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4 19:06
zhong007l
中国青年报:“偷偷摸摸”转基因(转)
农业部最近为两个转基因水稻品系颁发生产应用安全证书的过程,加重了关于转基因粮食安全问题的不安。
这一过程十分隐秘:一家国外通讯社最早发现这个消息时,它被摆放在一家“几乎很少更新”的专业网站上,混杂在“2009年第二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批准清单”中,连几乎每天都要去看一眼的绿色和平组织工作人员都没发觉。
该安全证书由全称为“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的部门颁发。获得证书的是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转抗虫基因水稻“华恢1号”及杂交种“Bt汕优63”。证书自2009年8月17日起,有效期为5年。据此,这两个水稻品系将可以在湖北省境内成规模种植。
对于安全证书的颁发过程,农业部只提供了一份简短的书面回复。根据这份回复,证书发放是“经过严格的实验研究、中间试验、环境释放、生产性试验和申请生产应用安全证书等5个阶段的多年安全评价,依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评价结果”作出的决定。
1
这份回复,使普通人开始关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这个听上去十分专业的机构。
有很多证据都表明这个委员会的重要性。资料显示,它的设立,根据是《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组成人员则是“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生产、加工、检验检疫、卫生、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专家,每届任期3年。前一次换届,新华社曾专门就此发布消息。
不过,人们很快发现,这个拥有数十名成员的庞大机构,平常人根本难以触及。尽管许多人努力地寻找它的成员身份,网上也充满各种询问和打探,但都没有结果。连这个机构最早成立的时间,外界都很难查到。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蒋高明认为,作为转基因作物生产安全证书发放前的最终环节,该委员会的作用不容小视,而这个证书则是“转基因作物上市前最难突破的关口”,如果有谁能担保转基因食品不会出现问题,那么“我们请求公布这些专家的名单”。
这个请求无人理睬,蒋觉得这一切“是暗箱操作”,他认为,这说明相关人士对转基因水稻“自己也没底”。
绿色和平组织的工作人员,曾花费很多时间来搜索这个委员会的信息。最终,他们只在中国农业大学的校园网上找到一篇新闻,透露该校的5名研究人员被聘为第三届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
绿色和平组织负责农业项目的官员方立峰觉得,与转基因相关的整个共同体都失声了。这种失声,成为人们的质疑重点。
作为一家民间机构,绿色和平一直强烈反对转基因粮食作物的种植。“我们一直希望,这种关系到人们生命安全的信息应该公开,人们即使不能决策,起码该有知情权。”该组织这样解释其立场。
而与民间组织的活跃相比,事涉其中的政府机构与科研人员,则显得极为低调。
蒋高明是为数不多愿意公开表态的专家之一。他的研究领域与转基因技术无关,是生态农业,这让蒋高明觉得有点尴尬,因为那些更应该表态的人“实在太安静了”。
“由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至今还存在争论,对转基因水稻的审批起码应该透明。”他通过博客和发表文章数次呼吁。不过,他没有收到任何反馈,无论是赞同的还是反对的。
事实上,在媒体将各种质疑重复了几遍以后,农业部工作人员在电话里表示,“现在各大媒体、部属媒体和地方媒体都已经不再炒作此事了。”
2
人们要求知情权和信息公开的声音背后,是对转基因食品一直存在的巨大忧虑。人们担心,经过转基因的作物,在被人类食用以后,会不会有“无法预料”的后果。
新获得安全证书的“Bt汕优63”转基因水稻,被认为可以杀死昆虫,并且防治虫害。针对这一特性,网上最常见的攻击是这样开始的:既然虫子都不能吃的东西,人能吃吗?
这个质疑已经被专业人员化解。中国水稻研究所一名研究员表示,这种导致昆虫死亡的基因,针对的是某种昆虫特有的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不会对人造成危害。
为了证明这种作物的无害性,早在获得安全证书以前,参与研究的华中农业大学研究员林拥军就曾表示,对这种转基因水稻,他们先后在小鼠、大鼠等身上进行了毒理试验,并没有发现任何问题。
这种论调,也在网上引起攻击。一种质疑是:“你们能把人当老鼠吗?”
