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9 23:06
莉莉莉莉
说岳全传心得
自小爱看《说岳全传》,前阵子收拾家寻到一部七八岁爱看的小人儿书版《岳飞传》,信手翻翻,竟有几分恍如隔世的感觉。
大概得益父母的教育,我一直崇拜岳飞这类忠臣,以致后来看武侠时,对女孩子都无法自其魅力中幸免的杨过类飘宵型大侠也只是浮云过眼——十六年的爱情神话在当时那个烽烟四起的年头,不过是小儿女的执着,苍白如纸。阅遍群侠,最后也不过深感黄药师在烟雨楼畔肃然一句:“我平生最敬的便是忠臣孝子。”
然此次重看《岳飞传》,倒没对岳帅有什么过多感触,毕竟听多了见多了也麻木了,忠字前面加了个愚,人格再高大光辉也略略打了折扣。信手翻来,通篇不能忘的却是一个早被众人忽略,只在“牛头山”一节中匆匆出场又匆匆牺牲的小将高宠。
与别的女孩子不同,我从小对西方的白马王子版童话没多大兴趣,却总是幻想有个金羁白马的将军,带着少年的锋锐从战场中翩翩而来。而高宠虽然在书中着墨不多,小人儿书里更加没几个字,却俨然就是我儿时的偶像模子。
要感谢那个总是“交手数回合,渐渐不支”的牛皋,为看惯了征尘和元帅锁眉沉吟的我们添了一道金灿灿的亮色。也甚是佩服作者的出色笔力,通过一波三折的几个绝顶人物为我们铺陈了高宠的出类拔萃。
牛皋也算岳飞麾下猛将,虽以鲁莽著称,是个李逵型人物,但也爽直得可爱。他押粮回牛头山一路,先在三四个回合中被汝南王后代郑怀擒下,报上姓名后结为过命之交;随后与郑怀携手不敌白袍银甲、白马银枪的东正王后代张奎,劝说之后又结为同路——还道这个白银系列的张奎已经是第一流人物,却哪知后来又遇到高宠——武艺阶梯状排列的出场,虽然现在的小说家大多是不希罕用的,但无可厚非,它最直接地渲染出了一种君临的气氛。
高宠的出场是这样描述的:“只见一个后生,头戴金盔,身穿金甲,手提一杆錾金虎头枪,口称要与牛皋大战三百回合”。而今看去,不禁微笑,按这样想象,这些人的服饰风格倒有点像招来无数善意恶意口水的《满城尽带黄金甲》,料来他们创作也是颇有借鉴。小人儿书作者画技精湛,翩翩少年横枪立马,眉宇间尽是桀骜与轻狂。闭目辉想,我也依稀能听到那个少年的衅言:“你不要问我,战得胜我,便放你过去。”他的眉目一定是俊朗而有锐气的,金盔金甲映照着正午的日头,更一定是绚烂夺目,不可逼视。
果然按照顺序,先是“郑怀大怒,举棍上前便打,那后生架开棍,一连几枪,杀得郑怀浑身是汗,气喘吁吁”;随后白银小将张奎出场,“银枪一摆,上来助阵,又战了二十余回合,郑怀和张奎两人都有点招架不住”;接下来“牛皋也举双锏上前助战,三个战一个,还不是那人的对手”。不禁想起了《射雕》中,江南七怪再加个焦木和尚不敌丘处机,全真七子齐聚不敌黄老邪,微微莞尔。似乎按照数学角度推算,单以武功而论,牛皋:郑怀:张奎:高宠≈1:2:3:6,并成逐级递加的趋势。
这少年若是杨过类愤青,受了委屈拿路过官兵撒气,料来我看后也不过一笑置之,但见“三人正着慌,忽见那人跳出圈外,叫声‘且歇’。三人收住了兵器,只是喘气。那人说他叫高宠,原是到牛头山保驾的,知道牛皋到此,特来献献武艺。牛皋大喜,四人遂结了兄弟”后,我却颇找着了些共鸣的感觉。少年心性我现在依然残存些,可以想象高宠虽一心报国,却也不甘居人后的心情:归依前先要献艺,打败所有未来“领导”。少了谦冲,放在如今似是求职大忌,但我看着却颇为亲切。轻狂和不驯是少年的印记,眉间带些骄气在他身上也才是合宜。《说岳全传》里笼罩着的是岳家军严明的军纪,但只在这一节里,高宠面前,所有军纪黯然失色。
