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7-25 19:54
cdyjn
关于中外古钱币的问题
日前到上海博物馆参观
发现古代中亚、西亚、欧洲国家的货币基本上都有人像
而中国古货币刀币什么暂且不论
半两钱、五铢钱都是只有皇帝年号之类
直到民国时期才出现“孙洋”“袁大头”之类
这是什么原因啊?
社会心理不同?
关于这方面的书哪位仁兄能推荐一下
不胜感激
2009-7-27 11:26
长江007号
这是中外钱币的传统
西方前期比我们先进很多很多 他们的思想当然也比我们多
民国的时候是我们学习他们,所以才会出现头像
以上纯属个人见解 说的不好别骂我
2009-7-27 11:37
cdyjn
思想先进能反映到钱币是否有头像上?存疑
另外我没说清楚
西方(包括中亚、西亚)硬币的头像都是当时的统治者头像而不是什么思想家头衔- -
2009-7-27 12:01
桠枫
[quote]原帖由 [i]长江007号[/i] 于 2009-7-27 11:26 发表
这是中外钱币的传统
西方前期比我们先进很多很多 他们的思想当然也比我们多
民国的时候是我们学习他们,所以才会出现头像
以上纯属个人见解 说的不好别骂我 [/quote]
西方前期比我们先进很多??这是哪个位面的事
2009-7-27 12:06
cdyjn
LS很喜欢用“位面”这个词嘛
2009-7-27 12:35
恨地无环
中国古代人物画像、造像,罕见非全身像的。造头像之类,大抵是很不敬的,所以有什么古玩上如果雕了个佛头,那肯定就是假的。
帝王的相貌是天颜、龙颜,如果铸造在钱币上,大概就只能和天地君亲师的牌位一起供奉起来了,怎么能够在升斗小民的手里流通呢?
而且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钱这个东西是不太干净或者低俗的,又怎么能把帝王的形象铸造在这样的东西上呢。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一个农业基础的天下观中国,统治者拥有土地和臣民才是最重要的,其次是粮食布帛之类的实物物资。在这里,金钱的地位比重商的西方还是要差不少的。
受希腊罗马文明影响的西方和中亚地区,艺术领域就有造像的传统,而且在商业文明中,铸造着某国统治者头像的钱币在流通中,也可以在经济政治的竞争中彰显和扩大这个国家和统治者的影响力。而对于“天下”的主人而言,这就没有什么必要了。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恨地无环 于 2009-7-27 12:36 编辑 [/i]][/color]
2009-7-27 20:55
KYOKO
回复 #6 恨地无环 的帖子
那这么说来,本朝RMB上出现太祖头像,说明“钱”的地位正在提高
以前谈钱,低俗;现在,高雅:qcool+
2009-7-27 21:21
悠然见南山
6楼所言,深有道理,佩服
2009-7-28 10:12
cdyjn
[quote]原帖由 [i]恨地无环[/i] 于 2009-7-27 12:35 发表
中国古代人物画像、造像,罕见非全身像的。造头像之类,大抵是很不敬的,所以有什么古玩上如果雕了个佛头,那肯定就是假的。
帝王的相貌是天颜、龙颜,如果铸造在钱币上,大概就只能和天地君亲师的牌位一起供奉 ... [/quote]
也就是说
社稷分指土地和粮食,这是古时中国的立国之本
然而希腊罗马(尤其是希腊)作为海洋国家,商贸是根本
多谢指教
2010-1-21 04:53
当阳侯杜元凯
此前的铜钱一枚币值才多少,后面的大洋一枚币值又是多少?后来标准大洋一枚约含银0.7两,即使在鸦片战争前,白银外流还不厉害的时候也差不多是一千铜钱。铜钱也按照大洋那么铸仅铸币成本就让朝廷赔翻了。
2010-1-21 09:08
tiger1970
我觉得这纯粹是技术问题。
中国的钱是有方孔的。方孔钱在磨边的时候便于固定,能更好地节省人力物力。而用绳索穿钱,也便于携带,容易为使用者接受。
由于中间有个大方孔,从审美角度讲,就不合适铸造头像而只合适写文字。所以起初是“五铢”“半两”之类的重量文字,后期则写上了铸造时间----年号。
到光绪时,开始用机器制钱,这个手工打磨就不需要啦,所以铜元开始兴起,方孔被取消。
至于西方为啥不穿方孔,我完全不懂。因此,此问题我只能回答一半,也未必对。
2010-1-21 10:40
吴越春秋
铸造和冲压的区别。冲压的货币要刻模子,然后压上一定数量模子就会报废,而且压不好图案就会偏心。制造成本很高。
中国的铜钱是铸的,便于大批量的生产制造。铸造一个浮雕头像比冲压一个难多了。:hz1026:
2010-1-21 10:43
tiger1970
[quote]原帖由 [i]恨地无环[/i] 于 2009-7-27 12:35 发表
帝王的相貌是天颜、龙颜,如果铸造在钱币上,大概就只能和天地君亲师的牌位一起供奉起来了,怎么能够在升斗小民的手里流通呢?