尽管并不掌握完整的科学信息,人们仍然无法消除对于这种人工作物的忧虑。许多人在网上将批准生产转基因水稻视作“科学研究”突破了“道德底线”,并为自己的健康感到担忧。
事实上,关于转基因作物是否存在危险,国内外的科学界一直没有定论。相左的证据不断出现。反对者引述国外科学家的报告称,实验中,幼鼠食用转基因土豆后,内脏免疫系统受到了损害。但支持者的实验结果则与此相反,是“丝毫没有出现损伤”。
保守的国家和地区,比如欧盟,因为科学家无法提供证据证明转基因作物确实无害,因而严格地限制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和进口。在美国和中国等国家,因为反对者同样无法提供证据证实转基因作物有害,政策一直倾向于推广转基因作物。
之前,番茄、棉花、大豆等转基因作物已经在我国大面积推广,并且一度在防治病虫害等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对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几乎所有国家都采取了谨慎态度。
中国水稻研究的权威袁隆平表示,他本人的学生也参与了水稻转基因的研究。不过,不久前,袁隆平公开表示,政府应该特别慎重批准转基因植物商业化。他的理由是,科学家不能完全预知对生物进行基因改造,有可能导致何种突变。
“虽然实验非常成熟,但其对人类可能造成的影响,或许要在未来几代人后才显现。”袁隆平说。
在这种情况下,国内一些转基因项目的研究者,曾反复抱怨他们的研究成果市场化被“过于严格”的审批过程阻挠。
对于转基因技术,还有很多别的质疑。许多科学家担心,如果转基因作物的基因通过授粉等途径向四周“漂移”,可能会引发生态危机。另一个质疑指出,在推广转基因棉花时,因为管理混乱,棉花种子来源很杂,许多都没有得到正式的评估和批准,有人甚至说不出自己所种的棉花来源。人们担心,和穿在身上的棉花相比,最终要吃进嘴里的水稻,如果管理不善,可能会引起不可知的危险。
3
2008年,农业部官员曾表示,生物安全委员会每年举行两次例会,会上每次都要讨论“是否批准转基因水稻”的问题,始终无法通过。当时该委员会还是第二届,委员共有74名,有成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转基因技术“出发点是好的,效果是很明显的,但危险是不能预计的”。
不过,说这番话之前,2008年4月,农业部已经完成为修订《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而进行的调研。媒体报道,这次调研的结果是,认为应该“在科学、安全的前提下,适当简化原先过于复杂的审批程序,缩短转基因作物上市的过程”。此举被视为针对转基因水稻而作,标志着“转基因水稻商业化提速”。
也有人注意到,早在2007年,关于转基因作物发展的16字方针已经从“科学规划,积极研究,稳步推进,加强管理”调整成“加快研究,推进应用,规范管理,科学发展”。这个转变没有引起太多人关注。
随着“提速”的开始,只过了大概一年时间,之前被认为存在“危险”的技术,就悄无声息地被批准生产。
相关部门对转基因水稻种植的许可,被认为是国家一个长期工程的必然结果。在2004年公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被定为16个重大专项中的一个,总预算超过200亿元人民币。
从那时起,转基因就“变成了非常热的研究领域”。蒋高明评价:“不管发现出了什么问题都不会停,因为钱一开始花,就停不住了。”
此次得到安全证书的项目,据悉自1995年起就开始进行研究,2003年至2004年已经完成了生产性试验。该项目的研究人员曾表示“不希望无限地等下去”,因为一个现在很有优势的品种,若干年后就可能丧失其竞争力。
如今,他的希望已经成真。尽管农业部在回复中强调,该转基因水稻“还要通过品种审定并获得种子生产和经营许可证,方可进入商业化生产应用”,但当消息传出时,与种子生产有关的3家上市公司股票应声暴涨。
