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5-4 21:10 小女秦怜月
游园记

[size=4]       一般说游园记貌似说的都是去公园游览。我这篇不是。我说的是潘家园。
        潘家园在北京的中间偏东南,离我家挺远的,但是和我的渊源比较久远。北京和我渊源久远的有两件东西:一是书市,二是潘家园。书市最早是在劳动人民文化宫,大概一年一次。后来因为地方比较小,可能也是为了保护古树吧,所以改到地坛了,频率也改成每年好几次。我旧时几乎是每年书市都要往劳动人民文化宫跑的,搬到地坛以后,虽然离我更近了,但是因为购书网站的兴起(价格更便宜而且比较轻松),所以反倒不怎么去了。而潘家园,却是一直在逛的。我觉得,外地人到北京,可以不去看故宫长城颐和园一类的,但是不得不去的,绝对是潘家园。
        潘家园的东西多且稀奇,别的地方不常见的东西,这里应有尽有。比较多的大概分几类:玉器、瓷器、仿古家具、苗族银饰、书画、石头、旧书……还有一些别的地方很难找到的,比如古典台灯、民族服装、仿欧洲中世纪铠甲、夜明珠等等。说到夜明珠,我还买了两个,一大一小。虽然大的那个体积比较大,而且更加贵一点,但是其实是小的比较亮。这个据说是山西产的一种矿藏,现在国家已经禁止开采了。有一次一个朋友到家里来,我就忽悠她,从秦始皇殉葬的夜明珠一直讲到慈禧最后含在嘴里的那个,讲得她看到我家的那两颗眼睛都绿了。其实这个就是普通的萤石,白天吸收光以后晚上会亮。据说工业用的一吨好像才200。不过工业用的一般都是碎的,像我家那颗大的那样大小且完整,同时没有裂痕又做工精致的其实也算比较少见的了。现在随着潘家园慢慢发展,很多商户都来的来走的走,那家卖夜明珠的小摊早就找不着了。但是那两颗夜明珠现在还在我家的书架上,每天晚上关上灯,都能看见亮着一大一小两个小点,小灯泡似的。
        潘家园并不是什么时候都开的,虽然名义上说的是天天开放,但其实最有看头的中间的小摊只有周末才有,平时只有四周的商铺。到周末,里面沸沸扬扬。小摊卖的虽然大部分都是一眼就能看出来是什么的,但是也不乏看到最后也看不明白是什么的东西。最典型的有两个东西,虽然很常用,但是一般人乍一看看不明白。我曾经多次带人过去,考人家这是什么,大部分人会说是镇纸和小杯子,其实是墨和鸟食碗。那种墨是古代用的那种固体墨,现在早就不用了。所以虽然在电视里看见过很多,但是很少有人能反应得过来。鸟食碗倒是还在用,但是不养鸟的人很少有人仔细观察。那种小碗是一个圆柱形的小碗,边上有两个鼓起来的部分,还带着孔,好像一个小小的把手,那是用来固定在鸟笼的。这两样东西,潘家园都有专门卖的。此外还有架东西用的架子和多宝格、包东西用的礼盒、穿坠子和把件用的带中国结和玉的绳子,也有专门卖的。在这里买了送人的礼物,可以到别的摊位直接包装,一站搞定。然而有意思的是分工明确,卖玉的卖玉,卖绳子的卖绳子,卖盒子的卖盒子,虽然这三样东西关联很大,但是绝不在一起,非要分开不可。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在这里卖东西的绝不是简单地批发完了就卖的,基本上都是专门玩这个的,所卖的东西也都很讲究,拿出去很有面子。
       我曾经和别人聊天,我说全世界有三种职业,说瞎话不是不道德。一是玉器,一是印章石,一是古董。可惜的是这三件东西在潘家园都占据主流,所以在这里如果要买东西,一定要小心的。其实不买东西也要小心,一般这种地方有三个忌讳。首先就是穿特别肥的衣服或者下摆很宽大的裙子。我很小的时候逛潘家园,那个时候还没有市场呢,都是马路边上一个一个地摊。我那天穿着一条很宽的裙子,结果从一个摊边上过的时候,把一块石头就给剐倒了,那是一个片状的石头,现在看来那块石头要是做成插屏也挺好的,可是偏偏在底下安了一个很小的座,结果座还不稳,四个脚不在一个平面上。