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炎黄春秋 » 求白居易是龟兹人的证据


2010-1-24 22:01 伟君子
求白居易是龟兹人的证据

前两天听百家讲坛,那个主讲说起白居易的身世,很直接的说经过学者考证清楚,他祖上是龟兹人,不是汉人,当然到这一代已经完全汉化了。
主持人如此肯定这个观点,至于为不屑于详细说明这一问题,让偶很郁闷。
做为鄙野小民,对历史学家的考证没接触多少,所以求坛里的历史大大们讲偶讲讲,感激不尽。
==========================
另外附两点:第一,龟兹的龟读jiu。以前一直读gui,真伤自尊呀。
                第二,关于某某主义的讨论就不要来了,我只是需要关于白居易身世的考证,以及大家认为这些考证是否靠得往就可以了。

2010-1-24 22:19 XM8
《元白詩箋證稿》里有考证,陈老的考证一般是可以直接当做证据的。

2010-1-24 22:30 悼红狐
是的,虽然质疑权威质疑一切一直都是彪炳为科学的精神。但有些问题鉴于史料的缺乏,已有人得出最大可能性了,且这种结论不基于任何人都能分析得到的,所以,恪老的结论一般可以径用,尤其是考据问题,不关涉史识。

2010-1-24 22:49 奔波儿灞
居然不是韩国人?
另,龟读 秋 不是 究~~

2010-1-25 05:00 当阳侯杜元凯
[quote]原帖由 [i]伟君子[/i] 于 2010-1-24 22:01 发表
前两天听百家讲坛,那个主讲说起白居易的身世,很直接的说经过学者考证清楚,他祖上是龟兹人,不是汉人,当然到这一代已经完全汉化了。
... [/quote]

这不知道是怎么算的。按照他自己的说法,白居易的祖先可能来自西域,但入中原已久,那肯定是和中原人物通婚才能繁衍下来,到白居易吧。真要算祖宗,那么多分支他应该算哪一个?顶多可以说他的祖宗里面有一支是龟兹人。除非把长幼嫡庶等等都列一遍,按照父系一直往上推,白居易的父亲的父亲的父亲的父亲......确实是龟兹人,中间出一个母亲分支严格按照父系规则都算不上是龟兹人了。

这些东西不过是乱攀亲,不值得认真。白居易出名是因为唐诗,否则谁还在乎唐朝时有过这么一个“龟兹人”。

2010-1-25 13:10 阿巽
[quote]原帖由 [i]伟君子[/i] 于 2010-1-24 22:01 发表
前两天听百家讲坛,那个主讲说起白居易的身世,很直接的说经过学者考证清楚,他祖上是龟兹人,不是汉人,当然到这一代已经完全汉化了。
主持人如此肯定这个观点,至于为不屑于详细说明这一问题,让偶很郁闷。
... [/quote]
龟兹Qiuci

