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3-17 22:03
三国赤壁周郎
项羽从来就没有打算夺天下
项羽为什么当了霸王之后,他的事业开始走下坡路呢?因为项羽没有意识到要夺取天下。之前项羽分封诸侯王,目的仅仅是为了回到战国时代诸侯并立的局面,由他来做霸主。而他做霸主也仅仅是为了守住属于自己西楚的地盘而已,其他诸侯王是死是活,只要没有威胁到西楚的国土以外范围,一般不去管。所以当刘邦灭了章邯,坐领关中,项羽听了张良一面之词,居然觉得没所谓,反正谁做关中王都不关他事,没有威胁到他西楚霸王的地位。反而将齐地的田荣视为心腹大患,因为齐地临近西楚,威胁到项羽的统治,而关中比较遥远。项羽在楚汉战争四年多,从来就没有将夺取天下视为人生追求,他打刘邦一来是为了报彭城被夺之恨,其次是因为刘邦的扩张威胁到自己,而不是为了和刘邦争天下。
项羽的志向是做个万人敌,也就是当大将。项羽一生最引以自豪的,也是他的军事才能。什么“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就是自诩自己打仗如何如何了得。至于如何治国、如何管理百姓,他压根就不会想。引用曹彰的一句话便是“好为将”。或者说,他的追求是做一个会打仗的霸主。项羽是读过一些兵书,但可能未读全,或者某些行军用兵之道,项羽根本没心去读。项羽用兵之法,不外乎就是“置诸死地而后生”“狭路相逢勇者胜”“突击敌军,杀他个措手不及”这几招,至于什么游击战、伏击战、守城战、诱敌深入之类,他根本就不屑于用。用四个字来形容,就是“有进无退”。虽然项羽只会这种直来直去的打法,但也足够使很多对手闻风丧胆,无法抵挡。除了韩信,没有谁在战场上胜过项羽。由于项羽的作战方式是这样,所以他在那里建都也只会用这种作战方式。关中有没有天险,对他来说是没用的。项羽都关中,最大的好处是很大程度制约刘邦发展,但却有可能造成田荣得势。项羽都彭城则反之。总之项羽不管定都在哪,他也不可能阻止诸侯纷争的态势。只要他的都城附近有什么风吹草动,他第一时间便是带兵出城去平乱、捍卫领土,绝不呆在城中守候敌人来打。
项羽未当霸王前,他的人生目标就是灭秦、复国,没有后顾之忧,勇往直前,为摧毁秦军有生力量而战斗。然而,当他成为霸王,有了固定的地盘之后,他的目标只为了保卫国土,跟他这种“有进无退”的风格不符,从而导致他的悲剧命运。我们看刘邦,他的版图在灭秦以后,不断地扩大,而项羽的版图却没有多大改变,得到荥阳又失了荥阳,到了“楚河汉界”,天下发生巨大变化,他的版图却依然还是那么大。可是当韩信盘踞在齐地,刘邦占领成皋,他就感到害怕,这是因为两股力量在他版图外面耀武扬威,威胁到自己。项羽有了彭城这个后顾之忧,一旦彭城告急,他就放弃面前的敌人,回救彭城,因此被人牵着鼻子走。我们总是说项羽战略失误,导致他陷于被动、被包围,其实就是因为项羽无心于取天下,只醉心于保国土的这种目标,才导致他为人所制。如果他有心取天下,就该像刘邦那样,去开辟其他战场。项羽的战斗地点几乎都是敌人帮他选,韩信装了个坑,让他闯进垓下,他就义无反顾地闯进去了。我们看刘邦,刘邦为了夺天下,派韩信北上,尽扫北方诸侯,又想方设法策反了淮南的英布,足见取天下之雄心壮志。而项羽不是这样,一旦离开彭城太远了,他就停止了脚步。刘邦两次在荥阳被项羽打败,遁回关中,项羽就放弃追击了,为什么放弃?他就是要夺荥阳以固西楚之地,既然任务完成,那就不必再追了,反正关中是刘邦的,我打过去总说不过去(项羽可能这样想)。压根没有把消灭刘邦放在心上(或者说是主要目标,他的主要目标是保家卫国)。这也是当时其他诸侯王的心思,就是想保住自家一亩三分地。尽管项羽多次把刘邦打成重伤,可是缺少了争夺天下的理想,只会守地盘而当霸主,才让心怀天下的刘邦将这些但求自保的诸侯王尽数扫除。楚汉战争时,也只有刘邦是想一统天下的。其他什么彭越、英布都只想守住自己的地盘或者扩张一点,得到更多利益,仅此而已。也正因为如此,项羽需要英布时,英布死活也不来(他来了就不能守地盘了)。而后来刘邦要一举灭掉项羽时,要给予土地才请得动韩信他们。
因此,项羽之所以失天下,恰恰是因为他不想得天下所致。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三国赤壁周郎 于 2010-3-17 22:33 编辑 [/i]][/color]
2010-3-17 22:16
KYOKO
排除鸿门宴,项羽如果想在战场上一心灭了刘邦,能做到吗?