农业部评价称:“这是我国转基因技术研究取得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成果,为商业化生产打下了良好基础。”
2010-2-4 19:08
zhong007l
转(国内外大量科学研究证明转基因主粮危害人类生存,幕后黑手跨国集团浮出水面。):
1) 9月2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在一次会议中指出,中国大豆产业应注意避免“拉美化”陷阱。他举了一个例子:美国一家生物公司在发明转基因大豆的最初几年里,曾一度打着“利用先进的生物科技,帮助贫穷国家发展粮食生产”的旗号,免费向南美发放转基因大豆种子。而当这些国家的农民已经习惯于播种转基因大豆时,美国生物公司却又说,凡是今后想继续播种转基因大豆的农民,必须向该公司缴纳“产权税”。这时大家才发现,凡播种过转基因大豆的土地已无法再重新播种传统的大豆作物。这些国家已完全陷入了美国生物公司所设下的陷阱。
2) 早在1998年秋,苏格兰Rowett研究所的普兹泰教授(Pusztai)就在电视上公开宣称,他的一项未经发表的实验证明,幼鼠在食用转基因土豆后,幼鼠的器官生长异常,体重和器官重量减轻且免疫系统遭受破坏。这位教授当时没有说出的更惊人的内容是,这些幼鼠的肝脏和心脏都要比正常小白鼠小很多,免疫系统更脆弱,甚至脑部也比食用正常土豆的老鼠药小很多。他害怕在公众中引起恐慌。
3) 1999年,美国康耐尔大学的研究者John Losey也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报告,用涂有转Bt基因玉米花粉的叶片喂养斑蝶,导致44%的幼虫死亡。
4) 2007年,在奥地利政府的资助下,泽特克教授及其研究小组对孟都山公司研发的“转基因玉米NK603(抗除草剂)和转基因玉米MON810(Bt抗虫)的杂交品种”进行了实验。他先选取一组小鼠作为对照组,这组小鼠从出生到死亡所食用的饲料都不含有任何转基因作物。然后,再选取三组小鼠,这三组小鼠所食用的饲料都含有33%的转基因杂交玉米。对于食用转基因玉米的小鼠,对其观察4代,研究转基因作物对其繁殖能力的影响。
5) 在经过长达20周的观察之后,泽特克发现,与食用不含转基因饲料的小鼠相比,食用转基因玉米的小鼠,其第3窝(代)小鼠和第4窝(代)小鼠的数量有了减少。也就是说转基因产品影响了小鼠的生殖能力。
6) 美国科学家恩道尔认为,“转基因生物工程”是“一场新鸦片战争”,
7) 恩道尔:转基因作物摧毁阿根廷传统农业[url]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20/201001/127900.html[/url]
8) 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表示极大的担忧,转基因水稻可能通过花粉传播而污染传统的水稻品种,对于环境与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威胁。
9) 自1998年10月至2003年7月,欧盟对于转基因食品实行全面禁令。后来由于四大粮食和美国的强大压力,欧盟于2003年7月22日,通过新的转基因产品条例,新条例还规定转基因物质含量在0.9%以上的所有转基因产品,包括农作物、食品、动物饲料和植物油等必须清楚地标明“本产品为转基因产品”。消费者对于转基因食品具有充足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10) 转基因主粮种子“商业化运作”的幕后黑手背景,业内人士称:门户洞开,中国种业市场已经全面沦陷 ………“我是继父亲的祖业,老爸在农业行业混了30多年,自从国家取消全国种子经营事业单位经营权后被迫下岗,专做蔬菜、大宗粮食作物的种子批发与经营,对行业现状感触颇深,对于转基因粮食的科学论证,从80年代开始在国外就纠缠不休,大量科学证明转基因粮食确实对人体有害,而且具有使人致癌的物质,因为农作物基因改变的后果并不能控制,最早起先与奶牛,在美国兴起了转基因牛奶,所谓的转基因奶牛就是往奶牛里注射激素,而注射激素后的奶牛能提高产奶量,产奶量大概能提高百分之30,但是奶牛的寿命平均也会减少2年,而且奶牛频发患有乳腺癌等病状,这种转基因奶牛由孟山都公司发明的,孟山都大家都知道不?