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3-21 12:08
轩辕苍龙
【疑问醒目】国号问题。
刘邦的汉国号来源于项羽封的汉王,曹氏的魏来源于汉封、司马氏的晋来源于魏封,唐国号来源于隋封的唐国公、宋的国号来源于太祖是宋州节度使……
我就在想,为什么他们在获得政权后都沿用了来自敌人的封号呢?
--------------------------
在另外一个论坛看到的疑问,我也在想,为什么捏?:hz1026:
2010-3-21 12:21
阿巽
这些受禅让的朝代怎么视前朝为敌人呢,乃是表示我顺应天意继承国祚啊,这个是万万改不得的,改了就是篡啊
2010-3-21 12:26
田建享
他们是在纪念以前的敌人
2010-3-21 12:35
KYOKO
恩 前朝是合理的,本朝更是合理的。不像那些土包子揭竿而起完全就不鸟他
2010-3-21 12:43
三国赤壁周郎
辽、金、元、清这些游牧民族政权国号又不知如何设定的?
2010-3-21 13:31
佛山黄师傅
回复 #1 轩辕苍龙 的帖子
国号名称的主要由来:1根据院里的部族名定国号,如商、周、秦。 2根据发迹地定国号,如汉(刘邦受封汉王,封地在汉中) 3根据封爵定国号,如晋(司马炎被 曹魏封为晋王)、隋(杨坚被北周封为隋王)、唐(李渊被隋封为唐王)。 4根据吉祥文义定国名,如金(阿骨打说辽是镔铁的意思,铁会生锈,而金不会)、元(《易经》大哉乾元) 5以建立者的姓氏定国名,如陈(陈朝为陈霸先建立) 6以社会上流传的口号定国名,如明(“弥勒降生,明王出世”) 7以同音通假定国名,如清(同“后金”之“金”) 8根据政权所在地定国号,如前蜀、后蜀、吴等。
2010-3-21 13:58
三种不同的红色
[quote]原帖由 [i]佛山黄师傅[/i] 于 2010-3-21 13:31 发表
5以建立者的姓氏定国名,如陈(陈朝为陈霸先建立) [/quote]
中国古代没有以姓氏为国号的。
陈朝是因为陈霸先被梁朝封为陈王。依旧是以封国为号。
此外,秦、汉、魏、晋、隋、唐等,都是同一类型,即以此前所封之国为号。(夏、商、周分别为三个不同的民族,可以不论。)
宋朝则是因为赵匡胤任宋州节度使而得名。
明朝则是以明教而得名。
2010-3-21 14:04
KYOKO
回复 #7 三种不同的红色 的帖子
宋齐梁陈都是被封宋齐梁陈王的?这么巧都是以他们的姓氏作为王号的??
2010-3-21 15:13
三种不同的红色
[quote]原帖由 [i]KYOKO[/i] 于 2010-3-21 14:04 发表
宋齐梁陈都是被封宋齐梁陈王的?这么巧都是以他们的姓氏作为王号的?? [/quote]
宋朝姓刘,齐朝姓萧、梁朝也姓萧,何来以姓氏为王号?
2010-3-21 15:59
阿巽
[quote]原帖由 [i]三国赤壁周郎[/i] 于 2010-3-21 12:43 发表
辽、金、元、清这些游牧民族政权国号又不知如何设定的? [/quote]
以发迹地之特产为国号的朝代多见于少数民族政权,如契丹人所建的辽国。“辽”字在契丹语中是镔铁之意,辽太祖的发迹地盛产镔铁,故该国第六代皇帝辽圣宗在位时,改国号为辽。金太祖认为,“辽以镔铁为号,取其坚也,镔铁虽坚,终亦变坏,唯金不变坏,”为显示其国比辽更坚强,便以金为国号。清朝统治者是金人的后代,因为金国曾消灭了南宋,后金统治者为缓和与中原汉人的矛盾,特将后金改为清,对此,史学家有不同意见。据《元史》记载:“元”的命名,是元世祖忽必烈定的。是取《易经》上“大哉乾元”句中的“元”,有大、首等意思。但也有人认为与蒙古人的风俗与图腾有关,有的认为与佛教有关。
元明清三朝的国号是大元、大明、大清,元末徐寿辉起事,国号天完,意为“大”上加“一”为“天”,“元”上加“宀”是“完,“天完”表示压倒“大元”
2010-3-21 17:06
dreambe
回复 #10 阿巽 的帖子
皇太极以“大清”作为国号,可能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汉字的“清”再结合“满洲”的族名,正好是三个水旁,用来对抗大明朝的三把火。
要说皇太极没有问鼎中原一统江山的野心,那纯粹是扯淡,顶多也就是战略性地玩玩太极而已。
2010-3-21 17:08
fengxv
辽不是镔铁的意思。
天完那个第一次看到。
2010-3-21 17:31
阿巽
[quote]原帖由 [i]fengxv[/i] 于 2010-3-21 17:08 发表
辽不是镔铁的意思。
天完那个第一次看到。 [/quote]
应该契丹才是镔铁的意思吧
2010-3-21 17:37
阿巽
[quote]原帖由 [i]tiger1970[/i] 于 2010-3-21 16:15 发表
想起一个谜语:无边落木萧萧下,打一字----号称天下第一难的谜语。。。。。。 [/quote]
胡适之在他著名的《红楼梦考证》一文介绍了一则字谜、谜面是杜诗的“无边落木萧萧下”、谜底是一个“曰”字。适之先生称它是一则笨谜、因为除了做谜的人自己,是没有人会绕那许多弯子猜得中的。做谜的人先想着南北朝的齐和梁两朝都是姓萧的;然后把“萧萧下”的“萧萧”解作两个姓萧的朝代;其次,二萧的下面是那姓陳的陳朝。想着了“陳”字,然后把偏旁去掉(无边);再把“東”字里的“木”字去掉(落木),剩下的“曰”字,才是谜底!