果然高宠是个不安份的,押粮队伍才到牛头山,高宠便向牛皋请求单独冲进敌营,杀条通路,偏巧牛皋也是爽直之人,于是演出了粮队大败金兀术的一幕闹剧。“高宠一马当先,大喝一声,冲入金营。牛皋便叫郑怀张奎左右辅翼,自己押后,催赶粮车急进。高宠枪挑鞭打,如同砍瓜切菜一般杀开了一条血路。左有郑怀,右有张奎,一枪一棍,犹如双龙搅海。牛皋在后,舞动双锏,好比猛虎搜山。兀术忙差下四个金将迎战,高宠一枪一个,尽数刺死,后面又来了个黄脸金将,使一条狼牙棒打来,被高宠一枪戳透,把个尸首直抛向半天里去了。金兵们吓得个个无魂,人人落魄,只顾奔散逃命。押粮队伍冲开十几座营盘,直向牛头山去了。”这一段历来是我最爱读的,此时,曾经都是光彩照人的名门后代郑怀与张奎已经全然沦为配角,只能作为辅翼在左右协助了。而高宠意气洋洋,不但一人包揽了兀术按一对一分配对付四人的四名金将,还顺手将后面来的金将也一枪杀掉。试想他一马当先,原本后面该是牛皋的范围,然而他竟完全控制了局面,武艺之精湛,少年之傲气,自可见一斑,然而不懂配合,一味贪功的弱点,也可爱地暴露在读者面前。
岳飞与牛皋情同手足,自然不会太注意他带回几个兄弟。看着漫画中岳飞凛然的神色,后面看不清五官的高宠该作何反应我自心知。
日后,岳飞为了突围在牛头山与金兀术展开决战,“调拨各将紧守要路,派高宠掌着三军司令的大旗,留守后方”。看到这个安排我便苦笑,让实力强于牛皋不止六倍的高宠举大旗,这简直是杀鸡用青龙偃月刀。岳飞调派这一个失误,导致宋朝失去一名可能是史上最光彩的大将,这不能不说是可惜。
两位主帅的对决没什么可看,兀术虽然骁勇,却自然不敌岳飞。但岳飞怕高宗在山上吃惊,采取见好就收战略,看将士们冲杀得差不多了,便“虚晃一枪勾开斧,转马回山。宋营见元帅停战,当即鸣金收军”。他们的身份地位决定了二人永远不可能豁命而争,即使千军万马,千钧一发,也只能款款而战,点到而止,只因他们胸中丘壑,自有更深沉的考虑。其中岳飞考虑到高宗会否受惊的小细节,更让我想到了诸葛之于刘禅。一文一武,两个国家擎天之人,到头来却都是无力回天,可叹可叹。忠臣明主不能搭配出现,还不如奸臣当道,索性闹个天地翻覆,自又有不听命于天子的救世主出来收场。
岳飞的另一大失误在于,命高宠掌旗则无疑是让他处于视野最好的位置,能够把岳飞佯退看得清清楚楚。少年心性、好大喜功,历来都是代沟的由来,更何况是武艺精湛如斯的高宠?果然,他“在山顶看得清楚,暗想:元帅与兀术交战,为何急急回山?必是兀术武艺高强,待我去试试。就把大旗交给身边的张奎,上马抡抢,从小路下山。正遇见兀术冲上山来,高宠劈面一枪,将他的铁盔挑落。”——看到这里每每微笑,同是白马金枪,若说岳飞枪法高绝,中正平和仿佛段皇爷的先天功,高宠的枪法得势不让人,则更似北丐洪七的降龙掌法了。说不好谁更厉害,但同在少年的我却自然觉得高宠更加爽利自如。这一枪和之前岳飞与兀术的缠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隐隐读着,也有些对岳帅的高位之悲颇有黯然:他虽才三十来岁,却已早早被磨砺得不再少年,如独孤求败的“重剑无锋,大巧不工”,虽然上了个境界,却永远回不到当初的热血时代了。
