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4-28 15:00
dongchengtiger
各朝开国初期的文化清洗(无一不是民族的悲剧)
各朝开国初期的文化清洗:秦朝焚书坑儒、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隋唐对士子的出路限于科举、宋代虽然说尊重士人,重文轻武,但新旧党争此起彼落充斥大宋一朝,文士并不得志,难展抱负、明初朱元璋贬低孟子和朱棣对名儒方孝孺十族连诛、清初文字狱和共和国的文化大革命。(无一不是民族的悲剧)
2010-4-28 15:35
squall122
焚书坑儒是我最深恶痛绝的,那么多经典啊,太痛心了。。。
2010-4-28 16:13
千里我独骑
说法太不严谨,汉武帝时代开始的独尊儒术难道也算汉初?
至于隋唐科举,比起宋代的重诗赋和明清的只重八股不同,根本是相对士族把持政治的一个创举啊
怎么也算不到文化清洗
2010-4-28 18:39
小心
不全对吧
秦朝的焚书坑儒,杀的都的方士,难道兄台还不知道?汉武帝的儒皮法骨也是存在的,隋唐对于出身十分苛刻,也是遍布于各个朝代的,并不是隋唐开始,汉朝就是轻商轻工,之后那个朝代不是,对于商人匠人的歧视是传统,宋朝的党争,我问一下,汉朝没有嘛?唐朝没有嘛?宋朝算是最好的了,王安石之后那才是惨不忍睹。明初的事并不能算是文化清洗,孔孟一脉相承,何况孟传于孔,打击一个对象和打击一片,是两回事,方孝孺,更是个人案件,哪个皇帝没有个人好恶而杀人的?何况暴君乎。
至于文化大革命,这是个事件,甚至是可以说是个意料之外的事件,对于中华民族的新中国可以说是个悲剧,但是这个叛逆的时代,也不完全都是坏处,可以说,中国更快的从封建思想中挣脱了出来,解放了思想不等于解放了,要从2000年的封建礼教中挣脱无疑是痛苦的,只是方式太暴力,太痛苦了,但是反过来长痛不如短痛。
2010-4-28 20:04
nkwuji
还是4楼说的好
2010-4-28 20:09
纸风车
还是那句话,不要以今人的眼光,站在至高的角度去看待历史问题。
2010-4-28 21:05
神灵风
乾隆的四库全书才最让人深恶痛绝。
中华5000年流传下来的书籍,让建奴毁剩3000本
2010-4-28 21:33
张洋
清朝的文字狱是建国一段时间后才打到高峰的,而国朝,也是建国后一段时间才开始大规模的文化清洗的。呵呵,当然也算是初期了
2010-4-28 21:38
三种不同的红色
楼上有人说,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不是文化劫难。
楼上还有人说,四库全书是罪无可恕的文化劫难。
嘿嘿,这标准还真是奇怪呢。
2010-4-28 21:48
张洋
回复 #9 三种不同的红色 的帖子
焚书坑儒必须是文化劫难,四库全书呢,就见仁见智了
2010-4-28 22:18
三种不同的红色
回复 #10 张洋 的帖子
是。
纵然秦始皇没有坑杀儒生,难道术士就不是学者了?事实上,中国秦汉以及先秦的学者大多称术士或方士,术士并不是我们今天所理解的跳大神的人。如《七发》曰:“将为太子奏方术之士有资略者,若庄周、魏牟、杨朱、墨濯、便蜎、詹何之伦,使之论天下之精微,理万物之是非;孔、老览观,孟子持筹而算之,万不失一。此亦天下要言妙道也,太子岂欲闻之乎?” 则孔、孟、老、庄、杨、墨,皆为方士。
《四库全书》编纂过程中,有过大量的篡改、毁弃古书的行为,这不假。但是,《四库》的编纂,对中国文化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正面的意义,且不说它那旷古未有的绝大规模,以及对中国古代所有图书进行的分类,并由此而建立起中国古代图书目录学方面的科学体系。就它对后世文化研究所带来的正面影响,也是绝不可低估的,季羡林称之为“嘉惠学林,功在千秋”,绝非虚言。
其实,问题在于现在的很多人,脑子里只有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两分法,也不知道是不是他们智商有问题,反正是脑子里绝对不能容忍第三种状态出现。譬如对秦始皇,一旦对他进行了肯定,那么身上就没有了缺点,即使焚书坑儒,亦是无罪。再如对于满清,一旦有了厌恶,那么就抹杀了其一切功绩,即使《四库》编纂,也只有毁灭而无创建。
古人云,史家有四长:史学、史才、史识、史德。所谓史学,是对历史知识的了解;所谓史才,是进行历史研究和学习的技术、方法、手段;所谓史识,是对历史的认识和见识,是能够认清历史本质、并把具体的历史事件形而上到普遍规律的能力;所谓史德,则是研究历史所应该具备的品德,具体来讲,就是不虚美,不隐恶。
若以此四长来论,网上很多人其实是没有资格谈论历史的。
2010-4-28 22:22
asky
四库总的来说还是积极的,虽然它夹带私货,但是也保护了不少。
2010-4-28 22:37
林冲
回复 #11 三种不同的红色 的帖子
季羡林称之为“嘉惠学林,功在千秋”?
