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4-21 17:21
黑传说
恢复古文行文方式,以提高读写效率
最近央视掀起了一个讨论潮:禁止英文缩写,结果双方好像立场鲜明。文笔好的那帮人到处质疑,而质疑之文很快被短促的回复给打压下去了。
我的意见:支持这种做法。而且还需要更进一步,那就是:
[size=3][b]屏幕横着放,文字竖着写,从右到左写[/b]
这么做的原因如下:
注意:下面完全根据的是人体工程学的理论,根据技术的发展趋势。所以如果有不同意见,请在此领域讨论,而不要去涉及普及率、政治、价值等领域。
为什么反对五四以来的文字版面做法?
[b]1、不自信导致伤及无辜:[/b]那代人对中国太不自信,于是任何东西都和中国的失败挂上勾,文字就是其中一个被殃及池鱼的领域。
我就怪了,地主家腐败的军队打败仗,和佃农家纯正的口音有啥子关系啊?[/size]
[size=3]
[b]2、五四之后的文字版面方式变革是退步(除简化字外):[/b]原来言简意赅的古文,加入现在的词汇之后,被迫变成了繁琐的现代文,难道不是退步?原来非常适合竖写的文字被迫改了方向,只有越来越扁化才能方便书写快速,最终的方向好像只有英文字母那种形式才会更好写。————当时有人认为是把[b]汉字“螃蟹”化[/b]。
[b]3、打着科学反科学:[/b]五四那时太没自信了,文字都被迫横着、反着写,还是以所谓的科学的名义。怎么就不说“屏幕横着放,文字竖着写,从右到左写”才最符合大部分人的人体工程学的呢?
[/size][size=3][/size]
[size=3][b]4、加大学习难度:[/b]总是号称要全球化,但难道全球化就意味着着自己被消灭?只接受外来的?为什么不是自己发创,然后扩散出去呢?
接受巨量的让专业人士都头疼的词汇,已经是很累了,还是缩写的,那就更累了。——难道中国人民个个都是老黄牛,不怕累不怕苦?
[/size][size=3]举个例子:马可波罗同志在自己的书中,引用东方事物的时候,是不是左起横写的?可我们当时是右起竖写的啊。人家马可波罗是合格的文化引入者,没有偷懒,也没有越狙代庖的想法, 老老实实转化,当然,或许人家也认为右起竖写才是王道,可是自己没能力而已。
而我们五四的那帮人呢?或许太自信了,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所以我所说的一定是对的,不符合自己的观点都可以生生歪曲成符合自己的(证据确凿,请看楼下我对当时文档的分析); 或许是太不自信了,把自己家里所有东西都砸碎; 也或许是太偷懒了,不知道去老老实实翻译转换文本。[/size]
[size=3][b]5、中文化是趋势:[/b]连编程都全中文化了,还有啥所谓的技术或者领域需要只有英文才能搞定的?
[b]一、屏幕横着放:[/b]
[b]1、宽屏更舒服:[/b]
原来普屏时,由于宽度比较窄,对于“[b]扫一眼一行[/b]”来说,屏幕宽度不能太宽。当屏幕达到宽屏时,则根本很难一眼就扫一行。而是中断了一行,一行需要看两次,而如果是竖向的话,一行就是一次,而竖向3行的文字量大概可以等于2行横向的文字量。那么竖向的看的效率会更高。[/size][font=Serif][size=3][align=left][color=#333333][font=Arial,Helvetica,sans-serif]下面具体测试,有兴趣的自测吧,分别是左起横行的和右起竖列,为公平起见,都调成了能够扫一眼就看完一行或一列(但作为已经熟悉了左起横写的人来说,任何测试都代表不了什么,因为习惯在那边,心理作用在那边)。
[/font][/color][/align][/size][/font]
[size=3]
[img]http://www.xycq.net/attachments/2010/04/1394_201004230047371.png[/img]
[b]2、宽屏是趋势:[/b]这个已经有各个屏幕厂商近几年来的数据在说话了。
[b]3、横拿更好:[/b]以前的书都是竖着的,卷起来,一只手就能掌握。但现在屏幕是硬的,卷不起来,竖着哪只能对应哪些小屏幕领域,但小屏幕竖向看的话,可包含的内容更少了。大屏幕的话,横着拿更稳,并且可以给屏幕留更多可视空间。
[b]二、文字竖着写[/b]
[b]1、看得更快:[/b]
很多人认为眼睛是横着长的,因此横向文字可以一眼就看一行。人的”眼界“不是宽屏的,绝大部分人都被眼睛横着长的外观给忽悠了。就目前公认的结论,两眼的视野是“竖长”“心”型,非扁长心型。
但是[/size][size=3]目前所有关于眼睛视野的研究都有严重缺陷,[/size][size=3]所以即使这个公认的结论非常有利于我上面的主张,但我这里还是不打算采用这个证据,只用来批驳楼下哪些以眼睛生理原因决定横读更爽的人。
[/size][align=center][font=Serif][size=3][align=left][color=#333333][font=Arial,Helvetica,sans-serif][size=14px]理论上,因为眼睛视野在没有遮挡的情况下,只有眼珠在起作用,而眼珠是圆的,两只眼珠在一起聚焦,那么主要的视角是长条形的,而不是宽屏的横条型。[font=Tahoma,Verdana]原来独眼限制的横向鱼形视野,这个样子: <>,也变成了竖向的鱼形视野状 ,这个样子:()。此时,视野=扩散化的聚焦区。而且,看书的时候更多的需要聚焦,所以就更应该采用竖向的行文方式了。[/font]
[font=Tahoma,Verdana]宽屏看起来舒服主要还是和人的压抑感有关,一般更喜欢:”两边没有限制的横长条“,”下面被限制住长度了(地面限制),上面高高在上需要仰头的竖条形“。
拔地而起的数和躺着的树,看起来是躺着的舒服。[/font]
[/size][/font][/color][/align][/size][/font][/align]
[size=3]
[b]2、写得更快:
[/b]汉字本来就是相对方便竖写的文字,而且很美观,书写速度更快。[/size][size=3][color=#333333][font=Arial,Helvetica,sans-serif]其实,我很奇怪的是,为什么甲骨文和金文是竖写的?如果是竹简是因为材料原因,那么布帛和纸呢?[/font][/color][/size]
[size=3]根据楼下分析,竹简也不是竖写的必然,因为竹简横写照样方便。[/size]
[size=3]
[b]3、更漂亮:
[/b]如下,看看这文字的美观,横着写的文字有拿得出手的么?[/size][size=3][color=#333333][font=Arial,Helvetica,sans-serif]中文是从竖写发展出来的,因此在竖写方面的功力深厚,远不是横写所能比拟的。[/font][/color][/size]
[size=3]
[img]http://www.xycq.net/attachments/2010/04/1394_201004211719582.png[/img]
[b]三、从右到左写:[/b]
[b]1、方便右撇子:[/b]
大部分人都是右撇子,眼睛滑动的顺序是从右到左,因此查看的顺序也是从右到左会更舒服和省力。
[b]2、对书写没有不便:[/b]
目前的手写屏,对位置要求不高,不论是从左到右还是从右到左,都可以很方便的书写。
而全触控屏,则重新会出现这种对位置有要求的需求,对位置的流畅把握,可以大幅度提高读写效率。
3、原来担心右起写字会弄脏已经写好的字的因素也随着电子化,渐渐不存在这个问题了。
[b]四、转换成本低[/b]
既然现有数据表明了右起竖写读写效率明显高于左起横写,而且熟悉右起竖写之后,对左起横写没有负面影响,还大幅度提高了左起横写效率,那么就很有必要推行了。
1、首先,为尽量降低转换成本,可以采用[b]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b]。主要捉教育阶段的人群,这样成本被压缩在了
2、软件:现有[b]所有常用办公软件,都有竖列模式[/b],不须修改即可满足要求。即使需要转化,网上现在就有这种[b]转化工具,也才160行(包括注释),便宜量又足[/b]。
3、印刷业:除了已经出版的书外,没有影响。
4、其他行业影响有待评估。
[/size][align=center][font=Serif][align=left]
