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0-23 10:49
happybear
《三国演义》疑惑之一:诸葛亮为什么要挑逗周瑜
[font=宋体]在赤壁之战的准备过程中由于诸葛亮展现了非凡的能力,导致周瑜三番五次想杀掉诸葛亮,而且设计了几次陷阱,准备借机除掉诸葛亮。虽然诸葛亮几次都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化解了危机,但诸葛亮为什么在知道周瑜对自己的态度的情况下还是一次又一次地故意与周瑜作对,激起周瑜的怒火,让周瑜非要除掉自己而后快呢?[/font]
[font=宋体]诸葛亮第一次与周瑜见面,就引起了周瑜的杀心。事情的起因是由于诸葛亮看出孙权只是勉强同意和曹操开战,在心里并没有下定决心,所以告诫周瑜要先让孙权下定决心。这样才不会在未来的战争中由于犹豫不决影响指挥。周瑜在发现孙权确实是这么想的时候,就产生了除掉诸葛亮的想法。在听从鲁肃的建议派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去劝降未果之后,周瑜决定杀掉诸葛亮。当然,这个时候的诸葛亮并不知道周瑜的想法。[/font]
[font=宋体]但紧接着,周瑜就把除掉诸葛亮的想法付诸行动了。为了找到一个合理方法除掉诸葛亮,周瑜让诸葛亮去抢劫曹操的粮草。这本来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管谁去要求活着回来基本没有可能。诸葛亮那么聪明的人当然一眼就看出周瑜打的到底是什么主意了,当然要想办法逃过这一劫。[/font]
[font=宋体]本来诸葛亮不是东吴的将领,在东吴基本是个客人,而且按照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以及巧舌如簧可以把这件事情推托过去的,但是诸葛亮并没有采用这样的方法。而是借用鲁肃的口激起周瑜的争强好胜之心,让周瑜自己放弃了这一任务。但是,事后诸葛亮又把自己激周瑜的想法告诉了鲁肃,激起了周瑜更加要除掉诸葛亮的决心。[/font]
[font=宋体]这个时候,也许诸葛亮还认为双方应该精诚合作,不应该相互猜忌,所以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font]
[font=宋体]但是,借下来诸葛亮故意说破周瑜杀蔡瑁的反间计,故意将草船借箭的时间由十天改为三天,识破苦肉计等等都激起了周瑜要杀诸葛亮的决心,再加上诸葛亮借东风的神奇表现,周瑜杀诸葛亮基本上成了不可更改的任务。[/font]
[font=宋体]那么,诸葛亮既然在周瑜让他劫军粮的时候就已经看出了周瑜的用心,诸葛亮为什么还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刺激周瑜,让周瑜想方设法除掉自己呢?[/font]
[font=宋体]其实,这些都是诸葛亮的良苦用心。在诸葛亮的心中,这些都是借助赤壁之战实现刘备集团战略的必要。[/font]
[font=宋体]按照诸葛亮在隆中定下的战略,刘备应该趁刘表去世的时机占领荆州,获得一席之地。但是由于刘备所谓的仁慈放弃了机会,使得刘备被曹操一路追杀,差点在长坂坡全军覆灭,错过了实现战略的时机。而此时,刘备手下的兵力已经基本上损失殆尽,只剩下刘琦手里的几万人马一点军队,要想实现占领荆州的计划,就必须联合东吴孙权击败曹操,再乘机占领荆州。而这些都需要刘备集团在赤壁之战中不能损失军队,而且要在赤壁之战后迅速利用机会占领荆州。这就需要刘备的部队不参与正面进攻,而是能够按照自己想法提前部署,这些都需要刘备的军队不参与正面战斗。[/font]
[font=宋体]但是作为联军的刘备一方不参加战斗,显然是没有理由的,所以诸葛亮只能靠自己的能力激起周瑜的争强好胜之心,让周瑜赌一口气认为不要依靠刘备的力量,仅用东吴自己就能取得胜利,这样刘备的军队就可以以逸待劳,专拣果实了。[/font]
[font=宋体]事实上,后来的周瑜除了在谋划如何战胜曹操之外,就是在想着如何与诸葛亮都智了,所以在战争打响的时候,周瑜都始终没有要求刘备军队参与战斗,甚至是策应都没有。[/font]
[font=宋体]这就是诸葛亮故意与周瑜较劲的原因,显然,不管从表面上,还是实质上诸葛亮都取得了全面的胜利。[/font]
2009-10-23 17:35
伤云
一、因为小说要有对手戏才好看。
二、罗贯中写三国演义那会儿,这些故事都已经流传的很广了。
2009-10-25 00:10
李程公子
[quote]原帖由 [i]happybear[/i] 于 2009-10-23 10:49 发表
借下来诸葛亮故意说破周瑜杀蔡瑁的反间计[/quote]
周瑜杀蔡瑁?:mellow:
2009-10-25 14:35
循环
回复 #4 李程公子 的帖子
杀蔡张不是周瑜用的计?