2010-3-17 22:19
suomingyaodao
“除了韩信,几乎就没有谁在战场上胜过项羽。”
韩信在战场上战胜过项羽?还用了“几乎”,难道还有别人也做到了?
2010-3-17 22:20
XM8
或者说项羽夺天下的手段和方式与刘邦不同,如果说他单纯不想夺,对关中无所谓,那在刘邦先打下关中后,何必那么心急火燎杀向关中?
2010-3-17 22:26
三国赤壁周郎
能呀,有一次刘邦被打得仅带几个随从逃出荥阳,还有一次是丁公放走了他(这小子误了项羽的大事)。刘邦几乎全军覆没,只要项羽狠下心穷追猛打,不愁捉不住刘邦。可惜时也命也,项羽既然还是让刘邦逃了。看来天亡我也也是有一定道理的。项羽就算要消灭刘邦,他也不是为了夺天下,而是为了消灭一个威胁到自己的人而已。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三国赤壁周郎 于 2010-3-17 22:28 编辑 [/i]][/color]
2010-3-17 22:29
suomingyaodao
项羽作为六国贵族后代分封制的思想有些根深蒂固
2010-3-17 22:30
三国赤壁周郎
[quote]原帖由 [i]suomingyaodao[/i] 于 2010-3-17 22:19 发表
“除了韩信,几乎就没有谁在战场上胜过项羽。”
韩信在战场上战胜过项羽?还用了“几乎”,难道还有别人也做到了? [/quote]
可能真没有其他人,改改。:hz1026:
2010-3-18 16:50
676794235
如果项羽不想拿天下,那他那么多兵来干嘛的
2010-3-18 20:26
吃饭猛喷罗大傻
主观上同意楼主的观点:
项羽的早期目标是为了灭田荣,彭城之战的主要目标就是为了灭刘邦,灭刘邦的目的却不是为了争天下,而是为了捍卫自己的霸主地位。刘邦进攻项羽的国都的行为激怒了项羽,项羽是铁了心要灭刘邦,只是每次打得刘邦死去活来之际,后方就遭到彭越骚扰,项羽不得已舍弃彻底消灭刘邦的机会,回救后方。
2010-3-18 20:37
三种不同的红色
项羽的思想是封建,他从来没想过要建立一个帝国。
楚汉之际,封建是社会的主流思想。几乎所有人都认为,秦国就是因为改封建为帝国,才二世而亡的。
2010-3-18 22:09
吃饭猛喷罗大傻
发觉刘邦占领关中后,跟战国时代秦国的版图差不多,秦军出函谷关横扫东方诸国的翻版再度重现。
2010-3-18 22:12
三种不同的红色
[quote]原帖由 [i]吃饭猛喷罗大傻[/i] 于 2010-3-18 22:09 发表
发觉刘邦占领关中后,跟战国时代秦国的版图差不多,秦军出函谷关横扫东方诸国的翻版再度重现。 [/quote]
秦人天下楚人弓,枉把头颅赠马童。
天意何曾袒刘季,大王失计恋江东。
早摧函谷称西帝,何必鸿门杀沛公。
徒纵咸阳三月火,让他娄敬说关中。
2010-3-18 22:16
吃饭猛喷罗大傻
老实说,韩信在盖下的部署并无漏洞,怎么会让项羽闯了出去,而且项羽是在被张良四面楚歌削去部分兵力的情况下突围的,这么少的兵力居然能闯出去,实在搞不明?到底韩信哪个步骤出问题。
2010-3-18 22:20
三种不同的红色
[quote]原帖由 [i]吃饭猛喷罗大傻[/i] 于 2010-3-18 22:16 发表
老实说,韩信在盖下的部署并无漏洞,怎么会让项羽闯了出去,而且项羽是在被张良四面楚歌削去部分兵力的情况下突围的,这么少的兵力居然能闯出去,实在搞不明?到底韩信哪个步骤出问题。 [/quote]
无他,项羽太猛。
一个敢以27骑向数千人发动冲锋,而仅仅损失2骑的超级猛人,想要留下是困难的。
所以韩信可以留下项羽的十万大军,却留不住项羽本人。
2010-3-18 23:27
三国赤壁周郎
