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影音经典 » 神童凌大岫,儿时可记否


2010-1-11 20:19 麒麟子
神童凌大岫,儿时可记否

神童林大秀,儿时可记否      

      偶是规规矩矩的80后一代,对90年代很多影视剧都情有独钟,感觉现在拍得片子远远比不上那个时代上映的电视剧好看了,而古装剧的问题就更加尤为突出,感觉现在恶搞得越来越多,能反映出真实画卷的越来越少。在十几年以前例如《杨家将》、《唐明皇》、《杨乃武与小白菜》、老版《四大名著》都是不错的片子、武侠类的如《江湖恩仇录》、《清末乙未好客传奇》等,这些老片子虽然有些剪辑稍显混乱,但是不依赖电脑特技、不需要加工合成,架空虚构合理,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不过有些经典剧集随着时光的流逝逐渐被人忘记,下面就说一部被忘得差不多的老剧目《联林珍奇》

       前几天时常到对联区胡编乱造做对联,回想起了一部90年代的初的优秀电视剧《联林珍奇》,据说《联林珍奇》是我国第一部以对联为主要题材的电视连续剧。全集大概在18集,据说当时该片受到了国家有关领导人的重视,时任全国政协主席的李瑞环同志亲笔为该片题词“联林珍奇”;在90年代初风靡全国,广泛热播,深受欢迎,尤其是对当时的青少年影响巨大,甚至外销不少华语国家和地区,是一部十分分难得的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影视作品。

[b]1、高端领导重视,拍摄成本低廉[/b]

      可能很多《联林珍奇》情节大家都已经不记得了,就有偶带着大家边回忆便讨论,这部优秀的国产老片。一部好的电视连续之所以能成为佳作是由诸多有利的必然因素,这些好的因素可以克服拍摄技术的上的障碍,可以突破创作人员的构思;可以融入很多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也可以让国内薄弱的青少年影视环节焕然一新。《联林珍奇》就是这么一部创意、编排、刻画、风格都十分到位的影视剧。

     《联林珍奇》之所以能够在90年代初异军突起,热播全国,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领导重视,而且是深受中央一些领导的重视,前面说过此片是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同志亲笔题名;而亲自为该片担任总顾问的三个人也赫赫有名。汤晓丹、李默然、李春发。而且李默然老先生亲自在该剧中担当了主演。

      第一位汤晓丹老先生是与田汉,沈西苓等电影界重要人物多年的战友同事。建国之前的影视作品姑且不说,像建国后的一系列爱国主义题材的影片《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红日》,《南昌起义》等都是由汤晓丹主持拍摄的; 第二位李默然先生。是新中国的第一代融话剧、影视余一身,且能自成一体的优秀演员,大家都不会陌生。1962年在爱国电影《甲午风云》中塑造了爱国将领邓世昌的形象。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剧协第三届理事、第四届副主席。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在国内文艺界享有崇高威望;第三位李春发先生。这位大家可能不太熟悉,曾是中国楹联学会顾问,江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如果说前两位老艺术家是电视剧拍摄方面的牵头人或业内人士的话,那么李春发先生就是绝对专业的楹联大家,可见居中诸多优秀楹联许多都要仰仗于李春发先生。

      在演员方面选人几乎没有带名气的明星,全部是清一色的话剧演员担当。在早期的演艺圈,话剧演员无论功底,还是水平决不亚于明星大腕;唯一的一个明星莫过于李默然老先生了,其本身就是该片的总顾问,所以本质和聘请明星还是不一样的。整部电视剧内容完全是虚构内容,但是只要观看了这部电视剧往往会认为应该是一部正史剧风格。因为即使在完全虚构的情况依旧保持着风格朴实、情节跌宕、古香古色、毫无商业化色彩。但凡看过该剧,第一感觉就是毫无特技元素,也无奢华场景,可见该剧的投资成本低廉。构造如此低调的电视剧,还能从头至尾保持着人格上的高贵和正义。

[b]2、用脑才能看懂,寓教于乐其中[/b]

      一个优秀的电视剧不仅有好的故事内容,同样有一个优秀的主题曲,该片的主题曲《得意对天下》是由著名民俗歌手张也演唱,开篇第一句就是“儿时戏天真,长大行潇洒;笑有笑的来由,骂有骂的章法。”从开头的主题曲就决定了该片不仅只是用眼睛看热闹,更是需要用脑子去想问题,因为片子的制作群体本身就是影视界元老、高智商的联林高手,如果看了半天连自己都看不明白,除了智力问题那就是对牛弹琴了。

      故事的主要人物“林大秀”,在第一集里从沙滩上写了一首小诗,其中“欲雄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当时俺正上小学,还真以为这是该诗的原出处呢。里面每一个人名,每一个称呼都蕴含着对联机关,比如以主人公林大秀名字为上联的一幅对联:

