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8-6 08:22
股线谱
秦末天下大乱,驻守长城的秦国边将们没有忘记自己的职责
秦末天下大乱,冒顿率领部众顺利返回了河套地区,在东西漫长的边境线上进行抢掠。
此时楚汉相争进入高潮,驻守长城的秦国边将们完全处于被抛弃的境地,军事上没有救援,经济上毫无补给,政治上也不知道刘邦项羽最终谁会掌握中央政权,可贵的是秦国将士依然没有忘记抵抗匈奴的职责,所以匈奴也只是在几个容易攻击的地区得手而已,没有深入中原腹地。
可见当时的秦人是多么的淳朴,如果换在后世,可能立马与外族合流引兵杀向中原
2009-8-6 08:39
股线谱
后世总讲汉击匈奴,去病英武,那是举全国之力,有后勤有补给
秦末戍边将士就完全不一样了,国破家亡,可他们还是监守自己的岗位,他们知道来自北方的狼才是真正的敌人
2009-8-6 09:00
jiannxiao
说得好 门外的敌人才是真正的敌人
2009-8-6 09:19
三种不同的红色
《史记·匈奴列传》:[color=Red]十馀年而蒙恬死,诸侯畔秦,中国扰乱,[size=5]诸秦所徙適戍边者皆复去[/size],於是匈奴得宽,复稍度河南与中国界於故塞。[/color]
不知道楼主所说“可贵的是秦国将士依然没有忘记抵抗匈奴的职责”出自何史料?
2009-8-6 09:29
密林繁星
:titter:三红一上来就是红色。
秦军驻守长城的主力后来被项羽破釜沉舟了
2009-8-6 09:49
股线谱
巨鹿之战新解:论所谓长城兵团与秦军主力
2009-8-6 10:42
李廣
這種風氣早在春秋時代便在了
諸候縱然互相侵略
但一旦外族入侵,總會停止互攻,共抗外敵
可見中國人的團結
2009-8-6 10:49
KYOKO
秦军主力是骊山囚徒
有些也不知道真假了,比如30w还是多少秦军开发驻守岭南,主将带领他们就一去不回了。可能吗?要知道,这些秦军在秦地都是有父母(子女)的,可能舍弃故乡吗?
2009-8-6 12:56
XM8
[quote]原帖由 [i]股线谱[/i] 于 2009-8-6 09:49 发表
巨鹿之战新解:论所谓长城兵团与秦军主力 [/quote]
这篇文章的作者连当时秦国有多少人都不知道,所以只能当笑话看了:lol:
2009-8-31 08:23
chrondolf
[quote]原帖由 [i]KYOKO[/i] 于 2009-8-6 10:49 发表
秦军主力是骊山囚徒
有些也不知道真假了,比如30w还是多少秦军开发驻守岭南,主将带领他们就一去不回了。可能吗?要知道,这些秦军在秦地都是有父母(子女)的,可能舍弃故乡吗? [/quote]
这个肯定不可能的,以前打战都说战争结束以后就要班师回朝。而且秦始皇后来还移民10万人到岭南,如果那30到40万大军还在岭南,难道全部打光棍? 个个都去种田才能养活自己了。 如果岭南的守将手中有这样一直军队他不杀回中原也是傻瓜啊。
长城的军队就是王离带到河北的那些部队20到30万人,这些就是秦军真正的精锐了。
2009-8-31 11:08
romadream
[quote]原帖由 [i]三种不同的红色[/i] 于 2009-8-6 13:19 发表
《史记·匈奴列传》:十馀年而蒙恬死,诸侯畔秦,中国扰乱,诸秦所徙適戍边者皆复去,於是匈奴得宽,复稍度河南与中国界於故塞。
不知道楼主所说“可贵的是秦国将士依然没有忘记抵抗匈奴的职责”出自何史料? [/quote]
後秦灭六国,而始皇帝使蒙恬将十万之众北击胡,悉收河南地。因河为塞,筑四十四县城临河,徙適戍以充之。
用你引用的和这段文章一起综合起来结合我的理解是应该是秦军撤到了原来的要塞,而不是完全撤军。否则匈奴也不会只是“稍度河南”而已。
2009-8-31 11:39
三种不同的红色
[quote]原帖由 [i]romadream[/i] 于 2009-8-31 11:08 发表
後秦灭六国,而始皇帝使蒙恬将十万之众北击胡,悉收河南地。因河为塞,筑四十四县城临河,徙適戍以充之。
用你引用的和这段文章一起综合起来结合我的理解是应该是秦军撤到了原来的要塞,而不是完全撤军。 ... [/quote]
你这完全是臆测。