[color=#333333][font=Arial,Helvetica,sans-serif][font=Arial,Helvetica,sans-serif][size=3][size=14px]总而言之,从人体工程学和硬件发展趋势角度考虑,基于人民群众方便和高效掌握知识的考虑,很有必要恢复古文的版面书写模式[/size][/size][/font][b][font=Arial,Helvetica,sans-serif][size=14px]
[size=2][b]附注:[/b]
[/size][/size][/font][/b][font=Arial,Helvetica,sans-serif][size=14px][size=2]一、[/size][size=2][font=Arial]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font],[font=Verdana,san-serif][b]现有的方式,潜在的效率浪费累积起来是非常吓人的[/b]。就像写繁体字,写几个无所谓,但一篇上万字的文章写下来,并让对方阅读,牺牲的效率就放大化了
[b]二、[/b][/font][b]我对事物的判断跟普及率/流行度无关[/b][align=center][font=Serif][align=left][color=#333333][font=Arial,Helvetica,sans-serif][font=Arial,Helvetica,sans-serif][size=14px]对我来说,重要的是什么是合理的什么不合理,更不是是不是普及,或者正被普及或正被遗弃。
比如次贷在金融危机爆发当年,我就认为”次贷是个好东西“,非常适合中国,非常适合于作收入分配手段,同时还能作为社保重要手段之一。
不是为了反对而反对,也不是为了跟随而跟随,而是,根据自己的分析判断。
现有的信息产业,并非完美,比如有人论证3进制的计算机更快,苏联也搞出这东西,但因为苏联国家的问题,导致现在二进制流行。信息产业领域变化太快,现在被普遍认为真理的东西,可能三五年后就成了垃圾。
不要绝对化:谁说毛笔就是要必然被淘汰呢?触控普及之后,毛笔恐怕是个更好选择:软——可以不伤屏幕,笔画自然——笔触自由,画画效率更高。
[/size][/font][/font][/color][/align][/font][/align][/size][/size][/font][b][font=Arial,Helvetica,sans-serif]
[/font][/b][/font][/color][/align][align=left][b]三、力求客观,但拒绝回复对同一个问题实质上不断重复提问和不看内容只为表态者,也拒绝回应任何先给我扣上主观/五毛/五美分/复古派等帽子的言论。[/b][/align][align=left]四、为了方便新参与讨论的者,不重复已经有答案的问题,在回复之前,请先浏览下楼下的各贴,基本上,我会不定期把楼下讨论有结论的东西补充到主贴中,但有些东西太多了,一次发出来太占空间,所以还是留在楼下,比如对当年鼓吹左起横写的文档的分析。[/align][align=left]另外,附上一个图表,[b]这图表是严重偏向左起横写的人给出的,这就排除了我的主观偏向选择因素了[/b]:[/align][align=left][img]http://www.xycq.net/attachments/2010/04/1394_201004230033111.png[/img][/align][align=left]===========================================================================================================================
[/align][align=left][b][size=3]常见问题解答:[/size][/b][/align][align=left][b][size=3]一、人的眼睛决定人的视野适合横读?[/size][/b][/align][align=left][size=3]目前公认的研究结果显示,人的视野是竖长心型,所以不是这么回事[/size][/align][align=left][size=3]
[/size][/align][align=left][b][size=3]二、横写更快?[/size][/b][/align][align=left][size=3]根据鼓吹横写的人提供的实验数据显示,熟悉竖写的人,无论是横写还是竖写,都明显快于只熟悉横写的。(这个够客观吧?)
[/size][/align][align=left][size=3]
[/size][/align][align=left][b][size=3]三、竖看眼睛需要上下滚动?[/size][/b][/align][align=left][size=3]并非如此,竖看的时候,每列可以调为扫一眼就能看完,这样就不用上下滚动眼珠了。[/size][/align][align=left][size=3]
[/size][/align][align=left][b][size=3]四、竖看鼠标需要上下左右滚动?[/size][/b][/align][align=left][size=3]并非如此,每列一眼扫完的时候,鼠标滚动在竖看模式下是左右滚动,而无需上下滚动。[/size][/align][align=left][size=3]
[/size][/align][align=left][size=3][b]五、竖写不适合中英混排、数学公式?[/b]
根据现有的转换工具,不存在这个问题。
[/size][/align][align=left][size=3]
[/size][/align][align=left][size=3][b]六、改起来很耗钱?[/b]
[/size][/align][align=left][size=3]上面已经有证明,不耗钱[/size][/align][align=left][size=3]
[/size][/align][align=left][b][size=3]七、你这是复古?[/size][/b][/align][align=left][size=3]如果复古能够带来效率极大提升, 复古又何妨?
[/size][/align][align=left][color=#333333][font=Arial,Helvetica,sans-serif][b][font=Arial,Helvetica,sans-serif][size=14px]
[/size][/font][/b][/font][/color][/align][/font][/align]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黑传说 于 2010-4-24 11:27 编辑 [/i]][/color]
2010-4-21 17:34
邓仲华
:hz1017:先屏蔽外文 又要恢复古文行文 真不知道是谁不自信
2010-4-21 17:37
三种不同的红色
回复 #2 邓仲华 的帖子
文化自闭症而已。
2010-4-21 17:42
轩辕苍龙
权当小丑演马戏。
2010-4-21 17:58
黑传说
楼上三者,请先看看原文再说,和自不自信、文化自不自闭没关,唯一相关的是现在可以更客观看待中文行文方式的这次改变。(楼下如果再涉及此方面,个人在此作总回复。另外,二楼造谣,没有人屏蔽外文,只是屏蔽外文缩写词。下面你道歉,正说明了缩写词害死人。)
至少我还没扣上什么当年改版中文的时候的那些口号,完全是从大众用户体验角度、文化继承和科教效率角度说话。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黑传说 于 2010-4-21 20:03 编辑 [/i]][/color]
2010-4-21 18:11
KYOKO
不管怎么说,LZ用心了。不过质疑可以吧
[size=3][b]三、从右到左写:
[color=red]1、方便右撇子:[/color][/b][color=red]大部分人都是右撇子,眼睛滑动的顺序是从右到左,因此查看的顺序也是从右到左会更舒服和省力。[/color][/size]
当然,现在再让我们习惯从右到左写很难了。只是,如果从识字开始接触的都是从右到左,跟从左到右就一定有优势?我很怀疑。关键在于什么呢,我们汉字的书写顺序是从左到右的,所以排版也是从左到右才符合这个原理,或者说习惯吧。
2010-4-21 18:12
恨地无环
看更快,写更快这两条有客观数据对比咩?