2010-3-21 17:45
阿巽
[quote]原帖由 [i]dreambe[/i] 于 2010-3-21 17:06 发表
皇太极以“大清”作为国号,可能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汉字的“清”再结合“满洲”的族名,正好是三个水旁,用来对抗大明朝的三把火。
要说皇太极没有问鼎中原一统江山的野心,那纯粹是扯淡,顶多也就是战略 ... [/quote]
水德替火德之說是馬親王的玩笑話吧
明为何德,未见官制,而民间有火、土二说。明初多言火德,其后多言土德。万历间,张养蒙谓“我朝受命,有谓其尚火德,有谓其尚土德,纷纷无定”。
明初持火德论者,所论有二。一则“太祖以火德王”,朱元璋乃明教教徒,明教即摩尼教,亦即拜火教也。二则以为明承宋祚,相袭而为火德。明人有谓“(元)世祖取江南之时,有水竭火生之谣,盖元以水德王,宋以火德王。是则继奇渥温氏起者,实赵氏之遗胤也。”按,奇渥温氏者,即铁木真也。宋为火德,其色尚赤,红巾军以复宋相号召,故“将士战袄、战裙、壮帽、旗帜皆用红色”,以致“巾衣皆绛,赤帜蔽野”。至李自成举事,立伪朝大顺,自号以水德王,即以水克火之意也。
然五运之说者,五德相生,五行相胜,未有后代德运沿袭前朝之理。故元亡明兴,以后土克水之故。或以为元非正朔,而洪武执戈,驱除鞑虏,恢复汉制,火,土母也,宋德为火,故明为土德而元归闰位,此亦其宜也。
至满人入关,亡明宗室,立国大清。高宗以“五德之运,说本无稽……后更流为谶纬,抑又惑之甚矣”,钦命“服御所尚,自当以黄为正,余非所宜。”然以外族据有中国,非以曰生,惟曰克,以盛木克土也。是故满清附木德。
2010-3-21 23:46
轩辕苍龙
我还是不太明白……
取代了败落的朝代后,如果改国号就算篡?
2010-3-22 07:16
岳光寒
很简单的四个字——“顺天应人”,自创国号没有那种顺应天命和人心的意味了,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2010-3-22 09:15
tiger1970
[quote]原帖由 [i]轩辕苍龙[/i] 于 2010-3-21 23:46 发表
我还是不太明白……
取代了败落的朝代后,如果改国号就算篡? [/quote]
当然不算。
但是如果有“篡”的举动,就算“篡”。
比如尧舜大禹之间的交接,就不算“篡”。
2010-3-22 09:18
伤云
[b]“清朝统治者是金人的后代,因为金国曾消灭了南宋,后金统治者为缓和与中原汉人的矛盾,特将后金改为清。”[/b]
这段资料出自何处……金国何时灭了南宋……
2010-3-22 09:22
阿巽
[quote]原帖由 [i]伤云[/i] 于 2010-3-22 09:18 发表
“清朝统治者是金人的后代,因为金国曾消灭了南宋,后金统治者为缓和与中原汉人的矛盾,特将后金改为清。”
这段资料出自何处……金国何时灭了南宋…… [/quote]
应该是笔误吧
2010-3-22 12:45
KYOKO
到底清初的统治者认不认为他们是金人的后代,看到的都不统一啊。记得哪里看到过,努尔哈赤(记得不是很清楚)就不认为他们是女真后裔
2010-3-22 12:56
KYOKO
[quote]原帖由 [i]三种不同的红色[/i] 于 2010-3-21 15:13 发表
宋朝姓刘,齐朝姓萧、梁朝也姓萧,何来以姓氏为王号? [/quote]
思维一下出现了偏差,不过以前确实一直以为陈为国号是因为皇帝姓陈
刘宋就不用说了,齐梁陈都是武将造反,他们当皇帝以前都逼前朝皇帝给了他们一个封号?