季羡林何许人也?我举两个远比季羡林有名的两位,看看他们的评价:
“文字狱的血迹已经消失,满洲人的凶焰已经缓和,愚民政策早已集了大成,剩下的就只有“功德”了。那时的禁书,我想他都未必看见。现在不说别的,单看雍正乾隆两朝的对于中国人著作的手段,就足够令人惊心动魄。全毁,抽毁,剜去之类也且不说,最阴险的是删改了古书的内容。乾隆朝的纂修《四库全书》,是许多人颂为一代之盛业的,但他们却不但捣乱了古书的格式,还修改了古人的文章;不但藏之内廷,还颁之文风较盛之处,使天下士子阅读,永不会觉得我们中国的作者里面,也曾经有过很有些骨气的人。 ” ----(鲁迅《病后杂谈之余》)
“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矣!”——吴晗
说别人要有“四长”之前,也要看看自己是不是对论据做了主观的、有利于自己的筛选。动辄便说“别人没有资格谈论历史”这种话的人,是否自己就真的有自己说的这种“资格”呢?
2010-4-28 22:49
恨地无环
回复 #7 神灵风 的帖子
5000年前有何书传世?
坑儒折剑两次最大的帝王焚书行动又与异族何干?
四库全书总目著录存目即万种有余,天一阁存书亦不止四千种,扯谎拜托也打打草稿。
2010-4-28 22:52
三种不同的红色
回复 #13 林冲 的帖子
我并没有回避《四库》编纂中篡改、毁弃古书的行为,帖子中有提到。
鲁迅所言,更多的是从革命主义、民族主义的角度进行说的,其实和学术关系不大。
至于吴晗的话,我真的不知道出自他哪篇文章,在网上百度了一下,全都是一些反满的帖子中的引用,找不到原始出处。所以存而不论了。如果教头知道这是吴晗哪篇文章中的,还望不吝告知。
其实,满清、民国易代之际,很多拥护革命的学者都曾发出过非常偏激的言辞,这点可以章太炎为代表,章老爷子当年说过的话,比今天的那些天地会可激烈的多、热血得多了。可等到革命成功后呢?老爷子自己说:当时那些话都是为了革命才说的,现在不能作数了。
那个时期的反满言论,其实大都可作此观。倘若在今天我们还信以为真,那就真被古人忽悠了。
2010-4-28 23:02
林冲
回复 #15 三种不同的红色 的帖子
那道理相同。
秦皇的言行,由于与儒家冲突,所以两千年来,被无数文化人反复抹黑。如果说焚书坑儒是坏事,他的统一六国文字,是不是好事?而按照现行主流的历史观,对中国大一统贡献最大决计不是满清,而是秦皇。否则从两千年前开始,中国便有可能走欧洲的老路。
官方对秦皇有褒有贬,那民间自然对秦皇有褒有贬。而官方对满清十褒零贬,民间自然有人要对之零褒十贬。泄愤的渠道而已,三红提高到“别人没有资格谈论历史”的高度上,实在没有必要。
2010-4-28 23:13
恨地无环
回复 #16 林冲 的帖子
唯物史观告诉俺们,历史人物对社会历史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作用,但它不能决定历史发展进程,不能改变历史发展方向和总的发展趋势。如果看不到历史人物活动的社会制约性,割裂必然与偶然的关系,就势必会夸大个人的作用,进而否定或歪曲历史发展的规律。
大陆农耕文明走海洋商业文明的老路?那代替秦皇的那个人估计得是上帝才行。
2010-4-28 23:15
三种不同的红色
回复 #16 林冲 的帖子
褒贬是每一个人都有的权利,这个无可厚非。
但是,如果以一种幼稚到极点的黑白二分法来褒贬,恐怕就有点惹人厌了。
对于秦皇而言,他有非常伟大的历史功绩,但也造成了极其可怕的严重灾难,这两点都是实际存在的。倘若要评价秦皇,为了赞颂他的伟大,而硬把他造成的灾难也诡辩成伟大,那就是胡说八道。
对于满清而言亦是如此。
我前面帖子说过,史家有四长,而其实刘知几最早提出时,只有三长,即史才、史学、史识。章学诚又加上了史德,并把它作为最重要的第一位。所谓史德不虚美、不隐恶,那种讳恶为美(如评价秦始皇)、或隐美专恶(如评价满清),这都是值得鄙弃的行为。
教头说这种说法只是泄愤的渠道而已,也许如此。那么,就不要发在炎黄春秋版面上,这里假假的也是一个谈论历史的去处。
2010-4-28 23:18
林冲
回复 #17 恨地无环 的帖子
请注意,我上面说的是“统一六国文字”,而不是“统一六国”。
欧洲的老路,指的是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始终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
而中国由于同一文字的向心力,可以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2010-4-28 23:20
林冲
回复 #18 三种不同的红色 的帖子
不要发在炎黄春秋版面上?
