者数十骑距离典韦五步之时,典韦飞戟刺杀,一戟一人落马,并无虚发,立杀数十余人,众皆奔走。“连续作战的典韦战局不利之时飞戟立杀数十骑”的战例在演义众多冲杀胜绩中或许并不一定很强,但这一战例出现的背景是曹军不利,曹操危急,典韦孤身冒箭近敌之时,而且典韦是连续作战。当然,这只是“典韦濮阳救主败彪军”这一冲杀胜绩的前续。

敌军的弓箭手被典韦干掉了,典韦飞身上马,挟二铁戟冲杀。郝、曹、成、宋四将不能抵当,各自逃去。“连续作战的典韦战局不利之时独败吕军四健将”,简言之,典韦独败郝曹成宋四将,在整个演义的独败数将之胜绩榜上,综合排名可列前第二位,仅次于连续作战的文鸯之几次单骑杀退数百魏将。
比较马超步战败五健将的战例,马超虽独败敌将人数略占优,但典韦是在连续作战且战局不利的条件在先,且吕军之四健将各自的其他表现要强于西凉五健将。
比较马超独败杨家八将的战例,虽典韦和马超都是连续作战的力乏状态,但典韦之战局明显不利于马超,且典韦所败都是有名字的将领、都是有名字的健将、都是有名字的有各自武力表现的健将,特别是其中还有猛将宋宪,别忘了张飞死战宋宪魏续二将,也仅仅是杀退而已。故布姜之见,典韦独败郝曹成宋四将的质量要高于马超之独胜杨家八将。

数十骑弓箭手被典韦干掉了,四名主将被典韦赶跑了,剩下了的只是约万彪军的余众。作者没有注明是曹军乘势杀败余众,而是强调由典韦杀散军救出曹操。诚然,曹军不会仅仅观战,因此吕布这一路军准确来说并不能算典韦一人所败。但鉴于演义中都写成了是典韦一人所为,鉴于后世有诗因此而赞典韦“铁戟双提八十斤,濮阳城外建功勋。典韦救主传天下,勇猛当先第一人”,布姜不但视为“典韦濮阳救主败彪军”,而且视为这一冲杀胜绩尚在吕布单骑溃散王匡军的胜绩之上,因为前者是在连续作战且战局不利之时,而后者有赤兔马的优势。

于是天神典韦也因为连续拥有“戟杀数十骑”、“独败郝曹侯成宋四将”以及“杀散彪军余众”三个冲杀记录,故布姜也将“濮阳救主败彪军”的冲杀胜绩列在了第五位,排在了文丑之单骑冲杀公孙军之前。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burrjiang 于 2010-7-13 15:11 编辑 [/i]][/color]

2010-6-4 12:31 burrjiang
[quote]原帖由 [i]河北颜良[/i] 于 2010-6-3 14:43 发表
张合到后期了冲阵还不错,关羽到后来别说冲阵了,几百人就给他放翻了,文丑冲阵最牛,如入无人之境。 [/quote]

文鸯武力如果排第一,自然有邓艾的污点需要辩解,不过俺这里只是评价单个战例而不是武将武力排名,所以文鸯的战例排第一没关系,呵呵。
文丑的战例很久,很快就上场了。

2010-6-7 10:37 双枪将董平
:hz1005:青肛剑=菊花剑 专爆菊花 莫非子龙哥哥是春哥来的说吗

2010-6-11 23:41 burrjiang
[b][color=Red][size=3]六、文丑磐河追杀公孙瓒[/size][/color][/b]

重点:
文丑独败公孙军四健将,文丑单骑冲阵往来追杀公孙瓒如入无人之境

非重点:
文丑不十余合败公孙瓒

正文:
文丑单挑不十余合败公孙瓒,对于文丑来说,并不值得一提。公孙瓒既没勇名又没胜绩,至于曾两合战吕布,若非张飞相助,也早就命丧黄泉,而战麹义,公孙瓒也是不胜自退的结局。但是文丑独败公孙瓒麾下四健将就不同了,演义中明确提到独败众将的超级武将也只有前面提到的文鸯、典韦以及马超、文丑、许褚和赵云,虽然文丑独败公孙瓒麾下四健将的战例低于文鸯之独退数百将、典韦之独败四健将、马超之独胜五健将以及马超独胜杨家八将的表现,而和赵云之独败韩家三将以及许褚之独胜四贼寇将并齐。是的,这是布姜的排名,文丑之败四健将没有名字,许褚之败四贼寇将有名字却无健将勇名,赵云之败韩家三将虽人数略少且非正面交锋取胜,但赵云是在年老之时而人家韩兄弟即有名字有超强勇名,所以并齐算了。
总之,演义提供了文丑一个和其他超级武将们并齐的独败众将的机会。

两军布阵会于磐河两边,文丑先单挑败公孙瓒,随后乘势单骑追赶过桥入阵中往来追赶公孙瓒,如入无人之境,途中遇公孙瓒手下四员健将齐战,被文丑一枪刺一将下马,剩余三将奔走,最终文丑直将公孙瓒赶出阵后山谷而逃,若非编外员工少年赵云临时加盟公孙集团,公孙瓒自然成为文丑的囊中之物。
关羽曾吹嘘道“吾弟燕人张益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熟读演义的读者们自然不但未能找到张飞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的表现,甚至连张飞任何单骑冲阵的表现都没有,故“张飞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的神话也仅仅停留在吹嘘的层次,但是文丑几乎做到了,如前所述,若非临时员工少年赵云的出现。

