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炎黄春秋 » [转帖] 最完美的民族英雄


2010-2-21 09:40 战神项羽
[转帖] 最完美的民族英雄

在我所在的城市——杭州的西湖边,有一座丰碑万古耸立,有四个铁像长跪不起!这就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民族英雄岳飞的纪念场所——岳庙。


所谓民族英雄,就是捍卫本民族的独立、自由和利益,在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中表现无比英勇的人。千百年来,岳飞作为中华民族和汉族的民族英雄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妇孺皆知,已经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可是极尽讽刺的是,这位“精忠报国”的英雄,一方面留下悲壮的史诗,另一方面则不断遭来蜚短流长。
曾有人引用几条宋人的笔记,便妄说岳飞恃才傲慢,所率岳家军则全无军纪。幸好当代宋史专家邓广铭、王曾瑜等都著书立说,力为岳飞抗辩。
也有人指责岳飞的“愚忠”,使得“十年之力,废于一旦”,甘心走进悲剧的中心。许多人都相信,他如果坚持北伐,可以北定中原,直捣黄龙。而汉族也可能减少数百年的苦难。也有人认为即使岳飞继续抗金,也不能阻止南宋的败亡,因为南宋的王朝已经腐朽不堪。
现代更有人议论,以女真、汉族均为中国人为由,认为岳飞是打内战,进而完全否定岳飞民族英雄的地位。
古诗云:“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看待岳飞,必须走进那个时代。在我的心目中,岳飞永远是最完美的民族英雄,岳飞是全体中华民族千秋万代的巨人,岳飞是中外古今少数可以称为完人的典范。


我以为:岳飞的完美在于以下十个方面:
一曰刚。《宋史。岳飞列传》记载,岳家军纪严明,号令如山,将士用命,所到秋毫不犯。在军事力量薄弱的宋代,他所率领的岳家军却像天兵降临,所向无敌,而且经常孤军深入,以寡敌众。失魂落魄的对手不得不以“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来形容这支当时最精良的部队。
二曰廉。岳飞一生俭朴,不置田产,不积私财,不为后代钻营利禄。
三曰忠。在岳飞的时代,忠君爱国是至高无上的美德,是忠义之士所追求的目标,大勇如岳飞,即使知道会有风波亭的劫难,也肯定会抱着引颈就刑的胸怀班师回朝,绝不肯有乱臣贼子之想。正因如此精忠,却又百般无奈,岳飞的悲剧才引来历史的太息长叹。高宗正因他忠勇过人,而赐以“精忠岳飞”的旗帜。这面准备收拾旧河山的帅旗,正好为南宋朝庭挽回不少自尊。
四曰孝。岳母刺字的故事,妇孺皆知,不用赘说。
五曰勇。岳飞之所以深入民心,除了因为他武艺娴熟、力大无穷、左右开弓、百步穿扬、带兵破阵、未逢敌手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在生死存亡之秋挺身而出,扶大厦于将倾,挽狂澜于既倒,扭转历史的趋势,建立不朽的事功。