好像我这里的贴子没有这种泄愤类的。有,那你就删好了。
2010-4-28 23:21
吴下小蒙
[quote]原帖由 [i]三种不同的红色[/i] 于 2010-4-28 22:18 发表
是。
纵然秦始皇没有坑杀儒生,难道术士就不是学者了?事实上,中国秦汉以及先秦的学者大多称术士或方士,术士并不是我们今天所理解的跳大神的人。如《七发》曰:“将为太子奏方术之士有资略者,若庄周、魏牟 ... [/quote]
照三种不同的红色这种说法,北韩一上网只能上官方网站也是大功一件了。:hz1019:
难道老百姓就是愚蠢,就是不会自己分门别类?:hz1001:胡搅蛮缠也要有个限度。
有的人“热爱”一个不是东西的东西,就要将其一切赞美。
千方百计找一些莫明其妙的“功绩”来混淆视听,
真不知是不是智商有问题了。
某人的确是没资格谈论历史的。
季羡林不认识,就算他说了,估计也是被鞑子戏骗了。满清遗毒害人不浅。
2010-4-28 23:25
张洋
回复 #16 林冲 的帖子
前面一直在说焚书坑儒是对于文化的破坏,并未提及统一文字,嬴政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统一的中华文明,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史家早有定论。至于三红说的四长,若真按古人的标准来衡量,恐怕当代中国也没有几个能谈史的了。在网上论坛中,大部分人都并非专业学史,不过是出于热爱而参与到讨论中来,如果因为某些观点的局限性就被泼冷水,则非但不近人情,更是普及史学的正途。
2010-4-28 23:29
林冲
:hz1030:
我才发现楼上说“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不是文化劫难”的,和说“四库全书是罪无可恕的文化劫难”的,居然不是同一个人!:hz1036:
不同的人,当然可以有不同的标准了。
那三红你11楼的“谈论历史资格论”真是:!@#¥%……&
:hz1044:
2010-4-28 23:39
恨地无环
回复 #19 林冲 的帖子
中西方地缘、经济、政治、民族皆有差异,文字亦属不同种类,岂能把如此复杂的问题归于统一文字一事?
东周之后,只要国家统一、中央集权、郡县制这三事完备,统一文字便是应有之义,甲始皇不为之,自有乙始皇为之,乙始皇不为之,自有丙二世为之。
2010-4-28 23:41
三种不同的红色
回复 #19 林冲 的帖子
关于这个问题,我倒有点看法。
1、我对古文字没有了解,但六国文字其起源是相同,而且其源头(西周文字)是一种非常成熟的文字,这点应该是毫无疑义的。那么,六国文字不同,顶破了天也就是同一文字系统下的多种写法而已,有点类似于后世的异体字。要说这东西能撕裂中国人的思想,我看真是杞人忧天了。
2、当然,书同文、车同轨,这绝对是秦始皇巨大的历史功绩。不过我认为这个行为更多的作用,是体现在政治上,而非思想上。就思想而言,春秋战国总共500年的时间,期间国家的交聘盟会,士人的周游列国,早把整个中原(包括荆楚、吴越)从思想上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孔子鲁人而游于齐周宋卫,孟子邹人而对答于梁惠齐宣,孙子齐人而仕于吴,李斯楚人而仕于秦。如此密切的文化思想联系,何曾因为文字不同而有所阻碍?