2010-1-25 13:15 阿巽
四、白居易家族的迁徙与龟兹移民的东进
      1997年10月,河南省伊川县彭婆乡许营村北万安山南麓,出土了一块唐朝士人皇甫炜夫人白氏的墓志,谈到了白氏家族名人及其转徙的轨迹。志文说:
      白氏,其先太原人也。在春秋时,胜以勇果著;当战国际,起以英武闻。既我唐受命,孝德以破虏安边,军功为最⋯⋯曾祖   ,皇扬州录事参军。祖季康,皇宣州溧水县令。父敏中,即今相国、节制荆门、司徒公也。岳降融姿,天生焯器,幼而聪悟,乡党称奇。长庆之年,登进士甲科,由是声华籍籍,为诸侯之灵珠矣。太和三年,婚博陵崔氏宽第五女,开成五年生夫人。自是升践朝伦,参掌宾密。今上登极之始,首命台衡,弘益苍生,荡涤邪秽,皆曰宰相辅国,中为警策矣。大中二年,以长女归于炜。大中五年,司徒守司空,兼门下平章事,兼分阝宁节度使、京西诸军都统,镇抚羌□,廓清边鄙。大中六年,以检校司徒平章事,移镇西蜀,炜寻与前夫人同归于洛。前夫人寝疾,炜      方      在究,不克省亲,以大中七年⋯⋯殁于东都。及炜再齿人伦,从事分陕,九年十一月,□假匍匐诉于司徒公,公以炜早忝科第,柔而自立,遂继姻好,十年二月廿五日,又以夫人归于炜⋯⋯
由墓志可知,皇甫炜先后娶宰相白敏中的长女和次女为妻。皇甫炜在其妻子的墓志中,详细叙述了白氏祖辈的名人,更充分地记载了岳父白敏中的一生事迹。志文中提到的白孝德,《新唐书》卷109《白孝德传》说他是“安西胡人”。“安西”指唐朝安西都护府的治所“安西城”,也就是龟兹国的首都伊逻卢城,因此,所谓“安西胡人”,实际上是指龟兹国人。白孝德原是龟兹国的世子(国王的长子),其弟名叫白孝节。唐朝发生“安史之乱”,唐肃宗向安西、北庭二都护府及西域各国征兵“勤王”,白孝德响应唐肃宗的号召,率龟兹国精兵三千,随安西、北庭名将李嗣业、马   入关,先后隶属于郭子仪、李光弼的麾下,收复西京长安和东京洛阳,被唐朝封为昌化郡王,留居于内地,再未返回西域,因此,其父死后,其弟白孝节继位为龟兹王。建中元年(780),白孝德死于长安城。皇甫炜为其妻作墓志,说白孝德是白氏的前辈名人,事在大中十三年(859),距白孝德之死仅79年。有关白氏的家史,皇甫炜必然从其岳父白敏中那里得来,而白敏中于长庆初年即已考中进士,距白孝德之死仅40年。白敏中后来拜相,职位极高,用不着去攀附白孝德,为己增光。因此,白敏中说自己是白孝德的本家,必是事实。《北梦琐言》卷5《中书蕃人事》引李肇《国史补》,说白敏中是“蕃人”,《唐摭言》卷13《敏捷》条,记载白敏中宴请廉问长沙的常侍杜蕴时,自诩“十姓胡中第六胡,也曾金阙掌洪炉”,可见他出身于“西蕃龟兹”是毫无疑问的。
      白氏墓志中提到的祖先,与《旧唐书》卷166《白居易传》提到的白居易的祖先颇有关联: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北齐五兵尚书建之仍孙。建生士通,皇朝利州都督;士通生志善,尚衣奉御;志善生温,检校都官郎中;温生钅皇,历酸枣、巩二县令;钅皇生季庚,建中初为彭城令⋯⋯自钅皇至季庚,世敦儒业,皆以明经出身。季庚生居易。
按:白氏的曾祖,即白敏中的祖父名   ,白居易的祖父名钅皇,同属白氏的“金”字辈;白敏中之父名季康,白居易之父名季庚,同属“季”字辈。他们应当是堂兄弟,可知白居易也是龟兹后裔。
      白敏中曾经拜相,因此,《新唐书》卷75下《宰相世系表》列有他的世系,改列作现代表格形式,应为:
      白建―士通―志善―温―
     钅皇―――――――――季庚―居易
       (宰相表误为   )―季康―敏中