至于那两张图……
作者大人觉得这样的对比客观么?有可比性么?
2010-4-21 18:20
邓仲华
饿承认少打了三个字 咱刚忙着干别的事 也就屏蔽缩写词了
为啥饿说不自信,既然是“人体工程学的理论,根据技术的发展趋势”,干嘛本文反对五四第一条就是那代人不自信?
话说饿爹是教初中数学,要是从上到下,从右到左 数学的东西怎么写 请教下
2010-4-21 18:32
黑传说
[quote]原帖由 <i>邓仲华</i> 于 2010-4-21 18:20 发表
饿承认少打了三个字 咱刚忙着干别的事 也就屏蔽缩写词了
为啥饿说不自信,既然是“人体工程学的理论,根据技术的发展趋势”,干嘛本文反对五四第一条就是那代人不自信?
话说饿爹是教初中数学,要是从上到下, ... [/quote]
那一条是说这种改变的缘由,现在已经不存在了:那时可是因为国弱,所以所有中国特色的东西都被当做国弱的原因来打倒的。
[b]to KYOKO:[/b]
古文默认好像也是从右到左的吧?不信看竖排的史记或者其他古文献扫描版。
其实我比较感兴趣的是[b]为什么中文古文,一开始就是单字从上到下,行从右到左呢?比如甲骨文,金文[/b],如果认为竹片是因为材料原因的话,那么布帛和纸又说明了什么呢?
[b]to 恨地无环[/b]
那两张图不是很客观,但不是偏向古文,而是偏向现在的行文方式。
但即使是这种照顾,而且还是[b]我习惯了现在行文方式、我还是左撇子的情况下,现在的行文方式还是不敌[/b]。
至于数据对比,很难做。
但对于眼睛一眼能看到的宽度和长度以及如何更有效率,还是可以测量的,有兴趣的可以搞搞看。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黑传说 于 2010-4-21 18:44 编辑 [/i]][/color]
2010-4-21 18:40
wwwind
LZ准备给写字的方法动外科手术?
你的方法听起来很方便,考虑下实际运用的问题。个人的想法是否要被亿万人所认同,需要证明可行性。
你的提议是否与用毛笔书写文章的建议一样出彩?
毛笔字之所以在行文中被淘汰,是因为书写的速度和书写条件的不方便。作为一种东方文学艺术存在和宣扬还是不错的。但是有多少人在普通的书写中用毛笔?太麻烦。
竖着写字会浪费多少纸张?造成更多的资源浪费。你自己看自己打的那些文字就知道了。
不要认为五四那时候的人就比你笨。动不动就说人家不自信,让人好笑。
好的就要学。
2010-4-21 18:45
林冲
阿拉伯文就是从右到左书写的,楼上几位盲目支持从左到右的不要想当然。
2010-4-21 18:47
恨地无环
-。- 老兄,你都能拿字间距过紧的重复印刷体字和有文意的书法体字比美观了,还不是偏向古文啊?
那个看得快的比较,你拿居中的大图形和沉底的长条小字来比较,这还算偏向现在的行文方式?
宽屏普及本身就是适应了人左右视界宽度大于上下这一生理特点。
自打人类从林子里走出来到平地上,人的视野就是宽屏的,看一个同等长度的横条就比看竖条来的高效。
所以您屏横写竖这两条,在人体工程学上讲,就是互打耳光。
2010-4-21 18:53
黑传说
[quote]原帖由 <i>wwwind</i> 于 2010-4-21 18:40 发表
LZ准备给写字的方法动外科手术?
你的方法听起来很方便,考虑下实际运用的问题。个人的想法是否要被亿万人所认同,需要证明可行性。
你的提议是否与用毛笔书写文章的建议一样出彩?
毛笔字之所以在行文中被淘汰,是因为书写的速度和书写条件的不方便。作为一种东方文学艺术存在和宣扬还是不错的。但是有多少人在普通的书写中用毛笔?太麻烦。
竖着写字会浪费多少纸张?造成更多的资源浪费。你自己看自己打的那些文字就知道了。
不要认为五四那时候的人就比你笨。动不动就说人家不自信,让人好笑。
好的就要学。 [/quote]
首先,不要绝对化:谁说毛笔就是要必然被淘汰呢?触控普及之后,毛笔恐怕是个更好选择:软——可以不伤屏幕,笔画自然——可以画画。
其次、竖着写怎么会浪费纸张?和横着写不是一样的占版面么?——所以,此条不成立。
再次,五四那会讨论的人是不是比我笨我不知道,但我只知道,有理就接受,无理就驳斥,既然那时的人提出的那么些问题都被我从人体工程学角度驳倒了,那我目的达到。
自不自信是很显然的,你见过一个自信的人会拼命把自己所有与众不同的东西都否定掉么?萨科期对自己的身高自信么?自信干吗穿垫高鞋。
最后、有道理就接受,至于是不是要推行,这个不是我能说了算的,我最多在我生产的产品里面体现这种可能性和便捷性。
2010-4-21 18:54
悼红狐
如果真有这个需求,商家不妨跟进嘛~~这不是什么大问题,纯粹是个商业问题
2010-4-21 19:05
黑传说
[quote]原帖由 <i>恨地无环</i> 于 2010-4-21 18:47 发表
-。- 老兄,你都能拿字间距过紧的重复印刷体字和有文意的书法体字比美观了,还不是偏向古文啊?
那个看得快的比较,你拿居中的大图形和沉底的长条小字来比较,这还算偏向现在的行文方式?
宽屏普及本身就是适应了人左右视界宽度大于上下这一生理特点。
自打人类从林子里走出来到平地上,人的视野就是宽屏的,看一个同等长度的横条就比看竖条来的高效。
所以您屏横写竖这两条,在人体工程学上讲,就是互打耳光。
[/quote]
一、印刷体问题:中文古文里面印刷体也不少,比比看就知道了。要真正的横向的书法,好像比较难找。毕竟中文是从竖写发展过来的,对竖写的内功修炼不是横写一两百年可以抵消的。
二、我截图用的是上面的图,方便对比。但我实际在测试的时候可没这么干,全部全屏过一遍(包括”从右到左,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下到上“的所有单字和行的组合,内容是不同的),根据我的情况:左撇子+习惯了字从左向右,行从上到下,之后,现有方式效率还是和古文有差距,不是偏向是什么?
