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炎黄春秋 » 徐敬业反武氏事业操作性探讨


2009-9-1 11:53 江城子
徐敬业反武氏事业操作性探讨

敬业起兵,旬日间得胜兵十馀万。当是时,中宗初被废,武氏暴虐荒淫已现端倪。李氏诸王分崩离析,而天下臣民感念皇唐甚深。

如果徐敬业以少量部队四下出击联络,而以主力部队突击猛进,自扬州直取洛阳(即采用魏思温之际),未尝不能成功。可惜徐敬业既没有先祖的军事才能,又存有割据一方的私心,导致最后身败名裂,居然有唐一代都没有得到赦免,不禁令人扼腕叹息。

故此发帖,与大家探讨一下,徐敬业反武氏之举是否有成功可能?如果要成功,还需要哪些额外条件?

1、天时:中宗无辜被废,睿宗被幽禁;武氏子弟乱朝政已久,按道理应该是不错的起兵时机;
2、地利:洛阳扬州距离不远,兼以攻其不备,旦夕之间,洛阳可下;
3、人和:如果以清君侧迎圣君的名义,还是有很大的号召力的(骆宾王的檄文实在太精彩了)。可惜有徐敬业叔父李思文这类官员苟且人间,媚于武氏,坏了李敬业的大事。

徐敬业失利因素:
1、主帅徐敬业的能力不行(也就比明朝宁王朱宸濠强点),与其祖父相比差的太远;
2、当时武氏控制力还很强?:funk:

匆匆数言,期待大家的珠玉良言。。。:lol: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江城子 于 2009-9-1 14:18 编辑 [/i]][/color]

2009-9-1 12:16 平原相
关键就在洛阳旦夕之间是否可下。万一不可下,顿兵于坚城之下,结果就很难预料了。就像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能否短时间攻克长安一样。

2009-9-1 12:25 一世浮尘
我是看客,大家多多发言啊:)

2009-9-1 12:47 沈浪
标题徐敬业,文中李敬业,虽然无错(李为赐姓)还是说明一下或统一的好:lol:

2009-9-1 13:08 吕布貂蝉
不行 武氏根基已深 只能从上而下了 一举控制武氏方可成功

就那点兵 怎么打的下洛阳呢  旦夕不下 就反被围困了

2009-9-1 14:23 江城子
回复 #4 沈浪 的帖子

多谢沈兄提醒,已经统一为徐敬业。既然李唐皇室不给他恢复名分,那就还是姓徐吧,祖先的姓也不辱没他。

[quote] 不行 武氏根基已深 只能从上而下了 一举控制武氏方可成功

就那点兵 怎么打的下洛阳呢  旦夕不下 就反被围困了[/quote]

从后来拥护中宗复位的情形来看,只要有内应,几百人就能在洛阳城里举事了。后来明朝燕王谋反,也是兵锋直下南京。大位一定,虽然南方广大地区尚忠于惠文皇帝,仍然可以传檄而定。

2009-9-1 14:30 tiger1970
直扑洛阳是当时唯一方法。

因为从任何地方来看,徐敬业都没有机会。唯一的机会就是短时间内拿下洛阳,擒获武后,立新君,号令天下。
所以这计策虽然本身十分冒险而又无后着,但却是唯一可行的计策。

楼主提到明朝宁王朱宸濠。他的处境很类似。最好的计策就是直扑京师,干掉武宗。这也是唯一可行的计策。如果他直扑南京,不过扰乱天下而已,不足为虑......结果连这点机会王守仁也不给他,直接把他给从长江上拴回南昌,这就根本没啥啦......

多一句嘴:
我一直觉得李自成也适用这个情况。拿下北京,然后接受招安,以威宗或者威宗太子为帝,挟天子而令诸侯,当是另一局面。
如果以陕西为根据地,河南、山西、湖北为前线,稳扎稳打,以闯军战斗力,就算不输,战局三年五载也不会明朗。

魏延的子午谷和这个不能比。
这个是天下就这一个政权,你徐敬业再有理,你的兵力和控制力都是有限的,远远低于中央的资源。因此,唯一的办法就是你尽快变成中央。否则割据一方,你根本架不住中央集合全国力量的泰山压顶之势。这有两个条件:一是法理上说得过去;二是利用中央无准备之机会迅速突破。安禄山就是这个路数。可惜他法理上说不过去,导致地方反抗......
魏延那计策是敌国争斗。就算你出子午谷成功,拿下长安,也离洛阳、许、邺很远。这就给魏国一个反应机会----魏国国力即使同时两线作战都能做到。就算张合也不成,魏国强大的资源压上去,你也要退回去。而且本来是敌国,传檄而定是不可能的。好在四川有地利,人家进攻不方便......相对来讲,武侯那办法好一些,就是把战线扯开,拉长对方的补给线和战线,设法调动对方以寻找机会......可惜马幼常没顶住,让人家打了个中心开花......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tiger1970 于 2009-9-1 15:22 编辑 [/i]][/color]