3、秦始皇统一中国,使得中国避免了欧洲中世纪那种邦国林立、分崩离析的状态,这的确是他最伟大的历史功绩,也因此奠定了此后万世中国之格局。但是,统一并不是一个国家必然的选择,统一也未必就一定比分裂好。这不过是国家存在的形式罢了。我之所以说秦始皇伟大,是因为我们今天所见到的中国的格局是他所奠定,而并不是因为他选择了一种无与伦比的好的形态。
2010-4-28 23:42
张洋
回复 #24 恨地无环 的帖子
如果非要按历史趋势发展的眼光来看,那么很多古人的功绩都要被抹杀了
2010-4-28 23:43
林冲
回复 #24 恨地无环 的帖子
嗯。你说的对,反正再大的功绩,只要不能证明“能且只能由某人来完成”,那么纵使由某人完成了,也不算他的功绩。
2010-4-28 23:47
林冲
[quote]原帖由 [i]三种不同的红色[/i] 于 2010-4-28 23:41 发表
关于这个问题,我倒有点看法。
1、我对古文字没有了解,但六国文字其起源是相同,而且其源头(西周文字)是一种非常成熟的文字,这点应该是毫无疑义的。那么,六国文字不同,顶破了天也就是同一文字系统下的多种写法而已,有点类似于后世的异体字。要说这东西能撕裂中国人的思想,我看真是杞人忧天了。
2、当然,书同文、车同轨,这绝对是秦始皇巨大的历史功绩。不过我认为这个行为更多的作用,是体现在政治上,而非思想上。就思想而言,春秋战国总共500 年的时间,期间国家的交聘盟会,士人的周游列国,早把整个中原(包括荆楚、吴越)从思想上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孔子鲁人而游于齐周宋卫,孟子邹人而对答于梁惠齐宣,孙子齐人而仕于吴,李斯楚人而仕于秦。如此密切的文化思想联系,何曾因为文字不同而有所阻碍?
3、秦始皇统一中国,使得中国避免了欧洲中世纪那种邦国林立、分崩离析的状态,这的确是他最伟大的历史功绩,也因此奠定了此后万世中国之格局。[color=Red]但是,统一并不是一个国家必然的选择,统一也未必就一定比分裂好。[/color]这不过是国家存在的形式罢了。我之所以说秦始皇伟大,是因为我们今天所见到的中国的格局是他所奠定,而并不是因为他选择了一种无与伦比的好的形态。[/quote]
我上面的立论假设是站立当今主流思想上说的。而当今主流思想褒扬满清,恰恰主要是从大一统、版图上入手的。
若论我本人的看法,与上面红字相同。
2010-4-28 23:48
轩辕苍龙
凡是家天下,这受害的就是平民百姓,替你皇家换了个天下自己仍然还要遭到士大夫地主之类的特权压制,文化不文化,自己也管不了。
焚书也好四库也罢,说起来,本质上都是维护本家统治的东西,然后再说它的艺术性如何如何,而不是你秦始皇扫六合了,焚书咱无视,你满清扫残明了,修书咱拍砖,这样别说对思维,恐怕对身体也会有影响了嘛,呵呵~
2010-4-28 23:49
恨地无环
个人功绩和历史趋势并不矛盾。
但是历史人物,在唯物史观之下,尤其置于大历史的层面上的时候,只有“天命在我”之功,没有“逆天改命”之功。
像林教头称统一文字避免了中华帝国如同罗马帝国一样分崩离析,我以为就是将秦皇的“天命在我”之功夸大成了“逆天改命”之功。
2010-4-28 23:51
张洋
[quote]原帖由 [i]恨地无环[/i] 于 2010-4-28 23:49 发表
个人功绩和历史趋势并不矛盾。
但是历史人物,在唯物史观之下,尤其置于大历史的层面上的时候,只有“天命在我”之功,没有“逆天改命”之功。
像林教头称统一文字避免了中华帝国如同罗马帝国一样分崩离析, ... [/quote]
这点我同意
2010-4-28 23:53
林冲
回复 #29 轩辕苍龙 的帖子
晕迷。我都指明了,无视焚书的和拍砖修书的不是同一个人了。
不知是对谁的身体有影响。
现在轩辕不是反清的言论占主流,也不是挺清的言论占主流。而是“反反清”的思维占主流。神经高度过敏,只要一看到“反清复明”的话,就不由分说,群起而攻之。
2010-4-28 23:59
恨地无环
回复 #29 轩辕苍龙 的帖子
所以要单论某个人的“文化清洗”之罪,始皇也罢,乾隆也罢,他们这些在某种政治风气下的毁书活动都远远比不上萧绎的焚书——除了萧绎的出发点不是要搞“文化清洗”,也正是因此,他的个人罪孽也更重。
2010-4-28 23:59
轩辕苍龙
[quote]原帖由 [i]林冲[/i] 于 2010-4-28 23:53 发表
晕迷。我都指明了,无视焚书的和拍砖修书的不是同一个人了。
不知是对谁的身体有影响。
现在轩辕不是反清的言论占主流,也不是挺清的言论占主流。而是“反反清”的思维占主流。神经高度过敏,只要一看到“反 ... [/quote]
我不会管谁修书谁焚书,因为不是同一个人所为的东西。
但是你要想想,统治阶级这个东西的存在啊?