有一个地方我是说错了,垓下这个地方是项羽选择的战场。因为周殷献淮南地归汉叛楚,使项羽感到不安全,基本上放弃彭城,往南而逃。至垓下,被韩信追上,韩信跟项羽打了起来,先装着败退,然后突然杀出两支奇兵,把项羽打败,重重困在了垓下(项羽一生打仗从来都是别人帮他选战场的,这次他自个来到这里,可见他的好日子到头了)。垓下在彭城南边,韩信的军队来自彭城北边的齐地,应该不可能先到那里等项羽来的。之前受到一些评书故事影响,什么九里山十面埋伏,以为韩信早在那里布阵以候项羽。
如若不对,请指正!:hz1026: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三国赤壁周郎 于 2010-3-18 23:29 编辑 [/i]][/color]
2010-3-19 13:11
XM8
项羽从荥阳前线撤退时,直接返回彭城的道路已经被切断,他是绕道东南而归,没跑多远又和刘邦在固陵对峙,没多久韩信就打下了彭城,周殷反叛还是在这之后的事,五年十二月项羽离开固陵时他是在无路可退的情况下不得已选择的垓下。
不能说韩信早就在那里等着,但决战时确实布了一个大阵,而且如果记载属实的话,那是个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大阵。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XM8 于 2010-3-19 16:54 编辑 [/i]][/color]
2010-3-19 14:43
绛橙子
彼可取而代之也。
说出这种牛哄哄的话的人,没有想过当天下的老大?(刘邦这种小流氓只能说些酸溜溜的“大丈夫生当如此”话)
2010-3-19 14:45
suomingyaodao
回复 #17 绛橙子 的帖子
按照项羽的理解大概霸王就是天下之主了
2010-3-19 17:32
佛山黄师傅
回复 #1 三国赤壁周郎 的帖子
西楚霸王项羽这人不可能成为真正一统天下的人,他的脑子里没有称帝的想法,有的只是成为天下的霸主,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唉~~~不过幸好项羽没做皇帝,不然我感觉中国历史上又要出一位暴君了。
2010-3-19 18:39
麒麟子
项羽关键就体现在一个“霸”字上,还没有出现称帝的迹象,这就说明项羽缺乏封建专制思想,他认为汉王刘邦和鄣邯等几个封王一样,诸侯王平分天下,只要自己是老大就行,并不在于天下是不是归自己所有
2010-3-21 21:28
三国赤壁周郎
[quote]原帖由 [i]佛山黄师傅[/i] 于 2010-3-19 17:32 发表
西楚霸王项羽这人不可能成为真正一统天下的人,他的脑子里没有称帝的想法,有的只是成为天下的霸主,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唉~~~不过幸好项羽没做皇帝,不然我感觉中国历史上又要出一位暴君了。 [/quote]
不做皇帝是肯定的,皇帝这种制度是秦朝的发明专利,项羽对秦朝深恶痛绝,杀尽秦宗族、焚烧秦宫室,秦朝之法一概弃之不用,郡县制回复战国时的列土封王制,那就根本不会稀罕做皇帝了。不过若有贤人相辅,项羽就算不为帝皇,也未必就残暴。一个外黄小儿就可以劝服项羽放弃屠城,遗憾的是这种声音太少了,项羽每次大屠杀之前就是没有人去规劝他,最起码史书找不到。范阿父是项羽所谓的唯一谋士,他为项羽所献之策仅针对刘邦而提议,其他意见未曾见他提过。张良不但会忽悠项羽,而且还晓得教刘邦与其他诸侯连结,笼络彭越等人。范增有向项羽提这些建议吗?没有。看史书上的记载,很多建议项羽都采纳的,遗憾的是项羽所听的不是馊主意(比如项伯所提全部都对刘邦有利的),就是没多大用处的。他做错事前又没有劝阻,可惜啊!