而且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钱这个东西是不太干净或者低俗的,又怎么能把帝王的形象铸造在这样的东西上呢。[/quote]
其实中国有光绪皇帝头像的货币。[url]http://www.997788.com/mini/shopstation/SHOP/detail.asp?table=%BB%F5%B1%D2&id=70062[/url]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tiger1970 于 2010-1-21 10:44 编辑 [/i]][/color]
2010-1-21 11:28
奔波儿灞
[quote]原帖由 [i]tiger1970[/i] 于 2010-1-21 10:43 发表
其实中国有光绪皇帝头像的货币。[url]http://www.997788.com/mini/shopstation/SHOP/detail.asp?table=%BB%F5%B1%D2&id=70062[/url] [/quote]
晚清很多大头都是列强代为制造的~
2010-1-21 12:04
romadream
回复 #2 长江007号 的帖子
完全是两码事,因为传统不一样,不是因为什么先进不先进
2010-1-21 15:46
ft1114619
个人觉得还是成本的问题:hz1001:
2010-1-21 17:22
恨地无环
回复 #13 tiger1970 的帖子
这也已经是近代的事情了,贵金属铸币本身就是受西方影响的产物。中国的传统是铜铁等贱金属铸币,贵金属为锭为饼为铤或散碎使用。
2010-1-21 20:27
宇文
中国金银产量小,不足以做流通本币。
铜嘛,历史上也长闹钱荒的,宋代曾经有“当十”的大钱出现
2010-1-21 20:33
romadream
回复 #18 宇文 的帖子
铜币有时候也因为当时情况适当的"缺斤少两",这样的情况也很普及
2010-1-22 09:07
tiger1970
[quote]原帖由 [i]恨地无环[/i] 于 2010-1-21 17:22 发表
这也已经是近代的事情了,贵金属铸币本身就是受西方影响的产物。中国的传统是铜铁等贱金属铸币,贵金属为锭为饼为铤或散碎使用。 [/quote]
其实我总这样以为:中国传统上正式的钱币(秦始皇后到光绪前)主要是铜币(有镶金银丝的,如王莽),也有铁币或者纸币。是政府或者政府授权发行的。
金银其实本质上是“代币券”。
2010-1-22 17:38
风精之羽
贵金属是经常要回炉的吧,要不火耗这词怎么来的,有了统治者头像。。谁敢拿去熔了啊。。
2010-1-22 22:59
当阳侯杜元凯
[quote]原帖由 [i]tiger1970[/i] 于 2010-1-21 10:43 发表
其实中国有光绪皇帝头像的货币。[url]http://www.997788.com/mini/shopstation/SHOP/detail.asp?table=%BB%F5%B1%D2&id=70062[/url] [/quote]
银币的确有。在中国银币的历史从明朝时就开始了。当时和欧洲的贸易导致不少欧洲银币流入中国,也可以部分流通,当时被称为“洋银”。好像清朝初年中国就有人效仿铸造银币,而不是银锭,但规模不大,流通范围较小。铜钱这么铸就赔本赔大方了。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