维护统治,有一种方法就是让文人闭嘴。
在觉得民族思维无法进行的时候,不妨换成阶级思维想想,其实都是统治阶级跟被统治阶级的事情。
对于老百姓来说,你明朝被代替不关我事,但你清朝侵犯了我的利益,强迫改变我的习惯来维护你的统治,我不反你反谁?
其实都一样的,我也反对去反满清这样的事情,因为早就反完了,清朝还在吗?不在了嘛。
2010-4-29 00:01
轩辕苍龙
[quote]原帖由 [i]恨地无环[/i] 于 2010-4-28 23:59 发表
所以要单论某个人的“文化清洗”之罪,始皇也罢,乾隆也罢,他们这些在某种政治风气下的毁书活动都远远比不上萧绎的焚书——除了萧绎的出发点不是要搞“文化清洗”,也正是因此,他的个人罪孽也更重。 [/quote]
这个,我看不懂,我是粗人一个,历史绝无奉上诸位这么深厚,我只是觉得,这些事情都是统治者在维护自己的统治而做的,对文化这种东西,统治者应该还没有想过吧。
2010-4-29 00:01
三种不同的红色
[quote]原帖由 [i]林冲[/i] 于 2010-4-28 23:47 发表
我上面的立论假设是站立当今主流思想上说的。而当今主流思想褒扬满清,恰恰主要是从大一统、版图上入手的。
若论我本人的看法,与上面红字相同。 [/quote]
这个说法,我认为有些偷换概念了。
我说“[color=Red]统一并不是一个国家必然的选择,统一也未必就一定比分裂好[/color]”,这指的是一个国家初创之时,犹如当年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时,中国实际上面临着两种命运、两种选择,一是继续维护封建制,那结果必然是陷入邦国林立的状态,最后真可能和欧洲一样,在同一种文化下,形成许多小的国家。而另一种则是如秦始皇所为,书同文车同轨,高度集权,建立一个大帝国。
当年在中国进行这个选择时,我认为无论选择哪一条道路,都是无可厚非的,都是值得称赞的,在这个问题上,没有谁更高明、谁更好的说法。
但当这个选择完成后,中国作为一个国家的形态已经确定,则无论从国家的、民族的、还是政权的角度,我们都必须尽力维护这个国家形态不被改变。所以,后世的那些忠臣义士、英雄豪杰,才前赴后继,才得到了人们的爱戴。
就清朝而言,它所处的时代,已经是中国的国家形态确定2000年之后了,所以,这时候评价清朝,自然就要从大一统、版图上着手,这是没有丝毫问题的。
否则,难道我们今天还真的能容忍中国分成七块不成?