六曰义。宋高宗曾经问他,天下何时太平?岳飞的回答是:“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国学大师钱穆说:“能道此十字,武穆已足不朽矣!”
七曰仁。公元1133年,岳飞剿平江西虔州之乱,救出宋高宗的伯母,也就是后来的隆佑太后,旋即接到高宗的密令,要他屠杀虔州全城。但宅心仁厚的岳飞不肯滥杀无辜,他向高宗提出处决贼首、赦免余众的要求。高宗起初不肯,经他再三请求,才终于勉强答应。虔州人民为报答他的大恩,绘出他的图像,立祠纪念。这位千秋名将,就因人民的推举而率先走进历史。在整篇《岳飞传》,述及岳飞治军严谨的文字不下六处,关于他维护平民、禁止妄杀的文字也不下三处。人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八曰智。在1134年,岳飞率军从江州出征,收复伪齐占领的襄阳等六州之地。在随州(今湖北随县)岳飞的16岁长子岳云,手握各重80斤的铁锤力夺头功。在襄阳,岳飞慧眼识破敌人以骑兵布防江岸,以步兵摆阵阔野的破绽,令部将以手持长枪的步兵攻敌骑兵,使其阵脚大乱,互相争挤夺路,落入江中。又以骑兵将敌步兵杀得丢盔卸甲,击溃伪齐主力。仅三个月即顺利收复六州,保住了长江中游,打通了通往川陕之路,扭转了南宋的被动局面,增强了军民抗敌的勇气和信心。
九曰礼。《宋史》说岳飞“好贤礼士,览经史,雅歌投壶,恂恂如书生。”
十曰严。一次,岳飞让自己的儿子岳云去打一个危险的仗,出发之前,岳飞厉声对岳云说:“你必须打胜仗回来,如你不打胜仗,我先斩你。” 当时,不少人为岳云捏了一把汗,有的说:“两军决战,在对方实力雄厚的情况下,叫自己的儿子打头阵,打不胜还要杀头,这是世间少见的呀!”有几个贴心的人劝岳飞说:“这个险仗还是叫别人打吧!”岳飞不悦地说:“危险的仗能叫别人去打,为什么不能叫自己的儿子去打?难道别人的命就不值钱,自己儿子的命值钱?”他的决心毫不动摇。岳云呢,不仅满口答应,而且果真英勇杀敌,带头冲锋陷阵。他手执80斤重的双锤,率领兵土用大斧大刀,上砍金兵骑士,下砍马足,与金兀术的主力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肉搏战,终于把这关键的一仗打胜了。
固然,女真族作为中国的世居民族,毫无疑问是中国人。但是在专制制度下,当时的民族矛盾非常突出,民族战争异常残忍。金灭北宋,占据大片河山,使大批中原百姓生活在女真贵族的野蛮统治之下,收复河山是理所当然的事。所以和普通意义上的民族冲突、民族战争不一样,这是赤裸裸的侵略战争。岳飞反抗侵略,自然是正义的。何况岳飞不是铁板神算,他看不到身后百年后胡汉合为一家。在他的时代,他已经为他的民族完成保家卫国的任务,尊他为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对他的最高敬礼。


即使从唯物主义历史观来看,岳飞客观上是为了捍卫汉族先进的生产力和安定的社会环境,不仅是汉族的民族英雄,也是全体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他和一般民族战争中的汉族将领有着本质的区别。
还有,宋朝时候,国家的概念就是“宋朝统治的疆域”,岳飞的反抗侵略行为就是爱国行为。岳飞身上体现出来英雄主义气概,丝毫不亚于郑成功、戚继光、林则徐。
许多反抗汉族野蛮侵略的少数民族首领,可以被称为民族英雄,为什么岳飞不能称作民族英雄?
如果象岳飞这样完美的民族英雄都不能称为民族英雄,我们这个民族还有什么值得骄傲?如果还有岳飞、文天详这样的血性之士以其悲壮的故事为华夏争回一点颜面,向世人宣告华夏雄魄犹存,单单依靠那“四大发明”,那汗牛充栋的诗集,根本只能作为历史的遗迹和消逝的辉煌,我们还有什么面目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谁是真正的民族英雄,百姓心中自有一杆秤!

2010-2-21 09:41 我要上网
不利于民族河蟹:hz1021:早晚玩完OY

2010-2-22 10:10 付昭霄
我也想说岳飞。

2010-2-22 16:44 shicanhui
岳飞的军事才能是相当的厉害。宗泽看岳飞素质不错想培养他,于是给他古代战阵的书看,岳飞没有看。宗泽问为什么不看,岳飞说了一通那些是死东西纸上谈兵之类的。宗泽说你灵活作战是好的,但看看战阵对你也有帮助啊。岳飞说:运兵之妙存乎一心。我想岳飞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境界,能根据战场具体情况具体决断,这可能和他行伍出身有关。可以媲美我们的毛主席,都是运兵入神。至于成吉思汗主要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不象毛岳以弱打强、以中打中、以强打弱都神。

2010-2-25 06:37 小芝
那么感谢被宋史写成大奸臣的韩侂胄大人率先积极为当时还是镇压对象而后来是第一民族英雄的岳飞同志平反,并且同时把秦相的谥号改成了"谬丑".韩侂胄热热闹闹北伐了一回,身死之后留下了最有影响政绩,也就是树立抗战英雄了,一直影响到现在,也算歪打正着吧.记不得了,大约应该是如此吧.
看宋史的是候虽然觉得韩侂胄不算好人,但怎么看也不算大坏蛋. ……我又偏题了。