从敌军实力(数万公孙瓒全部兵马)、往来、轻松(如入无人之境)的三个角度来看演义中所有单骑冲阵,布姜之见文丑之冲阵公孙瓒阵可谓演义中最接近完美的单骑冲阵。
诚然,“吕布单骑冲阵独退李傕大军”就其冲杀胜绩来分析,自然在文丑此役之上,但是那还有汉末马中之绝赤兔马的一份功劳;
“吕布单骑冲阵溃散王匡军”的冲杀胜绩虽也不逊于文丑此役,但同样那还有汉末马中之绝赤兔马的一份功劳;
“赵云负主单骑冲阵独战曹军”的冲杀胜绩虽也不逊于文丑此役,但由于有阿斗的累赘因素,赵云不但谈不上轻松冲阵,若非曹操之令更不能全身而退;
其余太史慈之单骑左冲右突轻松冲阵于十余万黄巾军,太史慈仅仅是从阵中经过而谈不上往来冲阵,再者黄巾军虽十余万众却实力没法相比公孙瓒大军;
而老赵云之单骑往来冲阵于八万西凉韩家军以及少年赵云之冲阵数万袁绍军,都有军马在后跟随赵云,故也无法和文丑此役相比。

尽管文丑在连续作战的情况下曾经交锋关羽因诸多因素综合而导致二合心怯从而使得文丑在武评界备受争议,但“文丑磐河单骑冲阵追杀公孙瓒”不但拥有演义中的七大独败数将之一的独败四健将,更拥有演义中最接近完美的单骑冲阵,足以令文丑不负勇冠三军的勇名。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burrjiang 于 2010-7-14 15:12 编辑 [/i]][/color]

2010-6-12 00:09 三种不同的红色
文鸯因为打退那几百“魏将”而拍了第一。我就要请问一声,赵子龙在长坂坡打退了多少“魏将”?在汉水打退了多少“魏将”?

在长坂坡,小说这很明确的说明赵云“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仅仅杀死的“名将”就要50多员,那么击退的、打倒的又有多少?恐怕不止区区“几百”吧。而且还都是“名将”,是在曹营中挂得上号的。这比文鸯那不知成色的几百“魏将”的分量可要重得多了吧?

即使不说长坂坡,就仅仅在汉水,赵云“挺槍骤马杀入重围,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那槍浑身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纷,如飘瑞雪。四句是绝妙槍赞。○黄忠斩夏侯,有红旗一面;子龙救汉升,见白光一道。一红一白,相映成趣。张合、徐晃心惊胆战,不敢迎敌。……所到之处,但见“常山赵云”四字旗号,曾在当阳长阪知其勇者,互相传说,尽皆逃窜。”这其中望风而走的“魏将”又有几百?

单打独斗我不管,可要讲到冲阵,赵子龙居然拍第三,这天下还真没天理了。

2010-6-12 00:18 burrjiang
俺的帖子是冲[color=Red][size=3]杀[/size][/color]英雄榜,可楼上硬是说成冲[color=Red][size=3]阵[/size][/color]英雄榜,借用楼上的话,还有没有天理呀?:hz1001:

谁说文鸯那次是冲[color=Red][size=3]阵[/size][/color]?

2010-6-12 00:21 三种不同的红色
回复 #29 burrjiang 的帖子

赵云在长坂坡杀死曹营名将50余员,这不是杀?

合着还比不过文鸯吓唬几百个不知道什么货色的“魏将”含金量高?合着赵云在长坂坡、在汉水是去开party的?

您的冲杀,果然很有天理。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10-6-12 00:22 编辑 [/i]][/color]

2010-6-12 06:14 burrjiang
[quote]可要讲到冲阵,赵子龙居然拍第三,这天下还真没天理了。[/quote]
其实俺还是对您这种“无天理”的错误理解感兴趣:hz1001:,您错误理解在下后,俺认真地给予答复,您却连句认错也没有,还理直气壮,莫非您就是这样和他人相互尊重地讨论地?不尊重他人者,必得不到他人的尊重。看来您不懂这个道理。

如果按照您理解的冲阵排名,俺认为文鸯前二十名都不能进,因为文鸯压根就不是冲阵。结果被您理解俺列文鸯冲阵为第一,理解力太强了。





[quote]赵云在长坂坡杀死曹营名将50余员,这不是杀?[/quote]
原来这位网友压根不曾考虑这50余员曹将“不许杀赵云的命令”的因素,看来曹老板之命令在您这里是空气。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burrjiang 于 2010-6-12 08:11 编辑 [/i]][/color]

2010-6-12 06:20 burrjiang
[quote]原帖由 [i]三种不同的红色[/i] 于 2010-6-12 00:09 发表
在长坂坡,小说这很明确的说明赵云“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仅仅杀死的“名将”就要50多员,那么击退的、打倒的又有多少?恐怕不止区区“几百”吧。而且还都是“名将”,是在曹营中挂得上号的。这比文鸯那不知成色的几百“魏将”的分量可要重得多了吧? ... [/quote]

请告知赵云长坂“击退的、打倒的名将又有多少?恐怕不止区区几百吧”的出处,而不仅仅停留在喊口号,以便在下更新。谢谢。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burrjiang 于 2010-6-12 08:11 编辑 [/i]][/color]

2010-6-12 09:16 三种不同的红色
[quote]原帖由 [i]burrjiang[/i] 于 2010-6-12 06:20 发表


请告知赵云长坂“击退的、打倒的名将又有多少?恐怕不止区区几百吧”的出处,而不仅仅停留在喊口号,以便在下更新。谢谢。 [/quote]

请告知文鸯面对的那几百魏将中,被杀死的有多少。谢谢。

既然赵云在长坂坡,杀死的曹营名将有50余员,那么按照比例,被击退、打倒的曹营名将必然远大于50,这是常识,阁下还需要什么怀疑吗?当然,例外情况也有,那就是在曹营众将排着队等赵云杀的情况下。