2009-10-25 14:46
527598905
的确是周瑜借蒋干之手让曹操杀了蔡瑁张允的
2009-10-25 15:41
崔浩
这样是为了体现诸葛比周瑜聪明吧。反正演艺中很多情节我觉得有些儿失败。
比如激将周瑜那几次,有点乱套。周瑜就不说了,有的地方显得我们丞相也没有大将风度。:angry:
2009-10-25 16:51
天下奇才
小说就是要有紧张的情节才好看,你说诸葛一到江东,与周瑜一起三下五除二,放把火,曹操一撤兵,赤壁大战结束了,估计就不会对后人这么大影响了
2009-10-26 10:35
天宫公主
我个人的解读(只限于演义,和历史无关),一直认为这是在给三气周瑜铺路。小说上对周瑜欲除诸葛亮用了不少明笔,但难道诸葛亮就不想除掉周瑜么?周瑜若在,刘备就不敢像后来那样,放关羽一个人守荆州自己入川。刘备花了三年时间才灭掉刘璋,周瑜要是活着,怎么可能那么老实?既然诸葛亮早就有入川的打算,既然诸葛亮也发现了周瑜这个强敌,而且这个强敌也有入川之意。。。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除之。。。所以,诸葛亮前脚除掉了周瑜,刘备后脚就开始实施入川计划。。。
2009-10-27 10:44
happybear
回复 #9 天宫公主 的帖子
天宫公主的观念偶同意 ,唯一的问题是诸葛亮应该设想不到周瑜会被气死,想警告周瑜倒是真的
2009-10-27 11:32
吴越春秋
小说里的人物举动不一定要像历史上那么深谋远虑,很多是情节需要。
罗贯中的本意应该是突出诸葛亮的聪明,给他制造险境再让他化险为夷。但我看后的感觉是,诸葛亮以欺负人为乐趣。:q```+
2009-10-27 11:54
天宫公主
[quote]原帖由 [i]happybear[/i] 于 2009-10-27 10:44 发表
天宫公主的观念偶同意 ,唯一的问题是诸葛亮应该设想不到周瑜会被气死,想警告周瑜倒是真的 [/quote]
非也,周瑜必须死。单单警告的话,诸葛亮前脚走,周瑜后脚就敢打荆州。而且,别忘了周瑜活着的时候,庞统可是东吴的人。
2009-10-29 16:24
lmozhly
为了证明猪哥比周鱼聪明呗
2009-10-29 18:01
zeloti
[quote]原帖由 [i]崔浩[/i] 于 2009-10-25 15:41 发表
这样是为了体现诸葛比周瑜聪明吧。反正演艺中很多情节我觉得有些儿失败。
比如激将周瑜那几次,有点乱套。周瑜就不说了,有的地方显得我们丞相也没有大将风度。:angry: [/quote]
按照逻辑、历史事实和常理来说,这绝对是失败的,但小说要引人入胜,就必须如此
2009-11-11 22:34
zoxeowww
一切都是因为小说的缘故~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