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炎黄春秋 » 问下,姓氏是不是从秦朝开始固定下来的


2009-5-30 14:20 patriot0712
问下,姓氏是不是从秦朝开始固定下来的

像司空司马什么的,都是先秦的官职做姓氏的吧。秦汉有司农司直,就没做姓氏。

2009-5-30 16:01 grady0812
人的姓氏多是从周朝时期传下来的,大多的姓氏其实都是诸侯封地的名字!!

2009-5-30 16:20 Heathcliff
中国古代的姓与氏是不同,与现代的姓氏概念不太一样。
楼主想问的是姓还是氏?

2009-5-30 16:32 邹宇轩
大多数都是,但有些后来才出现

2009-5-31 11:20 KYOKO
如果我现在取一个姓,大家能承认吗??

2009-5-31 12:14 宇文
后来也有好多姓出现的,只是没有先秦那么大量
胡人汉化后的姓总不能不算吧

2009-6-5 08:26 梦幻军师
开始就是封地来的,然后慢慢传开了,有些人乱取姓呢~至于胡人南下改汉字姓也有~越远古的人名字越怪的说~

2009-6-5 09:03 三种不同的红色
姓的起源不仅仅是封地。

春秋以前,姓氏不同,姓和血缘有关,大部分都是女字旁,如姜、姬、姚、姒、嬴等等。这是上古母系社会的遗留。

氏则和封地国名、社会地位、世系等有关。和封地国名有关的,如夏、商、周、郑、卫、秦、齐、赵等,和社会地位有关的,如司马、司空等,和世系有关的,如公孙等。

至于说姓氏固定下来,往早里说,战国开始就基本固定了,春秋末年开始,姓氏合流,不再区分姓和氏,以前是女称姓而男称氏,但春秋战国之交时,就有不再区分的现象了。

往晚里说,则直到西汉,姓氏才得以完成固定,我们看西汉时的某些姓氏就很奇怪,后世都没有的,比如汲黯,比如主父堰、比如灌婴。

2009-10-1 13:33 宇文
主父  战国时赵武灵王让国给小儿子惠文王,自号主父,就是后来所说的太上皇,相传姓主父者就是他的后人。汉主父偃被诛族,但还有人逃出,这个姓氏现在也还有。 现在主要分布在山东省临沂市的罗庄区 。
汲黯,灌婴两位就惨些,估计是屁民出身,没姓氏可查考,祖上索性以籍贯为姓,汲(地)黯、灌(地)婴

2009-10-2 11:32 阿巽
[quote]原帖由 [i]KYOKO[/i] 于 2009-5-31 11:20 发表
如果我现在取一个姓,大家能承认吗?? [/quote]
如果你成名了,应该能承认,比如巴金、茅盾、冰心

2009-10-2 18:58 马岱
主要是汉代的功劳,汉朝实行的举孝廉制强化了家族的观念,而姓氏正是其中最重要的纽带。

2009-10-2 20:06 romadream
姓氏的起源很多,有时候是封地,还有从事的职业,等等,在秦的时候好似已经有一个比较成规模的姓氏了吧?

2009-10-2 20:41 促织
只知道俺的姓起源于秦穆公时期。

2009-10-2 21:10 g0ug0u
百家讲坛里面钱文忠好像说,元朝的时候,普通老百姓不让取名字的,所以朱元璋叫朱重八。。。

2009-10-2 21:18 【岳银瓶】
[quote]原帖由 [i]g0ug0u[/i] 于 2009-10-2 21:10 发表
百家讲坛里面钱文忠好像说,元朝的时候,普通老百姓不让取名字的,所以朱元璋叫朱重八。。。 [/quote]
朱重八是朱元璋的小名。因为朱元璋是八月初八生的。所以就叫朱重八。

2009-10-2 21:49 alance1981
回复 #15 【岳银瓶】 的帖子

朱元璋生于元朝天顺帝天历元年(1328年)九月十八日丁未时

2009-10-3 00:06 阿巽
像卫鞅、商鞅、公孙鞅这种混乱只有先秦才有吧

2009-10-3 00:45 贾芸
[quote]原帖由 [i]g0ug0u[/i] 于 2009-10-2 21:10 发表
百家讲坛里面钱文忠好像说,元朝的时候,普通老百姓不让取名字的,所以朱元璋叫朱重八。。。 [/quote]