2010-4-29 00:04
林冲
回复 #34 轩辕苍龙 的帖子
好,偶用普通话说。
我的意思是,上面说“无视焚书”的那个发帖人,和说“拍砖修书”的那个发帖人,不是同一个人。
因此他们的观点不能作为一个人的双重标准。
这话是针对你的[quote]“焚书也好四库也罢,说起来,本质上都是维护本家统治的东西,然后再说它的艺术性如何如何,而不是你秦始皇扫六合了,焚书咱无视,你满清扫残明了,修书咱拍砖,这样别说对思维,恐怕对身体也会有影响了嘛,呵呵~”[/quote]说的。
2010-4-29 00:08
林冲
[quote]原帖由 [i]三种不同的红色[/i] 于 2010-4-29 00:01 发表
这个说法,我认为有些偷换概念了。
我说“统一并不是一个国家必然的选择,统一也未必就一定比分裂好”,这指的是一个国家初创之时,犹如当年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时,中国实际上面临着两种命运、两种选择 ... [/quote]
这个话题,请允许我就此收手。
因为如果继续下去,首先肯定会涉及太多1840年以后的事情,与本版不符。更重要的是不太和谐,为了论坛安全,打住吧。
2010-4-29 00:08
轩辕苍龙
[quote]原帖由 [i]林冲[/i] 于 2010-4-29 00:04 发表
好,偶用普通话说。
我的意思是,上面说“无视焚书”的那个发帖人,和说“拍砖修书”的那个发帖人,不是同一个人。
因此他们的观点不能作为一个人的双重标准。
这话是针对你的说的。 [/quote]
我还是不明白。
2010-4-29 00:14
林冲
回复 #39 轩辕苍龙 的帖子
不明白就不明白吧。
以后凡是这种楼主本人不参与讨论的贴子,我也懒得掺和了。
2010-4-29 00:15
轩辕苍龙
[quote]原帖由 [i]林冲[/i] 于 2010-4-29 00:14 发表
不明白就不明白吧。
以后凡是这种楼主本人不参与讨论的贴子,我也懒得掺和了。 [/quote]
那完了,我在这些文化氛围比较浓重的地方,也是一般发帖不回帖的……
2010-4-29 00:20
田建享
不全是悲剧
秦始皇焚书坑儒是为了统一文字和钱币 为了王权的集中
汉武帝独尊儒术是为了制止儒生跟诸侯勾搭在一起 和减缓社会的矛盾 (你想啊那么多的家。法家。儒家......这样有的人信法家有的人信儒家 俩家有不同的地方就容易起矛盾这样会导致社会的矛盾加大) 也是为了王权集中
其他的我现在在第二页 等我看了其他的在来说:hz1026:
2010-4-29 00:28
林冲
回复 #41 轩辕苍龙 的帖子
好吧。我直接对楼主回个帖。
秦朝焚书坑儒(悲剧,但是秦皇所做的一切,综合来看,还是对中华民族有利)
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已经不能算是开国初期了)
隋唐对士子的出路限于科举(但是打破了士族对官僚的垄断,其实是社会的进步)
宋代新旧党争?(都快亡国了,还能算到开国初期上?)
此起彼落充斥大宋一朝,文士并不得志,难展抱负(文士在宋朝不得志,那不知道在哪朝得志了)
明初朱元璋贬低孟子和朱棣对名儒方孝孺十族连诛(纵然挺明,仍然承认是悲剧)
清初文字狱(也已经不能算是开国初期了,但是绝对是悲剧)
共和国的文化大革命(超出本版范围,不谈)
2010-4-29 00:29
田建享
出于科举是为了能更好的招收人才
如果没有科举的话 人才从哪来 人才没有科举就去投靠其他的王公贵族而且王公贵族的权力没有皇帝的大 这样人才就没有能力实现他们的报复 就像伊尹一样如果永远是个奴隶那么他就不会出现在历史上 还不是商汤发现他 他才能成为丞相
宋朝的轻武重文 是针对武将容易夺取政权 你想一个武将打仗基本靠的是兵 而对武将进行压制就能让一些想夺位的人死心 另外他们重文 文的就不能打仗了吗?那诸葛亮是怎么出名的?可以用智谋嘛!而且宋朝之所以工业发达那是因为文人的脑子啊 赵匡胤也是一位武将 他也是有兵权才夺位的 赵匡胤就是因为他明白武 才会重文轻武 而且你没听过杯酒释兵权吗?去百度查查吧
2010-4-29 00:42
田建享
还有 刚刚忘了说 :hz1026: 就是因为重文才导致了苏东玻、李白什么的出现的
我知道李白不是宋朝的反正唐宋出文豪 如果没有重文轻武哪来的“唐诗宋词”
明朝的贬低孟子只是皇帝的行为因为朱元璋觉的孟子不好至于尊重儒家的话 那是因为孟子是孔子孙子的弟子 就算孟子再有学问 也是从孔子那里去的 加上汉朝的独尊儒术使儒家的地位高而且历代都信儒家 所以才会使朱元璋贬低孟子 告诉你朱元璋的学历 还是去百度查吧
朱棣杀那谁谁谁 的那是 可能他有罪或者朱棣觉得他有什么过错并不是针对其他的人或党派 不然只杀一个 没多杀几个
文字狱嘛就是清朝的穷担心 清朝是从马背上得来的天下 他们不懂文才会断章取字制造那么多文字狱 而且爱护明朝的人在清初很多所以清朝才会怕人反清复明
文化大革命就是伟人的一次错误 只是这个错误制造了很大的麻烦 使四人帮什么吗的钻了空
2010-4-29 00:42
三种不同的红色
回复 #43 林冲 的帖子
对于这个回答,稍微说两句