2010-3-22 15:22
恶魔巫师
基本同意楼上几位的观点。项羽不是不想得天下,他的天下之主概念不是皇帝,是诸侯之长。所以他摈弃秦始皇的做法,又回到分封诸侯去了,可说是历史的倒退。
中国人是成王败寇的,项羽失败了还能做英雄无疑非常幸运了。现在还有人提出愿做二十八从骑,也不当刘邦的官。项羽真要感激司马老爷子。本纪一篇足千古也。
2010-3-23 00:32
zeloti
要没刘邦阻止并消灭项羽搞分封诸侯以及消灭韩彭英三人,中华不知分裂到几时
2010-3-23 01:19
三种不同的红色
刘邦自己还不是照样分封
2010-3-23 09:22
zidaneluo
[quote]原帖由 [i]zeloti[/i] 于 2010-3-23 00:32 发表
要没刘邦阻止并消灭项羽搞分封诸侯以及消灭韩彭英三人,中华不知分裂到几时 [/quote]
这就是所谓的教科书式的主流观点。但也有人认为,没有刘邦复辟帝制的话,之后的中国或走向联邦制、或走向邦国制,专制集权的历史就会因此改写。
2010-3-23 09:26
zidaneluo
[quote]原帖由 [i]恶魔巫师[/i] 于 2010-3-22 15:22 发表
基本同意楼上几位的观点。项羽不是不想得天下,他的天下之主概念不是皇帝,是诸侯之长。所以他摈弃秦始皇的做法,又回到分封诸侯去了,可说是历史的倒退。[/quote]
背教科书?帝制就代表先进么?不实行帝制就是历史的倒退?世界历史上,其他国家几个有中国古代这样的帝制?
2010-3-23 09:39
三国赤壁周郎
项羽搞分封在当时也是大势所趋呀,一来项羽不想实行秦皇朝的帝制,二来其他诸侯也不同意。
其次分裂也并不是不好的,没有三国鼎立,南方就不可能得到好的开发。楚汉时期,南方几乎成了真空地带,项羽富贵还乡也不选在南方建都(故楚都在荆襄、项羽的发祥地在江东,他要富贵还乡,却莫名其妙选在了彭城,这个我是始终搞不懂他怎么想的,可能是因为那地方太落后了吧)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三国赤壁周郎 于 2010-3-23 09:50 编辑 [/i]][/color]
2010-3-23 09:44
三种不同的红色
在楚汉时期,封建制是社会主流思想。
所以项羽其实是在顺眼潮流而已。
郦食其劝刘邦立六国后,也是这种思想的体现,而刘邦也欣然接纳,这说明刘邦对于封建制也是不抗拒的。后来张良否决,只是从斗争需要出发,并非在思想上进行否定。也就是说,如果立六国后不削弱刘邦的军事力量,张良也不会反对。
后来刘邦灭楚之后,不照样大肆封建,韩信、彭越、英布姑且不讲,其他刘姓王难道就不是诸侯王了?