由宰相表可知,白敏中与白居易的曾祖父同为白温。白氏墓志和宰相世系表将白居易和白敏中的远祖追叙为秦将白乞丙、白起和楚贵族白胜,这是白氏后裔攀附上古名人,用以光耀门楣的弊病所致,不能当真。白敏中既是“蕃人”、“十姓胡中第六胡”,与白孝德同氏族,则白居易也必然是龟兹移民的后裔。
      无论白氏墓志,还是《旧唐书・白居易传》,都说他们的祖籍是太原,然而,无论历史文献还是考古资料,都不见两汉和魏晋有龟兹移民被安置在太原的记载。白氏家族是何时出现在太原地区的?《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说:
      武安君起赐死杜邮,始皇思甚功,封其子仲于太原,故子孙世为太原人。二十三世孙太原太守邕,邕五世孙建。
这就是说,白氏家族早在秦朝即已居住在太原,这是不可信的。《宰相世系表》说始皇封白起之子白仲于太原,纯属杜撰。
      关于白氏家族迁居太原的时间和事实,新近陕西省渭南县渭河之北出土的《白敏中墓志》有这样的记载:
      谨按:白氏受姓于楚,本公子胜白邑,有大功德,民怀之,推为白公。其后徙居秦,实生武安君,太史公有传,遂为望族。元魏初,因阳邑侯包为太原太守,子孙因家焉,逮今为太原人也。
墓志将远祖推定为楚国贵族白公胜和秦国名将白起,纯属附会,但有一点说得比较真实和清楚,那就是:白氏家族迁居太原的时间是元魏初期,原因是高祖白包(《宰相世系表》误为白邕)成为北魏的太原太守,子孙们因而留居太原了。
      白氏家族的一支迁居太原之前,其籍贯在何处?《旧唐书・白居易传》有这样一段记载:
      初,建立功于高齐,赐田于韩城,子孙家焉,遂移籍同州。至温徙于下圭阝,今为下圭阝人也。
唐时韩城属同州管辖,同州的治所在今陕西大荔县,两晋南北朝时为冯翊郡的治所。据上文《广武将军□产碑》后题名的研究可知,这一带是龟兹移民白氏家族的聚居区。显然,白温由太原西迁,是返回了祖先居住的故地。由此可以得知,其祖先白包是由渭河以北一带的白氏家族聚居地东迁太原的。
      白氏家族是因为什么事故,由渭河以北的聚居地东迁太原的?北魏初期,发生于渭河以北的最大事故莫过于羌胡爆发反抗北魏统治的斗争。北魏进占渭北地区前,这里为夏国赫连昌所统治。5世纪前期,北魏太武帝一再亲征夏国,生擒赫连昌及其弟赫连定,攻灭夏国,渭北地区归属北魏。太平真君初年,北魏用兵吐谷浑和柔然,向渭北诸族加强征索,渭北诸族群起反抗,龟兹移民也参加了这场暴动。《魏书》卷4下《世祖纪》记载:
      (太平真君六年)九月,卢水胡盖吴聚众反于杏城。冬十月戊子,长安镇副将元纥率众讨之,为吴所杀,吴党遂盛⋯⋯十有一月⋯⋯盖胡遣其部落帅白广平西掠新平,安定诸夷酋皆聚众应之,杀氵开城守将,盖胡遂进军李润堡,分兵掠临晋⋯⋯庚午⋯⋯诏殿中尚书乙拔率五将三万骑讨盖吴,西平公寇提三将一万骑讨吴党白广平。
“太平真君六年”即公元445年。杏城故址在今陕西黄陵县西南。新平郡的辖地包括今陕西彬县、长武、永寿和甘肃泾川、灵台等地。李润堡为羌族聚居重镇,在今陕西澄城县西南。盖吴为稽胡首领,稽胡属南匈奴别部,当时的住地在今陕北,与羌族和龟兹移民杂居在一起,因此,当盖吴率领部众起义后,龟兹移民和羌人群起响应。白广平无疑是龟兹移民的首领,起义后成了盖吴的部将和得力助手。暴动者的势力犹如燎原之火,燃遍了陕北和甘肃东部,甚至一度围攻过长安镇(今陕西西安市),使北魏统治者十分震惊,太武帝拓跋焘不但派大将率重兵镇压,后来甚至鸾驾亲自西征。同书接着说:
      (太平真君七年)二月丙戌⋯⋯北道诸将乙拔等大破盖吴于杏城,吴弃马遁走⋯⋯三月⋯⋯车驾旋轸幸洛水,分军诛李润叛羌⋯⋯五月癸亥,盖吴复聚杏城,自号秦地王,假署山氏,众旅复振。于是遣永昌王仁、高凉王那督北道诸军同讨之⋯⋯秋八月,盖吴为其下人所杀,传首京师,永昌王仁平其遗烬。高凉王那破盖吴党白广平,生擒屠各路那罗于安定,斩于京师。