      “林大秀,大秀真大羞,白面书生落虎榜”
      “何居正,居正不居正,黑心状元卧龙床”

     上联是何居正羞辱林大秀的句子,而林大秀借题发挥反羞了何居正,真是字字句句存机巧,让人百思难解中华文字的博大精深。

     与林大秀相对应的就是纨绔子弟曹龙驹,从小不爱学习,长大好色贪财,残害百姓,林大秀从小便与曹龙驹比试高下,最终能吃苦耐劳、不畏挫折的林大秀历尽艰辛成为楹联方面的一代大家,但记得曹龙驹怎么死的了,反正是没有好下场。

[b]3、引用历史典故,频出妙语连珠[/b]

      《联林珍奇》在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反响热烈。当时的政治局常委李瑞环亲自写贺信表彰。1996年,在香港无线电视台连续播出6个月,名为《联林传奇》,收视率高达25%。这一些列的佳绩,好片子之所以无法被现实埋没就在于它把我国历代文人骚客的写过一些名联佳句巧妙结合,以妙语连珠的形式,诙谐幽默的表达出来,而且有很多都耳熟能详,朗朗上口。其中在电视剧里被引用,并巧妙贯穿的有:

      明代大才子解缙少年时,父亲曾出上联:千年古树当衣架。解缙则巧妙回答:万里长江作浴盆。 根据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出的上联:闻鸡愿起舞;下联用李广射石没镞对出:射虎期穿石。  还有引用纪晓岚当年答乾隆对,乾隆上联: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纪晓岚下联: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还有纪晓岚的名对:上联大佛寺死个和尚;下联天竺国添一如来。再有上联:独角兽;下联:比目鱼;这是一个数字联,虽无数字,却都含数字意,据说是鲁迅先生少年时期所作。

      除了历代的名家对联被编剧写入了剧本,而且很多中国传统的门户楹联,也被编剧巧妙融入到整个故事情节发展之中。  如上联:两朝天子;下联:一代圣人;这副对联是朱氏祠堂专用联,两朝天子指五代后梁皇帝朱温与明代朱元璋,圣人指北宋大儒朱熹。项氏家庙对联,上联:烹天子父 ;下联:为圣人师。  还有两个四川新都县宝光寺联,哲理深厚,令人回味,上联:世外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下联: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其二上联:试问世间人,有几个知道饭是米煮;下联:请看座上佛,亦不过认得田自心来。

[b] 4、激励教育青年,深含正义旋律[/b]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类似的感受,当时这片子最受欢迎群体实际上青少年群体,那时在亲戚家里聚会,几个孩子都老老实实的围在电视机旁观看《联林珍奇》,虽然还不能完全明白对联里面的字字句句,但是往往被汉语的博大精深,巧妙变化和引人入胜的情节所深深吸引。再说这部电视剧有不少情节是极具教育意义的,有些在当时虽说是大道理,可是我们长大后也渐渐明白大道理告诉你,你都不遵守,那就等于不讲道理嘛。

     比如林大秀不畏豪强,中正做人的品格,即使打入囚牢也无所畏惧;还有林大秀的好友敢于入住鬼屋,不轻易相信迷信,不人云亦云;里面几个主人公都有不畏艰难,历尽艰辛的成长经历,演绎这些东西都是对青少年有教育意义的。因为现在很多片子,竟喜欢塑造些玩世不恭,衣食无忧,多愁善感的人物,忽略了青少成长奋斗的现实意义。使青年人在影片里找不到自己历尽艰辛的影子,找不到自己与主人公的共鸣,更找不到从电视剧中可以汲取的乐趣与真谛。

     相比较之下,《联林珍奇》却有这样的作用,正是主人公的屡屡不幸,使我们在好人与坏人的强烈对比下,找到了自己曾经有过的正义感;在主人公每每遭受困境时,让我们在角色身上找到了自己曾有过的影子;在剧中人物不断的对诗对联过程中,让我们看清了有时大人的丑恶嘴脸还不如小孩的天真无邪。(说句题外话,其实不是说人长大了就能懂事,活到八十不懂事的有很多,大人自身不能改正的不良行为,自然会影响下代。否则监狱里还是成年犯多于少年犯)。所以这部电视剧对青少年正确引导和影响风华有着非常大的作用,堪称一部好片。

[b]5、弘扬传统文化,让人眼前一亮[/b]

      中国的宝贝不仅仅是瓷器、玉器、青铜器那些收藏的宝贝,更多的还是一些无形的传统文明,就《联林珍奇》这部电视剧汇中,展现中华传统对联的文化渊源就十分丰富,如果此帖不是为了评价影视作品,搞到对联雅座恐怕也不意外。在这部电视剧中出现了格言对(即专门使用名言警句来做对子)、顶针对、写景对、门联对、庙堂对等多种作对联的手法,让人大饱眼福,一览无余。