那是历史的倒退,

2009-10-3 07:50 romadream
回复 #13 促织 的帖子

秦穆公时期才开始?我的姓氏好似在周文王之后就有了,源于周文王之子,以封地为名

2009-10-3 15:23 三种不同的红色
[quote]原帖由 [i]阿巽[/i] 于 2009-10-3 00:06 发表
像卫鞅、商鞅、公孙鞅这种混乱只有先秦才有吧 [/quote]

这也不能说是混乱,卫也好,商也好,公孙也好,都不过是氏而已。他的姓始终是“姬”没有变。

2009-10-7 17:19 五袋石果
“姓”似乎很少变化,也很少出现新的。经常出现新的,又感觉经常变来变去的,那是“氏”。姓从母,表示母系方面的血统传承,氏从父,表示父系方面的血统传承。
周朝以后,姓氏逐渐不分。但人们讨论姓氏的起源的时候,动辄追溯到三代之前,那就应该分清姓和氏的区别。

2009-10-7 17:26 xby0421
[quote]原帖由 [i]【岳银瓶】[/i] 于 2009-10-2 21:18 发表

朱重八是朱元璋的小名。因为朱元璋是八月初八生的。所以就叫朱重八。 [/quote]


不懂别乱说,还小名呢,那朱元璋老爹朱五四的大名叫什么呀,真有闲心,朱元璋是他参加红巾军后自己娶的,八辈子泥腿子还能取出元璋这样的名字?

2010-1-23 19:43 时空侠客
不知道  可能吧

2010-1-23 21:24 三国赤壁周郎
现在却很少找到姓姬的,倒是陈、李、张、黄、何,这些大姓在春秋战国时几本没听说过,真是风水轮流转!

2010-1-23 22:15 romadream
我记得以前三红发过一片关于姓氏的东西,里边说其实姓氏真正确定是从汉以后吧?汉的时候还有些混乱地

2010-1-24 13:41 宇文
[quote]原帖由 [i]阿巽[/i] 于 2009-10-3 00:06 发表
像卫鞅、商鞅、公孙鞅这种混乱只有先秦才有吧 [/quote]
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
祖宗姓姬,他的正确名称应该是姬鞅
身份:卫国宗室,父亲是庶公子,自己是公孙,在卫国称公孙鞅
长大后,在魏国出仕,公孙身份自然不被魏国承认,因为他是卫人,所以叫卫鞅
到秦国,封商君,秦人尊敬他,称商君鞅,简称商鞅
各个称呼并不混乱和矛盾

比如王二
在家,家里人称之为 小二
工作了,同事叫他 王二
当科长了,同事叫他 (王)二科长
当老板了,同事叫他 (王)二老板
诸如此类,虽然不够贴切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宇文 于 2010-1-24 13:43 编辑 [/i]][/color]

2010-1-25 08:55 tiger1970
姓姬的有啊。

六合拳首传人就是山西姬龙凤,得岳王庙中武穆拳谱创造六合拳。
六合拳后来分两支:一支发展为心意六合拳,流传于河南;
另一支发展为心意拳,流传于山西,其分支发展为形意拳,主传于河北,被列为内家三拳之一,为当代最著名拳术。

至今山西尊县还有姬家村,据说是姬师祖的后代。

2010-1-25 08:59 tiger1970
[quote]原帖由 [i]宇文[/i] 于 2009-10-1 13:33 发表
汲黯,灌婴两位就惨些,估计是屁民出身,没姓氏可查考,祖上索性以籍贯为姓,汲(地)黯、灌(地)婴[/quote]

诸葛亮好像是籍贯+原姓,不过好像是从他祖父开始的......