2010-2-26 14:46 zidaneluo
这种水准的贴就不要转了,建议lz去看一篇《千古兴亡话岳飞》,那个算是写的不错

2010-2-26 14:47 KYOKO
回复 #6 zidaneluo 的帖子

:hz1024::hz1024:

网络米有

2010-2-26 20:01 zidaneluo
『煮酒论史』 [历史随笔]乱花渐欲迷人眼--千年兴亡话岳飞
[url]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5/1/23793.shtml[/url]

作者:沙梨熊 提交日期:2005-6-13 12:23:00 访问:14997 回复:126

??引子
  本文对岳飞本身的生平,史迹不与置评,关注的是历朝历代,隐在岳飞身后的制作人们。
  
  南宋,从高、秦时的铁案一桩,到孝宗后的平反,乃至之后,关于岳飞的叙述,始终处于一种半温不火的尴尬境遇中。即便在岳飞之孙,时任户部侍郎的岳坷所修之《金陀粹编》里,关于岳飞之死,依旧隐讳,叙述的重点只在于其生前抗金事迹。终宋一朝,既有强烈的恢复情结,又不能不避高宗之讳,岳飞始终不能走上神坛。
  
  元朝,蒙元是一个特殊的朝代,论出身,蒙古本身也属于胡人系统,因此不可能有大规模的政府行为的祭祀褒扬活动,不过,毕竟鉴于年代之不同,加之岳飞所抗之金国和蒙古的祖宗也有世仇,所以有元以来,整个是处于政府不鼓励,民间随你去的态势中。有意思的是,蒙古人好像对文史,舆论掌控的什么文治手段的确不感什么兴趣,或是说不在行。所以其所修的《宋,辽,金》史,虽挂丞相脱脱之名,实际主修的却是宋,金之遗臣,因此在元版的《宋史》里,偶们居然看到这样的叙述“岳飞文武兼备,一代岂多见哉,高宗忍自弃中原,故忍杀飞,呜呼,冤哉!”摆明了是吃元朝饭,想宋朝事的史官所修。在汉族士大夫的眼里,凡是汉人主政的年代就号称是所谓的“唐诗,宋词,汉文章”,一到了胡人王朝,即便是元曲,清戏之类的戏曲繁荣,也是倡优横行,末世景象。当然这并不代表汉族文人不借曲言志,文人从事编曲的大有人在,如此一来,戏码就别有看头,如《宋大将岳飞尽忠报国》一类的南戏,风靡一时,台上演的,底下看的汉人当然是心知肚明,可怜的是,蒙籍戏迷,FANS们也傻乎乎跟着一块喊好,实在是欺人太甚。
  
  朱明,有句话叫做“守得云开见月明”,用来形容岳飞在明朝的待遇那是再合适不过。洪武年间,岳飞受封为“武穆”,“历代三十七位名臣”之一,“靖魔大帝”,从祭历代帝王之太祀殿,此后封号是一路追加,特别是土木之变后,英宗北狩,举国震动。朝野间,都以靖康为鉴,于是一窝蜂的赶去拜神(中国人就这点,喜欢临时抱佛脚),各地建庙,刊布文集,文人题咏,纷至沓来。再往后,后金崛起,那就更要拜祖先了。岳飞的封号,创记录的达到“三界伏魔大帝忠孝妙法天尊岳圣帝君”的高度。可惜的是,烧香也没带来好运气,明朝两线作战,倒底还是罩不住,彩票最后还是被多尔衮中走了。
  