另外,请告知阁下的“冲阵”和“冲杀”的定义。再次谢谢。

如果赵云在长坂坡不是冲杀,阁下又何必把赵云排第三呢,又何必举长坂坡的战例呢。如果您承认长坂坡是冲杀,那不知道长坂坡和文鸯的那场战斗,谁的含金量更高。

当然,阁下或者以为,长坂坡曹操下了不许杀赵云的命令后,曹营将领一定是排着队等赵云杀的。

不过,在汉水,曹操可没有下达什么不能杀的命令,而且传令全军不许轻敌。向来赵云在汉水还是没有杀,而是去开party的了。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10-6-12 09:24 编辑 [/i]][/color]

2010-6-12 12:44 burrjiang
[quote]原帖由 [i]三种不同的红色[/i] 于 2010-6-12 09:16 发表
请告知文鸯面对的那几百魏将中,被杀死的有多少。谢谢。
既然赵云在长坂坡,杀死的曹营名将有50余员,那么按照比例,被击退、打倒的曹营名将必然远大于50,这是常识,阁下还需要什么怀疑吗?当然,例外情况也有,那就是在曹营众将排着队等赵云杀的情况下。
... [/quote]

兄好:
俺在主帖中从未提到文鸯杀死多少魏将,也从未将杀死多少魏将作为文鸯在冲杀胜绩榜中的依据,请兄明鉴,所以,兄台第一个问题[u]请告知文鸯面对的那几百魏将中,被杀死的有多少[/u],俺不但不能准确回答(抱歉),而且也不知道兄到底是想通过此问获得什么资讯(请明示,谢谢)

兄言:[u]既然赵云在长坂坡,杀死的曹营名将有50余员,那么按照比例,被击退、打倒的曹营名将必然远大于50,这是常识[/u],俺并不否认这个常识,但你我争议的问题的关键是这个远大于50到底是多少呢?
如果是100个,算不算远大于50呢?当然算。而如果赵云只是杀退100名将领+杀死名将50余员,而其他条件完全相同,俺还是会将赵云的冲杀胜绩排在文鸯之后。
俺的理由只代表个人的理解:文鸯每次杀退数百魏将,总共5次,则文鸯合计先后杀退数千魏将。
所以,俺还是将文鸯排在前面,俺解释的这么清楚了,也请兄台见谅,原本这个冲杀胜绩就没有一个准确的标准来排先后,俺也只好根据俺自己理解的标准来排名,排名先后不必较真,当然讨论细节可以较真,因为越较真,讨论得越清楚。





[quote]原帖由 [i]三种不同的红色[/i] 于 2010-6-12 09:16 发表
另外,请告知阁下的“冲阵”和“冲杀”的定义。再次谢谢。
... [/quote]
答您的问题:
冲阵,强调的是“阵”,毕竟,通过“布阵”,往往能够将一定数量的兵力的合力达到最大,例如赵云负主之冲阵长坂坡,例如吕布之冲阵王匡军等
而俺所提及的冲杀胜绩,包括了上面提到的冲阵胜绩以及“其他冲杀胜绩”,其他冲杀胜绩例如文鸯独退数百魏将,例如吕布之酣战令张飞枪法散乱,例如关羽一合斩华雄等等非冲阵的胜绩。



[quote]原帖由 [i]三种不同的红色[/i] 于 2010-6-12 09:16 发表
如果赵云在长坂坡不是冲杀,阁下又何必把赵云排第三呢,又何必举长坂坡的战例呢。如果您承认长坂坡是冲杀,那不知道长坂坡和文鸯的那场战斗,谁的含金量更高。
当然,阁下或者以为,长坂坡曹操下了不许杀赵云的命令后,曹营将领一定是排着队等赵云杀的。
... [/quote]

俺自然承认长坂坡赵云是冲杀,而且是冲阵。赵云杀死的50多员名将都是要打折的,至于打几折,自然没有人知道,反正曹操下令后的曹将不许杀死赵云这是命令,这个命令对于曹将之死又多大的因素?还是没有人知道,所以您也没有证据认为赵云此次冲杀胜绩的含金量一定排在文鸯之前。至于兄所言[u]排着队等着赵云来杀[/u]这类话,俺认为对于讨论毫无益处,不宜多说。



[quote]原帖由 [i]三种不同的红色[/i] 于 2010-6-12 09:16 发表
不过,在汉水,曹操可没有下达什么不能杀的命令,而且传令全军不许轻敌。向来赵云在汉水还是没有杀,而是去开party的了。
... [/quote]
不太明白兄台开party想表达的意思,当然,如果兄台有心讨论“赵云汉水救黄忠”和“文鸯四五次独退数百魏将”那个冲杀胜绩更加强,在下自然乐意。




纯属个人之见,难免有偏颇之处,还请多多职教。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burrjiang 于 2010-6-12 12:51 编辑 [/i]][/color]

2010-6-12 14:04 双溪赵云
[quote]原帖由 [i]burrjiang[/i] 于 2010-6-12 06:14 发表

其实俺还是对您这种“无天理”的错误理解感兴趣:hz1001:,您错误理解在下后,俺认真地给予答复,您却连句认错也没有,还理直气壮,莫非您就是这样和他人相互尊重地讨论地?不尊重他人者,必得不到他人的尊重。 ... [/quote]
不许放冷箭的命令已经是赵云冲杀的后期了

2010-6-12 14:37 三种不同的红色
[quote]原帖由 [i]burrjiang[/i] 于 2010-6-12 12:44 发表

俺的理由只代表个人的理解:文鸯每次杀退数百魏将,总共5次,则文鸯合计先后杀退数千魏将。[/quote]

您的文鸯是韩国人吧?