      该片不仅文化内涵深厚而且在选景选址方面也十分符合古装剧所必需的历史风貌,比如该片拍于江西,但每一看还以为是桂林山水,从一取景就体现出自然风光的优势,没有一点是使用人造景观的。能拍出这么好的风景那要归功于总顾问之一得李春发先生了,当时他担任南昌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从地方政府角度给了摄制组大力的支持。

      还有该片拍摄使用的很多建筑寺庙和宅院都体现出古风昂然,青阶绿苔,自然幽静的特色。服装可以确定是以明朝风格的衣裳为班底,在剧中使用的官服和乌纱帽上体现的最明显,可能里面偶尔有戏剧服装改做得衣服,保持了服装的简朴低调,不像现在的片子花里胡哨,奇装异服,除了没有正经的衣服,穿什么的都有,恨不得把超短裙、长筒靴都穿到古代去。《联林珍奇》的质朴与简约,体现了厉行节约和保持人文原貌的优点。

    《联林珍奇》已经远去十几个年头了,我想很多同龄人或者是70后、60后的朋友一定还对那个林大秀怀有印象,因为电视剧里面回忆了太多的历史瞬间,复原了很多典故的起源,蕴含了深厚的文学功底,教授了无限的课外知识。我们今天看电视剧已经很少能看到贴近历史真貌,还原古风古色的影视剧了,太多的商业化因素猛烈的充斥了历史文化因素的地位,更难看到老式古装剧里人物之间的相敬如宾,礼贤下士了。如果能有全版的《联林珍奇》,请一定好好保存,它不仅是一部优秀的古装剧,更是一部文化瑰宝。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麒麟子 于 2010-1-12 08:12 编辑 [/i]][/color]

2010-1-11 20:48 Z_Artemis
本人80后完全看不懂此贴。。。
暂且高亮之,视讨论情况再续行奖励:hz1015:

2010-1-11 20:51 悼红狐
我也完全不记得这样一部电视剧,我连《小龙人》都能记着点

2010-1-11 20:52 麒麟子
回复 #2 Z_Artemis 的帖子

冠子,一共就这么一部纯粹关于对联的电视剧,难道不曾看过?:doubt:

2010-1-11 20:58 疯隐僧
纠错纠错,主人公叫凌大岫,黑心状元叫何居政。大人的贴图上就显示有主人公的名字,可见不细心:hz1021:
这部片老衲差不多记得全版,很多联也记得,都是过去有名的联的集合。
另,《乙未豪客传奇》剧名没有“清末”二字。

2010-1-11 20:58 地山谦
俺83年的。有印象看过。

2010-1-11 20:59 Z_Artemis
麒麟子童鞋乃跟时代脱节了。。这么老的片子可以记得这么清楚。。冠子是彻底完全没听说过。

2010-1-11 21:04 麒麟子
回复 #7 Z_Artemis 的帖子

冠子兄再想想,应该有一点印象


回复:疯隐僧

那个男一号童年应该是林大秀,好像是考上功名之后,谁给他改名叫作凌大岫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麒麟子 于 2010-1-11 21:11 编辑 [/i]][/color]

2010-1-11 21:07 赵哪个云
俺70后的也对这片子没有印象啊~~
:hz1028:

2010-1-11 21:11 武三郎
作为一个80后晚期,这片子完全木听说过。:hz1019:

2010-1-11 21:16 疯隐僧
[quote]原帖由 [i]麒麟子[/i] 于 2010-1-11 21:04 发表
冠子兄再想想,应该有一点印象


回复:疯隐僧

那个男一号童年应该是林大秀,好像是考上功名之后,谁给他改名叫作林大秀 [/quote]
童年也叫凌大岫,从来没有改过名。
是他童年的教书邺先生出过一个上联:
竹笋初生,几时能成林(凌)大秀(岫);不知大人是不是记得这个,结果一模糊就当真名了。

凌大岫对:
梅花新放,何日得见叶(邺)先生。

其母怪道:大岫怎能这么没大没小?