秦始皇焚书坑儒,绝对是悲剧。就秦始皇本人所做的一切而言,只能说是有功有过。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个问题要分成两部分来看,罢黜百家是悲剧,但独尊儒术是有利的。一个统一的帝国,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官方思想。中国哲学正是在汉武帝独尊儒术后,才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经学由此而诞生。
隋唐科举,绝对是非常非常进步的制度。中国古代社会能具有如此稳定的结构,科举制度功不可没。
宋代的党争,更多的是政治问题,和文化关系不大。
明朝的问题,其实不在于贬孟子和杀方孝孺。贬孟子其实贬的仅仅是个别语句罢了,对于孟子的主要思想并无多大影响。至于方孝孺,个案而已,扯不到文化身上。明朝最大的悲剧,在于将朱熹的四书集注作为唯一的指定科目,这是造成士人思想僵化的主要原因。
至于清朝,文字狱岂止初期?岂止中期?贯穿于满清一代,尽是文网。不过也因此造成清朝小学的极度繁盛,倒也是因祸得福。
2010-4-29 00:50
林冲
回复 #46 三种不同的红色 的帖子
秦朝自身的悲剧,也可以看成是法家的悲剧。从这一点上说,秦皇才是“罢黜百家,独尊法术”。
而汉武的所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没有丢掉法家、道家。后世治国多是“外儒内法”、修身多是“外儒内道”。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林冲 于 2010-4-29 00:52 编辑 [/i]][/color]
2010-4-29 00:56
田建享
我看了林教头等人的挺清和反清
我觉得反清好
你看皇帝乾隆是最不好的皇帝 他的盛名只是康熙的 因为康熙弄的清朝非常强大
乾隆只是看看奏折什么的 把他父亲的果实吃了 而且还闭关锁国导致后来清的无能外国的侵略和条约 而且清灭了最好 难道各位还想看鬼佬来中国再烧圆明园。再到皇宫去阅兵,在来要我们赔款........等等吗??????
孙中山被清朝的追杀以至于逃到外国 还有许多人是革命的是先进分子都被杀啊抓啊
什么的 如果清朝不灭亡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我们这群白痴的人
还有 清朝的皇帝一代不如一代 到溥仪你看 有什么 还不是好吃的好玩的好穿的老婆一大堆 和一个皇帝的名号 实权呢 在军阀手里和小日本手里 如果清朝在继续
那后来的皇帝就只有一张破报纸了 而且天天睡大桥底下
看今天的中国 洋鬼子都不敢惹我们 看清朝 洋鬼子干我们中国的女人 吃我们中国的白食 逛我们中国的大街 占我们中国的便宜 还签条约 还要保护他们 我们竟然得不到他们的保护 而且被当成笑话 另外梳个辫子被他们说成中国姑娘 还要给日本人哟西哟西一下 你们愿意吗?
今天洋鬼子不敢了因为我们的腰杆子越来越硬了 是因为什么 还不是因为中国的强大 拒绝清朝 要是清朝还在 那我就去投靠红花会和天地会我要做反清复明的大英雄
2010-4-29 01:08
三种不同的红色
[quote]原帖由 [i]林冲[/i] 于 2010-4-29 00:50 发表
秦朝自身的悲剧,也可以看成是法家的悲剧。从这一点上说,秦皇才是“罢黜百家,独尊法术”。
而汉武的所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没有丢掉法家、道家。后世治国多是“外儒内法”、修身多是“外儒内道”。 [/quote]
秦朝独尊法术,这是个秦国的文化传统有关的。秦国长期居于西戎,文化非常浅陋,是真正的文化沙漠。所以自商鞅变法以来,秦国重臣,大都来自山东。而商鞅以法术强国,从此法术也就成了秦国扎下了根,与此相对应的,其他学术则很少对秦国发生影响。——所以这不是秦始皇罢黜百家,独尊法术,而是他没有别的可以尊,不得不尊法术。
说汉武帝之后,“外儒内法”,这其实说的是政治,而非学术。政治嘛,玩的就是权术那一套,这东西自然是法家的专长。
而就思想来说,那是不折不扣的独尊儒术,特别是儒家中的公羊一派。西汉时,“以《禹贡》治河,以《洪范》察变,以《春秋》决狱,以三百五篇当谏书”(皮锡瑞《经学历史》),那不是摆设,而是真正是占领了人们头脑的。
至于道家思想,属于后起者,两汉经学经过今、古文之争后,逐渐走向了烦琐和迂腐,渐渐衰颓,这时随着佛教的传入,魏晋玄学开始凌空蹈虚,道家思想才开始大行于世。
至于说修身“外儒内道”,这个说法绝对不准确。儒学发展到宋朝,开始吸收佛、道两家的某些精神,从而发展出中国哲学思辨的最高峰——理学,但绝不能说理学是外儒内道,倘若对理学有一番了解的话,就会清楚的认识到,理学从皮到骨头,都是彻头彻尾的儒学。
2010-4-29 01:15
轩辕苍龙
[quote]原帖由 [i]三种不同的红色[/i] 于 2010-4-29 01:08 发表
秦朝独尊法术,这是个秦国的文化传统有关的。秦国长期居于西戎,文化非常浅陋,是真正的文化沙漠。所以自商鞅变法以来,秦国重臣,大都来自山东。而商鞅以法术强国,从此法术也就成了秦国扎下了根,与此相对 ... [/quote]
理学好像很差劲的样子嘛。
2010-4-29 08:52
神灵风
康熙弄得清朝强大?