三、”眼界“不是宽屏的。这你被眼睛横着长的外观给忽悠了,因为眼睛视野在没有遮挡的情况下,只有眼珠在起作用,而眼珠是圆的,两只眼珠在一起聚焦,那么主要的视角是长条形的,而不是宽屏的横条型。
2010-4-21 19:12
sos2290
怎么方便怎么用
2010-4-21 19:14
三种不同的红色
当一个文化以纯洁为标榜的时候,离毁灭之日也就不远了。
其实,我是很希望文化纯洁论者去使用甲骨文的,可惜他们没一个懂的。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10-4-21 19:24 编辑 [/i]][/color]
2010-4-21 19:22
恨地无环
回复 #15 黑传说 的帖子
你这是偷换概念了。
你所谓的“主要视角”只是两眼视界的交集。:titter:按您这个算法,夏侯惇就没有“主要视角”了。
请你把右手放在左眼看不到东西的临界点,再把左手放在右眼看不到东西的临界点,然后双眼睁开,说说看你的双手在不在你的“视界”里面。
另外,您一个人的感觉,实在没有统计学意义……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恨地无环 于 2010-4-21 19:28 编辑 [/i]][/color]
2010-4-21 19:31
黑传说
[quote]原帖由 <i>恨地无环</i> 于 2010-4-21 19:22 发表
你这是偷换概念了。
你所谓的“主要视角”只是两眼视界的交集。
请你把右手放在左眼看不到东西的临界点,再把左手放在右眼看不到东西的临界点,然后双眼睁开,说说看你的双手在不在你的“视界”里面。 [/quote]
我只想问一句,有多少人是独眼龙?如果绝大部分人是独眼龙,那么横向是绝对正确的。
而如果是两只眼睛在一起看,那就不是一只眼睛说了算的,我上面已经说了,视野是两只眼睛共同作用的。
因为是两只眼睛,所以原来独眼限制的横向鱼形视野,这个样子:<>,也变成了竖向的鱼形视野状 ,这个样子:()。
统计资料?你让我怎么统计?统计的偏差在这种问题上是非常大的,就像你向回教徒问能不能吃猪肉一样。我最多只能统计到绝大部分人是右撇子,是两只眼睛的,这是常识。
再说了,五四时期的人为什么不提出统计数据来支持他们的意见呢?现在支持的人,在这么好的环境下,为什么不整出一份有说服力的统计数据出来呢?
补充一句,宽屏看起来舒服主要还是和人的压抑感有关,一般更喜欢:”两边没有限制的横长条“,”下面被限制住长度了(地面限制),上面高高在上需要仰头的竖条形“。
拔地而起的数和躺着的树,看起来是躺着的舒服。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黑传说 于 2010-4-21 19:39 编辑 [/i]][/color]
2010-4-21 19:42
恨地无环
聚焦区不等于视野,不然也不存在什么用“余光标齐队伍”了。
[quote]拔地而起的数和躺着的树,看起来是躺着的舒服。[/quote]
道理相通。
2010-4-21 19:57
黑传说
[quote]原帖由 <i>恨地无环</i> 于 2010-4-21 19:42 发表
聚焦区不等于视野,不然也不存在什么用“余光标齐队伍”了。
道理相通。 [/quote]
你太牛了,难道你能两眼分别侧背向,变成360度全视野?——————可惜,普通人看东西,都是两只眼睛的,此时视野=扩散化的聚焦区。而且,看文章的时候更多的是聚焦,而不是视野,那么,就更有必要采用竖向的行文方式了。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黑传说 于 2010-4-21 20:01 编辑 [/i]][/color]
2010-4-21 20:13
恨地无环
回复 #22 黑传说 的帖子
俺啥时候说过360°了?
您别忘了自己说过的横着的树和竖着的树,这个视觉习惯是人类共通的。
还有,人的眼珠左右转动更轻松,可视角度也更大,这也是人类的地面生活史所决定的。
一本16K的书,甚至一块22寸的屏幕,正常观看的情况下,都是在聚焦区之内的,那这时候显然习惯看横这种视觉习惯就起关键作用了。
即使您自己真的是竖书竖看更有效率,也没有统计学意义。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恨地无环 于 2010-4-21 20:19 编辑 [/i]][/color]
2010-4-21 20:32
黑传说
[quote]原帖由 [i]恨地无环[/i] 于 2010-4-21 20:13 发表
俺啥时候说过360°了?
您别忘了自己说过的横着的树和竖着的树,这个视觉习惯是人类共通的。
还有,人的眼珠左右转动更轻松,可视角度也更大,这也是人类的地面生活史所决定的。
即使您自己真的是竖书 ... [/quote]
我倒想问了,有任何数据证明人绝大部分人不是两只眼睛,不是用两只眼睛来聚焦?世界残疾人方面的数据可以帮我推翻你的独眼龙观点。
你既然支持现有做法,那么你有任何统计数据证明现有这种做法的独特优势么?
你的所谓视野,实际上就是单只眼睛看世界,我上面也画了,视野是:<>。
你也说了,眼珠左右转动可以让可视角度更大,但如果是一只眼睛呢?是不是可视角度变小?是的。那么你所说的也就是:[b]需要两只眼睛转来转去,才能使得可视角度更大。[/b]
那么既然是两只眼珠一起活动,结果就是两只眼睛一起聚焦,否则就像我上面夸张的比喻一样,可以变成360度视角了。
实际中,人根据眼珠转动的范围,总有一个视野,而这个视野的中心就是两眼聚焦的扩散:()变成中间偏竖向的:”回“字形
其实,我们完全能够做实验的:
黑暗中,紧挨着射出平行的两束光,那么他们的交汇区,是最亮的,两个圆相交,还不是()形么?这还需要统计数据么?
