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7-26 21:37
长江007号
问问到底为什么一代大将韩信会屈死
:(:(韩信那么威武的大将军为什么会屈死 我真纳闷了 :qoo+
2009-7-26 22:01
zeloti
妄图分裂华夏的,注定没有好下场:angry:
韩信、英布、彭越如果不死,中华大地在秦朝后可能很长时间都没有一个统一的大帝国:titter: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zeloti 于 2009-7-26 22:03 编辑 [/i]][/color]
2009-7-26 22:31
江城子
统兵者者不懂得做人,不懂得做官,往往比较容易惨死。
大秦名将白起王翦同样功勋盖世,结果却大相径庭。原因就是白起不懂得藏匿,而王翦深知为将之道。
岳飞最后的悲剧也是缘于岳飞不懂得如何做官。
2009-7-26 22:54
崔浩
[quote]原帖由 [i]江城子[/i] 于 2009-7-26 22:31 发表
统兵者者不懂得做人,不懂得做官,往往比较容易惨死。
大秦名将白起王翦同样功勋盖世,结果却大相径庭。原因就是白起不懂得藏匿,而王翦深知为将之道。
岳飞最后的悲剧也是缘于岳飞不懂得如何做官。 [/quote]
应该说王翦更懂得为官之道,为将之道应该是打仗,为人,为官才是懂得在政治漩涡中保全自己,特别自己树大招风的时候
2009-7-26 23:04
alance1981
韩信算不得屈死
2009-7-26 23:11
KYOKO
等LZ做了皇帝或者女皇就很容易理解了
2009-7-27 11:24
长江007号
哎 要不怎么说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呢!:qgod+
2009-7-27 18:55
秦歌
鸟尽弓藏.没仗打了,留将军何用?
何况韩信当初以封齐王为条件威胁刘邦,已经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2009-7-27 20:59
KYOKO
军事才能奇佳,政治才能奇差。相对而言
你不把他在战场上弄死,和平年代他就能玩死你。
2009-7-27 21:13
悠然见南山
有些奇才,在某方面超强,上帝为了补偿他,自然也要让他其他方面弱智下:titter:
所以韩信自然就干了很多傻事
不过换句话说,以刘邦那样的流氓性格,韩信的倒霉只是迟早而已
2009-7-27 22:20
吃饭猛喷罗大傻
王翦夸口就要六十万大军伐楚,而且要秦王政亲自认错、驾车来请自己,方肯再度出山,如此盛气凌驾于君上,与韩信要求刘邦封自己做假齐王才肯出兵没什么两样,实在看不出什么深藏不露。
2009-7-27 22:24
KYOKO
回复 #11 吃饭猛喷罗大傻 的帖子
怎么没两样
王翦是世家,韩信只是暴发户,根基不一样
2009-7-27 22:25
李廣
韓信在亂世的確是很有用
但在和平之世,沒什麼用
何況,他曾得罪劉邦
劉邦怎會放過他?
2009-7-27 22:39
吃饭猛喷罗大傻
刘邦压根就没有把韩信当成自己人,当初拜他为帅,完全是看在萧何的份上。而且还曾经暗中闯营,夺其帅印。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吃饭猛喷罗大傻 于 2009-7-27 22:41 编辑 [/i]][/color]
2009-7-27 22:43
三种不同的红色
王翦韩信之不同,在于他们的思想,不在其他。
楚汉之际,出现了封建思想的回潮,韩信之思想,正是封建。封建之诸侯,与王室而论,几乎是对等之国,非臣僚。所以韩信对刘邦命令阳奉阴违,其实是很正常的事情。
所以这种思想就注定了韩信不得善终。
2009-7-27 22:47
江城子
回复 #11 吃饭猛喷罗大傻 的帖子
阁下真的认真看过白翦传吗?白翦故意做作示秦王以无大志是多么经典的为官之道啊。
2009-7-27 22:48
时间轴空转
韩信等人得死有两面性,一则可以防止眼前的治安问题(刘邦杀他的原因)二,大将死的死走的走吕雉乱政时没几人敢拦(刘邦对未来的危机预见的不全对)。很像朱元璋,自己死后 靖难之役弄的无人可用。这点我觉得李世民做得最好。
2009-7-27 22:57
江城子
回复 #15 三种不同的红色 的帖子
恩。的确,感觉韩信对待刘邦的态度是一种合作伙伴的关系,而不是紧密的上下级关系。
2009-7-27 23:13
吃饭猛喷罗大傻
[quote]原帖由 [i]KYOKO[/i] 于 2009-7-27 22:24 发表
怎么没两样
王翦是世家,韩信只是暴发户,根基不一样 [/quote]
王翦是世家?应该不是吧!王翦在秦昭王时就出道,直到秦王政时才得到重用,显露出其军事才能。如果是这样,白起也该是世家呀!缘何命运相差这么大呢?就算是世家,君主要杀人,还管你出身如何?朱棣杀方孝孺,曹操杀孔融,刘彻杀主父偃,都是杀当时响当当的名流士人,颇有名望,不见得就因此免遭毒手?何况韩信好歹做个诸侯王,总比世家要威风得多。
2009-7-27 23:17
吃饭猛喷罗大傻
[quote]原帖由 [i]江城子[/i] 于 2009-7-27 22:47 发表
阁下真的认真看过白翦传吗?白翦故意做作示秦王以无大志是多么经典的为官之道啊。 [/quote]
傻子确实没认真看过王翦,是听王立群教授讲过王翦的情况,也听得不太完善。但仁兄把王翦写成“白翦”,也离谱了点。:lol:
2009-7-27 23:22
江城子
回复 #20 吃饭猛喷罗大傻 的帖子
想着白起王翦就打错了。
以下是史记原文:
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乡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始皇大笑。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於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历史上有这等心机的武将不多。
2009-7-28 12:44
XM8
[quote]原帖由 [i]时间轴空转[/i] 于 2009-7-27 22:48 发表
韩信等人得死有两面性,一则可以防止眼前的治安问题(刘邦杀他的原因)二,大将死的死走的走吕雉乱政时没几人敢拦(刘邦对未来的危机预见的不全对)。很像朱元璋,自己死后 靖难之役弄的无人可用。这点我觉得李 ... [/quote]
第一,刘邦没有杀他
第二,要想对付吕雉,靠什么理由?