凌大岫的童年好朋友叫双喜,他的妹妹叫凌小妍,那个演员后来在上海台《封神榜》里面演窦荣的女儿。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疯隐僧 于 2010-1-11 21:22 编辑 [/i]][/color]

2010-1-11 21:25 麒麟子
回复 #11 疯隐僧 的帖子

疯僧兄见笑,不怪别人没看过,连俺都不能记得这些细节,在优酷看了一些旧片断,实在质量太差。

不过作为唯一一部以对联为题材的电视剧,电视台如果能多重播几遍就好了

2010-1-11 21:47 疯隐僧
不笑不笑,老衲记得的原因无非就是老那么几岁,又偏偏看过一两遍而已。

此剧当年放过几遍,但后来再也没有重播过。
既然大人有兴趣,老衲试试帮汝找些记忆碎片吧。

大人说,开篇第一句就是“儿时戏天真,长大行潇洒;笑有笑的来由,骂有骂的章法“,不准。
老衲还会唱这首歌,记忆中歌词如下:

青山依个秀呀水哟
走进三寸方砚
春夏秋冬呀呵依个哟
自在一幅神州图画

儿时嬉天真
长大行潇洒
笑有笑的来由
骂无骂的章法
喜怒哀乐皆成联
秃笔伶纸能生花

唉呀嘞

天地依个搭呀台哟
演尽悲欢离合
人世沧桑呀呵依个哟
尝尽人间酸甜苦辣

为人挺脊梁
是狗摇尾巴
官摆官的排场
民念民的造化
金银财宝若泥土
得意豪情走天下

唉呀嘞 唉呀嘞
金银财宝若泥土
得意豪情走天下

------------

部分剧情回忆:
独角兽那一段

凌大岫因为穷没钱读私塾,只能在窗外偷听。
这天邺先生出上联“独角兽”,
有学生对“九头鸟”,双喜对“三脚蟾”,曹公子对“百足蟹”,先生皆不满意。
凌大岫在窗外对“比目鱼”,引起邺先生注意,后来到他家做工作,大岫得以读书。那句“竹笋初生”,就是在邺先生找到大岫后对的。

---------
当年传媒不发达,看影视花絮基本都要通过广播电视报。记得报道说过,大岫童年演员是女的,叫黄丽斯。也是演过这片后老衲记得了她,后来还在电视剧《风雨桂林城》里面见过,演进步学生,再往后似乎就离开演艺圈了,反正这么多年老衲没有再见过她的名字。

2010-1-11 22:11 霜染白狐头
是不是里面有“细羽家禽砖后死,粗毛野兽石先生”那个?

2010-1-11 22:17 长葛李子龙
大和尚,乙末豪客传奇的主题曲是不是那个红萝卜的嘴儿那首?:hz1061:

2010-1-11 22:22 疯隐僧
[quote]原帖由 [i]长葛李子龙[/i] 于 2010-1-11 22:17 发表
大和尚,乙末豪客传奇的主题曲是不是那个红萝卜的嘴儿那首?:hz1061: [/quote]
片头曲:
人生总有遇到狼群的时候-孙戈弋

狼眼凶残 白牙森森
突然堵住你的路口
人生总有遇到狼群的时候
……

--------------

片尾曲:
谁说也不信他-李娜

谁说也不信他 谁说也不信他
只要我今生认定了他
走遍天涯去寻他
……

-------
老衲最近正翻唱此剧的老歌,李老师有兴趣可去让耳朵受虐一番:hz1019:

2010-1-11 22:26 促织
这部片子可是俺小时候很喜欢的,不过长大了以后不再有机会看到,虽然优酷上有,但那个效果:hz1044:

2010-1-11 22:28 疯隐僧
[quote]原帖由 [i]促织[/i] 于 2010-1-11 22:26 发表
这部片子可是俺小时候很喜欢的,不过长大了以后不再有机会看到,虽然优酷上有,但那个效果:hz1044: [/quote]
施主既然喜欢,估计记得一些情节,可考虑出些老剧的题来考人撒:hz1052:

2010-1-11 22:29 yecha1945
MS应该看过,有点印象的

2010-1-11 22:36 星义
[quote]原帖由 [i]疯隐僧[/i] 于 2010-1-11 21:47 发表
凌大岫在窗外对“比目鱼”,引起邺先生注意,后来到他家做工作,大岫得以读书。那句“竹笋初生”,就是在邺先生找到大岫后对的。 [/quote]不是,这个先生因为什么原因,要离开这个学校了,到他家似乎是辞行+勉励,出的这个对子。后来来了个新老师很刻薄,姓石,就有了另一个对子。

2010-1-11 22:41 疯隐僧
[quote]原帖由 [i]星义[/i] 于 2010-1-11 22:36 发表
不是,这个先生因为什么原因,要离开这个学校了,到他家似乎是辞行+勉励,出的这个对子。后来来了个新老师很刻薄,姓石,就有了另一个对子。 [/quote]
:hz1047:多谢纠错。
另,老衲记得邺先生是被曹家整走的。

2010-1-11 22:53 星义
:hz1026:这个就记不得了,话说大部份的戏份还是记得的。
大师,有个情节我记不清了,主要原因是因为年纪小,不理解。林大岫去考试的路上,被少数民族的人请去帮他们对对子对付另一派人,说到项羽烹了刘邦老子的事,后来对出似乎“一代圣人”的下联。大师是否记得清楚的情节?请指点。

