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9 12:02
罗中
疑问
最近看书老是有开府仪同三司字样,这句话啥意思望高手指点
2010-1-9 13:09
XM8
这词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含义,不过一般来说唐宋元时期,它是指文散官第一。
2010-1-9 15:23
loner2010
[quote]原帖由 [i]罗中[/i] 于 2010-1-9 12:02 发表
最近看书老是有开府仪同三司字样,这句话啥意思望高手指点 [/quote]
拆开解就是了
“开府”什么意思,“仪”什么意思,“三司”什么意思,这不就结了?呵。:hz1022:
2010-1-9 16:26
岳光寒
开府本来是三公一级的高官所享受的特殊待遇,指可以建立府署并自选僚属,所以“开府仪同三司”的本义就是“享受与有资格开府的三公一样的待遇”的一种头衔,隋唐开始作为文散官官阶。注意,“仪同”是享受这个级别的规格和待遇,并不一定是真的可以开府,事实上隋唐以后三公也不能开府了。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岳光寒 于 2010-1-9 16:41 编辑 [/i]][/color]
2010-1-9 16:48
上校团长
就好比“同进士出身”一样
2010-1-9 16:54
三种不同的红色
开府就是官员可以建立自己的府署,自己选任僚员。
三司就是司徒、司马、司空。
简而言之,开府仪同三司,就是给他和三司相同的可以开府的待遇。
2010-1-9 17:03
XM8
“开府仪同三司”这个名词的出现本来是为了应付某些地位不到三公却要班次、礼遇比拟三公,或是地位不到三公,但是却要开府的官职。先有”仪同三司“、后有“开府仪同三司”,至于勋官或是文散官的“开府仪同三司”和黄权以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的性质都不一样。
以仪同三司及开府名官,虽或如《晋志》自邓骘、黄权始,而其事闻间已具见于前。盖汉以司马、司徒、司空为三公,亦名三司。司马主兵,即太尉又称。三府掾属皆得自辟召至。开府仪同三司,则将军制也,前汉武帝亟用兵,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皆兼大司马位。光武中兴,吴汉亦以大将军为大司马,均在三司之中,故不另开府,及明帝以弟东平王苍为骠骑大将军辅政,置长史掾史四十人,位在三公上,开东合,延英雄。班固奏记说王,一则曰:“幕府新开,广延群俊。”再则曰:“宜及府开,以慰远方。”是为后汉开府之始,然仪淩三司,固不必下同三司也。章帝建初三年,令舅车骑将军马防与九卿绝席,班同三司,是又即为后汉仪同三司之始。既同三司,自得开府辟召。故明帝并令防置掾吏十人,岁举吏二人。骘之以车骑将军仪同三司,明即用防故事。观黄权虽实开府,而《蜀志•权传》仍止云:“迁车骑将军、仪同三司”而已。固不待明言“开府”也。
2010-1-9 17:20
alance1981
开府意为为建公府,自辟僚属
仪同三司意为非三公官而得亨受三公的待遇
东汉延平元年,邓骘加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仪同三司始此。
曹魏景初三年,任黄权为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开府仪同三司始此
2010-1-9 22:29
伟君子
小小的疑问,假如以后开府仪同三司成为一种名誉上的象征,
那么应该叫仪同三司,何必再要开府二字?
2010-1-10 00:31
XM8
“开府仪同三司”的出现就是为了让人家能开府,后来用惯了,不能开府还叫这个名字。作为从一品文散官的“开府仪同三司”既不能“开府”,也不能“仪同三司”,不过是借用了这个名字而已,性质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当然它也不是名誉上的象征,而是一个官员的本品。反倒是真正的三公三司变成了一种荣誉头衔。
PS:散官制度即使是在最严谨的唐宋时期,也有被乱用的时候,这时的“开府仪同三司”倒是经常被用来当做荣誉头衔。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XM8 于 2010-1-10 00:35 编辑 [/i]][/color]
2010-1-10 04:38
romadream
回复 #9 伟君子 的帖子
开府可不是紧紧地名誉象征而已,如果没有开府的全力,是不可以自辟僚属的
2010-1-10 14:29
关毛
这都是三国时期军阀四起,形成的一个说难听点就是畸形的官职。
某些人没有开府的权利,但是人家已经开府了,掾属也有了。皇帝想笼络他,但是封他三司的官爵又不行,只能追这一个封号了。十六国南北朝是开府仪同三司最泛滥的时候,基本上只要是个人能拉起一支队伍,就能得到这个封号,当然已经跟职位无关了。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