饿死人,打胜仗割地,闭关锁国也叫强大?
清朝小学原来是由文字狱来的,真是佩服某人的历史观:hz1024:
2010-4-29 10:03
阿巽
某人连小学是什么都搞不清的话还是不要瞎参合了
=============================================
抛开开国初期这个特定历史阶段,文化饱受摧残的还是王朝末期,特别是异族入侵时期
2010-4-29 10:23
千里我独骑
这个帖子好像已经走题了,弱弱的说一句
2010-4-29 11:05
三种不同的红色
[quote]原帖由 [i]神灵风[/i] 于 2010-4-29 08:52 发表
清朝小学原来是由文字狱来的,真是佩服某人的历史观:hz1024: [/quote]
如果你连清朝小学和文字狱之间的关系都搞不明白,那这个帖子的确不适合你来。
2010-4-29 12:39
田建享
[quote]原帖由 [i]神灵风[/i] 于 2010-4-29 08:52 发表
康熙弄得清朝强大?
饿死人,打胜仗割地,闭关锁国也叫强大?
清朝小学原来是由文字狱来的,真是佩服某人的历史观:hz1024: [/quote]
康熙微服私访
体察民情
解决边境问题
任用许多汉人 和一些人才
.......等等
建议去百度查 康熙 (百度是个好东西)
另外什么小学是从文字狱来的 我不知道是那位发发帖 我没看见
2010-4-29 12:45
田建享
[quote]原帖由 [i]阿巽[/i] 于 2010-4-29 10:03 发表
某人连小学是什么都搞不清的话还是不要瞎参合了
=============================================
抛开开国初期这个特定历史阶段,文化饱受摧残的还是王朝末期,特别是异族入侵时期 [/quote]
嗯 文化璀残的确实是末期 因为人人去打仗 没有人传播文化 而且战争死的百姓和官兵很多其中的百姓有儒生。书生,官兵有做官的人不如一些靠智力
吃饭的人 士兵中也有会读书的人
异族是用武力的 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就像是文化人遇到异族 无论你什么,莽夫就是火爆脾气就把你杀了
文化人有的是冷静型 莽夫讨厌文绉绉的和像女人的人(因为文化人做事不爽快)就惹了没有读过多少书的人 结果被杀了
2010-4-29 12:48
田建享
清朝最热闹的事是 割地赔款 割地赔款 割地赔款...........
天天签条约 日日送人钱 夜夜被欺负
工作能力不强 性功能倒不差
:emot15:
2010-4-29 13:03
神灵风
清朝末期的那些妃子照片看得我想吐,难怪康熙和乾聋两昏君天天搞什么微服私访.:hz1028:
2010-4-29 13:18
坚硬的稀粥
论到杯具的,秦、清、本朝而以。
2010-4-29 13:19
阿巽
其实对本土文化摧残最大的绝对是外来文化,晚清以前无论文化怎么被摧毁,没有外来文化替代它,只要传统文化的根源还在,就能成长恢复起来,但是晚清以后,文化精英自动的向列强学习传播西方文化,尤其是民国初年,凡是传统的一律被打成封建糟粕,因为有西方各种思想的侵占,传统文化才衰落如斯
页:
[1]
2
3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