2010-4-21 20:41
一把菜刀霸轩辕
如果真是豎著看更舒服更符合人體工程學的話,唯利是圖的商人早開發出9:16或者更大比例的電影幕布,電視機了
2010-4-21 20:51
恨地无环
一码归一码来说。
您在主贴中说,人的“视野”不是宽屏。
从医学上讲,在人眼视野中,每个单眼都有颞侧90°,鼻侧60°,上方55°,下方70°的视野范围。因此双眼存在120°的视野重叠部分。
因此人的全视野,是横向180°,上下125°。人的单眼视野,是横向150%,上下125°。都是“宽屏”的,但视野不等于单眼视野。
而人的双眼视野重叠区是横向120°,上下125°。竖向程度有限。
您说人的“视野”不是宽屏,属于偷换概念。
然后,就一般的读物和屏幕而言,一个页面一般都是在双眼视野重叠区之内的,这时候习惯看横就更重要了。
2010-4-21 22:38
黑传说
[quote]原帖由 <i>恨地无环</i> 于 2010-4-21 20:51 发表
您在主贴中说,人的“视野”不是宽屏。
从医学上讲,在人眼视野中,每个单眼都有颞侧90°,鼻侧60°,上方55°,下方70°的视野范围。因此双眼存在120°的视野重叠部分。
因此人的全视野,是横向180°,上下125°。人的单眼视野,是横向150%,上下125°。都是“宽屏”的,但视野不等于单眼视野。 [/quote]
[size=3][color=Red][b]这部分的数据哪来的?如何得来的?[/b][/color][/size]
[quote]而人的双眼视野重叠区是横向120°,上下125°。竖向程度有限。
您说人的“视野”不是宽屏,属于偷换概念。
然后,就一般的读物和屏幕而言,一个页面一般都是在双眼视野重叠区之内的,这时候习惯看横就更重要了。. [/quote]
这种说法无视距离和眼球转动对视野的影响了(只有无限远的地方,两只眼珠才近似地看作是直视,其余时间都是有角度的,达到可见范围的最小视角?)。
而且即使是在这种状态下视野状态,也是竖长心型。
[img]http://library.hwai.edu.tw/Science/content/1988/00030219/images/193a.gif[/img]
我看能不能找到图。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黑传说 于 2010-4-21 23:25 编辑 [/i]][/color]
2010-4-21 23:13
颖颖
回复 #1 黑传说 的帖子
完全不理解为什么楼主认为从右往左方便书写。我记得小时候班里的左撇子,一个字写完墨水还没干,手就伏上去写下一个字,最后弄的满篇纸脏兮兮的。但如果大家是从右往左写,那么所有的右手写字的人,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中国古代使用毛笔,手不会直接碰到书案,所以这个问题表现的不明显。但正由于此问题的隐形存在,中国社会一直未能发明类似于羽毛/钢笔/圆珠笔等精确描绘工具,从而大大限制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速度。例如,规尺做图技术在西方古希腊时期就已经有了较深的研究,但中国一直到康熙时期才第一次接触到。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颖颖 于 2010-4-21 23:20 编辑 [/i]][/color]
2010-4-21 23:20
东倒西歪
写字肯定从左到右横着写方便。古人用毛笔,为什么一定要跟自己过不去悬腕写?主要就是因为书写方向问题,不悬腕,纸上根本一塌糊涂。现在用水笔也一样,从右向左竖着写,根本是和自己过不去。
2010-4-21 23:23
东倒西歪
估计从右向左竖着写的传统,是从刻竹简时代遗传下来的。没考证过,随便说的,有兴趣的去考证一下吧。
2010-4-21 23:27
恨地无环
回复 #27 黑传说 的帖子
你自己量一下就可以看出,这个心脏形最宽处和最长处的长度相差不多,最宽处略短一点而已。
而心形的下方呈一个尖锥状,但横向最宽处两侧都是比较平缓的弧线,这就导致如果分别在横竖向最宽视野线两侧延伸几度,形成一个长条形的话,那横向长条中截取的心形面积是要大于竖向长条的。
或者说,你要在这个心形中画一个面积最大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就是横置的。
毕竟纸张或者屏幕一般不可能做成心形。
所以你要说人的最佳视野是竖长的,只怕不恰当,或者说对竖这个特性过于强调了。
2010-4-21 23:29
邓仲华
话说竖屏看影视作品,如果一个镜头只有一两个人就算了,如果需要出现多个人的镜头,挤在一起舒服吗?比例协调吗?此外还有足球场、篮球场,在这方面宽屏能够提供的信息更多吧,难道转播镜头放到球门、篮筐后头?:doubt: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邓仲华 于 2010-4-21 23:30 编辑 [/i]][/color]
2010-4-22 00:44
黑传说
[quote]原帖由 <i>颖颖</i> 于 2010-4-21 23:13 发表
完全不理解为什么楼主认为从右往左方便书写。我记得小时候班里的左撇子,一个字写完墨水还没干,手就伏上去写下一个字,最后弄的满篇纸脏兮兮的。但如果大家是从右往左写,那么所有的右手写字的人,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中国古代使用毛笔,手不会直接碰到书案,所以这个问题表现的不明显。但正由于此问题的隐形存在,中国社会一直未能发明类似于羽毛/钢笔/圆珠笔等精确描绘工具,从而大大限制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速度。例如,规尺做图技术在西方古希腊时期就已经有了较深的研究,但中国一直到康熙时期才第一次接触到 [/quote]
[quote]写字肯定从左到右横着写方便。古人用毛笔,为什么一定要跟自己过不去悬腕写?主要就是因为书写方向问题,不悬腕,纸上根本一塌糊涂。现在用水笔也一样,从右向左竖着写,根本是和自己过不去。[/quote]
用墨书写的年代,确实存在这种问题,但现在还用墨么?电子化书写的时候,这个问题不存在了。这个问题和中国发明规尺有关系么?这有点当年说中文不是拼音因而导致国家贫弱是一样的无厘头,你可以查查古代木工是怎么搞的。
[quote]估计从右向左竖着写的传统,是从刻竹简时代遗传下来的。没考证过,随便说的,有兴趣的去考证一下吧。[/quote]
更早的甲骨文和金文,也是竖着写的,用竹简可能是固化了这种传统。
从历史角度,经过几千年修炼的竖写方式,系统更稳健。中间有过一次暴露了巨大bug,就是大量采用墨+纸的时候(汉),到民国,估计有2k年,但这期间也有个补丁,就是正襟危坐和提吊运笔。
从用刀刻,到用笔墨纸,都是因为有更先进载体,而现在的载体是电子化,那么书写方式发生变化也是可能的,并非万古不变,何况这个现状也才百年历史,是为了彻底修复毛笔问题的一个补丁,但这补丁矫枉过正,实际上,要修复墨的问题,只需要从左向右竖写就够了,根本不需要外加一个从上到下横着换行。
[quote]你自己量一下就可以看出,这个心脏形最宽处和最长处的长度相差不多,最宽处略短一点而已。
而心形的下方呈一个尖锥状,但横向最宽处两侧都是比较平缓的弧线,这就导致如果分别在横竖向最宽视野线两侧延伸几度,形成一个长条形的话,那横向长条中截取的心形面积是要大于竖向长条的。或者说,你要在这个心形中画一个面积最大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就是横置的。
毕竟纸张或者屏幕一般不可能做成心形。
所以你要说人的最佳视野是竖长的,只怕不恰当,或者说对竖这个特性过于强调了。[/quote]
你的理论我暂且存疑,因为最关键的视野数据我现在还找不到出处和这数据怎么来的。
那个心型的视野,画成三角形更合理吧?干吗非得画成四方形?
其实,最关键的问题是,在你可以书写的距离内,视野是竖向为主还是横向为主
[quote]话说竖屏看影视作品,如果一个镜头只有一两个人就算了,如果需要出现多个人的镜头,挤在一起舒服吗?比例协调吗?此外还有足球场、篮球场,在这方面宽屏能够提供的信息更多吧,难道转播镜头放到球门、篮筐后头?[/quote]
对你这种说法我表示压力很大 :hz1014:,顶楼开始的时候特别强调了:屏幕横着放,就是宽屏,和你这个没有任何区别。
2010-4-22 00:46
邓仲华
:doubt:饿的理解是现在的屏幕转个90度放 如果不是是啥意思?