第三,历史上最后天下还是姓刘,如果靠别人来对付吕雉,最后就算成功了,那天下还会姓刘么?
2009-7-28 12:54
KYOKO
封同姓王还是很有好处的,没看见,除了开国各王,各朝中期是不会有异姓王的。当然,最后奸臣当道被迫封王又是另当别论了。
靖难之役就是篡位,但明还是明,朱元璋也能稍微瞑目一点了。
2009-7-28 13:15
长江007号
真汗了 天下皇帝一个样啊 :qgod+都是对自己的将军起疑心:titter:
2009-7-28 13:38
coldwolf
郦食其好像是因为他而死的,尽管他不是主谋。
2009-7-28 17:47
ysyuan1986
韩信在为人之道上存在有瑕疵的。
看汉初三杰,韩信被宰,萧何曾经也被羁押,张良隐退江湖了。
2009-7-28 18:46
几时
[quote]原帖由 [i]XM8[/i] 于 2009-7-28 12:44 发表
第一,刘邦没有杀他
第二,要想对付吕雉,靠什么理由?
第三,历史上最后天下还是姓刘,如果靠别人来对付吕雉,最后就算成功了,那天下还会姓刘么? [/quote]
消灭吕氏的不是周勃吗?也没见周勃改了汉朝的姓.
2009-7-28 19:53
长江007号
突然发现韩信的命好短,天妒英才:cai:
2009-7-28 19:58
李廣
[quote]原帖由 [i]长江007号[/i] 于 2009-7-28 19:53 发表
突然发现韩信的命好短,天妒英才:cai: [/quote]
他自作自受,怨不得人
2009-7-28 20:10
XM8
[quote]原帖由 [i]几时[/i] 于 2009-7-28 18:46 发表
消灭吕氏的不是周勃吗?也没见周勃改了汉朝的姓. [/quote]
消灭吕氏和对付吕雉可不是一个概念
2009-7-28 20:11
ygwd123
在中国这片大陆上,类似韩信这样的名将落得凄惨下场不在少数,我朝的元帅也遇到一样的下场,历史总是惊人的巧合,或者说历史是不断重复重复再重复
2009-8-7 14:03
长江007号
哦 知道了 像岳飞一样,皇帝有各种各样的顾虑 :rolleyes:
2009-8-8 17:24
XM8
韩信和岳飞可不同,因为时代不同,后者从来没有过自立的念头,前者关于封疆裂土,可不只是想想而已。
2009-8-8 21:45
三种不同的红色
[quote]原帖由 [i]XM8[/i] 于 2009-8-8 17:24 发表
韩信和岳飞可不同,因为时代不同,后者从来没有过自立的念头,前者关于封疆裂土,可不只是想想而已。 [/quote]
这段话,可谓得之矣。
2009-8-8 23:55
KYOKO
回复 #34 三种不同的红色 的帖子
那是否可以说,在当时情况下,就算不是刘邦,换成别的皇帝,韩信也是没好下场的?
2009-8-9 09:39
三种不同的红色
[quote]原帖由 [i]KYOKO[/i] 于 2009-8-8 23:55 发表
那是否可以说,在当时情况下,就算不是刘邦,换成别的皇帝,韩信也是没好下场的? [/quote]
楚汉之际,封建的思想很浓厚。因此陈涉一起义,各地称王者蜂拥而起,而项羽也大肆分封。而郦食其也曾建议刘邦封六国之后。
当初,若非智力极其杰出者,无人不持封建之论。
所以,如果碰上一个皇帝是项羽这样的,拥护封建的,韩信、彭越等人自然为一方诸侯。
如果碰到的皇帝是刘邦这样的,要建立的是大一统的集权帝国,韩信自然难逃一死。
汉初异姓王一共七个,除去长沙王吴芮,其他六国皆数年而亡,其王大都不得好死。
2009-8-9 10:04
wzz1968
对于一个君主,人臣的三大忌:“功高震主、才大欺主、势大压主”。出现了前两种情况,人臣就危险了,出现后一种情况,不是臣死,就是君亡。
功高震主,君王赏无可赏或不愿赏。当代的彭帅就是例子,无论是资历还是战功,进入常委是没有异议的,但毛却提拔了林和邓,庐山会议借机处理掉。
才大欺主,君主感到害怕。少奇就是例子。
势大压主,远有魏晋时期的君相的水火不容,近有林帅的客死它乡。
上述问题,跟中国传统文化有关,无关人品。
2009-8-9 12:28
Jigsaw
将兵之将和将将之将得区别吧!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