2010-6-12 15:34 大将文钦
回复 #36 三种不同的红色 的帖子

明明是火星人嘛

2010-6-12 23:49 梦霸
请问b兄,你的杀退标准是什么?是只要使对方退了就叫杀退,还是说必须和对方交手后对方退了就叫杀退?如果是后者,文鸯每次杀退的所谓数百魏将中真正交手的也就几人到十几人,也就是说文鸯杀退的魏将累计算也就几十人而已。如果是前者,张飞在长坂使百万曹军退却可比文鸯使几百魏将退却强的多。这第一的位置怎么也轮不到文鸯头上。

2010-6-13 10:28 burrjiang
[b][size=3][color=Red]七、吕布单骑冲阵败李傕军[/color][/size][/b]

重点:无

两军圆阵,吕布视李傕及麾下两三万军马将士如无物,单骑冲阵而来,李傕部下将士无人可挡,军马大乱而退走五十余里。纵观整个演义中,单骑冲杀独败数万军马者,仅此一例。
三国演义通过虚构武将的个人武力战例刻画了数百名武将的个人勇猛形象,包括武将间单挑战例、武将被群殴战例、射箭战例以及其他武将个人冲杀战例(含单骑冲阵和其他单骑冲杀),然最常被提及的却只有武将单挑,似乎只有单挑记录才是衡量武力的标准,其余如以一败众将、独败众军都似乎远不及单挑败敌含金量。而以burrjiang拙见,就吕布的个人战例而言,吕布单骑冲阵独败李傕军的含金量完全可在吕布虎牢关酣战令张飞枪法散乱的胜绩之上,也高于吕布单骑溃散王匡军的胜绩以及吕布败战局不利的夏侯惇的战绩,更在吕布单挑独败连续作战的于禁乐进之上。

在布姜整理的三国演义武将“单个”冲杀胜绩排行榜中,吕布独败二三万李傕军的胜绩仅次于连续作战的文鸯数次独退数百魏将,而在吕布之令张飞枪法散乱之上,以下排名依次是赵云长坂坡负主先后杀死曹五十余名将、典韦濮阳杀散吕一两万以逸待劳的彪军救主、颜良连日败曹极多将领、赵云长坂坡战曹马步军威不可当、吕布独溃散一两万王匡军、文丑单骑冲阵数万公孙军中往来追杀公孙瓒、典韦濮阳逆境独败以逸待劳的四健将、赵云汉水救黄忠、关羽一合斩华雄、颜良二十合败徐晃令曹将栗然。这是一个将单挑败将、独败众将、冲杀敌军三个不同层次的冲杀胜绩的综合,由于标准难以精确,故难免会有偏颇,不过也可以给武评爱好者一个参考吧。
从这个榜单来看,吕布之单骑冲阵独败李傕军被布姜列在三国演义单骑冲“阵”胜绩的首位,高于赵云长坂坡之单骑冲阵的胜绩,虽然后者的知名度自然远远高于前者。总之,吕布第二次登上了《三国演义冲杀英雄榜》的记录中。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burrjiang 于 2010-7-14 15:13 编辑 [/i]][/color]

2010-6-13 10:30 burrjiang
[quote]原帖由 [i]梦霸[/i] 于 2010-6-12 23:49 发表
请问b兄,你的杀退标准是什么?是只要使对方退了就叫杀退,还是说必须和对方交手后对方退了就叫杀退?如果是后者,文鸯每次杀退的所谓数百魏将中真正交手的也就几人到十几人,也就是说文鸯杀退的魏将累计算也就 ... [/quote]

长坂退数十万曹军如果只是张飞一人的武力因素,那自然排名要靠前,不过据说,曹军不敢靠前是恐孔明之计,所以,排名要靠后了。

2010-6-13 12:35 梦霸
[quote]原帖由 [i]burrjiang[/i] 于 2010-6-13 10:30 发表


长坂退数十万曹军如果只是张飞一人的武力因素,那自然排名要靠前,不过据说,曹军不敢靠前是恐孔明之计,所以,排名要靠后了。 [/quote]

b兄偷换概念,曹军不敢近前是恐孔明之计,但曹军退却可不是恐孔明之计。

2010-6-13 12:37 梦霸
还有,关羽杀退颜良十万大军的表现也比文鸯强很多。

2010-6-15 06:44 burrjiang
[b][color=Red][size=3]八、赵云汉水救将勇绝伦[/size][/color] [/b]

重点:
赵云杀入二十万曹军重围如入无人之境、救出黄忠撤走之处二十万军无人敢阻惊曹操、又救出张著冲突二十万曹军重围无敢迎敌令曹操奋然恨怒

非重点:
赵云一枪刺杀连续作战的慕容烈、赵云独败连续作战的焦炳及其军马、赵云令连续作战的张郃徐晃心惊胆战不敢迎战

正文:
原商定午后如果黄忠不归,赵云出发救黄忠,然而作者没有交代任何原因,赵云直到日已平西约下午三点才引三千马步兵来救。开门红是一枪刺杀连续作战的文聘手下将慕容烈。对于这位演义中杀死有名字将领最多的赵云来说,杀死慕容烈不值为提,更何况慕容烈随文聘已经连续作战了大半天在先。

随后,赵云一枪刺杀牙将焦炳后杀散其余兵则略为可提,可勉强归入赵云独败一枝兵,但在整个赵云汉水救黄忠张著之战来说,这一战只能算一个小小的热身,毕竟牙将慕容烈能够带多少兵马呢?而随后赵云及其三千军面对的是张郃、徐晃两位名将所率的军马,当然还有文聘等所率曹军。

