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6-14 17:12
曹仲德
(一)
惠帝死后,吕后立太子为帝,不久将其废掉,改立惠帝后宫所生刘弘为帝,称少帝,少帝三弟也分别立为淮阳王,济川王,恒山王。
后来大臣诛灭吕氏,共立文帝,刘兴居夏侯婴受命先行“清宫”,迁少帝出未央宫,安置于少府官邸。文帝入未央宫时,尚有忠于少帝的谒者十余人执戟阻挡,不让文帝进去,经过周勃代为劝说,文帝才得以入宫。
当晚,有司诛少帝及三王于邸。
(二)
文帝为大臣诛灭诸吕后所立,但诛灭诸吕的首要功臣,并非文帝所指定并作为结论记入历史的周勃,而是宗室朱虚侯刘章。
诛吕安刘之事始于齐王起兵,成于吕产授首,其间刘章居功至伟。故群臣许诺立为赵王,并立其弟刘兴居为梁王。但刘章原本主张立齐王为帝,所以文帝即位后,心怀不满,故意压低其功劳,使居于周勃陈平之后,封王一事也不了了之。一年过后,文帝分封诸子,才顺带分别立刘章刘兴居为城阳王济北王,城阳济北土地远不能和赵梁相比,而且都是从齐地中割出。割其兄地与其弟,和后来景帝的”推恩“一样,不过是削弱起见罢了。
刘章以大功不得赏,忿恚不已,就国一年后死去;刘兴居随即起兵造反,兵败自杀。
(三)
对于刘邦时代传下来的功臣,文帝一直心怀疑虑。
早在大臣迎接他到长安当皇帝的使者到达代国时,时为代王的文帝和代国群臣间就很怀疑,多数人认为周勃等历来有自立之心,能制约他们的不过是刘邦吕后两人而已,现在两人一死,周勃等即诛杀吕氏,蹀血京师,招文帝入京为帝不过是诱饵而已。觉得应该去的只有宋昌一人,但后来当周勃要求文帝屏退左右私谈时,连宋昌也立即警觉起来,一口回绝了这个提议。
文帝以闰月已酉即天子位,当天下午进入未央宫,晚上即拜宋昌为卫将军,代周勃总统南北军(南军为宫廷禁军,北军为京师屯军),另一心腹旧臣张武为郎中令,掌羽林及腋门屯兵。
周勃以废少帝立文帝故威震天下,每次退朝去后,文帝总注目良久。后来文帝诏列侯自回封邑,不在朝中任职,令丞相周勃先去职为表率,于是周勃罢相,回自己在河东的封邑。周勃在河东,自知威名太盛招忌,心常惶惶,每次见河东尉从封邑经过,常披甲持兵器相见。后来最终被告谋反下狱,赖文帝舅舅薄昭代为营救,才得放出。
周勃出狱后,感叹说:我曾经将兵百万,现在才知狱吏之贵。
(四)
刘邦共八子,三子早死,三子为吕后所杀,唯文帝与淮南王刘长尚存。
刘长以为与文帝最亲,在国娇纵不法,文帝一直优容不治。刘长恨辟阳侯审食其,文帝三年,刘长入京朝拜,袖藏铁锤往拜审食其,乘其不备将其锤杀,而文帝依然置之不问。淮南王愈加跋扈,在国中召纳四方游士,包庇在汉犯罪者,又自请让国博取声誉,自高于文帝,文帝让舅舅薄昭写信给刘长,以周公诛管蔡,齐桓公杀兄,秦始皇杀弟暗示,而刘长依旧故我。
文帝六年,有人告刘长谋反,文帝遂招刘长至长安削其王爵,以槛车流蜀地。途中,刘长忿恚绝食而死。文帝闻知,自愧有杀弟之名,遂尽诛沿途护送官吏以塞责。
淮南王死,百姓作歌以刺文帝,曰:“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两人不相容”
(五)
权力的争夺,总能把人的劣根性表露无遗,连以温仁宽厚著称的汉文帝也同样不能免俗。皇帝们当自感皇权受到威胁时,各种温情默默的面纱立马就会被撕下,露出赤裸裸的利害来。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汉文帝唐太宗明成祖之间,其实也就是五十步和一百步的差异而已。对于一个成功的皇帝而言,所谓”内圣“不过是奢侈品罢了
2004-6-14 18:28
superzz_0
这个我也没有什么好评论的,一团黑
2004-6-14 19:12
曹仲德
写这个不是要拿文帝翻案,其实,和其他帝王比较,文帝”温仁宽厚“这个词还是当得起的。有个网友说,周勃遇见了文帝,还可以保住性命;他儿子周亚夫遇到景帝,姓名就保不住了;如果遇到武帝,恐怕连家族都保不住了。
写这个是因为评价皇帝的时候有人用”内圣外王“来衡量,所谓”内圣“,就是私德,把文帝放第一。
历来觉得,对于一个成功的皇帝而言,私德只是奢侈品
2004-6-14 20:40
superzz_0
在利益面前,其他都得让道!
2004-6-14 21:04
拿破仑时代
[quote]原帖由[i]superzz_0[/i]于2004-06-14, 20:40:30发表
在利益面前,其他都得让道! [/quote]
我给你一次机会
2004-6-15 10:06
superzz_0
什么机会?
2004-6-15 20:19
拿破仑时代
给你一次背叛我的机会!
2006-11-13 16:05
谭文山
楼主深刻,但是“圣德”是评价皇帝的,假如皇位被人抢去了,还怎么圣德呢?大德必有小亏,说得还是有些道理。(淮南王多行不义,自杀是比较好的结局。看守被杀,我觉得文帝不是推卸责任,他们确实没尽到自己的职责)
2006-11-13 18:15
钩衡驾马
:agree:政治家是不讲任何仁义道德的,对人民好归根结底也是为了自己家族
2006-11-13 18:38
中庸
楼上所说的政治家应该指的是中国的政治家吧,国外的家族观念并不是很强烈啊!
2006-11-13 19:10
钩衡驾马
是吗?,偶现在只是对中国史比较了解,对外国史不了解,预计读完汉书后,去了解一下外国史,外国不重视家族,有什么事例吗?
2006-11-14 14:37
丹心剑侠
内圣对于政治而言太过奢侈,政治家所谋,必然招致一部分人的反对,而历史的车轮前进总是要碾碎一部分人的利益乃至生命为代价,所以政治家的残酷是大仁,而不能拘泥与某些妇人之仁。
2010-6-21 08:32
鱼翔浅底
权力面前没有温情可言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