“洛水”为渭河的支流,斜穿羌人和龟兹移民的聚居区。“车驾旋轸幸洛水”,意为太武帝至前线督战。在北魏大军的全力镇压下,暴动者终于失败,盖吴为其二叔杀害。白广平虽然败北,但不知下落。起义民众被残酷杀害,李润堡的羌人遭到屠城的报复。由于这里的羌胡遗民仍多,太武帝拓跋焘事后驻以重兵,严为管束。至于龟兹移民,因为人数较少,北魏统治者大概采用了一贯的对待俘虏异族的政策,将他们内迁至京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附近,便于加以控制。随着时间的流逝,情况的变化,东迁的龟兹移民首领白包成了北魏的战将,立功封侯,被任命为太原太守,率众驻守太原,其部落和亲族留居太原,生息繁衍。白居易和白敏中等人之所以自认“太原”为其籍贯,原因就在于此。
      根据上文所引的《唐白敏中墓志》可知,阳邑侯、太原太守白包的第五世孙为白建,白氏家族仍居于太原,历时已达一百余年。又据上文所引的《旧唐书・白居易传》,白建立功于北齐,赐田于韩城,以白建为首的部分龟兹移民又从太原返回了渭河以北的韩城,重归一百多年前的故乡。三世之后,白居易的曾祖父白温又从韩城迁居下圭阝,这一带仍是龟兹移民的故地。白温的子孙又在这里居住了4代。白居易即生长于下圭阝。在他所撰的诗赋中,多次提到渭河和华山,如《汛渭赋》:“家去省兮百里,每三旬而一人;川有渭兮山有华,澹悠悠兮可赏目。”“省”指唐朝的中书省,机构设在长安城(今西安市),可知白居易的家离长安只有一百里,每月休假时,即可归家一次。该赋又说:“门去渭兮百步,常一日而三往。”其家离渭水只有百步之遥,每日都要到河边去赏玩三次。《示诸弟侄》诗:“东窗对华山,南   当渭水。”白居易的故居,门是朝南方的渭水开的,从东窗可见高峻的华山。《重到渭上旧居》诗也说:“旧居清渭曲,开门当蔡渡。”白居易的旧居在渭河北岸的河湾上,朝南的大门正对着蔡家渡口。从白居易的诗文看,自白温以后的祖茔,一直都在下圭阝,家族成员虽然外出为官,奔波于天南海北,但是去世之后,都要归葬故茔。白敏中即归葬于故茔,所以,他的墓志即出土于陕西省渭南县渭河以北的唐朝下圭阝县故地。
      唐朝封爵,总以籍贯命名,白居易也不例外。据《旧唐书・白居易传》:“太和二年,转刑部侍郎,封晋阳县男,食邑三百户”,古晋阳郡治即在太原,这是以远祖白包至白建的故居为封号。“开成元年,除同州刺史,辞疾不拜,寻授太子少傅,进封冯翊县(当作郡)开国侯。”韩城、同州、下圭阝都属冯翊郡,这是以白建至白居易的故居所在为封号。
      白居易晚年定居洛阳,白氏家族的一支又迁徙至今河南省的中部。关于此事,《旧唐书・白居易传》记载得十分详细:
      初,居易罢杭州,归洛阳。於履道里得故散骑常侍杨冯宅,竹木池馆,有林泉之致⋯⋯会昌中,请罢太子少傅,以刑部尚书致仕,与香山僧如满吉香火社,每肩舆往来,白衣鸠杖,自称“香山居士”⋯⋯大中元年卒,时年七十六⋯⋯无子,以其侄孙嗣,遗命不归下圭阝,可葬香山如满师塔之侧,家人从命而葬焉。
按:白居易于长庆二年(822)七月受任为杭州刺史,三年满期,入朝改官为太子左庶子,分司东都洛阳,买得履道里的杨冯故宅,宽敞幽雅,地近香山,虔诚信佛,与香山名僧如满交情深厚,致仕(退休)后自称“香山居士”,死时遗嘱,葬于香山,不归下圭阝祖茔,亲属子女因而以洛阳为家,龟兹移民后裔又扩散至洛阳。至今洛阳市郊有白碛村,为白居易后裔聚居的要地,村中藏有《白氏家谱》,以白居易为洛阳白氏之祖,现已传至55代了。