清晨日出后,张郃所领军马开始战黄忠军马,曹操闻知,又令徐晃领兵接应,将黄忠军围困混战,到下午四点多赵云引军突破外围文聘军马以及慕容烈军马到达北山之时,所见内围的局面是张郃、徐晃两人围住黄忠,而黄忠军士也被曹军所困。
黄忠之战张郃、徐晃是武评界曾经热门的一个话题。布姜之见是兵对兵将对将的混战,黄忠带了多少军马,演义没有交代,但是赵云到达时,只剩三千,在赵云出现之前,张郃、徐晃及其军马处于连续作战状态应超过十个小时,属于疲惫之师,赵云杀入张徐军重围“如入无人之境”的超强战绩也因为曹军的连续作战而含金量大打折扣。更何况,虽然演义此处是强调赵云个人之勇,但我们从前后文也知道赵云是引三千军冲杀,而非单骑冲阵,故赵云的冲杀胜绩同样要打折扣。

赵云之枪浑身上下若舞梨花,偏体纷纷如飘瑞雪,连续作战的张郃、徐晃心惊胆战不敢迎战。这是一段离奇的描写,所谓离奇,是因为整个演义中,作者仅仅详细描绘过这一处枪法。因此,以布姜之理解,作者是为了刻画赵云之演义第一枪之形象。连续作战超过十个小时的张郃、徐晃,不但要面对黄忠之勇,还目睹天下第一枪赵云之勇,如果二将还敢迎战则只能说是逞匹夫之勇了。
当然,总有部分网友忽略此处张郃徐晃连续作战超过十个小时的极度疲劳的状态,而将张郃、徐晃心惊胆战不敢迎战赵云作为常态下的交锋。常态下张郃、徐晃怎么可能不敢迎战赵云?殊不见赤壁之战,赵云拦截曹操败军,同样是张郃、徐晃二将敌住赵云,是赵云主动放弃追杀,殊不见次日徐晃领兵搦战汉军,黄忠、赵云避开徐晃个人之勇而选择以逸待劳后的混战。

赵云救出黄忠后且战且走,所到之处,张徐之曹军无人敢阻。汉水之战,赵云和张郃、徐晃二将相互避战,赵云目的是救黄忠,不必恋战,故且战且走;张郃、徐晃极度体乏已无实力再斗将。至于张郃、徐晃所率疲惫之曹军,自然无人能挡住赵云,如前所述,因为赵云不是单骑而且曹军之疲劳,此胜绩同样要打折扣。

赵云救了黄忠,引三千军杀透重围后,得知东南方围着的必是张著,不回本营,望东南杀来,所到之处,曹军见到常山赵云四字的旗号,当年曾在当阳长阪知其勇者互相传说,曹兵尽皆逃窜,赵云又救张著。曹操见赵云东冲西突,所到之处无敢迎敌,救了黄忠、张著,奋然恨怒。“赵云又救出张著冲突张徐文曹军重围无敢迎敌”是汉水救黄忠张著之战的结局。在英雄时代,勇名很值钱,经历长坂之战的曹兵不但自己逃窜,而且经过相互传说,他的战友们也全部逃窜,这一战,赵云之勇虽然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相比长坂,赵云自然是无比轻松。

汉水救黄忠和张著之战,赵云引三千军冲杀已经连续作战的二十万军马救出黄忠和张著,由于赵云之三千军不曾折了一人,故可视为是赵云一人之冲杀,后人有诗高度赞誉赵云之勇“钢枪匹马冠三军,前后无双勇绝伦”以及“长阪坡前血战时,皆言人马似龙飞。今观汉水全无敌,方表将军有虎威”,且不少网友对此役评价颇高。但布姜之见毕竟不是赵云之单骑厮杀,而二十万曹军是在连续作战的情况下,故在武将冲杀排行榜中,此战绩依然要略打折扣。

相比文丑之冲阵公孙军:都是如入无人之境,曹军二十万虽远超数万公孙瓒军,但公孙军是四健将群殴不敌,曹军不敢迎战的张郃、徐晃二将实力自然高于四健将但连续长时间作战在先且赵云一方还有黄忠在;公孙军体力正常,曹军连续处于交战状态十个小时以上;文丑是冲阵,赵云不是冲阵;文丑自始至终单骑,赵云领三千人冲进去且连同黄忠残部一同冲出来。总之布姜拙见,赵云引军之汉水救黄忠张著还是排在文丑之冲阵公孙瓒军后。故虽然网友和演义中诗词对赵云此役的评价都极高,布姜依然将此冲杀胜绩排到了前十名,当然,这也是三国演义冲杀榜前十名中赵云战绩第二次入选。


附汉水之战时间表:
3点前黄忠出发---演义交待四更
5点多交战---演义交待日出,因为是晚上,行程视为两个小时
15点前赵云出发---原计划午后出发,耽误到了日已平西
16点多救出黄忠---因为是白天,行程视为一个多小时
19点多曹军追到回到营地---演义交待黄昏,交战连同行程3个小时
20点前汉军发箭曹操撤军---演义交待天色昏黑。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burrjiang 于 2010-7-13 16:15 编辑 [/i]][/color]

2010-6-15 21:19 诸葛¥风龙
赵云应该排第一,他保护阿斗都挂曹操50多个大将,还砍了两杆大旗

2010-6-16 11:14 burrjiang
[b][size=3][color=Red]九、马超潼关连败众多曹将[/color][/size][/b]