2010-1-11 23:03 疯隐僧
回复 #22 星义 的帖子

赶考路上老衲也记不得了:hz1026:

考试那一段老衲只记得凌大岫和一考生住进客栈后,何居政装鬼作对,那考生和他对了一夜。
槐树千年成木鬼,岳阳万古为山丘。
斗鸡山上山鸡斗,龙隐洞中洞隐龙。
船漏满,盘漏干;灯吹灭,炭吹红。
后来,考官不看卷子而是抽签评状元,何居政状元,那名考生得了榜眼,但叫什么也忘了。何居政当时就说大岫对上他的联,头名主动相让,就是“大岫真大羞”那段,直到他落马大岫才对上。

2010-1-11 23:25 水镜门生
完全米有印象的片,估计播的时候偶家还米有电视:hz1026:

2010-1-11 23:27 凝望云涛
看过,印象很深刻的。

2010-1-11 23:31 夜阑
:hz1046:好像有印象看过又好像记忆很模糊了

:mellow:楼上有坛友说滴:细羽家禽砖后死,粗毛野兽石先生,貌似有印象:titter:

2010-1-11 23:31 凝望云涛
她妹妹好像叫凌燕。

2010-1-11 23:36 疯隐僧
回复 #27 凝望云涛 的帖子

凌小妍,段仕萍饰,在上海版《封神榜》里面演窦荣的女儿窦凤珍,和二王子殷洪有一段孽缘的那个。

2010-1-11 23:40 白衣天子
[quote]原帖由 [i]疯隐僧[/i] 于 2010-1-11 20:58 发表
纠错纠错,主人公叫凌大岫,黑心状元叫何居政。大人的贴图上就显示有主人公的名字,可见不细心:hz1021:
这部片老衲差不多记得全版,很多联也记得,都是过去有名的联的集合。
另,《乙未豪客传奇》剧名没有“清 ... [/quote]

本来是进来纠错的,大师纠了我就不说了。

这是个人一部感觉很不错的电视剧,里面无数的对联小故事串联让人印象深刻,可以说儿时从中吸取了大量的对联知识。
这部电视剧即使是现在来看,也是一部佳作。
看到这篇帖子,仿佛又回到少年时光。

2010-1-11 23:46 云中野鹤
:hz1046:对这个没丝毫印象,估计小时候只顾看三国演义跟武侠去了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云中野鹤 于 2010-1-11 23:47 编辑 [/i]][/color]

2010-1-11 23:46 白衣天子
[quote]原帖由 [i]星义[/i] 于 2010-1-11 22:53 发表
:hz1026:这个就记不得了,话说大部份的戏份还是记得的。
大师,有个情节我记不清了,主要原因是因为年纪小,不理解。林大岫去考试的路上,被少数民族的人请去帮他们对对子对付另一派人,说到项羽烹了刘邦老子的 ... [/quote]

是朱、项两家为自己祠堂写对联争高下。

朱家:两朝天子(指朱温、朱元璋开两代王朝)  一代圣人(指朱熹)

项家(凌为其代写)

烹天子父(指项羽烹刘邦之父)     为圣人师(指孔子拜七岁项蠹为师,《三字经》说:昔仲尼,师项蠹,古圣贤,尚勤学。就是说的这件事)

2010-1-11 23:50 云中野鹤
[quote]原帖由 [i]长葛李子龙[/i] 于 2010-1-11 22:17 发表
大和尚,乙末豪客传奇的主题曲是不是那个红萝卜的嘴儿那首?:hz1061: [/quote]
呵呵,估计不少人都将“乙未”当成了“乙末”......

2010-1-11 23:58 白衣天子
[quote]原帖由 [i]云中野鹤[/i] 于 2010-1-11 23:50 发表

呵呵,估计不少人都将“乙未”当成了“乙末”...... [/quote]

车骑多沙子小姐。。。。。。

2010-1-12 09:34 寒浞
[quote]原帖由 [i]长葛李子龙[/i] 于 2010-1-11 22:17 发表
大和尚,乙末豪客传奇的主题曲是不是那个红萝卜的嘴儿那首?:hz1061: [/quote]