《史记·匈奴列传》:[color=Red](匈奴)西击走月氏,南并楼烦、白羊河南王。悉复收秦所使蒙恬所夺匈奴地者,与汉关故河南塞,至朝那、肤施,遂侵燕、代。[/color]
实际上,河南地早在战国时,就曾为赵国所有,《史记·赵世家》:“[color=Red](赵武灵王)拓地北至燕代,西至云中、九原[/color]”,我们知道云中一直是赵国所有,而九原估计后来复为匈奴所据。
秦始皇灭六国后,使蒙恬北逐匈奴,复得河南地,置九原郡,其北界为“自云中西至高阙”,《秦始皇本纪》云:“[color=Red]西北斥逐匈奴。自榆中并河以东,属之阴山,以为十四县,城河上为塞。又使蒙恬渡河取高阙、阴山、北假中[/color]。”
由此可知,秦时秦匈边界是以河为塞,也就是以黄河为边界,而楚汉时,河南地尽失,其时汉于匈奴已经界于“故塞”,汉匈边界在朝那、肤施一带,九原郡已经全部失去。
汉再得河南地,是在武帝时期,卫青破匈奴白羊、楼烦二王,才再次收复,武帝于其地设朔方、五原二郡,五原郡位于云中郡之西,为秦九原郡东部,朔方位于秦九原郡西部。
2009-8-31 14:21
romadream
[quote]原帖由 [i]三种不同的红色[/i] 于 2009-8-31 15:39 发表
你这完全是臆测。
《史记·匈奴列传》:(匈奴)西击走月氏,南并楼烦、白羊河南王。悉复收秦所使蒙恬所夺匈奴地者,与汉关故河南塞,至朝那、肤施,遂侵燕、代。
实际上,河南地早在战国时,就曾为赵 ... [/quote]
我承认我是通过文字臆断了。但是我觉得我的分析也是合理的啊。通过你的引用也看得出来在秦末年的时候河南之地还没有完全尽失,是到楚汉时期才丢掉的。那时候为什么匈奴不趁机抢占河南全境而仅仅是“稍度河南”呢?可能的因素有很多,我分析有以下两大因素
第一:当时匈奴力量还不足,还没有恢复力量,所以实力不足以南下河南
第二:当时应该河南还有一部分秦军驻守,否则匈奴没有道理不取“无军之地”啊
不能你能不能给我再这两方面解一下惑,我有点不太明白这两处地方。关于匈奴在这段时间的历史记录好像也只有史记可以看,你还有什么别的资料吗?可以介绍给我吗?我也可以多方面了解一下,谢谢
2009-8-31 14:57
三种不同的红色
《史记·匈奴列传》:[color=Red]十馀年而蒙恬死,诸侯畔秦,中国扰乱,诸秦所徙適戍边者皆复去,於是匈奴得宽,复稍度河南与中国界於故塞。[/color]
这段话其实说的很明白:匈奴复南侵,是在蒙恬死后,诸侯叛秦的时候。蒙恬死后,军队由王离掌握,王离率军南下,在巨鹿全军覆没,则匈奴南侵,必然是在巨鹿之战之后。
王离带领秦军主力南下后,其余谪戍之徒尽皆离去,九原没有了任何防卫力量,故“匈奴得宽”,他们失去了压力,这才“稍度河南”。
这个“稍”字不是“稍微”,而是“渐渐”的意思,如《秦汉之际月表》中“献孝之后,稍以蚕食六国”,就是说秦国自献公和孝公之后,渐渐的开始蚕食六国。《康熙字典》释“稍”字,曰“渐也”。
“复稍度河南与中国界於故塞”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匈奴渐渐渡过黄河,又和中国以故塞为界。这个故塞,就是秦统一之前的边界。
所以,说“匈奴不趁机抢占河南全境”这话是错误的,事实上,匈奴是占领了全部的河南地,蒙恬所开拓的九原郡在中国手中不过十余年时间。
为什么匈奴是“稍度河南”,而不是大兵压境,我猜想这时匈奴正是头曼晚期,实力的确不强,因此没有力量大举进攻,所以匈奴人是逐水草自发南下,重新占据了河南地。
但随即冒顿弑父篡立,东灭东胡,西逐月氏,尽服北虏,控弦之士三十余万,匈奴一下子崛起,所以冒顿随即引兵南下,“南并楼烦、白羊河南王”,将先期占领河南地的楼烦、白羊二王吞并,紧接着“遂侵燕、代”,开始骚扰中国本土。
2009-8-31 15:03
romadream
回复 #14 三种不同的红色 的帖子
多谢指教,我大概明白了。容我再把匈奴列传看一遍,如果有不懂得地方,还请不吝赐教了
2009-9-28 00:39
lmozhly
貌似破釜沉舟灭的一部分就是长城军团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