另外再电子化书写 小学一到三年级应该也是用铅笔吧 铅同样可以抹黑纸 抹黑手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邓仲华 于 2010-4-22 00:48 编辑 [/i]][/color]
2010-4-22 00:50
黑传说
[quote]原帖由 <i>邓仲华</i> 于 2010-4-22 00:46 发表
<img src="images/smilies/doubt.gif" smilieid="60" border="0" alt="" />饿的理解是现在的屏幕转个90度放 如果不是是啥意思?
另外再电子化书写 小学一到三年级应该也是用铅笔吧 铅同样可以抹黑纸 抹黑手 [/quote]
屏幕还是现在的放法,不变。
小学生作业问题,也是在滚滚电子化浪潮洗刷之下的。
其实电子化最方便了,我左撇子,可以把文字方向调为从左到右,右撇的相反之,都不需要重写。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黑传说 于 2010-4-22 00:51 编辑 [/i]][/color]
2010-4-22 00:54
邓仲华
:hz1030:饿爹是数学老师 谁敢拿电子版交作业不XX才怪 再说饿现在电脑用多了有些字都忘了怎么写 小学开始就电子化 估计以后有多少人可能不会写字
2010-4-22 01:13
恨地无环
回复 #33 黑传说 的帖子
竹木简牍存在的时间应该不晚于甲骨文,甲骨文中就已经有了“册”字,所谓“惟殷先人,有册有典”。不过由于竹木简易腐烂,故而至今未有实物出土。甲骨文内容中绝大多数是占卜刻辞,只有少量记事刻辞,这也说明更多的记事内容可能就在简册之上。
从上而下书写,很可能就受了竹木及甲骨的特性影响——长条或者长块状,竖持易把握刻写,而且初时文字简短,故掌心宽的骨木,竖刻一两行足以记事。
那个心形画三角……难道要推广三角书和三角屏?
因为在那个心形中画最大长方形是横的,所以,在可书写距离内的视野要么是等于这个最大长方形,要么就是在这个最大长方形之内,又因为躺着的树比立着的树舒服,所以还是横向为主。
至于看影视作品的问题……
字幕怎么搞,英语横着在下面,汉语竖着在左右?
:titter:如果字幕在边上不影响看宽屏电影的话,那只能说人的视野之宽只怕已经远远超出我的想象了。
在俺看来,您的想法有些自相矛盾,有些又失之想当然了。
比如讲效率,您认为读写繁体字效率低,但在无歧义语境,英文缩写效率明显更高,您却支持禁止使用。而在键盘录入和手写屏/板录入的时代又强调竖着书写更快。手写板/屏本来就是一个或两个格子,怎么竖写提效?
又比如毛笔更适合触控板。触控触控,最主要的触控工具就是人的手指,笔其实只是人手指功能的扩展细化而已。所以触控屏至少应该能够承受人手指和指甲的硬度,如果触控普及,那肯定是能支持塑胶硬笔书写的。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恨地无环 于 2010-4-22 01:43 编辑 [/i]][/color]
2010-4-22 08:12
lichunhui
左撇子飘过。
据说左撇子占总人口 1/5 - 1/10
看来这1-2亿人被华丽的无视了。
到后面 LZ 就开始胡扯了。
次贷好?
次贷时 LZ 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多少?整个社会提高了多少?
难道是金小胖的均贫卡?
2进制之所以应用于计算机,不是因为 2进制比 3进制更完美。
这是数学问题,而且这问题也不是最近才提出来的。别以为发明计算机的人是白痴好不好?
2进制的介质稳定。很少有东西能在同一自然状况下存在 3种分明的形态。不信你就去找找。
现在计算机判断磁盘状态就2种,要是3进制,所有读写设备都要极高的精度,这和计算速度又是相制约的。
当然,未来可能会出现这种计算机……前提是要提高存储介质的属性+读写设备的精度
最后,LZ 没用过触控?
难道 LZ 用触控屏时还要弄个毛笔在上面划?
不伤屏幕这句简直就是笑话了。现在用的触控屏基本是靠压力感应(有些质量差的屏幕,用力小了根本就写不出来)
屏幕强度则靠材料支持。若是用钝头硬笔或者手指把屏幕划坏了…… 你说的是国产山寨机吧?
另外,现在触控屏用的笔,长度可以做的很短。毛笔要多长?光是一个笔头就差不多1-2厘米。
用完了放哪?这又是个问题,毛笔插在手机里面?
合不合理你说了不算,用户用着方便才算。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lichunhui 于 2010-4-22 08:55 编辑 [/i]][/color]
2010-4-22 08:38
伤云
都已经成了习惯的东西,而且在目前来看没有吗明显的效率差别,有必要非得改过来么?
家里有套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竖排本自右至左。恕某直言,看起来相当不便。不管这个不便是人体工程学上的,还是阅读习惯上的,我想在没有显著的效率提高的前提下,都应该是普遍的。
至于电子书写……这东西暂时还普及不了,尤其是发蒙教学阶段,小学生对于汉字的间架笔画正确感官还没有形成的时候,也不应该普及。
2010-4-22 09:12
tiger1970
1、我起初看楼主主贴,觉得楼主在讽刺;可是看楼主回帖,觉得楼主似乎是当真的。真令人奇怪。
2、中国古代有从左向右写的特例。敦煌古卷中就有这样情况。褚遂良《圣教序》也是此种情况----从上到下,从左至右。
3、古代的悬腕书写起初是由于椅子没有引进,中国人只能如日本人那样跪坐(日本是跟我们学的),并使用矮几----因此书写十分不便。为此,只能把木简用左手拿起来,右手执笔书写。这样必然形成悬肘悬腕。
4、引进椅子之后的书写类似现在的书法创作。不过前人也不是个个都能悬腕的。为避免弄脏手和纸张,有一种臂架(用来支撑手臂),还有吸墨纸用来帮助。再加上中国纸的良好吸水性以及写小楷的速度比较慢,所以还是不会出现满手墨迹的情况。
5、古人悬肘也是十分困难的。元朝书法家鲜于枢就曾给人介绍过悬肘的心得----这说明当时悬肘也是很牛的一件事情。
2010-4-22 09:28
颖颖
[quote]原帖由 [i]黑传说[/i] 于 2010-4-22 00:44 发表
用墨书写的年代,确实存在这种问题,但现在还用墨么?电子化书写的时候,这个问题不存在了。这个问题和中国发明规尺有关系么?这有点当年说中文不是拼音因而导致国家贫弱是一样的无厘头,你可以查查古代木工是怎么搞的。
[/quote]
现在怎么不用墨了?圆珠笔/钢笔也是要用墨的啊。
那就请你试试用悬腕毛笔规尺做图一下吧。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颖颖 于 2010-4-22 09:30 编辑 [/i]][/color]
2010-4-22 10:05
tiger1970
[quote]原帖由 [i]颖颖[/i] 于 2010-4-22 09:28 发表
现在怎么不用墨了?圆珠笔/钢笔也是要用墨的啊。
那就请你试试用悬腕毛笔规尺做图一下吧。 [/quote]
傻姑娘,以前工匠划线是用墨斗的啊。
2010-4-22 10:23
马腾
为何近期经常见到有人跳梁捏:hz1019:
2010-4-22 10:53
颖颖
[quote]原帖由 [i]tiger1970[/i] 于 2010-4-22 10:05 发表
傻姑娘,以前工匠划线是用墨斗的啊。 [/quote]
精准度比圆规+直尺如何?