2010-3-22 13:32
tiger1970
[quote]原帖由 [i]KYOKO[/i] 于 2010-3-22 12:56 发表
思维一下出现了偏差,不过以前确实一直以为陈为国号是因为皇帝姓陈
刘宋就不用说了,齐梁陈都是武将造反,他们当皇帝以前都逼前朝皇帝给了他们一个封号? [/quote]
我总觉得萧道成是被逼上梁山的。
2010-3-22 14:13
三种不同的红色
[quote]原帖由 [i]KYOKO[/i] 于 2010-3-22 12:56 发表
思维一下出现了偏差,不过以前确实一直以为陈为国号是因为皇帝姓陈
刘宋就不用说了,齐梁陈都是武将造反,他们当皇帝以前都逼前朝皇帝给了他们一个封号? [/quote]
宋顺帝升明三年正月,封萧道成为齐公,四月,加封齐王。同月,禅位于齐王。
齐和帝中兴二年正月,封萧衍为梁公,二月,加封梁王。三月,禅位于梁王。
梁敬帝太平二年九月,封陈霸先为陈公,十月,加封陈王。同月,禅位于陈王。
2010-3-22 14:41
绛橙子
北魏开国时,用大国的名字“魏”取代老国名“代”,算是历史上比较少见的改名字的王朝了。
所谓“代虽旧邦,其命维新”。
2010-3-22 14:50
三种不同的红色
[quote]原帖由 [i]绛橙子[/i] 于 2010-3-22 14:41 发表
北魏开国时,用大国的名字“魏”取代老国名“代”,算是历史上比较少见的改名字的王朝了。
所谓“代虽旧邦,其命维新”。 [/quote]
契丹本称契丹,后来改为辽,然后又改回契丹,最后又改回辽。
这么折腾的,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2010-3-22 14:53
大多数人
[quote]原帖由 [i]绛橙子[/i] 于 2010-3-22 14:41 发表
北魏开国时,用大国的名字“魏”取代老国名“代”,算是历史上比较少见的改名字的王朝了。
所谓“代虽旧邦,其命维新”。 [/quote]
没什么奇怪的啊,朱元璋受封吴国公,进称吴王,最终立国却是明
2010-3-22 15:57
ghostdance
武曌的周因何而来,:hz1019:
2010-3-22 16:24
阿巽
[quote]原帖由 [i]ghostdance[/i] 于 2010-3-22 15:57 发表
武曌的周因何而来,:hz1019: [/quote]
显庆初年,唐高宗追封武士彠为周国公
另有一说是武士彠被追封为周国公是因为武则天宣称武氏源于周王室姬姓,想抬高自己的出身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阿巽 于 2010-3-22 16:30 编辑 [/i]][/color]
2010-3-22 16:52
dimeterio
[quote]原帖由 [i]阿巽[/i] 于 2010-3-21 19:37 发表
胡适之在他著名的《红楼梦考证》一文介绍了一则字谜、谜面是杜诗的“无边落木萧萧下”、谜底是一个“曰”字。适之先生称它是一则笨谜、因为除了做谜的人自己,是没有人会绕那许多弯子猜得中的。做谜的人先想着南北朝的齐和梁两朝都是姓萧的;然后把“萧萧下”的“萧萧”解作两个姓萧的朝代;其次,二萧的下面是那姓陳的陳朝。想着了“陳”字,然后把偏旁去掉(无边);再把“東”字里的“木”字去掉(落木),剩下的“曰”字,才是谜底! [/quote]
这个有些奇了。
“東”字,本是日出于草木之间处的意思,怎么去掉木字之后,反而成了曰?