当年越南战争期间,美国军队为了打击丛林游击队,天天撒播毒药,造成大片森林死亡,而这个药就是孟山都公司开发的,其实这个药就是个除草剂——叫橘剂,这个公司也是个老牌公司,与杜邦、陶氏化学其名的,好像是1901年成立的吧,而扶持转基因科技的基金会就是洛克菲勒旗下的一家基金会,参与研发的机构就包括孟山都、杜邦、陶氏化学等,孟山都在10几年前就在中国成立了合资企业,当时畅销全国的棉花种新棉33B就是这个公司合作开发研制的,而孟山都现在已经控制了N多的中国制种企业,连印度最大的杂交种子公司——马哈拉施特拉杂交种子公司也都与孟山都合资了,而杜邦公司就不用多做介绍,地球人都知道,但是杜邦旗下的先锋种业公司想必大家未必知道,先锋种业的种子是我国玉米种子行业的领导者,先锋种业与中国最大的玉米种子公司——登海种业合资,并针对中国玉米杂交种子市场开发出了行业内的王牌种子——先玉335,东北是我国最大的产粮基地,而整个东北市场当中,先玉335玉米种占了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而东北的农民为了买美国先玉335种子都先给公司交预付款,并且是天价,今年受益于粮食涨价影响,其一包先玉335种子的市场价格在130元一包,一包4斤重,要知道国内的品牌的玉米种子大部分卖7-10元一包(4斤重),为什么先玉335这么牛呢?因为产量平均高个百分二三十不说,成活率也是关键,先玉335的成活率基本上是百分之100,而我国的国标是百分之85,也就是说人家先玉335的100个种子里面能成功长出来99个玉米,而中国的玉米也就长85个就算合格,我国的玉米种子需要3-4粒种子种一个窝,先玉335一粒种子种一个窝就行了,提高了产量、也提高了效率,并且先玉335抗病、抗到、抗旱效果也很好,这个神奇的种子就是转基因玉米种子,有业内专家说美国的这个品种的母本来自中国,这并非不可能,因为在很早以前美国先锋公司来中国视察,在飞机场边随手摘取了几枚中国野生的大豆,中国野生大豆的纯度是世界最高的,这个大豆拿回去后他们就靠着这个样本,在改变其基因培育出来新的品种,其高出油量、高抗病的特征迅速征服世界市场,美国的大豆出口占整个粮食出口的百分之37,而中国是全世界第二大大豆进口国,这种大豆也是其转基因大豆,中国的东西被美国拿去改良一下,在利用政府的高额补贴,在拿到中国来倾销,中国的大豆不但价格高,质量也不好,根本就不是美国的对手....袁隆平的隆平高科目前正在洽谈中?与国外巨型种子公司合资,提到袁隆平,其实现在水稻也有转基因产品了。目前乐丰种业、敦煌种业、登海种业等中国的知名大企业纷纷投降了美国的怀抱,与西方列强合资经营,中国的种子公司没有先进技术,实际控制权在国外企业手里,这里需要再说一下榨油市场,据统计中国百分之60的榨油厂都在外资的控制下,我们吃的那些名牌的花生油等,都有外资参股的身影......除了以上的大宗粮食种子市场外,在蔬菜种子市场里面也是外资品牌的天下,外资品牌占了全国一半以上的份额,在我们山东的寿光,其中番茄、茄子、黄瓜种 、辣椒种子全部都是外资品牌的天下,其中荷兰的布利塔茄子种子,一克卖100元以上,国内企业的茄子种子一克也就卖个块八毛的,不管是黄瓜、番茄、茄子什么的种子,只要是国外品牌卖的就是天价,可以与金价相比了,(本人也代理了几个国外品牌,绝对暴利,商业机密不便透漏),但蔬菜种子大部分来自欧洲,没有转基因成分,就是普通的杂交,可以放心食用,但是对于西方,特别是以美国为主的列强垄断中国种子、粮食市场的目的并不单纯,我想是出于一旦开启粮食战争后,作为压倒性的优势可能就会体现出来,但是不管是夺权挣利还是别的,用转基因粮食作物食用的目的更是冷血,这种有毒的食品被长期食用后可想而知,据说转基因种子对土地都会造成长久的污染,食用后病毒会长期潜伏在人体内,对免疫力造成严重的破坏,这些科学的鉴定我不懂,但是对于想了解转基因作物的网友可以看一本书——名叫粮食危机,作者是威廉?恩道尔,这本书的作者本是转基因作物的研究者,通过对于转基因作物的历史研究发现了以美国为首的拿粮食作为武器的可怕的天大阴谋.................