2010-3-23 10:56
麒麟子
三红兄说的有道理,刘邦封韩信、彭越等人属于收买人心,毕竟一个个功高震主,拥兵自重,为了稳定人心就要用封王为手段。那时也没有其他办法,但异姓王早晚要灭的。
异姓王没了,刘姓王又崛起,其实刘邦肯定考虑过只要有诸侯王就必然有存在野心的人,所以刘姓诸侯王无论是谁,早晚都是延续他老刘家香火。
2010-3-23 11:16
三种不同的红色
回复 #29 麒麟子 的帖子
嗯,,那个,,我说的不是收买人心。
我已经多次说个了,当时的社会主流思想就是封建。
所以刘邦封韩信、彭越等人,并不是收买人心,而是顺应潮流而已。
刘邦杀韩彭等人,是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但杀韩彭后,又封建刘姓王,可知当时社会上的封建思潮的的确确是无法抗拒的。
2010-3-23 13:46
大多数人
封建制度最终结束是在唐初,李世民还打算搞封建呢
2010-3-23 14:17
诸葛周
难怪帝国主义社会(秦至清),被描绘成封建社会,原来某种程度上始终脱离不了封建的影子。
2010-3-23 14:33
zidaneluo
ls显然把“帝国主义”这个概念搞错了:hz1026:
2010-3-23 14:40
三种不同的红色
关于秦以后的中国社会形态叫啥名字,没有个统一的看法。
冯天瑜叫“宗法地主专制社会”,也有人直接叫“专制社会”(譬如熊逸),还有人叫帝国时代。
反正大家知道那个意思就成了。
2010-3-23 15:40
zidaneluo
确实不好准确起名,不过叫“帝国xx”是不妥的,那是跟殖民主义联系在一起的。特别是,对于“帝国主义”,咱官方更是给了准确定义,即“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
关于“封建”与“郡县”优劣,自古争论不断,陆机、杜佑、柳宗元、苏轼、陆世仪、袁枚、刘绍玢、李富孙等皆有论述,有兴趣者可做个文献综述:hz1022:
2010-3-24 00:55
zeloti
[quote]原帖由 [i]三种不同的红色[/i] 于 2010-3-23 01:19 发表
刘邦自己还不是照样分封 [/quote]
开始是这样,后来就下狠手把韩彭英和谐掉了
2010-3-24 00:57
三种不同的红色
[quote]原帖由 [i]zeloti[/i] 于 2010-3-24 00:55 发表
开始是这样,后来就下狠手把韩彭英和谐掉了 [/quote]
杀了韩信等人,还不是照样封建刘姓王?
难道封建刘姓王就不是封建了?
2010-3-28 08:53
吃饭猛喷罗大傻
刘邦这厮行了狗屎运,按理说刘邦之才与另外一个农民出身的平民天子朱元璋是远远不如的,人家朱元璋可是个帅才,然而刘邦平定天下仅用了五年时间,加上削平异姓诸侯王也不过十三年而已。秦始皇扫六国都得十五六年,刘秀打江山用了十余年,曹操平定一个北方就用了七年,李世民消灭各路义军也得花上十年功夫。刘邦有两三次被项羽打得伤亡甚重,却还能起死回生,且看袁绍官渡之战就一蹶不振了,瓦岗军北邙山一战就土崩瓦解。诸葛亮费尽心机,兵出秦川,打了好几年都是徒劳无功。刘邦仅用几个月,就基本还定三秦了。刘邦之才,远不如曹操、李世民等,事业却成功如此之快。刘邦的成功是历史绝无仅有的。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吃饭猛喷罗大傻 于 2010-3-28 08:57 编辑 [/i]][/color]
2010-3-28 21:06
碧空之歌
回复 #38 吃饭猛喷罗大傻 的帖子
刘邦也是奇才啊,没念过啥书,在战争中学会战争。
刘邦一生在战场上也就遇到项羽和冒顿吃亏吧。
连英布造反都说他只怕韩彭和刘邦。
刘邦不如李世民朱元璋等人的地方是知识,不是智力。
当然不可否认刘邦最强的地方还是运气。
2010-4-17 15:17
user805
刘邦还是运气成分占得多点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