查了一下,红萝卜的嘴儿好像不是〈联林珍奇〉得主题歌,优酷上的主题歌明显是民族唱法。


红萝卜的嘴儿因该是〈康德第一保镖〉的主题曲。

〈联林珍奇〉的几首歌音乐因该都是民族唱法的。

2010-1-12 15:54 风精之羽
偶80年的,也看过这片。

记忆最深的是主角的妹妹给反派公子出的两个对,一个没下联,另一个对得比较滑稽

没下联的是:烟沿檐,淹燕眼
另一个:钟鼓楼中,终夜钟声敲不断   反派公子对的貌似是:xx(具体啥名字记不清)河里,满河鲤鱼捞不完

还有个印象。。。貌似。。。主角的妹妹最后还是被反派公子强行xxoo了。。当时看的颇为不爽。

2010-1-12 16:46 疯隐僧
回复 #35 风精之羽 的帖子

钟鼓楼中一联,那个鲤鱼捞不完是曹公子请人对的,而且被凌小妍否定了,她说:“成群鲤鱼”能对“终夜钟声”吗?就把曹公子和师爷给撵走了。听说钟鼓楼中一联是绝对,一直没有人对出很好的下联。
至于凌小妍被辱,楼上记忆基本准确。当年报纸还登了花絮,就是小妍的演员在山洞里用剪刀捅曹公子,因为太入戏还真捅了。事后,小妍的演员连连对曹公子和其女友说对不起。曹公子的演员本来有点气,但后来看到回放,发现自己的痛叫的表情实在是太真实不过,于是就算了。
最后,凌小妍因为不是清白身,不愿嫁给青梅竹马的双喜,选择了自尽。双喜拿着小妍的遗物——一对手镯在那里痛哭,这个镜头还剪辑到了片头里。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疯隐僧 于 2010-1-12 16:47 编辑 [/i]][/color]

2010-1-12 17:00 风使
印象深刻,串连了很多典故里的名联,虽然才子佳人斗恶霸的戏路老套了点,不过主题现在看构思也蛮新的。就奇怪现在的编剧怎么就不擅于挖掘这类蛮有看点的大好题材,老是钻豪门争家产三角恋这种死胡同。

2010-1-12 17:11 御剑
[quote]原帖由 [i]麒麟子[/i] 于 2010-1-11 20:19 发表
《杨家将》、《唐明皇》、《杨乃武与小白菜》、老版《四大名著》都是不错的片子、武侠类的如《江湖恩仇录》、《清末乙未好客传奇》等,这些老片子虽然有些剪辑稍显混乱,但是不依赖电脑特技、不需要加工合成,架空虚构合理,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不过有些经典剧集随着时光的流逝逐渐被人忘记,下面就说一部被忘得差不多的老剧目《联林珍奇》
[/quote]
身为80后的偶,除了主题外,lz说的其他剧都印象很深,那个乙未豪客传奇同一批演员演的另一电视剧《狼行拂晓》更是深深地雷到了偶,从没拿过枪的女主之一拿着把枪扫掉n个鬼子:hz1024:

2010-1-12 17:31 风使
忽然想到更老的一部古装戏...《珍珠传奇》,估计更没人知道了。:emot23:

2010-1-12 17:43 徐寧
[quote]原帖由 [i]风使[/i] 于 2010-1-12 17:31 发表
忽然想到更老的一部古装戏...《珍珠传奇》,估计更没人知道了。:emot23: [/quote]
“天资蒙珍宠,明眸转珠辉。兰心慧资出名门,吴兴才女沈珍珠……”CTV的老片,主演施思、姜厚任,配角寇世勋,大唐沈妃珍珠娘娘在安史之乱的经历,因为被丈夫太子李豫误会浪迹天涯,后来就算丈夫悔悟她也有骨气地不回头。本剧基本全部在舞台拍摄,最后一句旁白是:“据正史记载,大唐沈妃珍珠娘娘在安史之乱时流落民间。后来,唐德宗李适因为思念母亲,曾几次出宫寻找,均不得下落。”
大人写怀旧帖吧,本将军定去唱和:hz1052:

2010-1-12 19:25 钱尘往事
这部电视剧的名字不记得了,那时候断断续续的看了大部分。也是从这部电视剧开始,对“对联”有了很深的印象。说说印象比较深的几个片段:

1.凌大岫落榜之后,皇帝上早朝说自己做了一个噩梦:大明江山无故自崩等(好像是有四样景象,记不清了),让大臣解梦。头一个说这是吉梦,理由是“梦是反的”,皇帝不悦——你上次给我解梦可是按照“梦是正的”来的,令人拉了出去(估计是打板子了)。第二个说是凶兆,皇帝又不悦——我大明国泰民安,哪来的凶兆?又命人拉了出去。这下没人敢说话了,皇帝更加不悦——怎么不帮朕解忧啊?。于是和凌大岫交好的一位大臣推荐凌大岫来解梦。凌大岫说这是吉梦,因为梦中景象刚好是很好的对联,有“山崩地太平”、“花谢子团圆”等佳句。皇帝龙颜大悦,又让凌大岫对了几个对联,因为他最后对的一句有“探花郎”之语,便点凌大岫做了探花。

