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5-28 20:39
西方面军
如果关羽水淹7军后吴军大规模北进会如何?
当时魏国负责东线对吴作战的是谁?有多少兵力?
假设孙权等东吴高层被洗脑了,坚决北进,在东线发动大规模的进攻有三种可能
1、被迎头痛击,大败
2、打成相持
3、胜利并造成魏国全线动摇,吴蜀两国战线都向北推移
哪种可能最大?
2009-5-28 22:16
双鱼
当时张辽,夏侯惇军都被调走对付关羽了。可以说合肥防区比较松懈了。
只不过孙权和手下讨论的结果是不敢打青徐或者合肥……:ph34r:
2009-5-28 22:32
sizkuk
周瑜,鲁肃还在就不会有这种事情。
2009-5-28 22:32
天下奇才
我记得品三国里,易中天说吴蜀两国都认为可以把对方击败,但不认为可以轻松击败魏国,所以。。。。。。
2009-5-29 00:37
ltiannanxing
打了也守不住 何况关羽也拿不下襄樊
2009-5-29 00:44
双溪赵云
[quote]原帖由 [i]ltiannanxing[/i] 于 2009-5-29 00:37 发表
打了也守不住 何况关羽也拿不下襄樊 [/quote]
局势是随时变化着的
2009-5-29 11:00
双鱼
关键不是关羽拿不拿的下襄樊 ,明明这是个攻打徐州或者合肥的好机会。
就算要和刘备翻脸,也该等关羽这边胜负已定了再干。结果孙吴的做法就是大大帮了曹魏一把,后来要不是曹丕太脑残,很可能提前统一了……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双鱼 于 2009-5-29 11:03 编辑 [/i]][/color]
2009-5-29 19:41
桃花岛主
孙权在合肥一线基本就没占到便宜过啊,不是他不想打,是打不过
2009-5-29 21:32
cha
假如此时孙权攻合肥,刘备出关中,全力呼应关羽,或许还是有些希望的。彝陵之战后,蜀吴北伐基本已经没什么希望了
2009-5-29 22:58
flybear
如果孙权攻合肥,关羽立马撤军,让曹,孙两家火并,那孙权就亏大了
2009-5-30 01:54
人中吕,鬼中羽
这个问题,可以用“囚徒困境”的模型来解释。
囚徒困境是说:个人最佳选择并非团体最佳选择。
用在这里就是说,东吴的最佳选择,并非是“蜀+吴”的最佳选择。
博弈论早就证明了,吴国不可能为了“蜀+吴”而牺牲自己的利益,当然,蜀国也一样。
也就是说,东吴搞关羽,这是一种必然性,而不是什么“战略错误”。
关于囚徒困境,意思是这样:
警方逮捕甲、乙两名嫌疑犯,但没有足够证据指控二人入罪。于是警方分开囚禁嫌疑犯,分别和二人见面,并向双方提供以下相同的选择:
若一人认罪并作证检控对方,而另一人保持沉默,此人将即时获释,沉默者将判监10年。
若二人都保持沉默,则因证据不足,二人只能同样判监半年。
若二人都互相检举(互相“背叛”),则二人同样判监2年。
结果会怎么样呢?只要这两人是理性的,则最终两人都会选择与警方合作。因为这样选择后,不管另一人如何选,对这人来说都是“最优”的。
但是,大家看到了,如果两人都选择不与警方合作,反而对两人更有利。
2009-5-30 01:59
人中吕,鬼中羽
话说回来,即使东吴不打关羽而是进攻合肥,虽然会给曹魏带来一点麻烦,但也只是暂时的。
对东吴来说,为了使曹魏受到暂时的困境,而失去收回荆州的绝好时机,那就除非东吴人真的被洗脑了。
2009-5-31 10:08
菊露凝秋
关羽攻击襄樊的行动应该只是基于荆州战区最高指挥官的机动决断范围内的战役行为,而不是刘备军整体发动北伐攻势的战略行为。毕竟这和诸葛亮隆中对中“待天下有变”的战略前提不符,刘备在汉中方向也没有发动任何辅助性的攻击。所以如果孙权倾全力攻击合肥,而襄樊战事又戛然而止(比如曹操和刘备达成默契甚至曹操放弃襄樊退守宛城),那孙权就倒了血霉了。
另外从孙权之前几次攻击合肥都碰了钉子这一点来看,孙权本人患恐张症的可能性很大,万一再翻版个逍遥津之战,没准自己这条命都搭进去了。
2009-6-1 16:40
FoxDi
如吕蒙所讲的,伐上不难,但隔一两个月就被铁骑踏平,伐左才是更本国策,利用自己的水军有势,不求统一全国,只求事不关己。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