2010-1-26 22:43 Jaguar
[quote]原帖由 [i]【岳银瓶】[/i] 于 2009-10-2 21:18 发表

朱重八是朱元璋的小名。因为朱元璋是八月初八生的。所以就叫朱重八。 [/quote]

乱讲

朱重八的爷爷,朱初一,生了两个儿子,一个是朱重八的大伯父朱五一,一个是朱重八的爸爸朱五四,他们哥俩分别生了儿子,按照出生的顺序

朱五一的儿子叫,重一、重二、重三、重五

朱五四的儿子叫,重四、重六、重七、重八

重八实际上是朱元璋在堂兄弟里的排行。

重八后来也给爸爸哥哥追了名字,朱五四叫朱世珍,重四、重六、重七分别叫朱兴隆、朱兴盛、朱兴祖,他自己叫朱兴宗,字国瑞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Jaguar 于 2010-1-26 22:53 编辑 [/i]][/color]

2010-1-27 09:04 humi100
[quote]原帖由 [i]tiger1970[/i] 于 2010-1-25 08:59 发表


诸葛亮好像是籍贯+原姓,不过好像是从他祖父开始的...... [/quote]


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

诸葛丰字少季,琅邪人也。以明经为郡文学,名特立刚直。贡禹为御史大夫,除丰为属,举侍御史。[color=Red]元帝[/color]擢为司隶校尉,刺举无所避,京师为之语曰:“间何阔,逢诸葛。”上嘉其节,加丰秩光禄大夫。

2010-1-27 09:21 汉之征南de
我以前对姓氏称谓做过浅薄的了解,请指教:

[url]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928a2701007u9s.html[/url]

2010-3-1 21:57 义行天下
有意思

2010-3-7 20:44 xunmun
伏羲氏是我国上古时期著名的部族首领,不仅被列为三皇之首,还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史载,伏羲生于成纪(今甘肃天水),建都於陈,死后亦葬于陈。淮阳自古就称“太昊之墟”,就是传说中的陈都。伏羲氏贡献颇多,但他最重要的贡献是:“正姓氏,通媒妁,制嫁娶”。在原始社会之初,人们群居杂婚,难免近亲婚育的弊端,伏羲氏认识到这种危害,制定了一套同姓不婚的嫁娶礼仪制度,从而避免了血亲通婚,实现优生繁衍。姓作为“远禽兽,别婚姻”的符号,是中华民族文明进步的重要标记,经过数千年的分衍发展,至今中国历史上使用过的姓氏已有2.2万多种,这些姓氏有的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绝大部分代代相传,延绵不断,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血缘纽带。可以说中华万姓同根,根在伏羲氏,而羲皇故都淮阳,正是中华姓氏最初的发源之地,滥觞之地。《三坟》曰:“伏羲氏,燧人子也,因风而生,故为风姓”,因此“风”为中华第一姓。
  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时期,所以中国的许多古姓都是女字旁或底。 姓是作为区分氏族的特定标志符号, 如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传说黄帝住姬水之滨,以姬为姓;炎帝居姜水之旁,以姜为姓。皇天以大禹治水有功,赐姓为姒。此外,部落首领之子亦可得姓。黄帝有二十五子,得姓者十四人,为姬、酉、祁、己、滕、任、荀、葴、僖、姞、儇、依十二姓,其中有四人分属二姓。祝融之后,为己、董、彭、秃、妘、曹、斟、芈等八姓,史称祝融八姓。随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母系氏族制度过渡到父系氏族制度,氏族制度逐渐被阶级社会制度所替代,赐土以命氏的治理国家的方法、手段便产生了。氏的出现是人类历史的脚步在迈进阶级社会。姓和氏,是人类进步的两个阶段,是文明的产物。夏、商时期,贵族皆有姓氏。姓的分支为氏,意思相当于家或族。夏王室为姒姓,另有霸主昆吾为己姓,己姓中有苏、顾、温、董、豢龙等氏。商王室为子姓,另有霸主大彭、豕韦为彭姓。商代还有条氏、徐氏、萧氏等十三个氏。周代是中国姓氏大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姓氏制度见于记载者较多。周王为姬姓,周王所封建的各诸侯国之君和卿大夫有同姓和异姓的区别。到东周春秋时,可考的有姬、姒、子、风、嬴、己、任、祁、芊、曹、董、姜、偃、归、曼、熊、隗、漆、允等二十二姓。虽然周代贵族有姓,但只有女子才称姓,未婚女子如齐姜、宋子,齐、宋为国名,姜、子为姓。已出嫁女子,如江芊、栾祁,江、栾为夫家国、氏名,芊、祁为女子本人的姓。当时有同姓不婚的习俗,故称贵族女子的姓以示与夫家之姓有所区别。周代实行宗法制,有大、小宗之别。一个氏的建立表示一个小宗从大宗(氏)分裂出来,另立门户。建立侯国要经周王认可,卿大夫立新家要得到君主允许,称之为“胙之土而命之氏”。