本来石头中心就不稳,还安了这么一个座,结果我从那一过,衣服一蹭就给剐倒了。咱们大部分可能觉得,石头都是挺结实的东西,其实石头很脆的,尤其是好石头。那块石头就碎成三段了。后来没办法,花了50块钱给买回家去了。那会儿还是九几年,50块钱也不是小数,尤其我才10岁左右,就抱着那三段石头一边哭一边回家去了。后来粘了粘,摆家里了。现在看还是挺好的一块石头,白底中间斜着一段绿,还往外伸一点枝枝蔓蔓的绿色,既像热带雨林里一棵缠满藤蔓的老歪树,又像水下的一截台阶,水面还倒映着岸上的芦苇。现在这种石头50块钱肯定拿不下来了,即使是破损的。所以有时候想想也挺有意思的,要是当年没闯祸,这块石头也到不了我这里。可能这就是缘分。
      不过我那个摊主还是比较厚道的,那块石头基本上也没有坑我,差不多按售价给我了。很多摊主都是在你弄坏了东西以后漫天要价,反正东西也坏了。所以还是尽量别穿特宽松的衣服比较好。第二个忌讳就是千万不能和摊主手对手的递交东西。一般东西都摆得比较远,有的人会和摊主说,把什么什么拿给我看看,摊主就会递给你。这个时候不要接,万一东西没接好掉了,责任说不清楚。看这个就很容易分出来是在潘家园老逛的还是菜鸟。基本上经常逛的都是叫摊主放在自己附近的地上,然后自己再捡起来。这样就不会出问题了。
      最后一个忌讳是,不想买的东西尽量别动,看看就得了。因为潘家园很多东西都是易坏的,所以最好别乱动比较好。摊主一般对自己的东西也都很注意。有一回我逛潘家园,看见一个陶制的冠,就是古人戴在头上的那个。那是一个冠和一根簪子,一套的。结果我把冠拿起来,那根簪子就从冠里滑出来了。我赶紧把那根簪子捡起来,那个摊主一看没摔坏,就没说什么。幸好他没仔细看,那根管子掉到了一块玉牌上,把那个玉牌的角磕掉了一小块。所以我把冠放那儿就跑了。
      说完不买东西,再说买东西。在潘家园买东西基本上就是靠眼睛。先说玉吧,潘家园有很多玉器,那些不说,最重要的一项交易之一其实是赌玉。就是一块石头,标个价钱,你就看着买吧。里面可能有玉,也可能没有。可能是满绿的玉,也可能就是一块白的带杂质的。这就全凭眼睛。还有所谓“开窗”的,就是片开一片,像个窗户似的,让你能看见里面。这种赌法一般价格更高一点,但是其实一样有风险。可能里面满绿,就一小片是白的,还就片到这一小片了;也有可能都是质量比较差的玉,就一小片好,还就片到这点好的了。这全凭眼睛。我是不敢玩这个的,因为赌玉一上来的几笔买卖基本上都是受骗,我却没有这个本钱。我倒真知道有玩的,我一朋友,买了一块赌。结果一打开,别说玉了,玉渣子都没有。好几万就这么没了。当然这是他早年的经历,现在也是一玩玉大家。
      瓷器是另一个可以随便忽悠人的,我最得意的一次忽悠就是在瓷器上。那是逛摊的时候,一般摊主码东西不是按照大小个儿或者怎么摆好看一类的摆,而是把最值钱的东西放自己身边,不值钱的往外放。我一看有一个摊,刚摆好,摊主把一个康熙年间的青花香炉放在外面了,自己身边都是不值钱的东西。这就说明他没认识到这东西值钱,也不知道是怎么弄来的。我就和他聊这个东西,摊主忽悠我说,这是宣德青花。我拿起来一看,下面写的款确实是“大明宣德年制”。我心里一哆嗦,这玩意儿还是官窑!一般所有皇帝的官窑,下面写的朝代款都是自己的年号。但是康熙比较诡异,他非要写明朝款。有人说是因为他觉得瓷器易碎,写自己的款不吉利,所以写明朝款。还有人说是因为他觉得自己烧得不好,不好意思写自己的款(因为确实有“大清康熙年制”的官窑,并不是所有都明朝款)。我是知道这个肯定是康熙年的,但是正琢磨是不是官窑呢,一看底就明白过来了。但是这个摊主忽悠我,所以我也忽悠他。我说这哪儿是宣德青花,宣德青花主要是生活用品,盘子、碗什么的,哪儿有香炉?何况颜色也不对啊,宣德青花用什么?人家用苏麻里青。啥叫苏麻里青你知道不?然后我就使劲忽悠他,最终使他相信这是在民国一个很偏僻的山沟里,某个工匠用来练手的作品,结果很便宜地就买下来了。