  大清,国朝初建,玩的是宝刀烈马,讲的是“留发不留头”,世仇鹏举,也就只有靠边站了,除了不要命的,再没谁敢往岳庙边上凑活了。雍正年间,干脆,把岳飞迁出了武庙。直到乾隆时,才有了微妙的变化。姜还是老的辣,在密布文网屡兴大狱的同时,弘历同学六次南巡,数度驾幸岳庙,题咏不断。抄几首,鉴赏一下:“读史常思忠孝诚,重瞻冢树拱佳城。莫须有狱何须很,义所重人死所轻。梓里秋风还忆昨,石门古月增如生。夜台犹切偏安愤,想对余杭气未平”。要不是看了落款是陈弘历,偶还以为是天地会陈近南写的。再看一段乾隆所撰《岳武穆论》“......夫以武穆之用兵,驭将勇敢无敌,若韩信彭越辈皆能之,乃加之以文武皆备,仁智并施,精忠无贰,则古名将亦未有逮焉。知君命而不知有身,知有君命而不知惜己命,知班师必为秦侩所构,而君命在身,不敢久握重兵于分疆之外。呜呼,以公之精诚,虽死于侩手,而天下后世仰望,风烈实与日月争光”。至此而后,钱彩所写《说岳》也一并开禁。不过关键在于,钦定宣传大纲规定,关于岳飞的叙述,一是突出忠君概念,二是淡化宋金争战。好一招诛心,就冲这一点,清朝的统驭手段就比当年蒙元强,活该打破“胡人无百年之国运”这一诅咒。
  
  好景毕竟不长,国内的超稳定结构毕竟挡不住晚清的风云激荡。岳飞再次被海外流亡的革命党人,捧上神坛。说来有趣,首先想到岳飞的却是日本人。1903年,日本学者世川仲郎写了一本叫做《中国第一大伟人岳飞》的著作,刊行量相当大,正好被留日清国留学生看见,如获至宝,于是革命党借机再铸国魂,各种民族主义组织,如雨后春笋,纷纷而起。譬如安徽中学教员陈仲甫(独秀)搞的岳王会,江浙陶成章等的龙华会,统统都以岳飞为精神领袖,试看他们的会章:“凡入会,必供少保忠武王岳爷爷神位于中央,左首列杨将军再兴之神位,右首列牛皋之神位,左下列王将军佐之神位,右下列施义士全之神位,供三牲......刺左臂,歃血盟,祭文(黄纸写),四起四拜,誓毕,斩鸡头......”据说每次行事,都要重复以上程序。好像全世界民粹组织,远说当年萨拉热窝的塞尔维亚黑手党,近说哈马斯等等恐怖组织,都有类似行为,唯一的不同在于念的经而已。
  
  接下去就是晚清十年笔战,对战双方却又都是汉人。一方叫维,一方叫革命党。双方都想从故纸堆中找出国魂,不过梁启超爱讲的是汉唐故事,而党人喜欢说得却是宋明痛史。笔战经年,梁始终处于下风。也不能怪他,论国学,他碰上的是比他老师康师傅还BT的余杭章太炎;讲西学,南海王兆铭开口就是“nation--state”,闭口是“民族の国家”,侃的是云山雾罩;说脏话,在吴稚辉口中,连太后,皇上都是“上海四马路的野鸡”,“巴黎扫马粪的小孩”,何况区区一个梁卓如,用吴的原话:“梁乌龟,梁强盗侍侯着小狼主爷,洗干净PP,拉JB来干”(耐人寻味的是这三位文胆,最后成大器的,既不是文豪章氏,也不是文青汪氏,而是老吴,活着是党国国师,死了配飨蒋陵,看来三分文,七分痞才是王道)。要说文斗不行,那武斗就更别提了,同盟会在本质上就是一个暴力组织,梁本一届文人,刚在东京开个庆祝预备立宪大会,湖湘宋渔父立刻带人上门寻衅滋事,这就是著名的冲砸锦辉馆事件。参与的都是日后党国精英,立法院长张继,司法院长居正,云南省长李根源,立委,中委等等,全到齐了,亲手海扁梁的是未来的天津市长,山西人南桂馨,当时是警校学生。(其实任公的面子算不错得了,日后蒋委员长开会,也凑不齐这么强大的全明星阵容了)。
  