2010-2-4 19:43
益德张
俺也转一个
转基因何曾“偷偷摸摸”?
——评张伟《“偷偷摸摸”转基因》
·方舟子·
农业部为两个转基因水稻品系颁发生产应用安全证书一事,在本月初国内外
媒体有大量的报道,新华社也在12月11日报道过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
主席高度评价中国政府批准转基因水稻和玉米是一项里程碑式的决策,不知为何
这个月快过完了,《中国青年报》记者才醒过来发现这事是“偷偷摸摸”?
关于此事的“2009年第二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批准清单”早在10月22
日就发布在中国生物安全网上,人人都可以去下载。中国生物安全网是农业部农
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主办的网站,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批准清单在
这里发布最为正式,难道要同时送给“环保组织”、“环保人士”或张伟记者一
份才不叫“偷偷摸摸”?
张记者把“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描述得十分神秘,好像是个什么见
不得人的机构,“连这个机构最早成立的时间,外界都很难查到。”我不知道张
记者是怎么查的。随便一google,就可查到:2002年7月8日,农业部在京召开第
一届国家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成立大会;2005年6月22日,农业部在北京召开
第二届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成立大会。新华社当时都发过报道。今年
是第三届,我没有查到成立报道,也许是还没有开成立大会。但是农业部已向各
个农科院、高校、研究所发了《农业部关于印发第三届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
会组成人员名单的通知》(农科教发[2009]6号),某些农科院、高校、研究所
网站都有其成员成为委员的报道,有的还把聘书在网上公布,可见并不是什么神
秘机构。张记者如果真想知道该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何不向农业部或农科院索
要那份通知?何必耸人听闻地说“尽管许多人努力地寻找它的成员身份,网上也
充满各种询问和打探,但都没有结果”?
早在2004年,国内就已有了农业部启动转基因水稻安全认证的报道,当时曾
引起很大的风波,一些研发转基因作物的专家已回答过媒体的质疑,我本人也写
过几篇文章澄清人们对转基因技术的误解,驳斥过“绿色和平”组织散布的谎言
和谣言,其中有三篇就登在张记者供职的《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上:《别怕,
不是要转你的基因》(2004.12.15.)、《如何看待转基因技术?》
(2004.12.29)、《虫都不吃,人可以吃》(2005.4.20)。张记者如果不是偏
听偏信“绿色和平”组织、蒋高明的无稽之谈,在报道前做点功课,也不至于让
这些组织、个人继续在媒体上误导公众,散布恐慌吧?
比如关于转基因水稻的安全性问题,张记者借网人之口攻击说:“既然虫子
都不能吃的东西,人能吃吗?”他提到:“他们先后在小鼠、大鼠等身上进行了
毒理试验,并没有发现任何问题。”然后质疑说:“你们能把人当老鼠吗?”
在小鼠、大鼠等身上进行毒理试验是验证食物和药物的安全性的常规方法,
不只是对转基因食品才如此。如果不相信这一常规方法,那么是不是也应该质疑
其他食物和药物的安全性?“环保组织”宣称转基因食物有问题的实验也是在小
鼠、大鼠等身上做的,张记者为什么不也去问他们:“你们能把人当老鼠吗?”