      这件瓷器我本来不想出手的,但是最后还是卖了。前两年我家有人生病,结果家附近就老有人溜达。有一次终于有人来搭话了,还不是跟我说,是跟我妈说(因为一准儿知道我不卖)。说得很好听,说是我的朋友,听我说家里有人病了,来借我点钱。把我妈忽悠得还挺感动,这个时候就说,想借我那件瓷器去看看。不过我娘比较实诚,别人的钱那是坚决不要的,所以后来这件东西就没被拿走。不过我还是很慎得慌的,搁这么一件东西在家,万一哪天再有个眼红的来个持刀抢劫,用加爵牌大铁锤把我们给锤了怎么办?所以后来还是送到拍卖会给拍了,拍到的价钱比我买的价钱涨了两百多倍。
      可以随便忽悠人的还有一个就是印章石。要说这东西,说便宜就便宜,说贵就贵,不仅在眼睛上还在嘴上。比如我捡漏捡的一块寿山高山精,上面是兽钮,兽的头是红色的,身子和下面的石头都是白色夹着黑色。这块石头捡的非常便宜,就5块钱。卖的人不知道这是寿山石,把它和一大堆石头放一起,5块钱一块随便挑的。导致那块石头上面竟是细细的划痕,都是石头和石头蹭的。我这心疼……买回来以后我就忽悠人:你看,这个石头,有白色,有红色,有黑色,这叫什么?这叫“刘关张”。此外,兽钮的头是红色的,这是什么意思?(那人来一句“血流满面”,我这叫一无奈)这叫“鸿运当头”。结果说了好多,把他忽悠得心里直痒痒,开了400块钱想要,最后我还是没卖,在我柜子里放着呢。
      但是我唯一打眼的一次也是在石头上。其实也不是我很厉害,从不打眼,而是我比较胆小,瓷器除了非常有把握的,都买仿品,这样就便宜一点,也不存在打眼的问题,而且说实话也是一样玩,坏了也不心疼;玉器的话我又不赌。所以我打眼的可能性比较小,但是还是有一回。那是帮别人买东西(所以才会打眼,我给自己买的基本都是便宜货,人家没有造假的必要),人家要送礼。我们还不是在潘家园,而是在卖石头的人的家里买的(在潘家园练摊的人基本上不指着周末做生意,周末基本上只是信息交流用,就好像西单的婚纱旗舰店,大部分都只是在西单有个门脸,真正的买卖并不在这里)。我一看,那是寿山的芙蓉石,块儿挺大,上面雕着十八个罗汉在一座山上。尤其珍贵的是,芙蓉石因为比较软而且比较脆,所以在运输的过程中经常有裂的甚至碎的。这块就一点毛病都没有(其实这是个疑点,当时应该好好琢磨琢磨)。我看着不错,就开始装糊涂,问老板这是什么石头?老板说这是寿山的芙蓉。我一听确实没骗我,就问要多少钱。人家开价1500。我那朋友就给我600,我就这么跟他说了。没想到他还挺痛快,600块钱我就给买回来了(这是另一个疑点,但是当时也没有好好想)。买回来我那个朋友也挺高兴,我也挺高兴。我一高兴,就说,我给你在上面刻个边款吧。我就下刀,一下刀傻眼了,这个不是寿山石,是巴林石。巴林石其实也是挺好的石头,有人专门就玩这种石头。但是巴林石下刀的感觉有点面有点软,寿山石下刀的感觉就很干脆,所以我就发现上当了。按说巴林石,这么大块儿,雕工又好,600也值了。所以我跟他说,你就当寿山石送吧,我要是都打眼被骗过去了,十个人有九个人得上当。但是尽管如此我还是很郁闷,一刻章我就想起我那个边款,后来就封刀了,再也不刻章了。
      和潘家园有这么多恩恩怨怨,所以慢慢地就离不开了。只不过距离家实在是远,所以近些年来去得少了。抽空还是想去一次,整整一天,在里面慢慢逛。[/size]

2009-5-5 12:30 风使
挺好的爱好,轩辕里人似乎都身怀有技术含量的业余爱好和手艺,水深的可怕的来,楼主描述的感觉好像就是个碰瓷的...:titter:

要是有图就更好了,凭文字单想象毕竟抽象。

2009-5-5 12:49 小乐乐
加荐鼓励~~~

2009-5-15 22:46 菜刀
我女友就住潘家园,不过我们去的最多的是附近的北京眼镜城,以及华威肉饼店:lol: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游园记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