  民国初年,鞑虏是驱除了,岳飞自然也就下岗了。当年的革命同志,排排坐,吃果果,没功夫接这个茬了。只有个别学者,偶有谈及。比较有影响的是吕思勉。吕字诚之,江苏武进人。曾任上海光华大学教授、历史系主任,从事中国古代史研究,1921年出版《白话本国史》四册,有关岳飞一节,一石激起千层浪。摘录宋金和战一节,《和议的成就和军阀的剪除》:1,和议在当时是不可免得事;2,秦侩是爱国的,不是金国奸细;3,岳,韩是军阀......吕的本意可能是想借故谕今,骂骂当时的军阀,结果呢,把自己给栽进去了,此论一出,舆论哗然,抗战初,国民党就势把他给抓进去了,以汉奸罪起诉,虽说后来释放,活罪可受了不少。所以说借古言事也要注意,千万不能玩出圈,真要讲暗讽军阀,不如讲个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嘛,何必那么另类,去找岳飞的晦气。
  
  日寇内侵,岳飞再次出山。“9.18”之后,周承忠,江苏嘉定人,文字学家。立马把岳飞之《吊古战场文》碑拓中“河水荥带,群山纠纷”一句里的“河”,“山”二字摘出,又取“秦没而还”中的“还”字,“奇中有异于仁羲”中的“羲”下半截“我”字,配上岳飞图章,编成“还我河山”四字,地理学家,嘉定同乡童世亨立刻将此刊出,配合《满江红》一词,传遍全国。(这就是著名的“还我河山”四字”由来,据说满江红也是明人所作,不过当时是管不了那么多了)
  
  国民政府自然也顺水推舟,让这把火烧得再旺一点。明令将岳飞列入先哲类神祀飨祭(另外几个也一并列出,分别是伏曦,神农,黄帝,嫘祖,仓颉,后稷,大禹,孔子,孟子,岳飞,关羽,公输班,排职称的话,为什么连木匠也入选,女娲姐姐反而没有,待考)。抗战时,国府更是不仅派出由高官领衔的参访团去各地岳庙拜祭,而且国民党四大,明确提出,要千万个岳武穆。还曾编演四幕剧,款待美英法苏驻华大使,并赠以“还我河山”拓本。当然各党派借着岳飞指桑骂槐的伎俩,也纷纷出笼。重庆方面的重点在于爆炒岳飞剿灭钟相,杨么一战,攘外必先安内,正好先学岳武穆PK江西土寇先。延安方面,看看当时新华书店出版的《封建经济南盛北衰时代-金与南宋》一节:“秦侩是金国奸细,宋高宗是投降派,岳,韩二军连年抗战中锻炼出的两支新的有力部队,金人知道赵构易灭,中国人民不易灭,赵构愿降,中国人民不愿降......”,这那里是在讲古,分明是在说四,八军嘛,顺带攻击中央。两边都把自己打扮自成岳飞的转世灵童,捞取政治资本,实践证明,在野党在作秀方面的确比执政党占便宜。
  
  抗战胜利后,至红朝立国前,波澜不惊,史学界主流派是以李汉魂所著《岳武穆年谱》为正统。李汉魂其人字伯豪,号南华,广东吴川人,党国元老。政,学两界都颇富名望,治史自然事半功倍。少数不同的声音来自于周谷城。周谷城,湖南益阳人,搞农运出身,是属于红专型的学者。他的观点,岳飞至多是一员名将,作民族英雄不太合适之类。当然,当时搭理他的人也不多。史学界是主流派的天下。
  
  红朝定鼎,主流派大多跑路到港,台,美洲去了,大陆学界剩下的大致可份四类。第一拨,政治型学者,简称红专派,走实用主义路线,为了民族团结,把岳飞踢出英雄行列;领军人物为已公开卧底身份周谷城等,第二拨,学院型学者,也就是日后所称的“白专”,主要是遗留在大陆的自由学者,比如邓广铭,字恭三,山东临邑人,公认的宋史泰斗,观点与去港台之学人前辈,没太多差异。第三拨,无学历型学者,简称赤心派,持阶级论,观点纠缠于岳飞剿灭江西土寇方面。第四拨,和泥型学者,学院派的重要分支,但善于和泥,为了应对红专,照顾满族感情,于是创造性提出女真贵族与女真人民分辨说,为了应对赤心,考证出岳飞是个佃农出身等等,到处救火。不容易的,就拿(女真贵族与女真人民分辨论)来说,就如同(日本军国主义与日本人民不同论)一样,不能深究,一究就说不清了。
  