2010-3-7 20:46 xunmun
贵族获得氏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①以国名为氏。诸侯国君主以受封的国名为氏。如晋重即晋文公重耳,以国名晋为氏,重为重耳的简称;鲁申即鲁僖公申,国名鲁为氏,申为名。
  ②以封地为氏。卿大夫及其子孙以采邑名为氏。如晋国大夫毕万采地为魏,后世子孙以魏为氏;曲沃桓叔之子公子万封于韩,以韩为氏。
  ③以官名为氏。贵族及其子孙以其官名为氏。晋国的林父为步兵组织三行里中行的军帅,称中行桓子,其子荀偃称中行偃,以中行为氏;宋国执政卿乐喜(子罕)称司城子罕,其孙乐祁(子梁)称司城氏,是以司城为氏。司徒、司马、司空、司寇也是此类。
  ④以职业为氏。如巫氏、卜氏、祝氏、史氏、匠氏、陶氏等等。
  ⑤以居住地为氏。鲁庄公子遂住鲁东门,称东门遂(名)、东门襄仲(字),是以东门为氏;宋国乐大心为右师,居于宋桐门,称桐门右师,是以桐门为氏。诸如东郭、西门、池等等。
  ⑥以同周王或侯君主血缘关系远近之称为氏。周僖王之子虎称王子虎,其孙称王孙苏;郑穆公之子喜(子罕)称公子喜,其孙舍之(子展)称公孙舍之。
  ⑦以贵族的字为氏。按照宗法制度,公族只包括各代国君的近亲三代,公孙之子不属公族而须另外立氏。这些贵子孙多以其王父(祖父)之字为其氏。郑国公子发字子国,其孙国参(子思)即以“子国”的末字为氏;另有公子,字子驷,其孙以“驷”为氏。以祖父之字为氏最为常见,是得氏通例。
  春秋以前,贵族之姓承袭自远祖,因此百代不变,比较稳定;氏为贵族得自与自己血缘关系较亲近的先人,而且还会随著封邑、官职的改变而改变,因此会有一个人的後代有几个氏或者父子两代不同氏。另外,不同姓之间可能会以同样的方式命氏,因此会出现姓不同而氏相同的现象。战国时,宗法制度瓦解,姓氏制度也发生根本变革。这时氏开始转变为姓,如本属于姒姓的齐国田氏,至战国时已以田为姓。以往贵族才有姓,平民仅有名,战国以后,平民有姓,百姓遂成为民众的通称。姓氏制度的演化,反映了贵族的没落,平民地位的上升。秦汉以来,姓氏合而为一。《通志·氏族略》载,“秦灭六国,子孙该为民庶,或以国为姓,或以姓为氏,或以氏为氏,姓氏之失,由此始……兹姓与氏浑为一者也。”自此以后,姓即氏,氏即姓,姓氏或氏姓成了姓或氏的一种书面用语。而在不同场合,姓和氏的使用是有区别的。例如在社会人际交往中,不相识的人碰在一起,往往会礼节性地问:“请问贵姓?”答曰:“免贵姓×。”从未听说有:请问“贵氏”的。在家谱、族谱的题名上却是《×氏家谱》、《×氏族谱》,也从未见过《×姓家谱》、《×姓族谱》的。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呢?大概在口语中问“贵氏”犯忌,因“氏”与“死”同音。“氏”在远古时代是男子的标识符号,家谱、族谱是纪录某一姓氏男姓家族成员的血缘关系的图册,所以家谱、族谱的题名用某氏。

2010-3-14 15:08 佛山黄师傅
回复 #1 patriot0712 的帖子

按照当前的说法,姓是在汉朝时才真正固定下来。汉以前,姓与氏是不同的,例如春秋时期的齐国,君主是姜姓吕氏。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