我们对Bt转基因水稻的安全性非常有信心,不只是由于动物毒理试验没有发
现任何问题,而且是由于对Bt转基因水稻的抗虫害原理有相当透彻的了解。至少
有三重防线保证了转基因水稻用来抗虫的Bt内毒素不会对人体有害:一、Bt内毒
素是一种蛋白质,在60摄氏度的水中煮一分钟就失去活性。在生米煮成熟饭时,
已不可能存在还有活性的Bt蛋白。二、Bt内毒素本身实际上没有毒,只有在昆虫
肠道碱性环境下才能加工成有毒的蛋白,而人的胃环境是酸性的,不能做有毒的
加工。三、Bt内毒素产生的毒蛋白要和昆虫肠道细胞表面上特定的受体结合才能
起到作用,而人的消化道细胞表面上没有这种受体。Bt内毒素做为生物农药,在
蒋高明提倡的“有机农业”中广泛使用,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大面积种植含Bt基
因的抗虫害转基因作物也已有十余年的历史,迄今未发现一例人畜因吃这种作物
中毒的。
张记者称:“保守的国家和地区,比如欧盟,因为科学家无法提供证据证明
转基因作物确实无害,因而严格地限制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和进口。”而事实是,
欧盟主管食品安全的欧洲委员会对转基因作物早就有结论:转基因作物并未显示
出给人体健康和环境带来任何新的风险。由于采用了更精确的技术和受到更严格
的管理,它们可能甚至比常规作物和食品更安全。欧盟已经批准了多种转基因玉
米和油菜籽。
张记者所信赖的那些反转基因技术的组织、个人,没有一个上得了台面。
“绿色和平”组织由于一贯通过造谣偏执地反对任何生物技术,连其创始人和前
领导人Patrick Moore都看不过去了,指斥其智能和道德已破产,走向了反科学、
反技术、反人类。蒋高明虽然挂着“植物所首席研究员”的头衔吓唬人,却由于
在生物学问题上犯了太多的常识性错误,说了太多的假话,虽然能继续欺骗媒体
人士,在专业人士眼中早已名誉扫地,没有人理睬他的呼吁,有什么奇怪的?
至于袁隆平院士,在杂交水稻方面当然是很上得了台面的,在转基因水稻问
题上却一再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我那篇《虫都不吃,人可以吃》已不点名地批
评了他)。我宁愿相信这是一位50年代在农学院受教育的院士对现代生物学的陌
生所致,而不是出于杂交水稻和转基因水稻的行业利益之争。袁院士对转基因水
稻的批评根本就没有任何价值,我们也可学他的语气说:“虽然实验非常成熟,
但杂交水稻对人类可能造成的影响,或许要在未来几代人后才显现。”
从张记者的这篇报道,以及他以前发表的科学方面的报道(我曾不公开地批
评过)看,张记者并不具有做科学报道所应该具备的科学素质和科学态度。建议
张记者认真学习《科学新闻》主编贾鹤鹏剖析反对转基因的传播案例的《NGO:
传播的科学》一文
([url]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76937[/url]),学会做科学
传播的一些基本常识。
2010-2-7 18:11
悼红狐
以后食品上需要显著标明是不是转基因食材制作的食品。然后,让消费者自己选择购买。
2010-2-9 09:58
zxy0018
[quote]原帖由 [i]益德张[/i] 于 2010-2-4 19:43 发表
俺也转一个
转基因何曾“偷偷摸摸”?
——评张伟《“偷偷摸摸”转基因》
·方舟子·
农业部为两个转基因水稻品系颁发生产应用安全 ... [/quote]
原作者似乎对袁隆平并不感冒啊!
2010-5-22 18:30
风之子125
[quote]原帖由 [i]悼红狐[/i] 于 2010-2-7 18:11 发表
以后食品上需要显著标明是不是转基因食材制作的食品。然后,让消费者自己选择购买。 [/quote]
但是我在想,以后会不会不管是不是转基因食品,都标明“非转基因食品”,可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当然特供品除外
2010-5-27 10:31
小星影
这世道,啊,难说!!:hz1018: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