  整个五十直到六十年代初,考虑当时国际环境,反美反苏,因此关于岳飞争辩一直没有玩出圈,各流派的呼声此起彼落,基本还停留在学术圈的范畴,不过学院派里的大部分已经因为各种原因,戴了右派的帽子。红专派逐渐把持了话语权。
  
  讽刺的转机,出现在革兴初年,赤心派如黑马突起,矛头直指红专旗手周谷城。两报一刊率先发难,《红旗》发布(周谷城是怎样为汉奸秦侩,张邦昌翻案》,《解放日报》之(为什么要替秦侩翻案》,《文汇报》之(批判18篇)等等,幕后总瓢把子就是敬爱的姚文元同志,那位要问,为什么老姚要替岳飞出头,主要是为了把17年教育黑线连根拔起。红专虽然也倒了,岳庙终究还是没有保住,谁让岳飞当年做过封建地主阶级代言人,又有人问,当年岳飞要是贫农造了皇帝的反呢?那也不行,那就是蜕变,一样不符合无产阶级要求。
  
  八十年代初,不管是红专,还是白专,大家都刚从牛棚里和牛魔王一起看赤帝回来,暂时无心再战。此时,一股评书热在大陆兴起,说得是《岳飞传》,风靡一时,当然听得是宋朝事,想的可是十年情。饶有趣味的是说书的刘兰芳,却是女真人后裔。在说这部书时,到底还是有些偏私,把宋金民族矛盾的大部分情节都做了修改,不过这是小问题,于当时盛行的伤痕文学的表达手法来说是无关痛痒的。
  
  回过头来,再看看南狩之后的国民政府,岳飞在大陆日渐势衰的时候,在台湾倒是焕发了青春。配合反攻大陆的需要,岳飞一直是政府宣传的宠儿,各类文献,考证洋洋洒洒层出不穷。抗鼎之作是蒋复璁的《岳飞传》。蒋复璁字美如,号慰堂。硖石人。蒋光煦曾孙,蒋百里的侄儿。故宫博物院院长,宿儒。看看他所写《岳飞传》目录:“忠义感人,报国有路,一帆风顺,削平群盗,打击刘豫,直捣中原,唾手幽云,功亏一篑,慷慨赴死,万古垂民”就知道海外港台的主流观点了。每逢重要节日,蒋经国总亲率青年,军人于岳王亭高唱满江红,鼓舞士气。连李登辉,在当时都主持过在岳飞民族英雄铜像的开光礼。只有既是台独又是胡人,号称台独教母的金美琳之流持异义,不过在二蒋时代,台独也不过是个屁而已,翻不起什么浪来,要到李逆登辉篡权,金等野百合才有了春天。
  
  回首大陆,整个八九十年,波澜不惊,直到03年,网路横行,关于岳飞争辩,又有一次高峰,以网路开头,其中是口水无数,闹到最后,在岳飞老家汤阴等地,甚至出现了民间的群众,最后以教育部和泥声明结束。事隔不远,无需多说。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口水战,虽说聊无新意,但恍惚间,让人隐约看见晚清十年笔战的影子,也许是百年一轮回(第一次留日生发起岳飞崇拜,恰在1903年,至2003年网路口水大战,恰好百年,说两次相像,不仅是因为论点,论题相近,随之而起都是满眼的民族主义符号,汉服与唐装等等,真是乱花渐欲迷人眼).
  
  不过,下一次的高潮会出现在何时,那就要待续了,不过最好是不要了,凡是岳武穆重新上岗之日,一般都是外敌入寇之时。^_^
------------------------------------------------------
呵呵,记错了,是“千年”而非“千古”:hz1026: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zidaneluo 于 2010-2-26 20:03 编辑 [/i]][/color]

2010-2-26 21:41 满清好
薛仁贵比较完美吧,毕竟他成功了,虽说岳飞如果没有被害也能击退金人,但毕竟没能完成抗金大业。(楼主息怒,我没有别的意思,岳飞很伟大是事实)

2010-3-11 17:13 cler
岳飞和关羽是中国武人的巅峰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