重点:
马超不三合令败张郃可能提前败走、八九合令于禁可能提前败走

非重点:
马超奋神威数合杀李通、令无名将佐敌不住
连续作战的马超险杀曹操、四五十合令曹洪渐渐刀法散乱气力不加

正文:
演义中,不计群殴战例,连续交锋败众多将领的冲杀胜绩中,除了洮水姜维杀死魏无数牙将、长坂赵云杀死曹五十余名将、白马颜良败极多曹将之外,当数潼关马超连败六七曹将以及仓亭许褚力斩十数袁将

先谈不三合败张郃。由于张郃是公认的一流武将,又加之败于马超之回合数极少,故此胜绩也被视为自吕布令张飞枪法散乱、关羽一合斩华雄之后最强的单挑胜绩之一,曾一度认为含金量不低于颜良之二十合败徐晃。
为了自圆其说张郃百十余合战张飞和马超两百余合平张飞的战例,武评界通常借用“从结果推导原因”的特别推理,几乎一致推出张郃战马超是提前败走。然,布姜即便抛弃这个特别推理,亦能够得出张郃可能提前败走。
演义中存在的提前败走的单挑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其一是败方不是领兵主将,其提前败走可能不会带给军队冲击,其二是败方提前败走并未带给己军带来损失,如徐晃或曹将之白马败于颜良时、张郃之潼关败于马超时、廖化之败于徐质时都非主帅且都未曾给自己军队带来直接的损失。当然还有一种单挑也可视为提前败走,即胜方在追杀时反而遭遇不利,如牛金之败丁奉、关平之败孟达以及魏延之败马岱却在追杀时反遭损失等。
虽马超不三合败张郃和颜良二十合败徐晃两个战例中,张郃和徐晃都可能提前败走,但败徐晃后曹将栗然且无人敢战的含金量自然高于对曹军毫无震慑力的败张郃,故马超之败张郃这一冲杀胜绩也只能排到颜良之败徐晃这一冲杀胜绩之后而列第四名了。

既然张郃之败于马超被推理出张郃可能提起败走,则同理,于禁之败于马超自然也存在提前败走的可能,这里就无需再多论述了。或问,马超之败于禁也能够搬上冲杀胜绩榜中?布姜之见,也可以。于禁虽无“名将”的勇名,但一出场就有“弓马熟娴,武艺出众”勇名且任命为点军司马后曹操每日称于禁之能以至于夏侯惇“见曹操夸逞将才故献上典韦”之事。当然也有网友认为于禁出场时的“弓马熟娴,武艺出众”与随后的“曹操每日称于禁之能”以及“曹操夸逞将才故献上典韦”并无关系,但于禁却有交锋张飞数合未败后被刘备中断的准亮点而无明显污点(虽曾联手乐进不敌吕布,但那是于禁在连续一日一夜作战之后的事情;虽曾交锋未败刘备,却也是在于禁很可能随张辽连续作战汝南等地之后的事情)。

马超的第三场胜绩并无太多可提之处,虽然李通在三国志中以“勇冠三军”勇名而至少能入强一流之列,但是在演义中,却无其他任何武力表现和勇名。

让我们在关注一下长期被忽略的马超令无名将佐敌不住的胜绩,“马超、庞德、马岱引百余骑直入中军来捉曹操,曹操左右将佐皆敌不住”。这是一场混战,然而仔细一看可知,曹操的左右将佐们敌不住马超、庞德、马岱及其百余骑,如果我们忽视百余骑对曹操左右将佐的作用,则可以得出“马超、庞德、马岱败曹操左右将佐”的结论。左右将佐可能是哪些将领呢?于禁、张郃、李通先后战败,曹洪和夏侯渊随后出现,此处不提;张辽、李典和乐进在合肥,夏侯惇在樊城,曹仁在守寨,故在这战局不利之时可能被马超、庞德、马岱单独或者群殴战败的曹操左右将佐是:许褚、徐晃、臧霸、文聘、吕虔、毛玠、朱灵和其他。或有读者会说,许褚怎么可能,许褚后来还吓退过马超的,呵呵,此一时彼一时吧,许褚是曹操的保镖,为啥没可能是曹操左右将佐之一呢?当然,既然作者没有交代曹操的左右将佐中包括了哪些人,也没有交代有多少将佐被击败,则布姜就按照最少值安排一至两名败者给马超,(呵呵,各位看官笑笑而已,为了能够让马超上前十名榜单,俺可是费了苦心的)

至于最后两场胜绩就比较简单了,连续作战的马超险杀曹操(当然,从某个角度来看自然是马超的污点,但是不可否认马超冲杀胜武将曹操这一战例吧),连续作战的马超四五十合令曹洪渐渐刀法散乱气力不加(当然,如果置连续作战的马超之体力消耗于不顾,则此战同样是马超的污点)。将马超连续作战的数个胜绩凑到一块来看,三国演义冲杀英雄榜的前十名还是可以有马超的。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burrjiang 于 2010-7-2 12:48 编辑 [/i]][/color]

2010-6-16 14:33 马腾
[quote]原帖由 [i]burrjiang[/i] 于 2010-6-16 11:14 发表
一个二流武将要令十八路诸侯都大惊失色且令诸侯首领皆默认麾下将领无人武艺可追,则自然没法自圆其说了。 ... [/quote]


若是十八路诸侯都亲眼看见华雄的表现还认为麾下将领无人武艺可追,自然没法自圆其说了,可惜十八路诸侯哪个也没都亲眼看见华雄的表现。所谓以讹传讹,就是这个道理。b兄好像是70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过一部动画片“咕咚来了 ”,不知b兄是否看过,没看过可以查查,百度百科里也有介绍。:hz1055:

2010-6-16 14:56 dingbo011
我是看看兰州烧饼的~~
有马兄在 我的看法就不说了~

2010-6-16 16:18 马腾
回复 #47 dingbo011 的帖子

你的看法比较偏激,不说也罢:hz1019:

2010-6-16 22:09 马甲6号
这不是找骂帖么

2010-6-18 10:08 burrjiang
十、关羽沂水关一合斩华雄

重点:无

背景:华雄汜水关连日败诸侯众将。
一方是袁绍为盟主的十八路诸侯二三十万军马,一方是董卓帐前第一员骁将华雄为都督的五万军马。
连日作战,济北相鲍信麾下一部鲍忠被华雄所斩;鲍忠所领三千马步军中的将校极多被华雄及其五百铁骑生擒(按照老规矩,算两个将领是被华雄个人所擒);盟军先锋孙坚军被华雄军所败且华雄个人败孙坚;华雄斩祖茂;袁术骁将俞涉不三合被华雄斩令众诸侯大惊;韩馥上将潘凤不多时被华雄斩令众诸侯皆失色(含见识尚没有后来那么广的曹操),十八路诸侯首领默认其麾下的许多将士无一人可追华雄。
是的,华雄沂水关连日败十八路诸侯之六七将且令十八路诸侯皆大惊失色且令十八路诸侯首领默认其麾下的许多将士无一人可追华雄,到此为止,沂水关华雄之冲杀胜绩简直可追后来之潼关马超,三国演义冲杀英雄榜自然也不能少掉沂水关之华雄。

在武评界,华雄的个人武力争议一直受到较大争议,根据布姜对网友的调查统计,高评者有好几位网友将华雄武力列在强一流行列,从华雄连续六七次胜绩且令众诸侯大惊失色且令诸侯首领默认麾下将领无人可追华雄的表现来看,华雄自然能考虑强一流;而几乎相同数量的网友则将华雄降至弱一流或二流的行列,那就是因为关羽,也就是本文的重点。

武评届曾长期执著于讨论为何关羽一合斩华雄,为了能够圆其说,煮酒正熟用攻防二分法来解释;burrjiang认为华雄下关搦战十八路诸侯是与前文中董太师的“慎勿下关轻敌”之叮嘱正好相违背且前后呼应,即华雄是轻敌;卫将军郝昭则干脆认为华雄武力和被赵云不数合所杀的吕旷相若都是二流,反正都是有斩将记录且都被超一流武将速杀。华雄武力降至二流的说法自然是不妥,一个二流武将要胜六七次敌将估计还能够做到,但是一个二流武将要令十八路诸侯都大惊失色且令诸侯首领皆默认麾下将领无人武艺可追,则自然没法自圆其说了。

无论华雄究竟为何仅仅一合被关羽所杀,有一点是不用质疑的,那就是关羽正面交锋杀了华雄,正面交锋杀了这位令十八路诸侯大惊失色的华雄,正面交锋杀了这位令十八路诸侯首领皆默认麾下将领无人武艺可追的华雄。因此关羽一合斩华雄也能够稳居三国演义单挑胜绩榜的第二名,仅次于吕布之令张飞枪法散乱而高于颜良二十合败徐晃令曹将栗然;也因此关羽一合斩华雄列到了三国演义冲杀英雄榜之前十名之列。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burrjiang 于 2010-7-2 12:49 编辑 [/i]][/color]

2010-6-18 10:10 burrjiang
[quote]原帖由 [i]马腾[/i] 于 2010-6-16 14:33 发表
若是十八路诸侯都亲眼看见华雄的表现还认为麾下将领无人武艺可追,自然没法自圆其说了,可惜十八路诸侯哪个也没都亲眼看见华雄的表现。所谓以讹传讹,就是这个道理。b兄好像是70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 ... [/quote]

多谢兄推荐,这个俺也看过。
呵呵,兄台的华雄可比吕旷,俺总不好怎么多说了:hz1019:

2010-6-18 12:01 马腾
[quote]原帖由 [i]burrjiang[/i] 于 2010-6-18 10:10 发表


多谢兄推荐,这个俺也看过。
呵呵,兄台的华雄可比吕旷,俺总不好怎么多说了:hz1019: [/quote]

不多说就证明b兄认同华雄可比吕旷的这种观点了,只是面子下不来,不愿承认:hz1019:

2010-6-20 22:46 burrjiang
[b][color=Red][size=3]十一、典韦濮阳城冲杀救主[/size][/color][/b]

重点:
典韦护主独退高顺侯成;典韦冲杀吕军往返三遭寻主后护主杀开血路脱险

正文:
典韦独退高顺侯成这个独胜二将的战例通常认为是典韦最强悍的战例之一,首先是因为高顺有四五十回合战夏侯惇而通常被视为强二流,其次是因为典韦独胜高顺侯成的胜绩通常认为含金量高于许褚的独退杨任杨昂以及张飞的杀退宋宪魏续。
布姜自然认同典韦独胜二将,但是和网友煮酒正熟理解不同的是,布姜认为典韦和高顺侯成不一定有交战,也可能是暂时吓退对方。从原文来看“曹操急走南门,高顺、侯成拦住。典韦怒目咬牙,冲杀出去。高顺、侯成倒走出城”,并没有明确交代交锋。典韦为何能够吓退二将呢?因为交锋之前的头一天,典韦曾毫无争议地先后速败二将,不但令“侯成如何抵敌得过,回马望城中走”,而且令“高顺亦战不过,退入城中去了”。而次日,两名败将再次面对典韦,虽然是以二敌一,但是二将由于各自自衬实力相差典韦的极大悬殊,在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的最佳选择自然是避战,即很可能是不战而退。
由于二将是在各自交锋败于典韦后的不战而退,而且只是“可能”,故布姜还是认同这个“典韦独退高顺侯成”的胜绩。