“兀术吓得魂不附体,回马便走。高宠随后追赶,直冲金营,这一杆碗口粗的枪,直刺横扫,连挑带打,神出鬼没,杀得那些金兵金将人亡马倒,死得不计其数。高宠杀得高兴,进东营,出西营,如入无人之境,直杀得金兵叫苦连天,哭声震地。”——这是高宠在宋军收兵后,留下的一场无人欣赏的谢幕。虽然依旧爽性,但看着总觉得心酸。宋军军营里料来已经开始盘点战场,进行下一次的部署,谁又知道在鸣金之后,这个金羁白马的小将竟单身匹马,将金营闹成这等岳飞都不曾想到的局面呢?
少年总是贪功的,并非多么希望得到封赏,而是渴望别人的肯定。“高宠看看杀到下午,一马冲出金营,正要回山,望见西南角上有一座金营,以为是屯粮的地方,想去放把火烧个干净。他拍马抡枪,冲将进去。金兵慌忙报知哈元帅,哈铁龙吩咐推出铁滑车。众金兵得令,一片声响,把铁滑车推来。高宠不识是什么东西,用枪一挑,将一辆车挑过头去。后面接连推来,高宠一口气挑了十一辆,到第十二辆又是一枪,谁知坐下马已筋疲力尽,口吐鲜血倒了下去,把高宠掀翻在地,可惜这位盖世英雄竟被后来的铁滑车碾死了!”小时候还不太明白铁滑车是什么东西,现在想想,无论大小,能一枪将其挑过头顶,并连挑十一辆,这只怕除了高宠天赋,也有一定夸张了。最终死在战马身上,不能说不亏,但高宠之死,按崇拜岳飞的作者之情理推来却也是必然。现在连《道德经》都被有心之人当作企业精神指导,那么《说岳全传》这一节料来也能被这位前辈掰出中心思想了:高宠目无组织,不服管理,妄自贪功,不知配合,必定导致失败。
但我不管这些。我看到的只是一个少年英雄,如同在我梦中出现过的金羁白马的将军一样,以他独有的魅力与锐气独占了牛头山大半的风景。按时间推断,他死时该是黄昏——从来都是壮丽而凄恻的时分。落日镕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看到这句易安词,总是想到高宠。懒于看后来牛皋如何抢回尸体,抚尸痛哭,只因有些人,有些事,有些思绪,有些情怀都不是生和死可以裁决的了的。
小时候为高宠之死愤愤不平了很久,至今看来,却唯有欣赏、共鸣以及一脉淡然。
并非我已不再少年,只是当时我还不明白。
2010-2-10 00:47
HEYU26854465
好文章,偶也最中意老高
2010-2-10 00:49
shixiaomin
以前看和现在看有本质的区别
2010-2-10 01:01
云淡羽翾
楼主好文。在下倒有一问,楼主所谓杨过十六年爱情神话在那兵火硝烟的时代是小儿女执着,然则高宠挑滑车身死,少年心性,岂非也只是小儿女的执着,不亦当为过眼云烟?
2010-2-10 09:49
396540862
高宠是厉害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396540862 于 2010-2-10 09:51 编辑 [/i]][/color]
2010-2-11 22:40
不灭日寇誓不还
始终喜欢杨再兴多一点 杨家将留下的就是丹心碧血 世世代代都要战死沙场 不得不令人钦佩万分呀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