2010-4-22 10:59
三种不同的红色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所以,中国古代圆规和直尺肯定是有的。
至于没有对尺规作图做深入研究,我看还是和中国古代数学思想有关吧
2010-4-22 11:06
颖颖
回复 #45 三种不同的红色 的帖子
也对。。。那就奇了怪了,为什么在尺规作图上,中国几千年以来毫无建树?改天找找这方面的文献去。。。
2010-4-22 11:11
tiger1970
[quote]原帖由 [i]颖颖[/i] 于 2010-4-22 10:53 发表
精准度比圆规+直尺如何? [/quote]
墨斗在实用中,精准度和易操作性很可能超过铅笔加直尺。
这个从一些木制用具的精准吻合度可以判定。
但我也仅仅是估计,因为我没有进行过数字性的考察和统计。
2010-4-22 11:18
lichunhui
墨斗,用于木工、建筑类时,长距离划直线比直尺更快捷精确。
(我老爸以前就是建筑行业的木匠)
现在更高级的方法是激光测量。
短距离当然还是尺子比较方便了。
PS 现在的建筑工地依然有 “放线”这个技术类工种,要求就是会读图纸,按图纸放线(墨线或白灰线)。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lichunhui 于 2010-4-22 11:25 编辑 [/i]][/color]
2010-4-22 11:48
黑传说
[quote]原帖由 <i>恨地无环</i> 于 2010-4-22 01:13 发表
那个心形画三角……难道要推广三角书和三角屏?
因为在那个心形中画最大长方形是横的,所以,在可书写距离内的视野要么是等于这个最大长方形,要么就是在这个最大长方形之内,又因为躺着的树比立着的树舒服,所以还是横向为主。[/quote]
你的视角数据一直存在问题,我一直存疑,我也找不到原始的出处,所以,如果你知道,请把[b]你的数据出处和获得数据的方法[/b]说明,谢谢。否则,请不要以此为依据,反复申明,再说了,所申明的情况是极端理想状况下,并不一定不适合读写状态下的。
还是上面那句话:[b][color=Red]最关键的问题是,在你可以书写的距离内,视野是竖向为主还是横向为主[/color][/b]
[quote]竹木简牍存在的时间应该不晚于甲骨文,甲骨文中就已经有了“册”字,所谓“惟殷先人,有册有典”。不过由于竹木简易腐烂,故而至今未有实物出土。甲骨文内容中绝大多数是占卜刻辞,只有少量记事刻辞,这也说明更多的记事内容可能就在简册之上。
从上而下书写,很可能就受了竹木及甲骨的特性影响——长条或者长块状,竖持易把握刻写,而且初时文字简短,故掌心宽的骨木,竖刻一两行足以记事。[/quote]
你这段好像太多猜测了吧?竹木为什么不能横着写?我们小学课桌和长椅子上不都刻着横列的文字么?可见[b]竹木材料不是必然导致纵列写法[/b]。
[quote]家里有套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竖排本自右至左。恕某直言,看起来相当不便。不管这个不便是人体工程学上的,还是阅读习惯上的,我想在没有显著的效率提高的前提下,都应该是普遍的。[/quote]
在屏幕是竖着放时候(只要屏幕不是太小),短的一边阅读起来更舒服。
[b]to tiger1970:[/b]
我没否认过去历史上行从右到左+字从上到下写的问题。但要规避问题,只需改为行从左到右+字从上到下写,而不是非得改为现在的行上到下+字从左到右。
[quote]饿爹是数学老师 谁敢拿电子版交作业不XX才怪 再说饿现在电脑用多了有些字都忘了怎么写 小学开始就电子化 估计以后有多少人可能不会写字[/quote]
未来电子化,完全可以纪录书写笔画状态的(类似于现在用鼠标写)。
[b]to 颖颖 :[/b]我更关注的是未来,而不是现在。现在有的,不见得未来就有,现在流行的不见得未来就流行,而我想讨论的是,未来什么形式最流行,而不是现在什么形式最流行。所以,我讨论里面有很多是现在没有的,有很多是现在看起来非常不合理但经过时间的推移会发展成完美的东西的,也有现在看起来完美将来是垃圾的……
[quote]至于看影视作品的问题……
字幕怎么搞,英语横着在下面,汉语竖着在左右?
如果字幕在边上不影响看宽屏电影的话,那只能说人的视野之宽只怕已经远远超出我的想象了。[/quote]
字幕横着放底部就不影响人看电影?占用了太多画面空间了。放左边或右边呢?如果更多看的是字幕,那很好,可以一眼就扫完所有字幕;如果不怎么需要看字幕,因为在边上,恰好可以无视之。
[quote]最后,LZ 没用过触控?难道 LZ 用触控屏时还要弄个毛笔在上面划?
不伤屏幕这句简直就是笑话了。现在用的触控屏基本是靠压力感应(有些质量差的屏幕,用力小了根本就写不出来)
屏幕强度则靠材料支持。若是用钝头硬笔或者手指把屏幕划坏了…… 你说的是国产山寨机吧?
另外,现在触控屏用的笔,长度可以做的很短。毛笔要多长?光是一个笔头就差不多1-2厘米。
用完了放哪?这又是个问题,毛笔插在手机里面?[/quote]
[quote]又比如毛笔更适合触控板。触控触控,最主要的触控工具就是人的手指,笔其实只是人手指功能的扩展细化而已。所以触控屏至少应该能够承受人手指和指甲的硬度,如果触控普及,那肯定是能支持塑胶硬笔书写的。[/quote]
请不要用现在的触控状况来评价其未来。现在普通人触控仍然还没键盘的使用强度,所以问题暴露的不明显。如果达到键盘的使用强度,用手指的话就会发现有很痛苦(一般是热感应,精度不够,而且手指久了会被磨破),用太硬的笔(一般用的是压力感应,现在不管是哪款号称质量上乘,屏幕寿命还是有限的。如果真有那款触屏在接近键盘的使用强度之后还完美无缺,请你推荐,我去买。)
毛笔的好处我楼上说了,提升屏幕寿命,增大笔触自由度(铅笔一笔大小是固定的,毛笔一笔大小可随意,非常方便画画)。现在已经有此类产品出来了,但毛不是散开的,而是聚在一起的。
[b]to lichunhui 恨地无环 [/b]:
其他问题,在别处讨论吧,我举例只是为了让大家明白我的判断方式,至少不会被“现在大家都习惯了”“英文都是这么写的”“要与国际接轨”之类的问题纠缠。
2010-4-22 12:01
tiger1970
[quote]原帖由 [i]黑传说[/i] 于 2010-4-22 11:48 发表
你这段好像太多猜测了吧?竹木为什么不能横着写?我们小学课桌和长椅子上不都刻着横列的文字么?可见竹木材料不是必然导致纵列写法。
[/quote]
这个和书写方法有关。
我前面说过,古代是跪坐的。古代没有椅子,也没有高桌子----这些东西都是晋朝以后才普及的。
因此,只能一手执简,一手用笔书写。
你试验一下,左手拿简----你可以用一本杂志折起来代替----右手写,是否左手力量不足,写到中线以右,这简就开始拿不住啦?