典韦在曹军中计的不利情况下护主先独退二将后杀离了吊桥却不见了曹操,翻身左冲右突杀入城寻不见,再杀出城,又冲烟突火杀入去寻到曹操,之后,典韦在吕军中先后“杀条血巷”、“杀条大路而走”。典韦冲杀吕军往返三遭寻主后护主杀开血路脱险,演义中给予的极高评价是“似此三遭,世之罕有”,由于吕军当时是数万的全军实力,而典韦之往来于数万吕军中数遭,可视为无人可挡,当然,还谈不上“如入无人之境”。令人遗憾的是,作者始终没有安排天神典韦单独对战吕布,这也使得典韦的单挑对象方面的印象分不高。

由于典韦濮阳城救主之冲杀中不但有独胜高顺、侯成二将的战绩,又有在数万吕军中往来冲突无人阻挡的冲杀记录,故典韦濮阳城冲杀救主被列在了三国演义冲杀榜第十一位,典韦也成为自吕布、赵云之后第三位两次上榜的武将。

2010-6-21 01:59 宇文铭
冲阵杀将的话为何没有小霸王

2010-6-21 21:40 奔跑的鱼
其实最狠的还是罗贯中本人,当初写的罗贯中把前十的武将全秒杀,他不就是最厉害的了么,所以讨论这个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我认为

2010-6-23 21:30 xkjo
汉水徐晃挑战黄忠与赵云,个人认为其凭借的并非自身的将勇,而是依靠背水一战刺激士兵的兵勇,背水布阵,不会提高武将的战斗力,但却可以使士卒的战斗力短时间激增。如果是徐晃倚仗自身的勇力,那就完全没必要背水布阵了。

2010-6-23 21:43 xkjo
借此说说个人对于徐晃的看法,徐晃此人,武力是有,但勇猛欠缺,保命意识极强。他可以单挑许褚50回合不分胜负,个人认为有一个很大的因素是当时许褚还没有多大名气,也没有在徐晃面前斩将立威,因此徐晃本身没有畏惧之心,可以正常发挥。再有当时徐晃是杨奉手下唯一的大将,面对曹军只有他有一战之力,因此必须尽力。而面对颜良,20回合速拜,其原因个人认为有三点,一是颜良成名已久,作为袁绍部下数一数二的大将徐晃应该早闻其名,二是颜良轻松斩杀宋宪魏续,表现出了过人的武力,第三是此战徐晃败也不会影响整个战局,曹营武将多多,不是只靠他一人,因此颜良在此战中保命意识突出,无法取胜则立即败退。

2010-6-24 03:32 双溪赵云
在另一个帖子里说过一个观点:武将强不强,要看作者的本意是什么。假设作者本意是赵云冲阵能力第一,结果有人解读出他不是第一,那么原因只有两个:作者文笔不够好,辞不达意;读者解读有偏差甚至是偏见。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认为罗、毛是有很好的语言能力的,那么我们看看文章中怎么写的:
列几个重要的对比:
赵云冲阵用了半回有余的篇幅,而文鸯的只用了一段文字,写得越精彩显然是对战斗主角更多的认可
赵云冲阵杀的武将居然有不少是给出姓名的,不管这些姓名是瞎编还是真有那么几个是真的,足见作者对赵云的重视,别人哪怕吕布、关羽都没有给过这么多名额,而文鸯呢,除了一开始对邓艾,其他人都叫一个名字:魏将、、、至于吕布的冲阵,对不起,没什么深刻印象,我估计多数人也不会太在意这次冲阵。
长坂坡在之后多次提及,很少有人享有这份殊荣,而文鸯干脆成了小赵云(有的版本是比作张飞,不过基本一样)。知道科比被比作乔丹二世是怎么说的么?人家是不乐意的,因为这看似肯定,实则是说你不如人家。
赵云怀抱弱主,这个难度有多大呢?可以参考吕布送女儿冲突不出的战例,当然带一个成年人比一个婴儿可能要难很多,但是别忘了,吕布骑的是赤兔马而且体力充沛而且必要时可以撤退,赵云则是人困马乏,没有后援没有退路(别跟我说这时候反而会背水一战的废话),相比之下,文鸯的境况要好太多了。
另外,赵云是整部小说中冲阵次数最多也是最精彩的。
因此作者对赵云的赞诗除了表彰他的勇之外还提到扶幼主,文鸯只是提到了勇,而且前一句还顺便先赞一下赵云的、、、所以综合各种情况,我认为作者本意是绝对肯定赵云的冲阵能力的,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冲阵猛将。而在各种武评中,赵云能跻身超一流猛将的资本就是无双的冲阵能力。

2010-6-24 09:21 burrjiang
[quote]原帖由 [i]宇文铭[/i] 于 2010-6-21 01:59 发表
冲阵杀将的话为何没有小霸王 [/quote]

俺暂时还只写到前11名,而小霸王的战例自然进不了前11名,这个兄台其实自己也应该知道的。

2010-6-24 09:22 burrjiang
[quote]原帖由 [i]奔跑的鱼[/i] 于 2010-6-21 21:40 发表
其实最狠的还是罗贯中本人,当初写的罗贯中把前十的武将全秒杀,他不就是最厉害的了么,所以讨论这个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我认为 [/quote]


各有所好吧,就像很多网络游戏,俺认为没有什么意义,所以从不玩,但是有很多人却喜欢。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三国演义冲杀英雄榜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