2.凌大岫做地方官,利用“移椅倚桐同赏月”、“点灯登阁各攻书”这副对联破了一个奇案。似乎为了让观众能明白这副对联,还打出了字幕,那时候的电视剧字幕可是很少的。

3.凌大岫后授官“江南巡抚”(应该没有这个官衔吧,巡抚貌似只管一省的),那个恶人曹公子(做到太守了)刚好被他管。曹公子得知消息后慌忙跪迎停在城门的官轿,结果一跪跪了半个多时辰,这才发现轿子里只有一双靴子。于是有了“太守门前跪靴”的笑话。

4.凌大岫被陷害入狱,直到皇帝驾崩、新皇继位才平反出狱。那个时代的人,命运系于皇帝一念间啊……

2010-1-12 19:29 御剑
[quote]原帖由 [i]风使[/i] 于 2010-1-12 17:31 发表
忽然想到更老的一部古装戏...《珍珠传奇》,估计更没人知道了。:emot23: [/quote]
这个知道的人应该很多,主题曲当时很红啊,到现在偶都会哼。。。
顺便提个更老的的古装戏,也是台湾的。。《昭君传奇》

2010-1-12 19:31 疯隐僧
[quote]原帖由 [i]钱尘往事[/i] 于 2010-1-12 19:25 发表
凌大岫后授官“江南巡抚”(应该没有这个官衔吧,巡抚貌似只管一省的),那个恶人曹公子(做到太守了)刚好被他管。曹公子得知消息后慌忙跪迎停在城门的官轿,结果一跪跪了半个多时辰,这才发现轿子里只有一双靴子。于是有了“太守门前跪靴”的笑话。 [/quote]
曹公子没有做太守,只做了县令。凌大岫巡察到曹县令的地盘时,没坐轿,而是微服,刚好曹县令的船需要纤夫,就把凌大岫抓去做工了。后来,凌大岫就反整回了曹县令,之后做联一副:

凌巡抚河边拉纤,曹县令城外拜靴

他拜靴的镜头见楼主第一张贴图的左下那张。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疯隐僧 于 2010-1-12 19:36 编辑 [/i]][/color]

2010-1-12 22:25 老实和尚
这片子当初很是爱看,不过情节没有几位记得熟悉

2010-1-13 10:12 风使
回复 #40 徐寧 的帖子

我那时候年纪太小,只记得跟着看了《珍珠传奇》,具体情节一片模糊,我到现在都很有兴趣看后宫奸妃戏,看来启蒙就是《珍珠传奇》...

非常诧异释大师能把这些这么老的片子情节都记得那么清楚,太神奇了,怀旧帖非他莫属。我还是走我的先锋戏剧路线去吧~~

无论是《昭君传奇》还是《珍珠传奇》台剧都特爱戏说...记得那个宋罔陵当年真PL啊!

2010-1-13 10:22 马后炮
珍珠传奇虽然是台湾风格的片子,但和大陆的联林珍奇都有个共同的优点,就是人物的设计比较贴切古装剧的根本风格,

不像现在的古装剧,穿的不三不四,奇装异服,都看得没感觉了

[img]http://ent.cqnews.net/ylove/200909/W020090902515684357135.jpg[/img]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马后炮 于 2010-1-13 10:23 编辑 [/i]][/color]

2010-1-13 13:22 御剑
[quote]原帖由 [i]风使[/i] 于 2010-1-13 10:12 发表
我那时候年纪太小,只记得跟着看了《珍珠传奇》,具体情节一片模糊,我到现在都很有兴趣看后宫奸妃戏,看来启蒙就是《珍珠传奇》...

非常诧异释大师能把这些这么老的片子情节都记得那么清楚,太神奇了,怀旧 ... [/quote]


宋罔陵确实很有气质,去年在偶们坛子某人的网店里买了台版的天龙八部,里面宋罔陵饰演的无论是王语嫣还是李秋水都无愧神仙姐姐

施思除了这部珍珠传奇,另一部飞燕惊龙也颇有神韵,就是男猪是尔东升,现在看来感觉怪怪的。。。

2010-1-13 23:25 白衣天子
飞燕惊龙剑胆琴心。。。。。。。。。。。

喜欢看陈玉玫,不过不是这部珍珠传奇里的崔妃,是鹿鼎记里的阿珂和情人看刀里的高唐公主。

2010-1-13 23:41 疯隐僧
回复 #48 白衣天子 的帖子

《飞燕惊龙》其实影响力低于《金剑雕翎》,话说老衲看《珍珠传奇》时就觉得崔芙蓉比沈珍珠漂亮,不过没注意演员名字。
中视那帮女演员漂亮的不少,但老衲当年竟喜欢看张咏咏,总觉得她有一种忧郁的气质让人心生怜惜,无论她演多坚强的女子这种感觉都存在:hz1054:

2010-1-14 12:01 白衣天子
大师看来和我感觉一样啊,握手。
在我心里,飞燕惊龙的确是不如金剑雕翎。张咏咏形象演技都不错,奈何只演了半部金剑雕翎。
不过蝉翼传奇,她演了整本,可以一看,和张晨光的搭配看上去也蛮好。

当年的周绍栋真是帅啊。。。。。。。。

2010-1-18 17:02 麒麟子
几天没看,大家回忆的片子还真不少。其实台湾的片子构思都不错,就是说话声音都有点舌头宽,再就是有些布景实在搞得太假。

香港的原本很优秀,但是现在奇装异服的现象太多,一看感觉就像有恶搞一样。说来说去还是咱们大陆的老片纯朴,真实,虽然一些拍摄技法比较落后,容易进俗套,但是当初的所有投入都不虚假,不想现在这么做做。

2010-1-19 17:47 白衣天子
江湖恩仇录,白眉大侠,甘十九妹

2010-1-19 20:22 御剑
[quote]原帖由 [i]白衣天子[/i] 于 2010-1-19 17:47 发表
江湖恩仇录,白眉大侠,甘十九妹 [/quote]
第一个最后男猪脚牺牲"色相"了,后2个最后无论猪脚还是配角基本都死光光了,杯具啊,深深伤害了偶那时幼小的心灵

2010-1-19 20:47 星义
话说甘十九妹我觉得还过得去,倒底原著就写的不错,张子建那会是新人,演的倒也老成。不过对白太长,废话太多。白眉大侠呢,当时特技水平太差,全是土法的特技,大家也愿谅他吧。呃,白眉大侠里也有张子建哎,这小子看来出道挺早啊,冷不丁就在哪个片子里露一脸。不过白眉大侠之前还有部三侠五义,其水平更是在白眉大侠之下。

2010-1-19 20:53 麒麟子
看了楼上几位的讨论,偶觉得上面所说的几部国产古装剧其实正是大陆武侠剧开始吸收港台元素的开始,不知道大家记不记得还有一部《梁山奇缘》是写施耐庵和梁山泊后代的,演得还算一般。
《联林珍奇》之所以感觉好,就是因为该片不受港台片子文化的影响,原原本本的把国产古装剧的风格演了出来,人物的行为举止也符合古人的礼仪习惯,语言措辞也符合历史原貌,即使是完全架空的情况下,也能把人带到历史的回忆之中。

2010-1-19 21:53 星义
《梁山奇缘》同时的还有一部片子,《新七侠五义》,一路人马拍的。不过当时就比较的奇怪,施先生是元末的,梁山是北宋的,这么多年过来,梁山的人竟然没有绝种……

2010-1-19 22:12 白衣天子
是《梁山奇情》,和《新七侠五义》一样,主演都是张多福,他现在是做导演,导了很多古装电视剧:《县令黄马褂》《快嘴李翠莲》、《爱情宝典》等等。
个人觉得他的古装扮相还是很看得过的。算得上一英俊小生,当年和老戏骨达式常合演过电影版《书剑恩仇录》

至于老版《三侠五义》,该片今天看来既不华丽也不花哨,却很有股评书的原汁原味,值得一看。顺便说一下,
主演邵英健和寻峰都是全国武术冠军,前者似乎只演了这一部电视。
后者演过《岳家小将》、《方世玉》,还曾在元彪主演的《新碧血剑》里露过几面,一手七绝旋风剑让人印象深刻,不过现在也基本销声敛迹了。

2010-1-20 20:27 大将张辽
怀旧帖啊,N多看过,可惜,N多的剧情又都记不住了。。。
联林珍奇,挺好的片子,小时候看很羡慕那些人的文才啊。。。
狼行拂晓的主题歌不错,那个叛徒也挺意外,倒是那个北条教官兄弟二人各有特色,尤其是那个弟弟跟搭档,活宝啊。。。
梁山奇情中好像有个女的不知怎么成了元人女儿来着,好像施耐庵跟她搞出点火花来了。。。

2010-1-20 21:03 陶心
我小时候看过,应该是在暑假里……还认识了一个平时没有用到的字——岫——当然学到的不止这些。当时不少电视剧拍的是一种艺术境界,而且这个境界没有自清自孤,却实实在在值得回味其高。

另,上一辈的某些人对于一些问题喜欢说“八〇后不懂”云云,他们喜欢这么讲,也只好随他们这么讲。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陶心 于 2010-1-20 21:05 编辑 [/i]][/color]

2010-1-21 15:12 白衣天子
很多时候,看戏的环境变了,心情也变了,评价也会不一样。有时候,我接触到的很多小弟弟们,的确是有很多雷人的言语,难免对我们这一代人很多美好回忆有些冒犯。但一概说80后不懂,的确有一竿子扫倒一船人的嫌疑。

页: [1] 2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