如果把简竖立拿,左手是虎口握简,左手握简中部,就不会出现这个情况啦。
要是简长,比如达到近1米的话,则左手握住简的上部,两膝正好顶住简的下部,很稳的。
这就是必须竖写的原因。
2010-4-22 12:02
tiger1970
[quote]原帖由 [i]黑传说[/i] 于 2010-4-22 11:48 发表
我没否认过去历史上行从右到左+字从上到下写的问题。但要规避问题,只需改为行从左到右+字从上到下写,而不是非得改为现在的行上到下+字从左到右。
[/quote]
晕啊......我只是说古代有这种写法而已......
2010-4-22 12:04
三种不同的红色
回复 #50 tiger1970 的帖子
最早不是写,是用刀刻的。
不知道横拿竹简,怎么用力去刻。
2010-4-22 12:07
恨地无环
1.心脏形图是你自己贴出来的,树躺着比竖着看起来舒服也是你自己说的。这两点就足够支持俺的说法了。
2.桌子板凳……如果你手里有一个竹质的长柄板刷,然后要用刀在背面刻七八个字,你觉得这个板刷你会竖持还是横持?这七八个字是竖着刻一行还是横着刻三四行方便?
2.看到你关于字幕问题的回答……俺觉得……你肯定没有进过字幕在侧边的戏园子……太想当然了。
2010-4-22 12:08
tiger1970
[quote]原帖由 [i]三种不同的红色[/i] 于 2010-4-22 12:04 发表
最早不是写,是用刀刻的。
不知道横拿竹简,怎么用力去刻。 [/quote]
是的。
即使是以后用笔写,也还是需要刀来刮掉错误的地方。
2010-4-22 12:11
tiger1970
[quote]原帖由 [i]恨地无环[/i] 于 2010-4-22 12:07 发表
桌子板凳……如果你手里有一个竹质的长柄板刷,然后要用刀在背面刻七八个字,你觉得这个板刷你会竖持还是横持?这七八个字是竖着刻一行还是横着刻三四行方便?
[/quote]
你要注意姿势啊......跪坐,仅有一个约30厘米高的小几子可以帮助你,没椅子,没凳子......
在此情况下,一定会竖持。
2010-4-22 12:12
黑传说
[quote]原帖由 <i>tiger1970</i> 于 2010-4-22 12:01 发表
这个和书写方法有关。
我前面说过,古代是跪坐的。古代没有椅子,也没有高桌子----这些东西都是晋朝以后才普及的。
因此,只能一手执简,一手用笔书写。
你试验一下,左手拿简----你可以用一本杂志折起来 ... [/quote]
竹木材料下,竖列更好的原因也可以是左手拿竹子一头、竹子另一头可以顶胸口上吧?这样更稳定,更利于书写。
有更好的方法来实现竹木类的横行写法。
一、放地上:尤其是太长的时候
二、用两脚夹
2010-4-22 12:16
tiger1970
[quote]原帖由 [i]黑传说[/i] 于 2010-4-22 12:12 发表
竹木材料下,竖列更好的原因也可以是左手拿竹子一头、竹子另一头可以顶胸口上吧?这样更稳定,更利于书写。
有更好的方法来实现竹木类的横行写法。
一、放地上:尤其是太长的时候
二、用两脚夹 [/quote]
你说的顶法不是没有,但是是用于长简。
要是放地上,屁股不撅到天上去啦?呵呵......
古代人不穿内裤,两脚分开夹简,像啥样子?......
2010-4-22 12:20
恨地无环
老虎,是楼主说起了小时候在桌子板凳上刻字的事情:titter:
-。- 放地上……用脚夹……
还拿那个板刷打比方,您觉得放在地上或者用脚夹住横刻比竖持纵书方便?
跪坐怎么用脚夹?箕坐?那不是君子坦蛋蛋了咩?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恨地无环 于 2010-4-22 12:21 编辑 [/i]][/color]
2010-4-22 12:22
tiger1970
[quote]原帖由 [i]恨地无环[/i] 于 2010-4-22 12:20 发表
老虎,是楼主说起了小时候在桌子板凳上刻字的事情:titter:
-。- 放地上……用腿夹……
还拿那个板刷打比方,您觉得放在地上或者用腿夹住横刻比竖持纵书方便? [/quote]
我觉得按照古人的生活习惯的话,竖持简从上到下写字方便。
晕......似乎后一句不是问我的.......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tiger1970 于 2010-4-22 12:23 编辑 [/i]][/color]
2010-4-22 12:23
黑传说
[quote]原帖由 <i>恨地无环</i> 于 2010-4-22 12:07 发表
1.心脏形图是你自己贴出来的,树躺着比竖着看起来舒服也是你自己说的。这两点就足够支持俺的说法了。
2.桌子板凳……如果你手里有一个竹质的长柄板刷,然后要用刀在背面刻七八个字,你觉得这个板刷你会竖持还是横持?这七八个字是竖着刻一行还是横着刻三四行方便?
2.看到你关于字幕问题的回答……俺觉得……你肯定没有进过字幕在侧边的戏园子……太想当然了。 [/quote]
一、第一条完全不能成为你论点的理由,而且还是直接推翻你论点的理由,请回头仔细看我是怎么说明这两个问题的(理想状态、压抑感)。
二、为什么一定要拿手上?如果是刻字,那么最佳的方式明显是放地上,既然都放地上了,竖刻和横刻有何不同?
三、小时候就看过这类的,但你看电影是主要是为了看字幕么?或者是,你需要看字幕,但宽屏+字幕在底部横行,那么你没法一眼就看完字幕,需要看两眼。而如果是侧列,一眼就看完了,然后可以回归到主画面,是不是更好的方式?
2010-4-22 12:31
林冲
[quote]原帖由 [i]颖颖[/i] 于 2010-4-21 23:13 发表
完全不理解为什么楼主认为从右往左方便书写。我记得小时候班里的左撇子,一个字写完墨水还没干,手就伏上去写下一个字,最后弄的满篇纸脏兮兮的。但如果大家是从右往左写,那么所有的右手写字的人,都会遇到类似 ... [/quote]
看来我前面的例子被无视了。
公主,阿拉伯文就是从右至左的,现今也是这样。
页:
[1]
2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