2010-1-25 21:14 岳光寒
龟兹 qiū cí  又作 鸠兹 、 屈茨 、 归兹 、 屈支 、 丘兹 等

反正是音译词,读音差不多就行了。

2010-1-26 10:18 江城子
五胡乱华之后,要找出所谓纯正血统的汉人还真是不容易。李唐王室,乃至诗仙李白,血液里不都带着胡人的痕迹嘛。

2010-1-26 22:27 Jaguar
[quote]原帖由 [i]江城子[/i] 于 2010-1-26 10:18 发表
五胡乱华之后,要找出所谓纯正血统的汉人还真是不容易。李唐王室,乃至诗仙李白,血液里不都带着胡人的痕迹嘛。 [/quote]

五胡乱华之后,难道王、谢堂前,萧、陈宇内,也尽无汉人了?

2010-1-31 13:40 ricky9527
4楼 8楼正解,楼主的jiu差点让我怀疑我以前一直读错了,赶紧确认!

2010-1-31 13:42 ricky9527
[quote]原帖由 [i]江城子[/i] 于 2010-1-26 10:18 发表
五胡乱华之后,要找出所谓纯正血统的汉人还真是不容易。李唐王室,乃至诗仙李白,血液里不都带着胡人的痕迹嘛。 [/quote]

愚以为时代的发展其中一个表现就是民族的融合!

2010-1-31 17:21 intermlbai
晕死,我还一直以为族谱上老老老老老.........老老白说的我家祖先是白起是真的呢,他老人家这么牛也喜欢攀关系啊.......
不过7L的文章里直接否认白起后人居住在太原的一段是不是出错了?语句似乎看不清楚。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intermlbai 于 2010-1-31 17:25 编辑 [/i]][/color]

2010-1-31 18:31 轩辕苍龙
[quote]原帖由 [i]江城子[/i] 于 2010-1-26 10:18 发表
五胡乱华之后,要找出所谓纯正血统的汉人还真是不容易。李唐王室,乃至诗仙李白,血液里不都带着胡人的痕迹嘛。 [/quote]
刘姓也比较那啥。
除了原汉室刘系外,还有匈奴刘系,其他易姓刘系,包括刘易它姓的。

2010-5-3 09:15 minttan
以前还有书籍说起是白起后代,假了吧

2010-5-3 10:16 大树将军
回复 #9 江城子 的帖子

纯正血统汉人的概念是什么?

2010-5-3 20:04 燕南生
汉族是个文化概念

汉族是个文化意义上的集合而不是个血缘意义上的民族。

2010-5-21 21:36 疯狗就是我
[quote]原帖由 [i]Jaguar[/i] 于 2010-1-26 22:27 发表


五胡乱华之后,难道王、谢堂前,萧、陈宇内,也尽无汉人了? [/quote]
所谓纯血,可以分两层来看

其一,根据最新理论,全世界所有人,只是几十个非洲人的后裔,所以大家的血其实都很纯,都能推到始祖们的身上。

其二,纯血统真的很优越吗?起码我家隔壁那只哈士奇因为血统太纯,以至于连抬腿撒尿都会摔倒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