2010-3-22 16:55
dimeterio
[quote]原帖由 [i]阿巽[/i] 于 2010-3-21 19:45 发表
水德替火德之說是馬親王的玩笑話吧
明为何德,未见官制,而民间有火、土二说。明初多言火德,其后多言土德。万历间,张养蒙谓“我朝受命,有谓其尚火德,有谓其尚土德,纷纷无定”。
明初持火德论者,所 ... [/quote]
据维基百科所载,我朝火德,帜尚赤,呵呵。
2010-3-24 14:54
jjct562392368
明朝则是以明教而得名。
:hz1017:小说看多了吧。
2010-3-24 15:01
阿巽
[quote]原帖由 [i]jjct562392368[/i] 于 2010-3-24 14:54 发表
明朝则是以明教而得名。
:hz1017:小说看多了吧。 [/quote]
小说家言也不是空穴来风
2010-3-24 15:33
三种不同的红色
[quote]原帖由 [i]jjct562392368[/i] 于 2010-3-24 14:54 发表
明朝则是以明教而得名。
:hz1017:小说看多了吧。 [/quote]
我虽然是看过金庸的《倚天屠龙记》,奈何您未看过吴晗的《明教与大明帝国》
2010-3-24 15:37
romadream
回复 #32 jjct562392368 的帖子
....明朝的名字的由来确实是因为明教...:hz1024:
2010-3-24 15:40
绛橙子
[quote]原帖由 [i]三种不同的红色[/i] 于 2010-3-24 15:33 发表
我虽然是看过金庸的《倚天屠龙记》,奈何您未看过吴晗的《明教与大明帝国》 [/quote]
明教说,南方日月火明克北方玄水说,好像都没有特别确定的说法。毕竟洪武在定国号的时候,不可能说的那么清楚。
不过明是个好名字。其实元也不错,搞得挺有文化的,真是浪费了。
2010-3-24 22:35
冯河
楼上的似乎基本都跑题了吧。:hz1026:
根据我浅薄的知识,刘邦的汉、曹氏的魏、司马氏的晋和李渊的唐,在他们取得皇位以前就已经立国了,他们都有自己的社稷和宗庙,魏、晋、唐在受禅前就已经是一个独立的国了,不过他们的国从属于原来的政权的国中之国而已,受禅也是魏(晋、唐)收汉(魏、隋)的禅让。既然已经立国了,把国变成天下之后,自然还是要沿用以前的国名。
2010-3-24 22:59
三种不同的红色
回复 #37 冯河 的帖子
说得不错,说到了点子上。。
2010-3-25 12:51
KYOKO
三红老弟
战国的三晋和燕国,国号和国君的姓氏是相同的,那是不是以国君姓来命名国号的呢?还是周天子在他们立国前已经封他们为赵侯、魏侯、韩侯。。了?
2010-3-25 13:02
林冲
回复 #39 KYOKO 的帖子
:hz1030:
避免纯表。
燕国姬姓。至于赵侯、魏侯、韩侯......:hz1030:
哦,都怪“此处别燕丹”这句话。
KYOKO :走了谷歌,我们还有百度。
2010-3-25 13:09
麒麟子
就像秦王姓赢一样,现在有关百家姓关于秦姓的话题,总是要把秦姓何秦国联系到一起
2010-3-25 14:14
三种不同的红色
[quote]原帖由 [i]KYOKO[/i] 于 2010-3-25 12:51 发表
三红老弟
战国的三晋和燕国,国号和国君的姓氏是相同的,那是不是以国君姓来命名国号的呢?还是周天子在他们立国前已经封他们为赵侯、魏侯、韩侯。。了? [/quote]
古代封建诸侯,往往是以地名为国名的。
比如燕国,是因为他那个初封之地叫做燕,所以周武王封召公于此地,便称其国为燕国了。——燕国姓姬,不姓燕。
至于三晋,这就又牵扯到姓和氏的问题,这个问题以前在轩辕讨论过极多。简而言之,在春秋时期姓氏分流的时代,赵家的姓不是赵,他姓嬴,和秦同姓(秦国和赵家是一个祖先),赵是他们的氏。同理,魏家的姓也不是魏,而是姬,他们的始祖是周文王之子毕公高。韩国的姓也是姬,和周同姓。
赵、魏、韩是他们的氏,赵氏是因为周穆王时,封赵氏先祖造父于赵地,因此称赵氏。
魏氏先祖毕公高被周文王封于毕,因此称毕公。后来春秋晋献公时,晋国灭耿国、魏国,将魏国封给毕公后裔毕万,因此毕万又将氏改成魏。(耿国被封给了赵夙,但赵氏并没有因此改氏)
韩氏则是因为其先祖被周天子封于韩原,因此称韩氏。
从这个意义上讲,三晋国名,其实也是因封地而得之。与姓无关。
当然,到战国后,姓氏合流,逐渐以氏为姓,三国后裔姓赵、姓魏、姓韩,那又是另外的事情了。
2010-3-31 10:20
dreambe
回复 #42 三种不同的红色 的帖子
如此说来,楚王姓芈,熊氏,所以后来的楚王都叫熊X了。
2010-3-31 10:25
三种不同的红色
回复 #43 dreambe 的帖子
是。楚国姓芈,王室为熊氏。
一般说来,国君以国为氏(一说国君无氏),不过楚国是例外。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