2009-9-1 14:41 zidaneluo
徐敬业反武氏只是蛊惑人心的口号,自己想称王称霸才是真实意图,这一帮子人大都是眼高手低的浅薄狂徒,失败没有什么好可惜的。唯一值得称道的,也就骆宾王得那篇文章。

2009-9-1 15:11 wwwind
“人和”一说,最蛊惑人心。武氏乱唐?是祸乱?是淫乱?还只是最高统治阶级(皇族、外戚)之间的内斗?还是天下百姓当时不能存活,希望改变皇帝来活命?百姓只需要的生存空,哪会管你皇帝有几个男人和几个女人。一些政治野心家想趁机谋取权力,确找到了比较好的借口。但绝不是最致命的口号。对一些知识分子有些吸引力。
既然百姓不一定支持,所谓“人和”只是一心所愿,而事实并不是如此。宿卫两京的禁卫军的首脑被反复清洗,剩下的已经非常忠心于目前的掌权者。
地利?何来地利?武则天在长安和洛阳经营数十年,身边常驻的禁卫军就是强悍的战斗力。坚城之下,“地利”一说,以奇袭取胜,不足信。
“天时”?武则天掌控中央政权,拥护者甚多。虽口服心不服人甚多,但当时基本只是对称皇帝一事而言。先前反对她掌政的人早早打发去荒蛮之地等待天命。 而武则天本身在治理天下,控制朝政的能力非常强,这连许多政治老手都非常佩服。反过来看,但是又几个人服他徐敬业?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wwwind 于 2009-9-1 18:07 编辑 [/i]][/color]

2009-9-1 17:51 江城子
回复 #9 wwwind 的帖子

武氏为一己之私,任用本家亲戚,肆虐宇内;内除无辜帝妃,外杀忠良王臣。帝子王孙,多遭戗杀。致使皇唐天下沦落外姓。若非张柬之等乘此贼病重发动兵变,则真不知将会成为谁家之天下。

武氏一朝,固然有不少能臣,可惜俱是不识大义之辈,为身家性命故,弃六尺之孤甚至唐室天下。

至于武则天看清所谓身后事就比较夸张了。武氏死后,天平公主权势熏天,要不是李隆基再次谋划突然袭击,时局还真不好说。

2009-9-1 17:58 三种不同的红色
说句和帖子无关的话。

在武则天给丈夫送了无数顶绿帽子之后,死后居然和高宗合葬。真不知道九泉之下她怎么有脸去见丈夫(或者是丈夫怎么有脸去见她。):titter:

同时,偷偷 笑一下老江的“天平公主”。

2009-9-1 18:05 koko4444
我觉得,条件足够了,至少逼武氏还政是有可操作性的
只是徐敬业自己志大才疏而已,完全是人谋的水平太差嘛
上策奇袭洛阳,逼迫还政
如果到处游击,军事能力好,达到乱天下还是有机会的
毕竟武则天的军事也很一般,武则天当政的时候,唐朝的军队外战的战绩不好,比前面的年头差多了
而且,李氏的力量也很强,如果,双方对持,天下大乱的机会很大

2009-9-1 18:05 江城子
回复 #11 三种不同的红色 的帖子

奇怪,我用的拼音啊。 Tian,Tai?:funk:

至于绿帽子。高宗都好意思去见他爹。武氏想来也不用害怕吧。:lol:

2009-9-1 18:25 wwwind
回复 #10 江城子 的帖子

不好意思,先前的文字,那时没见到你回帖,就编辑掉。编辑好之后,发现你的跟贴。
说到,身后之事。如果当时武则天在世时,就全力支持太平公主。以太平公主的能力而言,李隆基和他老爹就没机会了。她好像是搞政治平衡术,却没把最重要的名分给太平公主。所以,太平公主真想谋反时,就发现没那么能像她母亲那样真正的掌控朝局。明的暗的,天时不在她一边。身为太子,当然有天时。而且李隆基很好地享受武则天留下的遗产------大臣们对武氏掌权的厌恶和对李姓皇族的向往,这是人和。别忘了,李隆基可是武则天调教出来的皇孙,从感情上肯定不会反对武则天(自己亲祖母),否则立自己于何地。所以原先武氏部下并不是很排斥他。地利么,小李就相对而言,凶险的多,实权少。但最后用自己从先祖血统里的权谋之术夺得天下。
武则天对张柬之他们的图谋是有所了解的。毕竟做皇帝这么多年,杀了不知多少人。她知道,张他们支持的到底会是谁!

2009-9-1 18:38 XM8
如果他能策反黑齿常之那还有戏,否则还是洗洗睡吧

2009-9-3 08:41 我意天下
唐人眼里国未必就一定高于家,否则,武则天以一女流身份如何能登上大宝?武则天死后,韦后太平公主等等,女人当政仍然大有市场。

话说,谁当皇帝那还不都一样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